第一篇:MAO泽东思想和DENG小平理论复习加强版
第一章
1.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历史条件、现实依据。*
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市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
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如何概括。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何贯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念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1、理解党的思想路线内容、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意义: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五章
1、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特点、意义。
科学论断: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特点: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
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则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了解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主要矛盾、“三个有利于”标准。*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个有利于”标准: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②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
第六章
1、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意义
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在初级阶段。
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心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2、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山,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四项基本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4、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2010年);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2020年)。第七章
1了解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
2、理解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①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③实行对外开放也是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第八章
1、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基本特征。主要内涵: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1,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宗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3、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根据: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为基础。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分配制度
个人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原则:安劳分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第九章
1、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重要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当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几方面的关系。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关系: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第十章
1.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根本任务: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基本内容: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及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第十一、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神话,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行规律认识的神话,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十二章
1、理解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意义。
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事在香港、要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三、十四、十五章
1、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自理更生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了解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农民阶级市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第二篇:-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二十五)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课时检测(二十五)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孙中山1894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追求建立同于美国的政治体制 C.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
解析:选D 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不断完善民主革命理论,探索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内容,推翻清政府不是其主旨,故A项错误;从材料“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可知孙中山建立的政治体制与美国不同,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同时,也融入中国传统优良政治,故不是更加崇尚古代政治制度,C项错误;从材料“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可知孙中山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从中国固有传统制度中寻找有用之处,以建立新制度,故D项正确。
2.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解析:选D 据材料“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可知后一种观点更多地强调受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故A项错误;据材料“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可知后一种观点更多强调内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B项错误;两种观点主要说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根源,并没有涉及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可以得出这两种评论都旨在强调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
3.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材料中的三民主义纲领()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C.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B.代表工农的根本利益
D.指导推翻清政府统治
解析:选A 新三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与材料中“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称为孙中山先生„„‘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相符,故A项正确;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但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故B、C两项错误;题干中毛泽东同志所评价的是新三民主义,而指导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是旧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4.“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新民主主义论》
B.《井冈山的斗争》
D.《论十大关系》
解析:选C 材料强调将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与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分开完成,中国的革命分两步走,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该观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5.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解析:选C 材料指的是借鉴俄国的经验,实际上是对新经济政策的肯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共“七大”,并未涉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指的是中国在当时不适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发展新民主主义路线,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而D项反映的是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故D项错误。6.1992年,邓小平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这一系列阐发()A.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 D.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解析:选A 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问题,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故A项正确;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中共十四大,故B项错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的是中共十五大,故C项错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邓小平南方讲话无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材料二 这个贫农大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1945年6月11日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1)依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2分)(2)毛泽东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如何实践这一观点的?其成效如何?(8分)(3)依据材料三,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意义。(10分)解析:第(1)问,从对“朋友”与“敌人”的论断中概括其主张。第(2)问,材料二的观点是贫农是最革命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中坚;结合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史实概括其实践;运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和影响的史实说明成效即可。第(3)问,从材料三的两句话中去分析理解,结合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不同影响分别说明意义所在。
答案:(1)主张:分清敌友,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首要问题。(2)观点:贫农是最革命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中坚。
实践:在农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成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
意义: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团结;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