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第四套重点试题总结
《毛泽东思想概论》考试试卷
(第一套A)
一、单项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把正确答案所在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计20分)(答案在最后)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D)
A、刘少奇B、朱德C、邓小平D、王稼祥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C)
A、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战线、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D、唯物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C)
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4.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B)
A、群众路线B、实事求是C、“三个代表”D、科学发展观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D)
A、军阀势力、地主阶级、民族资本家
B、帝国主义、买办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D、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8.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B)
A、人口多,底子薄B、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地区发展不平衡D、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
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B)
A、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善宏观调控体系D、改革旧的价格管理体制
10.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D)
A、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B、维护社会稳定
C、控制社会需求的过快增长D、大力发展生产力
1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C)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展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A)
A、循环经济 B、粗放型经济 C、集约型经济D、市场经济
1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B)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依法治国D、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1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B)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
A、必须坚持科学发展B、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制
18.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D)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港澳问题D、台湾问题
19.当今我国的外交政策是(A)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一边倒”政策
C、“一条线”政策D、不结盟政策
20.在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获得的金牌总数是(C)枚
A、32B、36C、51D、100
二、简答题(要求简要回答。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4分)②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分)③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诗史,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分)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2分)
2.怎样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分)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分)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分)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2分)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1分)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1分)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因此,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的总汇。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分)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毛泽东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最主要的贡献,而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独创。毛泽东的著作和其他领导人的著述、党的代表大会等主要会议的文献,都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毛泽东晚年的一些错误思想观点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不能说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的总汇。(5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因此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它又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领导权不再由资产阶级来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5分)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分)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分)
4.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分)
邓小平认为,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实现富裕;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能搞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需要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要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能搞平均主义。(5分)
5.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分)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5分)
四、材料分析题(认真阅读分析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材料,然后回答相关问题。共计30分)
材料1: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当代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党中央正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材料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科学发展观正是为了解决新问题提出来的,它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思路,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材料来源:2008年7月18日人民网-理论频道)
材料3: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辉煌,举世瞩目。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各类人才蓬勃涌现并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从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唱响“科学的春天”到新世纪初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部署“人才强国”战略,从响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无不体现全党全社会对人才的关切和重视;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协调发展,从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应用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到“神舟”飞船、探月工程等尖端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无不显现各类人才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些年,我国积极开发人才资源,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然而,“重物轻人”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对于人才资本投资和招才引智,一些地方更热衷于物质资本投资和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廉价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很难形成推进发展的持续拉动力,加上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实现科学发展更面临一座座难以逾越的“火焰山”。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要把人才作为支撑科学发展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潜在优势的战略资源来看待,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依靠人才开发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材料来源:2008年11月13日新华网-时政频道)
材料4: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青藏铁路的建设工地,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课堂。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路段海拔最高达5072米,其中桥梁隧道总长约占线路总长的8%。经过多年攻坚克难,青藏铁路建设单位依靠自主创新,在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填补了国内铁路建设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创造了诸多中国和世界第一。
建设者们发扬伟大的青藏铁路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挑战极限,创造出一个个让世界惊叹的奇迹。
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 数十万人次的筑路大军,在高寒缺氧环境中艰苦鏖战5年,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
这是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如今的青藏铁路,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冻土研究基地。围绕施工难点,确立近80个科研课题进行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创造了多项世界铁路之最,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这是一条生态保护之路━━整个青藏铁路建设中,仅环保投入就达15.4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4.6%。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植被、湿地、自然景观、江河水质和野生动物迁徙条件都得到了有效保护。(材料来源: 2006-07-10 光明日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①结合材料1,简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8分)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2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2分)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2分)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2分)
②结合材料2分析,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8分)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2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2分)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是发展中国特急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4分)(采用材料2的内容来回答也可以)
③结合材料3、4,说说我党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三个重大战略决策是什么?(6分)
科教兴国战略(2分)、人才强国战略(2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分)
④结合材料4,说说青藏铁路的建设是怎样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从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方面进行回答。(8分)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青藏铁路建设充分体现了加快发展的要求,建设青藏铁路,改善了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将有力促进当地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2分)
青藏铁路建设充分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2分)青藏铁路建设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青藏铁路建设对江河湖泊水质无明显影响,植被、冻土、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条件和铁路两侧自然景观未受破坏,是一条“生态保护之路”。(2分)
青藏铁路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青藏铁路建设造福沿线各族人民。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救护措施,保障了建设者的身体健康,实现了高原病零死亡。(2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把正确答案所在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A 卷:
1、D2、C
3、C4、B5、C6、D7、D8、B9、B10、D11、A
12、C
13、C
14、A
15、B
16、B
17、B
18、D
19、A 20、C
B 卷:
1、A2、C3、C4、A5、B6、B7、B8、D9、A10、C11、D
12、C
13、C
14、B
15、C
16、D
17、D
18、B
19、B 20、D
第二篇:毛概第三套重点试题总结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D)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三中
B、六届四中
C、六届五中
D、六届六中
2.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C)中确立的。A、遵义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C)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4.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B)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C)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继续发展时期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A)
A、群众路线
B、思想路线
C、工人路线
D、农民路线 7.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C)
A、争取外援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利用外贸
8.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的人是(C)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是硬道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党的(B)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13.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党的(C)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14.党的(D)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v 1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B)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16.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A)
A、十六届三中
B、十六届四中
C、十六届五中
D、十六届六中 17.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是(C)
A、立党为公
B、执政为民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18.贯彻“三个代表”重主要思想,关键在(A)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立党为公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19.贯彻“三个代表”重主要思想,核心在(B)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立党为公 20.贯彻“三个代表”重主要思想,本质在(C)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立党为公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毛泽东精辟论证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论著是(A)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D、《反对本本主义》 2.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B)
A、邓小平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3.毛泽东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主要文章是(A)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实践论》 D、《整顿党的作风》 4.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B)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A)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C、一切出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D、排出姓“资”姓“社”的干扰
6.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C)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C)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标志是(C)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3.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B)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遵义会议
4.1939年毛泽东在(B)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6.1948年,毛泽东在(C)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内容。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7.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8.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D)A、工人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 9.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A、农民问题
B、土地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10.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C)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1.在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B)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D、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革命根据地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中起决定作用的阶级是(A)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3.在革命统一战中适用又联合又斗争的阶级是(D)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4.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顽固势力采取的策略是(A)
A、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B、坚决打击的原则
C、彻底消灭的原则
C、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A)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C)
A、资本主义体系
B、民主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3.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D)
A、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
B、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
D、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是(A)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B)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 7.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上主要采取的模式是(A)
A、苏联模式
B、东欧模式
C、美国模式
D、德国模式
2.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走自己的路”的思想的主要著作是(C)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A、《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C、《论十大关系》
D、《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是(B)
A、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著作是(B)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D、《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5.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的著作是(B)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D、《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6.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A)
A、陈云
B、李富春
C、薄一波
D、周恩来 7.60年代初,最先提出农业中要实现生产责任制观点的领导人是(D)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邓子恢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D)
A、社会主义公有制核按劳分配
B、高度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0.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C)
A、党的十二大上
B、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南方谈话中上 D、党的十四大上 11.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是要靠(D)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1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B)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人口多,底子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是在(B)A、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报告中
B、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C、十二大报告中
D、十三大报告中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C)
A、过渡性质的B、新民主主义的C、社会主义的D、共产主义的
6.社会主义初级从(C)开始,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8.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C)
A、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
B、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 C、社会主义国家的富民之路
D、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
9.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A)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自力更生不动摇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D)
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共产党的领导 11.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C)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稳定
D、依法治国
1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B)
A、发达国家水平
B、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发展中国家水平
D、世界领先水平1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实现四个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是(C)
A、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
B、赶超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
A、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特殊政策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
D、一项权宜之计 3.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是(B)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4.对外开放是对(D)
A、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B、资本主义国家开放C、发展中国家开放 D、全世界开放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5.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头阵地是(D)
A、经济技术开发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保税区
D、经济特区 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20世纪(A)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C)A、改革与开放的关系
B、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D)的新概念
A、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B、计划与市场在内的统一的经济 C、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D、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D)
A、实现共同富裕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全民所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经济混合
6.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B)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的 C、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D、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决定的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所有制结构应该是(D)
A、以个体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
B、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以混合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
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应当是(C)
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外资经济 9.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B)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10.按劳分配的尺度是(C)
A、需要
B、资本
C、劳动
D、工作能力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B)
A、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B、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C、按劳分配能按统一的标准实现
D、劳动者的个人受辱支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 12.按劳分配原则是要在劳动报酬上承认(B)
A、阶级的差别
B、劳动的差别
C、劳动力价值的差别
D、社会地位的差别 13.分配方式是由(A)决定的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A、生产方式
B、交换方式
C、消费方式
D、可供分配的产品数量 14.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是(D)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15.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属于(B)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剥削收入
D、风险收入
16.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把按劳分配和(C)A、按资分配结合起来
B、按风险分配结合起来 C、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D、福利性分配结合起来 17.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D)
A、一部分人先富
B、大多数人富裕
C、先富带动后富
D、共同富裕 18.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B)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D、发展多种分配方式 19.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D)
A、物质生产增长向精神生产增长转变
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C、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
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A)
A、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
D、国务院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B)
A、共产党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盟专政
D、新民主主义专政 4.我国的根本政体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民主集中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近年来,我国改进和完善了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扩大到(B
A、乡一级
B、县一级
C、村一级
D、市一级 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
A、共产党领导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多党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C)
A、在野党
B、执政党
C、参政党
D、在朝党
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
A、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知识改变命运)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1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
A、指导思想
B、唯一方法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1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D)A、先决条件
B、基本动力
C、根本基础
D、客观需要 1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D、必须将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C)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
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目标 2.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E、社会主义荣辱观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B)
A、民主法制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006年10月,(D)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思想
1.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B)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2.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C)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3.“一国两制”的提出当初是为了解决(A)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4.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行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D)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5.提出两岸尽快实现“三通”的是(A)
A、《告台湾同胞书》
B、叶剑英九条方针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6.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是在(C)
A、979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4年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7.1985年3月,(C)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A、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C、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D、六届人大四次会议 8.“一国两制”的基础是(B)
A、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
C、两种制度
D、50年不变 9.特别行政区中将来可以保留自己军队的是(C)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都可以 10.《中英联合声明》与《中葡联合声明》分别签定于(A)A、1984年和1987年
B、1983年和1986年 C、1985年和1988年
D、1984年和1986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B)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12.澳门回归祖国怀抱是在(C)
A、1999年10月1日
B、1999年10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1999年12月1日
13.1995年1月30日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的是(A)
A、江泽民
B、李鹏
C、朱镕基
D、李瑞环
14.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B)
A、《告台湾同胞书》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5.2005年3月,(C)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A、十届人大一次会议
B、十届人大二次会议 C、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D、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16.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A)
A、反对和抑制“台独”
B、推进两岸“三通”
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回到“九二共识”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C)
A、新原则
B、新秩序
C、主题
D、新格局 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A)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D、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冲突和战争
3.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这一关系指的是(B)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条线”
4.1953年12月,周恩来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在会见(A)
A、印度代表团
B、缅甸代表团
C、印尼代表团
D、越南代表团
5.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C)
A、一极化
B、两极格局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C)
A、小资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一个独立的阶级 2.在“四个尊重”,核心是(A)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其中(A)A、大陆范围内的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的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都是主体 大陆范围外的联盟是大陆范围内的联盟的基础 4.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D)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工人阶级
5.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C)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2.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D)党的领导 A、重视
B、服从
C、统一
D、改善
3.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B)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民主人士
二、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D、E)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ABCDE)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们都有相同的社会理想
D、它们都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E、它们都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3.毛泽东思想是(ABC)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ABC)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自力更生
E、统一战线
5、邓小平理论是(ABCDE)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A、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E、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ABCD)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ABD)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综合发展
D、可持续发展 8.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ABCDE)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AC)A、教条主义
B、冒险主义
C、经验主义
D、保守主义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BCE)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C)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尊重规律性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ABC)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E、从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E)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E、封建主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有(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主资产阶级
E、地方实力派
3.中国无产阶级有着自己特殊的优点是(CDE)
A、大公无私
B、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
C、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
D、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
E、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ADE)A、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E、保护民族工商业
5.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是(ABCDE)
A、无产阶级领导的B、民族的 C、科学的 D、大众的 E、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导的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ABCD)
A、知识分子
B、小商人
C、手工业者
D、自由职业者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ABCD)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形成的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BCE)
A、土地革命
B、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
D、群众路线
E、统一战线
9.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是(DE)
A、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
C、革命发生在有影响的地方
D、相当力量正式海军的存在E、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10.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ACE)三者之间的关系
A、土地革命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E、根据地建设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ABCDE)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BCD)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D)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公私兼顾
D、国家帮助
E、积极引导 4.“四马分肥”是指(ABCE)
A、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奖金
E、资方红利 5.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BDE)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内容包含(ACE)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C)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D、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
E、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AB)
A、发展生产B、共同致富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E、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是(CDE)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AE)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时期 D、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E、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E、坚持阶级斗争 3.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ABDE)
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E、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的(AD)
A、社会性质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经济发展程度
D、社会发展阶段
E、社会发展模式
5.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ABDE)
A、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E、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D)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E、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归根结底看其是否有利于(ACE)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社会分配的公平
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是(ABCDE)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技术开发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E、沿边和沿江地区 3.实行改革开放是(ABC)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E、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E)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目的 E、稳定是前提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是(ABCDE)
A、政企职责不分
B、条块分割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 D、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E、经济形势和经营方式单一 2.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表明(ABCD)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计划和市场可以共存,具有互补性 D、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E、社会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为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BC)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在政府职能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E、在管理方法上,有一套规范化的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和法规 4.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经济成分 D、混合所有制中的集体经济成分
E、股份制经济
5.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E、公有资产在全国各地、各种产业中都占优势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BD)
A、是人们的第一需要
B、是人们的谋生手段
C、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
D、还存在着重大差别
E、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尺度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有(ABCDE)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福利性分配的收入
D、风险收入
E、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8.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ABCE)
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B、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C、资产收益 D、通过福利性分配得到的收入 E、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9.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要素的有(ABCDE)
A、资本
B、劳动力
C、土地
D、技术
E、信息 10.在我国现阶段,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手段应当是(AB)
A、诚实劳动
B、合法经营
C、行业封锁
D、部门垄断
E、地方保护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有(ABCDE)A、保护合法收入
B、取缔非法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
D、整顿不合理收入
E、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12.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BCDE)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与社会互助
E、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13.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上一条(ABCDE)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14.新型工业化道路是(ABCDE)
A、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B、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
C、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D、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 E、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15.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BCDE)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乡村文明
D、村容整洁
E、管理民主 16.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BCDE)A、集成重新
B、自主创新
C、重点跨越
D、支撑发展
E、引领未来 1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积极的就业方针是(ABC)
A、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
B、坚持市场调节就业
C、坚持政府促进就业
D、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E、积极扩大就业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C)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公民享有无限自由
C、人民当家作主 D、实行民主集中制
E、爱国统一战线
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ABCD)
A、它们的领导力量相同
B、它们的性质相同
C、它们的作用、职能相同
D、它们的历史使命相同
E、它们的形式相同
3.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ACE)
A、共产党实行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
B、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 C、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D、各民主党派是反对党
E、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我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是(ABCDE)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
C、中国农工民主党
D、中国致公党
E、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ACE)
A、前者是后者依据和前提
B、前者指国家性质,后者指国家机构
C、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
D、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管理机关
E、前者是国家政权性质,后者是政府机构
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以下主要内容(ABCD)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B、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E、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 7.依法治国,是(ABCDE)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标志
D、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E、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C)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行政机关
C、最高机关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D、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E、最高领导机关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包括(ABCDE)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建设
D、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E、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E、社会主义荣辱观
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AC)
A、思想道德建设
B、物质文明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党风建设
E、社会制度建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DEF)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E、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F、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全面部署,提出的举措包括(ABCDE)
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建设基础
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E、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3.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为(BCDE)
A、市场主导
B、党委领导
C、政府负责
D、社会协同
E、公众参与 4.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E)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E.安定有序 F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思想
1.英国强占香港是通过(ACE)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E、《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台、港、澳问题的性质是(BE)
A、都是国际关系问题
B、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C、都是内政问题 D、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E、港澳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3.台湾问题是(CDE)
A、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E、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4.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属于“四目”问题的有(ABCD)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A、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B、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D、双方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E、双方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5.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党的三大任务是(ADE)A、推进现代化建设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E、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6.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即(ABCD)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7.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DE)
A、用武力方式解决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E、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毛泽东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的著名论断有(ABCDE)A、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B、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 C、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 D、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E、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 2.和谐的世界应该是(ACDE)
A、民主的世界
B、繁荣的世界
C、和睦的世界 D、公正的世界
E、包容的世界 3.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ABCD)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和强权政治
B、树立新安全观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维护世界多样性 E、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4.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BDE)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独立自主
E、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ABCDE)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D、进城就业的农民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E、岗位流动加快
2.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ABCD)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E、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3.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BCDE)A、维护祖国统一
B、反对民族分裂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C、坚持民族平等
D、民族团结
E、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ABC)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E、技术领导 2.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DE)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为人民服务 D、密切联系群众
E、批评与自我批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试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B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B ﹚。A.党的先进性
B.执政为民 C.执政兴国
D.党的领导
3、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 ﹚。
A.四马分肥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统筹兼顾
6、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B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半社会主义性质 C.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B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C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C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D.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11、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 C ﹚的思想,并把它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使原本包含在实事求是中的创新思想更加明确。
A.独立自主
B.求真务实
C.与时俱进
D.三个代表
12、﹙D ﹚强调: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A.列宁
B.邓小平
C.江泽民
D.毛泽东
13、﹙B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自己解决自己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会议,成为党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新起点。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14、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 A ﹚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和三大法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经验。
A.革命
B.建设
C.改革
D.开放
15、始终做到(D),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A、“两个文明建设”
B、“三个文明建设” C、以经济建设为中
D、“三个代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 CD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CB
﹚。A.体现时代性
B.富于创造性 C.把握规律性
D.忠于实践性
3、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CD
﹚。A.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B.消灭资产阶级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 ACB D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ACD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 ACD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C.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BCD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8、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ABCD
﹚。
A.以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C.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D.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9、毛泽东通过﹙ BC
﹚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A.《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报告》
B. 《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政策》
10、“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党对﹙ABC
﹚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三、判断题(正确的判断划“√”,错误的判断划“×”,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
2、“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非和平赎买”的政策。﹙×
﹚
4、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
﹚ 5、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
﹚旧民主 6、1948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是1953年10月
7、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两个联盟的关系是: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同时也要注意巩固和发展第二个联盟。﹙√
﹚
8、标志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主要论著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
﹚
10、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 ×
﹚实践基础
1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 √
﹚
12、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的提出。﹙ √
﹚ 13、1981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14、江泽民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
邓小平指出
15、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实事求是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克
知识改变命运
第三篇:毛概重点总结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主要内容: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③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办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性质)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程度)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革开放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内容: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的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
评判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坚持公有制的主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7、意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8、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9、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4、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16、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7、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公平、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8、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9、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第十章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体。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由、;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性、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第四篇:毛概重点总结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第二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1.“文化大革命”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
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四: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第四章
一: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3.二战后的国际形式。4.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干部)。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五篇: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邓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体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曾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3)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成功;
6、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就他的一生看来,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7、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从党的十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实事求是的概念: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界定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涵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7、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18、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剖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2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基本国情:我国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的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23、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4、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5、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曾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式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7、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8、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9、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0、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3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3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了,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并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33、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34、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五,统筹区域发展。
第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6、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体系。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3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0、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1、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额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43、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公武备”的总方略。44、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4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6、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历史经验和攻击形式的发展都告诉我们,那里有霸权主义,那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
47、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48、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人员等。
4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50、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