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 (汇编)

时间:2019-05-13 03:0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华市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华市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 》。

第一篇:金华市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金华市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

一、盛世盛会 主题恢弘

1.新的历史起点,历史性的盛会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大会审议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反映了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必将使党章更好地发挥规范和指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大作用。

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后继有人。

党的十七大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求真务实,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具有六个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恢弘。旗帜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在新的历史关头,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是会议民主开放。十七大报告起草及形成民主;十七大代表产生民主;十七大“两委”人选的酝酿选举民主;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的预备人选推荐民主;十七大对中外媒体的开放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是报告求真务实。正确判断形势,实事求是总结回顾工作。十七大报告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与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工作和人民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一个为民、亲民、爱民、利民、惠民的报告。

四是理论系统科学。十七大报告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高度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贯穿整个十七大报告的一条红线。十七大把它写进党章,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五是目标顺势为民。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六是班子众望所归。十七大把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又往前推进了重要一步。人民群众对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充满信任、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2.主题鲜明恢弘,道路坚定不移

主题是大会的总纲,旗帜是前进的方向,理论是行动的指南,道路是实践的途径。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既是十七大的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行动纲领。这一主题鲜明而庄严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在新的历史关头,我们党将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决心,充分反映了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坚定改革攻坚的决心和信心,努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部署的协调性、改革措施的有效性。

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要更自觉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高举伟大旗帜,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

二、光辉历程 宝贵经验

十七大报告既对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工作作了全面系统客观的总结概括,又高视点、全景式、大跨度地回顾了改革开放29年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揭示了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和宝贵经验。

1.辉煌的五年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总结起来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这五年,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市场体制不断健全,“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人民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加;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开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这五年,是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2002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出5.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大关,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000多美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2000多美元;2004年起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截至2006年底,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科技实力进一步提升,2006年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649亿元,跃居世界第三位,比2002年增长1.56倍。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科研产出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提高和改善,就业人员年均增加66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2%,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2%。

这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我国目前已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加入近300个国际多边条约,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和机构,向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提供了2000多个援助项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一个自信、负责、和平的大国形象展示在国际舞台上。

这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卓有成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党内民主不断扩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不断深入;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加强。

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2.伟大的历程

一九七八年,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壮丽史诗。十七大报告对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形成了许多重要判断,得出了十分重要的历史结论。可概括为“四个深刻揭示“:

(1)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不是偶然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曾使我们党和国家一度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面对严重困难,我们党科学分析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决心在总结以往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同志曾经振聋发聩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了不起的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我们党和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义无返顾地踏上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征程的。

(2)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性质目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报告用“三个永远铭记”既饱含深情又实事求是地概括了改革开放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前赴后继接力推进的。第一个“永远铭记”,是要我们永远不能忘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奠基之功。

第二个“永远铭记”,是要我们永远不能忘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之功。

第三个“永远铭记“,是要我们永远不能忘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大业的推进之功。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4)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十七大报告用“三个最”和“三个面貌”高度概括了这一历史新时期。

“三个最”就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三个最”带来“三个面貌“,即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二是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宝贵的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对于这些宝贵经验,十七大报告用“十个结合”加以高度概括。既是新时期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改革开放经验总结的总概括,也是我们党在今后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的十个重大关系。它集中阐明了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及每一个方面体现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如何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如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等等。这“十个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始终牢记和自觉遵循。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述六个方面,就是我们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特色就在这里。中国发展模式,“特“的主要点也就在这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十七大报告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的政治立场和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对于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所具有的伟大意义,怎样评价也不过分。报告强调指出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七大报告还鲜明地宣示了改革开放的决心,强调:“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就为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共同成为“一面旗帜“。将旗帜、道路、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整合起来,是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建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根本结论,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成为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科学理论 行动指南

十七大报告明确而科学地评价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是十七大重大的理论创新。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全党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第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特征。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

第三,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世界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今世界在发展认识上和实践上的积极成果。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述和高度概括,其中每一点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思想汇报《金华市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做到“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二是必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三是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四是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五是必须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四、奋斗目标 战略任务

十七大报告顺应形势发展和人民的意愿,在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

1.合国情顺民意的新要求

深刻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深领会。

一是新需要。首先是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需要。国际、国内大势显示,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日益成为时代潮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和交往的方式;另一方面,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将长期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将长期存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正不断凸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的战略眼光。其次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需要。一方面,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提高生活品质、享受公共服务、扩大政治参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需要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在面对现实矛盾和问题时希望拥有更加安全的生存环境、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利益诉求也在不断增长。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二是新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还具体地体现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五个方面。这既是面对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妥善处理原有矛盾和问题的新途径。处处体现着我们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

三是新愿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最终要落实到一系列彼此关联的新愿景上。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一个“人均”一个“确保”让人振奋、令人鼓舞,这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郑重承诺。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谋发展重民生的新部署

十七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刻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每一方面工作的重点,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些重大部署紧扣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体现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既是着眼未来的战略举措,又是立足现实的紧迫任务。可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深理解。

(1)经济建设要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等八个方面作了全面部署。报告首次正式采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变,但却有着深刻内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的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等。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两个坚持”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改革任务依然繁重,财税、金融、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尚未到位,实现科学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障碍。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十七大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二是要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三是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放。四是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竞争新优势。

(2)政治建设要突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从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区别于此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在当前应该如何深化这一重大而又敏感的问题,报告旗帜鲜明地认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可以理解为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切实加以理解和把握。

其次,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取得了重大成就。事实充分证明,我国政治体制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了精辟概括,这就是“一个统一”和“四个制度”。“一个统一”,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四个制度”,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报告强调: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顺应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客观要求。这“一个统一“和“四个制度”,构成了最适合我国国情、最能够把13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制度安排,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十七大报告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我们要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3)文化建设要突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并从四个方面作出部署。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是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一个重大工作部署。首先,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兴盛繁荣。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水平和总体实力同我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同我国国际地位不相适应。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其次,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共同愿望。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引用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指出:“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种形势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再次强调:“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十七大报告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与十六大部署相衔接,符合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其三,我们已经具备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现实条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使我们能够拿出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文化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现实需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正在形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体制和机制;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空前高涨,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营造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是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形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支撑,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独立的贸易形态,在国际竞争中走向前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三是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为广泛,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战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就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是适应我国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报告用“三个越来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两个更加”的要求,就是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第一位的任务,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是要积极建设和谐文化,推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就是要着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发展活力;就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4)社会建设要突出改善民生。民生问题贯穿于整个十七大报告,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过去一直是把民生问题作为经济建设问题的一部分来写的,单独列出来写是第一次。

报告着眼于民生,提出了“五个有“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五个有”,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学有所教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正规的国民教育。劳有所得就是要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使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实现就业,都能根据其贡献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病有所医就是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让群众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老有所养就是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所有老年人都能够安度晚年。住有所居就是要支持城乡居民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住房问题,特别是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十七大报告中关乎民生的新提法、新目标频频出现,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翻两番”、“建设生态文明”、“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新目标,还是“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建全廉租住房制度”、“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新提法,等等,都充分说明了我们党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入手,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显要地提到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让人感到特别的温暖。这表明在我国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工作重点。充分表明,我们党是一个真心实意为了人民群众,一心一意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对国防、外交和祖国统一等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如强调“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按照‘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等等,都为我们处理国防、外交和祖国统一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伟大工程 根本保证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关键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必须全面理解党的建设新的目标,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并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我们党已经成立86年,在全国执政58年,是一个具有7300多万党员的大党,领导着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与此同时,党的历史方位、执政环境和自身情况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都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牢牢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就抓住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只有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来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建设新目标,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2.加强思想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十七大报告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3.加强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就是要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在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和党的基层组织情况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继续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4.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风建设重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改进党的作风,是党的建设的关键。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走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成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5.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制度建设重在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报告提出了党内民主建设的五项举措,即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这是我们党多年来探索实践的结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坚持和不断丰富完善这些举措,对于推进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6.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建设"写进报告,并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相提并论,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能否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齐全、效果明显的制度和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第二篇: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

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

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批准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报告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新进展,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一、关于大会主题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以及由二者共同构成的“一面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新时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我们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共同理论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问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成熟,体现了我们党政治路线的坚定性和一贯性,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2、四个坚定不移: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四个方面,即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6月25日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四个坚定不移”,深刻阐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新时期29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须贯彻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全面建设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经过全党全国人民29年来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一个10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正因为这样,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关于改革开放

1、新认识、新评价: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历史进程:

“三个永远铭记”:抚今追昔,饮水思源。体现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几代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薪火相传、竭力推进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3、历史成就:

“三个面貌”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的面貌

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三个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4、宝贵经验:“十个结合”

5、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三、关于科学发展观

1、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背景、原因: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八个方面阶段性特征

3、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四、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五个将成为”: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

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人均GDP翻两番: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

人均GDP反映的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发展成果共享的和谐社会要求,表明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有了深化和拓展。

3、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小康目标内容更全面,显示出党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子孙负责的态度,体现了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了以人为本。

五、总体部署

1、经济建设

2、政治建设

3、文化建设

4、社会建设

六、关于党的建设:

指导方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基本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一条主线: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五大建设:

1、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2、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3、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4、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5、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目 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

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根本任务(六个着力):

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5、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6、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三篇: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309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的主要成果有:通过了一个引领未来的纲领性文件,即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同时,还审查、通过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党章》修正案。产生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营造了一个团结奋斗的发展氛围。

学习宣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区委宣传部牵头组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区委宣讲团。下面,从大会背景与主题、十年基本总结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主要任务、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六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

一、关于大会背景与主题

(一)关于大会背景

— 1 —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这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大背景,也是党的十八大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现实依据。

从世情看,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继续推进,各国相互依存和利益交融加深,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从国情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与人民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党情看,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特别是,党的中央领导将实现新老交替,人们对新一届中央领导成员有新期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今中国的最大战略任务。2020年要实现其奋斗目标,从时限上看,现在距2020年仅剩8年,非常紧迫,刻不容缓;从程度上看,依据国家统计局六个方面23 — 2 — 项指标,全面小康还有近20%的任务没有完成,尤其是一些结构性指标还有差距,平衡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使党的十八大成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二)大会主题

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既是十八大的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主题,鲜明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关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一是旗臶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臶。二是道路问题。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三是精神状态问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应对挑战、战胜困难,都离不开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四是奋斗目标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预示着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预示着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重大胜利。

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总结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

二、关于十年基本总结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3 — 十八大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的基础上,高度凝炼地概述了十六大以来10年的基本实践,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一)10年的实践历程和历史性成就。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历程。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夺取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臵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海世博会,隆重纪念和庆祝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良好形象。总体来讲,就是沉着应对了一系列急事难事,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事喜事。可以说,这10年的探索极不寻常,10年的成就来之不易。

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0.03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年均增长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9%的增速,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进出口总额从6208亿美元增加到36421亿美元,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3元增加到21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476元增加到6977元。

这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们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用 — 4 — “三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对这10年我国新的历史性变化作了高度概括。“三个大台阶”,就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就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总的看,经过这10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实践要求和精神实质。十八大最重要的成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定位。十八大报告立足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

— 5 — 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第二,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在十八大报告明确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内涵,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科学理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明确的路径。

第四,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必须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这一精神实质。围绕深入贯 — 6 —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这就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这“四个更加自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关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阐述新概括,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提高到新水平,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需要“抓住一条线索、克服两种倾向、把握三大要素、丰富四大特色、落实八项要求”。“抓住一条线索”就是要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一以贯之的过程;“克服两种倾向”就是要克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走改旗易臶的邪路两种错误倾向;“把握三大构成”就是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内涵和关系;“丰富四大特色”就是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落实八项要求”就是要坚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

十八大报告系统回顾了90多年来我们党奠基、开创、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用“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 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概括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历史性贡献。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中,在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内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彰显了巨大优越性、强大生命力、深远影响力。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报告同时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臶的邪路。”告诫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必须坚决摈弃“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

(二)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与辩证关系

报告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实践重点,在十二大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 8 — 体系、制度”作为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指出“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上述三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地位、作用的高度重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一科学概括,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道路回答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因此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因此是行动指南;制度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践、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因此是根本保障。

这些论述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9 — 第一次被写入党的报告,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论述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关系,第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界定为“最鲜明特色”,蕴涵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发展的深厚积淀,构成我们党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精神宝库和文化资源。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我们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提出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五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臵,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

提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是深深扎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的,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 —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任何时候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理想不动摇,以此来动员和激励全党同志,以此来团结和凝聚全体中华儿女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先后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亿万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所以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

— 11 — 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所以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一定能够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并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 — 12 — 会目标基础上提出了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并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一)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基本考虑和主要内容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是从以下5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新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必将极大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保持连续性。实践证明,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新要求是正确的、有效的,必须继续遵循和执行。同时,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根据各项目标实现程度不同的情况,要对一些具体目标进行调整深化。二是增强针对性。为有效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必须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导向明确地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三是体现全面性。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的要

— 13 — 求,分别提出了五大建设的具体目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报告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目标。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根据当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这一指标修改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从发展情况看,今后9年只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以上即可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今后9年年均增长7%左右即可实现,增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实现这一目标,今后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8%即可,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现实背景和主要内容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虽然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

十八大报告用“五个加快”,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制度五个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主要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 — 14 — 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有同志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形象生动地概括为“高举旗臶走转改”。“高举旗臶”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这是改革的方向;“走”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改革的基本路径;“转”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改革的最直接目标;“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五、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主要任务 十八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十八大报告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增加产能、促进出口,等等。在当时条件下,这么做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具

— 15 — 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四个着力”就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五个更多”就是,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第二,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中,“四化”之间进展不

一、互动不够、带动不足。我国工业化进展很快,但数量扩张特征明显、产能过剩,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放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但城镇化质量不高,两亿多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生活,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供给的互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但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第三,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 — 16 — 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基础上,从7 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作出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模式,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第二,必须准确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17 —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着力点是: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需要强调的是,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绝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第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进一步部署,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 — 18 — 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我们党长期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二,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两个方面作出了部署。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第三,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十八大议题意见过程中,许多地方和

— 19 — 部门建议总结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反复研究,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考虑是,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这次又集中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各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各有不同,提出了很多方案。十八大报告作出的表述,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思想、理念、精神,也最大限度覆盖了各方面意见,各方面接受程度更高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实践中培育,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四)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十八大报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并从6个方面作出了新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才能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赞成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支持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在,我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 — 20 — 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第二,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问题突出,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呈现新特点,外部势力千方百计插手,对我国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难以完全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第三,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社会体制,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基础才会更加坚实。要紧紧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报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针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第一次单列一个

— 21 — 部分加以论述,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现在,我国发展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主要问题是:资源约束加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我国年均缺水量达536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面积已接近18亿亩红线;环境污染突出,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现象凸显,环境群体性事件增多;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积扩大,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进程中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理念没有牢固树立、不讲生态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

第二,必须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 — 22 — 续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第三,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八大报告还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等方面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六、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对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所列任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最多的。概括起来讲,就是“123458”:“1”即“一条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2”即“两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3”即“三型目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4”即“四自能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5”即“五个建设的总体布局”,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8”即“8项重点任务”,就是坚定理

— 23 — 想信念,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严明党的纪律。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抓4个方面。

第一,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国际国内经验反复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无论叫什么名称、喊什么口号,迟早都会垮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成功,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如果党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一定要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必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动力和保证。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第三,必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 — 24 — 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近来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十八大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第四,必须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单独列条进行部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在这里,特别要讲一讲,党的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问题。党章集中体现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了党的重要制度,是党的总章程。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修改党章,是我们党政治生活的惯例。从党的三大开始,除了五大因当时特殊环境未对党章进行修改、后由中央政治局对党章作出修改外,其他历次代表大会均对党章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改。现行党章

— 25 — 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30年来,在保持党章基本内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今年1月份,在中央就党的十八大报告议题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和部门建议十八大对党章作出修改。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这次党章修改的内容归纳起来为15条,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出定位和阐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定位的内容。二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成就的内容,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四是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充实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增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段落。五是充实了加强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六是对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分别提出了一些新要求。这些修改,使党章的内容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发挥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 — 26 — 用。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新华社连续播发了《党的十八大报告诞生记》《〈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诞生记》《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诞生记》三个“诞生记”,生动地记录了党的十八报告起草过程、党章修改完善过程和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选举产生的过程。党的十八大筹备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改革创新精神,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过程,是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是着力研究和回答关系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过程。11月15日,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表示,定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他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注定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发展进程中的永恒记忆。党的十八大取得的重大成果,必将永载史册,必将引领全

— 27 — 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出更加璀璨的未来,从一个伟大胜利走向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仅要认真领会精神实质,还要紧密联系实际,狠抓贯彻落实。十八大全面绘就了伟大事业的宏伟蓝图,也为重庆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深入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完成“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围绕“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和“三个领先”的奋斗目标,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完善的制度,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2017年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志们,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新的使命光荣艰巨!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三地一中心”“建设,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全体代表共同努力下,大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八大确立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确定这样的主题,就是要向党内外、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十八大报告共分四大板块、12个部分。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为第一板块,是报告的总论,主要论述过去5年工作和10年基本总结,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至第八部分为第二板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具体展开,分别就目标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作出论述和工作部署。第九、第十、第十一部分为第三板块,分别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作出部署。第十二部分和结束语为第四板块,主要对下一步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提出要求和作出部署。我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

5、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下面分别就这五个问题进行解读。

一、科学发展观的新位

十八大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的基础上,高度凝炼地概述了十六大以来10年基本实践。总结过去10年,主要有两大成就:一是工作成就,二是理论成就。

(一)工作成就。“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报告用“三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对这10年我国新的历史性变化作了高度概括。“三个大台阶”,就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就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总的看,经过这10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理论成就。十八大报告立足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一,科学发展观上升为指导思想的3个原因。

1、理论基础:是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

2、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科学体系。

3、群众基础: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这就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讲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思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十八大报告系统回顾了90多年来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用“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概括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和相互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随着这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深化。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范畴。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1、提出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揭示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使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强调“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我们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2、提出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五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

3、提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是深深扎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的,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任何时候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理想不动摇,以此来动员和激励全党同志,以此来团结和凝聚全体中华儿女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并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了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并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是从以下5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报告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目标。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根据当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这一指标修改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农的政策取向。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2010年,上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62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470元。注意两点:一要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二要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十八大报告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要做到“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四个着力”就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题型,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五个更多”就是,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备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第二,必须促进工业化、信心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第三,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基础上,从7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作出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二,必须找准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做出部署,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极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着力点是: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决不搞多党轮流执政,决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第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提出了4个方面的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注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二,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第三,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在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十八大议题意见过程中,许多地方和部门建议总结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反复研究,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考虑是,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这次又集中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各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各有不同,提出了很多方案。十八大报告作出的表述,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思想、理念、精神,也最大限度覆盖了各方面意见,各方面接受程度更高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实践中培育,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四)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并从6个方面作出了新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现在,我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第二,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第三,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针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

第一,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现在,我国发展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主要问题是:资源约束加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我国年均缺水量达536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面积已接近18亿亩红线;环境污染突出,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现象凸显,环境群体性事件增多;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积扩大,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进程中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理念没有牢固树立、不讲生态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我们一定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第二,必须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第三,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 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八大报告还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等方面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六、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对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所列任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最多的,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目前,我们党拥有8260多万名党员,2007年以来新入党的达1480多万。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全面理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大报告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其中,“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是党的根本建设。“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五个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四自能力”,即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的根本途径。“一个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这个总体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键,是全面提高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遵循。

(三)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十八大报告按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部署了 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抓4个方面。

第一,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二,必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必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四,必须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报告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号召,这就是必须增强“四个意识”。一是增强忧患意识。二是增强创新意识。三是 增强宗旨意识。四是增强使命意识。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贡献力量。

第五篇: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由吴邦国同志主持。大会全面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10年奋斗历程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明确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进取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现将大会基本情况和主要精神传达如下。

一、大会盛况

十八大应出席代表2268名,特邀代表57名,共2325名。实到代表2309名。党内314人、党外147人列席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贵州代表团38位代表,我市有3名代表出席。

开幕式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14日上午,胡锦涛同志主持举行全体会议,选举出由205名委员、17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中央纪委委员130名。选举结束后,大会通过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通过关于十七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大会胜利闭幕。

15日上午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同志主持十八届一中全会并作重要讲话。新一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出席会议。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纪委常委会。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5人政治局常委会由7人组成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同志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王岐山同志当选为中央纪委书记。

十八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既是历史性决策,也是历史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八大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有力保证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十八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顺利平稳实现了我们党领导层的新老交替,集中体现了全党意志,充分反映了人民意愿,必将得到各方面的衷心拥护,必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报告精神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报告的主题。

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主题强调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4个核心问题:一是旗帜问题,二是奋斗目标问题,三是道路问题,四是精神状态问题。第二,关于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十七大以来的5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5年,是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5年。报告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10个方面对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清醒指出工作中6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报告在回顾10年奋斗历程基础上,深刻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历史地位,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要求全党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报告分四个阶段回顾我们党开创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评述几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

报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要牢牢把握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第四,关于新时期的奋斗目标。

第五,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报告指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5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

报告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7个方面作出安排。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着重部署了4个方面任务,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并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6个方面进行部署。第六,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报告强调,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全党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8项重点任务,主要是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严明党的纪律。

报告突出强调,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章,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第七,关于报告的结束语。

报告指出,全党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使命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广大青年要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光彩。

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全党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报告号召,全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另外,报告还部署了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等方面的任务。

三、党章修改情况

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修改。实践证明,这些修改有利于党章在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中更好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中央研究决定,十八大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需要,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需要。这次修改党章的原则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坚持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保持党章总体稳定。只修改那些必须改的、在党内已经形成共识的内容,努力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新鲜经验。

十八大审议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总纲修改的主要内容有: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完善了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定位的内容,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充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增写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容,充实了加强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条文部分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对党员义务作了适当修改,充实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增写了有关干部选拔和监督干部的内容,增写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内容。

十八大审议通过的党章,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反映了近年来党的建设取得的新成果,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标志着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新飞跃、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入新境界,有利于全党同志更好地学习和遵守党章更好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二)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结构分12个部分,若以发展为主线,还可归类整理为发展回顾、发展道路、发展蓝图、发展任务、发展条件等五个部分。

一、发展回顾——《报告》第一部分 分五年工作和十年总结两个板块。五年工作主要成就: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五)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六)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七)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

(八)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九)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十年工作基本经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根据新修改的《党章》,党的思想路线已经拓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二、发展道路——《报告》第二部分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五位一体。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发展蓝图——《报告》第三部分

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四、发展任务——《报告》第四、五、六、七、八部分

(一)经济建设——富强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五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政治建设——民主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文化建设——文明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四)社会建设——和谐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和谐建设。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五)生态建设——“美丽”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五、发展条件——《报告》第九、十、十一、十二部分

(一)国防建设。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二)祖国统一。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三)和平外交。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党的建设。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四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五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七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是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六、《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

(一)五位一体: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四化同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两个翻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五)八个坚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六)四个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七)学习、服务、创新: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八)三个自信: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九)四个意识: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十)清正、清廉、清明: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按照中、省、市统一部署,年底和明年,全县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学出本领,增长智慧,创新方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为实现不掺水分的小康努力奋斗!(结合各地实际宣讲)

(三)一、十八大的基本情况 201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309名代表22和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二、十八大召开的意义

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三、十八大的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四、十八大报告的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五、十八大报告的7个新意

1、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4、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5、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6、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7、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六、十八大报告的七个要点

1、“科学发展观”定“指导”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目标”

指的是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为今后几年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主要目标,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全世界庄严宣布“结果”。

3、“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定“质量” 从“粗放型”发展转向“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效果决定着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质量。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4、“不走老路邪路”定“道路”

第一要积极稳妥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第二是如何不断创造性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第三要积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四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第五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六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第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益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5、“建设美丽中国”定“战略”

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海洋强国”、“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建设美丽中国”的“五国战略”。

6、“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定“动力”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21世纪上半叶的具体要求,目的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7、“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定“保证”

一要抓理论纯洁,包括抓信仰纯洁和决策纯洁;二要抓党性和践行党的宗旨纯洁,包括党性修养、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包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五大纪律,即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廉政纪律。三要抓思想纯洁,反对和纠正各种错误思想,追求一辈子思想上入党。四要抓组织纯洁,不断清除不合格党员和蜕化变质分子。五要抓作风纯洁,追求党风政风民风风清气正。六要抓干部清正廉洁,坚决反对腐败。七、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内容

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首先,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一致建议,在党章中对这个根本成就作完整表述。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建议,在党章中进一步强化改革开放内容的分量。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这方面的一个重大修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适应这一修改,党章修正案专门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阐述,包括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工作着力点。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党章修正案对总纲部分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作了适当修改。增写的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新内容。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党章修正案对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作了一些修改。

下载金华市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 (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华市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提纲 (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十七大精神宣讲发言稿

    尊敬的街道书记:尊敬的街道各位领导,各位党员:你们好!很高兴来到街道办参加今天这个活动并成为甘家口街道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已经有4个月了,如何更好的宣......

    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宣讲情况

    江川县政务服务中心 组织中心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 讲报告情况 12月12日上午9:00江川县政务服务中心组织中心干部职工共48余人在政务中心三楼会议室听起中......

    党的十七大主要精神

    党的十七大主要精神 2007-11-10 18:02 1、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合集5篇]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郭 权 举世瞩目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280名代表和74名特邀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查党的......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

    党的十七大精神内容

    党的十七大精神内容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0903班2010年11月08日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主题班会 2010年11月08日,会计0903班在南阶205教室召开了“学习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