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的经验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受法律保护。同时我国《农业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农业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专门规范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纵观彬县法院近几年来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的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从发包方来说:一是滥用权力,恣意破坏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如燕某与某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一案,燕某耕种多年,后不幸患病不能参加体力劳动,只得转包给其他村民经营,并在村委会备案。一年后,燕某因治病欠外债多,无钱交纳农业税,村委会利用权力,将承包的土地直接划拨给其他村民。不难看出发包方的个别干部不懂法律,也不注重学习法律知识,处理问题主观随意性的问题表现突出。
二是个别村委会,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严重干涉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如某村村民张某承包村委会土地5亩,栽植果树,按期交纳承包费,经营三年,张某外出做生意,于是将承包地无偿借给其兄经营,并向村委会汇报后备案,该村新干部上任,撕毁合同,否定了合同的存在,并收回承包地,同时划拨给本村村民。
三是个别发包方的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有时断章取义,曲解法律原意,对农民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认为是违背原合同强行解除,使农民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四是发包方换届干部,不履行交接手续,交而不接,接而不交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经营者无法正常生产,妨碍经济的发展。
从承包方来说:一是承包方及经营者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的流转中,主观随意性较大,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时,摒开发包方不管,双方进行协商,结果未征得发包方的同意,不但使土地经营权不能合法流转,而且引起与发包方的矛盾。
二是因承包方经营不善,只得另找经营较强的人转包。转包时对合同的具体问题约定不明,在实施中,矛盾百出,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为此吵闹,斗殴,造成流血事件。
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中,往往为了经营的方便,互换承包地的现象尤为突出,互换后,经常发生纠纷。
四是男女双方离婚后,女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通过以上问题的剖析,笔者认为在履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发包方、承包方以及流转中的经营者都要认真学习法律,对经常运用的法律规范要有所了解,签订合同时符合法律规定。
2、要有换位思想,发包方、承包方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分析问题,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使矛盾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3、对发包方的个别领导,尤其邪恶势力掌权的坚决予以打击,按合法的途径进行解决,同时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一旦双方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的问题发生纠纷,运用法律的有力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正常进行。
第二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材料(范文模版)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材料
通化县_________乡(镇)_______村________组
中共通化县纪委党风室制
土地流转合同
承包方:(甲方)
住址:
受让方:(乙方)
住址: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订立本合同,双方共同信守。
第一条 甲方以______(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
形式将坐落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级______等,面积______公顷的承包地(其中水田____亩;旱田_____亩)(),流转费用(人民币大写):元整;付款期限前;流转期限______年(____年____月___日至____年_____月____日),流转费用每年(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元整,包括_____,______,______.付款时间为每年___月___日前。
第二条 流转期内,乙方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
收益权和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并接受发包方依法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 流转期内,乙方承担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
用于非农建设;依法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
造成永久性损害和_______、__________等义务。
第四条 流转期满,乙方应保证流转的土地达到流转时土
地等级和质量。
第五条 合同在执行中发生纠纷,由村民委员会或乡镇经
济管理机构负责调解,调解不成的,由县级农村
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
第六条 本合同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发包方、鉴证机关各执一份。
第七条
承包方(甲方):(签字)代表人:(签字)受让方(乙方):(签字)代表人:(签字)年月日
鉴证机关:(公章)承办人:(签字)年月日 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第三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析
作者:包卫兵 包文兵 徐培华
摘要:规范土地流转秩序,强化土地流转管理,通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和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增强干部依法办事,农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关键词:规范土地流转法制宣传预防矛盾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不断增多。因此,引导、完善、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增强各级干部和农民依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意识,为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据调查,目前农村出现的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产生的矛盾,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
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把土地作为命根子来看待,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特别是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一些私下转出土地的农民,又开始收回原有的承包地自己耕种。
2)流转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有误解,有的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也有的怕转出后政策一变失去承包权,就会没有“依靠”不安全。随着种植技术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一家一户的承包已不适应大机器耕作,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向连片化种植已势在必行,但是少数农民仍没有解放思想,不肯将土地流转出来,镇、村按照政策和法律规定又不能强制流转,造成了高效蔬菜种植的不连片,形成了插花田。
3)土地股份合作还不被农民接受。土地股份合作是土地流转的一种新的形式,它解决了农民最担心的土地经营权的问题,但是由于农村高效农业的优势刚刚显现,农民仍没有从土地中解脱出来。
4)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乡镇农经机构撤并后,虽然挂了土地流转服务站的牌子,配备了人员,但由于兼职较多,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流转信息渠道不畅,有的乡镇存在着想转转不出,想流流不进现象。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也没有固定的模式,缺乏一个由上而下的网络中介服务机构,致使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受阻,信息渠道不畅通。
5)农村社会保障跟不上。由于农村的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尤其是年龄偏大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民,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农民对经济未来难预测,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
6)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引导。2003年3月l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实施,该法仅对土地流转最基本内容作出了框架式规定,没有进一步细化,也不包括各地的具体情况,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操作,土地使用权流转还处在探索阶段,政策相互衔接的缺失增加了土地流转的纠纷和风险。同时,土地流转还没有成为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经常性指导的工作,工作程序不明确,满足不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形势的需要。
7)土地流转不规范,缺乏契约约束。农户间的自由流转大多数为口头协议,缺少书面合同,这样一方面容易造成纠纷,另一方面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普遍存在短期行为,因流转双方大多属短期约定,接包方不愿对土地作较多整理投入,只求短期效益,私下流转大多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也不到相关部门备案,集体经济组织也不加干预,流转无序;农户委托集
体经济组织(统一发包的)缺少农户委托书,手续不规范;在统一发包中,由于对预期增值认识不清或者漠视,造成农民集体利益的损害,容易出现不稳定因素。
8)土地流转发生了使用性质的变化。一些乡(镇)地方政府和村委会及农户将土地转包给他人以后,不再过问做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章第十四、十五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承包经营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目前有的乡(镇)在土地流转政策方面不顾法律的规定和约束,有的流转成为营业用地、企业用地等,有的用地直接破坏种植层,承包到期无法恢复耕种,导致发包人收不回土地,造成土地荒芜等情况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明确农户对集体土地的承包权利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及土地承包、流转相关政策的宣传,增强干部和农户的流转意识,依法办事,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避免矛盾,笔者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加强“六五”普法宣传,由于目前乡村农民的法制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仍处于摸索之中,强化普法宣传和引导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1.1 大力进行宣传引导。通过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引导乡村干部积极履行职能,加强排查,及时调处土地流转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帮助党委和政府及农民排扰解难,避免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避免纠纷的扩大。
1.2 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各级政府依法监督,切实保护耕地,依法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为土地使用权流转提供法律服务,我国己明确“十分珍借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我们在保护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禁滥占耕地,浪费土地资源,不得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植树造林。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土地流转的登记管理,政策法律咨询等工作,并逐步健立健全流转服务组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健全土地流转档案。
1.3 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依托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土地流转专门机构,为流转双方提供法律政策帮助,收集土地流转信息,为土地流转搭建平台,既可以通过透明的市场化运作,同时为土地流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又可以通过建立长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不断推向市场。
1.4 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应确定溯及年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地承包涉及千家万户,此后三十多年里,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变更错综复杂,但对土地的变更登记、跟踪管理从法律角度看,尚不够严谨、完善。我们建议,各乡(镇)应摸清基本情况,对这些年来土地所有权权属发生变化的,应适当考虑补偿方式和尺度。当前,应把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保证农村稳定的一项措施落实好。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和分类处理的原则来操作。从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来看分两个阶段进行补偿较为妥当,第一阶段从1981年农业大包干开始到1984年第一次土地承包为止;第二阶段从1984年到1999年土地调整为止,对这两阶段的补偿办法可各有侧重,原则确立后,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解决。
1.5 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抓好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的落实,把重心落脚点放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
首先,加强对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农村宣传栏和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宣传市场经济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政策法规的了解。
其次,在土地使用权流转方面不能一阵风,不能下指标,更不能用收走农民承包地等办法强制推行。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是农户,在承包期内,农户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地是否流转的形式,任何组织和个人既不能强迫农户流转土地,也不能阻碍农户依法流转土地。由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出面租赁农户的承包地再进行转租或发包的“反租倒包”,不符合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应予以制止。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坚决维护承包合同的严肃性,一方面禁止解除未到期的承包合同,另一方面,教育农民严格履行承包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
2.1 坚持平等自愿、协商、有偿。自愿:就是个人利益自愿服从集体利益,服从经济建设中心,服从地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不受强迫和干涉。协商:就是对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形式、期限、经济补偿标准同农户协商,双方满意后签约。有偿:就是根据上级政策,结合各乡(镇)实际,坚持合情、合理、合法原则,切实保护农户的切身利益,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予经济补偿,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坚持“自愿、协商、有偿”的原则,在流转双方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农户之间签订的流转合同,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备案,以便在招商引资使用土地时力求把投资者的意愿和农民的意愿结合起来,并严格按谁流转谁得益的原则兑现补偿政策。
2.2 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农用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象是承包方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是土地的所有权,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损害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同样也不能擅自改变土地的原用途,更不能将土地用于非农建设。
2.3 流转的期限应当限定在承包期以内。流转合同规定的流转期限不能超过承包合同尚未履行的剩于时间,即应当扣除承包合同己经履行的时间。例如,30年承包合同履行19年后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11年,即原承包合同未履行的时间。
2.4 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应当在农户之间进行,工商企业开发农业,应主要从事产前、产后和“四荒”资源开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应采取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但中央不提倡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的承包地。外商在我国租赁农户承包地,必须是农业生产、加工企业或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具有农业经营能力,其他企业、单位不准租赁经营农户的承包地。
2.5 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享有优先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两个以上受让人,只要在流转费、流转期限和内容等方面的条件相同,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优先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保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土地权利,也有利于避免产生纠纷。3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及农业规模经营的途径
3.1 加强对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让基层干部群众认识到,土地不仅仅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庞大的资产,加快土地流转正是合理利用这一资产,增加要素收入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充分认识到,要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就必须建立现代农业体制,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土地由分户细碎经营向规模集约型转变。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同时,要提高基层干部“以地生财”的意识,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集中土地、运作土地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农林厅关于《江苏省财政扶持农村土地流转实施意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3.2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土地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各乡镇土地流转办公室首先要搞清楚本乡镇高效农业的具体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其次是规范流转合同,建立流转合同的指导、鉴定制度,防止流转合同不规范引发流转矛盾,例如有的乡村流转合同期限为50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限,属于无效合同。再次是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档案,重点是对拟出让方的土地情况基本条件和拟受让方的土地需求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促进土地的顺利流转。
3.3 壮大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实现承包地的“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和调整提供有力的调控能力。让农民首先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保证其承包地收益不受损害,并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真正体会到土地适度集中经营所产生的看得见,抓得着的好处。建立以奖代补制度,在高效农业规划区内,鼓励存在插花田的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大户,并对流出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土地依赖较重的农户要做过细的工作,在承包者愿意的情况下尽量给予同等条件的土地置换。
3.4 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坚持以转移农民、减少农民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一要做大做强工业企业和城市产业,增加就业岗位,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地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二要大力实施小城镇建设。发展餐饮娱乐、商业经营、物流配送等,让中心集镇附近的农民率先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三要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整合现有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四要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引导更多农民在输转中实现劳务移民。
3.5 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尽快把已经放弃经营土地、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避免再次返乡争地。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特别要加快解决60岁以上和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放心地流转土地,使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从而为快速实现高效农业扫除障碍。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建议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设立县(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的管理机构,并赋予必要的管理职权,对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加强宣传,并对土地流转过程实行监管,提高工作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同时,具体明确县(区)、乡、村三级流转的监管职能,各司其职,使土地流转管理更趋优化,更为合理,从而推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向规范、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在土地流转过程出现的不规范做法,特别是“改变土地权属、隐瞒土地性质”的错误做法应坚决予以制止,为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闯出城乡共同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新路再立新功。要重点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房屋征收与补偿、土地承包流转、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城乡居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努力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3] 《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通知》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第四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分析
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分析
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背景或原因
因为务工收入已成为很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一些通过多年在外务工、经商有了稳定职业的农民,土地的收益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留在农村,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性日渐减弱,对耕地的投入逐渐减少,难以发挥土地应有的效益。为了避免农田荒芜,许多外出务工农民愿意把为数不多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另一方面,我国现有7.2亿的农民耕种18亿亩土地,按每户3.65人计算,近2亿农户户均耕地面积只有9亩,不少农业经营者有着较大的土地需求。所以,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土地经营管理,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适度集约经营的改革举措,本意是鼓励农地的流转,变分散的家庭经营为规模化经营,以利于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进入市场的议价能力。这一政策被看作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从而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方面被寄予厚望。
二、目前我国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2009年来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呈流转规模加大、流转速度加快之势。从全国范围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有一定的规模。2009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1.5亿亩,超过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2%,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和流转率同创新高。据数据显示全国土地流转存在如下状况:
(一)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发育呈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总体差异表现在:
1.南方和东北地区高于华北和西北地区。(南北方差异)
黑龙江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80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8%;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524万亩,占到农村家庭承包面积的18.7。华北地区大部分省市比例都低于8%;其中天津市土地流转比例较高,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为73.65万亩,占农户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5.5%。西北的甘肃仅为2.4%;
2.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比例较高。(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上海54.7%的农村家庭承包土地实现了各种形式的流转,浙江省
土地流转面积633.5万亩,占总承包面积的32.0%,江苏省土地流转面积达1024万亩,占全省农户家庭承包面积的20.5%。;
3.部分农村劳动力转出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比例较高。
如四川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827万亩,占总面积的15.3%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589.4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面积的9.2%。贵州省农村土地流转达223万亩,占耕地面积8.8%。
(二)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中“转包”占主导地位。农村土地网针对各地区流转方式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转包”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方式。大部分地区通过“转包”形式流转的农村土地占到流转面积的50%左右:“出租”是其次一种流转方式,多数地区在30%左右:“互换”、“转让”和“入股”形式的比例较低。总体而言,流转方式以非正式的交易为主。
然而在实际中,土地流转政策在很多时候被执行者误用甚至错用,不仅农地被强制流转,甚至建设用地也打上“流转”的名义被收回,从而成为地方“土地财政”的来源。这就造就了一批“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保障”的三无农民,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为很多社会隐患埋下了伏笔。
据《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江苏省镇江新区5万多亩良田疑遭强制流转用于搞绿化。当地农民表示,自己的土地大都被“非自愿”流转,大量耕地被流转用于植树。承包费无法满足生活所需,收入水平下降。
三、土地流转的负面影响
(一)宽泛的概念使流转变得很“容易”
鉴于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多数地方的政绩工程,因而地方政府很看重流转规模和流转速度,农村土地流转的这种宽泛定义、宽广范围正好为一些地方弄虚作假、批量化生产土地流转数据提供了方便,例如一些地方政府授意、支持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在农户之间不断倒手,倒一次记一次流转额,倒几次可能又倒回来了,最后流转规模上去了,但经营格局和规模依旧。
由于流转次数和规模太容易人为操控,因而规划和预测流转规模、流转速度也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严格的条件使土地流转走样
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始终信守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原则,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又特别强调农民依法自愿有偿以及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和流转主体地位不受侵害的原则。这使得严格意义、符合政策的流转很难实现。
1.土地集体所有权限制。既然所有权性质不变,那么征地就不属于农村土地流转范畴,但一些研究把征地也纳入了流转范围。
2.农业用途限制。限制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将把很多有实力和开发能力的业主挡在门外,使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大打折扣。
(三)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需求尴尬
受营农环境影响,多数地方业主对农业用地的需求并不强烈,相反,城市和工业用地对农村流转土地的需求却非常强劲,但转出去搞非农产业政策又不允许。这样一来,符合流转政策(农业用途)的土地没人要,想要的又不符合政策(非农开发),农村流转土地需求陷入了“两难”尴尬局面。
四、对策建议
农民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是十分重要和明确的原则。根据各地的经验,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应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宣传,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准确掌握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政策精神,依法规范实施流转。
(二)是加强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重点是实施流转备案制和合同制,准确掌握流转动态和信息,指导流转双方依法建立规范的流转关系;探索建立健全流转机制,提供全方位流转服务。
(三)是健全流转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受理和调处流转纠纷。
(四)是因地制宜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重点是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土地整理,改善生产条件,为农民流转土地和提高土地流转收益创造条件。财力许可的地方还可将流转补贴列入支持农业发展项目。在农村土地流转中,要切实防止和纠正乡村组织及相关部门的错误行为:
(一)是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推行土地流转和土地集中;
(二)是盲目对农村土地流转强行定指标、压任务;
(三)是侵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
(四)是改变土地农业用途违法搞非农建设。
在土地流转中,必须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坚持依法、自愿原则。绝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追求规模经营的速度和规模,人为定指标、求速度,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动土地流转。都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决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推行。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第三十二条 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第三十三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三)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四)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五)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第三十四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第三十五条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得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
第三十六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第三十七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转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
(三)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转土地的用途;
(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六)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
(七)违约责任。
第三十八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十九条 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或者出租给第三方,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承包方将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过一年的,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第四十条 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
第四十一条 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第四十二条 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可以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
第四十三条 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时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第五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研究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研究
作者:付春晓 白官玉
摘要:中国地大物博,自古一直是农业大国。因此,怎么将土地利用最大化,如何让土地创造最佳的利益?也是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文本对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土地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给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问题;措施引言
现我国土地的所有权分为两种:一种是国有土地所有权,另一种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而现在家庭承包的机制下,农村土地的产权结构又分为集体拥有所有权和个人拥有的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思就是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性质和用途不改变的基础上,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将部分或者全部的权益转给他人的行为。目前,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有转让、租赁、互换、抵押、入股等。虽然我国领导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也做了巨大努力,但经综合调研后,发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要真正提升我国土地利用开发率,就需不断更新完善现有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法律条例不清晰
首先从法律上进行分析就存在不清晰的问题。依据《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相关条例,农村土地属于“乡、村、村民组”三级集体所有,也就是农村土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为乡、村、村民小组三级集体。然而《民法通则》却规定乡、村两级是所有权主体。同时《农业法》又明文规定所有权主体是村委会或地区性合作组。这些法律的冲突和不同,给人感觉是混淆不清,不知道农村土地所有权究竟应该由那一级进行行使和负责,自然,这一法律问题也使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对日后产生法律纠纷造成隐患。2.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不成熟
流转机制的不成熟不健全,也造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展受到阻碍。首先,在签订承包方在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时候过于笼统,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系统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同时相关管理机构也不完善,就造成现大多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其次,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不健全,也制约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发展。
2.3 土地流转的市场需求开始降低
市场需求不足也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程发展遇到的问题之一。现目前,影响土地流转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种植业整体收益率走低,在我国,基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和相关政策影响,使其价格一直走低,也就使收入低的人们缺乏利益驱使,不会想通过经营土地来创造财富。第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的收益也较低。第三,由于相关政策扶持,农户们看到了是眼前的利益,而不明白国家是想借助承包商来更好的利用土地的原因,导致许多农户宁可死守着土地,也不急于流传。
2.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是中国几百年来都固定不变的,那么,让农户把土地进行流转,首先在感情层面给农户带来障碍。其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主要原因,虽然,现城市吸收了相当大部分农民,但由于户籍和个人能力等原因,导致农民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也没有各种社会保障,缺乏归属感和存在感,才使得农户们不愿意把土地进行流转。如此种种,制约了农村土地的流转,使农村土地得不到好的开发利用,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阻碍了农村的进步和发展。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应对措施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3.1 明确农村土地产权
首先明确农村土地产权,能为日后其他工作打下根基,提供依据。其中笔者建议三点。
1.切实维护好农户个人的主体地位,农户是农村土地真正的主人,有权参与决定所承包土地的生产经营,但在现实操作中,基于种种原因,农民的还是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2.现有的法律中三级所有制不明确现状,建议以乡村经济组作为土地所有权的主体。3.能够减少一定的纷争和争议,同一集体的内部之间往往有一定的情感基础,出现纠纷时容易多一份忍让少一份霸道,通过调解和沟通来解决问题而不依赖诉讼或申诉,减低了法律成本。
3.2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机制
首先1.相关机关单位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详细的、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让广大农民都能清楚的知晓,以防某些恶意份子为了贪图个人利益,在整个流程中有违规行为或暗箱操作。2.政府应加强流转程序的管理工作,并鼓励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中介组织等发展,明确其中的相关法律条例和操作步骤,让买卖双方都能够通过有效渠道去咨询和反馈,使整个交易程序和手续办理都能顺利,畅通,及时。3.为了使每位农户都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还应合理的开展咨询工作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户的规范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减少交易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从而能有效控制地纠纷的发生。
3.3 加强农村农户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要促使农户们能交出土地,还应该提供给他们更多更好的保障制度。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当前时期,城市的发展已经能稳定地发展,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视并加以扶持,给出相关倾斜优惠的政策,才能让老百姓积极配合机关政府的改革政策。2.加强相关农村社会保障法制的建立。为了使农村社会保障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就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同时,应加强配套的监管机制,使保障和福利能有效的在农户身上实施,防止一些恶意份子贪图个人利益而破坏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张甜.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6)
[2] 杨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