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重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科学发展观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B、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C、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D、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们虽然创立于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时代主题,但从本质来看是相同的, 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主要表现在1.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2.它们都有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它们有共同的价值追求,那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4.在基本原则上一致的。它们均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回答并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就必须A.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B.实行独立自立,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C.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支柱D.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E.实行机动灵活的政策,该让步的就让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①无产阶级是否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②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③中国无产阶级除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所以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④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的特点是A、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C、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 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首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联系和区别二者的联系:都存在多种经济成份。二者的区别:经济基础上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虽然是领导者,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主体。社会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主要矛盾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1949年至1952年国内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不同: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如何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当前应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于: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两个坚持”
第二篇: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邓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体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曾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3)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成功;
6、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就他的一生看来,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7、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从党的十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实事求是的概念: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界定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涵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7、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18、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剖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2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基本国情:我国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的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23、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4、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5、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曾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式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7、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8、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9、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0、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3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3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了,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并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33、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34、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五,统筹区域发展。
第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6、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体系。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3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0、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1、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额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43、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公武备”的总方略。44、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4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6、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历史经验和攻击形式的发展都告诉我们,那里有霸权主义,那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
47、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48、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人员等。
4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50、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第三篇:毛概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作的题为《论新阶段》 《 的政治报告中最先 作的题为 论新阶段》 提出了“马克思质疑中国化”这个命题。提出了“马克思质疑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 “ 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具体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即将马克思子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相结合,具体地说,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 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长期实践中,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产生了两 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大理论成果。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 泽东思想,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 “ 代表” 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 略思想。略思想。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 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 二,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 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精 神支柱。第三,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倡 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和优良学风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 和优良学风,国发展的新境界。国发展的新境界。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土地改革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 土地改革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 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
第四篇:毛概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5)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7-8)
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毛泽东思想: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小平理论: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三个代表”具体内容?P30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备。
6、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P69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8、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P76 77 78
答: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的主要要求。
3、“没收官僚主义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以”,是新民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9、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P79
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三个主要法宝?P82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P93
1953年六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1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可能性?P95-96(1、2、3、4)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1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P11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P122
大力发展生产力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137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性质)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发展程度)
1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47
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和谐、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17、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要求?P157(12345)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之源和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8、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们生活水平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183
答: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内容及确立依据?P186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
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
第四、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
答: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2、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P237(1234)
答: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障。
第三,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重点复习题)
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及相互关系?P255-25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P250(123)
第一,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锅里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P25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要求?P276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内容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28、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281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P302答:基本内容+(1-10)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第一,一个中国。第二、两制并存。第三、高度自治。
第五、尽量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六、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第七、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第八、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第九、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第十、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第十一、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30、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P325
答: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330-331(1234)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五篇:毛概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P3)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见乐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对内涵的阐述: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
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设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关系:(P5)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线。
三个基本方面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色;既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中,又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5.四个全面的内涵:(P2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四个全面的必要性(意义):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4)四个群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和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6.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35)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起点,是构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石;
2)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3)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4)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7.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P5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P51)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任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他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备条件,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8.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P56)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可能性: 1)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2)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5)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9.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P57)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意义:1)该理论的创建,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和党的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2)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3)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0.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P61)1)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2)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3)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4)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1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联系:(P62)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3)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P63)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3)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78)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14.现在有一种观点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当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对立起来,质疑当初是否应当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看法。(P81)第一,这种质疑并没有什么道理。第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后来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我们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场去衡量昨天,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来看,国家安全的压力,工业化的迫切需要,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造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第五,虽有一些缺点,但总的来看是适时的,也是成功的。
第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历史意义还在于,它解决了当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解决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问题。
15.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85)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巩固了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四,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1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100)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102)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P116)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三是我们党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19.و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前进最可靠的保证。了解
20.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133)第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二,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第三,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主要意义(P134)第一,理论意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中国梦的内涵(P143)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进入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振兴,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文明,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23实现中国梦的路径:(P144)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4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第二,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第三,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第四,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25.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要坚持整体推进,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但整体推进又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以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是什么?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开,出现问题就及时应对,发现错误就马上纠正,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仅仅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什么?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邓小平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反复强调必须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江泽民把三者比喻为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者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目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态势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3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改革前所未有,同时又保持了安定团结。这充分证明,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6.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第一,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第二,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第三,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第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三个有利于分别是:一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二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三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宿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有几个特点:(P177)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生产,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时机在晾衣然可观,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稳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29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P178)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绝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30.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P183)一,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二,全面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必然要求。
31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P188)第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制政府建设。第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第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第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32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P190)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四,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34.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相互关系?(P193)1)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根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3)把握好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首先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内在一致性;
4)把握好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还要认识到两者各有侧重,特别是要看到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35.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是因为:(199)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和体现。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党的根本宗旨以及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国一些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由此所导致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分配结构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引发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社会建设的重点,推进改善民生的制度性安排,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生领域工作密切相关。一方面,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发展社会事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也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只有实现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完善相应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安排,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节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4.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为什么要一切为了人民?(P247)1)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和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2)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3)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5.为什么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P249)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