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于丹感恩讲座的听后感
安全教育节目听后日记
二年五班许多
今天,我观看了辽宁电视台的教育节目。节目里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在发生灾难的时候顺利逃脱。在自然灾害中对我们生命威胁最大的就是地震和火灾。在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使中国人民失去了很多同胞,如果在我们身边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到桌子底下面避难,还可以躲到卫生间里。如果火灾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乘坐电梯,而是要走逃生楼梯。如果烟雾很大,我们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爬出着火的地区。以上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其实在城市里也会发生灾难,比如车祸。所以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有几点要求。第一,不能边打电话边开车。第二,不能疲劳驾驶。第三,不能酒后驾车。行人不能横穿马路,要注意信号灯。当车辆停止驾驶时,再走过马路。如果骑自行车的话,一定要在自行车道内行驶,否则会引起车祸。老师、同学们,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只有一次生命,一定要好好珍惜!
第二篇:听于丹感恩讲座的听后感解读
安全教育节目听后日记 二年五班 许多
今天,我观看了辽宁电视台的教育节目。节目里主要向我们介 绍了如何在发生灾难的时候顺利逃脱。在自然灾害中对我们生命威胁 最大的就是地震和火灾。在 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使中国人民 失去了很多同胞, 如果在我们身边发生了地震, 我们应该到桌子底下 面避难, 还可以躲到卫生间里。如果火灾发生的时候, 我们不要乘坐 电梯, 而是要走逃生楼梯。如果烟雾很大, 我们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爬出着火的地区。以上这些都是自然现象, 其实在城市里也会发生灾 难,比如车祸。所以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有几点要求。第一,不能边 打电话边开车。第二,不能疲劳驾驶。第三,不能酒后驾车。行人不 能横穿马路,要注意信号灯。当车辆停止驾驶时,再走过马路。如果 骑自行车的话,一定要在自行车道内行驶,否则会引起车祸。老师、同学们,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只有一次生命,一定要好好珍惜!
第三篇:听于丹讲座有感
听于丹讲座有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业,听于丹教授的讲座。于是,星期六早上我早早地起床,打开电视等待收看讲座。
于丹教授讲座的主题是中小学生的人格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孩子要学会如何做人。在她的讲座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孩和大树》的故事。小孩来到大树面前,伤心地对大树说:“别的小朋友都上学了,只有我没钱上学。”大树说:“把我的果子摘下来卖了钱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小孩把果子都摘下来,卖了钱上了学。过了几年,小孩又回到大树跟前,说:“我的同学都已经漂洋过海了,只有我还留在家。”大树说:”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吧。“小孩砍下了树枝,做了个独木舟走了......我觉得这个大树太伟大了,它为这个孩子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它的无私让我敬佩,这棵大树就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为了自已的孩子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可是从来没从孩子那索取过一丝一毫。我相信我的父母也会对我这样,所以我长大以后也一定会孝顺我的父母。
听了于丹教授的讲座,我明白了责任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
第四篇:听于丹讲座心得体会
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以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活学活用,给予我们不少启迪。那么怎么写一份心得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听于丹讲座心得体会
于丹说:“岁月是有痕迹的,但生命永远是年轻的。”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进入大学,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所谓的学科,几次考试,一个文凭,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大学应该大胸襟,大气魄,大胆识。一个人或多或少有些局限性,所谓的局限不是因为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自己的局建的太小,最终被自己所困,就如围棋与象棋,象棋中的没一个棋子在一开始就有固定的角色,卒,你就必须勇往直前,没有退路;帅,你就必须在自己那个小天地中。而围棋不是这样,围棋注重的是建局,每一颗棋子都是同样的角色,不管你是黑子还是白子。所以我们的生活应该要注重格局的建造。人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能左右生命的宽度。这句话想必已是耳熟能详,可是又有几人能这样做了。
在大学里,我们每个人的开端也许都是一样的,也就说我们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可是最后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路,不同的命运,甚至天壤之别。这就是在这条有着无数岔路的人生之路所做的不同选择。一个《一碗米的价值》的故事说的很好:
徒弟问师傅,一碗米有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价值,要因人而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价值都是“一碗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和人的价值拉开了差距。发展的不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对“一碗米”的加工程度。通常说来,加工的时间越短,离米的形态越近,价值就越低;加工的时间越长,离原来的形状越远,价值也就越大。因此,要提升个人的价值,就要善于加工自己,善于开发自己的价值空间。
提升自己的价值,贵在有一颗勇敢的心。米和酒相比,价值不一样。这当中的变化,是经过无数次的发酵、锻造、熏蒸换来的。这与人对待成功的态度一样,只有勇敢地付出,才会有非凡的价值。有些人害怕艰苦的生活、寂寞的付出,不敢面对失败、面对挫折,不愿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只能原地踏步。很多年过去了,“米”还是原来的“米”,人还是原来的人。有些人勇于拼搏、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艰苦奋斗,最终脱胎换骨。
开发自己的价值,要有一颗宁静的心。俗话说,急于求成则不成。可是,有些人受“快速成功、急速成名”心态的影响,急躁、浮躁、烦躁、暴躁,缺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心胸和境界。一些人没有锻炼成熟,就抢着争名利、找官位。这样的人,即使走上领导岗位,也会因为能力欠缺、素质不够,干不成大事。要想成功,唯有一心一意、精力专注,靠读书生灵气,用学习筑底气,以积淀养才气,让能力胜任岗位的需要。
拓展自己的价值,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泰山不是一天长起来的,人的价值也不是一天就能提升的。从“一碗米”到“一瓶酒”的价值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创意不断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充电,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一个不爱学习、不思进取的人,只能保持“一碗米”的价值。相反,心怀忧患、终身学习的人,眼界才会越来越开阔、思想才会越来越深刻、境界才会越来越高远、价值才会越来越厚实。
大学生的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碗米,最后的价值就在于你自己了。
第五篇:于丹讲座
《阅读经典,感悟人生》
__于丹讲座观后感
5月17日著名文化学者、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来到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三千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生命和心灵的公益讲座,同大学生们共同感悟成长。于丹讲座的题目是《阅读经典,感悟人生》,其内容是对《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提炼。并引用佛道教中的若干经典来领悟、指导人生。在现场,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适中的语速、亲和的声音让在座师生恍若穿越千年时光隧道,如飨精神盛宴。
于丹认为,在这纷繁复杂的中国社会中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一位孔子、一位庄子相伴,来缓解社会带来的压力。
在儒家学说中,君子的基本道德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于丹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总是会焦虑,现代人应学会从简单而充满哲理的儒家思想中汲取营养,做到“恭、宽、信、敏、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而在道家思想的学习上,于丹则将其精炼为“观太阳学习进取,看月亮学会平和”,要追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不管处于何种状态都要学会舒展身心,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遍万水千山,用有限的生命在无涯的时空里留下永恒的东西。
除此之外,在整个讲座过程中,于丹几次引用了佛学中的小禅宗故事,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
“我”包袱 公文 和尚 的故事
一个当差的“我”背着包袱,带着公文,押送和尚到目的地,每天上路前“我”都要检查看看“我”,公文、包袱、和尚都在才能上路。和尚处心积虑每次帮“我”买酒,时间长了“我”便信任和尚了,一天喝得酩酊大醉,和尚趁此机会给“我”剃了个光头,换上了和尚的衣服然后跑了。第二天“我”醒来,发现公文、包袱还在,但是和尚不见了,找来找去突然一摸头发现是个光头,再低头看自己身着和尚的衣服,于是便认为和尚在,然而却找不见“我”了。自此“我”便不能再上路无法继续前行,因为把“我”丢了。
于丹老师说“我”就是在座的每一位,包袱就是物质保障,公文是我们的职业我们为此当差,而和尚其实也是“我”但在这里面代表了一个囚徒。往往我们为了一件差事(我们的职业)押送囚徒,然而到最后那个囚徒还在,“我”却没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当下的我们有何尝不是这样啊。所以于丹说:我们现在学校的中国文化的目的就是让“我”不丢失。
于丹经常引用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阐述一些大道理。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消极情绪,于丹做了这样的一个比喻:生活是一锅开水,不同的人都无法逃避,需要在这里煎熬,怀着不同的心态做人,结果就会不同。
面对众多“90后”大学生以及我们在大学里可能会出现的迷茫和挫折,于丹建议大学生们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态度,带着一颗仁爱之心,常常将心比心,用恭谦的态度对待别人,重视自己的心灵生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讲座中,于丹教授通过品读经典,运用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指导当代大学生如何构建自己的生命格局,通过修身养性,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班级: 104
学号:
08
姓名:
温娜
2011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