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之比较优势理论能否作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

时间:2019-05-13 03:2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嘉图之比较优势理论能否作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嘉图之比较优势理论能否作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

第一篇:李嘉图之比较优势理论能否作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

李嘉图之比较优势理论能否作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指

导理论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短期对外贸易指导理论,但是如果将其作为长期战略的话最终将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首先是短期内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禀赋决定了它们在劳动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根据李嘉图的比较理论,他们应该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业。若此时强行的实施“赶超策略”想要在自己并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赶超发达国家,那么所扶持的产业部门,由于不符合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只好依赖于扭曲价格和国家保护政策才得以生存。在赶超战略下,违背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畸形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结构形成矛盾,使大规模的人口不能分享经济发展的好处而陷入贫困。此时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贸易,使资源达到更有效的配置,并进行原始资本和技术的积累,为长远的发展打好基础。

其次,为什么比较优势理论不能作为长期指导理论呢?1.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的必然结果是国内的经济将过度依赖出口,这使得经济的运行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2.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众多,这些国家所生产的产品基本相同,同时他们各自国内生产的产品种类也是基本相同的。同构产品之间的竞争使得出口产品的价格很低,损害出口商的利益,并且一旦有劳动力更廉价的地区出现,外商就会重新作出区位选择,造成国家的经济损失。3.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附加值不高,有些产业还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此外在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中这些产业也不占优势,若长此以往会使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廉价加工厂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倾销地。4.长期的发展劳动力密集使得发展中国家难以进行产业升级,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5.发达国家迫于国内就业的压力会设置重重地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利益受损。

要摆脱这种不利局面,我们应当利用在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时积累的资本与技术,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转换的关键是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高技术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结合。一旦国内高新技术产业产生,就应对其进行扶持,从而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

第二篇: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以及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一般而言,中国现阶段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短缺,应该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型的产业,或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但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可能成千上万,每个地方的资源不可能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所有产品都生产出来,这就必须做出选择。

具体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选择当地有传统的产业。举几个例子:扬州有个杭集镇,是全国的牙刷之都,如果杭集镇牙刷厂不开工,全世界的牙刷都要配给。这个镇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生产牙刷,有历史传统。南昌有一个文港镇,是全国的铁笔之都,国内生产的70%的铁笔都出自哪个地方,文港这个地方也是从宋朝开始生产笔了,所以也有历史传统。

二是当地有国有企业。上世纪50年代,国有企业在很多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当时我国一穷二白。改革开放26年,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9.4%,经济规模提高了10.3倍,现在,资本拥有量、技术拥有量和上世纪50年代已经改善非常多,许多原来不具备比较优势、需要政府保护补贴才能生存下来的企业,现在其实可以焕发活力了。以重庆为例,重庆原来是老工业基地,现在则是全世界的摩托车生产之都,全国摩托车每年生产一千多万辆,重庆要生产400多万辆。这是因为,过去的重工业基地,为此打下了许多装备业的基础,当地有国有企业形成的产业群聚,现在已经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

三是当地要有独特的资源。宁夏的枸杞子,新疆的哈密的葡萄干,都是当地的独特资源。

四是当地已有产业可以向上下游延伸。比如说义乌,原是农区,基本上没有工业,但现在义乌有很多工业,如织袜业、文具业等,因为义乌有市场,从销售可以延伸到生产,生产的产品用于劳动力密集、技术相对比较传统型的产品,符合比较优势,又同市场经验相结合。

第三篇:当前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和对外贸易战略制定之我见

当前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与对外贸易战略制定之我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完全恢复了对外贸易的自主权并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关注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贸易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息息相关,我国贸易战略转变、贸易制度改革、贸易发展以及对国民经济本身的作用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相联系的。总体而言,改革开放前,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未得到确立,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渐凸现并得到充分发挥。90 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确立,贸易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三大马车之一。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的国家,参与强手如林的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国际分工中我们是处于不可改变的被剥削、被控制的地位,这些问题必须从理论高度予以回答。这是涉及我国经济建设战略思想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要不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根本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对外贸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我们的指导理论也是多方面的。中国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依据来源主要有三个:

一、马克思主义的对外贸易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指导。

三、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对中国的适用性。

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从商品入手进行分析,运用从抽象到具体,从国内到国外和历史与逻辑一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法,把对外贸易始终放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研究的关键地位。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主要是在研究国际分工的原因和方式时,针对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关于自然条件决定国际分工形式和内容的观点提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规模、形式、内容以及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其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决定国家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的,是由国际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生产力较低的国家和生产力较高的国家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这一理论从商品使用价值的角度,从实物形态上,论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商品使用价值的不同,所以进行商品交换,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指导。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问题,是世界共运史上没有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开放性作了经典式论述,但并没有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外开放问题从理论上作出系统的阐述;列宁新经济政策包含了一些开放的思想,但也未上升到理论;斯大林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并实际奉行了“两个并行体系”的做法,在社会主义阵营内推行以苏联为中心的垂直分工模式,实际上摒弃了对外开放。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同志主持制定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对外方针,虽然也提出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逐步回到封闭、半封闭的状态。邓小平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并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丰富了共产主义理论宝库,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有力地指导着我国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实践。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重点是对外经济开放,但又不限于经济,同时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不仅仅是强调要发展对外贸易和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技术

合作与交流,而且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这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尤为重要的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并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制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第一次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对外开放全面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不断丰富和发展对外开放理论,逐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同样对中国有适用性。古典贸易理论,绝对成本理论与比较成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国际贸易理论贡献最大的当数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李嘉图之前,在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只能出口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才能从国际贸易中得到收益。李嘉图的理论改变了这一认识,从而给国际贸易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并使各国找到了自己参与国际贸易的实践准则。李嘉图把在两国之间进行成本比较改为在国内商品之间进行成本比较,就为各国都可以参加国际贸易并能从中获得好处的自由贸易主张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比较成本说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国际贸易的万古不变的理论,并一直占居主导地位。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其生产规模、降低商品的单位成本占居竞争的优势地位。同时企业对规模经济效果的追求,将带来产品一个行业或产业内排他性的增强,先进入的企业可以通过逐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形成单位产品的成本优势,从而是价格优势。这是一种凭借规模经济效果所取得的市场势力或市场控制能力。然而在一国市场范围内,追求规模经济效果和追求差异产品是矛盾的。因为规模经济效果要求生产大批量、同质产品,从而带来市场价格的下降。但是对差异产品的追求要求生产小批量、异质产品。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开展国际贸易。

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指导理论更加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外贸易理论和邓小平及中国特色对外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借鉴西方对外贸易理论。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理论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系统的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以及如何实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问题。

对外贸易战略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对外贸易方面的内容,是根据经济发

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对外贸易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所作的战略性决策。对外贸易战略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的体现。

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中国对外贸易的必然选择。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对外贸易虽然能获得利益,但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而且在现阶段,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产业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单纯根据资源禀赋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企图通过劳动密集型的出口来发展国内经济,不仅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而且还可能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即以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它进一步强化了该国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一国的比较优势,更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有赖于提高生产效率,而提高生产效率的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进一步说,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机制、企业的后天努力和进取精神。创造“国际竞争优势”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贸易结构导向的转变,过去参加国际竞争

主要是依据自身的供给条件,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现在则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二是有效地进行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为了使比较优势成为竞争优势,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争相采用高新技术,以新技术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尽管其出口产品仍然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这些产品包含了更多的高新技术含量,因而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根据当时的实际,中国实施了发挥四个优势的出口商品战略,即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了矿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出口,发挥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产品出口,发挥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在“七五”计划(1986—1990年)时期,轻纺产品超过石油成为我国最大类的出口商品,纺织品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6%。“八五”期间,中国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率达32.9%,1995年机电产品出口额达439亿美元,成为我国最大类的出口商品。进入21世纪,中国继续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并使其中一部分产品上升为出口的主导产品,保持外贸出口发展后劲,着重提高轻纺产品的质量、档次,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扩大花色品种,创立名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深加工、附加价值高的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创汇农产品出口。

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使各国按照其禀赋条件参与国际分工,享有比较利益,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正是利用其在各个时期和阶段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从而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林毅夫,2003)。但是,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却出现了战后工业化国家产业内贸易大量增长等比较优势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严重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后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落入了比较利益陷阱(孙文远,2005)。所谓比较利益陷阱是指“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中,以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总是处于不利地位”(洪银兴,1997)。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而且具有固化原由产业分工的作用,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孙文远,200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六五”到“八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连续多年保持出口总额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同时也存在着外贸企业普遍亏损、出口增长速度下降、换汇成本增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缓慢的事实。1994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为34位,1995年为31位,1996年上升到第26位,但同时期中国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条件问题比较严重,国际分工指标排名倒数第1位,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是最不利于对外贸易发展的,我国在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并没有为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和增强贸易竞争力打下基础(陈靓,2004)。国际市场上,我国2000年大部分机电产品出口与1997年相关机电产品出口的比价却小于1,金属制品业、照相机、手表、电视机、自行车、收音机及组合影响的出口比价都在下降(王耀中,2002)。这些都使得我国不得不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在新国际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将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那么如何将将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一)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基础,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当前要通过资源转换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一簇处于较高技术层次的主导产业。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培植中国出口产业和产品的动态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争

取有利地位,增强抵御各种外部风险与冲击的能力,逐步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的目标。

(二)坚持创新,对传统比较优势产业进行改造,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坚持技术创新是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把高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煤炭、机械等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产品成本。

(三)抓住机遇,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角度,要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把该类产品作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主攻方向来抓,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并使其中一部分产品尽快上升为出口的主导产品,保持外贸出口发展后劲。

(四)政府要转变职能,为企业、产业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竞争环境 切实加强政府在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应该担当起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职责,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竞争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企业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政策环境,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知识产权保护、出口促进服务体系。政府要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科技推广,提高劳动力素质,建立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市场行情和动态,指导企业生产和出口,作好对外贸易规划。同时,政府应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把本国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强化企业的竞争意识,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锤炼企业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本和廉价自然资源的三大支柱之上的。这种增长模式不仅因为透支中国经济的未来生产能力从而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且借助发达国家商品和金融市场,实现壮年这代人的剩余产品生产能力向未来消费能力转换的模式,正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长期低迷和美元大幅贬值的战略风险。一方面,中国相对低端和低效率制造业的过度扩张已面临资源环境的巨大瓶颈。而“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耗的增长态势仍十分严峻。一是地方政府目前正与中央国资企业联手发展重化工业。二是轿车进入家庭正在加速,未来消费类能源消耗也将面临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不平衡的一个深层原因在于各国人口结构的差异和劳动力不允许跨境流动。青壮年占比高的中国有更高储蓄和更多贸易顺差。为此,中国需要加快推进未来生产能力提升导向的经济转型。政府需要从放松管制和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推进金融业的市场化转型,保护私有产权的立法、司法和执法制度,以此鼓励服务企业、高科技新创企业、中小企业、个体经济等多种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的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人性化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发展状况,现阶段我国实行的不是单一的进口替代战略或出口导向战略,我们实行的是混合型的发展战略:把出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型战略结合。中国制定对外贸易战略的原则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结合的原则

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良好结合的原则

三、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良好结合的原则。因此对

外贸易战略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肯定的是理论要联系实际,才具有指导意义。

下载李嘉图之比较优势理论能否作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嘉图之比较优势理论能否作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