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下知识总结
小白出品,必属精品姓名:班级:12级电信2班
第七章:
1、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就与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的思想。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的方针,开辟了道路。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
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加明确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
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初步解决了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毫不动摇”(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
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一个“统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A、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B、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C、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对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前提: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又一个正确理解;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E、社会主义共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和收益共有的基本特征。F、实践表明,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G、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H、股份制成为共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C、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
6、按生产要素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B.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C.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7、“两个大局”思想。(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不是目的,而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强调共富并不是要否定先富。
8、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第九章: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
5、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B、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C、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如何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必须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A、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B、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C、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D、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适应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E、加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个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5、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6、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和三大职能: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8、评价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标准(基本国情和发展效果):一是政治有序,国家与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的局面;二是政治有效,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能够积极回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并推动经济与社会的有效发展;三是政治持续发展,政治发展不发生中断,并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B、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1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1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P23812、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曾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民主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第十二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P302A、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B、两制并存。C、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E、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
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三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的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助、和平共处。精髓:国家主权平等。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是我国对外交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A、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就是即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式,既要坚决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绝不妥协退让,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3、我们的外交工作布局(2014):2014年,继续通过高层外交加强顶层设计,仍然是周边外交工作重点之一。2014年中国周边外交将更加积极主动,为国家发展争取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同时也让中国的发展惠及更多周边国家。一是深入构建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二是全力打造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三是继续提升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水平。四是积极推进经济外交,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服好务。五是精心办好主场外交,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将与世界各国继续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在各个领域的互利友好合作,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第十四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的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3、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问题
4、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判断: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平等的两大内容:各民族在政治利益、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判断:新时期搞好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
A、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B、必须尊重宗教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可观规律,既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C、努力做好宗教工作。D、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求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自我补充(祝考个好成绩):
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E、管理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求在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F、办教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核心。第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体现。
2、新形势下党要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B、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C、执政党之所以容易脱离群众,原因在于,执政党手中有权力,有资源的调配权,容易站在群众上发号施令,一切依靠命令行事,从而脱离群众。D、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E、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F、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G、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二篇:毛概知识全面总结
各种本质、核心、方针、路线、指导思想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和实践性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也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
系统主要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
社会的本质是实践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的根本点在于生产方式
生产力的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国家本质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统治工具、暴力机关 文化的本质即人化
科学技术本质特征:始终以客观事实和规律为依据,以实践为准绳;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事业,具有特有的社会建制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动物)社会劳动;(人)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
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
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根本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货币的本质:固定得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的本质: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
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和
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理论前提是两大部类的划分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I(v+m)=IIc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I(v+v+m/x)=II(c+c)
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必须以社会总产品出发点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
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国民收入的价值形式:全社会可变资本量与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之和
国民收入到实物形式:体现新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力量,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资本国际化的动因: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
资本国际化的条件: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
毛泽东思想概论
最基本的经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是认识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一般地要消灭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1)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专政(2)抗日战争时期:“三 三制”抗日民主政权(3)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联合政府(4)新中国成立:建立以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心内容
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力
土地改革基本原则: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满足中农的利益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长期的武装斗争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
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人民军队建设基本原则:党指挥枪
人民军队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军队任务:打仗、群众工作,筹款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官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积极防御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以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为主要的作战形式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区别标志)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化三改造
农业手工业改造经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发给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从临时到初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
工商业改造的经验: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以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过渡形式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统一战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邓小平理论概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社会性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程度
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路线的实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前提条件
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两个飞跃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环节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也是保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价格改革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政治体制改革基本要求: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政治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政治体制改革原则: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是思想建设
当前世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
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
结、互助的原则,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更多考研经典资料:http://kaoyanjiaoliuqun.blog.163.com
第三篇:毛概试题(下)
1.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什么?P137
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三、是为了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2.我国为什么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P146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48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4.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159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62 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第三,发展基层民主。
6.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163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7.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68
一、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二、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三、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8.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什么?P170
1、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3、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4、就业更加充分;
5、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6、社会保障全民覆盖。9.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P172 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10.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应该怎样做?P175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P178 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第二,两制并存。第三,高度自治。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意义:
第一,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三,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12.简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209 第一,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新特点)?P219
一、队伍迅速壮大;
二、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三、岗位流动性快。
14.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P224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论1,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35
一、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二、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
1、改革是动力,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
2、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3、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总之,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的基础。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论2,论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55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论3,中国为何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P204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又在“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梦奋斗目标。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
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具,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
四、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第四篇:毛概考题(下)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查试题
参考选题:
1、全球化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
2、“一国两制”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4、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5、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我见
7、谈谈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8、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9、论新世纪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意义
10、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
具体要求:
1、根据参考选题写一篇论文;
2、论文必须是独立完成;
3、论文应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4、论文字数:2000-3000字为宜;
5、论文格式:
题目(居中);
摘要(100-200字间);
关键词(3-5个);
正文:
参考文献:
评分标准:
1、论文书写格式规范:10分;
2、语言流畅、文字表达能力强:15分;
3、基本理论准确、论据充分:35分;
4、层次分明,逻辑性强:15分;
5、有独立见解:25分;
第五篇:大二下 毛概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系? 义和现实意义?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构建社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
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
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
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
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
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
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
合点。(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和谐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同等地位的中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一个崭新层面。第三,提出构建社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我理念的升华。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
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么?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作主的民主形式,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国是党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内涵是什么? 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根本准则,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
会主义的关系问题。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宝贵经验之一。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但不容许任何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 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理论前提。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要意义何在? 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有着坚行为、道德缺失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实的政治基础。在新形势下,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关切增多,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在处理国际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变而改变。事务和对外关系时,既要坚决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展生产力的作用。(2)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法治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决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不妥协退让,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利益,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把本国人民的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来。的现象进行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是国家长治久的领导,这是因为: 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第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安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烈。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林。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二,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义法治的基础,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今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及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天我们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必然要随着任务、环境、条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容及其相互关系? 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弱。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第三,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观。(2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损害了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党的战斗力;在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方面,一些党的组织不认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工作涣散软弱,治党不严,一些领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不够,某些消极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的领导制度方面也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所有这些,都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
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第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历史经验。回顾两岸关系的风雨历程,其间取得的积极成果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珍惜,其间经历的种种曲折和冲突值得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我们深思。冷静梳理两岸关系的历史脉络,准确把握两岸关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系的本质属性,深刻认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重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要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探索两岸关系的内在规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律,更加坚定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第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两岸双方发挥政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两岸关系在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同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时,也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做到积极抓住和切实用好机遇,冷静务实地对待和化解分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值体系的必然要求,保持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两岸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歧,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今天,对于两岸双方来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说,谋全局,就是要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关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为重。只要真正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作。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两岸关系和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4)平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第三,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积极探索加强两
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通过两岸同胞多年努力,两“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尤其要繁荣哲学社岸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人员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会科学。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好让人民群众满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合作领域之广泛、共同利益之扩大,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意的教育。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天,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可以说,两岸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携手合作、共同发效益的统一。展。这就需要我们从如何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1.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 和平、为全体中华儿女谋利益出发,积极探索交流合作的新 思路,不断拓宽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意见,并依靠两岸同胞共同付诸实践。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上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这就是:开创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新局面,需要我们进行历史性的总结、前瞻性的思考的社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和开拓性的实践。“我希望并相信大家能够为此承担起自己 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在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中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 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 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三是要正确把握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 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 大任务。同时,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 和谐社会长期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