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骨干培训班心得体会
学习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骨干培训就要结束了,在两天培训时间里,通过老师授课、专家讲座、领导重要讲话,感觉收获颇丰。
一、开阔了眼界,通过区委宣传部张部长和市委党校沈秀英副教授的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设的经济任务的讲座,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内涵和思路、及国家发展前景。通过沈秀英副教授的讲座,感觉自己的眼界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路打开了,不仅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有了新的认识,对下一个“五年规划”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许多原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二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央根据当今世情、国情和对经济发展的准确分析判断,科学确定了我国第十二各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方向,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抓紧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中央确定的发展方向和方针政策着力推动各项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将科学发展放在首位。十二五规划首次将科学发展明确为发展主题,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贯穿于整个规划之中,在确立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确定发展目标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谋划十二五规划、制定发展措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深化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着
力推动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指导各项工作和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加快发展速度中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不断推进又好又快发展。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努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要求,切实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十二五发展的首位,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改善教学、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条件,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环境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让更多的群众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十二五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并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各级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切实将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放在推进发展的突出位置,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和各方面基本保障制定改善民生的规划,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而经过这次的学习,我觉得我的视野开阔了,觉悟提高了。要用一个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工作,干好本职工作,我很为我有这样的变化而高兴,谢谢!
金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二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庆城县科学技术局 焦钿
金秋10月15日,中共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工作。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勾画出蓝图。发展目标令人鼓舞,措施催人奋进。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还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同时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坚持发展,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转变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第三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是一名组工干部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通过网络和新闻的学习,我明白了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建议,展现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我觉得,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自从“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场拼体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赛,而此时的“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根本出路,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十二五”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也将很好地解决两代农民工的生存生活问题。
我觉得,五中全会对我一名组工干部来说,意义也是不同一般的,我应该以严格要求自己。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政治立场不动摇。组织工作总是千头万绪,纷纭复杂,面临着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必须时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正确执行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保持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与原则问题面前牢固信念、坚定立场,经得住考验,积极为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服务。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永葆组工干部先进性。二要不断加强党性学习。通过书本等学习理论,深刻领会组工方面的政策;向身边的同志学,学习先进工作方式方法,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长才干,提高素质,使自己成为具备过硬的思想理论水平、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高尚的人格魅力的组工干部。三要不断精通业务素质。组工干部要做责任心最强的干部,既要高效率,也要精益求精,要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出实绩、争创一流。业务精通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工作的质量,影响到我们的工作能否能够得到其他同志的认可。不断精通业务要求我们不断巩固业务能力,保持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发觉工作中的新乐趣。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
第四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刻领会到,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们是处于这个时代,正是受益者。深感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法。我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在校大学生,要好好增强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知识面。毕业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社会,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有用人才。我们正是“十二五”期间毕业,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为祖国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无论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民现有消费能力基础上挖掘潜力外,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方式的效果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举措。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使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重要职责,做到在不同阶段提供具有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积极地支持创业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控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规范市场行为的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很快,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要下大力气抓好事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工程项目,民生建设的投资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经济建设投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应当有明显提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学难”“看病难”是当前的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要在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资本以更多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要更好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依靠人民群众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惠及亿万群众。
XX大学XX班
王辉
2010年11月10日
第五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无论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民现有消费能力基础上挖掘潜力外,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方式的效果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举措。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使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重要职责,做到在不同阶段提供具有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积极地支持创业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控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规范市场行为的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很快,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要下大力气抓好事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工程项目,民生建设的投资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经济建设投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应当有明显提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学难”“看病难”是当前的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要在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资本以更多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要更好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依靠人民群众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惠及亿万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