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

时间:2019-05-13 03:1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

第一篇: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

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讲,进入新世纪,也预示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样,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预示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党的十六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将开始迈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工业化为导向[文秘写作-www.xiexiebang.com]

从总体上,我国县域经济还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准确地说还是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题。如果说在进入新阶段以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还在农业和农村内部,那么进入新阶段后,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更多地来自农业和农村外部。目前非农收入已经占农民收入的50%左右,农民收入来源逐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已经越来越取决于工业和农业、城乡经济的相互关系。因此,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把着力点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之外。

从本质上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大力推进工业化,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地转入工业部门和城镇就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出路。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不仅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提高工业、服务业部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而且要用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这种生产经营方式难以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还会增加农业和农户的市场风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从而也是最终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进入新阶段,要发展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济方式,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鼓励农民建立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农户之间的相互联合,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分享规模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

发展县域经济最重要和最迫切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从全国来看,经济大县强县,无不都是工业或服务业发达的县市。进入新阶段,推进工业化要改变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两张皮的状况。要看到,农村“离土不离乡”的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并行发展和过度竞争,在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发展空间已受到明显制约。特别是在入世后,迫于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乡镇工业也强化了资本替代劳动的机制,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发展乡镇工业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如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运输业等;积极促进城乡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打破现有的阻碍城乡产业整合的管理模式,在规划、政策制订和实施上对城乡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和引导城乡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重组和合作。需要指出的是,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为县域经济工业化既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增大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只有继续推进工业化,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二、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城镇化为支撑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而城镇化又能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同时加

快城镇化进程,也应成为县域经济的重头戏。相对于城市已较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而言,农村很大程度上还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城镇化,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造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看到,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这个层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小城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进入新阶段,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要改变以前盲目追求“硬化、亮化、绿化”的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改变政府主导圈地造城搞建设的机制,实行务实有效的城镇化战略,使小城镇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和效益,切实防止抽取农业和农村资源超前建设小城镇,这不仅从根本上不利于城镇化,还会导致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的恶化。要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融资渠道,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带动小城镇建设。要分别轻重缓急,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小城镇建设。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使之尽快完善功能,繁荣经济,发挥城乡经济结合部的作用,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整已经不合时宜的政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吸引农民进入小城镇安居乐业。我国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很大,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东部地区可适应大都市圈和城镇体系发展的需要,推进城镇网络发展,中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中心镇和发展重点小城镇。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小城镇建设更不能急于求成,贪大求洋。

三、发展县域经济要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进入新阶段以前,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度创新的推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极大地提高了解放了农业生产潜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90年代初中期,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主要是乡镇企业崛起,有了农村办工业的制度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向农村内部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民从“多元化”经营中得到了单一农业经营模式难以得到的收益。

进入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同样需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来源于思想解放,来源于社会实践。当前,县域经济制度创新又进入活跃期,包括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定单农业、农民户籍制度改革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等,这些领域的制度创新,必将带来生产力的新的解放。因此,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制度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必将促进新阶段县域经济的新发展。

县域经济的制度创新,必然要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市场化为改革取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目标,应是通过对农业生产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清除阻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城乡商品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和城乡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可喜的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在制度创新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如培育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促进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入股,以“反租倒包”等形式,将农户土地集中起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进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增强内部激励机制;积极培育中间性商业组织,充分发挥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户籍差别;促进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等等,这些有益的实践将为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探索经验和路子。

县级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合理定位,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当前,这种转变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推进县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减县乡政府人员,稳妥推进撤乡并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区外生产要素来发展县域经济;重视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村流通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等。总之,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角色真正转换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

第二篇: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

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讲,进入新世纪,也预示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样,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预示着中国对外开放进

入新的阶段,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党的十六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将开始迈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工业化为导向从总体上,我国县域经济还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准确地说还是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题。如果说在进入新阶段以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还在农业和农村内部,那么进入新阶段后,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更多地来自农业和农村外部。目前非农收入已经占农民收入的50%左右,农民收入来源逐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已经越来越取决于工业和农业、城乡经济的相互关系。因此,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把着力点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之外。

从本质上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大力推进工业化,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地转入工业部门和城镇就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出路。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不仅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提高工业、服务业部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而且要用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这种生产经营方式难以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还会增加农业和农户的市场风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从而也是最终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进入新阶段,要发展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济方式,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鼓励农民建立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农户之间的相互联合,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分享规模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

发展县域经济最重要和最迫切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从全国来看,经济大县强县,无不都是工业或服务业发达的县市。进入新阶段,推进工业化要改变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两张皮的状况。要看到,农村“离土不离乡”的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并行发展和过度竞争,在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发展空间已受到明显制约。特别是在入世后,迫于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乡镇工业也强化了资本替代劳动的机制,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发展乡镇工业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如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运输业等;积极促进城乡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打破现有的阻碍城乡产业整合的管理模式,在规划、政策制订和实施上对城乡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和引导城乡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重组和合作。需要指出的是,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为县域经济工业化既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增大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只有继续推进工业化,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二、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城镇化为支撑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而城镇化又能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同时加

快城镇化进程,也应成为县域经济的重头戏。相对于城市已较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而言,农村很大程度上还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城镇化,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造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看到,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这个层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小城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进入新阶段,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要改变以前盲目追求“硬化、亮化、绿化”的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改变政府主导圈地造城搞建设的机制,实行务实有效的城镇化战略,使小城镇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和效益,切实防止抽取农业和农村资

第三篇:经济发展引擎将由工业化偏向城镇化

经济发展引擎将由工业化偏向城镇化

李扬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内容辑要: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我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而城市化则方兴未艾。由此,我国未来发展趋势将是两者并举,并逐步向以城镇化为主导的方向转移。这种城镇化模式的转变影响深远,意味着未来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保持相当大的规模。未来规模投资引导我国经济总格局没有变化,但是投资领域将因城镇化模式变化而发生重大变化。金融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予以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发展是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即解决温饱问题上起步的,因此工业化很自然的就成为一个在较长时期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与此同时,虽然城镇化也有相当大的发展,但是从两者的关系来看,这样的城镇化发展是由工业化引致的,可以将其称之为引致性的城镇化模式。

对这样一种模式,国际国内上存在着很多的争论,不少人将城镇化速度落后于工业化视为我国发展中的遗憾和缺陷。但笔者的观点却恰恰相反,认为这种模式是特定时期,我国发展道路的较好选择,使我国避免了像拉美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早出现大城市膨胀,以及各种各样的贫民窟遍地产生的社会弊端。

当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原先的引致性的城镇化模式所蕴含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开始日益暴露出来。

首先,在过去的城镇化模式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并不谋求移民,成为城市居民。而由此,产生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对我国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压力,也产生了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其次,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主要收入并不会留在城市里,而大多汇回农村,这就造成了大规模的资金流动。第三,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往往除了吃穿等基本消费会在城市中进行,其他一些耐用消费品,如住房、医疗等消费活动仍主要发生在农村。

所以,可以这样说,由工业化引致城镇化的发展,事实上是固化了我们城乡的分隔。笔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没有像城市居民那样呈现不断升级态势。相反他们的消费结构,甚至表现出低级化、甚至出现了恩格尔系数逆转趋势。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居民,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使他们在城市里赚取了比过去更多收入,但是他们仍然延续着,甚至强化着原有的消费习惯。

对于这种现象,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的话,其主要原因在于分散的农村,供应不能非常集中,存在规模不经济。而主要引发的后果,就是导致社会有效供应不足和价格过高。笔者曾做过统计,发现就消费价格而言,2001~2008年,我国农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3.3%,城市只上涨18.4%,农村价格水平上涨幅度高于城市。

不过,最近几年,我国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城镇化趋缓,民工荒现象出现尤其值得引起关注。分析发生的原因,其一是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其二则是由于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较大程度改善了就业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笔者认为,城镇化趋缓,民工荒现象出现预示着随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我国正迎来一个转折点――从工业引导城镇化向工业化和城镇化并举,并逐步向城镇化为主导的方向转移,而这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新的趋势。

这种转折和趋势,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新的改革要求,而其中蕴含的发展动力、发展潜力更是巨大。可以这样说,城镇化将逐步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例如,未来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民工将从候鸟型流动转变为城市移民,这不仅需要制造业继续稳定发展,而且对城市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提出巨大需求。又如,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主要原因之一是城乡差距,而新的人口流动格局会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对于改变我们国家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做出贡献。

面对这样的转变和趋势,金融支持必不可少。不过,笔者认为,在从工业化主导向城镇化主导的过程中,投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总格局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投资领域却会因城镇化模式变化而发生重大转变。因此,工业化主导的投资和城镇化主导的投资风险不同,商业可持续性不同,所需要的价格和收费的环境不同,需要的税收待遇不同,这一系列的变化也意味着投资资金性质在发生着改变。这就需要我国金融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予以配合。具体措施包括: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股权性资本的比重,聚合各类资本,鼓励金融创新,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系等。

第四篇: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http://.cn 四川在线(2011-7-27 14:39:32)来源:四川日报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捷

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必然的历史进程,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实际,遵循发展规律,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决策,对于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努力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推动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强我省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切实抓好一汽大众轿车基地、四川石化下游产业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成都汽车、德阳重大装备等重大产业基地。推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实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支持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二、大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我省城镇体系尚不完善,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特别是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较少。我们要把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对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能力,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十二五”期间,我省城镇化率将提高7.7个百分点,有近700万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将新增上万亿元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需求。要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两化”互动发展。产业发展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延伸产品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镇内涵的提升,促进土地、能源等集约节约,优化城市内部功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加快编制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定位。

四、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制定推动产业优化扩张、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支持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意见。探索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途径。研究制定适应“两化”发展需要的户籍制度。千方百计破解资金、土地、能源等瓶颈制约问题,强化要素保障。

第五篇:工业化城镇化是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主题

工业化城镇化是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主题

作者:吴平

“十一五”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体两翼”发展布局和推进重点突破的总体要求,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奋力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

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7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4%;实现财政总收入1.21亿元,是“十五”末的3倍;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17%提高到今年的30%;一、二、三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41:24:35调整为2009年的37:32:31。2007年我县被评为“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先进县”,2008年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排位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县区之一,2009年进入全省工业增长前十名。

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兴办工业企业

平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始终占据县域经济主导地位。工业“短腿”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2006年以来,我们把大办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最重要和最迫切的任务,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思想,按照“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园区承载、扩张总量”的思路,千方百计推动工业大发展、大扩张,县域工业规模、结构、质量实现了新跨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由“十五”末的2.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2.3亿元,增长5.5倍,年均增速到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五”末的9家增加到今年的24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5家。随着2008年以来新招商落户的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陆续建成投产,全县将形成3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其中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可达6家。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特色矿产、建筑建材、食品医药、蚕桑缫丝、水电开发五大工业支柱。

1、精心谋划项目,积极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抓手,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政府投入为主,每年精心策划包装100个招商项目,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坚持每年带队外出招商,县招商局和相关部门坚持常年在外招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千方百计捕捉商机,锲而不舍跟踪落实。2006年以来,共引进招商项目43个,总投资3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落户的投资额、产值均超亿元的大型招商项目达10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紧紧把握了四个关键:一是立足资源优势招商。依托境内丰富的重晶石、石灰石、铅锌、萤石等矿产资源,通过禁止原矿销售、实施矿权整合、加大矿产资源勘查等举措,引导、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兴办矿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由原矿销售、无序竞争到精深加工、有序开发的产业升级,形成支柱产业。2006年,国家500强企业中国昊华集团落户平利,随后,秦巴公司10万吨粗钡粉生产线、金龙公司2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鑫河公司30万吨铅锌选矿厂、睿恒硅业公司8万吨金属硅生产线等相继开工建设。二是立足区位优势招商。依托我县地处陕鄂渝交界的区位优势及不断发展的市场潜力,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招商兴建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新型工业,优化县域工业结构。促成了湖北迪崴公司与本地业主的合作,建成了1.5万吨PVC扣板生产线,目前已投入生产,年产值达2亿元;二期工程正在实施,设计年产PVC下水管及PE硅芯管2万吨,产值3亿元。我们利用与十堰距离近的优势,通过一年积极努力,促成了二汽配件企业湖南定圆机械厂400万套汽车半轴加工生产线正式签约落户,投产后产值可达6亿元。三是立足原有工业基础招商。加快实施破产企业的改制,推动原有老企业的技改扩能,利用现成资源招商新办工业企业。2007年,在原县林产品公司改制的基础上,吸引福建客商利用原有场地建成了建筑模具生产线,不但妥善安置了企业职工,而且形成了3000万元的工业产值。2008年,启动了县电机公司迁建和扩能改造,建成了高低压配电柜及水工金属构件生产线,一个濒临破产的老企业不但重新焕发生机,新增产值5000万元。四是立足农业主导产业兴办企业。紧紧围绕茶、畜、桑三大主导产业,以13万亩茶叶和绞股蓝、45万头生猪存栏的产业规模为基础,大力招商引资,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着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茶叶加工、肉制品等骨干企业,其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茶饮企业达5家,10万头生猪定点屠宰场、1200吨精制腊肉生产线也相继建成投产,整个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突破了5亿元,成为县域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2、全力帮扶援建,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别人发财我发展的思想,始终把对重点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帮扶援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全方位提供服务保障,不断优化工业成长环境。一是全力营造工业发展氛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决定》,把各级各部门、各乡镇、各级干部群众推向工业发展主战场,以此来检验部门工作、评价干部绩效。二是加强重点工业项目援建。坚持实行重点工业项目“四个一”援建工作机制,即一名县级领导包联、一个部门主抓、一套人马援建、一套制度保障,为企业征地拆迁、基础设施配套、手续报批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三是切实做好企业运行保障。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分析调度和协调服务,全力保障企业水、电、油、运和原料供应,确保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实现提产达效。以重服务、讲法制、守信用为目标,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狠刹“三乱”现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3、建设工业园区,增强承载能力。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抢抓省政府重点扶持的政策机遇,在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的情况下,相继启动了陈家坝绿色工业园区和老县新型材料工业园区建设,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陈家坝绿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一期1.5平方公里核心区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2009年,投资近2000万元,实施了园区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改造,共拆迁近200户、道路拓宽改造2公里,彻底改变了往日的脏、乱、差面貌,形成了我县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老县新型材料工业园区规划也正在编制中,土地利用规划已调整到位,投资近700万元的供水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同时,我们制定出台了吸引企业进入园区发展的配套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入园企业实行最低地价、税费减免、水电配套到位、协助金融贷款、全程代办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利用园区平台,切实加大招商引资,仅2009年一年,就有新龙公司1.5万吨PVC扣板生产线、睿恒硅业公司8万吨金属硅生产线、兴兰公司1200吨精制腊肉生产线、定圆机械厂400万支汽车半轴生产线等相继落户,完成投资达1.1亿元。目前,两大工业园区共有入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年产值达8亿元,占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0%以上,园区的聚集效益正逐步显现,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二、以城镇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

1、科学布局,高起点规划。依据平利的区位条件、自然人文环境和建设现状,在发展定位上,着力打造陕南一流山水园林县城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城镇布局上,以县城为中心,长安为副中心,八仙、广佛、老县为重点,308省道为轴线;在发展目标上,力争五年内县城人口达8万人,集镇3.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50%。高起点编制城镇规划,四年投资近500万元,聘请省级知名规划设计单位,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理念、手法,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城市景观、灯饰亮化、绿化工程、基础设施、特色街景、房屋建筑风格等专项规划。确定了“一河两岸、两环三区、四街五桥、湖光山色”的县城框架,即以坝河为轴线,以北边建成区、南岸开发区、西边陈家坝工业区三大板块为重点,以东西向四条大街、横跨坝河五座大桥为连接的县城空间布局。

2、着眼长远,高标准建设。以县城为重点,“十一五”以来我们共投资2亿元,启动了“一河两岸”工程建设,即在县城坝河段建设三级橡胶坝(目前已建成两级),围水成湖,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水景;沿湖打通各3公里的河滨南路、河滨北路,分别建成了商贸一条街和景观步行街,把以前的“脏、乱、差”变成了目前平利最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和新的县城中心,极大地提升了县城品味,促进了县城南北的协调发展,拉大了县城框架。加快县城综合改造,以原县城中心—新正街为重点,加大力度实施黄金地段置换开发和拆除重建,建设了十余幢标志性建筑,启动了强弱电入地和绿化街景建设,打造陕西县级城市一流商贸大街。积极推进城南开发,逐步实施十个机关事业单位南迁,开发商住楼20万平方米,城南新区正在形成。启动陈家坝沿线拆迁、民居改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彻底改善了县城西大门面貌。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实施了城区路、水、电管网改造和背街小巷道路硬化,加快公厕、环卫、市场、绿化广场、垃圾填埋场等市政配套,从根本上改善了县城的人居环境,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顺利达标。

3、多措并举,膨胀县城人口。近年来,我们以县城为重点,始终把膨胀人口作为推动县城发展的关键举措,采取综合措施,推动人口进城。坚持以人为本,从规划建设入手,拉大县城框架,提升县城品味,完善基础配套,打造宜居环境,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定居。坚持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优先向县城配置,四年投资

8000万元,实施了县城五所学校、两所医院和县城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的新建和改造,吸引人口向县城聚集。实行工业向县城集中、向园区集中,引导县内矿产深加工、建材、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型企业在县城周边落户,推动农村人口成为城市产业工人。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贸流通等三产服务业,为农村人口进城提供就业岗位。为吸引农民进城定居创业,县政府出台了十条优惠政策,放宽农民进城的户籍、就学、医疗、社保等准入条件,依法保障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既得利益,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仅给予贷款贴息和规费减免一项,每个购房户便可享受近1.5万元的补助。同时,将各乡镇动员辖内人口向县城转移纳入单项考核奖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膨胀县城人口,聚集人气,推进城镇发展。近四年,每年膨胀县城人口均在1000户4000人以上。

4、培育三产,繁荣城镇经济。依托工业和城镇的快速发展,找准切入点,大力培育第三产业。围绕工业企业着力发展交通物流业,每年新增大中型运输车辆200辆以上;围绕民生积极培育社会服务业,社会养老、幼儿教育、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行业蓬勃发展;围绕商贸大力发展超市和各类专卖店,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仅2009年县城就新开业大中型超市4家,门店60余家;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专业市场,建成了城南茶叶销售一条街,入住商户40余家;围绕自然生态培育壮大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相关行业快速兴起,县城周边仅“农家乐”就超过了100家。同时,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县城三产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每年重点扶持10家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美容足浴等服务企业。在三产发展的带动下,城镇经济日趋繁荣,消费市场日益活跃,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增长达25%。

5、经营城镇,聚集建设资金。城镇土地和国有资产是政府最重要的资源。经营好城镇,对于激发城镇活力,破解资金瓶颈,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以来,我们对城镇规划区内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审批、统一拍卖的集中管理,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活二级市场,严格清查私自倒卖转让土地,将土地资源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实现土地的持续增值,最大限度的获取了土地收益。共统征储备土地170亩,招拍挂出让120亩,出让金总收入达8100万元,实现增收7000万元。同时,加大力度盘活国有资产,对地处繁华地段的机关事业单位逐步实施迁址新建,让出黄金位置进行商业开发,获取了国有资产增值收益2000余万元。我们将经营收入全部投入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和市政工程建设,有力推进了城镇化发展。

三、抢抓机遇,奋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

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联动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中,我们将继续抢抓国家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陕南突破发展,安平高速启动建设,市委、市政府将我县纳入“一体两翼”工业发展布局等一系列机遇,进一步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强化措施,全面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一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实施工业发展新突破。力争3年内完成陈家坝绿色工业园区“两纵一横”主干道及园区大桥、防洪堤建设;建成老县新材料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完善基础配套。力争到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形成钡盐、建筑装饰材料、硅材料、机械加工、绿色食品五个“十亿元”产业集群。二要以提升承载能力为重点,实施城镇发展新突破。围绕建设陕南一流山水园林县城目标,全面完成“一河两岸”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加快新正街综合提等改造,形成老城区、城南新区、陈家坝工业区协调发展县城格局。加快长安省级重点集镇建设,按景区风格打造陕西生态旅游观光特色集镇。力争五年内,全县城镇人口达11.5万,其中县城8万人、集镇3.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50%。三要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实施农业产业发展新突破。突出茶、畜、桑三大主导产业,以土地资源流转为抓手,以工业化理念为先导,大力推进规模经营,扶优扶强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依托业主建基地、做产品、闯市场,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夯实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基础。四要以生态旅游为带动,实施三产发展新突破。围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旅游示范村和特色景点,建成凤桥及关垭田园风光游精品线路。依托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着力打造县城旅游目的地和长安特色景区。以旅游为带动,大力提升三产发展水平,繁荣城镇经济。

下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陈湛匀教授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学者、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表演说。陈......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沙流河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雷焕新听了有关领导关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讲课,很受启发,对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有了进一步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