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圆满完成上届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1998年以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市委确定的总体思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圆满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5年工作任务,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国民经济在调整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预计达到1232亿元,年均增长11.2%,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5%。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发挥国债项目的带动作用,积极扩大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300亿元,是前5年的2倍。哈飞微型车、哈药7-ACA等139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1.532.246.3调整为16.235.248.6。工业结束了连续9年亏损局面,提前实现中央提出的改革与脱困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3%,汽车、医药、食品、电子信息4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2%,年均增长17.6%。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9%,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42.8%,比1997年提高11.4个百分点。绿色食品发展迅速。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乡镇区街企业持续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92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绿化造林步伐加快。冰雪和生态旅游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大发展,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17.4%,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2%。商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商贸业态正在走向多样化、现代化。房地产、交通运输和其他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过去的5年是城市建设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时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385亿元,机场高速路、二环路、海城桥等重点路桥工程相继建成,新建、改造道路450万平方米。建成32个城市住宅新区,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0%。电力、通信、邮政、农村电网改造等取得历史性突破。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各类占道房屋设施160万平方米,改造背街巷道1100条,建设大型休闲、社区广场23处,灯饰化景观街路28条,新增绿地1600公顷。马家沟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文昌污水处理厂形成32.5万吨的一级日处理能力。完成城市供水应急工程。磨盘山水库工程已完成国家立项。在城市二环路以内推广电、气等清洁能源锅炉2780台,治理污染企业525家,拆除污染环境烟囱730座。实施“畅通工程”,交通管理达到国家二等优秀管理水平,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开通市政“110”等一批服务热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取得较好效果。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模式逐步得到完善。经营城市迈出新步伐,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了松北新区开发、城区企业搬迁和路桥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政府土地储备和挂牌交易制度。组织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建成区35%的控详规划。启动了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初步发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24户重点优势国有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革,11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为公司制,改制面达到82%;中小型企业改制1981户,改制面达到90%。238户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或依法破产,42亿元资产退出国有经济领域,核销呆坏账29.1亿元。所有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1997年提高7.9个百分点。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推行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改革。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得到较好落实。累计为28.5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社会保险费14.9亿元,为34.9万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拨付养老金67亿元。养老保险实现社会化发放,覆盖87万人,覆盖率达到96%。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3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0.7万人纳入低保范围。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房地产、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发展较快。引进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哈落户。地方金融机构为经济建设服务能力增强。农村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实行了税费改革。
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61.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60个。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经济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重要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活跃,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哈尔滨铁路货运口岸、航空口岸作用日益增强。成功举办“第八届世界北方城市市长会议”。与国内各地区横向联合与协作取得新成果。
科技、教育及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建立哈工大、哈工程大学、哈尔滨农业3个国家级科技园和16个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成立巨邦、亿阳等4个风险投资公司。锂离子电池、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实现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3.1%,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比1997年提高1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居全国同级城市前列。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0亿元,年均增长27.7%。累计取得科技成果4840项,具有国际水平的占19%,获国家专利4326项,连续两次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教育事业发展较快,100%人口地区实现“两基”教育,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成效,成人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重组成果显著,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居全国前列。城区90%中小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建立中高级人才市场,引进急需人才6000余人,培养短缺人才16000余人。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显著提高。“十冬会”筹办工作进展顺利。经国务院批准,获得冬奥会申办权。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开通“哈尔滨数码城”,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统计、物价、审计、人防、司法、政策咨询、计划生育、爱国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台湾事务、武装、残联、气象、老龄、档案和地方志等方面工作取得新成绩。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比1997年增长7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75元,比1997年增长11%。市区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比1997年增长28%;农民人均居住面积18.6平方米,比1997年增长7.3%。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住房、教育、旅游、汽车、体育和文化渐成消费热点。注重关心贫困群众生活,开展扶贫济困等救助活动,下岗失业人员累计实现再就业23.3万人,农村开发式扶贫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较大进步。城乡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社会风气日渐形成。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文化艺术大奖268项。连续4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社区建设得到强化,建成“星光老年之家”300个。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向市人大常委会提报地方性法规草案43件,发布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51件。办复省、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413件,办复省、市政协委员提案3887件。连续3年评为全省安全工作优秀达标城市。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维护了社会稳定。实行信访领导责任制,及时妥善处理大量群体事件和信访问题。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7.1%。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适应入世要求,建设学习型、调研型、决策型、服务型、网络型政府,公务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促进了廉政建设。
世纪之交的5年,我们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战胜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我们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作中有这样几点体会:一是必须紧紧抓住“第一要务”,毫不动摇求发展。两个开发区管理机构合并、松北新区开发建设、沿江防洪工程等重大决策的实施,都说明一点,面对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积极开拓,抢抓机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二是必须善于把握形势变化,创新思路谋发展。通过分层次推进工业经济战略调整,增强了工业整体竞争实力;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重大问题采用课题制,成功解决了冰雪大世界运作机制问题,探索了供热体制和冬季清冰雪机制改革的新途径。实践证明,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三是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促发展。坚持抓大事、抓根本,重点工作实行专项推进,对照浙、闽等先进地区找差距,确立新目标,制定新措施,狠抓督促检查,保证了市委总体要求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四是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凝聚人心保发展。视民情民意为“实事求是”最大的“事”,时刻把握人民群众的脉搏,注重关心、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几年来发展的实践启示我们,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哈尔滨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各位代表,我们取得的各项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群众团体的监督和支持,得益于驻哈部队和武警官兵的鼎力相助,得益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内外友人的热情关注和真诚合作,凝聚了外来投资者、社会各界人士和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哈尔滨建设,为哈尔滨的发展、繁荣和文明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主要是结构和体制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民营经济总体规模不大,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就业压力较大;城乡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县乡财政增长乏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畅,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进出口额和利用外资规模较小;部分职能部门思想不够解放、服务意识不强,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5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未来5年,我们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特别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为我市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特别是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为我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村经济带来了新机遇。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发展浪潮,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我市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新一届政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市委“立足现有、挖掘潜能,追逐应有、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富民强市这个中心,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体制和科技创新,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国家机械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医药工业、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基地和世界冰雪旅游名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5年发展目标是: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在今后几年可预见的经济持续高增长期,力争“十五”后3年年均增长12%。在确保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0美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城乡面貌出现新变化。加快城市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两轴四环十射”立体化交通格局。完成“一江一岛”升级改造和冰雪景观建设,城市特色更加突出。大气、水的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绿化覆盖率40%,人均绿地面积9平方米,建成生态型园林城和环保模范城。加速小城镇建设,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5%,城市化水平50%。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合理的所有制结构,更加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增强,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利用外资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发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为突破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到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以下,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加快磨盘山水库供水工程建设,形成日供水能力45万立方米,让大多数城市居民吃上来自原始森林的洁净水。
——社会文明实现新进步。“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市民道德、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有较大提高。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农村“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6项战略。
一是科教兴市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坚持自主技术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集中力量抓好一大批技术起点高、规模效益好的高新技术项目,打造国际焊接城、新材料城和软件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振动力之乡、工具和亚麻之城的雄风,把汽车、医药、食品、电子信息培育成支柱产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哈尔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方针,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二是改革推动战略。突出抓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适应入世新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社会各领域改革,逐步消除各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形成能干事的体制、干好事的机制,努力营造一切劳动、技术、知识、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社会环境。
三是开放牵动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和竞争,提高我市经济外向依存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把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扩大出口与优化进口结合起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实施“封闭式”管理,营造最佳政策环境,把开发区建成省、市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招商引资的龙头,优势产业高度聚集的新兴工业基地。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目标,完善松北新区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松北新区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
四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坚持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形成低消耗、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持续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搞好城市绿化、环境治理和保护,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哈尔滨建成适宜生活、创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城市。
五是城市化战略。加快区划调整,适度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培育卫星城,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市区为核心、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支点,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把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镇企业与城市化紧密结合,调整农村生产力布局,促进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市人才、科技、资本、教育、文化、卫生“六下乡”,实现城市和乡村之间、工业和农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扩大城乡就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六是申奥带动战略。动员全社会力量,办好“十冬会”,为申办冬奥会积累经验。不辜负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重托,把申办冬奥会作为推动我市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和长期任务,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地申办下去。通过申办冬奥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增强城市凝聚力,提高我市现代化水平,加快哈尔滨跻身国际化大都市行列的进程。
三、2003年的主要任务
2003年是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的6项原则,在市委的领导下,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以奋发有为、敢于拼搏的精神状态,全面开创我市各项工作新局面。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2.5%、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以内。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加大改革调整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打好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攻坚战。建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经营体制和方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原则,加快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强化服务,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把信息化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由点到面,在企业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将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机融合,促进企业实现根本性变革,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破产,推进依法破产,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消除亏损源,降低亏损额和亏损面,改善工业经济效益结构。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减少工业“三废”排放,降低生产综合能耗,发挥我市产业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强势集团和知名品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有关优惠政策,推进投资超亿元的重大技改项目,争取完成技改投资60亿元以上,进一步提高汽车、医药、食品、电子信息4大优势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集中力量培育强势企业集团,带动上下游企业纵向组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同行业横向并购,扩大产业规模。以哈飞集团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组建合资企业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大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联合。鼓励企业与绩优的上市公司重组做强,支持优势企业实施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双轮驱动,引导优质资产、优秀人才向大集团集中。做大做强哈啤、龙丹、完达山、金星等中国名牌,叫响哈药、哈电机、哈锅炉、哈汽轮机、哈飞、东安、哈麻双鹤、哈轴等品牌。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竞争力。进一步优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依靠科技加快发展优质、绿色、特色农业,突出发展畜牧业。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科学规划,加快县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集中力量支持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加快水稻、大豆、玉米、蔬菜、畜产品、山产品六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建立农业生产安全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检测体系,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发展订单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和层次。加强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现有小城镇载体功能,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收入。依托小城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县际县乡道路、农田水利、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郊区农业要加快退出粮食生产,积极探索发展都市农业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积极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三)以旅游和现代物流、会展等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继续发展壮大旅游业。树立发展大旅游意识,合理调整旅游产业布局。在做大、做强、做精以冰雪大世界为主要内容的冰雪节和太阳岛等知名品牌基础上,开发四季旅游产品,推进野生动物园、四季冰雪大世界、异域风情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工业旅游亮点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利用冰雪节、区域旅游节活动和各类传播媒体,加大旅游产品促销力度。加快旅游企业重组步伐,提高行业竞争能力。整顿规范旅游市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旅游业总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骨干企业,推进企业物流社会化、现代物流产业化。加快建设哈尔滨温州“三马”国际商贸城、哈尔滨国际汽车城等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粮食、蔬菜、畜产品等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增强我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功能。培育和发展新型商贸业态,推行代理制和连锁经营。加大国有商业企业改革力度,增强优势企业竞争力,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国有经济步伐。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社区等服务业,引导居民扩大住房、汽车、旅游、通信、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进一步发展会展经济。办好“哈洽会”、“冰雪节洽谈会”和各种产品展示、展销会,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四)加速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增强全市经济活力
积极创造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放手、放胆、放量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依托市场自主创业,准许民营企业进入国家明令禁止以外的所有行业。降低创业门槛,放宽投资人资格、注册资本和投资方式的限制。以产业政策为标准,在税收、信贷、融资、项目审批、土地使用、技改贴息、进出口贸易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区、县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增强经济实力和活力。
切实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建立健全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以开通市和区、县领导与民营企业大户“办事直通车”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联系、协调、服务制度,悉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对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关心、事业上支持,激发他们在哈尔滨创业和发展的热情。
大力培育民营企业生力军。鼓励、支持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承包、租赁、联合、兼并、参股、控股、托管、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快速扩张。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进军国际市场。着力扶持民营科技企业,推进“小巨人”发展计划,进一步壮大光宇、九洲、圣泰、华崴、四海等一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民营科技企业,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新优势。
(五)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改善投资环境,降低社会成本。进一步实行政务公开,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减少收费项目和额度。创建市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实施“信用哈尔滨”工程,加快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强政府职能部门队伍建设,强化制度约束,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依法整治“勒卡索要”等不正之风。认真解决投资者投诉问题,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
举全市之力大招商、招大商。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招商引资的工作局面。组建招商公司,推行委托招商、产业招商和项目招商,借助各地驻哈商会、在哈企业,实行以商招商。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利用外资。充分发挥开发区和松北新区的载体作用,再造体制、环境新优势,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飞跃。
全力构筑对外经贸新格局。积极推动贸易主体、出口市场、出口商品和贸易方式多元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发挥优势,努力增加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绿色食品出口。积极发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进一步加强口岸建设,扩大口岸开放。加强同俄罗斯在医药工程、航天技术、新材料、焊接等领域的全面合作,构筑国家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平台。增强城市辐射和集聚功能,推动省内外横向联合与协作。
(六)强化城市载体功能,塑造现代城市形象
全面实施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树立“环境兴市”理念,建设城市生态功能区,启动四环路、铁路沿线等绿化廊道工程,辟建野生动物园、黄河公园,建设一批绿化区和绿化广场。科学实施“大树进城”工程,加快街路绿化和社区绿化。加强环境保护,继续整治马家沟,启动何家沟治理和向阳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工程,推进道里、南岗、松北新区等集中供热和区域连片供热工程,积极推广和采用新型能源供热,抓好城区原煤散烧和扬尘的控制及治理,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加快城市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到2007年全市近期建设规划、松北新区总体规划、重点地段控详规划和群力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41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工建设磨盘山水库供水工程,加快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拓宽改造工农大街、道外十四道街、工电路等一批主干街路,打通拓宽一批“断头路”、“卡脖路”,进一步改造整修三、四类街路,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推进松花江城区段南岸改造工程,实施前进堤改线二期工程,配合省搞好202国道拓宽、四环路西段和第二松花江公路大桥、会展体育中心等工程建设。
继续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依法管理城市,全面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注重发挥区、街和社区组织的作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一批达标景观庭院、示范社区及社区广场。实施亮化、美化工程,整治重点区域、重要出城口、重点保护建筑和街坊的周边环境。把“市容”与“繁荣”紧密结合起来,在合理规划、搞好管理的前提下,积极开辟便民、利民街区。
进一步搞好经营城市工作。打造城市品牌,促进城市升值。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渠道。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大项目建设筹融资工作。积极转让市政基础设施经营权,盘活城市资产。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步伐,招商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项目。全面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和招标拍卖制度,充分挖掘和发挥土地资产效益。
(七)加快各领域改革步伐,推进体制创新
深化行政管理、分配制度、公共事业等各项改革。坚持政企分开,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事业单位改革。依据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推动分配制度改革。推进财政改革,全面实行部门预算、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加快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推动机关后勤、公共交通、市政设施管护、供水、供气、物业等市场化改革。推进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搞好市商业银行资产重组和内部机制改革,支持其加快发展壮大。努力吸引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逐步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衔接工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推动“送温暖”、“一帮一”等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深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搞好社会保险费征缴。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等形式,充实社会保险基金。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八)全面搞好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健全科技进步目标考核体系,推进专利实施工程,重点突破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技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市场等中介组织,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国内外风险投资渠道,积极为高速增长、相对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搞好服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网上审批和网上在线服务。在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哈尔滨”示范工程。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增加教育投入,积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集资和民间办学,继续办好市属高等院校。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原则,巩固和扩大“两基”教育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实现城区普及高中教育目标。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促进职业中学、中专学校、技工学校的协作发展,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稳定人才队伍。构筑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挖掘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卫生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十冬会”和冰雪节,继续开展申办冬奥会工作。巩固“双拥模范城”成果。抓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湾事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残联、老龄、武装、人防、档案和地方志等工作。
强化安全和稳定工作。切实落实生产、消防、交通等安全责任制,努力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经济犯罪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非法活动。继续开展隐蔽战线斗争,抓好“反恐”工作。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宣传和弘扬爱岗敬业、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等典型。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和军警民共建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风尚。
(九)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抓住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重点办好10件实事: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8万人。对50条段市政土路进行硬铺装。开辟、调整8条公交线路,更新公交车辆300台。拆除危棚房100万平方米,改善2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对全市217家物业管理企业进行清理、整顿,组建150个业主委员会,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启动建设500公里县乡高等级路面工程。解决革命老区300个村(屯)群众饮水难问题。建设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文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启动沿江9个排污口截流工程,拔除大烟囱200座。全面启动太阳岛综合整治改造工程。
(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改进政府工作
发扬民主,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完善工作报告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积极支持其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发挥政策咨询机构作用,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努力提高办理人民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质量。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规章,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做好政府立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改进作风,从严治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实践观点,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虚报浮夸、滥用民力和办事拖拉的恶劣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坚决查处以权谋私案件,严惩腐败分子。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认(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增强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增强公仆意识,爱岗敬业、勤政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公正诚信,取信于民,以自身形象和行动,带动和影响全社会形成生机勃发、勤奋进取的良好风尚。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市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力开拓,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第二篇: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
一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去五年,我们是在持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走过来的。这场危机来势之猛、扩散之快、影响之深,百年罕见。我们沉着应对,及时果断调整宏观调控着力点,出台进一步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26万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
五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8万座,治理重点中小河流2.45万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70万公顷;新增铁路里程1.9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951公里,京沪、京广、哈大等高铁和一批城际铁路相继投入运营;新增公路6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56万公里;
新建机场31个;新增万吨级港口泊位602个;一批跨江跨海大桥、连岛工程相继建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或建成;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水电、风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
重建后的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已经并将继续造福亿万人民。
我们始终注重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注意把握好政策的取向、力度和重点。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时,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增加政府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有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根据宏观经济走势的变化,我们及时调整政策力度,适时退出刺激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运用上,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综合平衡。
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9年的2.8%降到去年的1.5%左右,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保持在安全水平。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全面审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有效控制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在货币政策运用上,始终注意把握稳增长、控物价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金融体系运行稳健,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资本充足率从2007年底的8.4%提升到去年底的13.3%,不良贷款率由6.1%下降到0.95%,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坚持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2012年,在世界各大经济体增长全面减速、各种风险不断暴露的情况下,我们合理把握政策力度,保持财政预算支出规模不变,优化支出结构,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2.6%,为今年经济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这五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速平稳较快、物价相对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显著高于同期全球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我国经济稳定,充满活力。
回首这五年,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持续低迷的严峻挑战,中央科学判断、果断决策,有效避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1%下降到2.6%。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2012年底,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2.9平方米、37.1平方米,分别比2007年增加2.8平方米和5.5平方米;
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1.5辆,比2007年增加15.5辆;旅游、文化消费大幅增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五年累计,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17亿吨、炼钢产能7800万吨、水泥产能7.75亿吨;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600万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7%和17.5%。
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指标。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五年累计完成造林2953万公顷,治理沙漠化、石漠化土地1196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万平方公里,整治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颁布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制定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2010年不变价),加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三是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
础地位。
我们坚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集中力量办成了一些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加大财政投入,中央财政“三农”累计支出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
建立健全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补贴资金从2007年的63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923亿元。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2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末的17.63万亿元。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累计提高41.7%到86.7%。加强耕地保护,维护农民权益,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建设,加大对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基层农技推广的支持力度。大力兴修水利,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面积保持在18.2亿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并逐年增加。
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6.5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033万户,解决了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和无电区445万人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以来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严重冲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
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
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学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入园难”问题有所缓解。
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覆盖,每年资助金额近1000亿元,资助学生近8000万人次。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现有1260万农村户籍孩子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惠及3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
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 的1.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
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增加860万人和880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达到54万人。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
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五是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们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提高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水平,五年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973亿元,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各项养老保险参保达到7.9亿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4年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现在的1721元。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等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并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健全城乡居民低保、医疗、教育、法律等救助制度,改革完善孤儿保障、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颁布实施新的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2012年底已达到12.5%。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发挥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六是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我们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全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有所提高;
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预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制,实现增值税转型,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资源税制度,财税体制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增强。
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明 显,银行业新监管标准实施,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相继推出,保险业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人民币
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改革稳步推进,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为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开展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进。
七是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们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及时出台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2%,从世界第三位提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国际市场份额比2007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进出口结构优化,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528亿美元,利用外资的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 略,鼓励各类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7年的24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72亿美元,年均增长25.5%,跻身对 外投资大国行列。
对外开放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吸收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了就业和职工收入,也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是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初步建立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框架。我们始终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 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方面,采取了一 系列新举措,迈出了新步伐。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政府决策程序。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年中分两轮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98项,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总数达到2497项,占原有审批项目的69.3%。
大力推动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和公务接待、公务车购置使用、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政府工作,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
审计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明显。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并切实执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全面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认真贯彻侨务政策,依法保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侨务资源的独特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
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全面实现,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新局面。
全方位外交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我们积极推进同各大国关系,加强与周边邻国的互利合作关系,顺利建成中国—东盟自贸 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发展,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与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推动解决 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全 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表示诚挚的感 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
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制约科学发
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这些问题,有些是长期积累的,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加努力做好工作,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
党的十八大科学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性成就,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我们既要看到形势的积极方面,坚定信心,也要看到形势的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 实开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居民 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 率提高同步;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这里,着重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两个指标作些说明。
关于经济增长目标。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各方面高度关注。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这些年,我国制造业积累了较大产能,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储蓄率较高,劳动力总量仍然很大。
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条件,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稳定环境;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权衡,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左右是必要的、适宜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关于物价总水平。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2.6%,这是我们控制通货膨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也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有关。
今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是: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 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
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
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
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一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综合运用多 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不断优化监管标准 和监管方式。
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结合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工作的体会,对今年政府主要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建立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经济不发展,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尊重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就一定能实现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现阶段,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我国既有投资能力,又有投资需求,关键在于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小,必须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回旋余地很大,无论传统产业还 是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都有发展的空间,重要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解决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
必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跨行业跨 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以扩大国内市场应用、重要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 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坚持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要做好气象、地质、地震等方面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优先推进西 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深 入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
(二)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近些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长期指导思想。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的根本稳定,也关乎中国的长远发展,其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 8亿亩耕地红线。
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支持发展多种形式新型
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始终注重保护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调动农民积极性。
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广先进技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 品的有效供给。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003年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年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保障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政府工作力度之大、财政投入资金之多前所未有。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当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强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衔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
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
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
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
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适应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联动的工作体系,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推动涉法涉诉工作改革,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突发事 件应急管理机制,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 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 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瞄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前沿先导技术研究。
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完善支持科技发展和成果应用转化的财税、金融、产业技术和人才政策,创造公平开放的创新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扎实推进文化建设。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重点行业改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促进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坚持把稳定出口和扩大进口结合起来,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坚持把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坚持把深化沿海开放与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结合起来,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坚持把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结合起来,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汇合点。
各位代表!我们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我们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我们要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团结广大港澳同胞,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要坚持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展望未来,伟大祖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三篇: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直播)
03-1
507:27 【预告】3月15日(星期五)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03-1
508:5
303-15
08:5
403-15
09:0
103-15
09:02 会场铃声响起。工作人员提醒,会议即将开始。工作人员提醒代表、列席人员、旁听人员进入会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严隽琪]各位代表,今天的全体会议,应出席代表2986人,出席2956人,缺席30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现在开会。[严隽琪]:今天全体会议有四项议程: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提名,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人选;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的提名,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三是选举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四是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03-1
509:03 [严隽琪]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名国务院总理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提名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后,各代表团进行了酝酿。根据
各代表团的酝酿意见,主席团会议决定将国务院总理的人选,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提请今天的全体会议决定任命。提名信和人选名单已经印发各位代表。
03-1
509:0
303-15
09:03
03-15
09:0
403-15
09:04
03-15
09:05 [严隽琪]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关于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提名信。新华社快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名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人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5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宣读了习近平的提名信。【习近平提名范长龙、许其亮为国家军委副主席人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名范长龙、许其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人选。新华社快讯:根据宪法,国家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名常万全、房峰辉、张阳、赵克石、张又侠、吴胜利、马晓天、魏凤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人选。[工作人员]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2条的规定,我提名李克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人选,请审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14日。宣读完毕。
03-1
509:05
03-15
09:05 [严隽琪]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关于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人选的提名信。[工作人员]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2条的规定,我提名范长龙、许其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人选,常万全、房峰辉、张阳、赵克石、张又侠、吴胜利、马晓天、魏凤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
员会委员人选。请审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1
4日 宣读完毕。
09:05 [严隽琪]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人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主席团提名后,各代表团进行了酝酿协商。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主席团会议确定了正式候选人名单,提请今
天的全体会议进行选举。候选人名单已经印发各位代表。
03-1
509:05
03-15
09:06
03-15
09:06
03-15
09:06
03-15
09:06
03-15
09:07
03-15
09:10
03-15
09:10
03-15
09:10
03-15
09:10
03-15
09:11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候选人名单】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候选人: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候选人:曹建明。[工作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候选人名单:周强。[工作人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候选人名单:曹建明。[严隽琪]现在,进行各项决定任命和选举。[严隽琪]请总监票人、监票人和工作人员就位。[严隽琪]现在请各票箱监票人检查电子票箱,请汇总组监票人检查电子计票系统。[总监票人]各位代表,各票箱监票人检查了电子票箱,汇总组监票人检查了电子计票系统,电子票箱没有问题,电子计票系统数据已经归零,可以开始投票。报告完毕。[严隽琪]根据总监票人的报告,各电子票箱和电子计票系统已经准备就绪。[严隽琪]现在请总监票人、监票人和工作人员回到自己的座位。[严隽琪]现在准备发票,请工作人员就位。[严隽琪]今天的会议,各位代表要投四张选票,浅红色的是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的表决票。深黄色的是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人选的表决票。粉红色的是选举最高人民法
院院长的选举票,紫红色的是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选举票。
03-1
509:1
303-15
09:13
03-15
09:16
03-15
09:16 [严隽琪]各位代表,是否都拿到了选票?没有拿到的,请举手。[严隽琪]好,都拿到了。[严隽琪]请大家检查一下手中的选票,少于四张,或者多于四张的,请举手。[严隽琪]好,没有。
09:16
03-15
09:16
03-15
09:16
03-15
09:16
03-15
09:16
03-15
09:19
03-15
09:19
03-15
09:19
03-15
09:2
203-15
09:22
03-15
09:22
03-15
09:23
03-15
09:23
03-15
09:2
403-15
09:24
03-15
09:24
03-15
09:24 [严隽琪]请大家仔细看一遍手中的选票,如有印得不清楚的,或者没有印上姓名的,请举手。[严隽琪]好,没有。[严隽琪]现在准备写票,请各位记者暂时退出会场,请工作人员离开写票区。[严隽琪]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写票注意事项。工作人员宣读写票注意事项。[严隽琪]各位代表,会场后区设有秘密写票处,代表可以在自己的座席上写票,也可以到秘密写票处写票。[严隽琪]现在请各位代表写票。代表正在写票。[严隽琪]各位代表,都写完票没有?没有写完的,请举手。[严隽琪]好,都写完了。[严隽琪]好,都写完了。[严隽琪]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投票注意事项。工作人员宣读投票注意事项。[严隽琪]现在请总监票人、监票人带着自己的选票到票箱处就位。[严隽琪]请各位代表注意,投票时,请将选票一张一张垂直投入票箱,不要将两张或两张以上的选票重叠在一起投入票箱。[严隽琪]现在开始投票。[严隽琪]先请总监票人、监票人投票。投票之后,请监督投票。
03-1
509:26
03-15
09:26
03-15
09:29 [严隽琪]现在请各位代表投票。投票后,请代表回到自己的座位,等候总监票人报告发出和收回选票的情况。会场响起欢快的乐声,代表们正在投票。
人民大会堂现场(图)
03-15
10:05
监票人在检查票箱(图)
03-15
10:05
03-15
10:06
03-15
10:06
03-15
10:06 [严隽琪]根据会议报告,会议开始后,山东团有一名代表到会,现在出席代表2957人,实际发出4种选票各2957张。[总监票人]各位代表,本次会议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人选表决票2957张,收回2949张。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人选表决票2957张,收回2957
张。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票2957张,收回2957张。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票2957张,收回2956张。报告完毕。
03-1
510:07
03-15
10:29
03-15
10:29
03-15
10:29
03-15 [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人选的计票结果。[严隽琪]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人选的计票结果。[严隽琪]根据总监票人的报告,计票结果已统计完毕。[严隽琪]现在请各位代表休息15分钟,听到开会铃声后,请尽快回到自己的座位,等候宣布表决和选举结果。[严隽琪]各位代表,现在继续开会。[严隽琪]好,都投完票了。[严隽琪]各位代表,都投完票没有?还有哪位代表没有投票?
10:29 03-15 10:30 03-15 10:30 03-15 10:30 03-15 10:31 03-15 10:33 03-15 10:34 03-15 10:34 03-15 10:35 03-15 10:35 03-15 10:35 03-15 10:35 03-15 10:36 03-15 10:36 03-15 10:36 03-15 10:38 [严隽琪]各位代表:今天上午全体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进行完毕。会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将根据大会的决定发布主席令,大会主席团将发布公告,公布决定任命和选举结果。[严隽琪]现在休会。[严隽琪]现在宣布:曹建明同志当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严隽琪]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计票结果。[严隽琪]现在宣布:周强同志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快讯:曹建明当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严隽琪]现在宣布:常万全、房峰辉、张阳、赵克石、张又侠、吴胜利、马晓天、魏凤和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严隽琪]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计票结果。[严隽琪]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人选的计票结果。【范长龙、许其亮为国家军委副主席】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根据投票表决结果,决定范长龙、许其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两会新华社快讯:大会经投票表决,决定常万全、房峰辉、张阳、赵克石、张又侠、吴胜利、马晓天、魏凤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周强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5日上午选举周强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严隽琪]现在宣布:范长龙、许其亮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严隽琪]现在宣布:李克强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两会新华社快讯:大会经投票表决,决定李克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第四篇: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写写帮整理)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今日举行,四川省政府代省长魏宏做政府工作报告。以下为报告摘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四川发展历史上极为特殊、极为艰难、极不平凡的五年。我省既遭受了“5·12”汶川(微博)特大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袭击,又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藏区维稳斗争等严峻考验。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省政府职能,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共克时艰,负重奋进,较好完成了省人代会确定的五年奋斗目标。全省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3849.8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长13.6%,经济总量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8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421.3亿元,是2007年的2.9倍,公共财政支出达到5431.1亿元,是2007年的3倍,正在加快实现从“吃饭财政”向“发展财政”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1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83%、97.4%,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年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39个极重和重灾县29692项国家规划重建项目,完成了103个省定重灾县和一般受灾县13647项省规划重建项目,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灾后重建目标。妥善解决了20万因灾失地农民的异地安置,相继帮助了170多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扶助受灾家庭生育3410个孩子,对因灾致贫的上万户家庭、上千名孤老、孤儿、孤残人员,及2.7万多名地震伤残人员落实了政策和工作的帮扶救助。
五年来,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规模跨上万亿元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值增长20.2%;“7+3”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9%,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1.8%。
五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五年累计投资17183亿元,是前五年的3.7倍。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体骨架正在形成,变“蜀道难”为“蜀道通”更加成为现实。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6647公里,通车里程新增2400公里、达到4334公里,由全国第13位提升到第7位;“再造一个都江堰(微博)灌区”建设规划加快实施,6个大型和53个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整治病险水库1960座,解决了218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电网规模比2007翻一番。城镇化率达到43.5%,五年提高7.9个百分点。
五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高,2012年达63.8%,一大批涉及群众就业、教育、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难题得到逐步解决。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7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5%以内;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7的3.13:1调整为2012年的2.9:1。扶
贫开发扎实推进,五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居民867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农村低保老人提前全部纳入新农保。96%以上的城乡居民得到基本医疗保障,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936万人次、农村低保对象2001万人次,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790万人次,解决376.5万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五年来,社会建设和管理取得新的进步。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深入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村居民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纵深推进“大调解”工作,突出“事要解决”,信访总量持续下降。
刚刚过去的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前提下保增长、求提高,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23.9%,其中出口增长32.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
3.5%和14.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5%,城镇登记失业率4.12%,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实现省“十二五”规划目标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有10个市(州)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有5个左右市(州)超过1500亿元,构建强有力的市级经济支撑点。深入实施国家“十二五”藏区规划建设项目方案和“四大片区”连片扶贫攻坚规划,推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深入推进灾区发展振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力争5年内有更多县(市)跨入全国和西部百强县行列。
继续抓好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形成5个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的产业园区、10个左右超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稳增长的重要着眼点。我们将坚持规划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处理好产城、区域、城乡等重大关系,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助推服务业发展,确保城镇化率五年提高8个百分点。推进成都
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建设;协调推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发展。
我们将努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资共决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继续集中公共财力、公共资源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确保全省财政民生支出比例稳步上升。
努力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抓好政府自身的管理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加强文化领域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围绕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加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优化发展格局,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
做好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规划工作,制定好工作推进方案。按照形成多点多极支撑的目标,省和市(州)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国土利用等规划体系,研究制定支持多点多极支持发展的差别化政策。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着力次级突破是重点。制定着力次级突破的规划,指导生产总值在千亿元平台的市(州)制定加快追赶跨越的实施方案,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产业项目布局、交通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求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初见成效。在提升首位城市方面,大力推进天府新区(微博)起步区和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快启动重大项目,吸纳聚集一批跨国公司、优势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入驻,重点发展现代高端产业。在夯实底部基础方面,要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探索扩权强县改革,支持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产业支撑较强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自主合作机制,建立完善区域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动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市(州)的双边、多边合作。建立省级层面协调机制,统筹生产力布局,协调解决经济区和城市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坚持投资拉动,扩大有效消费需求。
加大投资工作力度,促进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共同发力,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突出抓好全省500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4360亿元以上。在交通建设上,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雅康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实现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积极有序推进岷江港航电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微博)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前期工作。
启动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以建设西部物流、商贸、金融中心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成都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网络和服务产品向乡村延伸,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发展物联网、云计算、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丰富创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实现旅游总收入3500亿元。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依托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城市促进产业,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按照建立城市经济共同体的思路,科学规划“四大城市群”发展。继续抓好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省内梯级次改革试点,推动统筹城乡试点示范建设。突出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三农”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忽视。贯彻落实好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省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力争粮食总产增加5亿斤。继续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规划,新开工11个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推进“全域灌溉”试点县和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
继续抓好“十项民生工程”,计划总投资1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省级财政拟安排204.7亿元,主要用于扩大就业、教育发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等重点领域投入。继续做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深化工作,加快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在发展教育事业上,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0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加强生态建设,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对污染物排放量前30们的县(区)和160户企业实行重点控制。突出重点区域造林,改造低产低效林200万亩,增加森林面积170万亩、森林蓄积1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5%。加快生态文明示范片区建设,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突出承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品牌企业和龙头产品,大力促进“央企入川”,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上档升级,力争引进到位国内省外直接投资8000亿元,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加强对重点进出口企业帮扶指导,引导有优势、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确保进口总额增长11%。
第五篇:全国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心得体会
全国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心得体会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客观回顾过往殷切叮嘱将来充满对于国家强盛和民生进步的期盼让人感动不已,特别是报告中过去工作十分具体的数字与资料,让我们对于过去的工作如目眼前。对于未来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总理给出了特别耐心和细致的指导和建议,在报告过程中总理对于一些问题的个人态度更多的体现了温家室总理对于中国经济与民生、国家各方面的认知和理解,这是让我最难以忘记的。谢谢温家室总理,十年为国为民生,如您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