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拓思路抓重点在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发展
当前,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副书记在##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市委的贯彻意见,是我区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基础上,把省市的主要精神与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科学谋划发展路子,突出重点,聚智集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抢机遇、高站位,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 1.站位要高。##作为##市区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省角度来看,我们是山区腹地,有着区位、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制约,但从内陆区域看,我们又靠沿海,承接闽东南与大京九重要通道;从全市范围看,我们位处中心城区,聚集区位、产业、人流、物流优势,是市里做大中心城市、做强市区产业、拓展城市空间的主要承担者,##的发展就是市区的发展,位置重要而特殊。今后,不论##市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区都将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增强信心,树立主角意识、作为意识,跳出##看##,在全市“两带一圈”特别是在建设永安-市区-沙县沙溪河沿岸经济繁荣带上发挥应有作用,占据应有的位置。2.思路要清。围绕市委提出的“五个对接、五个突破”的要求,立足我们的区情,立足当前正在做的事,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做强产业、做大城区、做优环境”的工作思路,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拓展城市空间,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着力在观念上不断跟进、环境上缩小差距、产业上主动承接、市场上全面融入、交通上加快对接,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3.目标要明。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在新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中找准方向,明确目标。要做好发展规划,立足于现有的产业基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与当前省市发展新要求新格局相对接,与区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相承接,与“十一五”规划编制相衔接,加紧各项发展思路的延伸和拓展,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针对性地规划好##发展目标与任务。重点要研究好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城市南拓、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等方面重大课题,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把##建设成为我省山区腹地独具特色的现代新城区。
二、扬优势、创特色,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 1.特色产业要培育三个重点。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围绕建设闽西北最大的机械加工基地、##市重要的木竹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闽西北商贸流通中心,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行业集中。做强机械加工业,就是要按照加快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鼓励辖区50多家机械铸造、机械加工企业,尤其是14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与东南汽车、厦工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协作关系,主动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以重型机械和汽车配件为重点,加快形成精密铸件、大型机械装备、机械基础件等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链。做优木竹加工业,必须围绕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重点培育壮大年产4万立方米中纤板的英汉置业和年出口400万美元的先锋木业,整合现有的160多家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做活商贸流通业,要坚持有形、无形市场建设一起抓,区域性专业市场与农村产地市场以及各类特色商业街相结合,合理规划城区商业布局,进一步完善水果、蔬菜、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建设糖酒、服装、粮油、五金等交易中心,实现建好一个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2.城市拓展要突出三个方面。按照市里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和“北扩、南拓、西进”的战略部署,加快“北接、南拓、繁荣中心”实施步伐,力求在城区空间拓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城区北部,加快下洋、白沙片区的开发,近期重点抓好“一个中心、两条道路和三个房地产项目”,即配合市里搞好下洋商展中心的建设,新建长安路和西江滨路白沙段,实施西线工业南路白沙段旧城改造、中线江滨路下洋花园和东线新市南路下洋段拆旧建新项目,尽快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在城区南部,抓住泉三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高起点、高标准对东霞—富兴堡片区3000亩土地进行综合开发,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台江一河两岸建成展现新世纪新##新形象的城市新区。在中心片区,重点实施火车站、红印山、城关等三个片区的开发改造,通过实施一批房地产、市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的壮大,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3.城郊农业要抓住三个环节。立足市郊特点,用全新的工业化理念搞活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休闲观光型农业和加工开发型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坚持以主导产业推进结构调整。突出“竹、果、菜、畜禽”等主导产业,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基地,加快万寿岩生态果园、楼源“猪沼菜”生态农业园和普禅山农业观光园建设,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同时,鼓励农村土地自愿有偿转让,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力争五年内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坚持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壮大恒祥牧业等一批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策划或引进一些新的农业项目,重点抓好普禅山高山有机茶培植开发与精加工、蔬菜营养精华素提炼、森美果蔬深加工等项目的实施,培育扶持一批新的龙头企业。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4.对外开放要依托三个抓手。树立沿海意识,加强联内引外,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开放水平。依托园区促开放。继续按照“一区多园”的工业园区开发模式,加快完善汇华、台江、吉口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提高园区对资金、项目的吸引力,力争五年内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年均递增25%。依托项目促开放。在抓好已签约项目跟踪落实的同时,认真组织参与“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和
林业等专场招商会,组织好“9.28”等系列活动,承办好水果、糖酒两个展销会。依托商(协)会促开放。在继续抓好南安商会投资的台江电站、温州商会投资的服装交易中心、长乐商会筹建的机电五金水暖交易中心等项目的跟踪服务的同时,针对商(协)会能够集中力量承办大项目的特点,围绕做强产业、做大城区、做优环境,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增强对各地商(协)会的吸引力,提高利用区外资金的水平。5.协调发展要做好三个推进。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做好速度与结构、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巩固提高计生工作一类先进区、优质服务区成果,突出抓好耕地保护、水环境整治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上新水平。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建设“诚信##”,全面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上台阶。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各项改革,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做好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工作。
三、谋创新、重落实,进一步聚集发展合力 1、创新。首先是思想要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推动领导方法、工作方式的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想工作、做工作,营造改革发展新环境。其次是工作要创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百姓着想、一切以发展为重,始终保持一股韧劲、一股拚劲、一股闯劲,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争取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第三是机制要创新。突出以人为本,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活力。2、落实。一要落实好经济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对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认真的回顾、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强化措施,奋力攻坚,确保“双过半”,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二要落实好维护稳定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活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防止矛盾激化扩散,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三要落实好党的建设工作。抓住农村、街道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党建三个重点,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做好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加强相对后进、薄弱村级组织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3、聚力。一是领导表率促合力。要进一步增强区几套班子领导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带头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部门带头促合力。要强化机关部门服务中心意识,带头抓项目,带头造环境,带头为基层服务,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三是政策激励促合力。要落实好竞赛活动干部管理办法、干部年度考核激励机制等政策措施,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作者为##区人民政府区长
第二篇:拓思路 抓重点 在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发展
当前,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副书记在##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市委的贯彻意见,是我区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基础上,把省市的主要精神与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科学谋划发展路子,突出重点,聚智集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抢机遇、高站位,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 1.站位要高。##作为##市区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省角度来看,我们是山区腹地,有着区位、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制约,但从内陆区域看,我们又靠沿海,承接闽东南与大京九重要通道;从全市范围看,我们位处中心城区,聚集区位、产业、人流、物流优势,是市里做大中心城市、做强市区产业、拓展城市空间的主要承担者,##的发展就是市区的发展,位置重要而特殊。今后,不论##市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区都将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增强信心,树立主角意识、作为意识,跳出##看##,在全市“两带一圈”特别是在建设永安-市区-沙县沙溪河沿岸经济繁荣带上发挥应有作用,占据应有的位置。2.思路要清。围绕市委提出的“五个对接、五个突破”的要求,立足我们的区情,立足当前正在做的事,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做强产业、做大城区、做优环境”的工作思路,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拓展城市空间,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着力在观念上不断跟进、环境上缩小差距、产业上主动承接、市场上全面融入、交通上加快对接,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3.目标要明。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在新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中找准方向,明确目标。要做好发展规划,立足于现有的产业基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与当前省市发展新要求新格局相对接,与区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相承接,与“十一五”规划编制相衔接,加紧各项发展思路的延伸和拓展,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针对性地规划好##发展目标与任务。重点要研究好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城市南拓、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等方面重大课题,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把##建设成为我省山区腹地独具特色的现代新城区。
二、扬优势、创特色,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 1.特色产业要培育三个重点。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围绕建设闽西北最大的机械加工基地、##市重要的木竹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闽西北商贸流通中心,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行业集中。做强机械加工业,就是要按照加快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鼓励辖区50多家机械铸造、机械加工企业,尤其是14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与东南汽车、厦工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协作关系,主动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以重型机械和汽车配件为重点,加快形成精密铸件、大型机械装备、机械基础件等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链。做优木竹加工业,必须围绕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重点培育壮大年产4万立方米中纤板的英汉置业和年出口400万美元的先锋木业,整合现有的160多家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做活商贸流通业,要坚持有形、无形市场建设一起抓,区域性专业市场与农村产地市场以及各类特色商业街相结合,合理规划城区商业布局,进一步完善水果、蔬菜、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建设糖酒、服装、粮油、五金等交易中心,实现建好一个市场、带动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2.城市拓展要突出三个方面。按照市里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和“北扩、南拓、西进”的战略部署,加快“北接、南拓、繁荣中心”实施步伐,力求在城区空间拓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城区北部,加快下洋、白沙片区的开发,近期重点抓好“一个中心、两条道路和三个房地产项目”,即配合市里搞好下洋商展中心的建设,新建长安路和西江滨路白沙段,实施西线工业南路白沙段旧城改造、中线江滨路下洋花园和东线新市南路下洋段拆旧建新项目,尽快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在城区南部,抓住泉三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高起点、高标准对东霞—富兴堡片区3000亩土地进行综合开发,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台江一河两岸建成展现新世纪新##新形象的城市新区。在中心片区,重点实施火车站、红印山、城关等三个片区的开发改造,通过实施一批房地产、市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的壮大,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3.城郊农业要抓住三个环节。立足市郊特点,用全新的工业化理念搞活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休闲观光型农业和加工开发型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坚持以主导产业推进结构调整。突出“竹、果、菜、畜禽”等主导产业,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基地,加快万寿岩生态果园、楼源“猪沼菜”生态农业园和普禅山农业观光园建设,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同时,鼓励农村土地自愿有偿转让,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力争五年内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坚持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壮大恒祥牧业等一批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策划或引进一些新的农业项目,重点抓好普禅山高山有机茶培植开发与精加工、蔬菜营养精华素提炼、森美果蔬深加工等项目的实施,培育扶持一批新的龙头企业。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4.对
外开放要依托三个抓手。树立沿海意识,加强联内引外,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开放水平。依托园区促开放。继续按照“一区多园”的工业园区开发模式,加快完善汇华、台江、吉口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提高园区对资金、项目的吸引力,力争五年内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年均递增25%。依托项目促开放。在抓好已签约项目跟踪落实的同时,认真组织参与“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和林业等专场招商会,组织好“9.28”等系列活动,承办好水果、糖酒两个展销会。依托商(协)会促开放。在继续抓好南安商会投资的台江电站、温州商会投资的服装交易中心、长乐商会筹建的机电五金水暖交易中心等项目的跟踪服务的同时,针对商(协)会能够集中力量承办大项目的特点,围绕做强产业、做大城区、做优环境,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增强对各地商(协)会的吸引力,提高利用区外资金的水平。5.协调发展要做好三个推进。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做好速度与结构、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巩固提高计生工作一类先进区、优质服务区成果,突出抓好耕地保护、水环境整治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上新水平。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建设“诚信##”,全面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上台阶。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各项改革,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做好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工作。
三、谋创新、重落实,进一步聚集发展合力 1、创新。首先是思想要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推动领导方法、工作方式的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想工作、做工作,营造改革发展新环境。其次是工作要创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百姓着想、一切以发展为重,始终保持一股韧劲、一股拚劲、一股闯劲,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争取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第三是机制要创新。突出以人为本,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活力。2、落实。一要落实好经济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对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认真的回顾、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强化措施,奋力攻坚,确保“双过半”,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二要落实好维护稳定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活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防止矛盾激化扩散,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三要落实好党的建设工作。抓住农村、街道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党建三个重点,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做好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加强相对后进、薄弱村级组织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3、聚力。一是领导表率促合力。要进一步增强区几套班子领导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带头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部门带头促合力。要强化机关部门服务中心意识,带头抓项目,带头造环境,带头为基层服务,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三是政策激励促合力。要落实好竞赛活动干部管理办法、干部考核激励机制等政策措施,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作者为##区人民政府区长
拓思路 抓重点 在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发展(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信息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
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信息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国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信息产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经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信息产业部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目标
(一)建设海峡西岸信息产业强省。按照国家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和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的部署,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现代邮政业发展,加强无线电管理;深化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信息化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福建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福建打造成为海峡西岸信息产业强省。
(二)建设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先行区。发挥闽台历史渊源深厚,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不断深化闽台信息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产业对接,探索合作新路,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电,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信息产业合作的先行区。
二、合作内容
(三)加强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制定工作。联合开展海峡西岸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指导海峡西岸信息产业规划编制,并将其纳入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总体战略,把福建省建设成为促进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
(四)推动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福建省将信息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主导产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省内促进集成电路设计、动漫、LED等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实施。信息产业部支持福建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重点发展消费电子、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基础元器件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支持举办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积极推荐与福建省信息产业链相配套的市场前景好、能形成规模效益的产学研项目的对接。
共同推动福建省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建设,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和政策,加强规范管理。指导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福厦沿海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支持建设福建国家级电子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示范基地、海峡西岸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基地,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制村信息服务站和邮站建设,大力支持“邮政进社区”,将电信服务、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城市规划,切实加强城镇居民楼房、住宅区的通信管线和邮政信报箱群(间)建设,继续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向自然村延伸,加强海峡西岸互联网接入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通信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共同加大对党政专用通信、应急通信的投入力度,增强党政专用通信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共同推进电信和邮政普遍服务。积极推进建立普遍服务基金为主体的电信和邮政普遍服务长效机制,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选址、电力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福建的普遍服务水平。
(六)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支持信息通信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推广和应用。鼓励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强与增值电信经营企业、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终端制造商等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紧密合作,引导运营企业加快技术业务管理创新,大力发展增值电信服务业,不断扩展开放合作共赢的信息服务产业价值链。
福建省人民政府尽快出台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相关优惠扶持政策,从多个层面和环节提供配套支持,繁荣福建信息服务市场。积极培育农村信息服务市场。促进适用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务等在福建农村通信领域广泛应用。鼓励设备制造商、信息系统集成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开发适农产品,提供适农信息服务业务。
(七)推动闽台信息产业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福建的地理、文化和产业优势,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促进闽台在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动漫、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服务外包等产业领域的对接,鼓励福建省承接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支持设立“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试验区”,鼓励海峡两岸的软件、动漫和集成电路设计等企业在合作试验区内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等的研究开发。
鼓励闽台信息产业界在更广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加强交流与合作,支持设立“闽台信息产业合作交流促进中心”。支持举办“6·18海峡信息技术应用展”等交流活动。促进闽台信息化服务商在纺织、轻工、水产、水果等福建传统优势行业开展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加快实现“两门”(厦门、金门)和“两马”(马尾、马祖)直接通邮通电。推动全面开办“两门”和“两马”信函、包裹、快递等业务,协调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口岸部门,做好“两门”和“两马”邮件通关工作。促进“两门”和“两马”间直达通信海缆建设,为海峡两岸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通信服务,努力实现海峡两岸在更深层次上互补互动,更好地满足海峡两岸企业经贸、民众生活的需求。
(八)共建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福建省人民政府加大对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力度,信息产业部在项目安排和协调国家科研力量方面给予支持,共同推进海峡西岸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强产业发展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业务创新,支持服务于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的公共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信息产业部属科研机构在福建省设立分支机构或与福建省高校和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研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参与指导和扶持福建省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重大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与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九)支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福建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同推进福建省保障农村通信畅通工程、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电话工程、农村宽带建设工程、移动通信“三网惠三农”工程、农村信息机普及工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工程、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工程、农村文化和党建资源共享工程、海上渔业安全应急工程、邮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等试点进程。在继续建设上杭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努力将上杭建设成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示范基地。加大支持力度,在福建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有线电视网难以覆盖的山区、海岛等地的乡村,率先推广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共同推动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试点县项目建设。
加大海峡西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等的推广应用力度。支持福建省开展关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项目在福建省的试点和示范,推动福建省传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降耗减排。推动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以及企业信息化试点等工作。
(十)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无线电管理。支持实施《海峡西岸区域无线电管理“十一五”规划》,促进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无线电频率占用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海峡西岸无线电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支持闽台无线电行业协会开展沟通协调,探索建立闽台无线电频率干扰协调机制,促进海峡两岸无线电频率相互覆盖和干扰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合作机制
(十一)双方同意成立海峡西岸经济区信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信息产业部部长共同担任,统筹协调合作活动,审议、决定重大相关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福建省信息产业厅、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福建省邮政管理局组成。日常事务由福建省信息产业厅承担。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会议意见推动具体工作开展。
本协议有效期五年,期满后双方另行商定。
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自签署之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福建省人民政府
签字:签字: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最近,闽办通报印发了省委代书记###同志题为“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讲话。我市用两天的时间,以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形式,特邀省社科院严正院长专题辅导,并结合##近几年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通过学习交流,我们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我市区
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发展所面临的一次极好机遇。
一、认识要到位。通过认真学习###代书记的讲话,我们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立意高深。它是立足福建特有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而作出的新定位。福建地处两个三角洲之间,但地理单元相对独立,接受广东、上海的辐射比较困难,必须发挥自身特点,独闯新路。同时,因处海峡西岸,推进闽台合作,具有地缘、人缘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打海峡牌,做海峡文章,是福建必然抉择。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内涵深刻。它的基本内涵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三个定语,体现了大范围、宽领域、全方位的大开放理念的要求,体现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影响深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福建把握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加快跃升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使我省与长三角、珠三角连成一体,更好地支援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闽台经贸联系,促进两岸经济连成一体,为祖国统一奠定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站位要准确。不论是地理意义上,或是目前发展格局上,福建都有沿海和山区之分。面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我市必须树立新的观念、确立新的站位。要置身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组成部分,参与建设。站在全省的高度来审视,##是山区,是沿海的腹地;站在全国的高度来审视,##是沿海,是以江西等省份为腹地的。因此,要在全市上下灌输沿海意识,强化“##是沿海”的共识,树立大开放的观念,植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从而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融入闽东南沿海。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们在认识上必须明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动上要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贡献。要立足全省发展大格局,找准坐标定位,主动对接。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必须站在全省发展大格上,重新审视##的发展定位,从而从战略上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现状和潜力分析,##城市定位是“二城二地”,即二级城市,绿色生态城市,闽东南及广东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中国东南沿海旅游休闲度假地。
三、区位要突破。要努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增强我市的吸引力,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前提和基础。要突破交通要道建设,从地理空间上融入。重点建设三明至泉州高速公路##段,加快推进##至武平、##至宁化高速公路和##至长汀铁路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努力形成以##为中心点到省内各城市的二个半小时交通圈,构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连城机场)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快速通道。从而在地理空间上拉近##与闽东南沿海的距离,为实现物流、产业上的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要突显区域环境特色,从成本效益上接轨。投资是要追求利润的,资金必定会流向低成本的地区。因此,我们要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政府主导劳工培训、促进产业配套、畅通交通通讯、确保水电供应等多管齐下,降低客商的投资成本、管理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工业园区已逐渐成为投资的主要载体,要继续做好尼葛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水、电、汽供应文章,降低企业的直接生产成本,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四、产业要集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作为山区县市的##,立足自身实际,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快促进纺织、林竹、旅游三大产业集聚,实现与闽东南沿海的优势互补。要依托工业园区集聚纺织产业。近年我市纺织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8家,纺纱规模近20万锭。去年以来,不断有投资上千万、上亿元的纺织企业涌入,正逐步形成短纤-纺纱-织造-染整以及部分服装成品的纺织产业链。拟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主要承接闽南纺织产业的转移,把我市建成全省的纺织强市。##纺织产业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拥有基础条件,有现成的技术、劳工和资产;之所以迅速发展,是因为拥有工业园区以及小区特色环境。今后,建设纺织强市的关键所在,其一是要依托工业园区,推进企业群体的形成和产业的集聚;其二是要围绕产业用布这一主导产品,衔接产业链条。要在确保尼葛纺织工业园1000亩用地内所有项目投入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将纺织园扩建至2000亩的规模,增强规模优势,落实集聚效应。要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以PU革基布为主要产品的产业用布,并配套发展上游产品特别是下游的染整、制革,推进产业的整合,提
第五篇: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最近,闽办通报印发了省委代书记###同志题为“认真学习全国'~'精神,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讲话。我市用两天的时间,以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形式,特邀省社科院严正院长专题辅导,并结合##近几年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通过学习交流,我们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发展所面临的一次极好机遇。
一、认识要到位。通过认真学习###代书记的讲话,我们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立意高深。它是立足福建特有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而作出的新定位。福建地处两个三角洲之间,但地理单元相对独立,接受广东、上海的辐射比较困难,必须发挥自身特点,独闯新路。同时,因处海峡西岸,推进闽台合作,具有地缘、人缘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打海峡牌,做海峡文章,是福建必然抉择。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内涵深刻。它的基本内涵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三个定语,体现了大范围、宽领域、全方位的大开放理念的要求,体现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影响深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福建把握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加快跃升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使我省与长三角、珠三角连成一体,更好地支援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闽台经贸联系,促进两岸经济连成一体,为祖国统一奠定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矗
二、站位要准确。不论是地理意义上,或是目前发展格局上,福建都有沿海和山区之分。面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我市必须树立新的观念、确立新的站位。
要置身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组成部分,参与建设。站在全省的高度来审视,##是山区,是沿海的腹地;站在全国的高度来审视,##是沿海,是以江西等省份为腹地的。因此,要在全市上下灌输沿海意识,强化“##是沿海”的共识,树立大开放的观念,植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从而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融入闽东南沿海。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们在认识上必须明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动上要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贡献。
要立足全省发展大格局,找准坐标定位,主动对接。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必须站在全省发展大格上,重新审视##的发展定位,从而从战略上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现状和潜力分析,##城市定位是“二城二地”,即二级城市,绿色生态城市,闽东南及广东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中国东南沿海旅游休闲度假地。
三、区位要突破。要努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增强我市的吸引力,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前提和基矗
要突破交通要道建设,从地理空间上融入。重点建设三明至泉州高速公路##段,加快推进##至武平、##至宁化高速公路和##至长汀铁路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努力形成以##为中心点到省内各城市的二个半小时交通圈,构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连城机场)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快速通道。从而在地理空间上拉近##与闽东南沿海的距离,为实现物流、产业上的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要突显区域环境特色,从成本效益上接轨。投资是要追求利润的,资金必定会流向低成本的地区。因此,我们要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政府主导劳工培训、促进产业配套、畅通交通通讯、确保水电供应等多管齐下,降低客商的投资成本、管理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工业园区已逐渐成为投资的主要载体,要继续做好尼葛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水、电、汽供应文章,降低企业的直接生产成本,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四、产业要集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作为山区县市的##,立足自身实际,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快促进纺织、林竹、旅游三大产业集聚,实现与闽东南沿海的优势互补。
要依托工业园区集聚纺织产业。近年我市纺织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8家,纺纱规模近20万锭。去年以来,不断有投资上千万、上亿元的纺织企业涌入,正逐步形成短纤-纺纱-织造-染整以及部分服装成品的纺织产业链。拟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主要承接闽南纺织产业的转移,把我市建成全省的纺织强市。##纺织产业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拥有基础条件,有现成的技术、劳工和资产;之所以迅速发展,是因为拥有工业园区以及小区特色环境。今后,建设纺织强市的关键所在,其一是要依托工业园区,推进企业群体的形成和产业的集聚;其二是要围绕产业用布这一主导产品,衔接产业链条。要在确保尼葛纺织工业园1000亩用地内所有项目投入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将纺织园扩建至2000亩的规模,增强规模优势,落实集聚效应。要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以PU革基布为主要产品的产业用布,并配套发展上游产品特别是下游的染整、制革,推进产业的整合,提升产业层次。
要依托优势资源集聚林竹产业。我市是林业资源大县,林业资源是我市最大的优势资源。依托资源优势,近年一批上规模竹胶板、竹地板企业陆续入驻,使##迅速成为全省竹材人造板的最大生产基地。前不久,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惠好公司也派代表与永林公司洽谈合作事宜。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按照定向培育资源的思路,扎实推进“两个百万亩”(即100万亩以毛竹为主的竹林基地、10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将不断强化我市林业资源优势,带动林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下一步,要按照建设“两个中心”(全省以竹集成材为主的竹材高效利用中心、以高品质中密度纤维板为主的木材人造板加工中心)的目标要求,重点突破发展竹集成材和高品质的中密度纤维板,培育主导产品;充分发挥永林公
司的融资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同时重点开展面向台湾的招商引资,争取引进二、三家上规模的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品、依托龙头企业进一步打响“永林”、“##竹业”等品牌,重构产业优势。
要依托旅游品牌集聚旅游产业。我市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旅游“硬件”,资源优势明显。随着交通建设的突破,旅游业将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当前,要采取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旅游投入力度,一手加快景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一手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在近期,要集中力量打响“福建石林”品牌;随着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进展,逐步打响“天宝生态旅游”品牌。同时,要注重挖掘多姿多彩的旅游文化,重点整合安贞古建筑文化、青水畲乡文化、笋竹文化,点缀旅游景观,丰富旅游内涵。
作者为中共三明市委常委、##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