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渡办事处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9-05-13 03:1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辛安渡办事处十二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辛安渡办事处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辛安渡办事处十二五规划

辛安渡办事处三合大队“十二五”(2011年-2015)年

经济社会发 展 规 划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进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也是三合大队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快速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办事处“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构建两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为核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布局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集约”和建设“产业两型、环境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经济发达”的现代新城的战略目标,以打造现代农业园、新型工业园、生态颐居园为载体,着力引进一批对三合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产业项目,打牢三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着力开展全民创新活动,迅速形成促进办事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实力;着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形成一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快速发展格局;着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原则,到2015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三合大队综

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文环境、生态环境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根据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要求,全力打造惠安大道绿色蔬菜长廊;重点扶持郭家湾2000亩蔬菜基地快生菜示范园区;着力推广袁家台1500远程机械化作业,使三合大队农业快速提档升级。

大队集体经济实现每年递增8%,到2015年社会总 产值达到36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9300元以上,;扩充集体资产,盘活现有资产的租赁,增加集体收入;加强村道路建设和水渠等水利设施整治,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二、主要措施

1.必须始终坚持开放开发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按照“集聚资源、整合要素,集约发展”的原则和“两型产业、低碳经济、绿色增长”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招商促大开发、大开发促大发展,最大限度地集聚土地、资金、智力等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物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借助外力、提升内力、激发活力。

2.发挥优势,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以惠安大道绿色蔬菜长廊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众智鑫农业示范基地和远程机械化农业装备为支撑,以实现保护栽培全覆盖、生态种植全覆盖、名特蔬果全覆盖、路渠靓化全覆盖为导向,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3.着力项目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高产农田建设工程,设施农业普及工程,沟路渠生态整治工程、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工程,实现农业生产装备设施化、农产品有机化、农田环境清新化。、保农业旱涝保收。

4.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承担起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责任,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村信息服务中心”平台,为群众收集发布农产品信息,村信息服务中心实行对外公开,让群众及时了解产品供求信息,便于群众参与市场,为群众提供一条科技致富的道路。

第二篇:安山镇十二五规划

安山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安山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成就最大、亮点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干群一心,开拓创新,“十一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开创了安山科学发展的新篇章。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工业招商引资、社会建设等工作均取得了骄人的新业绩,集中体现在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上,突出表现在一系列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得到逐步破解上,充分体现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谋求发展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实绩上。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安山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编制好“十二五”计划,对于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江夏区发改委文件精神要求,镇党委、政府结合镇情,经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立足实际,特制定安山镇“十二五”发展规划如下:

一、“十一五”期间安山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安山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国民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截至2009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达3.0106亿元,比2005年增加1.4217亿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6075元,比2005年增加2501元,年均增长8.3%。

(一)农业经济彰显特色

“十一五”期间,安山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1、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用抓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结合安山实际,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积极引导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将土地流转给苗木开发商,五年来引进国有武汉花木公司、武汉园林局等多家国内知名大型苗木开发商178家,建设苗木产业基地面积3.5万亩,成为武汉周边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产品销售上海、广西等30余个地区,年产值3.5亿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600人,农户年增加收入2600万元。2007年全国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安山村大房高湾设重要观摩点,建设成果得到了入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2、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围绕村湾道路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五年来投入资金988.8万元硬化通村通湾公路56.5公里。积极取得市区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投入资金1748万元,完成株山、胜利、八

一、安山、山巷、茅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3400亩,新修作业路35.2公里,硬化沟渠26.7公里。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743.5万元,完成13处45KW以上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新改扩建当家塘97口,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3、多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引进温氏集团建设现代化种苗养鸡场,建成年出栏2万头肉猪的现代化养猪场12家,年出栏5万只肉鸡养殖小区13家,1000亩水产特色养殖基地5家。结合江夏一日游,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原来单纯的农业生产基础上,鼓励农户向休闲、观光、娱乐等多方向发展,建成高档次休闲农庄10余家。截至2009年底,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75元,比五年前3944元增加了35%,镇域两所银行累计存款总额达到1.3126亿元,按在册农业户数5414户计算,户均达到24244元;按在册人口22393人计算,人均达到了5862元。

(二)工业经济初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安山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小变大。

1、各类规划编制完成。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意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完成了安山镇总体规划,并经区政府[2008]1号文件批复通过。顺利完成了安山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18个行政村,175个自然湾的村庄布点规划和安山工业园区控制性规划。规划的完成为安山未来中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安山镇是江夏区南北连接的重要枢纽,107国道和京珠高速纵贯全境,发展工业具有交通、能源和土地存量资源优势。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川气东送”主管道从安山通过,并设有分输站,湖北省、武汉市天然气门站选址安山,武汉周边最大的天然气储存、调峰基地落户安山的良好契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区人民政府投资1000万建设的安山南部工业园现已集聚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8个,总投资9.466亿元,主要有投资2.2个亿的武汉周边最大的天然气仓储调峰基地、合资企业湖北合能燃气有限公司投资9700万元建设的安山天然气压缩站项目以及武汉绿能天然气运输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天然气运输企业等,几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纳税额将达到5000万元以上。

(三)镇村面貌较大改观

“十一五”期间,安山始终坚持改善环境,提升功能,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彰显个性魅力,安山成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的亮点,受到市、区政府的表彰,工作经验在全市广泛推广。

1、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是安山市政建设投入最大的五年,政府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五千万元。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聘请专家编制完成了安山镇总体规划、安山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18个行政村,175个自然湾的村庄布点规划和安山工业园区控制性规划。按照规划要求,集中资金分实施了几大重点工程。投资700余万元,实施了京珠高速出入口到新107国道全长2.5公里的互通景观路工程。投资470万元,开工集镇人行道和排水工程,新修排水沟1公里,铺设步行砖2000米。在完善集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了群众梦寐以求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茅岭、山巷、普安等三个村的群众已经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在2010年底安山全镇所有群众都将吃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2、村镇环境整治措施有力。根据市区政府的要求,启动了以“清洁集镇、清洁道路、清洁村湾”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洁”活动和村镇环境整治工程。投入资金178万元,新建户外垃圾池72个,安装垃圾桶300个,新修排水沟渠1000米,解决了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垃圾无处倾倒的问题。投入资金500万元,开展了沿107国道两侧绿色长廊建设,落实了以清扫保洁机制、干部参入机制、检查督办机制、考核奖惩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长效管理模式,村湾面貌明显改观,有效的巩固了新农村建设成果。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安山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人口和计生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全面提升人口和计生工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圆满完成了市区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荣获市级优质服务乡镇称号。

2、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加大。全镇信访案件逐步下降,社会总体保持稳定,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级平安乡镇。

3、社会保障覆盖面广。“十一五”期间全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公平施保,“三农”保险实现全覆盖。

4、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健全,医疗条件逐步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98%,居民城镇医保参保居民1320人,群众医疗困难全面解决。全镇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日常文化娱乐活动日益丰富,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核心竞争力不强;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招商引资规模小,短期内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明显;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新农村建设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仍然困难;转变群众发展观念措施办法不多,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繁重,维稳工作还要继续加强。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建设绿色生态城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南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战略,以推进区的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新型工业化带动力,加快推进“工业强镇、宜居新城”创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安山。

(二)奋斗目标

1、规模工业产值达到9715万元,年均增长15%;

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97万元,年均增长20%;

3、固定资产投资达1.3亿元,年均增长18%;

4、农业总产值达3.8亿,年均增长4%;

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94元,年均增长7%;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7、人口自然增长率7‰以内;

8、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达到100%。

三、“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措施

(一)建设特色农业大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全镇上下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即到2015年,全镇粮食稳定在7.1万亩,总产2.36万吨,增长36%;油料发展到4.26万亩,单产150公斤,增长28%;蔬菜发展到2万亩,设施保护栽培0.8万亩,主要农作物优质率达到80%。年出栏生猪6万头,实现耕地多经化、养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格局。在农业发展布局上,以苗木产业为主体,辅之生猪、水产养殖、蔬菜等其它产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一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运用。加强生物工程治理,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残存量,确保农业安全。力争到2015年,组织实施5项以上的农业关键技术、3项以上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广项目,主要农作物良种和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二是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达到镇有中心服务队、村有科技协会、组有科技中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和品改力度,对苗木、水产等重点产业进行技术培训。

3、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争创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农业知名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行清洁化生产。在全镇开展污染现状调查,防止化肥、农药、废水等造成污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到2015年,建成一个污水处理站和一个垃圾处理站。建立和完善人畜饮水安全制度和措施,每个村定一名水质观察员。同时,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4%以上,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3‰以下,建设一批生态型村庄。

5、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积极推行“农改超”,提升市场档次。大力发展社区便利店,建立新型农产品零售网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一个农贸物流交易市场。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进入市场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二)建设工业强镇,着力培育镇域经济支柱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要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1、加快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盘活现有土地存量,重点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壮大园区规模,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整个工业园区规划用地3000亩,分为西部工业园和南部工业园,西部工业园占地2520亩,主要以家居、机械制造、商贸为主导产业;南部工业园占地480亩,主要是以天然气为产业的工业企业。“十二五”期间将着力完善园区道路硬底化、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绿化、美化、亮化等“三化”工作,进一步规范园区管理、科学布局园区功能,致力打造园区新的亮点。目前南部工业园已动工在建,计划完成安山大道、工业大道、2#路、3#路、4#路、5#路、9#路、10#路、11#路、14#路、15#路、16#路、连通线、南环路、西环路、北环路的道路施工,全长共计14.42公里,园区道路用地为28.16公顷,已投入资金600万元。

2、加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从安山镇通过以及在安山设立分输站的良好契机,对口做好企业的引进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招商责任,层层分解招商任务,确保引资取得实效。并继续抓好服务企业上马工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防止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拉赞助等有损企业利益行为发生,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南部工业园引进以天然气为产业的工业企业群10家;西部工业园引进以家居、机械制造、商贸为主导产业带的企业15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4亿元,利税5000万元。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

改善全镇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1、农村公路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国家通村、通湾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并将项目投入资金、扶贫资金、政策奖励及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集中居民点后分散,谁有积极性支持谁的原则,发挥村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公路建设正常运行。到2015年,全镇基本实现通村、通湾公路覆盖率达到100%,形成“网络全乡、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

2、农村水利建设。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慨、沟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在人畜饮水上,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户自我管理与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镇10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衬砌40千瓦泵站主干渠8000米,机耕桥10座,分水闸10处,分水涵40处;新扩建当家塘20口,护坡8000平方米;疏浚渠道10000米,中低产田改造5000亩,平整土地4000亩。

3、小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把安山建设成为生态、和谐、宜居的新城镇形象。到2015建设安山镇休闲广场一处,该广场位于京珠互通路以北,行政规划区以西,5号路以东,附近为居民住宅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0亩,总投资约300万元。以后镇区居民在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个休闲拉家常、开展全民健身等各项文体活动的好去处,同时休闲广场的落成将进一步完善镇区环境和硬件设施,加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以城带乡,建设农民新型居住区,拉动农民向城镇聚集,活跃第三产业。拟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标准示范住宅小区一处。示范小区位于曹家垴,北起马法路,西至6号路,东起安山社区水塘,南至老居民区,占地60亩,每幢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假四层独立式住宅150幢。大力鼓励发展中高档餐饮、服务业,以优越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低廉的消费吸引市区消费向郊区乡镇倾斜。发展超市连锁商场,拉动农村商贸繁荣。积极组织开展文明诚信守法经商服务活动,加快向区内一流镇级市场方向迈进,使第三产业真正成为安山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为规范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提升规模办学水平,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建成武汉市一级标准的规范化幼儿园一处。建成后的幼儿园将收录全镇3至6周岁的儿童,并为所有幼儿提供午餐和午休场所,为全镇幼儿提供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平台。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文化体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学校、文体设施、托幼、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15年,完成区镇共建文体活动中心、安山镇文化体育休闲广场建设和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和创建群众文化品牌,坚持文化下乡活动,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加强对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完成全镇18个村“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农民健身运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健身为主的各类农民健身活动,以镇为单位每三年组织一次农民运动会,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教育体育活动,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2、教育事业。到2015年,全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95%,优秀率30%以上,中小学卫生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学校体育器材按国家规定标准配备,学校卫生保健设备按国家规定标准配备,音、美教学器材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类配备标准;完成安山中学、安山小学田径运动场建设,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建成标准化塑胶运动场;全镇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80%,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0%,中小学专任教师中“优青”、“学带”、“名师”的比例达10%以上。

3、卫生事业。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继续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计划5年内,使我镇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100%;进一步最好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及突出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在5年内使我镇十一苗接种率达98%,传染病报告率达97%以上,初始结核病转阴率98%,传染病发病率低于393/10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小时内处置率100%,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农村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4、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管理上来,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5、社会保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和救灾救济能力,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健全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末,使城乡社区居委会服务站建成率达到100%;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加大殡葬管理工作,集中力量对城市规划区内乱埋乱葬现象进行突击整治,切实保护耕地和林地,镇区范围内一律进安山公墓;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队伍。

第三篇:AA办事处“十二五”农村危房改造规划

AA办事处“十二五”农村危房改造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为扎实推进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基本居住条件,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的要求,切实做好我办“十二五”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我办“十二五”农村危房改造规划。

一、我办农村住房和农村危房基本情况

我办是12个农业行政村和6个社区居委会组成的办事处。其中沙沟湾社区系修建湖南省南津渡电站时从几个农业行政村被占耕地的几个农业组转换而组成,但居民都还住在原农村。我办共有农业人口 人,农村住房 座,农村危房 户(其中D级 户,C级 户;低保户 户;五保户 户;重点优抚对象 户,其他贫困户 户。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自力更生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安居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我办需完成危房改造修缮任务 户(2011年完成的不在其中)。

2、分期目标

①2011年已完成19户,其中3户新建户; ②2012年 户,新建户 户,修缮户 ; ③2013年 户,新建户 户,修缮户 ; ④2014年 户,新建户 户,修缮户 ; ⑤2015年 户,新建户 户,修缮户 ;

3、总体任务目标:“十二五”期间除2011年我办完成了上级分配的19户危改任务外,从2012年至2015年的四年之内,每年按照区下达我办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要求全部完成。

四、基本原则和思路

坚持政府支持、农户自愿的原则。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困难群众是农村危房改造的主体,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力更生建设家园。

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的原则。摸清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数量,区别轻重缓急,实行统筹规划,分批实施。把安全、经济、适用、节能、节地、环保要求贯穿农村危房改造全过程。新建农房要符合乡村规划和农房设计要求,尽量安排利用村内空闲用地、闲置宅基地和老宅基地进行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确保安全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困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农户的承受能力,严格控制建设面积和标准,引导和帮助农户建设安全经济、美观适用的房屋,不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

坚持政策公开、阳光操作的原则。规范操作程序,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方式,实行阳光操作,全过程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五、农村危房改造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改造方式。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拆除重建。危房改造原则上以农民自建为主。农民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当地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民选择有资质施工队伍统建。要科学选址,避开地质灾害区域。建房以分散建房为主,对无房和居住在危房的五保户较多的村可以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五保之家”。

(二)改造要求

1、建筑面积: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建筑面积和总造价。纳入政府补助危房改造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为1人30㎡左右,2人户40㎡,3人户60㎡左右。建房户可考虑在建房时设计分步建房,即先建40到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房。房型可按户单独建设或连体建设。

2、墙体结构:住房主体为砖(木)瓦结构,室内地面硬化、平整、防滑,墙面粉饰,房屋顶部至少用竹(木)板封闭。砖混结构,地面硬化,墙面粉饰。

3、配套设施:有厨房、卫生间;有进出道路;照明用电入户;饮用水方便;有菜地,有前后庭院;家具及其他生活设施基本齐全,能满足居住对象生活需要。

4、设立标识:纳入农村危房改造的住房,统一在醒目位置挂上“保障性安居工程”标识牌。

(三)档案管理。办事处将按照民政局审批确认的危改户对农村危房改造申报表、危房鉴定表、已建好的填好竣工验收表、农户纸质档案、建房协议、公示意见、建房户户主的身份证和全家的户口簿以及五保证、残疾证和低保证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一户一档”交民政局存档。民政局根据危改户填写的纸质档案信息,按照工程进度录入系统。

六、危房改造项目工程资金概算

(一)资金筹措。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采取政府补助一点,政策减免一点,社会捐助一点,银行贷款一点,亲朋好友借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建设资金。我办 户农村危房改造修缮户,共需资金 万元。群众自筹资金 万元,缺少部分需政府给予补助。将经费列入预算,以便保障我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开展。

(二)规范资金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及时将核定资金拨付到补助对象一卡通账户。要规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发放管理,不得挪用、挤占补助资金,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并合理确定补助资金分阶段发放比例,及时拨付资金到户。保证项目动工时先按审批补助额度拨付规定比例的补助资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付清全部余款。

七、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各村要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对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的住房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建立台帐。

(二)制定方案、明确任务。根据编制的农村危房改造“十二五”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将改造任务合理细化分解到各村(组),落实到户以人。

(三)确定对象、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办事处审核、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程序确定,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结果要进行“公示”,同时要组织做好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工作。待任务下达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危险房屋进行技术鉴定,确定危房等级,摸清需新建、维修加固的危房数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建房对象和改造方式。危房鉴定和补助对象确定工作完成后,要迅速组织开工建设。并及时将危房改造花名册报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检查验收、总结工作。各村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后,由办事处进行自查验收,并向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工作总结和总体验收申请。

八、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AA办事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办。落实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制定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危房改造“十二五”规划,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明确工作职责。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搞好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财政所、民政办负责编制农村危房改造“十二五”规划和安排投资计划。民政办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具体做好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安排、质量监管和牵头组织工程验收。民政办负责做好补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认定,参与项目工程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工程验收。财政所负责安排危房改造资金的筹措和拨付,制定资金管理制度,保障工作经费。纪检部门负责对危房改造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其他相关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支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尤其是对危房改造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产业发展给予支持和指导。

(三)落实管理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农村困难户解决在建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凡涉及到的收费项目,除国家明令不能减免的外,一律予以减免。严把建材质量关,要强化办事处和村级组织的责任,要层层签订责任状,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落实工作责任制。

(四)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使农村危房改造的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及时宣传报道各地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江岸区一元街办事处“十二五”规划

江岸区一元街办事处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也是全面落实十七大战略目标的五年,更是我区我街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五年,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思路和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紧跟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学习掌握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规划水平;要抓好落实,把计划与宏观规划结合好,把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有计划、有目的的抓发展;要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促进发展模式转换、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现代化城区建设。

二、编制原则: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推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一是在保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和结构优化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坚持科教兴街为主导,构造都市型经济特色。

二是在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搭建人与环境的可持继发展的空间框架,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城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在履行好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四是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社会保障等与人民息息相关的事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坚持以人为本。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深入开展“解难创优”活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构造和谐繁荣的新街道。

(4)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国家“先编规划、后审项目”的新要求,在进一步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和政策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总体规划的空间指导与约束功能;突出重点,将专项规划做深做实,将重大项目的安排实施列入规划,使规划真正成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指引。

(5)科学、民主决策原则。加强调查研究,增加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使规划编制成为一个发扬民主、科学的决策过程。大力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

第三节发展目标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12亿元,年均递增8%,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8.1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0亿元。五年城区新增就业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楼宇经济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确立和巩固。

突出特色产业为主旋律,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集中展示其独特风貌,进充分利用好闲置资产,做好一元片历史风貌保护的宣传工作,加快江岸沿江商务区一元片区发展步伐。

要依托同兴里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置换与更新,大力发展精品商贸、休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全力参入打造沿江商务区的天津路商业、数码经济轴。要依托三阳路设计创意产业基础,为全面改造延庆里,着手延庆里居民概况、房屋结构调查,加快营造设计交流平台,全力参入打造沿江商务区的三阳路现代服务业拓展轴、智力三阳创意板块。

要依托“八七”历史街区的历史人文资源,整合黎黄陂路沿线历史建筑,打造“黎黄陂路精品名店一条街”。大力推进独具俄法风情的时尚生活历史街区,全力参入打造沿江商务区的风尚珞珈商旅板块。

要以现有创意产业园(外滩里)功能为基础,积极发展和延伸金融、商贸、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从黎黄陂路向三阳路依次形成金融证券、商贸精品、商务办公、企业基地四大功能集聚区。全力参入打造沿江商务区的沿江大道金融商贸“金色长廊”。尽快提升特色街品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现代服务业结构比例调整到60%。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限上商业、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形成一批像武汉伊

美尚国际美容连锁医院一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要素配置市场化取得新进展,民营经济发展力求全区领先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繁荣。力图搞好辖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零收费服务,不断拓展和延伸经济发展自然界限。

服务企业要坚持动态管理,实施跟踪服务,严格控制把握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规模。按照街工委办事处“六破六立”的工作理念,即:“一破街道经济老框框,确立区域经济新观点;二破没有税收分成就不重视发展的小团体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大局意识;三破“马路经济”、“围墙经济”、占道经营的习惯做法,确立特色路街,产业园区、楼宇经济的新型模式;四破见商就招,来者不拒的老传统,确立规划先行,择商而招的新办法;五破制定土政策,互挖墙脚的老套路,确立服务当先,靠环境招商留人的新思维;六破只求发展不顾其他的狭隘发展观,确立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经济发展与人的协调发展相统一的新观念。” 率先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科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大市建设成效显著。先进文化凝聚力、公共文化服务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教兴市战略顺利实施,人才资源更加丰富,争取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到2010年,以江岸区疾病控制中心为代表的众多科技企事业单位,通过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辖区六所中小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7%。完成各类岗位培训,社会力量办学培训达100%。要进一步夯实科教基础,切实繁荣文化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立区战略,加快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 “外滩里”为中心轴,把创意园区、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向一元街周边延伸辐射,逐年加大科普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和打造具有一元特色的科技、经济、文化品牌。

——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力争下降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以上,城区油烟、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左右,绿化覆盖率稳定在20%。

进一步凸显生态特色,切实优化人居环境。结合一元街实际,把重点放在污水油烟和噪音的监督管理,同时因地制宜推广新的防治技术,积极推进生产装置的挖潜改造、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树立清洁生产的理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达到污染治理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改善区域周边环境,从2009年开始努力把一元街建设成为武汉市第一个无油烟污染街道,从而实现由灰蒙生活区到花园式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8000元。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安全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和平安街道建设。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居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让全街居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民众的满意率和幸福指数,努力把一元街建设成为武汉主城区的和谐新区。

一元街经协科梁尚勇

2009年11月

江岸区一元街办事处 “十二五”规划

第五篇: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免费)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 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7)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

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十二五”前期要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引导投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防范投资风险。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8)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

篇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带图表完整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四章 政策导向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境外投资明显加快,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新华社发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 篇三: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整理版)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十二五”规划概要】

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我们也就叫他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在制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

第一,开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目前,我们需要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 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公开选聘研究单位。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第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公开选聘研究单位工作,发展改革委在课题内容安排上作了改进。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8个领域39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供大家申请课题时参考。《指南》选取的这些题目,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发展目标研究等;另一方面是关于需要推动解决的制约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等,研究重点是寻找破解这些问题路径、方向,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项目单位在申报课题时,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优势,直接用《研究指南》列出题目,也可以围绕《研究指南》确定的领域,自行确定研究题目,但是一定要围绕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关系全局发展的问题,突出战略发展的问题,突出宏观性、政策性方面的问题。要能直接为提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服务,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问题分析透彻,把解决思路梳理清楚,并提出针对性和实 用性强的政策措施。

第三,公开选聘工作的有关安排。具体安排大家可以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告》或登陆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查询。目前,发展改革委课题申请对象仅限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及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不面向个人。请有意申请课题的单位,一定要在规定日期前报送课题申请书,以免错过评审。发展改革委将主要依据申请单位选题是否准确,针对性如何;课题方案思路是否清晰,可操作性如何;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是否适合选题要求;以及研究单位的资质、研究人员的素质和以往的研究成果等,来确定最终入选课题。为进一步将课题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起来,增强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实用性,发展改革委将在研究期间,组织有关专家听取2-3次课题成果汇报,请各课题负责人能够带头做好研究工作,按要求进行汇报。希望各单位能够继续本着为国家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的意愿出发,并撰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一、发展环境

1.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取向。

二、思路目标

3.“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4.“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研究。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三、产业结构

6.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7.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研究。

8.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9.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10.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1.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12.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四、城乡区域

13.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研究。

14.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15.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16.优化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

17.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

五、科教文化

1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9.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对策研究。

20.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

六、改革开放

2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22.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研究。

23.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研究。

下载辛安渡办事处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辛安渡办事处十二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规划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种下"摇钱树" 十八"金元宝"谁先瓜熟蒂落 机械 受益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积极有序发展信息技......

    十二五规划

    绥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规划的五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科学编制和组......

    十二五规划

    金川县公路运输管理所 “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巩固“十一五”全县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提高“十二五”全县......

    十二五规划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浅谈十二五规划

    浅谈“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核心内容......

    浅谈“十二五”规划

    2010-2011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期末考查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成 绩:浅谈“十二五”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

    十二五规划

    李克强对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阐述 新华网于11月14日23点39分刊发了李克强对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阐述----深刻理解《建议》主题主线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下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