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检察职能 为发展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时间:2019-05-13 03: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检察职能 为发展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检察职能 为发展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第一篇:发挥检察职能 为发展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发挥检察职能 为发展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龙晨明

贵州经济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有了起色和改善,但贵州省经济发展一直没有明显的变化,离国家对贵州的整体发展要求比较远,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短板。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掀起热潮、“十二五”规划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时间节点上,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将得到国家多方面的扶持,《意见》给贵州发展带来实质利好,贵州再次迎来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新时期。近段时间,一直在反复研读《意见》,内心被鼓舞着,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全市检察机关应如何深入学习贯彻《意见》,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何为促进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的发展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全市检察机关全体检察干警必须深化思想认识,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全市检察机关全体检察干警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把检察工作放在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牢牢把握为促进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的工作要求,坚持把立足检察职能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作为服务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把加强和改进执法办案作为服务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途径,坚持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贯穿执法办案工作的始终。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充分运用好打击、预防、监督、保护、教育等职能作用,在创造良好发展软环境、实现优质服务效果上见成效,为促进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的发展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立足检察职能,找准服务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以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为着力点,落实好市院制定的《关于服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意见》、《六盘水市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机制,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司法保护,依法平等保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本地企业和外来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服务不同所有制经济、不同投资主体共同发展。积极参与产业园区、企业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损害企业商业信誉、产品声誉,破坏产业转移和园区建设,绑架、伤害、勒索企业投资者、经营管理者等妨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刑事犯罪。依法监督纠正司法机关利用刑事手段违法插手经济纠纷、违法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的行为,严肃查办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发生的索贿受贿、侵权渎职等职务犯罪,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生态、城镇等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对于培育发展竞争优势、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抓重大产业项目和重要产品的部署,严肃查办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家工作

人员利用项目审批权、资金划拨管理权等吃拿卡要、索贿受贿,贪污、挪用专项建设资金的犯罪。要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围绕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电网、农田水利、退耕还林、城区改造等项目建设,严肃查办发生在土地审批、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政府采购中的谋取私利、索贿受贿、失职渎职的案件,依法查办重特大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犯罪问题。要继续抓好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重大项目预防跟踪服务工作,深入研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廉政风险,提出预防建议,堵塞管理漏洞,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管理制度机制创新,完善行贿档案查询、预防咨询等服务措施,提升预防工作实效。要围绕加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建设,以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绿色经济为着力点,严格执行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依法打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以及破坏生物资源、破坏性采矿等严重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犯罪行为,严肃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修复工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背后的职务犯罪,依法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维护生态环境权益,积极采取检察建议、纠正违法等方式,强化对政府资源环境管理失职渎职行为的法律监督,建立完善对环境污染事件督促、支持民事起诉制度,积极探索实践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围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开展服务,要依法严厉打击危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暴力犯罪和侵财犯罪,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城镇化建设中引发的侵吞、挪用土地征收补偿金、房屋拆迁补偿金等职务犯罪,促进政府土地管理、建设和规划等部门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和维护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秩序。要突出打击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要突出查办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征地拆迁、城市更新、企业转型、保障房建设以及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促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积极推进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认真落实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检调对接机制,加强释法说理工作,深入开展涉检信访排查工作,切实将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要推进建立和规范派驻检察室工作,积极参与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参与重点人群的帮教、稳控、犯罪预防工作,加强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要着眼推动社会管理体系的创新建立,立足检察职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要把加强和改进执法办案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推动社会管理法治化进程的基本途径,同时,要结合办案及时发现、认真研究经济发展、教育改善、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预防犯罪、化解矛盾、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的对策建议。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参与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好检察环节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三、改进执法方式,增强服务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效性。全市检察机关要正确把握执法办案中的法律政策界限,注意运用政策指导办案工作,努力实现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在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注意正确区分和处理好改革探索中的失误与职务犯罪的界限,执行和利用国家政策谋发展中出

现偏差与钻改革空子实施犯罪的界限,职务犯罪与一般违法违纪的界限,切实保护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想干事干成事、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依法严惩极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以发展之名谋贪赃枉法之实的职务犯罪行为;在处理涉企案件时,正确区分和处理好企业依法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限,资金合理流动与徇私舞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界限,企业经营中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的界限,依法保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在查处企业工作人员涉嫌犯罪案件中,坚持从有利于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企业职工利益出发,依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探索检察职能向企业延伸工作机制,要定期深入企业、园区管委会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对检察机关的服务需求。结合办案,进一步发挥检察建议作用,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堵塞漏洞,提升管理水平。全市检察机关要把服务全省全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提供司法保障的思路措施,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要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主动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解决困难和问题,努力形成工作合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体现检察工作规律、更加富于创造性的检察工作发展思路,下大力气抓好队伍专业化和纪律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好服务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能力建设问题,切实提高全市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整体水平。

第二篇:立足人民法院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立足人民法院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治国理政目标,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是新时期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将长期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对于和谐社

会的内涵,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是党通过司法工作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重要保障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民法院要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立足社会稳定,正确把握人民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稳定的生产生活秩序都离不开人民法院职能作用的发挥,尤其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会纷争依法通过诉讼方式来调节已成为普遍形式。我国司法审判制度的价值追求就是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生活环境和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因此,充分发挥法院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在实现社会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司法审判工作是实行依法执政的重要载体。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的社会。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城乡居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中,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依法治国方针的实施和推进,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明显增强,依法维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这客观上要求依法执政应当是党在新时期执政的基本形式。

其次,司法审判工作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保障。和谐社会应当是权利有保证、正义能伸张的社会。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裁判不公、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纷争就不能及时得到平息。

第三,司法审判工作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和谐社会应当是平安有序的社会。通过司法审判活动,能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能够定纷止争,营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第四,司法审判工作,是实现政通人和局面的重要保障。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审判活动,可以使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得到一体遵从,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实现对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平等参与;可以及时处理人民群众通过诉讼途径表达的利益诉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社会各方面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不断得到有效保障;可以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保护。司法审判工作,既是营造这种权利受尊重、利益有保障、纠纷可诉求、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的推进器,又是维护这种和谐局面的防火墙。

二、立足审判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人民法院担负着打击制裁犯罪、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做好这些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为此,法院必须牢记自身担负的重要职责,充分、有效地发挥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投身创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之中。

首先,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打造一个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承担的首要职责。法院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积极参与各项综合治理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严打”方针,重点打击三类犯罪,一是涉枪支弹药、放火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二是杀人、故意伤害等严重危害人身生命安全的案件;三是抢劫、盗窃等多发性侵犯财产型案件。对这三类案件要始终坚持从重从快审判,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护,严把证据关,实现从“有罪推理”向“无罪推理”的转变,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司法追究。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设好“青少年维权岗”,做好缓刑犯、刑释人员回访、帮教工作。落实“一台一表一办法”,进一步规范对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和考评,促进刑事审判工作的公正高效。

其次,依法调处民事纠纷,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大量的民事纠纷最终将通过诉讼途径得到解决,依法调处民事纠纷是法院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法院在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审理各类民事案件,保护合法权益,制

第三篇: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王刚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大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司法行政机

关作为国家法制建设的职能部门,其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等职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明确责任任务,忠实履行职责,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发挥强制教育措施的执行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和谐是一种有序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没有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就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保持社会安全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是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的劳动教养机关,执行强制教育措施的职能,担负着教育、转化、挽救劳教人员的职责,履行好职责,把劳动教养人员教育转化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和社会有用之才,对惩治和预防违法犯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具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断提高教育挽救质量,全力维护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一要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场所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要把安全稳定作为劳教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教育管理新方式、新途径,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隐患分析,强化安全检查,彻底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场所安全责任制,建立场所安全奖罚惩戒机制,加大责任事故追究力度。加大所政设施的物质投入,提高场所安全稳定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物质保障水平,全力维护场所安全稳定,确保万无一失。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力度,坚决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二要创新劳教办特色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把司法部关于劳教办特色要求落实到劳教工作改革的实践中,努力实现管理方式人文化、教育矫治科学化、生产劳动功能化、执法行为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所区环境校园化,充分体现劳教特色。要加大“×××”劳教人员的教育转化力度,严格落实包夹和监控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教育转化成果。三要全面落实安置帮教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群众自愿参与的安置帮教工作体系。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理论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拓宽安置就业渠道,积极探索社区矫正与安置就业并重,实行联合帮教的新路子,最大限度地降低释解人员的脱管失控率和重新违法犯罪率。

二、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化解社会冲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制形式、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分配形式日益多样化,导致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由此引发的不和谐因素也不断出现。能否解决好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事关社会发展大局。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指导人民调解的职能部门,必须化解好新形势下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融洽好各种社会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切实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要准确把握新时期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对社会矛盾、民间纠纷的预测能力,认真分析其发生、形成、转化的条件、原因,超前介入,因势利导,主动工作,增强对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控制能力。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分布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坚持在调解工作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要加大对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消灭在激化之前,防止因矛盾纠纷激化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既要用非诉讼手段认真处理好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纠纷,又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农村政策,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负担、村民自治、计划生育、村务管理以及城市中下岗职工、城镇建设拆迁等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

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做好矛盾纠纷的分流处理工作,有效地、科学地预防、控制集体越级上访、群体械斗等事件的发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归口办理。对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几个部门联合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上报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实施整体联动,协调解决。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坚持便民利民的方向,充分运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平等协商等方法化解矛盾纠纷。注意用身边人、身边事,以案释法、示范引导,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要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便民、利民、亲民等特点和优势,利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就地调解矛盾纠纷。对于那些疑难复杂、跨地区、跨单位的民间纠纷,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及时受理,及时调解。通过积极、妥善地疏导、化解社会矛盾、民间纠纷,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发挥法律宣传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和谐社会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无论是公平与正义的维护、诚信与友爱的倡扬,还是利益关系的调整、矛盾冲突的化解;无论是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依赖于法律的引导、调解、规范和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过程。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普法依法治理的主管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通过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制管理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一要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工作。明年是“五五”普法的启动年,也是全面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关键年。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力争“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有个良好的开端,向广度、深度推进发展。二要深入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以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宪法以及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直接指导意义和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三要强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以依法治县(市、区)为重点,积极开展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健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村、社区、企业、学校的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结合实际确立创建达标试点,分批指导培育、分期达标、分档晋升,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法治管理水平。针对难点,热点问题,集中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治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城市建设、土地管理、建筑、煤炭生产等行业的专项治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打假”斗争,净化文化环境,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管理和药品、饮食物品质量的监督执法工作,提高全民卫生保健水平。

四、发挥服务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保障的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法律服务作是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将继续发挥关键性作用,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必须把服务于发展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深入研究,大胆探索,全力做好“积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这篇大文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一要加强监督管理,净化法律服务市场。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保证法律服务行业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行政和行业管理监督以及法律服务机构的自我监督,规范法律服务行为。建立完善投诉、调查、听证、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坚决取缔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和机构。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完善诚信服务考核档案,强化诚信考核,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信度。二要拓展领域,延伸法律服务的触角。律师工作要积极介入国有企业改革,围绕国企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法律服务贯穿于企业破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各个环节,确保企业改制工作的依法有序进行。不断扩大企业法律顾问的覆盖面,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积极组织律师为各级政府依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服务,确保政府做出的各种决策合法、科学。继续把服务“三农”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帮助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坑农、害农问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公证工作要介入各类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公证服务职能,积极开展服务活动,围绕招商引资、对外贸易、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等领域,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服务,防范市场风险,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经济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面向农村,面向群众,面向社区,以提供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代写法律文书、办理诉讼非诉讼法律事务以及协办公证等服务手段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三要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大《法律援助条例》和《意见》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要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对于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事项,对当事人要积极进行诉讼指导,做好疏导协调工作,杜绝矛盾激化。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强化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加强法律援助专项资金管理。四要积极参与涉法信访案件工作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组织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通过在信访部门设立接待窗口、坐班接访等形式,积极为上访群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意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对无理上访人员做好息诉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作者单位:鸡西市司法局)

第四篇:围绕中心发挥职能为“三大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司法局)

围绕中心发挥职能为推进“三大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巴中市巴州区司法局肖斌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绿色经济强市,民营经济富市,旅游经济新市”的发展战略,巴州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践行“三个代表”,积极推进“六个集中”,为实现“三个转变”和“三大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收到了成效。因此,局领导班子被区委命名为“四好班子”,区司

法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两次被省司法厅荣记集体三等功。

一、立足本职,为“三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巴州区是一个农业山区,只有大力发展民营、绿色和旅游经济,开发本地资源,才能使经济发展跃上一个台阶。迄今为止,全区民营企业达331家,个体工商户39525户,共培育种、养、加、运各类重点专业大家29000多户,行业涉及食品、纺织服装、药品开发、生猪养殖、水果土特产等,作为司法行政部门,只有为他们搞好法律服务,提供法律帮助,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法制环境,才能推动其向前发展。

1、抓依法治理,为“三大经济”发展扫清障碍。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为招商引资、发展本地经济提供优良的软环境。巴州区司法局坚持抓依法治理,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出谋划策。一是在全区推广“五合一”运作机制,使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等合署办公,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在各地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由党委一把手任组长,将这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来抓;三是大力推行部门执法责任制,配合人大在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公示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行为,清理各部门规范性文件23个,杜绝向企业、个体工商户乱伸手、乱摊派;四是举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近年来,共举办《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大型培训班5次,培训行政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派出司法行政干部为各地、各单位培训人员达2500余人次。通过抓依法治理,干部执法责任心增强,依法办事能力显著提高,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行政执法投诉明显下降。

2、抓法制宣传,为“三大经济”发展鸣锣开道。经济要发展,法律为保障。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法律这块“护身符”。区司法局从抓法制宣传入手,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开展了“两深入”活动:一是组织干警、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广泛开展“我为民营经济作贡献”活动,向群众讲解发展民营经济的作用以及国家积极发展、扶持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大力宣传《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共印发关于发展“三大经济”方面的法制宣传资料10余万份,办板报、专栏210处,利用逢场天搭设咨询台接待群众咨询6万人次。如去年底,组织恩阳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在恩阳场镇搭设宣传台,向居民、群众讲解古镇开发与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和现实意义,配合有关政协委员发放防火宣传资料,讲解《消防法》。通过宣传,在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深入企业,开展专题法制讲座,组织专门法律培训。2002年以来,我局共为150余家大小企业的3000余人进行了法律培训;培训各类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300场次。一方面让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知法、守法,同时提高其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不是遇事找政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某食品加工站工人因下岗经济补偿问题,经法律工作人员对其宣讲法律知识,果断地采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而不是上访,让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也为政府分了忧。

3、抓法律顾问,为“三大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做好法律顾问工作,使企业在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规范经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也是为经济发展搞好法律服务的重点。巴州区司法局通过“明思路,定任务,做表率,深挖掘”等措施,为民营企业出点子,想法子,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了参谋作用。一是将顾问工作作为为“三大经济”服务的重头戏,写进了全局的工作要点。要求律师、法律工作者要面向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向招商与引资、商贸洽谈、城建开发等领域拓展,积极为当地经济服务。二是在年初目标任务中,要求每一位律师、法律工作者每年必须担任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法律顾问2家以上。迄今为止,共为2125个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担任法律顾问,为他们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建议。三是区司法局派出两位律师为区政府分管民营经济的领导担任法律顾问,激励了广大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如某药业公司因与别人的欠款纠纷导致其周转困难,生意陷入两难境地,其顾问刘律师为其提供了意见书,并通过发律师函和亲自前往协商处理此事,终于收回了一笔欠款,使其摆脱了经营困境,同时,该公司也深深意识到了法律顾问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将法律顾问作为公司正式员工对待,凡遇经营上的事情,均要向法律顾问咨询。通过抓顾问工作,2002年以来,全区共规范企业、民办学校章

程58个,建立了安全生产、依法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1080个,草拟、审查经济合同近2000份,涉及金额达3000余万元。

4、抓人民调解,为“三大经济”发展排忧解难。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经济发展的“保护神”。无论是在土地流转、工程建设还是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矛盾层出不穷,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

到各种纠纷,如劳资、企业员工之间产生的纠纷,导致“家不和,则事不兴”的局面。人民调解既能有效化解纠纷,又能减少行政成本,因此被誉为“东方一枝花”而被外国所借鉴。巴州区司法局把调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协助20余个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调解组织,合理搭配人员,充分履行职能。二是将调解组织网络延伸到村、组、居委会、楼、院,这些组织负责对自己辖区内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如恩阳老场居委会自设立调解组织以来,每年调处纠纷几十件,为恩阳古镇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人和”这一条件,对外树立了团结和睦、勤劳礼貌的形象,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作出了不少贡献。二是开展调解人员培训,让调解人员及时了解新形势下调解工作的新特点,掌握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熟悉调处矛盾纠纷所需的法律、政策和技能,有效防止企业、个体工商户之间矛盾激化。三是直接调处企业重大疑难纠纷8件,及时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经济循序的稳定。

5、抓公证质量,为“三大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代表国家对公证事项行使监督权,它能有效避免许多法律风险的发生。在经济发展中,公证发挥了许多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抓办证质量和服务质量,积极为“三大经济”服务。我们建立了“三项制度”,推出了“六项措施”:一是建立执业公示制度,在办公场地醒目处公示《公证服务收费标准》、《公证人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执业公证员和辅助人员名单、投诉电话等便于社会监督;二是建立公证监督员制度,在人大、检察、法院、各群团组织、人民群众中聘请行风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证执业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三是建立公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每年举办一次公证质量评析会。同时,特别是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及当地经济建设上,区公证处还特别推出六项“便民措施”,更快捷、更优质地提供公证服务。每年,共办理涉及土地流转、商贸合同等公证100余件。同时,区公证处还在12个片区中心镇设立公证协办室,以方便当地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公证事项。如茶坝法律服务所在引导当地黄姜生产中,为全片区上千农户办理合同公证,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和经营风险。

二、拓展思路,积极推动“三大经济”向前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巴州区司法局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进“六个集中”,发展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

1、搭建劳务中介平台,为务工人员撑起“法律保护伞”。巴州区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区,每年输出劳务30万人,在外出民工学到技术、挣到钱的同时,一些民工的合法权益却屡屡受到侵害。为切实保护外出民工的合法权益,2002年,我们依托全区7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法律服务所成立了劳务协会分会,在广元、广东两地设立了劳务协会联络站。经过近两年的运作,各法律服务所在为外出民工维权索赔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仅今年1—6月,全区法律工作人员为外出民工维权索赔81次,索赔金额达798余万元。今年2月,柳岗兼职司法所长杨正成功为一在外因工死亡的民工家属索赔16万元,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影响;5月,梁永法律服务所主任李松为在西安市铁二局务工而受五级伤残的巴州籍民工程某索赔42.3万元,让上有老下有小的程家解决了后顾之忧……,在索赔过程中,法律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智慧,为巴州民工争取着每一分的利益,受到当事人一致好评,他们称这些人为“务工人员的保护神”。实践证明,建立协会,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推动了“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变。此种做法被司法部简报推介后,全国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来电来函取经。

2、积极引资立项,为活跃当地经济建功立业。在工作中,我们引导全系统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发挥聪明才智,不仅要把工作往外做,还要把外面的引进来。南阳法律工作者喻卫东一次在外县出差,获知一个老板想投资天麻生产,他迅速出击,力邀他到巴州区投资。经考察论证,投资方决定聘请喻卫东担任法律顾问,通过出售种籽、技术指导和回收品种的方式与当地农户签订了种、养、收协议,还请法律服务所办了见证。经过正确引导,当地农民积极参加到天麻的种植中来,去年已发展到6个乡镇的成片种植,取得了良好收益。武胜县胡某曾有意在茶坝开办页岩砖厂,茶坝法律工作者袁某知道后,主动上门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帮助进行可行性论证,提供当地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胡某经再三考虑后,终于在当地投资,并聘请了袁某担任法律顾问。该厂投资后,收益可观,也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通过引资,实现了土地逐渐向有经济项目的业主集中。

三、总结经验,为“三大经济”发展再谋策略理论指导实践,又来源于实践。经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在推动巴州区的“三大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以下启示:

1、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只有更新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增添发展措施,加强产业导向,突出发展重点(城区抓企业,乡镇抓集镇经济,农村抓大户),奋力实施“民营创业工程”,巴州区的经济才能更上一层楼。而作为政府部门,只有围绕全区“一盘棋”来开展自己的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把工作做得最好。

2、要找准切入点,使本职工作与中心工作接轨。只有认真研究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中心,让本职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有所作为。如陈思隆书记在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积极发展劳务产业,建设劳务强区”,我们结合自身职能,搞好为劳务人员的法律服务工作,就找准了切入点;在政府的城建拆迁、招商引资,通过法律建议,使政府有效避免法律风险,降低行政成本,这样,既做好了本职工作,又为中心工作服好了务。

3、要振奋精神,尽职尽责。我们不因自己的职能软就工作无干劲,相反,我们积极探索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为经济工作服务,才做到了有为有位。

第五篇:围绕中心发挥职能为“三大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司法局)

围绕中心 发挥职能

为推进“三大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巴中市巴州区司法局 肖 斌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绿色经济强市,民营经济富市,旅游经济新市”的发展战略,巴州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践行“三个代表”,积极推进“六个集中”,为实现“三个转变”和“三大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收到了成效。因此,局领导班子被区委命名为“四好班子”,区司法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两次被省司法厅荣记集体三等功。

一、立足本职,为“三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巴州区是一个农业山区,只有大力发展民营、绿色和旅游经济,开发本地资源,才能使经济发展跃上一个台阶。迄今为止,全区民营企业达331家,个体工商户39525户,共培育种、养、加、运各类重点专业大家29000多户,行业涉及食品、纺织服装、药品开发、生猪养殖、水果土特产等,作为司法行政部门,只有为他们搞好法律服务,提供法律帮助,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法制环境,才能推动其向前发展。

1、抓依法治理,为“三大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为招商引资、发展本地经济提供优良的软环境。巴州区司法局坚持抓依法治理,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出谋划策。一是在全区推广“五合一”运作机制,使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等合署办公,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在各地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由党委一把手任组长,将这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来抓;三是大力推行部门执法责任制,配合人大在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公示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行为,清理各部门规范性文件23个,杜绝向企业、个体工商户乱伸手、乱摊派;四是举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近年来,共举办《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大型培训班5次,培训行政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派出司法行政干部为各地、各单位培训人员达2500余人次。通过抓依法治理,干部执法责任心增强,依法办事能力显著提高,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行政执法投诉明显下降。

2、抓法制宣传,为“三大经济”发展鸣锣开道。

经济要发展,法律为保障。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法律这块“护身符”。区司法局从抓法制宣传入手,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开展了“两深入”活动:一是组织干警、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广泛开展“我为民营经济作贡献”活动,向群众讲解发展民营经济的作用以及国家积极发展、扶持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大力宣传《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共印发关于发展“三大经济”方面的法制宣传资料10余万份,办板报、专栏210处,利用逢场天搭设咨询台接待群众咨询6万人次。如去年底,组织恩阳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在恩阳场镇搭设宣传台,向居民、群众讲解古镇开发与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和现实意义,配合有关政协委员发放防火宣传资料,讲解《消防法》。通过宣传,在群众中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深入企业,开展专题法制讲座,组织专门法律培训。2002年以来,我局共为150余家大小企业的3000余人进行了法律培训;培训各类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300场次。一方面让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知法、守法,同时提高其法律意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不是遇事找政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某食品加工站工人因下岗经济补偿问题,经法律工作人员对其宣讲法律知识,果断地采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而不是上访,让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也为政府分了忧。

3、抓法律顾问,为“三大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做好法律顾问工作,使企业在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规范经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也是为经济发展搞好法律服务的重点。巴州区司法局通过“明思路,定任务,做表率,深挖掘”等措施,为民营企业出点子,想法子,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了参谋作用。一是将顾问工作作为为“三大经济”服务的重头戏,写进了全局的工作要点。要求律师、法律工作者要面向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向招商与引资、商贸洽谈、城建开发等领域拓展,积极为当地经济服务。二是在年初目标任务中,要求每一位律师、法律工作者每年必须担任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法律顾问2家以上。迄今为止,共为2125个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担任法律顾问,为他们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建议。三是区司法局派出两位律师为区政府分管民营经济的领导担任法律顾问,激励了广大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如某药业公司因与别人的欠款纠纷导致其周转困难,生意陷入两难境地,其顾问刘律师为其提供了意见书,并通过发律师函和亲自前往协商处理此事,终于收回了一笔欠款,使其摆脱了经营困境,同时,该公司也深深意识到了法律顾问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将法律顾问作为公司正式员工对待,凡遇经营上的事情,均要向法律顾问咨询。通过抓顾问工作,2002年以来,全区共规范企业、民办学校章程58个,建立了安全生产、依法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1080个,草拟、审查经济合同近2000份,涉及金额达3000余万元。

4、抓人民调解,为“三大经济”发展排忧解难。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经济发展的“保护神”。无论是在土地流转、工程建设还是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矛盾层出不穷,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纠纷,如劳资、企业员工之间产生的纠纷,导致“家不和,则事不兴”的局面。人民调解既能有效化解纠纷,又能减少行政成本,因此被誉为“东方一枝花”而被外国所借鉴。巴州区司法局把调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协助20余个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调解组织,合理搭配人员,充分履行职能。二是将调解组织网络延伸到村、组、居委会、楼、院,这些组织负责对自己辖区内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如恩阳老场居委会自设立调解组织以来,每年调处纠纷几十件,为恩阳古镇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人和”这一条件,对外树立了团结和睦、勤劳礼貌的形象,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作出了不少贡献。二是开展调解人员培训,让调解人员及时了解新形势下调解工作的新特点,掌握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熟悉调处矛盾纠纷所需的法律、政策和技能,有效防止企业、个体工商户之间矛盾激化。三是直接调处企业重大疑难纠纷8件,及时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经济循序的稳定。

5、抓公证质量,为“三大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代表国家对公证事项行使监督权,它能有效避免许多法律风险的发生。在经济发展中,公证发挥了许多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抓办证质量和服务质量,积极为“三大经济”服务。我们建立了“三项制度”,推出了“六项措施”:一是建立执业公示制度,在办公场地醒目处公示《公证服务收费标准》、《公证人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执业公证员和辅助人员名单、投诉电话等便于社会监督;二是建立公证监督员制度,在人大、检察、法院、各群团组织、人民群众中聘请行风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证执业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三是建立公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每年举办一次公证质量评析会。同时,特别是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及当地经济建设上,区公证处还特别推出六项“便民措施”,更快捷、更优质地提供公证服务。每年,共办理涉及土地流转、商贸合同等公证100余件。同时,区公证处还在12个片区中心镇设立公证协办室,以方便当地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公证事项。如茶坝法律服务所在引导当地黄姜生产中,为全片区上千农户办理合同公证,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和经营风险。

二、拓展思路,积极推动“三大经济”向前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巴州区司法局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进“六个集中”,发展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

1、搭建劳务中介平台,为务工人员撑起“法律保护伞”。

巴州区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区,每年输出劳务30万人,在外出民工学到技术、挣到钱的同时,一些民工的合法权益却屡屡受到侵害。为切实保护外出民工的合法权益,2002年,我们依托全区7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法律服务所成立了劳务协会分会,在广元、广东两地设立了劳务协会联络站。经过近两年的运作,各法律服务所在为外出民工维权索赔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仅今年1—6月,全区法律工作人员为外出民工维权索赔81次,索赔金额达798余万元。今年2月,柳岗兼职司法所长杨正成功为一在外因工死亡的民工家属索赔16万元,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影响;5月,梁永法律服务所主任李松为在西安市铁二局务工而受五级伤残的巴州籍民工程某索赔42.3万元,让上有老下有小的程家解决了后顾之忧……,在索赔过程中,法律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智慧,为巴州民工争取着每一分的利益,受到当事人一致好评,他们称这些人为“务工人员的保护神”。实践证明,建立协会,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推动了“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变。此种做法被司法部简报推介后,全国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来电来函取经。

2、积极引资立项,为活跃当地经济建功立业。

在工作中,我们引导全系统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发挥聪明才智,不仅要把工作往外做,还要把外面的引进来。南阳法律工作者喻卫东一次在外县出差,获知一个老板想投资天麻生产,他迅速出击,力邀他到巴州区投资。经考察论证,投资方决定聘请喻卫东担任法律顾问,通过出售种籽、技术指导和回收品种的方式与当地农户签订了种、养、收协议,还请法律服务所办了见证。经过正确引导,当地农民积极参加到天麻的种植中来,去年已发展到6个乡镇的成片种植,取得了良好收益。武胜县胡某曾有意在茶坝开办页岩砖厂,茶坝法律工作者袁某知道后,主动上门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帮助进行可行性论证,提供当地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胡某经再三考虑后,终于在当地投资,并聘请了袁某担任法律顾问。该厂投资后,收益可观,也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通过引资,实现了土地逐渐向有经济项目的业主集中。

三、总结经验,为“三大经济”发展再谋策略

理论指导实践,又来源于实践。经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在推动巴州区的“三大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以下启示:

1、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只有更新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增添发展措施,加强产业导向,突出发展重点(城区抓企业,乡镇抓集镇经济,农村抓大户),奋力实施“民营创业工程”,巴州区的经济才能更上一层楼。而作为政府部门,只有围绕全区“一盘棋”来开展自己的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把工作做得最好。

2、要找准切入点,使本职工作与中心工作接轨。只有认真研究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中心,让本职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有所作为。如陈思隆书记在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积极发展劳务产业,建设劳务强区”,我们结合自身职能,搞好为劳务人员的法律服务工作,就找准了切入点;在政府的城建拆迁、招商引资,通过法律建议,使政府有效避免法律风险,降低行政成本,这样,既做好了本职工作,又为中心工作服好了务。

3、要振奋精神,尽职尽责。我们不因自己的职能软就工作无干劲,相反,我们积极探索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为经济工作服务,才做到了有为有位。

[1]

下载发挥检察职能 为发展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检察职能 为发展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