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这次到广东珠三角考察学习很及时、很必要。及时在:从全年看,正值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谋划明年工作的重要阶段;而明年又是“十五”和“十一五”计划的衔接年。另外,当前正值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的理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在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使经济、社会、政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触动了心灵,进一步增强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意识,对南方发达地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广东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面务实的精神、先进的理念、良好的效果和成功的经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谈一下这次学习考察的六点体会、五点启示和三点思考:
一、六点体会:广东在经济发展早期,除了大城市之外,乡镇企业发展也比较快,在八十年代出现了广东四小虎。到了九十年代之后,珠三角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经济更是进入了新的腾飞阶段,这次参观考察的广州、佛山、东莞三市,经济社会发展许多方面超过了小康社会的指标,三农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思想解放,更重要的是一种永不懈怠、永不停顿的创业精神。主要体现在:
1、坚定不移的执政观。各级党委政府谋发展,求发展,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执政为民,通过发展凝民心、聚民力,巩固和加强执政基础,在巩固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通过几天的接触,让人感到,他们观念超前,谋略高远,精神振奋,崇尚实干,精干高效,全面发展,其执政理念,执政策略,执政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2、持之以恒的发展观。主要表现在他们集中精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抓发展,真正把发展做为第一要务。其次,注重发挥和再造优势,特别是把比较优势变为特色优势,从而转化为竞争优势。如:佛山的陶瓷、东莞的家电、广州的汽车等。同时,特别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集民智、聚民力、用民资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城市设施投资多元化、社会化、民营化等。
3、协调发展的互动观。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城市互动、一体推进、同步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坚持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同步考虑,实现城乡融合。确立三个理念:城乡同步规划的理念、城乡工业化同步推进的理念、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改造的理念;二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即大力发展三产,做大做强二产,优化提升一产,形成倒金字塔型。如东莞的三次产业比例为3.1:54.2:42.7。发达的工业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使“三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民参加了社保,东莞等地甚至取消了农民身份,真正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面向市场的竞争观。坚持市场导向,实施以市场调结构、以市场定项目、以市场建基地、以市场兴产业。实施知名品牌、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产业、知名市场的“五名战略”,面向国际市场,占领国内市场。
5、永无止境的进取观。广东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特征,其发展的速度、现有实力有很明显的超前性。东莞市长安镇3.7万固定人口,32亿元财政收入、123亿居民储蓄、1700多家外资企业、60万外来务工人员,尽管这样,他们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充满一股强烈的再投入、再扩张、再发展的欲望。东莞市松山湖开发区建区仅三年时间就投资100多亿元,130万平方米的基础设施,10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成为全国最具魅力的开发区。
6、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薪厚待,广揽人才。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着力建设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保障。
二、五点启示:通过考察学习,结合我们的实际,我认为应着重打造五种经济,以带动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
1、培育特色经济。从本地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文化底蕴优势出发,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特别是培育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市场,以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确立特色主导产业、产品,使之做大做强做优。其次对发展特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予以培育,尽快形成规模和气候。三是要科学调整区域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要围绕特色产业上规模,加强协调配套,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形成产业开发中心,培育特色经济产业群。四是要大力进行结构调整,着力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农业要强龙头、壮大户、带基地,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工业要依托大企业,搞辐射,强服务,三产要注重培育建设专业、特色、规模市场。
2、主攻民营经济。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特别是要放宽限制,降低门槛,实现市场准入的平等;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实现融资和财税政策的平等。其次要加强引导,促进民营经济机制创新。要引导民营企业逐步改变家族制的经营管理方式,靠现代企业制度再造民营企业活力。加快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大胆引进和聘用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三,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引导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阔思路,鼓励他们办实事、创大业,在行业发展中争先上位,当龙头。
3、发展配套经济。随着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优势企业纷纷将非核心生产向外扩散,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大量的配套空间。县一级具有区位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承接大工业配套有良好的条件,应该将发展配套经济作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一是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公司、大集团的分工协作体系,围绕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也可以为优势企业加工品牌产品。二是瞄准京津,采取多种渠道,开展与京津大中型企业的产业对接。同时,要利用好毗邻京津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更好地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和企业外迁。三是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组织以中小企业对接配套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招商活动,搭建平台,促进合作,寻找发展机会。
4、壮大园区经济。发展园区经济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结合点,是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县域经济聚集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调整区域资源配置方向,延伸和拓宽产业链,实现区域内的产业链对接,推进区域布局调整。二是要大力发展工贸小区,引导工商企业进驻,形成中小企业聚集群。三是要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走市场化的路子,盘活城镇土地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要有产业做支撑,坚持以产业促建设,以建设带产业。
5、提升劳务经济。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外出务工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让农民学到了知识和技术,找到了致富的路子,随着京、津等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外来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高劳务输出的竞争力。一要建立健全包括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满足市场对较高层次劳务输出人员的要求。二要成立劳务中介组织,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三要积极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通过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提供优惠等措施,吸引外出务工的“能人”回乡,创办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三、三点思考
1、加强学习。在广东三市考察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广东发展环境好,好在各级领导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状态上,好在科学超前的发展理念上。我们要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六届六次全会,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王廷玖书记在赴珠三角考察总结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习放在深入上,深入放在理解上,理解放在落实上,落实放在发展上,不断提高政治、经济、理论水平,建设学习型领导、学习型班子、学习型干部。
2、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社会稳定,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任务。一要围绕“打造平安定兴、创建安全稳定先进县”的目标,全面落实可持续稳定治本之策,突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消除大的不稳定因素,确保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二要狠抓各项指标运行和项目建设,坚持靠前抓保持,中间抓提高,靠后抓加强。工业项目抓培育、巩固、提高,结合“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月”,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季节,县四大班子领导共同参与,强化督导调度,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加快在建,力促新开,提高资金到位率,努力培育一批县域经济的四梁八柱,农业抓调优,保增收。对有前景、有潜力的农业项目和企业,要多关心,强服务,培育“龙头”。优化环境抓创新,拓宽沟通渠道,召开一次优化环境恳谈会,听取企业代表和优化环境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加大惩处力度,对破坏发展环境案件投诉,坚决进行查处,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纠风工作。确保超额或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3、突出四个重点。经济工作突出一个“快”字,即加快发展。农业抓增收,借温总理视察东风,按照温总理“工作要抓紧、干部要下去、政策要到位、抓落实要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和“百姓之病、如腹心之患”的谆谆教诲,乘势而上,实施“借势推动、三农率先、协调发展、富民强县”的战略部署,继续落实“五进一出”的各项举措,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工业抓支柱。围绕已具雏形的六大产业,着力培养规模经济。重点抓好长城发动机的三期技改续建和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型发动机生产项目,从而搭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技术平台。天马大迪汽车公司抓好联合、外扩、重组、整合,实现错位发展。丽华礼帽,步长天浩、三九制药等要上规模、创品牌,增品种,见效益。同时,要抓好配套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党建工作突出一个“实”字,即夯实基础。坚持实事实做,讲求实效。一是深入开展“抓党建、夯基础、上水平、争先进”活动,重点抓好敏感村治理和后进支部转化。二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全县做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重点加强乡科级干部培训,建设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开放型、开拓型、事业型、发展型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及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四看四帮一教育”(看一个落后村,帮谋发展思路;看一个贫困户,帮建生活保障;看一个困难职工,帮助排忧解难;看一个贫困学生,帮助完成学业;开展“两个务必”和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干部树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求真务实、事争一流的工作作风。稳定工作突出一个“久”字,即长治久安。积极探索可持续稳定治本之策和三级预防预警机制,总体把握三点:一是立足于扎扎实实给群众解决问题。依法办事,依政办事,既依法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又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二是一刻也不能放松政治这根弦,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与“xx”等邪教组织的斗争。三是整合基层综治力量,夯实第一道防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严防重大事故发生。群众工作突出一个“利”字,即为民利民。要强化干部的民本意识,把为民谋利、为民解难放在第一位。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民心工程”,把各项实事落实彻底,办清、办好。二是关心困难群体生活。对老模范、老党员、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困难军转干部以及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解决好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篇: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这次到广东珠三角考察学习很及时、很必要。及时在:从全年看,正值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谋划明年工作的重要阶段;而明年又是“十五”和“十一五”计划的衔接年。另外,当前正值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的理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在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使经济、社会、政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触动了心灵,进一步增强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意识,对南方发达地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广东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面务实的精神、先进的理念、良好的效果和成功的经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谈一下这次学习考察的六点体会、五点启示和三点思考:
一、六点体会:
广东在经济发展早期,除了大城市之外,乡镇企业发展也比较快,在八十年代出现了广东四小虎。到了九十年代之后,珠三角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经济更是进入了新的腾飞阶段,这次参观考察的广州、佛山、东莞三市,经济社会发展许多方面超过了小康社会的指标,三农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思想解放,更重要的是一种永不懈怠、永不停顿的创业精神。主要体现在:
1、坚定不移的执政观。各级党委政府谋发展,求发展,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执政为民,通过发展凝民心、聚民力,巩固和加强执政基础,在巩固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通过几天的接触,让人感到,他们观念超前,谋略高远,精神振奋,崇尚实干,精干高效,全面发展,其执政理念,执政策略,执政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2、持之以恒的发展观。主要表现在他们集中精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抓发展,真正把发展做为第一要务。其次,注重发挥和再造优势,特别是把比较优势变为特色优势,从而转化为竞争优势。如:佛山的陶瓷、东莞的家电、广州的汽车等。同时,特别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集民智、聚民力、用民资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城市设施投资多元化、社会化、民营化等。
3、协调发展的互动观。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城市互动、一体推进、同步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坚持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同步考虑,实现城乡融合。确立三个理念:城乡同步规划的理念、城乡工业化同步推进的理念、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改造的理念;二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即大力发展三产,做大做强二产,优化提升一产,形成倒金字塔型。如东莞的三次产业比例为3.1:54.2:42.7。发达的工业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使“三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民参加了社保,东莞等地甚至取消了农民身份,真正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面向市场的竞争观。坚持市场导向,实施以市场调结构、以市场定项目、以市场建基地、以市场兴产业。实施知名品牌、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产业、知名市场的“五名战略”,面向国际市场,占领国内市场。
5、永无止境的进取观。广东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特征,其发展的速度、现有实力有很明显的超前性。东莞市长安镇3.7万固定人口,32亿元财政收入、123亿居民储蓄、1700多家外资企业、60万外来务工人员,尽管这样,他们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充满一股强烈的再投入、再扩张、再发展的欲望。东莞市松山湖开发区建区仅三年时间就投资100多亿元,130万平方米的基础设施,10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成为全国最具魅力的开发区。
6、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薪厚待,广揽人才。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着力建设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保障。
二、五点启示:
通过考察学习,结合我们的实际,我认为应着重打造五种经济,以带动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
1、培育特色经济。从本地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文化底蕴优势出发,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特别是培育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市场,以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确立特色主导产业、产品,使之做大做强做优。其次对发展特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予以培育,尽快形成规模和气候。三是要科学调整区域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要围绕特色产业上规模,加强协调配套,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形成产业开发中心,培育特色经济产业群。四是要大力进行结构调整,着力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第三篇: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这次到广东珠三角考察学习很及时、很必要。及时在:从全年看,正值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谋划明年工作的重要阶段;而明年又是“十五”和“十一五”计划的衔接年。另外,当前正值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的理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在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使经济、社会、政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触动了心灵,进一步增强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意识,对南方发达地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广东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面务实的精神、先进的理念、良好的效果和成功的经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谈一下这次学习考察的六点体会、五点启示和三点思考:
广东在经济发展早期,除了大城市之外,乡镇企业发展也比较快,在八十年代出现了广东四小虎。到了九十年代之后,珠三角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经济更是进入了新的腾飞阶段,这次参观考察的广州、佛山、东莞三市,经济社会发展许多方面超过了小康社会的指标,三农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思想解放,更重要的是一种永不懈怠、永不停顿的创业精神。主要体现在:
1、坚定不移的执政观。各级党委政府谋发展,求发展,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执政为民,通过发展凝民心、聚民力,巩固和加强执政基础,在巩固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通过几天的接触,让人感到,他们观念超前,谋略高远,精神振奋,崇尚实干,精干高效,全面发展,其执政理念,执政策略,执政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2、持之以恒的发展观。主要表现在他们集中精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抓发展,真正把发展做为第一要务。其次,注重发挥和再造优势,特别是把比较优势变为特色优势,从而转化为竞争优势。如:佛山的陶瓷、东莞的家电、广州的汽车等。同时,特别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集民智、聚民力、用民资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城市设施投资多元化、社会化、民营化等。
3、协调发展的互动观。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城市互动、一体推进、同步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坚持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
同步考虑,实现城乡融合。确立三个理念:城乡同步规划的理念、城乡工业化同步推进的理念、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改造的理念;二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即大力发展三产,做大做强二产,优化提升一产,形成倒金字塔型。如东莞的三次产业比例为3.1:54.2:42.7。发达的工业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使“三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民参加了社保,东莞等地甚至取消了农民身份,真正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面向市场的竞争观。坚持市场导向,实施以市场调结构、以市场定项目、以市场建基地、以市场兴产业。实施知名品牌、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产业、知名市场的“五名战略”,面向国际市场,占领国内市场。
5、永无止境的进取观。广东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特征,其发展的速度、现有实力有很明显的超前性。东莞市长安镇3.7万固定人口,32亿元财政收入、123亿居民储蓄、1700多家外资企业、60万外来务工人员,尽管这样,他们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充满一股强烈的再投入、再扩张、再发展的欲望。东莞市松山湖开发区建区仅三年时间就投资100多亿元,130万平方米的基础设施,10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成为全国最具魅力的开发区。
6、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薪厚待,广揽人才。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着力建设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保障。
通过考察学习,结合我们的实际,我认为应着重打造五种经济,以带动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
1、培育特色经济。从本地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文化底蕴优势出发,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特别是培育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市场,以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确立特色主导产业、产品,使之做大做强做优。其次对发展特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予以培育,尽快形成规模和气候。三是要科学调整区域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要围绕特色产业上规模,加强协调配套,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形成产业开发中心,培育特色经济产业群。四是要大力进行结构调整,着力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农业要强龙头、壮大户、带基地,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工业要依托大企业,搞辐射,强服务,三产要注重培育建设专业、特色、规模市场。
突出一个“利”字,即为民利民。要强化干部的民本意识,把为民谋利、为民解难放在第一位。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民心工程”,把各项实事落实彻底,办清、办好。二是关心困难群体生活。对老模范、老党员、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困难军转干部以及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解决好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第5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这次到广东珠三角考察学习很及时、很必要。及时在:从全年看,正值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谋划明年工作的重要阶段;而明年又是“十五”和“十一五”计划的衔接年。另外,当前正值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的理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在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使经济、社会、政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触动了心灵,进一步增强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意识,对南方发达地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广东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面务实的精神、先进的理念、良好的效果和成功的经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谈一下这次学习考察的六点体会、五点启示和三点思考: 一、六点体会:
广东在经济发展早期,除了大城市之外,乡镇企业发展也比较快,在八十年代出现了广东四小虎。到了九十年代之后,珠三角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经济更是进入了新的腾飞阶段,这次参观考察的广州、佛山、东莞三市,经济社会发展许多方面超过了小康社会的指标,三农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思想解放,更重要的是一种永不懈怠、永不停顿的创业精神。主要体现在:
1、坚定不移的执政观。各级党委政府谋发展,求发展,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执政为民,通过发展凝民心、聚民力,巩固和加强执政基础,在巩固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通过几天的接触,让人感到,他们观念超前,谋略高远,精神振奋,崇尚实干,精干高效,全面发展,其执政理念,执政策略,执政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2、持之以恒的发展观。主要表现在他们集中精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抓发展,真正把发展做为第一要务。其次,注重发挥和再造优势,特别是把比较优势变为特色优势,从而转化为竞争优势。如:佛山的陶瓷、东莞的家电、广州的汽车等。同时,特别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集民智、聚民力、用民资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城市设施投资多元化、社会化、民营化等。
3、协调发展的互动观。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城市互动、一体推进、同步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坚持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同步考虑,实现城乡融合。确立三个理念:城乡同步规划的理念、城乡工业化同步推进的理念、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改造的理念;二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即大力发展三产,做大做强二产,优化提升一产,形成倒金字塔型。如东莞的三次产业比例为3.1:54.2:42.7。发达的工业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使“三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民参加了社保,东莞等地甚至取消了农民身份,真正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面向市场的竞争观。坚持市场导向,实施以市场调结构、以市场定项目、以市场建基地、以市场兴产业。实施知名品牌、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产业、知名市场的“五名战略”,面向国际市场,占领国内市场。
5、永无止境的进取观。广东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特征,其发展的速度、现有实力有很明显的超前性。东莞市长安镇3.7万固定人口,32亿元财政收入、123亿居民储蓄、1700多家外资企业、60万外来务工人员,尽管这样,他们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充满一股强烈的再投入、再扩张、再发展的欲望。东莞市松山湖开发区建区仅三年时间就投资100多亿元,130万平方米的基础设施,10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成为全国最具魅力的开发区。
6、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薪厚待,广揽人才。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着力建设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保障。二、五点启示:
通过考察学习,结合我们的实际,我认为应着重打造五种经济,以带动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
1、培育特色经济。从本地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文化底蕴优势出发,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特别是培育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市场,以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确立特色主导产业、产品,使之做大做强做优。其次对发展特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予以培育,尽快形成规模和气候。三是要科学调整区域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要围绕特色产业上规模,加强协调配套,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形成产业开发中心,培育特色经济产业群。四是要大力进行结构调整,着力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农业要强龙头、壮大户、带基地,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工业要依托大企业,搞辐射,强服务,三产要注重培育建设专业、特色、规模市场。
2、主攻民营经济。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特别是要放宽限制,降低门槛,实现市场准入的平等;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实现融资和财税政策的平等。其次要加强引导,促进民营经济机制创新。要引导民营企业逐步改变家族制的经营管理方式,靠现代企业制度再造民营企业活力。加快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大胆引进和聘用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三,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引导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阔思路,鼓励他们办实事、创大业,在行业发展中争先上位,当龙头。
3、发展配套经济。随着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优势企业纷纷将非核心生产向外扩散,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大量的配套空间。县一级具有区位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承接大工业配套有良好的条件,应该将发展配套经济作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一是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公司、大集团的分工协作体系,围绕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也可以为优势企业加工品牌产品。二是瞄准京津,采取多种渠道,开展与京津大中型企业的产业对接。同时,要利用好毗邻京津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更好地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和企业外迁。三是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组织以中小企业对接配套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招商活动,搭建平台,促进合作,寻找发展机会。
4、壮大园区经济。发展园区经济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结合点,是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县域经济聚集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调整区域资源配臵方向,延伸和拓宽产业链,实现区域内的产业链对接,推进区域布局调整。二是要大力发展工贸小区,引导工商企业进驻,形成中小企业聚集群。三是要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走市场化的路子,盘活城镇土地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要有产业做支撑,坚持以产业促建设,以建设带产业。
5、提升劳务经济。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外出务工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让农民学到了知识和技术,找到了致富的路子,随着京、津等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外来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高劳务输出的竞争力。一要建立健全包括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满足市场对较高层次劳务输出人员的要求。二要成立劳务中介组织,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三要积极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通过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提供优惠等措施,吸引外出务工的“能人”回乡,创办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三、三点思考
1、加强学习。在广东三市考察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广东发展环境好,好在各级领导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状态上,好在科学超前的发展理念上。我们要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六届六次全会,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王廷玖书记在赴珠三角考察总结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习放在深入上,深入放在理解上,理解放在落实上,落实放在发展上,不断提高政治、经济、理论水平,建设学习型领导、学习型班子、学习型干部。
2、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社会稳定,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任务。一要围绕“打造平安定兴、创建安全稳定先进县”的目标,全面落实可持续稳定治本之策,突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消除大的不稳定因素,确保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二要狠抓各项指标运行和项目建设,坚持靠前抓保持,中间抓提高,靠后抓加强。工业项目抓培育、巩固、提高,结合“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月”,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季节,县四大班子领导共同参与,强化督导调度,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加快在建,力促新开,提高资金到位率,努力培育一批县域经济的四梁八柱,农业抓调优,保增收。对有前景、有潜力的农业项目和企业,要多关心,强服务,培育“龙头”。优化环境抓创新,拓宽沟通渠道,召开一次优化环境恳谈会,听取企业代表和优化环境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加大惩处力度,对破坏发展环境案件投诉,坚决进行查处,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纠风工作。确保超额或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3、突出四个重点。
经济工作突出一个“快”字,即加快发展。农业抓增收,借温总理视察东风,按照温总理“工作要抓紧、干部要下去、政策要到位、抓落实要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和“百姓之病、如腹心之患”的谆谆教诲,乘势而上,实施“借势推动、三农率先、协调发展、富民强县”的战略部署,继续落实“五进一出”的各项举措,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工业抓支柱。围绕已具雏形的六大产业,着力培养规模经济。重点抓好长城发动机的三期技改续建和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型发动机生产项目,从而搭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技术平台。天马大迪汽车公司抓好联合、外扩、重组、整合,实现错位发展。丽华礼帽,步长天浩、三九制药等要上规模、创品牌,增品种,见效益。同时,要抓好配套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
党建工作突出一个“实”字,即夯实基础。坚持实事实做,讲求实效。一是深入开展“抓党建、夯基础、上水平、争先进”活动,重点抓好敏感村治理和后进支部转化。二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全县做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重点加强乡科级干部培训,建设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开放型、开拓型、事业型、发展型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及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四看四帮一教育”(看一个落后村,帮谋发展思路;看一个贫困户,帮建生活保障;看一个困难职工,帮助排忧解难;看一个贫困学生,帮助完成学业;开展“两个务必”和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干部树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求真务实、事争一流的工作作风。
稳定工作突出一个“久”字,即长治久安。积极探索可持续稳定治本之策和三级预防预警机制,总体把握三点:一是立足于扎扎实实给群众解决问题。依法办事,依政办事,既依法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又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二是一刻也不能放松政治这根弦,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加强与“******”等邪教组织的斗争。三是整合基层综治力量,夯实第一道防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群众工作突出一个“利”字,即为民利民。要强化干部的民本意识,把为民谋利、为民解难放在第一位。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民心工程”,把各项实事落实彻底,办清、办好。二是关心困难群体生活。对老模范、老党员、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困难军转干部以及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学生,要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解决好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第五篇: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这次到广东珠三角考察学习很及时、很必要。及时在:从全年看,正值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谋划明年工作的重要阶段;而明年又是“十五”和“十一五”计划的衔接年。另外,当前正值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的理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在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使经济、社会、政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触动了心灵,进一步增强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意识,对南方发达地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广东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面务实的精神、先进的理念、良好的效果和成功的经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谈一下这次学习考察的六点体会、五点启示和三点思考:
一、六点体会:
广东在经济发展早期,除了大城市之外,乡镇企业发展也比较快,在八十年代出现了广东四小虎。到了九十年代之后,珠三角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经济更是进入了新的腾飞阶段,这次参观考察的广州、佛山、东莞三市,经济社会发展许多方面超过了小康社会的指标,三农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思想解放,更重要的是一种永不懈怠、永不停顿的创业精神。主要体现在:
1、坚定不移的执政观。各级党委政府谋发展,求发展,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执政为民,通过发展凝民心、聚民力,巩固和加强执政基础,在巩固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通过几天的接触,让人感到,他们观念超前,谋略高远,精神振奋,崇尚实干,精干高效,全面发展,其执政理念,执政策略,执政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2、持之以恒的发展观。主要表现在他们集中精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抓发展,真正把发展做为第一要务。其次,注重发挥和再造优势,特别是把比较优势变为特色优势,从而转化为竞争优势。如:佛山的陶瓷、东莞的家电、广州的汽车等。同时,特别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集民智、聚民力、用民资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城市设施投资多元化、社会化、民营化等。
3、协调发展的互动观。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城市互动、一体推进、同步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坚持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同步考虑,实现城乡融合。确立三个理念:城乡同步规划的理念、城乡工业化同步推进的理念、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改造的理念;二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即大力发展三产,做大做强二产,优化提升一产,形成倒金字塔型。如东莞的三次产业比例为3.1:54.2:42.7。发达的工业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使“三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民参加了社保,东莞等地甚至取消了农民身份,真正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面向市场的竞争观。坚持市场导向,实施以市场调结构、以市场定项目、以市场建基地、以市场兴产业。实施知名品牌、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产业、知名市场的“五名战略”,面向国际市场,占领国内市场。
5、永无止境的进取观。广东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特征,其发展的速度、现有实力有很明显的超前性。东莞市长安镇3.7万固定人口,32亿元财政收入、123亿居民储蓄、1700多家外资企业、60万外来务工人员,尽管这样,他们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充满一股强烈的再投入、再扩张、再发展的欲望。东莞市松山湖开发区建区仅三年时间就投资100多亿元,130万平方米的基础设施,10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成为全国最具魅力的开发区。
6、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薪厚待,广揽人才。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着力建设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保障。
二、五点启示:
通过考察学习,结合我们的实际,我认为应着重打造五种经济,以带动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
1、培育特色经济。从本地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文化底蕴优势出发,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特别是培育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市场,以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确立特色主导产业、产品,使之做大做强做优。其次对发展特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予以培育,尽快形成规模和气候。三是要科学调整区域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要围绕特色产业上规模,加强协调配套,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形成产业开发中心,培育特色经济产业群。四是要大力进行结构调整,着力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农业要强龙头、壮大户、带基地,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工业要依托大企业,搞辐射,强服务,三产要注重培育建设专业、特色、规模市场。
2、主攻民营
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来自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