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工作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7、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工作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阶段性,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3)不平衡性。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从而获得身心协调、统一的发展(5)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第二篇: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
基本问题:
1.什么是教育目的?
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即教育的基本要求,指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或获得的活动结果的设定(或预期的结果),具体的讲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
2.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有哪些?
主要包括:(1)导向功能;(2)协调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
3.教育目的主要包括哪些层次结构?如何处理好各层次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遵循的总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方针/宗旨)。是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质量与规格的总的指导思想,体现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系列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教育目的各层次关系。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们的教育思想;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国家的理论基础。
5.建立我国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如何理解)?
(1)针对人的片面发展(资本主义社会)
(2)提供的客观需要与可能条件:社会化大生产
(3)解释人的全面发展内涵P103
(4)实现的唯一途径:教育与生产领导相结合。
7.我国当前教育目的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是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的规定;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是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如独立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4)“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表述的是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9.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有哪些?(结合具体教育现象,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体/全员、全面、全程);(2)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等)(3)注重个性特长的教育(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素质的各个方面在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具有丰富性、独特性,是全面发展的。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体学生自由发展);(4)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专业老师自互联网搜集整理而来,仅供本校校园网内用户学习参考和交流之用,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