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3:2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

第一篇: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

悦考网

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5年5月30日温家宝说,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矛盾和问题较多的阶段,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阶段。据此回答1—2题。

1.全面小康比总体小康

①经济更加发展

②民主更加健全

③科教更加进步

④文化更加繁荣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

A.只重视经济发展

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实现东、中、西部的同时富裕

D.坚持科学发展观

2005年6月15日《经济日报》报道,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说,目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台阶上,但是我们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我们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已经出现严重的矛盾,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表明,深圳市以前的发展

A.没有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没有重视GDP的增长

C.重视生态建设

D.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的关系

4.老模式不能再走下去了,深圳市必须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发展循环经济

④更加重视GDP的增长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05年6月15日经济日报报道,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表明,城镇化进程加快

A.能增加农民收入

B.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可能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D.可能回引起资源、能源更加紧张

6.材料要求我们

A.必须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悦考网

C.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2005年6月11日经济日报报道,作为国家的又一个区域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可以在充分总结前几个区域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措施。据此回答7—8题。

7.“中部崛起”是

A.统筹城乡发展的表现

B.统筹区域发展的表现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表现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表现

8.中部崛起应该多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和新的发展机制和增长方式的探索方面下大功夫,探索出真正符合中部地区特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中部崛起应坚持这样的增长方式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集约经营

D.粗放经营

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去年更是高达70%。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反映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提高,但也意味着我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受世界经济冲击的风险随之加大。对此,必须予以密切关注。据此回答9—10题。

9.材料表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统筹

A.城乡发展

B.区域发展

C.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10.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必须提高我国企业的①个别劳动时间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③自主创新能力

④市场竞争力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笼罩在供求紧张的阴影之下,油价一度出现的螺旋式大幅攀升牵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决策层的神经。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2005年6月2日主持召开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他指出,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面对世界石油形势,我国应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12.2005年4月11日《经济日报》指出,当前,必须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否则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改革带来的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使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我国已具备了以工业化成果促进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长时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1)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2)我们应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参考答案:

1、D

2、D

3、D

4、C

5、D

6、A

7、B

8、C

9、C

10、B11、(1)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

(2)重视科技开发,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

(3)优化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经济增长方式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12、(1)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对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练习题

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18%。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 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 D.总体小康社会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参考答案:

1.C2.C3.A4.C

资料来自:悦考网

第二篇:高一年级新教材教案: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一政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市二中政治组:韩春萍

2005.8 一.教学内容: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了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 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三.教学重点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如何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材料和数据,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2.图示片面发展观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和必要性

3.展示有关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材料,树立学科学、学文化的意识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分小组对课本中的有关提问进行准备,并通过网络、图书查阅和收集有关材料,作好发言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课时)1.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而巨大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改革的康庄大道上,城镇居民生活正沿着“温饱—小康—富裕”的既定目标稳步前进;农村居民也逐步实现由基本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到温饱,由温饱向建设小康社会的两次重大跨越。具体看:(多媒体显示):(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从农村居民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4元,2001年达到2366元,1979—2001年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3%。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温饱有余,部分地区已实现小康。从城镇居民看,城镇居民收入加速增长,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比1989年增加了5484元,扣除价格因 1 素,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7.1%,与此同时,贫困人口大量减少。到2001年,农村贫困人口比1978年减少2.2亿多,比1989年减少7000多万。(2).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衡量生活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它客观上反映了不同收入不同价格水平下各国居民的生活状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一般为20%左右。

从农村居民看,1978年恩格尔系数高达67.7%,还处在贫困阶段,1989年降至54.8%,由贫困转向温饱,2001年则进一步降至47.7%,开始步入小康。

从城镇居民看,1978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5%,仅能维持温饱,1989年略降到54.5%,仍在温饱上徘徊,进入1990年代,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94年首次跌破50%大关,开始进入小康,2001年降到37.9%,由小康转向富裕。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比重)逐年下降,标志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3).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变化情况看,农民家庭经历了从“老四大件”到“新四大件”的转变。1989年前,农民的主体选择是自行车、缝纫机、钟表和收音机等“老四大件”,1989年前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新四大件”成为农民追求的新宠。现代家庭生活的许多耐用消费品,如电话、移动电话、空调、电脑等也进入了农民家庭。城镇居民家庭则经历了从“老四件”到“新六件”(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风扇和照相机)再追求电脑、轿车的转变。(4).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实现温饱以后,住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居民的居住环境、住房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政府加大了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力度,延续了几十年的实物性、福利性分房体制彻底结束,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正全面实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步伐日益加快。(5).交通通信消费成为持续增长的消费热点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中变化最大的就是交通和通信。改革初期,城镇居民的交通方式只有自行车和公共汽车,通信方式只有邮信和电报,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很少。而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457元,比1989年增长21.6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1989年的1.7%增加到8.6%。

随着各种耐用消费品在农村得到普及,农民意识到了知识、信息和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将更多的消费支出用于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2001年,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的支出人均193元,与1989年相比提高了5.2倍;用于交通通讯的支出人均110元,与1989年相比提高了近12倍。

尽管互联网尚未普及到农村,其他通信发展程度也远不如城市,但从速度上比较,其发展也是较快的。近几年的电网改造、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为农村通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描述小康水平的农村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指标也于1997年达到了小康标准。(6).人口素质一年更比一年高

人口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是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标志之一。1999该项指标年实现小康标准的88.4%,其实现程度是五个方面最低的,但比1990年的53%高了3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推进3.9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到2000年底,我国已顺利实现“两基”目标,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

2001年各级各类学校达到135万所,在校学生3.2亿人,平均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是学生,国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教育人口比重由 2 1990年的22.2%上升到2001年的26.6%,增长了4.4个百分点。(7).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略)(8).卫生保健条件逐步改善(略)

(9).精神生活:走向希望享受人生(略)(10).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略)

从宏观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达8。94万亿元人民币,排在世界第六位,谷类、肉类、棉花、钢、煤、水泥、化肥和电视机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以上成绩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生活总体上还不富裕,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很大。

请同学们就课本中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说经济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引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必须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经济建设的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请同学们算一算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8。94万亿元人民币,如果翻两番是多少?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努力促进就业,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扶贫力度,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更快些,江苏省提出 “两个率先”,请你谈谈对它的理解和建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而我们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力军,我们更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刻苦学习,努力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课后作业:调查常州市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最低生活保障率各是多少?2010年、2020年分别要达到什么水平?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1课时)1. 树立科学发展观

(1)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多媒体显示因片面追求经济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的图片和材料

“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或战略机遇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和理论。它既不是哪个人一时心血来潮提出来的,也不是哪个人灵机一动提出来的。它在党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连续25年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为这些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巨大。诸如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浪费,“黄、赌、毒”重新泛滥,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于市等,便是明证。因此,现在明确地提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摒弃过去那种单方面追求GDP,不计成本和代价的片面发展观,具有巨大意义。正如中央党校梁言顺博士提出的“低代价经济增长论”所认为的那样:一个不计成本和代价的经济模式肯定是个不完善的经济模式;一个不懂得计算成本和代价的经济理论肯定是个存在缺陷的理论;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不明细自己在发展中曾经或正在付出的代价,那就不是一个成熟的民族和国家。今后2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是否还能继续高速发展?西方学者有人明确对此表示怀疑,因为世界上经济连续增长时间最长的日本也只有22年。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A. 以人为本

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又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经济建设必须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请同学说一说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B. 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C. 协调发展

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D. 可持续发展

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2.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为什么要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经济是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继续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

(2)怎样发展经济?

A. 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多媒体显示我国和发达国家三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说明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今年以来,由于一些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投资过热,部分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相当明显,产业发展中结构问题比较突出。很多城市居民今年再次尝到了拉闸限电的滋味。和电力一样,骤然紧张起来的,还有煤炭和燃油,不仅价格上涨,有时候有市无货。2004年,中国将进一步安排好电源和电网建设,加强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加快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的建设。同时,突出抓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节约用水工作,搞好重要资源的综合利用。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并作为扩大就业的重大举措。积极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服务业。对商业等传统服务业要实现充分竞争,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金融、电信等服务业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有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对教育、科技等基础服务业要加大扶持力度。B.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多媒体展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介绍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加快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历史表明,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进而再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这种状况决定我们的战略是: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科技进步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信息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预计今年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7%左右。C.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落实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就要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积极寻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径。

路径之一:依托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5 和社会协调运行的重大举措。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首先要以规划为龙头,树立“大规划”新理念,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要打破过去城乡规划相互独立的老路子,按照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各地人口分布、自然地理、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基础条件和市场前景,体现地方特色。其次,要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步伐。小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选择最佳模式,并推行非均衡择优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建制镇。培植城镇产业,吸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和城市搬迁企业向城镇集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并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吸引各方以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使之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以城镇的繁荣促进整个农村的繁荣。再次,要以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城中村”、“城边村”改造,通过试点引路,渐次推进,加速城郊农村城市化进程。路径之二:依托工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工业化是产业集聚升级的主导力量,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应切实强化中心城市及重点县城集镇的产业特色,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保持城乡协调发展。第一,要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工业升级裂变。在扶持农用工业,实现以工补农、促农的同时,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唐山传统产业优势明显。按经济学家的研究定位,唐山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为此唐山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同一技术水平重复布点生产的原则,通过狠抓城乡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在传统产业中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传统产业中分离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结合、资源与生产能力配套、内部与外部产业链对接、辐射周边地区的工业格局。第二,要用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升级裂变。要用企业化的工业基本模式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村产业链,特别要大力发展公司制的优势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高效化。第三,用“工贸结合”的理念推进第三产业升级裂变。抓住开放兴商、现代物流、业态创新、大企业大市场培育等重点,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一体化和外向化,逐步形成连接城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的商品流通体系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路径之三:依托市场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围绕城乡市场对接,稳步推进城乡商品市场现代化建设。打破城乡市场壁垒,畅通市场信息渠道,建立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网络齐全、功能完善、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城乡市场体系,把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置于一个统一的平台。特别要适应长远发展需要,组织力量研究大宗农产品的中远期合同业务,逐步向期货市场过渡。第二,围绕城市消费热点,大力开拓城市市场。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进入市场、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市场需要的绿色无公害名优特产品。第三,要围绕“三农”消费需求,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农民是全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但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的市场化程度很低,我们应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的同时,创造良好消费环境,抓住拉动消费需求这个关键,积极开拓农副产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整顿流通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和坑农骗农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根据地区间消费水平的差异,引导农民增强消费倾向,把农村的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组织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优质商品下乡活动,增加农村销售服务网点,建立健全农村市场营销体系。比如鼓励引导城区流通企业到农村开设农村超市,依托供销社优势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通过不断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

围绕农民增收和保证粮食安全,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 6 经济结构调整。中央多次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收入。2004年的重点是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做好农村扶贫工作。D.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国家最近批准了首批振兴东北的100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610亿元。

请你就西部大开发提几点建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20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的时期,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1世纪头20年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经过这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就可以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经济具备持续快速增长的诸多有利条件。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体制保证。支持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具备。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但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实践证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正确的,基本方针政策行之有效。十六大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坚持这些基本经验将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预期的成功。

在中国这样一个各地区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的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不会是没有困难和一帆风顺的。我们对于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对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要有清醒的估量。

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在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世界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只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到发展有新的思路,改革有新的突破,开放有新的局面,各项工作有新的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实现了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社会经济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现代化就胜券在握了。

第三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建议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陈友芳

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A.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C.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D.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C.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E.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A.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

义。

B.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

展观。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

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以下两点:

(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应当使学

生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是在不断前进的。

(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工作成就的唯一指标,忽视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和实际工作;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只强调GDP的增长,忽视其他方面,会阻

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

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我们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未来这二十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C.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不能继续重复旧的发展模式,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出一份力。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1.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A.总体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B.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2)第二目:经济建设的目标。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B.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经济体系方面的目标。

C.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的目标。

D.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目标。

2.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第一目:树立科学发展观。

A.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B.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2)第二目: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

发展。

(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

1.结构逻辑分析。

(1)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对于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框设

计为两目。

A.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是这样的: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这一伟大成就,然后具体从微观及宏观两个方面介绍总体小康成就。我们党的头脑是清醒的,对已取得的成就决不会骄傲自满。我们党明确指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的重点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对

总体小康成就,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清楚的认识。

B.第二目:经济建设的目标。

这一目则专门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这也是学生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2)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必须以什么样的发展观及战略作指导,本框分为两目阐释

这一问题。

A.第一目:树立科学发展观。

这一目从单纯、片面追求GDP的增加入手,引出科学发展观,并详细地介绍了科学

发展观的内涵。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领会科学发展观。

B.第二目: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这一目则是从具体的发展战略角度分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首先介绍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并由此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然后分析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这一部分重点在于

使学生对我国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有明确的认识。

2.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与操作建议。

(1)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A.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共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外进行。通过中山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为了加深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印象,要求学生在课余收集自己家乡在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生的变化。最好请自己的长辈,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家乡的变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开想像的翅膀,发表自己对未来我国及自己幸福生活的憧憬。不能只谈个人的幸福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畅想社会、国家未来的美好生活,激励学生为创造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学习、奋斗。第二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则材料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奋斗。这则材料给出的只是一些抽象的数据,因此,在本探究活动的第二问,希望学生能够从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谈自己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直观印象。

B.第二目:经济建设的目标。

本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是一个简单的算术。翻两番后,国内生产总值是35.76万亿人民币。建议在课堂上进行。第二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

这则材料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种类齐全、发展速度很快,对稳定、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与一个有着13亿人口、7亿多劳动力的大国相对照,我们目前的社会保障仍然是不全面的、低水平的、不健全的,各类社会保障只覆盖了一部分人群。因此,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希望学生对周围贫困人

口的社会保障状况做一些简单的调查。

(2)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A.第一目:树立科学发展观。

本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内进行交流。

设计本探究活动是希望学生对GDP这个概念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建议让学生以本探究活动为基础,课后继续搜集与GDP核算有关的资料,以获得对GDP的全面认识。GDP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它避免了重复计算,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但是,GDP只核算进入市场交易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核算家务劳动创造的价值;它不反映地下经济活动;它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技术进步与产品品质的提高;它没有反映出人类为了经济增长而付出的代价,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治安恶化等;相反,人类为解决这些本因经济增长而带来的问题所投入的资源,会以投资的形式计入GDP。GDP只是属于产出核算指标,并不是福利核算指标。从本探究活动给出的极端例子,可以看出:这种GDP的增长,没有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没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人民财富本来不必要的、可以避免的消耗。

B.第二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外进行。

张家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实惠,没有城乡差别,没有生活的窘迫,没有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希望学生从多个角度发表一下这方面的看法。张家港的发展

告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2)第二目: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只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内交流探究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有: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促进人们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水平。

第四篇:高一政治第三课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课练习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

A.国家权力机关B.便民利民的政府

C.对人民负责的政府D.国家的行政机关

2、“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国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①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②国家必须解决人民群众的一切困难问题

③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④组织经济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 ②③B ③④C ①③D ①④

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极少数不法分子,在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阴谋策划下,蓄意滋事,悍然策动了一场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对此,西藏自治区政府依法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事态现已得到平息,社会秩序恢复正常。这表明政府行使的职能是()

A.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的职能

B.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

C.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D.搞好社会公共服务

4、“居者有其屋”是百姓的梦想。2013年中央明确1 0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并以签责任状的形式予以落实。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房超过1 000万套,百姓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这一事实说明政府()

A.积极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B.关注民生,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

C.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D.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生存权

5、“政府不能代替学校办学,不能代替工厂生产,不能代替科研单位开展研究。”这表明:

A.政府要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

B.政府应该办好教育,搞好生产和科学研究

C.政府应该正确履行职能,把该管的管好

D.政府要对人民负责,具体管好我国的经济问题

6、针对目前市场上食品价格的上涨,为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政府有关部门可履行如下经济职能()①规定商品最高市场价格,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②制定并监督有关市场法规的执行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安定④及时为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改善市场供给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7.如何对待群众,服务群众,是检验干部的一根标尺,也是为政用权的一条醒目分野线。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B.政府必须大兴服务群众之风

C.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D.深怀爱民之心,是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

8.广西持续掀起大规模、全方位、地毯式的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8月15日,广西全区出动执法人员3 000多人次,端掉窝点32个,抓获传销分子900多人,劳动教养2人,刑拘11人,遣返传销人员2 300多人。重拳打击下,约有1万多 1

名传销人员从广西撤离。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

①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群众的每一次创新都离不开政府的尊重和保护,市场的每一次提升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调控,经济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政府的决策和服务”。这种观点说明:()

A、政府是利民政府,可以包办一切B、政府要依法行政

C、政府是无限政府D、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10、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做到()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④着力解决老百姓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搞“形象工

A.①②③B.①④C.①D.①②③④

11、“平民总理”温家宝曾向媒体和官员引述这样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这段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B、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

C、对人民负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对人民负责求真务实

12、我国政府作为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通过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多种途径。其中最为方便、快捷、透明的是()A开设热线电话B设立信访部门

C发展电子政务D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13、某县在修建公路时,必经村民万某的承包地。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毁掉了万某种植的西红柿两亩多,后象征性地给了万某200元的补偿。万某多次找政府有关部门讨个说法却未果。如果万某请你给他指条出路,你认为此种情况下,最合适的法律途径是

A.拨打市长热线电话B.去政府网站发送求助电子信息

C.写信给信访部门反映情况D.向上级政府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14、2010年,我国各地先后发生特大旱灾、水灾、震灾、泥石流灾害,给各地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对此,各级政府纷纷表示,要确保蔬菜、粮油等农副产品市场供应不断链;加强市场监管,严打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这体现政府()①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职能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5.“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电视剧《蜗居》中女主人公的这句经典台词道出了年轻“房奴”的辛酸苦楚。政府有没有责任解救“房奴”?你的回答是()

A.有责任,因为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B.有责任,因为制定房价是政府的责任

C.没责任,因为购房是公民自己的事情D.没责任,因为房价不属于政府监管范围

16、国务院高度重视校车安全。2012年3月28日公布施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专用校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条例和标准的施行,规范了专用校车的生产和安全管理,为孩子们建立了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国务院的做法①强化了政府的监管职能,积极参与了校车运营②合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校车运营市场监管③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④行使国家立法权,确保校车运营有法可依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7、目前,我国政府已建立完备的打击制售假药的法律体系;实行了药品质量公示制度,加大了对药品的监督、抽查、检验的力度。我国政府打击假药的态度明确,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假药。这说明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中的()

A.社会管理B.市场监管C.经济调节D.公共服务

18.[2011·福建卷]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三年以来,知识产权受理、审批、登记量大幅攀升,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积极作用。下列直接体现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是()

A.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B.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C.完善行业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体系,为行业提升竞争力保驾护航

D.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9.[2011·江苏卷]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代表们坦陈“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比重等三项指标没有达标。这体现了

A.政府实行重大决策民主评议制度B.人大代表对政府行使质询权

C.人大代表通过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0.[2012·重庆卷] 2012年春节,北京市政府支出500余万元财政补贴,举办百部影片惠民活动,让很多因票价高昂而多年未进影院的市民享受了低价文化美餐。在此活动中,北京市政府履行了()

A.调节电影票价的经济职能B.组织文化活动的文化职能

C.维护人们观看电影权利的政治职能D.维护电影市场秩序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1.[2013·安徽卷] 有专家提出,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应该是“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城市。媒体将这概括为“婴儿车指标”。有同学据此推测,达到这一指标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环境优美等条件。创造这些条件,政府须切实

①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②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 ③履行经济和文化职能 ④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2013·天津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进程中,政府机构改革的声音与步伐始终伴随,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改革路径日渐清晰。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 ①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④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34分)

23、2014年南京青奥会将在2014年8月16日至8月28日在南京举行,2014年南京青奥会为南京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这种机遇不仅仅在于社会投资的扩大、消费结构的转变、对外联系渠道的增多,还在于利用青奥会重点文化活动,吸引全球眼球和注意力,凝聚人气,创造品牌企业,提升城市地位,提高软实力。同时做好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使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实现南京社会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南京市政府应该如何利用青奥会契机,将青奥会机遇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12分)

24.2013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财政部负责人表示,2013年我国的财政可能“非常困难”,但民生仍然是财政投入的关键点,中央财政任然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资金。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政府的责任和具体职能。(10分)

25.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旱灾发生后,各受灾省区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温家宝总理和省区市领导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收集群众的意见,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努力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12分)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5 DCAAC6---10DACDD11---15ACDBA

16—20 CBADB21---22DD

二、非选择题(28分)

23、答案:①南京市政府应该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吸引社会投资,转变消费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分)

②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利用好青奥会的文化影响力,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4分)

③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南京市政府要以青奥会为契机,积极做好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为青奥会的顺利召开提供良好的保障。(4分)

24、(1)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在当前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加大对民生的财政投入,注重经济的平稳增长,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4分)

(2)支持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等,是通过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等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2分)加大对教育、自主创新等的投入,属于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2分)关注“三农”、提供社会保障、增加扶贫资金等,属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分)

25、答案:(1)旱灾发生后,国务院和各受灾省区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省区市领导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体现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4分)

(2)灾情发生后,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体现了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4分)

(3)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收集群众的意见,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努力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体现了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4分)

第五篇:高一政治多变的价格练习题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基础训练

l.价值 价格,供求关系 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决定,商品交换要以 为基础,实行。3。卖方市场是由 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4.买方市场是由 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5.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或高或低,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或者 来卖现的。

6.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平均到单位产品上的劳动时间就。

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8,价值规律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

1.决定 影响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 等价交换 3.卖者 卖方 4.买者买方 5.供给 需求 6.越多 越少 7.反比 8.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随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国内外笔记本电脑大厂都卷入了降价风潮当中,而且降价规模和幅度前所未有。据此回答1—5题。

1.国内外笔记本电脑大幅度降价的根本原因是()A.笔记本电脑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B.笔记本电脑供过于求 C.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其价值降低 D.降价可以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

2.国内外笔记本电脑降价将会带来的影响是()A.生产笔记本电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B.生产笔记本电脑的个别劳动时间减少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笔记本电脑面临着更新换代 3。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①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③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④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4.对上述经济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①出现不等价交换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影响 ②无数次不等价交换体现了等价交换 ③等价交换的次数大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④不等价交换是偶然的,等价交换是必然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5.在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但价格上涨或下跌,都不会距离价值太远,价格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的,因为()

A.商品价格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政府会加以干涉 C.人们的购买力有限,价格涨得太高会无力购买 D.价格和供求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关系 1千克猪肉与l千克白菜相比。据此回答6—7题。6.1千克猪肉比1千克白菜贵,是因为()

A.猪肉比白菜营养价值高 B.猪肉供不应求,白菜供过于求 C.生产猪肉比生产白菜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 D.生产猪肉的人少,生产白菜的人多

7.一定量的白菜和一定量的猪肉能实现交换,是因为它们的使用价值 ·()A.相同,价值量相等 B.相同,价值量不等 C.不同,价值量不等 D.不同,价值量相等

8.如果一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那他在供求关系不断变化的市场中()

A.必然亏本 B.必然赚钱 C.不赚不亏 D.可能赚钱,也可能亏本 9.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中,“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当时某个生产部门()

A.生产某种产品时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B.生产某种产品时使用的最先进的生产工具

C.生产某种产品时社会上绝大部分厂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 D.生产某种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了社会平均水平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2003年国庆节后,我国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都在短期内猛然走高。由于粮食是“生物链”的源头,所以,粮食的涨价直接带来了面粉、大米以及食用油、饲料等制成品价格上涨。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粮食价格上涨后,会对人们生活和生产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11.辨析: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而在交换中又要实行等价交换,这说明价值规律的要求与市场要求是矛盾的。

五、拓展分析

有人说在价值规律作用下,消费者关心的是商品价格,商品生产者关心的是商品的价值。因为价格低于价值,消费者高兴;价格高于价值,生产经营者高兴,你认为呢?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C 2.C 3.C 4.D 5.D 6.C 7.D 8.D 9.C

(二)非选择题

10.(1)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变动会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

(2)粮价上涨后,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的急剧减少。作为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比较小。

(3)而对生产者来说,粮价上涨,生产者利润增加,这时生产者的积极性会提高,促使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和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从而保证市场对粮食的需求。

11.(1)这种判断是错误的,在市场上出现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现象,主要是由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不平衡所引起的。

(2)当商品供不应求时,相互竞争使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由此可见,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常常不一致。

(3)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与价值规律并不矛盾,因为价格的涨跌,总是围绕价值这一轴心上下波动。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价格与价值仍然是相符的。

(4)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市场要求与价值规律要求一致的结果。

拓展分析

(1)当价格低于价值时,消费者用更少的货币能得到更多的使用价值,因此消费者关心商品价格。商品生产者的目的在于让产品获得价值,当然希望获得更大收益,因此商家关心价值是理所当然的。

(2)价格低于价值,消费者高兴,但是暂时的,因为在价值规律的驱动下,生产者会减少生产,价格将会上涨。价格高于价值,生产者会高兴,但也是暂时的,因为消费会减少,造成商品积压,价格就会下降。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下载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分别是.A.生命健......

    政治练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1、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下列对挫折的认识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面......

    高一政治必修二 第一二单元练习题

    高一政治暑期作业 必修二第一二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举行。本届人大到会代表2987人,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

    高一政治

    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2018年度治理教育“四乱”承诺书 为进一步加强市油田一中作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学校办学和教师从教行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避免出现“乱收费......

    高一政治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调研考试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高一政治(必修2)第Ⅰ卷 (选择题) 1~5:ACCDA6~10:BBCCB11~15:ABCBB16~20:CCCBD21~25:ABDAB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12分) (1)①尊重人民当家作主地......

    高一政治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座位号一、单项选择题(25X2=50分)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A.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B.人民当家作主C.民主具有真实性D.对人民实......

    高一政治

    高一政治《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

    高一信息技术练习题

    1.1《信息及其特征》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 请同学们将下列信息归类。A.书本 B. 电脑游戏 C. 路标 D.照片 E. 电视节目 F.通电话 G. 收音机的广播节目 H.鸡叫 I.Flash 音乐 J.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