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廉政教育影片观后感与心得体会
廉政教育影片观后感与心得体会
9月7日,参加了全局组织召开的廉政教育大会,聆听了韩杰局长针对反腐倡廉作了重要讲话,随后又观看了《廉政中国-杭州市环保局系列腐败案件》的廉政警示影片,使我受到了深刻教育,对廉政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见解,将以廉洁从政的楷模为榜样,用实际行动争做廉洁自律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一)之于个人,在廉政方面要提升思想境界,用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消化、吸收和运用,要做到勤于思考,与时俱进,保持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讲政治、讲正气、讲党性,从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政治素养得到升华,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做到为人正直,待人诚恳,顾全大局,廉洁自律,时刻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养成一身浩然正气,永葆勤廉本色,争当反腐倡廉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二)之于单位,在廉政方面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1做好廉政教育和管理。领导班子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抓好廉政教育,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一岗双责”,逐步建立完善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廉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着力抓好当前和长远的廉政教育和管理,通过组织开展“廉洁从政教育月”等活动,对全体人员进行全面而系统、点面相结合的再教育,既要广覆盖也要突出重点,并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态化制度,构筑起反腐倡廉的坚实防线,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升层次,扎实推进廉政建设。
(三)之于社会,在廉政方面要加强宣传和监督,积极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敢于披露各领域、各层面、各行业存在的腐败行为,将违纪、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树立反面典型,让强大的舆论力量成为治理腐败的“阳光”;社会公众要勇于将发现的腐败问题向纪委、监察等部门举报,广开发现问题、举报问题的渠道,让腐败行为没有生存的土壤。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篇:廉政教育影片观后感
廉政教育影片观后感
今日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廉政教育”活动,观看了《敬畏、感恩、知足—抵制腐败的内在素质》和《“蚁贪”之祸》两部教育短片,使我受到了深刻教育,对廉政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见解。将以廉洁从政的楷模为榜样,用实际行动争做廉洁自律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短片中大量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目无法纪、私欲膨胀、无视党纪国法使他们走上一条腐败的不归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要在内心充满敬畏、感恩、知足。只有敬畏了才不敢腐败,感恩了才不去腐败,知足了才不屑腐败。
通过观看廉政教育短片,自身在思想认识上更多了一些知足、少了一些埋怨,更多了一些踏实、少了一些计较,更多了一些务实,少了一些浮躁。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知足之心,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壁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心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才能转化为力量,不断开拓创新,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自己应有的力量!
第三篇:校园廉政教育影片观后感
两袖清风赤子心
——观廉洁系列电影有感
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我一口气看完了三部反映反腐倡廉的优秀电影作品。影片中的警界女神警任长霞,反腐市长李高成,人民公仆郑培民,他们虽然战斗在不同的战线上,但他们同样用高尚的行动唱响了人间正气的凯歌,诠释了当代“百姓父母官”的真正内涵,实现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誓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展示的强大军事实力,身边街头竖起的栋栋大厦,百姓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全都在向世界大声宣告着中国人民的自豪之情!
古人云“得民心者的天下”,这六十年来,祖国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正是这样一个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不能否认,近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损害人民利益,危害党的形象的事件。因此,如何以科学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端正党风党纪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反腐倡廉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思想道德价值标准。
廉洁文化进校园首先应对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广大教职员工加强廉洁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廉洁自律风范,营造一个廉洁的校园环境。纵观三部电影,不管是任长霞,李高成,还是郑培民,他们都是心怀百姓忧苦的人民公仆,被百姓们亲切地称为父母官。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谈不上什么“父母官”,但我们都是每一个学生的“父母”。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当我在学校参加求职面试的时候,进行面试的校长十分慈祥的看着我说:“年轻人,做老师收入不高,而且很辛苦。”虽然已经六年过去了,但当时的情景清晰如昨,我记得我坐在校长室那个十分简单的办公室里,看着办公桌上一盆朴素的兰花,回答道:“我愿意做一个身外清贫,内心富足的人民教师!”我记得当时面试的老师们如何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更记得在此后的工作中时时铭记这个原则,遵守自己的诺言。在校园中,在我们的身边,有太多太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好老师:有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从不求物质回报;有的老师对待贫困学生,捧出爱心倾力资助;有的老师教育犯错的学生,循循善诱;有的老师面对危险,毅然挺身而出……我时常会为许多老师的行为感动,就拿前一阵子高校防控甲流工作来说,面对突发的疫情,老师们都冲在了防控的第一线:学校党政领导们每天值班到晚上十点,十一点,关注学生发热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有的甚至连家都不回,住在了办公室,从他们焦急的神色中,我看到了“父母心”;许多老师自己花钱买了水果牛奶,不顾危险到隔离区去看望生病的学生,从他们宽慰的神色中,我看到了“父母心”;有的老师每天细致入微地督促学生量体温吃药,从他们耐心的神色中,我看到了“父母心”。学校的防控形势经过大家的锲而
不舍地努力终于得到了控制,而这些老师们就像学生的父母一样,没有人说要学校给加班费,没有人说过要学生给什么物质回报。在许多老师看来,每天发热清单上的数据为零,同学们健康快乐安心上课,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廉洁文化进校园一方面要求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同时更要求老师们能够将廉洁文化的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曾说过: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面对生在红旗下,长在糖水里的80后,90后大学生们,如何将廉政文化贯穿于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有感恩的心的人,做一个不贪图享受的人,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灵魂工程师们应当承担的功在千秋的重任。
廉洁文化进校园,不能仅仅停留在笔上、口中,学校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书画征文,演讲辩论等形式,持续不断地将廉洁文化渗透到青年学生的内心深处。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廉洁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主动成为廉洁知识的宣传者,进一步扩大廉洁文化进校园的社会效应,将廉洁文化进校园与整个社会的反腐倡廉活动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其积极作用。
有人说,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每个人的脖子上都会挂着一串珍珠,每一粒珍珠都记载着人生的足迹,任人指摘。碌碌无为的人所戴的珍珠灰暗无光,欺世盗名的人的珍珠漆黑丑陋,当他们低下头的时候,伴随他们的是遗憾和羞愧;而存好心,做好事的人的珍珠是晶莹璀璨,瑕白生辉的,他们可以无悔地说一句,此生无憾。
我愿倾尽一生,成为最后一种人,“愿得此身长报国,两袖清风赤子心”,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新的力度进一步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无愧于良心的人!
学生工作直属党支部
肖银峰
第四篇:廉政影片观后感
廉政影片观后感
从《礼尚往来》这则廉政教育片里,我领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影片里,从《爱莲说》的“莲”到“父亲”都给我们展示出了一种正面的形象,这说明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也是资源,凝聚着力量。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讲,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学习具体的先进典型,往往比接受抽象的原则方法要方便得多,特别是榜样如果就在身边的话,你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样由一到
十、由点到面,相互感染、竞相仿效,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典型的普及化,人人都成为好样的。
俗话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一个道德榜样可以影响一群人。榜样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它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是有血有肉、有追求、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个人或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模范事迹承载着一定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定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运用榜样进行道德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人们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古人云,“学以穷理,实践为主”。学习榜样是为了赶超榜样、争先创优。从影片中的“父亲”身上,我们学到了廉洁自律的精神。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廉洁自律是一项长期的思想作风建设,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的效力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特别是在面对诱惑、陷阱时,保持清醒头脑,时刻警钟长鸣,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第五篇:校园廉政教育影片观后感(一)
廉政文化
普遍有一个印象,认为中国古代官僚机构中贪污现象特别严重,有大量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为证。不少写作者一再论断,这是中国特有的不治之症,居世界之最。
这种论断的脆弱性,在于对世界古代的其他文明缺少了解。中华文明作为惟一不中断地延续至今的古文明在它长寿的秘诀中有“吏治”一项,其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廉政。我在实地考察其他古文明废墟并阅读相关资料时明白,那些文明的一一殒灭,或多或少都与官僚体制的崩溃有关。崩溃的前兆,就是大家都把官员的贪污当作了正常,上上下下都失去了敏感,由此构成了一种“贪污文化”。中国古代虽然在事实上贪污盛行,但在文化上却不予支持。中国文化永远把贪污列为负面恶行,对此从未动摇和模糊。也正因为这样,留下了那么多揭露和批判贪污的资料、传说和作品。揭露和批判,证明了文化立场的稳定。如果没有这种文化立场,不认为贪污是坏事,廉政是好事,也就没有那么多记载了。
廉政反贪的立场,经由政治规则过渡到文化规则,是一种精神升华:
第一,廉政作为一种政治规则,孔子在《论语》中说:“政者,正也”,说明政治的本性就是公正、清正。《礼记》进一步发挥道:“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指出若要老百姓服从政治,就需要统治者公正、清正。这种观念,在中国一代代延续。结果,一切好官都很自然地把政治上的廉贪与民心向背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不错的民本主义政治标准。例如宋代包拯在《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明代于谦在《入京诗》中表白了做一个清官就不能留下把柄让民众议论:“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廉政作为一个政治原则,是官员必须承担的特殊责任,其要求,远远高过普通君子。对普通君子来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可以了;但对官员来说,“爱财”是一个污点。对于这个问题,清代吴汝纶有过简明的解释,他说:“作官之钱皆取之百姓,非好钱也。故好官必不爱钱。”也就是说,“爱财”可以是君子,却一定不是好官。原因是,官员要“爱”的,只能是百姓之钱,百姓之财。这种“爱”,必须斩断。
第二,廉政作为一种人格规则。如果说,政治规则是一种被动的遵守,那么,人格规则就是一种主动的追求。政治规则的最高惩罚是刑,而人格规则的最高惩罚是耻。《左传•襄公十五年》有记,宋人向子罕献玉,说这是宝。子罕说,玉是你的宝,“我以不贪为宝”,你给了我,我们两人的宝都丢失了。这个记载说明,对子罕而言,他的拒绝不是不得已,而是一直在固守着一种人格珍宝。他用“不贪”二字概括了这种人格珍宝的内涵,既简单又深刻。不贪为廉,不廉为耻,廉而知耻,即为官中君子。欧阳修在《廉耻说》中概括此意,曰“廉耻,士君子之大节”。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格底线”。
为了固守这条“人格底线”,中国学人制定了一系列摆脱诱惑的禁忌。最典型的是晋代陆机《猛虎行》中的两句话:“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虽然我已经很渴了,但有的水还是不能喝;虽然我已经很热了,也不能在任何一个树阴下歇脚。这种忍着大渴大热却绝不向“盗泉”、“恶木”求助的行者,就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形象。
第三,廉政作为一种文化规则。文化规则是人格规则的集体化成果,因为文化是一种“集体人格”。在中国古代,廉政作为一种集体意识是广泛深入人心的。中国民众评价官员的标准很多,例如是忠是奸、是贤是愚、是敏是拙、是温是烈,但第一标准和最后标准却长久不变:是贪是清。贪官、清官,是中国民众对官场的阴阳两分。而且,贪官这个概念一旦建立,在中国民众心中立即会产生一种“无限度毁灭效应”。不管贪污数字大小,也不管是否改朝换代,都不能救拔。这便是文化的力量,甚至超越了法律的具体量刑。
在廉政上升为文化,一个重要标志是语文习惯的建立。在中国语文中,一个“清”字获得了超乎寻常的正面意义。例如清廉、清正、清雅、清朗等等,即便是与负面词汇组合在一起,也立即反负为正,例如清贫、清寒、清瘦、清苦等等。唐代诗人杜荀鹤在给一个官员写的诗
里说:“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意思是要爱护一个人,没有特殊办法,最好的馈赠不如让他为官清廉。
说到唐代诗人,我又不禁想到,连李白、杜甫这样的世界级诗人也常常把清廉写入诗中,这在其他国家的诗人中是很难见到的。例如,李白在《赠崔秋浦》中写道:“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杜甫在《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古州》中写道:“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你看,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都喜欢毫不客气地劝廉诫贪。唐代是一个富裕的朝代,因此李白、杜甫对官员的劝廉诫贪,主要不是着眼于社会财富分配,而是在申述着一种精神意义,一种文化共识。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为历代官场划出了一条醒目的红线。尽管踩踏红线的大小贪官很多,但这条红线却一种存在着,为弹劾、查缉、惩治贪官提供了坚实的理由。这也使中华文明虽然一次次衰弱却没有因行政系统的整体腐败而毁灭。但是,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也遇到了致命的障碍,那就是专制皇权。不管是政治规则、法律规则、人格规则还是文化规则,都构不成对皇室、皇族和庞大亲信系统的制约,结果使廉政文化失去了最高依据而留下了巨大的空洞,在实现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禁区而不得不处处规避,形成了严重的不公平。因此,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又总是伴随着大量悲剧性的呼吁、控诉和企盼,而历代清官又总是坎坷重重,泪涟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