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强三高”下关注公众反腐感受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强三高”下关注公众反腐感受
作者:李秋芳
来源:《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2013年第01期
中国正处在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期,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在跟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一强三高”状态呈现在眼前:部门和地方治理腐败“力度强”,具有各自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正加紧构建;公众对于腐败问题“关注度高”,通过亲历或耳闻感知和针砭着腐败现象;社会对于治理腐败“参与度高”,从多种途径以多种方式介入了反腐倡廉建设进程;人民对于反腐败成效“期盼度高”,在肯定治理腐败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治理腐败问题,社会大众关注中有疑惑,参与中有议论,期盼中有焦虑,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提到面前,需要冷静心态来对待,更要有客观事实来回答。
面对众说纷纭的社会舆论,如何看待公众对腐败问题的“痛感”与“麻木感”?近年来,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腐败问题高居前位。由于价值观、评判标准和地位利益不同,不同社会群体对于腐败问题的主观感觉出现差异,“痛感”和“麻木感”并存。应当看到,有着“痛感”的人们,持有对廉洁标准的坚守和清廉风气的向往,信奉公共权力源自人民且须服务于人民的基本价值观,对于滥用公权谋取私利的腐败现象敏感而痛恨,也有极少数人把自己感到不如意的事情都归咎于腐败而产生腐败泛化心理。有着“麻木感”的人们,有“只要经济发展了有些腐败也算正常”的过度宽容心,而当“自己有事情要办”时也可能加入到不当交易的行列中。社会对于腐败状况的感知评价和行为选择,是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观察的“晴雨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社会对腐败现象存在的“宽容心”或“麻木感”,要清醒地认识和防范腐败病毒蔓延扩散的风险;应始终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表示出的“痛感”,将其作为对腐败分子的巨大压力,更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动力。
(摘编自《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2》,作者系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主编)
第二篇:2017广东省考时政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听下来,一“痛”一“爽”感受强
2017广东省考时政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听下来,一
“痛”一“爽”感受强
李克强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说新意迭出,真不是套话。
形式上就先声夺人,二维码首次登上报告首页,不但能扫出报告全文,还跟着跳出H5页面,对报告涉及的主要指标进行直观解读。总理在身体力行,实现他在去年两会记者会上的承诺,“政务公开要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
报告听下来,除了言出必行,践诺绝不含糊,还有一“痛”一“爽”两个突出感受: ——“痛”是本届政府咬牙关、度难关,收获的成绩单极其“不容易”;——“爽”,是给百姓奉送了沉甸甸、鲜活活的“大礼包”,全是实惠的干货,人们都能喜孜孜分享改革成果。
世界最关注中国的焦点之一,自然是经济形势。去年总理记者会,新华社记者问了一个尖锐问题:中国经济一路下滑,会否击穿6.5%这条线,影响自身全面发展甚至拖累世界经济?当时总理说: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不会“硬着陆”,最让人过瘾的一句话是——“我们要用减政府的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一年之后,“痛”果不其然,“爽”也如期而至。
现在,总理用实实在在、“很不容易”的数字,再次结结实实地回答了记者之问: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挑战突发多发;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GDP增速6.5%这条线不仅没有击穿,中国非但没有拖累世界经济,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这个成绩,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还超过30%!总理说了,经济稳住“很不容易”,出现诸多向好更为难得。报告不玩虚的,一律用数据说话:城镇登记失业率4.02%,多年最低,此处真应有掌声啊,“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工业企业利润从上年负增长到年底增速达8.5%;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加上个体工商户,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农村危房改造;出境游超过1.2亿人次„„
总理不断用“很不寻常”、“很不容易”、“十分不易”、“难得”这样的字眼,听着让人颇为感慨。
那么,用什么战胜“挑战”与“压力”?才能办好“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大事?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宏观调控,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依靠改革创新稳增长。还推出了一批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举措,比如“放、管、服”。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句醒目且坚定的表达,同时也是面对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的庄严承诺: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放”、“管”、“活”是条明晰的逻辑线。是总理实践当初承诺政府减自己的权,国务院及各部委忍受壮士断腕的痛楚,带头“革自己的命”换来的。比如下面这段话看似平易,实则背后都有惊心之举: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基础上,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指定地方的审批项目。
习近平曾对深圳市民说:你们过得好,我就高兴。这是人民代表的朴素表达。今天,百姓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不断收获了能让未来小日子过得更好的一连串惊喜。而李克强还亲自在报告里加上“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份报告送出的民生“大礼包”,迅速被媒体敏感捕捉并推送: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30万上调到50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提高博士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网速提速降费,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总之,报告传递的,是政府“痛”下决心改革让百姓“爽”的感觉,就冲这点,便值得点赞。
第三篇:全球金融危机和新中国建国60周年等特殊背景下的2009年两会,受到公众高度关注
年两会,全球金融危机和新中国建国 60 周年等特殊背景下的 2009 年两会,受到公众高度关注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今春两会即将召开,围绕一段时间以来的舆论热点和两会期间可能出现的议题,新华社 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抽样调查,了解和分析公众对 2009 年 两会的期待。
调查结果显示,“关注民 生”、“倾听民声”、“反映民 心”是公众对 2009 年两会的最大 期待。其中,反腐倡廉、司法公 正、医疗改革、收入分配、就业 等话题是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话 题。而全球金融危机、新中国建 国 60 周年等特殊背景也使得今年 的两会更具有时代特色,如公众 对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货币政 策基调更为关注,民生、民主等 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最重民生
“关注民生”是公众对两会内容最主要的需求。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各种社会交往的增 多、社会成员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和民主参与意识的日益增强,公众已习惯于从事关全局的重 要资讯中获取信息,以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和政策、调整个人工作和生活决策。因此,两会 中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方向性信息与趋势性信息也广受关注。调查中,“与生活直接相关的 政策、措施”和“国家重大政策、法律法规的审议”是绝大多数人最希望了解的内容。
调查同时显示,在关注会议议程、程序、议题的同时,公众希望更多看到基层代表、委 员充分展现“普通公民与代表委员的互动及参政议政情况”和“代表委员的活动和意见建 议”,用审议、讨论的过程和参政、议政的生动场面感受民主政治。
针对如何应对危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下主要社会问题,公众关注代表委员涉及就业、医疗改革、就业、灾后重建、农村发展、经济发展等百姓关注热点和重点的议案提案;代表 委员的议案中最具代表性的提议及其积极影响; 代表委员的职业身份构成及其带给整个议政 群体的新特点;基层代表委员以往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代表委员们的精彩语录集锦等。
对两会期间将要审议、即将出台的政策如何解读、评论,百姓对此的反应;新出台的惠 民政策对百姓生活有什么影响;与百姓相关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实、管理等;重大政策特 别是新经济政策对于企业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直接影响;有关文件规定出台的背景、针对 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 议案提案中具有时代特色、可操作性强的新观点、新内容等都是公众希望了解的内容。
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方面,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推进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
主权利。同时,“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建设”在今年受到更多关注。
据调查,在基层民主方面,公众关注主要包括,改革开放 30 年基层人民的民主权利有 了哪些变化?大力推进基层人民民主有哪些积极的作用?促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典型经验; 党 外人士参政议政获得的积极效果; 党外人士建议的采纳情况; 政府问政于民的具体渠道及好 的做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人民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有哪些?对公共行政的民主监督有哪些 新法出台?基层政府部门人员的素质问题,农村干部是否真正做到为农民谋福利?
在关于预防、惩治机制的建设方面,关注点主要包括,法治如何落到实处?如何监督 “司”法之人?希望了解国家公务员问责制度的有关情况; 如何加大监督力度,预防公务员 职务犯罪?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如何体现?怎样考量?如何完善法律、畅通上访渠道,减少 群体性事件?严格公务人员进出问题,介绍量化管理措施和有关监督情况; 如何加强对县委 书记、县长等基层官员的防腐力度?
另外,大部制探索已进行了一段时间,公众希望了解一些实践中的反馈,如能否改变目 前政府机构庞大的状况,提高办事效率等,及进一步的改进措施、还将涉及哪些领域等。
经济形势
当今国际经济形势大环境下,经济话题无疑是公众热议的焦点,面对诸多变数,人们更 为关注两会对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基调的种种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方面的两会提案议案将受到重点关注。特别是,对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中 央为此部署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公众最关注的是如何“改善民生”、“保持稳定”、“有效拉动内需”。
对于应对危机的措施,公众关注: 如何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保障人民生活?市场经济环 境下如何协调服务和价格之间的矛盾?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国家有哪些政策支持,投入情 况如何?2009 年银行对存款利息、贷款、公积金贷款等有没有大动作?我国实施积极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
对于一揽子应对危机措施的效果,公众希望了解的情况是,有哪些监督和措施保证科学 使用中央和地方财政?国家及地方资金投入的科学论证与监督; 建立健全社会融资政策; 金 融体制的透明问题; 追究海外投资严重损失责任人问题; 如何释放百姓的消费能力?目前我 国金融体系是否安全,如何判断金融机构的安全系数高低?关注行政审批制度、公共财政预 算审议制度等问题的透明性;各省区市在科教文卫和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支出的具体数据等。
具体在扩
大内需方面,公众对其中的具体政策和措施非常关注,希望了解全国两会在这 样的大环境下可能探讨什么样的解决之道、有什么样的具体应对之策,代表和委员会提出什 么样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提案和议案。
比如,国家怎样调整财税政策来减轻企业负担?分析地方政府所采取的具有借鉴意义的 做法并作权威评价;如何实施有效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有效拉动内需?有关扩内需、保 增长、调结构、重民生政策的落实及效果预期; 如何深化行政审批、公共财政预算审议制度? 各地财政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如何?国家将会着重加强哪些方面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再比如,2009 年国家将在就业中投入多少资金,确保多高的就业率?国家对大学生自 主创业有何政策倾斜?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实际的择业理念?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 救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覆盖哪些人群,如何落实?农村市场消费能力究 竟有多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实施情况如何?一些企业内部颁行的创新激励机制及国家、行业的激励机制,等等。
农村发展改革
公众聚焦的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排在前三位的关注点 分别是,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消除城乡户籍、教育、社 保统筹等方面的制度壁垒,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大农业支持保 护制度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调查显示,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公众关注国家对农民工创业有哪些扶持政策,具体落 实情况如何?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 农民工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内在原因; 如何加 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农民工权益等报道;农民工子女的就学、医 疗等问题;在帮扶农民工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开拓就业渠道等方面如何为地方建言献策; 专家对农民工就业作出提示和指导等。
另外,公众还特别关注现今土地流转政策的难点及利弊。同时关注: 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养的措施和成效;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解读,特别是集体林权、农村土地 经营权等问题;创新发展农村经营新模式(家庭经营、农户联合等)的推广工作,都起到了 哪些积极作用?城乡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对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梳理;户籍制度改革步骤,何时能在全国层面上做大的改革?消除城乡户籍、教育、社保统筹制度壁垒,推进农民工市 民化进程方面的好经验; 农产品的销路问题; 农村金融体系如何强化?国家粮食储备建设问 题、国家粮食安全的督察管理等
。
环境保护
调查发现,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度整体达到了较高水平。今年是完成“十 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环保问题的每个方面均得到半数左右的关注。
环保的民众参与方面,公众希望了解全社会的环保教育政策实施、制定情况;我国在倡 导环保方面的具体工作; 如何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促进民众提高环保意识?农村群众的环保 意识相当薄弱,通过哪些措施和方法改善?
制度层面的治理保障方面,公众期望知道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有哪些方略?有关定 期发布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项目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的进度、资金流向、具体使用、监管情 况;治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的具体条款;地方污染企业的审批 查办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 如何在不影响污染企业发展的情况下解决高污染问题?“限塑
令”的落实情况及群众的反响和反馈; 对于“限塑令”、农村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有何对策等。
另外,关注点还包括,环保与老百姓身心健康的关系;农村工业化中的污染问题如何解 决?农村环保工作如何推进?有哪些困难?农村的污水等如何处理?土壤污染的现状如 何?土壤污染直接产生的后果有哪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土壤污染危害程度的大小等。
国际形势
在我国的国际交往方面,最受公众关注的是我国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角色和作用,其次是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据调查了解,公众关注: 我国当前的国际威望、国际作用、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和艺术; 中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的举措及其意义;中国在对大国外交中的姿态;多边外交、地缘政治 如何合理借鉴儒家文化?对一再挑衅我国根本利益的力量如何对待?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 系的发展能否更上一个台阶?我国与大国间的贸易顺差问题;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合作项目; 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如何携手大国共渡难关?关注世界其他大国崛起的责任和角色定位; 对 世界经济走势的解读;面对金融危机,我国有哪些高于别国的举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