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校课外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所示电路进行了一次物理实验探究活动
某校课外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所示电路进行了一次物理实验探究活动.
此实验中使用了如下器材:6V蓄电池组一个;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5Ω定值电阻一个;0~10Ω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探究步骤:
①先使滑片在滑动变阻器最右端,闭合开关,读出并记录此时电压表示数V1和电流表示数I1;
②调节滑片的位置,使它移动到滑动变阻器中点(假设可精确调节),读出并记录此时电压表示数V2;
③调节滑片的位置,使它移动到滑动变阻器最左端,读出并记录此时电压表示数V3和电流表示数I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上的探究步骤,填出该小组读出的电压表的三次示数.
(2)滑片在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的电流表示数I1和滑片在滑动变阻器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I3的比值是1:3
1:3
.
(3)该小组进行的实验是探究在串联电路中电阻
电阻
一定的情况下,电压与电阻之间
电压与电阻之间
关系.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探究出的结论应该是: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考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专题:简答题;压轴题.分析:解决本题要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位置确定连入电路的总电阻,结合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1)当滑片在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I1= =0.4A,U1=I1R=0.4×5=2V;
(2)当滑片在滑动变阻器中间时,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I1= =0.6A,U1=I1R=0.6×5=3V;
(3)当滑片在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I1= =1.2A,U1=I1R=1.2×5=6V;
故答案为:(1)表格数据如下:
(2)1:3
(3)电阻,电压与电阻之间,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点评: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根据公式U=IR可知,各电阻分担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第二篇: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课堂探究实验
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课堂探究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斩源泉和依据。各种物理实验特别是探究性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规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学生的感知并纠正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物理实验的实际情况是仪器残缺不全,“专用”实验室里只要12张普通木桌,只能提供8-10组旧仪器。到实验室开展探究实验课时只能5到7个人共用一套仪器,大部学生只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被动地操作实验,课上热热闹闹课后什么都不知道。
自从倡导学生利用身边物品结合学校实验资源设计、进行探究实验后,便将教室当成了学生的探究实验室。学生对探究实验的热情大为提高,实验布置之后,学生课后便三五成群地讨论张罗着寻找适用的实验仪器,了解相关的物理规律。在前期实验准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锻炼。在课堂上以2-3人为一组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仪器开展探究,由于将学生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进行实验的潜力充分体现,使探究课堂更充实、有序,效果明显。
案例: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课前布置后,学生在家里找来各种各类的平木板、图钉、橡皮筋,到实验室借弹簧秤,有的学生甚至动用父母关系到其它学校去借弹簧秤,有的自制弹簧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实验开展时,学生已经对实验的操作非常的了解,教师只需要对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及误解给予指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