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会的报告

时间:2019-05-13 03:3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两会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两会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两会的报告

关于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工作汇报

市新华书店:

集团公司和市店经理会议后,我们及时组织召开职工会认真学习会议材料及有关领导讲话,从对会议高度认识的角度上就如何落实会议精神,确保今年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讲话与报告准确分析了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以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产业改革的精神为依据,站在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我们改革与发展的任务、目标,明确了全集团公司的经营指标,既有工作任务,又有具体要求,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大家深刻认识到:新华书店的出路就在于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新华书店才能发展壮大,只有创新体制、转换机制,不断提高核心竟争力,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今年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务实创新

今年是集团公司改革和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也是我们实行第七轮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起始年,我们要在已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用

竞争机制择优选人,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门市人员,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形成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建立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按岗位贡献、责任大小、业绩多少,公正合理地进行分配,彻底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管理,健全制度

我们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一是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和事。做到有章可循,依章办事,促使企业从管理型经营向经营型管理转变,实现管理体制创新。二是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切实落实检查、督促、奖惩办法,及时检查、定期考核,实行部门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效益考核和综合评比相结合、年度考核与 日常 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将考核结果与每个部门和职工的利益挂钩。三是创建“节约型”企业,加强财务成本核算,压缩各项费用,努力降低发行成本。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做到安全职责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单位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

三、开拓市场,扩大销售

2007年是集团公司提出的质量效益年,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全面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目标任务。

1、门市部要继续加强连锁经营业务,充分利用省店货源优势,及时补充货源,丰富图书品种,扩大经营规模,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2、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增加服务项目,延长营业时间,搞好门市阵地销售。

3、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活动,送书下乡、摆摊设点、分乡包片、责任到人,坚持常年流动供应图书不放松,定期深入科研院所、农村学校上门服务,做好农业科技图书和学生各类教辅图书的销售,促进下乡流动的经常化、制度化。

4、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子,在努力做好主业的同时,积极开拓多元化经营,拓宽发行领域,扩大经营范围,增加电子出版物、数码产品的销售,力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经营部要开展市场调研,稳定和巩固现有的发行阵地,进一步加强与图书馆、教材科的有关人员联系,定期走访各单位。与省店批销中心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各院校公开招标,千方百计扩大发行份额,抢占市场。

6、进一步理顺关系,稳定教材发行秩序,搞好教材发行。随着教材招投标工作的逐步扩大,打破了行业垄断,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要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规定,树立集团化管理的大

局意识,统一行动服从管理,规范教材发行秩序。力争取得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发好省教委规定的教材品种,并争取教辅和选修教材的发行。

7、积极做好报刊发行工作。根据集团公司要求,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要保质保量的完成销售任务,全力已赴精心打好报刊发行的渗透战。

目前,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工作的规范化和全面推进,教材发行的利润空间逐年下降。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努力开创图书发展事业的新局面。

杨陵区新华书店

二00七年三月二十日

第二篇:两会报告节选

2014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个原则和政策取向:

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第三,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把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上来,不断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2014年重点工作 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二)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开放与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进。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在国际市场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扩展内陆沿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

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大幅下放审批权限。健全金融、法律、领事等服务保障,规范走出去秩序,促进产品出口、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

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推动服务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信息技术协定等谈判,加快环保、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与韩国、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等自贸区谈判进程。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与各国互利共赢,形成对外开放与改革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

(三)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

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

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继续执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市场价格过低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过高时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增加对粮油猪等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扶持牛羊肉生产。发挥深松整地对增产的促进作用,今年启动1亿亩试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不管财力多么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支持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抓紧培育一批重要优良品种,研发推广一批新型高效农业机械。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农牧林场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农村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试点先行,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六)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改进与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实行国家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统筹重大人才工程,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人员报酬与市场业绩挂钩机制,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相匹配,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途径。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高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能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增加到35元。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保护文物。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一定能建成现代文化强国。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健全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做好地震、气象、测绘等工作。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就近化解社会矛盾。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法律援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形成良好社会秩序,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八)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

社保是民生之基。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们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水平挂钩联动机制。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困境家庭保障,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残疾预防,支持慈善事业发展。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人命关天,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九)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第三篇:2012两会报告

(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年来,我们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快速成长,繁荣文化市场,有效扩大了内需。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档案事业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中华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温家宝】: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温家宝】: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温家宝】: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温家宝】: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温家宝】: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扩大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覆盖面,提高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城乡老年人都老有所养,幸福安度晚年。

【温家宝】:(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

温家宝】: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蔡武: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是输出价值观等要赢认同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时间: 2012-03-13责任编辑: 古月

中新网3月13日电“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是要输出我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出口。”中国文化部网站消息,文化部部长蔡武日前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表示,希望中国文化能真正拨动外国民众的心弦,为中国赢得更多理解与认同。

“推动文化‘走出去’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蔡武说,“首先是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搭建各类文化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其次则是完善交流机制,为文化“走出去”营造更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

培育骨干文企打造文化精品

蔡武坦言,目前,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尚处在一个初期发展的阶段,缺少足够的外向型产品和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品牌。今后,中国将逐步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政策措施,重点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内涵深厚、富有特色的文化精品,推动开拓国际市场。他说,目前文化部正从六方面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借鉴各国成果鼓励海外上市

同时,蔡武也清醒地意识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既不是要输出中国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出口,而是要通过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乃至情感表达,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互信和友谊,赢得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他还强调,中国不仅要重视文化的“走出去”,也重视文化“引进来”,主动学习、借鉴、吸纳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促进国内文化改革发展,繁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两者形成有机整体,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目前,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已与20多个国家的政府签署了设立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蔡武告诉记者,中国未来将进一步加快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步伐,2020年将建成40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关于文化企业海外上市,蔡武表示,目前一些文化企业已经在海外上市。这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政府在原则上是鼓励的,同时也会继续予以关注。

2012两会舆情报告(3月13日篇):建设文化强国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时间: 2012-03-13发表评论>>

中国网3月13日讯值此2012年两会(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之际,针对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以及对近期热点问题的观点和意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与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合作,收集整合舆论,共同发布两会“舆情报告”。报告起止日期为2012年3月1日至3月14日。

【3月13日综合话题舆情】

3月11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我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积极建言献策。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陈福今建议,加强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来自台盟的骆沙鸣委员呼吁,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塑造中华文化时代形象;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则在发言中提出,要加强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社会道德信仰缺失、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让社会各界深感忧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与会代表委员提出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议案和建议,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本届两会上,多位代表还将目光聚集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上。13日,他们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文化要在发展中才能得到更好传承。”在弘扬民族文化与发展当地经济方面,许多地方正在寻觅交汇点。

【代表话题(议案)词频分析】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当今世界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谁赢得了文化,谁就赢得了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加快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文化建设,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凝聚全区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实现富民强国新跨越。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迪丽娜尔·阿不都拉:不了解往往就会不关注,各民族文化的距离感就会越拉越远。所以,既要让全世界都喜欢新疆歌舞,也要让更多维吾尔族人爱上其他民族的特色文艺作品。中华文化本是一家,要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就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加强交流和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刘新成:文化的概念很宽泛,但并不是所有文化内容都构成软实力。只有文化的核心部分,也就是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走出去了,才能真正增强国家软实力。这就需要在开展各种文化交流和文化交易活动中,注重让我们的价值体系走出去,让我们的价值观念能够说服人,赢得尊重和认同。

【委员话题(提案)词频分析】

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两会的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今年的文化工作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保持文化各领域发展态势的平稳,确保工作连续有序,不大起大落,不搞所谓的‘大跃进’;‘进’就是要充分利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在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认为:“文化强国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国家文化形象,有鲜明有力的文化精神。第二,创作出一大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第三,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第四,文化的终极是社会文明。经济发展到今天,文明日益重要,要建设全民都拥有高素质的文明社会,最终实现文化强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健林提出:“民营企业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创新性强,敢闯,敢试,文化产业是创新产业,最重要的是创新;二是民营企业在机制方面更有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现在很多地方热衷仿唐一条街、仿宋一条街,这不是文化建设的方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亟待保护的真实文物上。文化遗产应该是城市中最值得骄傲、最美丽的、最有尊严的地方。”

【媒体传播舆情分析】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从所监测的全国地方“两会”报道中,按新闻发布时间采用等距抽样的方式抽取800条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在2012地方“两会”期间,文化领域的相关议案提案也得到了16.2%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仅次于教育领域(17.0%)排名第二,这应该是各地对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反映。

截止2012年3月13日12时,根据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联合展开的网民最为关注的十大热点话题调查显示结果,约有5208名网友参与了“文化体制改革”部分的投票。值得注意的是,在“您认为目前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最欠缺的是?”这一问题选项中,有28.6%的网友选择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市场”,这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通过对网友关于“文化强国”话题的倾向性分析,有28%的网友关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20%的网友关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有18%的网友关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15%的网友关组“文化发展要有全球眼光、与时俱进”,10%的网友关注“重视地方文化保护”,9%的网友关注“其他”。

网友“青山兰草香满城”:文化是文明的灵魂,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它特有的历史创造积累和精神记忆,是它特有的生存方式。就一时一事来说,文化的力量也许是弱小的,但就长久来说,文化的力量却是无坚不摧的。

网友“冯之余”: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除了国家参与,更应该让民间参与,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

网友“海洋的怒吼”:方言是珍贵的地方传统文化。针对"本地人不会说本地方言"现象,宜实施方言资源保护与开发工程,采集方言信息,县级建立方言体验馆,出版《中华乡音》丛书。

网友“罗志渊”:文化大发展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有全球眼光;文化大发展的切入点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但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古今融合,有破有立;文化大发展的方式,必先推动文学大发展,并发起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引导文化大发展的方向。

【综述】

从舆情的角度分析,两会代表和委员对于“文化强国”的热议,一方面是基于当下社会民意的强烈呼吁,另一方面是对我国实施“文化兴国”战略的积极响应。

我国的文化建设,与经济高速发展相比,相对滞后,尤其是近些年出现的信仰缺失和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比如,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等,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有关文化道德建设的大讨论。从中可以看出,社会民意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呼声很高,而这也正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且体现着一个政党的执政自觉,一个国家的政治追求。中国正在迈向民族复兴、走在现代化的征程中,文化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既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又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不仅贡献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更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保证。文化大发展不仅可以振奋民族精神,还将重塑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

(撰文:张毓洁莫林虎)

【资料来源】

1.《代表委员热议文化强国网友呼吁加强道德建设》,人民网,2012-3-11

2.《两会授权发布: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政协委员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回答提问》,新华网,2012-3-8

3.《马飚代表:谁赢得了文化谁就赢得了未来》,人民网,2012-3-10

4.《文化的终极目的是文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3-8

5.《代表热议:文化“走出去”更应“走进去”》,人民网,2012-3-8

6.《现代化强国需“经济能量”更需“文化能力”》,人民网,2012-3-13

7.《两会代表热议:民族文化只有发展才能更好传承》,人民网,2012-3-1

3京剧作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吴江认为,像京剧、交响乐、芭蕾舞、歌剧、话剧这些古典艺术,是作为文明国家、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一个民族走向高度成熟的标志。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与大众零距离

“如果普及教育缺失,经典的艺术作品就无法被人们理解、感受。”刘敏认为,民族艺术作品只依赖于经典创作的打磨是不够的,还要加以普及教育、普及传播才是最重要的。同时,刘敏还呼吁,与优秀的民族经典作品相应产生的还要有真正的文艺批评。“现在获奖的作品不少,但是文艺界对获奖作品赞美的多,批评的少。如果没有优秀的文艺批评去关心呵护文艺作品,往往会造成文艺作品一获奖,就入库了,被大众了解的少、普及的少。”

今年的两会上,孙丽英在提案中建议红色经典歌剧走进校园。她说“并不是青少年不懂艺术,其实真正好的,能够走进人民心里的艺术,是老少咸宜的,是能感动感化人的。艺术的教育也不在于艺术形式的大和小,其实将真正感人、有教育意义的东西传播到人民当中去,传播到人们心里,这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么好的大环境之下,我们委员更应该带头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做好,把我们的传统艺术、向上的艺术传播到每一位孩子心中。”(记者赵亮实习生陈安迪)

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成为全国各地共同的热词。对于文化如何强市、强省、强国,代表委员们也提出了建议。

“不是说建文化馆、文化宫、博物馆、剧场不应该,而是说不能把这些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冯骥才委员说。在他看来,真正的文化强国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鲜明的国家文化形象。第二,从文艺上来讲,应该有一大批优秀的当代文化经典,来支撑文化的高峰,使得文化的品质不断提高。第三,是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

“文化的终极目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明,是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建设文化强国就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冯骥才说。(记者郑娜朱凯)

第四篇:2012两会舆情报告

2012两会舆情报告(3月10日篇):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时间: 2012-03-10发表评论>>

中国网3月10日讯 值此2012年两会(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之际,针对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以及对近期热点问题的观点和意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与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合作,收集整合舆论,共同发布两会“舆情报告”。报告起止日期为2012年3月1日至3月14日。

【3月10日综合话题舆情】

今年两会召开期间,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诸多关于环境污染的议题中,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专业词汇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成为了热议焦点。

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随着PM2.5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专业词汇也一跃成为两会代表,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代表话题(议案)词频分析】

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在医院门诊做过专门调查,每当天气变得灰蒙蒙的,前来就诊的病人就会增加10%到15%。其核心原因就是我国以前对PM2.5和臭氧没有监测,而PM2.5直接进入肺泡,危害极大。为此,钟南山代表建议,今年在全国范围内监测PM2.5。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本次人大会上提交议案,建议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从立法层面建立PM2.5“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当一个地区发生大气污染事故时,及时通报周边地区,协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影响。

从3月8日起,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率先在全国发布PM2.5监测数据。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指出,长远来看,防治PM2.5污染关键在于切实治理各类废气污染源,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5年PM2.5监测覆盖所有地级市显得步伐有点缓慢,建议在今年年内就开始全国监测。

【委员话题(提案)词频分析】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西部在工业转移过程中污染非常严重,而那些受污染群体都是农民兄弟和低收入人群,希望2015年PM2.5的监测目标不应该只覆盖所有地级

以上的城市,应该覆盖全国。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我们及时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对公众而言,有利于更好地指引公众健康出行。针对不同的空气质量状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危害。”

3月9日下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后,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卫生部已开始开展研究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此外,他建议调高烟草税,降低烟民数量,将健康城市的概念充实到卫生城市的内涵中。

【媒体传播舆情分析】

从两会召开前夕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的含量纳入国家标准到PM2.5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词汇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话题。媒体普遍认为政府的这一举动它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3月6日京华时报援引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的观点。他认为,政府对PM2.5问题的重视,也是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回应。

中国环保网、解放日报、中国青年网、金融界等多家媒体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对PM2.5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报道。

截至发稿时,在百度中输入“PM2.5”这一关键词可以得到490多万条结果,而在新浪微博中则有约118万条涉及“PM2.5”的微博。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在中国环境网联合搜狐社区开展的主题为:“今年‘两会’,您关注哪些环保话题”的调查中,网友心中预期的“两会”环保热词与以往有所不同,有17.33%的网友投给PM2.5,14.43%的网友投给公众参与。

针对PM2.5、环境信息公开、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以及环境税收等问题,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比如,网友们为治理PM2.5献计献策,27.29%的网友认为应公布PM2.5的数值,让公众共同来监督空气质量,26.85%的网友则希望完善国家和地方的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地方环境质量考评的重要因素。

对于环境信息公开,36.29%的用户希望建立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34.67%的网友认为应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推动作用,让公众成为监督信息公开的重要力量。

还有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关于空气质量的观点。

曹红财的微薄[新浪微博]: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空气却越来越糟!PM2.5也逐渐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最重要的就还是它对人类的危害,他究竟有什么危害呢? 它是指空气

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污染物,进入人体支气管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PM2.5如此火爆,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网友 IP游客 119.33.140.x :PM2.5,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是否应该人性化一些,到易有空气污染的地方检测。广州空气很污染啊!

网友 IP:60.209.238.x :车尾气对人的危害不小,尤其是最近曝光中国汽油的危害物质远高于香港、欧美三十多倍,汽车尾气影响人的智力,尤其是儿童的智力,这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的发展的问题,请国家注意注意再注意,不要让劣质的汽车尾气在全国GDP增了一个点的同时,我们下一点的孩子整体之上却降低了10个点!!

网友 IP119.96.38.x :中国是不是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对PM2.5的监测。

【综述】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这是政府对于公众环境保护诉求的回应,表明了政府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决心,正是政府的这种决心,才让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治理工作一步步走向深入。

继2月29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被纳入国家标准后,PM2.5又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后广东省公布了珠三角9市17个监测点的PM 2.5数据。但仅有监测结果是不够的,通过监测结果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大气治理工作才是最终的目的。做好大气的治理工作可以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加强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科学研究,联防联控、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五个方面进行。

但要从根本上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更有效的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就必须转变能源发展的方式,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在10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张国宝、邵秉仁、王炳华、陆启洲、李河君、牛文元委员就“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回答了记者提问。这表明了我国政府在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所做的努力。

(撰文:张文涛 莫林虎)

【资料来源】

1.《两会速递:“PM2.5”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新闻网 2012/03/05 10:10

2.孙天明:《广东环保厅副厅长:PM2.5监测点全按国标设置》,南方都市报2012/01/16 11:16

3.毕淑娟: 《PM2.5首进政府工作报告“小颗粒”成两会新议题》,天津网 2012/3/9 20:59

4.《周生贤因未完成减排道歉 PM2.5设备全国需28亿》,中国新闻网 2012/03/08 09:06

5.《梁江涛:PM2.5进两会是一个新起点》,中国网 2012/03/07 10:12.《网民接受环保问题调查 PM2.5及公众参与被热议》,中国环境报 2012/03/07

7.《人大代表建议年内开始全国监测PM2.5联防污染源》,新华网 2012/03/10

8.《张国宝邵秉仁等委员就“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答问》,新华网 2012/03/10 10:51 文章来源: 中国网

第五篇:两会心得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组织研究生召开学习讨论“两会”思想动态座谈会 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3月17日将落下帷幕。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承载“中国梦”的大会。两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集一堂,共商国是,共逐“中国梦”。在这次承前启后的两会上,代表们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投票选举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完成了中国1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换届。3月14日上午,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习近平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历史接力棒顺利交接。我校领导重视研究生对两会的关注与学习,于3月17日晚召开 “北京科技大学关于学习两会思想动态座谈会”,各学院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纷纷表示了关注两会,讨论国家大事是每一个有志青年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表示会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过去的五年乃至十年,中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团结奋斗,为中国国家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国富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实现民富,这是未来十年中国政府想要实现的,两会期间代表们踊跃发言,为祖国的发展出谋划策。每年两会的召开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校研究生对两会召开的伟大意义展开了讨论。

机械学院的同学匙瑞志说:“烟花三月,大地回暖,两会的春风也如期而至。代表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满怀着人民的期待,热情与

愿望来到北京。他们是祖国的智囊团,人民的加强连。两会期间,代表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为祖国的发展献言献策,为人民的福祉殚精竭虑。真正利用好了两会这一个能够参政议政,能够出谋划策的这一平台,好的建议意见如雨后春笋一样迸发涌现。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希望各位代表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做好代表,做好表率。”

生化学院的同学田雪娇说:“两会已于今天顺利结束了,两会的成功召开,为我国稳定发展和长远大计奠定了重要基础。此次的两会,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国家又迎来了新一任的领导干部,他们都是踏实苦干并且赋予创新精神。同时,咱们的新一届领导人也注意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难,比如经济的增长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有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问题,他们都十分重视,这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欣慰,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走以前走过的弯路,不可犯以前犯过的错误,只有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才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真心拥护,党的事业才能久远,国家才能长盛不衰。”

冶金学院的同学汪成义说:“在两会召开期间,最激动人心莫过于我们国家领导人的正式当选,会议投票选出了国家主席,副主席,总理等重要领导干部,为我们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的领导干部大都来自基层,都有过基层的工作经历,相信他们在任职期间,能真正的站在人民的角度,为大众着想,为人民服务,实干兴邦,执政为民,为使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继续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前奋进,早日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

二、在雾霾、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挑战公众安全的环保事件刺激下,今年全国两会提案、议案中不乏环保内容。空气污染、环境治理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焦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全国31个省份的两会期间,有24个省份的两会代表提及空气质量,即近八成的地方两会关注了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现象以及该省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问题。对此我校研究生代表对两会中热议的环保问题展开了讨论。

土环学院的同学李梦霞说:“在雾霾、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挑战公众安全的环保事件刺激下,环保问题成为了本次两会的焦点话题。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示,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而就我们自身而言,也要从小事做起,低碳出行,节能环保,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土环学院的同学陈杰说:“3月是我国一个极不寻常的月份。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齐聚北京。代表人民把有关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提交“两会”讨论。因此“两会”的召开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关注和他们有关的一些热点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

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同时,河北代表建议京津冀治污工作应一体化进行。作为一名研究生,一名普通党员,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环保工作尽一份力。为了明天的蓝天和灿烂的笑脸,让我们一起努力!”

经管学院的同学苏晓丽说:“我认为两会的召开具有其重大的意义,阶段性的总结、对现存热点问题的关注与讨论、对未来的展望这些都将有利于推进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雾霾”相信让大家都记忆深刻也让我们十分恐慌担忧,而两会中对于环保问题的研究讨论也让我们看到政府对此的重视以及治污的决心,相信在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生活的更加美好!”

三、在全国人民期盼的目光中召开的两会即将降下帷幕,观察今年会场内外关注的重点、讨论的热点,应验了舆论在会前的预测——无论是温总代表本届政府的最后一份工作报告还是中国梦的深入诠释;无论是代表委员的会上热议,还是网民的犀利讨论,“民生”、“关注民生”,这些越来越被大家熟知的词汇,成为两会永恒的主题。其中关于大学生就业,房价,以及社会公平问题成为最热门的关注点。对此我校研究生代表对两会中热议的民生问题展开了讨论。

自动化学院的同学栾瑾说:“2013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

行。大会提出了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作为学生,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温总理对于就业问题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面对就业难问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会实现,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外国语学院的同学王艺佳说:近些年来房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两会期间房地产再次成为民生焦点话题之一。遏制房价的增长,向居民提供更多的经济适用房,首套房不征税等方案的提出都反映了代表们对人们生活问题的关注。个人认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很大的泡沫成份,这些涉及到地产商利益,银行利益等,所以房价一直很难降下来。但是,如果容许这种泡沫经济成分不断增长下去的话必然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政府应该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的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提供更多的经济保障房,保障百姓的利益。数理学院的同学尹春雨从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分析道:“这次人大代表的构成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产生,这点充分说明了我国确实把全国所有地区、名族人民等同对待,权利平等放到了第一位,并且落实到行动中去。人大代表中,工人、农民代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妇女代表比以往都有所提升,然而党政领导干部明显比以

往有所下降,这说明本次代表,以代表社会各个阶层为主要目的,使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发言人来保护自己阶层的利益;并且降低了党政领导干部的比例,说明国家党政领导干部甘愿降低自己的权利,充分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提议,做到切实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目的。此次人大代表中也有数十位来自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的代表,是我国一国两制成功的一大表现,充分发挥不同制度相互发展的优势。

下载关于两会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两会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会主题报告

    首先,我想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两会”的概念,所谓“两会”指的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两个机构,一般用来指在每年第一季度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

    思想报告(两会)

    思想报告 ——两会 敬爱的党组织: “力借四海风帆顺,春风扑面好放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每年的两会都是我国政治生活的......

    主题思想报告——两会

    主题思想报告——2011年两会学习敬爱的党组织: 2011年3月5日至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召开,3月3日至3月1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也如期进行......

    2015马化腾 两会报告

    “互联网+”现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马化腾表示振奋 腾讯科技讯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这是此行业热词在历年总理......

    2013吴邦国两会报告

    各位代表:我受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五年来的主要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

    2015最新两会思想报告

    2015最新两会思想汇报 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四海借力风帆劲,春风拂面笑颜开。三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承载着百姓的寄托和希望,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带着各......

    2014两会思想报告

    2014 3年两会思想汇报 “两会”刚刚结束,我认真学习了本次会议的新闻报道。今年的提案议案是这次会议的的重要内容,内容大至国防外交、经济教育,小至房贷婚姻、储蓄养老,无所不......

    两会报告总结

    国事连着家事,国计关乎民生。老百姓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代表委员的目光聚焦之处,也是亟需政府着力解决的国计民生问题。日前,《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