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管理专业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实施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实施情况
财经系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学制)2010年开始招生。截止目前,有2010级物流1、2班(50人),2012级物流1、2、3班(152人),2013级物流(46人),共计6个教学班,2010级物流1、2班已经顺利就业;2012年9月10级物流(50人)、2013年9月11级物流(126人)、先后到北京苏宁物流基地顶岗实习。从物流管理专业开始招生,物流教研室提出“课证融合、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2+1是指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为了实现企业实习,物流教研室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校外合作企业的签订
为了保证优质的校外合作企业,李国莉书记利用三河人力资源,亲自带队先后考察了雪花啤酒、汇福粮油集团、汉王科技等有名的企业,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初步确定了合作意向。李国莉书记和李树晗主任还不辞辛苦带队考察了北京招商局物流集团、北京苏宁物流基地、天津中外运物流公司等专属物流公司。经过对外出考察企业的充分了解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公司实力雄厚、专业对口、待遇相对较好的汇福粮油集团、北京苏宁物流基地最为优先考虑的合作对象,并和他们签订了校企合作意向书。
二、校企合作的实施
1、实施情况
根据合作协议要求,我们派出了10级物流管理专业50名学生到北京苏宁物流基地顶岗实习,这些学生被分配到了仓储岗、配送岗、客服岗顶岗,1个月后换岗,通过不同岗位的实习锻炼学生的多技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报酬,这50名学生最后有7名学生和北京苏宁物流基地签订了就业协议书,有的学生月薪达到了5000多元。剩下的43名学生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从而没有留在苏宁公司。今年9月份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126名学生到北京苏
宁顶岗实习。
2、校企合作的保障
为了创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首先,财经系专门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企合作的领导。
其次,系领导的大力支持。李国莉书记和李树晗主任定期和不定期的与企业的领导进行电话交流和面对面的商谈,保证了校企合作企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再次,专门人员负责。在合作期间,我们还派专门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专门指导,并不定期的进行沟通,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校企合作可以使三方受益,尤其是学生毕业后可以实现零距离高质量就业,提高就业档次。
物流管理教研室
2013年12月26日
第二篇: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企业简介
企业介绍
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历程
企业的规划(短期、中期规划)
二、校企合作意向书
1)引进校方学生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
引进学历层次(中专、大专等)、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阶段(中专学生学习完在校课程进入实习阶段的、大专学生3年级进入实习阶段的、学校推荐就业的)等
2)推荐企业市场研究行业高工(专业人员)担任校方协教,阶段性地与校方一同指导在校学生的素质教学、实践等,对于全面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同时对于企业创建学习型技术骨干队伍、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沟通技巧、普通话水平、营销策略、声音魅力等素质,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学生实习结束后,可获得XX市场研究协会有关市场研究《XX证书》。
三、校企合作协议书
明确甲方(企业)和乙方(学校)双方权利和义务。
甲方:必须按照预定数量接收符合其条件的学生实习;
提供有安全保障的工作环境;
合理支付学生劳动付出;
给学生办理人事意外保险;
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必须符合其年龄阶段并且合法;
随时和校方沟通学生实习的情况;
有条件的接收校方推荐的学生就业等。
乙方:提供给甲方的学生必须是无犯罪行为的,并且符合甲方用人要求的;必须派遣一名老师跟踪学生实习(每天的签到、签退,配合公司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相关问题解答等),直到实习结束;
配合企业管理学生,并及时与企业沟通实习的其他相关问题等。
四、校企合作模式
模式一:学校派遣学生入企实习
校方每年安排预订数量的(与企业协商,具体根据企业相关业务进展协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学生入企实习。
模式二:学校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
每年5—7月份,校方可推荐部分优秀毕业生入企就业。
模式三:举办校内“市场研究”实验班
“市场研究”实验班是企业在学校举办的校企合作项目,企业分阶段的选派专业
技术人员授课,指导实践教学,并配合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入企就业。模式四:建立学生实习基地
学校以本公司作为学生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同管理和完善基地的建立,并在对外发布信息时共同使用“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名称,提升双方的公众效应度和美誉度。
五、校企共筹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协议
1、合作目的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
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输送渠道;
实现资源共享。
2、合作方式
实习基地名称的使用;
企业接收学生的要求及用工要求;
实习期限(长期实习:1—3月;短期实习:1—3周),实习一般不提供工作报酬,也可由实习单位酌情进行实习补贴;
社会保险实习期间不予办理,实习期间达3个月的可提供人身意外保险;实习期间不具有劳动合同关系,学生必须遵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 实习结束后,企业应向学校提交学生实习的证明和评价。
3、合作期限
4、甲方(企业)、乙方(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5、基地的组织机构
6、保密协定
学校应对企业相关技术和商业等机密进行保密,如泄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实习学生应遵守企业的保密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企业的保密信息; 实习学生只能将校企双方书面同意的属于企业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信息及资料(保密信息除外)用于毕业设计与论文方面,不能将其用于其他任何用途。
六、院校推荐学生入企就业方案
1)推荐原则
择优推荐: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推荐中享受优先。机会均等:每一名学生在推荐中享有同等机会。
专业优先:用工岗位确定后,优先推荐相近专业的学生应聘。
双向选择:在专业优先的前提下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跨专业选择应聘。
2)推荐条件
学历、专业、学校推荐表、个人相关资料等,参加“市场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应附带企业相关人员的建议。
3)推荐时间、人数及岗位
由企业和校方协商决定。
4)推荐学生的合同约定
被推荐的学生,公司保证入企工作时间达1年以上(学生个人能力及素质确实证实未达到企业要求的、违反公司制度被辞退的等除外)
七、企业接收院(校)方学生的福利体制
1、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不构成合同关系,所以企业一般不为实习学生提供各种福利、社会保险、医疗及其他待遇,仅酌情支付学生劳动所得(不参与企业绩效奖励)。
2、推荐学生就业,符合企业各项用人标准,试用期满后,企业为其提供各种福利、社会保险、医疗及其他待遇(与企业其他员工同等待遇,具体参见企业相关规定)。
另战略合作伙伴协定(建立健全合作机制——长效性)
第三篇: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材料
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材料
开展校企合作是我院办好职业教育的经验所在,以汽车专业为核心,探索出了一套校企合作的先进模式,大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办学水平,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及在职人员培训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开办时间尚短,办学经验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及该行业发展的不均衡及不完善,校企合作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完整的体系,但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体现在:
1、以就业为核心的松散式合作,为了解决好学生的出口,学院市场部及教研室积极寻求同企业的合作,来扩大学生的就业,目前已经有合作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已达百家,其中不乏一些大中型的国有大企业及中外合作企业,如:2004年起同中远物流合作,2005年起同中铁吉盛物流合作,2006年起同北京邮政物流局合作,2007年起同招商物流合作,已经2008年起同翔龙物流合作等,而同北京修理公司的合作则是长期稳定的。通过同大企业的合作,对于推动我院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以强化专业建设,共同研究开发校内实训体系的紧凑型合作,在解决了学生出口的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反馈,发现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习很多,但专业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此2004年起学院同交通部易通交通信息有限公司(现为招商集团易通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以易通第三方物流有限公司这个实体企业为依托,探索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同学院的教学紧密结合,利用学院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际应用资源,共同开 发建设出当时在国内,特别是北京地区中高职领域中最为先进实用的物流实训中心,对解决学生的动手操作应用能力提高的有利的保障,也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开发、实际运用水平。
3、以培养师资队伍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打造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搞好专业建设,专业教育的前提,因此,定期或不定期的将教师送入企业进行短期、长期的定岗实习,是我院长期探索的新模式,因此也强化以教师培训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先后同北京修理公司、北京邮政物流局、易通物流、北京络捷斯特等多家企业开展教师培养的合作,将教师送入企业,并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为教师提供了了解企业的大平台。
4、以订单培养为核心的紧密式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受企业类型及发展特点的限制,一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方式,也大大制约了同企业的零距离。为此,学院也加快了该项合作的进程,积极寻求同各企业的合作。年初,我们同北京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形成了合作意向,以协会为牵头,形成学院同其会员单位的合作。开办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的订单培训班,同一家或几家有共同需求的企业开展以企业实际操作为基础、以其岗位要求为核心,以学院的教师和企业的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师团队为支持,来开展同企业需求零距离的紧凑式合作,该项工作已经开始稳步推进。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行业协会主动,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近10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校企合作作为我们办好专业的依托,也正是紧紧依靠企业,才使得我们的专业发展达到了一定 的规模,毕业生将近3000人,分布于北京的各级各类企业。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形成了具有交通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
1、专业建设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想搞活专业,只靠学院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的依靠企业、社会的外力来推动,基于这样的思路,除了以不同方式同企业合作,还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办学理念,开展中外合作,2002年其同英国海博瑞大学合作,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中外合作,对刚刚起步的专业,给了很大的助推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建设模式,2010年起又在北京市教委的主导下,同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合作,引入德国IHK仓储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培训。通过中外合作,吸收真正地职业教育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吸收企业真正地实际应用,二者的相融合,大大提升学院的职业教育能力,培养出的学生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上岗,并能较快的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目前以形成了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以物流管理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面向公路运输运输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型物流中心、快递行业、汽车配件经营型企业、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运输运营、货运代理、客户服务、客户营销、仓储配送作业组织、物流信息操作与维护等基层管理、及后勤管理、物流网络管理、信息技术咨询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技能 专门人才。
2、课程建设
随着专业建设的模式逐步的明确,课程建设就是学院要真正探索的内容。为了更好的搞好课程建设,从2008年起,我院参与了由北京市教委主导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项目,并于2009年起在学院开设试点教学班,开展新课程模式的教学试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北京的物流行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多工作岗位进行提炼,形成了适合于中职、高职类学生所能胜任岗位的分析,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形成了物流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并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真正实现通过课程学习就能适应岗位的需求,直接上岗就业。在完成的过程中,我们聘请了北京邮政物流局、易通物流、百福东方物流、中储物流等多家企业的一线操作员工、主管、部门经理、人力资源经理、运营总监等低、中、高层的专家,共同打造课程标准及课程实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开发体系,和实用的课程。同时对于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改变了以试卷考试为主的传统方式,而以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同时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业和做人能力相结合,突出品行的考核等一套较为合理的评价新模式,将学生的德、能、知的培养进行有序的结合。
3、师资建设
教师队伍是我们办好专业的核心力量,目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已形成了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共10位,硕士研究生占60%,中级以上教师占90%,有过企业工作、定岗锻炼的100%。在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同时,我们也很注重教师的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目前80%的教师具有行业职业资格,另外2位教师具备了由邮政体系颁发的快递员培训师资格。双师队伍的打造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心,真正的实现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能够真正地完成企业的实际应用。兼职队伍也是提升我院办学水平的中坚力量,从企业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专家到学院来担任教学、讲座等,为教师队伍能随时带来企业鲜活的内容。通过校企合作,也解决了兼职教师的聘用问题。
4、校内实习和定岗实习
职业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专业定位及行业的需求,我们搭建了一套校内实习和企业定岗实习的新模式。校内的实习主要以企业的真实场景模拟化,实现点、面的模拟,而定岗实习则解决企业真实的作业实习,实现线的训练,使学生实现点、面、线的贯通。目前,在校内学生能够完成如物流信息软件的模拟、仓储作业的模拟、运输作业模拟、配送分拣作业模拟等,实现具体一个一个点的模拟,同时按照企业的作业实际,实现一个个项目的面上的模拟。而定岗实习则依托企业来完成,同时从2007年起开展了工作过程导向的定岗实习改革的探索,将定岗实习纳入到课程学习的环节,将企业的师傅、指导教师形成固定的模式,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岗位能力培养进行全面的监控,真正意义上实现实习的目的。通过两种模式的配合,培养学生能够尽早尽快的适应企业的需求。
5、其他方面(1)招生就业方面,从2000年起开始招生,每年的招生规模为150人左右,目前共有中职毕业生近3000人。从2010年起开始进行高职生的招生,将形成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四年制中职三种模式并举的招生模式,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不同需求。就业方面,连续十年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率平均为80%左右,近几年的对口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2)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教师也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培训,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参与交通系统的行业培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易通物流、翔龙物流等企业进行企业培训,为高速路、运输局等进行行业培训,同时也将为邮政快递员进行行业培训。
对于继续教育方面,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积极的加强继续教育,进行专科层次的学习,每年的学生中有近30%的学生利用在校期间进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
第四篇:数控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情况总结
数控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情况总结
校企合作是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重要环节,是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逐渐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我校先后与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及德威配电柜厂等数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针对我校数控专业进行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培养。针对企业对毕业生能力高要求的问题,我校在学校发展战略上适时调整了人才培养结构,提出了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初期,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调研和洽谈如何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明确表示,他们要的不是由学校招生培养出来的没有工作经验的技工,他们希望的技工是由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培养而来。
经过协商,校企合作的方式分为两个阶段:参观实习阶段和实习生产阶段。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我校将德威配电柜长定为实习参观企业,而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定位实习生产工厂,具体的实习车间为一机械车间、二机械车间和工磨具车间。在学生进校第一学年,安排学生进入德威配电柜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参观实习。实习期间,学校派专业骨干教师和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进入企业。班主任负责
学生的日常管理,专业教师则负责与企业指派的实习指导师一起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整个实习过程是依照生产流程先后进入柜体制造车间、表面处理车间、组装车间、产品性能检测车间。具体时间分配为柜体制造车间两周、表面处理车间和组装车间共一周、产品性能检测车间一周。在柜体制造车间学生可以对企业所用的车床、剪板机、折弯机、压力机、角磨机、电焊机、金工模具等设备的性能、加工工艺、使用范围及工作环境等进行了解掌握,使已学到的机加工方面的知识得到深化。在表面处理车间,可以看到一些特定的表面处理工艺,如静电喷涂、打磨、抛光、表面热处理等。组装车间内,可以学到一般组装产品的基本原则,加强公用性和互换性的概念等。在产品检测车间,需要根据成品的性能参数,对产品进行逐项逐个的检测。检测合格,出具检验报告和合格证;若不合格,则需检出问题位置。这些内容都是我校学生在校内接触不到的,在参观学习的同时,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实习结束,学生提交参观实习报告。学校和企业根据学生提交的报告对参观实习的内容、方式等具体问题进行协调、改进。
学生的生产实习时间则定为第三学年。因我校与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一直保持着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开始合作,且企业同意我校开始试点,校企合作培养熟练技工项目因此启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首先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必须转变观念。因为按照企业的要求,这种培训方式和传统方式相比将有几个新变化:一是由脱产教育变为脱产教育;二是由在学校中教育变为到企业去培
养;三是培养对象由在校学生变为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四是由学校一家管理、组织教学变为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管理实施。这些变化都需要学校转变思想,破除传统的观念束缚,大胆实施创新和探索,把企业的需要变成我们的实践课题,把企业的要求变成我们的目标,把企业的困难当成我们自己的困难,把企业的愿望通过我们努力变为现实,把服务企业、方便企业、有利于企业作为我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双方的积极努力下,合作成功,校企双方开始共同商拟和确定培养方案。专业上,学制定为一年,实行全脱产在企业参加生产,为了帮助学生做好从学生到公认的角色转变,学校派专业老师进驻企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心理及理论知识辅导,以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培养目标确定以提升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岗位职业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解决生产技术中的技术难题等为目标;管理上配备班主任,建立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考核;学习结业后由市劳动局组织企业技能鉴定站实施鉴定。
确定好培养方案后,双方开始选人。企业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拟定选拔标准和程序,通过个人申报、摸底考试、民意测评、区队考核、公示、领导小组确定等八个程序,在一机械车间、二机械车间和工磨具车间选拔了数控车、数控铣共20名技术骨干,作为首批技师师傅;学校则负责选好老师,学校选择的都是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
正式组织教学时,为使教学适合学生特点,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我们按照立足现实、因材施教、系统培养、提升能力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和应用为目的,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习中做到理论和实习训练一体化,以现场实践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组织研讨分析,共同探索解决的办法,以剖析案例为课题,使学生直接接受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培训上,则按学生实习工种与技师的等级相结合的标准,分6大模块开展综合训练。实习结束后,建立严格考核制度,把严格考核和实践操作、知识测试和实践考核、知识测试与能力考核、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岗位考核和论文答辩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一年的脱产培训,企业得到了近百名高技能人才,毕业后的许多学员在企业就业,成为企业的品牌职工。校企合作不是难题,企业人才培养客观上需要学校协助,一些企业之所以对开展校企合作不积极、不主动,其根源就在于学校没有主动联系企业,没有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取决于学校的培养素质,只有毕业学生在提高劳动效率,创造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学校才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但学校不能有太强的功利性,应该让利于企业,取信于企业,通过市场拉动、学校主动、企业互动造成多方连动,合作多赢,这才是校企成功、顺利合作的基本保障。我校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学校发展的速度越快,步子越实,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专业如何开展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专业如何开展校企合作
**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与社会脱节,影响未来就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实践教学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教学效果。为了与企业物流结合更紧密,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之路十分必要。如何建立物流企业和高职高专院校双向校企合作模式,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以合作育人为基础,促进企业参与到教学
职业教育与高校本科教育不同,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的发展依托于面向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所以必须依托企业支持,企业的全过程参与是提升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在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请企业的专家给予帮助,邀请制造型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的领导与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到培养方案的论证,并结合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的设置提出了建议与见解。同时物流教学团队也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工作任务与过程、岗位工作环境等论证,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打下基础,学院可以派团队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访谈、座谈及实地观察,通过深入调研,明确了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2.企业参与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课程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可以提出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授课的要求。企业兼职教师在指导生产性实训课、校外顶岗实习中发挥了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安排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全部进入制造型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企业环境,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将课堂放到物流处理的流水线和生产线中,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交替进行理论与技能培训,以企业的具体岗位工作为载体,进行真正的一体化教学。
3.企业参与校内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物流实训室的建设中,与物流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际情况,对方案提出了意见和见解,使实训场地与企业情况更加贴近,在模拟的状况下,实训场地与工厂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学任务与企业工作任务合一,实现了实训情境与未来工作环境的无缝结合。学校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创建校内配送中心的物流实训基地,因为配送中心又被称之为物流小缩影,涵盖了物流运作的所有环节和流程,学生可以在配送中心中从事多种物流岗位,从而提高多项物流职业能力。而且配送中心的规模不必太大,比较适合在校内创建。
二、贴近企业特色,以企业型管理方式开展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与企业的共建,使整个教学流程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减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
1.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型课堂教学
除了公共课与基础课外,现场教学的模式贯穿专业课的全过程,通过设立实验室、实训室、特色课堂的方式,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培训的含金量。同时将企业工作环境引入校园,共建校内实训环境。学生在企业内可以实行短期的课程实训和轮岗实训,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将企业各岗位所需技能得到充分熟练,达到理论学习和岗位锻炼同步进行的双重效果。同时,促使专业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实习和不出校门的“企业实践”,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素质。
2.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型岗位实习
学院就坚持面向企业,服务企业的基本理念,每年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到知名物流企业实习、学习到就业。为其提供相应的岗位和工作,并在工作中积极指导学生们,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并邀请公司的领导及培训师(业务能手)为学院的教师及学生做企业相关知识讲座和实习实训指导。实习结束后,在学生中开展实习经验分享会,参与实习的学生将实习体会和收获分享给其他同学,以传帮带的方式促进相互成长。
3.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型生产管理
学院在实习实践的环节中,适当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的全面考核管理,与企业员工一致,生产中实行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的考核评价,让学生真正的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物流流水线的作业,即满足企业的需求,又服务了企业,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确保学生就业率高。
三、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体现专业特色
1.建立领导、管理、协作的管理机制
增强产学结合、校企共建可采用“学院领导、分院管理、企业协作”的机制,建立了由学院主管部门、物流系领导、企业领导及专家组成的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事宜,出台相关的生产、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合作研究等制度,为校企的科学规范合作奠定基础。
2.建立适应性强的教学运行机制
面向企业的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与多变的企业运营环境相适应,在培养方案的建设中,突出柔性化、适应性的特点,注意教学进程的可调整性,为将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留有空间。同时考虑招收的学生理论基础情况,在突出实践教学的大环境下,合理设计理论教学的体系建设,确保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同时可引入物流管理专业延伸内容如物流园区管理、快递运营等新课程,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
3.建立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对于物流管理教学团队,采取引进企业经历丰富的专任教师,同时采用兼职聘任的方式,将企业的一线技术、管理能人安排到课堂中去,丰富师资资源。除了理论教学外,学院还根据物流管理属于应用技术科学的特点,建立研发型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物流企业的科研攻关项目。基于此,还可以与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结合、教师导师制、学生员工制等多种方式,搭建好学校为主、面向企业的平台,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物流专业实用技能人才。
除了以上与企业开展密切合作的方式,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物流学会、物流企业组织等行业资源,全方位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目前,社会上存在很多物流行业组织,比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学会等,都是从事物流管理、协调、服务的法人团体。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这是一个对外开放,服务物流行业的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平台积极关注物流行业组织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物流行业、企业调研等相关活动,保持物流行业资源、信息不断更新,为开展现代物流实践教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