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国合作者违法先行收回投资案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国合作者违法先行收回投资案
[案情简介]
1998年5月8日,中国某省A公司与法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共同投资设立达夫有限责任公司。合同规定:(1)公司注册资本500万美元,其中A公司出资250万美元,以厂房、土地使用权为合作条件;B公司出资250万美元,以现金、设备、技术作为合作条件,各方出资不折算成股本。
(2)合作经营期限为20年,从合作企业正式成立之日起算。合作期满后,合作企业全部财产及权益归中方合作者所有。(3)B公司出资的250万美元及利息,以合作企业缴纳所得税前的利润提取2%作为合作企业的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发展基金后,50%偿还B公司的投资,其余部分由A、B公司按6∶4的比例分配。合同签订后,双方又订立了合作企业章程,并将合同、章程等法律文件报送审批机构批准。审批机构认为,合作企业合同中,外方先行收回投资的约定不合法,因此做出不予批准的决定。经协商,中、法双方对合作合同第(3)项做出如下修改:合作期前10年,合作企业总收入扣除一切经营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净利润,全部用于偿还外方合作者的投资,从第十一年起,合作企业的净利润由中、法双方按6∶4的比例分成。如果合作期前10年仍未还清外方投资者的投资,则偿还期顺延至全部还清之日起;如果提前还清外方合作者的投资,则从还清之日起按比例分成。修改合同后,中法双方又依照合同对章程进行了修改,然后将修改后的合同和章程等文件报送审批机构批准。经审批机构批准,合作企业合同、章程正式生效。中法双方均按照合同规定如期完成了出资。合作企业成立初期,经营比较顺利,合作企业的利润全部用于偿还法国合作者的投资。后来,由于产品不适销,加上管理松懈,合作企业的效益开始滑坡。从第六年起,合作企业开始出现亏损。但是,法国合作者仍然要求合作企业按照上年利润数偿还其投资,中方坚决不同意。法国合作者遂将合作企业刚收到的一笔货款转入自己的账户上。中方在多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国投资者返还货款。
[法律问题]
1外国合作者能否先行收回投资。
2外国合作者先行收回投资的方式。
3在合作企业发生亏损时,外方能否要求先行收回投资。
[法律依据]
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21条第2款。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44条、第45条第1款。
[法理和法律分析]
1外国合作者能否先行收回投资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21条规定,中外合作者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者所有的,可以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办法。在本案中,中法双方约定,合作期限届满后,合作企业全部财产及权益归中方合作者所有,其中当然包括固定资产,因此法国合作者可以在合作期限内先行收回投资。
2外国合作者先行收回投资的方式
根据《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规定,中外合作者可以采用分配利润、分配产品或者合作双方共同商定的其他方式分配收益。在实践中,合作企业大多采用分配利润的方式,只有中外合作开发资源企业或者生产一些国际市场紧俏商品的企业,才采用分配产品的方式。根据多年来合作企业的实践经验,外国合作者先行收回投资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从利润中先行回收投资。其中包括三种形式:(1)中外合作者共同确定将合作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外商回收期,在此期间合作企业所获的利润全部用于偿还外方投资,中方不分配净利润;后一阶段为利润分享期,中外双方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配利润。这种方式能使外方较早收回投资,但中方分得利润的时间较晚,还可能出现外方在合作后期不关心企业经营,甚至以合作企业名义举债,实际上加重了中方负担,外方却从中牟取暴利。(2)每年从合作企业实现的利润中拿出一个固定份额用于偿还外方投资,其余利润由中外合作者按约定比例分配。这种办法的优点是明确提出了每年还本的最低数额,缺点是中方的利润分配无保障。如果合作企业实现的利润小于或者等于固定的还本数额,中方就无利润可分。(3)在外方回收其投资期限内或回收其投资前,外方按较大比例分配利润,超过该期限或外方投资额回收后,中方按较大比例分配利
润。这样,既能使外方较早收回投资,又使中方在合作初期就能分享利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第二种,从合作企业营业收入中优先回收投资。中外合作者约定从每年的营业额或每批产品 的销售额中提取一个固定百分比偿还外国合作者的投资。每年的偿还数等于外方的投资额除以合作期。每年提取的还本金额达到计划还本数时便不再提取,其余利润由中外双方按比例 分配。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外方能较早地收回投资,而中方从合作初期就参与利润分配。缺点是营业额或销售额是未扣除成本和费用的经济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如果以此作为偿还外方投资的依据,可能导致外方片面追求营业额或销售额,却不计成本或抬高成本,造成外方投资有保证,但合作企业效益很差的局面,直接损害中方利益。此外,这种回收方式属于税前回收投资,根据《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必须经财政税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审查批准。
第三种,从固定资产折旧费中优先回收投资。在不影响合作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经财政税务机关批准,合作企业可以从固定资产中提取一定的折旧费,用来偿还外国合作者的投资额,不足部分再从利润中偿还,其余利润再由中外双方按约定的比例分配。计提折旧费有两种方法: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直线法即将固定资产减去残值后,按规定使用年限逐年平均摊销。加速折旧即提高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缩短标准使用年限,这样每年的折旧额会增加,固定资产更新得更快。按照《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规定,合作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一般应采取直线折旧法。需要采用其他折旧方法的,应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上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使用加速折旧方式的优点是外方能提早收回投资,中方亦能早点参与分配利润。其缺点是,它属于风险还本方式,处理不好将对合作企业的稳定性及债权人的保护极为不利。这是因为,企业的注册资本主要表现为固定资本,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但不用于更新设备,而是用于偿还外方投资,意味着注册资本将被逐渐抽空,造成企业资产减少,偿债能力下降,一旦生产设备需要全面更新,企业就会陷入危机,最终给合作企业和企业债权人带来损失。
在本案中,合作企业合同修改前“外方先行回收250万美元的投资及利息”的约定不合法。外方回收投资只限于投资原本,不包括资本利息。因为,如果允
许外国投资者回收利息,则外商投资实际上等于向合作企业贷款,改变了合作企业的性质。另外,一般来说,外国投资者应在缴纳所得税后回收投资,分配利润,否则会在事实上减少国家的税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21条规定,合作企业合同约定外国合作者在缴纳所得税前回收投资的,必须向财政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由财政税务机关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审查批准。本案中,合同约定:以合作企业缴纳所得税前的利润提取2%作为合作企业的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发展基金后,50%偿还B公司的投资。这种税前分配利润以先行回收投资的行为应向财政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由财政税务机关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审查批准,而中外合作者并未履行该审批手续,因此合作企业合同未获批准。3在合作企业发生亏损时,外方能否要求先行收回投资
合作双方对合作合同修改后,外国投资者回收投资的方式属于从税后利润中先行回收投资的 第一种形式,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合作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合作期前10年仍未还清外方投 资者的投资,则偿还期顺延至全部还清之日起。这就意味着,在实施先行回收投资的前10年,合作企业必须盈利,税后有利润才可以将其全部分给外国合作者。如果其间的任何一年合作企业是亏损的,那么该年度外国合作者就无权从合作企业中回收投资,而应当顺延至下一年度,但前提仍然是合作企业在下一年度能够盈利,税后有利润可分。本案中,合作企业在第六年开始出现亏损,因此法国投资者在该年度没有权利分配利润。而法国投资者转移的货款是合作企业的财产,不是合作一方的个人财产,其擅自转移货款的行为毫无法律根据,侵犯了合作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也违反了国家财务制度,应当退还给合作企业。
[学者建议]
在国际投资环境中,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投资的安全性,即投资能否尽快收回,能否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所以,合作企业采取各种灵活的分配方式,是吸引外商来华投资的重要措施。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是为我国法律所允许的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分配方式。不管是法人式还是联营式合作企业,只要在合同中约定外国合作者先行收回投资额的,应同时约定外国合作者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具体办法。由于外国合作者回收投资额后,仍继续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分配利润,直至合作期满。在此期间,企业如发生亏损,很可能将全部
风险都转嫁到中方合作者身上。所以,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外国合作者提供担保,保证企业发生亏损时,外国合作者能以投资或提供条件相等金额对企业承担责任。
第二篇:投资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一)
投资合同模板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1)
第一条 约因
限公司,遵照 法律注册的 公司(简称),地址 为甲方与 有限公司,遵照 法律注册的 公司(简称),地址 为乙方。
甲方和乙方(简称双方)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双方共同成立一家合作经营企业(简称合营公司)。
合营公司的宗旨系引进专利,按专利提供技术诀窍进行合作生产。甲方提供生产厂房及所需设备,乙方提供专利技术。双方按本合同附件列明的项目投入。
合营公司由甲方独自经营管理,乙方承包使用技术的全过程,保证其产品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乙方提供的专利技术按本合同第五条款规定,以提成费的办法作投资合同模板
为补偿。
第二条 定义
本合同及附件中所引用的技术名词分别阐述,其意义兹明确如下:
2.1. “产品”系指合同附件所列的产品。
2.2. “专利”系指经登记获有专利权的和经登记获有实用型专利权*的及本合同附件所列明的须经申请的专利技术。
2.3. “技术”系指为满足生产、使用、保养及销售该产品所需的技术,并为乙方目前所持有的或将来能获得的并有权向第三者公开的技术数据、配方、生产程序、图纸、说明书、手册目录及信息等。
2.4. “商标”系指合同附件所列明的商标为准。
2.5. “技术协助”--按合同规定,乙方每年派出三(3)名生产和发展该产品的技术专家至合营公司生产部门指导生产,逗留期限由合营公司与乙方商定。该专家的薪俸及往返差旅费由乙方承担,在中国逗留期间的住宿、膳食及生活津贴由合营公司负担。投资合同模板
应合营公司的要求,乙方按双方商定的适当时间内派三(3)名技术专家至合营公司就有关生产、生产过程及销售产品等方面提供更有效的技术协助。合营公司应支付专家从受雇地至合营公司的差旅费及在中国期间的住宿、膳食及生活津贴等费用。
2.6. “技术信息互换”--在合同期限内,乙方将已改进的技术通知合营公司。合营公司在使用技术中作改进时,应通知乙方。经改进的技术,其所有权属改进的一方并受本合同载明的保密条款所约束。
2.7. 乙方保证:按双方议定时间提供的技术信息应是准确的、完整的和清晰的并且由乙方提供的实用技术是最先进的;合营公司按乙方的要求,在正确的应用其技术的状况下,合营公司的产品应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
第三条 专利和商标的使用
3.1.按合同的规定生产、使用和销售该产品外,不经乙方同意,合营公司不得使用其专利、商标和技术。
3.2.事先未得到书面同意,合营公司不得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修改。合营公司生产的产品与乙方生产的产品质量应相同。乙方有权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确保投资合同模板
合营公司的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
3.3.在合同期限内乙方向合营公司提供的使用技术系在中国境内生产及销售其产品,并按合同条款的规定亦向乙方提供在国际市场中销售的产品。
3.4.合营公司应乙方的请求,在可能的情况下,于适当的时候在 以乙方的名义申请、登记、注册其提供的技术,使乙方获得其技术专利及专利权。
3.5.合营公司按照双方的议定,在销售产品上须标志商标时,并标明该产品是按乙方的许可证制造。
3.6.合营公司出售的全部产品所使用的名称和标志均载明于附件。经乙方同意后合营公司可使用其他名称和商标在中国市场销售。
第四条 第三方伪造及侵犯
合营公司若发现有任何伪造的产品、或侵犯专利、或商标时,应立即通知乙方。虽然,仅乙方独家持有对其伪造产品或失常的使用产品、侵犯专利或商标时采取追究或多次诉讼或采取其他行动的权利,但乙方对合营公司就上述有关情况提出的各种建议,应给予适当的考虑。为此,乙方可用合营公司的名义作原告人或双方联合作原告人,合营公司对此不应无理由的予以拒绝,但须先取得合营公司的专题书面投资合同模板
批准。
第五条 提成费
5.1.在合同期限内合营公司须向乙方为合营公司提供的技术及协助给予补偿费。
5.2.根据合同及附件的生效日起一百八十(180)天内合营公司应支付售出该产品的总净售额 %的提成费。其提成费应根据该产品的净售价计算。
5.3.按合同附件规定的提成费应从得到该项技术之日起执行 年,以后,每年递减 %。
5.4.合营公司应保持完整、正确的记绿,便于确定向乙方支付的款额,乙方可派会计师代表乙方审查其记录,自 年 月 日起,于合同期限内每年每季度后六十(60)天内向乙方提供季度的销售报告。销售报告应列明上一个季度内出售产品数量的净售价并附上应支付的款额数字。销售报告应由合营公司主管财务者签署。
5.5.合营公司根据合同及乙方书面指定的银行将所得款额以美元按时汇至投资合同模板
乙方。
第六条 技术培训
6.1.按合营公司的合同,乙方应向公司提供技术培训,为提高公司雇员的技术水平。
6.2.乙方同意向合营公司选拔的雇员按下述技术范围提供培训: 产品的制造、发展、销售和使用; 加工生产及有关工厂实习;培训其他有关的技术待合营公司与乙方协商而定。
6.3.乙方不提供与制造、销售或维修保养该产品无直接关系的任何事宜的培训,亦不提供乙方对第三方承担有保密义务项目的培训。
6.4.培训人数和内容、地点、期限及其他有关培训事宜由合营公司与乙方商定。
6.5.合营公司若需要求乙方派遣指导人员、技术专家及有关管理人员至中国对中方人员进行培训,合营公司应支付聘请人员从受雇地至合营公司的全部差旅费及在中国期间的住宿、膳食及生活津贴费用。投资合同模板
6.6.按本合同规定,合营公司属下的雇员凡参加并完成由乙方提供的培训计划者,自培训完结后1年内,不得向合营公司提出辞职。
第七条 优先条款
7.1.合营期间合营公司所需要的材料、设备、配件等在价格、供货时间和质量同等的条件下,必须优先购买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的产品。
7.2.合营期间合营公司所需的各项服务,在费用、时间和服务质量同等的条件下,必须优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单位签订承包和技术服务合同。
7.3.在费用、时间和质量方面同等的条件下,合营公司必须优先购买和采用由甲、乙任何一方直接签订承包合同的一方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
第八条 保密
合营公司承认并同意在合同期内由乙方提供的技术系属秘密。合营公司及其全体雇员和工作人员应按合同列明的目的而使用其技术。在未得到乙方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者公开或透露此技术。自签署合同至终止合同,该项技术的保密期限为 年。投资合同模板
第九条 合营期限
9.1. 合营公司的合作经营期限是以合营公司取得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计算,为期 年。
9.2. 当合作经营期限届满前六(6)个月,除双方同意终止外,合营公司的合作经营期限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继续作为期二(2)年的延长,但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9.3. 在未得到乙方事先专题书面的同意,合营公司或甲方应保证将全部技术和其他权利退还给乙方,且在将来任何时候无权继续使用与本合同有关的专利、商标或技术。
第十条 仲裁
10.1. 甲、乙双方对本合同发生的任何争执应首先通过各方主管部门以互相信赖的精神予以解决。若于三十(30)天内双方主管部门不能解决时,双方可推荐第三方予以调解。
10.2. 若于三十(30)天内调解不能解决时,甲方与乙方同意将争执提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仲裁程序暂行规定予以投资合同模板
仲裁。
10.3. 若对本合同的有效性、解释或强制执行等发生争执时,仲裁员应根据合同条款及国际商业惯例予以有效的解决。
10.4. 在发生争执,并将争执提交仲裁过程中,除所争执并提交仲裁的争执者外,双方都应按本合同的规定,继续执行各自的权利和履行各自的义务。
10.5. 仲裁的裁决是终局性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仲裁费由败诉方负担或由仲裁机构裁决。
第十一条 不可抗力
11.1. 双方遇有无法控制的事件或情况应视为不可抗力事件,但不限于火灾、风灾、水灾、地震、爆炸、战争、叛乱、暴动、传染病及瘟疫。若遭受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导致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时,应将履行合同的时间延长,延长至与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所延误的时间相等。
11.2. 遭受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的一方应立即用电报或电传将发生不可抗力的事件通知另一方,并于十五(15)天内用航空挂号信将政府或有关部门出具的发生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书寄给另一方。若因不可抗力引起的延误时间超过六十投资合同模板
(60)天时、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进一步解决履行合同事宜。
第十二条 合同文字和工作语言
12.1. 本合同及附件用中、英文书就,两种文字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2.2. 合营公司的重要文件,一律用中、英文书就,两种文字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同意用英语和汉语为工作语言。
第十三条 其他
13.1. 本合同书就的标题,仅为醒目参考用,不影响本合同的意义和解释。
13.2. 合同的中、英文本各一(1)式四(4)份,每种文本双方各持二(2)份。
13.3. 甲、乙方及合营公司之间的通讯来往均以中、英文为准。
13.4. 按本合同规定任何一方发出的通知或通讯,应以书面文字为准并按对方的地址寄出后七(7)天,视为有效送达。投资合同模板
甲 方:
乙 方:
姓 名:
姓 名:
职 务:
职 务:
电 话:
电 话:
传 真:
传 真:
见证人:
姓 名:
职 务:
日 期:
同约定。双方提供的合作条件作为投资,而收回投资的办法是以加速折旧、增加利润幅度或以产品分售及采用提成费等办法来实现。合作期满后财产不再作清算分配,具体处理办法依双方所签契约中明文规定实施。合作经营、分工经营、委托一方经营或委托第三方经营管理,取何种方式视契约中规定的条款付诸实施。
* 实用型专利权系指在学术、技术、工艺等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发明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发明者提供图纸、模型及技术说明书等资料,经申请批准后可受到保护者,通称实用型(Utility Model)专利。
第三篇:法人股东收回投资有涉及的企业所得税问题
法人股东收回投资有涉及的企业所得税问题
案例:某公司2008年以1000万元注册设立甲公司,占甲公司30%股权。2012年底,经过其他股东的同意,该公司将所持股权转让给A公司,转让价格为2500万元。截至2012年年底,甲公司共有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3000万元,按照甲公司注册资本比例计算,该公司应该享有900万元。请问,该公司转让股权投资的所得额是多少?如果甲公司清算,或者甲公司回购股权,分给该公司2500万元,该公司取得的所得额是多少?
股东处置股权、收回投资的方式有三种:转让股权、公司清算和公司回购。原股东转让股权收回的投资由第三方即新股东支付,原股东通过公司清算和公司回购收回的投资由被投资企业支付。
一、转让股权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三条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698号)第三条规定:股权转让所得是指股权转让价减除股权成本价后的差额;股权转让价是指股权转让人就转让的股权所收取的包括现金、非货币性资产或者权益等形式的金额。如被投资企业有未能分配的利润或税后提存的各项基金等,股权转让人随股权一并转让该股东留存收益权的金额,不得从股权转让价中扣除。股权成本价是指股权转让人投资入股时向中国居民企业实际交付的出资金额,或购买该项股权时向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转让金额。
因此,该公司取得的股权转让收入2500万元均为应税收入,股权转让成本为1000万元,该公司股权转让所得=2500-1000=1500(万元)。
二、公司清算
如果2013年1月甲公司经股东会决议同意解散清算,公司将财产变卖偿还债务后,对股东分配剩余财产,该公司分得现金2500万元。截至2012年年底,甲公司共有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3000万元,按照甲公司注册资本比例计算,该公司应该享有900万元。该公司取得的投资所得是多少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十一条的规定,投资方企业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剩余资产,其中相当于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应当分得的部分,应当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上述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者低于投资成本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或者损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第五条规定:企业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结清清算所得税、以前欠税等税款,清偿企业债务,按规定计算可以向所有者分配的剩余资产。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
该公司从被投资企业分回的2500万元,其中900万元是分回的留存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其余的1600万元属于应税收入,股权投资所得是应税收入减去股权投资成本,因此,该公司股权撤资所得=2500-1000-900=600(万元)。
三、减资分配
假如2013年1月年经股东会决议,同意甲公司回购该公司出资,该公司得到现金2500万元。截至2012年年底,甲公司共有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3000万元,按照甲公司注册资本比例计算,该公司应该享有900万元。该公司取得的股权投资所得是多少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第五条规定: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相当于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减少实收资本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其余部分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
公司回购股权和公司清算都是由被投资企业向股东支付款项,其中包含向股东分配留存收益,该笔款项为免税收入,因此两者的税务待遇相同,甲公司股权清算所得=2500-1000-900=600(万元)。
第四篇:企业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以案促改自查反思报告,原创例文,仅供参考
企业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以案促改自查反思报告
透过学习公司下发的《某某某违纪违法案件开展专项以案促改活动方案》的文件,我就如何做好自身廉洁自律工作,如何加强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范,下一步如何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不系统、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案例中某某某是因为不注重理论学习,放弃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在各种物质利益面前逐渐迷失,堕入贪污腐化的深渊。对党纪国法一知半解,导致在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胡作为,导致走向错误的道路。
(二)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不足,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深远,观念有些陈旧,更新尚不到位。
(三)对自身刚性约束不到位,纪律观念不够强。突出表现为个人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弱化;本位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弱化;名利意识增强,公仆意识弱化,把强调政治纪律,视为束缚手脚,认为个人不拿不贪,就不是违纪违法,这样必然
造成纪律涣散,难以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民主与集中、个人利益与党和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学习,首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其次,学习必须要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理论的能力,提高处理复杂局势和农村基础工作的能力。最后,学习必须要全面。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必须要全面。不仅要学习理论政策知识,还要学习法律、历史、经济、科学、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力求知识全面。
(二)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腐败的存在导致社会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强化职责意识。把履行“一岗双责”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在安排部署风廉政建设各各项工作的同时,不忘人社业务工作,让每一位干部职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真正守住拒腐防变这条“生命线、高压线、警戒线”,进一步强化纪律和法律意识,远离腐败深渊。
三、个人总结
通过对《某某某违纪违法案件开展专项以案促改活动方案》的学习,我一定要坚持把以案促改工作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把警示教育纳入纳入党员干部教育整体规划,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资料,既要透过以案促改起到以案示警的教育作用,又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各项工作的新业绩检验整改成效。切实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意识,确保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
第五篇:“业务未动 筹划先行”——企业对外投资(在建工程)税收筹划之股权架构设计与业务规划
“业务未动 筹划先行”——企业对外投资(在建工程)税收筹划之股权架构设计与业务规划
西政资本为西政投资集团下属企业,西政投资集团是西南政法大学地产、金融圈校友倾心打造的地产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集团主营私募投资、创业投资,主要投资方向为地产、高新科技、互联网、文化传媒、创新金融等产业。集团下设西政地产金融研究院,专门从事金融/融资产品设计、税务筹划、跨境投融资、房地产全产业链实务研究与顾问工作。欢迎任何形式的沟通、交流和合作,欢迎推荐地产转让/融资项目、创投融资项目,推荐者重谢。
目录
一、搭建合理的股权架构及业务模式
二、建设期不同业务公司安排
三、资产在不同法人主体之间配置的安排
四、利息抵税的筹划
五、固定资产、开办费的折旧(分摊)选择与安排
六、涉及第三方的纳税筹划引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都是在事情未发生前就做好计划和应对,不致在事件突然发生时手忙脚乱的窘态,甚至干出违法乱纪的事。“事前原则”也是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之一。笔者将推出“业务未动 筹划先行”系列文章,讨论在业务收入、业务利润未实际发生之前,或纳税义务未实现之前,如何从企业股权架构、业务方面提前安排,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少缴税,或利用递延纳税晚缴税,在法律法规允可的范围内事前作出安排以便控制税收风险。大型在建工程从开工建设到试火,再到达产,少则半年,多则3~5年,在该建设期内,虽然还未正式形成营业收入,但税收筹划的工作却早已开始。本篇讨论在建工程还未正式投产前可能涉及的税收筹划要点。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文所述在建工程建设期需要提前安排事项,特以如下企业举例为证。项目简介甲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下属企业,从事IC设计及制造大型生产企业,位于A省某市,是当地重点建设项目,占地50余万平米,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不动产投资预计约50亿元,机器设备约50亿元,工程建设期为2年。该项目是A省重点打造、政府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在建成后能为股东创造大额利润,为政府创造高额税收。公司拟将在项目投产盈利后以单独IPO实现上市或通过上市公司收购方式实现间接上市目标。甲公司为打通上下游各环节,满足控股分子公司需要成立了多家分支机构。
一、搭建合理的股权架构及业务模式因大型基建项目投资额大,未来涉及多级管理、多模块经营,上下游产业链,而不是单个法人主体公司,故需提前搭建股权架构,主要有:(1)股权架构可考虑用“控股公司—集团公司—业务公司—分、子公司”三级架构或四级架构,或其变体。(2)不同业务选用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基于未来上市(挂牌)需要选用股份有限公司,独立业务模块宜选用有限责任公司,分支机构可选用分公司或子公司。子公司不能与母公司之间互相弥补经营亏损,而分公司与总公司可以弥补亏损,但分公司在某些区域不能享受只有法人公司才能享受的财政奖励。企业成立产业引导基金,多选用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企业在某些地方可以核定征收,而分子公司则不具备该优势。依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企业形式,也为未来企业提前进行税收筹划作好安排。(3)异地成立分子公司除总部外,企业还因业务定位、资金获取、人才等需要在外地设立企业。如需靠近上下游,需要在上下游立业所在地成立公司,如需要拓展境外采购和销售渠道,需成立境外子公司。基于税收优惠的角度,各地政府对外地企业来本地投资,常在用工、用地、用资、税收都有不同程度补助、奖励,企业可依据自身特点,将特定业务设在税收优惠地,如股权投资企业可设在基金小镇。但也不能仅为优惠而去,设在外地公司常因空间距离、政策变化而打乱企业自身经营节奏。不少企业家在一些地市招商会上受地方政府热情接待,许以优惠承诺,但常常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最终失败的例子也是殷鉴不远。
二、建设期不同业务公司安排(1)不同公司分开设置。未来能享受税收优惠的公司与不能享受优惠公司应分开设置,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应分开设立、分开核算;节能节水、环境保护项目公司应与高污染高能耗分开。按我国税法要求,若要享受特定行业税收优惠,需要满足一些特定要求,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科研人员比例是硬性指标,故需要对此早做业务规划。(2)避免长期亏损业务公司。基于所得税最小化方案,需要避免未来出现长期亏损而无法弥补的公司,从而导致盈利公司缴税而亏损公司无法弥补的局面。集团总部往往成本费用多、收入来源少,研发公司也可能功能单
一、不能有效转化研发成果,这些都将可能导致单一企业长期亏损,故在对业务公司安排时,应避免出现该类型公司,较好的做法是将此类公司在未盈利之前,作为一个职能部门架入到盈利公司中,在具备盈利条件下再独立出来。(3)专业子公司的安排。基于业务定位不同,对于定位为销售公司、集中采购公司可成立专业子公司。如在建工程建设期内因有大量的混凝土、砂石、钢材需求,可成立专门的商贸公司用于集中采购,既有利于控制产品质量,增加集团企业整体利润,增值税也可控制取得发票的进度,有利于全集团范围内的税收安排。
三、资产在不同法人主体之间配置的安排(1)不动产产权安排。因不动产转让涉及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早期就应作好不动产产权规划,未来不动产用于担保、融资、投资时可能涉及所有权转移,势必会带来额外税负。按我国现行不动产税制特点,不产权变动越频繁,则缴税额也越高。故需要提前筹划安排将不动产放在不同法人主体公司。(2)无形资产产权安排。不同的公司依据经营需要持有一定无形资产是必要的,如若想通过高新认证,需要一定数量专利、著作权,若认定为软件企业,则需要一定软件著作权,特定行业公司需要取得专门牌照(行业许可),是享受税收优惠的重要门槛,这些无形资产可以是自行研发、委托研发和转让而来。无论怎样取得,都需要提前安排。研发类公司(部门)则既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与其他类公司搭配,满足其他企业专利、著作权要求,最终实现税收优惠目标。(3)固定资产产权安排。按上述大型在建工程特点,近50亿元的机器设备投资预算,不可能将所有固定资产放在单一法人主体公司中,需要提前筹划固定资产在不同公司配置,减少后期产权调整带来的税费。
四、利息抵税的筹划负债融资利息抵税能增加股东收益,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它也是企业财务结构调整的常用工具,大型基建项目也不例外,除股东自有资金投入外,还有社会融资,通常有如下形式:(1)集团总部获取外部资金后无偿划拨给下属企业使用。该种方式下,集团总部实际只使用少量资金,而将大部分资金分派给子公司使用,总公司虽然支付利息,但未实际使用全部资金,子公司实际使用资金但未支付利息,更无利息发票可以用于税前抵扣,导致集团总部在利息抵税方面有一定的风险,故应尽量避免这种模式。(2)集团整体授信,集团或集团内核心企业获取资金后以统借统贷方式划转给成员企业使用。该种模式下,虽然是以集团为主体融资,因符合统借统贷条件,既不会增加增值税税负,也不会增加所得税扣除风险,总部与子公司按实际使用资金所承担的利息在税前扣除,符合税法要求,能起到利息抵税效果。(3)由集团授信,集团担保,子公司作为贷款主体。该种模式下也能很好解决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的利息支出的税前扣除问题,但子公司往往因为信用能力较弱,获取资金能力有限,实际操作效果会打一定折扣。(4)引进非金融机构债权融资。非金融机构利息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机构,但实际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限额却是参照同期同类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如果该资金来自于关联方,还要考虑企业的债资比不能超过2:1或5:1,这也限制了利息抵税的效果。对于企业从非金融机构取得债权融资,现行税法是严格要求取得利息发票才能税前扣除,而对从金融机构取得的融资,对发票形式要求则没有这么严格。
五、固定资产、开办费的折旧(分摊)选择与安排在建工程完工转固定资产后,是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还是按直线法,开办费是采用一次摊销,还是分次摊销,不同方法对未来利润有不同影响,对纳税也有不同的抵税效果,选择哪种会计(税收)政策需要与企业经营获利预测结合起来,并不是折旧(摊销)得越早越多越好。倘若企业前期无税收优惠,又有较高收益,宜选择加速折旧,前期多提折旧少缴税,后期少提折旧多缴税,赚取税金的时间价值。如果企业在前期就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政策,如软件企业的“两免三减半”,则前期应该少提折旧多做利润而不缴税,达到多享受减免税优惠。在优惠期满后,再多计提折旧少做利润,少缴税。
六、涉及第三方的纳税筹划(1)若在建工程属于PPP项目,在经营期结束后,资产通常需要移交给政府和政府指定机构,分为使用权移交、所有权移交,股权移交等方式,故企业在建设期时就应该考虑未来资产移交的税费,若以使用权移交,与政府的合作合同应明确移交时间、形式、对价,以便企业在经营期内对资产进行折旧(摊销),并且期满移交也应避免认定为无偿转让行为; 如果是以资产所有权方式移交,则还可能涉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但无论哪种移交方式,都应避免认定为无偿转让行为,即税法上的对政府捐赠。若资产移交方式被不幸认定为捐赠,则有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问题,由此会导致多交税金,股权移交也有同样问题。在该类资产移交中,优先应选择认定为有偿有对价移交,其次认定为是符合条件的对政府捐赠,最坏的方式是既认定为对政府捐赠,但又不符合捐赠抵税条件。(2)因在建工程建设需要,对原土地拆迁方进行搬迁补偿,则应尽量推动政府部门将此项行为认定为是因公共利益需要而做的政策性拆迁,若能符合政策性搬迁条件,被拆迁方将土地交还国家的行为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和增值税,若被拆迁企业涉及搬迁并异地重建,还可以申请分5年延期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被拆迁方是个人的,还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相反,若不能认定为政策性搬迁,则被搬迁人收到的补偿需按商业性搬迁处理,不能享受前述优惠,由此将导致多交税金。基于上下游成本的可转嫁性,被搬迁人完全可能将此转嫁给投资方,以致投资方成本大大提高。同时,认定为政策性搬迁,还可减少搬迁难度,也是投资方需要提前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