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保持一份对学习历史的热情城关中学罗蒙(5篇)

时间:2019-05-13 04:0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孩子保持一份对学习历史的热情城关中学罗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孩子保持一份对学习历史的热情城关中学罗蒙》。

第一篇:让孩子保持一份对学习历史的热情城关中学罗蒙

让孩子保持一份对学习历史的热情

城关中学罗蒙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如实反映出社会发展的动态。因此,人们想了解过去的事情,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的痕迹。所以,历史与社会的学习离不开史料,史料也是历史教学的基础与前提。近年来,中考历史试题的导向作用与新课改的要求,使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对史料越来越关注。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也较重视史料的编辑与运用,且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史料,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加强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史料怎么用?如何用?用哪些类型的史料?用多少?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

很有幸聆听了四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参赛老师的个人素质没得讲,观课时,惊讶着他们良好的教学功底,感动着他们付出的大量心血,学生们也非常努力地配合参赛教师,专注聆听、认真阅读、乐于思考、积极讨论、大声应答,与老师一唱一和,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习能力。

可是老师们也会遭遇到问而无答,启而不发的尴尬,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好的老师和那么好的孩子们遭遇这种境地呢?他们只是遇到了难题——什么样的难题?——史料分析题。

孟老师的课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我十分钦佩,能在那么短的准备时间里找到了那么多的史料,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题目。这种能力是我望尘莫及的。但是在课堂中,这些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来的史料,却成了浇灭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一盆冷水。

史料一般可分为:

1.文字(文献)史料(当事人信件、档案、时事新闻、后人记录等)

2.口述史料(当事人可信度高)

3.图片、影像史料(新闻图片、家庭照片、纪录片等)

4.实物史料:(考古实物、当事人留下的物品等)

我认为我们在运用史料的时候,特别是刚刚升上初二,第一次真正接触离孩子们比较遥远的古代历史的时候,多些图片、音像史料,文字史料穿插,如果大部分是文字史料的话,会使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阅读疲劳。可能在刚刚开始的初二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我们急需培养了,兴趣有了,接下去再慢慢的培养方法,了解历史常识。但这个也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

我认为历史课要有历史的韵味,但是纯文字的史料虽增加了历史的韵味,但也浇灭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让初二学生探究、分析这些文字史料,是不是有点勉为其难。当然课堂上可以涉及史料分析,但是是否可以简单点,是否可以次数少点,毕竟他们才是刚刚升上初二的孩子。我们是否可以有生动的历史细节,有逻辑的历史叙事,有意味的历史思考来增加对于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同时增加课堂的历史韵味,也让学生保持了让孩子对历史保持一份了解和思考的热情。

第二篇:如何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喜欢就不做

回想陪伴儿子成长的这几年,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费尽了心思。现在回顾起来,最大的安慰是儿子对学习一直保持了很大的兴趣。不论学什么,很少有主动放弃的时候。还记得当初无意中经过一个琴行,儿子一眼就喜欢上了小提琴,当场哭着闹着要学小提琴,考虑到小提琴的高难度和他幼小的年龄,我们并没有立马答应他,心想给他一天的时间也许他就忘记了,没想到他没有,而是时刻在提醒我们他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儿子明确了他对小提琴的浓厚兴趣后,我们就鼓励他去尝试,当然前提是要下一个不怕吃苦的保证书。如今儿子已经考过小提琴4级了,回想这一路走来,有汗水也有泪水,为了保持儿子的兴趣,我们尝试过很多方法,像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等。偶尔儿子也会因为不想练琴而哭闹,这时我们发现强迫他练习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坚持不喜欢的就不做,因为即使做也效率很低,所以这时我会告诉他:“剥夺你拉琴的权利”,这样的做法是我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上学来的,当初使用这种方法时还是有顾虑的,怕儿子真的放弃了小提琴。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我给加上一个“度”,那就是一个“期限”,可以是一天、一周、一个月等,不过说到一定要做到,说几天不让他拉小提琴就真的不能让他碰。等到他又想拉小提琴的时候,告诉他要学就要把它学好,当然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贵在坚持,而且爸爸妈妈会陪着他。

儿子也曾经上过很多兴趣班,最多的时候是一学期6个,有些家长问起来总是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我们却发现那一学期儿子学的多也快乐的多,原因很简单,因为都是他自己挑的感兴趣的,像线描、儿童画、围棋、思维训练等等。如果是我们家长想让儿子学的东西,大多数也是鼓励他尝试,不给他太大压力,比如街舞,我曾经让他尝试过,先给他看了一些街舞的精彩视频,激起他的好奇心,然后在报名的时候向他保证一两节课下来如果不喜欢可以随时中止。结果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包括他自己,他特别喜欢街舞,面对他严厉的街舞老师,儿子却说:“我喜欢街舞老师,严师出高徒嘛。”这样的话总是让我们欣慰,也是我们小心呵护他的好奇心和兴趣的最大动力。虽然有些兴趣爱好因为时间和精力慢慢放弃了,但却养成了儿子对新东西、新知识探索的兴趣和坚持不懈的好习惯。不论是学习自行车、轮滑鞋、活力板还是乒乓球,虽然也曾经因为各种原因不喜欢做,偶尔被剥夺过学习的权利,都也都在磕磕碰碰中学会并坚持下来了。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孩子快乐学习,并一直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现在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这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家长要肯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并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表现出学习的兴趣时,要及时鼓励并做好引导工作,因为这很可能是挖掘孩子某一潜在天赋的时机;第三,当孩子对学习抱有抵触情绪时,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暂时转移注意力;第四,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和独立的学习空间,让孩子在没有约束和干扰的情况下独立的学习,也可以随意创造自己喜欢的稀奇古怪的东西,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篇: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如何正确的激励孩子学习

了解人性,更好生活。

大家好,这里是每天一点心理学,我是王瑾,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聊聊有意思的心理话题。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正确的激励孩子学习。大家都知道,与玩耍相比,学习确实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情,因此,在很多时候,学习,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最为尖锐的矛盾,为了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家长们可是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

我有这样一位朋友,他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事的高管,为了激励孩子学习,他把公司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用到了家里,他模仿公司与效益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了与分数直接挂钩的学习考核制度。

具体制度如下:学习考核制度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考核,考核等级分为失败、良好和优秀三个级别,把平均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平均分在90分以下为失败,90-95分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月度考核时,如果月度考核为失败,扣除当月30%的零花钱;如月度考核为良好奖励30%的零花钱,月度考核为优秀时奖励60%的零花钱;

季度考核时,如果当季的考核为失败,停发一个月的零花钱,如果当季的考核为良好时,奖励一个月的零花钱,如果为优秀时,奖励两个月的零花钱;

考核时,如果全年的考核为失败时,停发下一两个月的零花钱,如果全年的考核为良好时,奖励三个月的零花钱,如果为优秀时,奖励六个月的零花钱。

这位做高管的朋友还认为他这套考核方法,要明显先进过他父母过去对他的奖惩方法,他说,他父母只是在期末考试时才会出奖励政策,这形成了孩子只在期末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的机会主义习惯,而平时都是放羊,学习基础不牢。他这套方法,将平均成绩作为了孩子的KPI,让孩子不但要关注期末考试,还要关注平时的每次考试,这样一来,就会促使小孩重视日常的学习和小考,把基础打得很牢固。

但是,这场伟大的学习绩效改革在不到三个月之后就宣布失败了。按朋友的说法就是,第一个月激发了孩子极大的动力,考试成绩一下子就上来了,结果拿了一个优秀,让朋友高兴的合不拢嘴,但是第二个月,由于考试比较难,孩子的成绩不到90分,被扣了30%的零花钱。孩子认为这个学习的经济回报效果太差,还不如去跟奶奶撒娇获得的钱多,于是不但没有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对学习更不感兴趣了。朋友总结说,这次伟大的家庭绩效考核改革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家里人不支持,不配合,老人家过于娇惯造成的。

原因果真如此吗?

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是先有态度,才会有行为,以学习为例,我们总是认为我是喜欢学习,所以,我们才会有学习这种行为。

心理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人的自我定义并不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构造的,而是被自已的行为锻造出来的 通过研究发现,我们人类就像旁观者一样在无时无刻的观察自己和行为,通过不断观察我们自身的行为和当时自身所处的情境,大脑会自动的为我们的行为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将直接印象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对于自身行为的态度。比如当面临较高的外部报酬时,我们会把自己的行为自动归因于报酬这个外部因素;而当没有外部报酬时,处于对自己行为要负责的天性,我们会将自己的行为自动归因于对行为的有兴趣这个内部因素。以这位做人事高管的朋友设计的学习绩效考核为例,他们家的小朋友其实在内心中是这样看待他的学习的:第一个月当他认真学习,取得优秀成绩时,他的内心会把他的成功归因于他的父亲给他的高额奖励,而不是自身对学习的兴趣,父亲给的高额激励不但没有激发出他自身对于学习的兴趣,反而将他对学习的兴趣转换成了换取高额奖励的工作;第二个月当他同样认真学,但是成绩很差,取得的报酬大幅下降时,他通过在观察自身学习行为,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学习这件事耗时耗力,而且回报低下,学起来真的得不偿失,因此对学习的兴趣就更不感兴趣了。

那么作为聪明的家长,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时,应注意什么呢?心理学家依据人的本性提出学习三步曲

第一步,让孩子们先行动起来,从最简单最少的作业和阅读开始他们的学习,简单说,就是必须让他们一定要完成学习这个行为;

第二步,在他们顺从后,要学会暗示他们这样做的内部原因:“我想你的数学就特别厉害,因为你的计算能力特别强”或者说:“我就知道你的语文特别厉害,因为你的表达能力特别好!”,从而影响他们在自我观察学习行为后产生的自我评价,引导他们将行为归结于自身内部原因,而非外部原因;

第三步,控制好自己和家人,不要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给予孩子过高的奖励或者过于严厉的惩罚!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如果您觉得节目对您有帮助,请收藏我们的节目,并推荐给身边的好朋友一起收听。

第四篇:让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真正的爱好

让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真正的爱好

湛江市遂溪县第一中学

洪功成

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真正对历史学习感兴趣?那种以情节的生动描绘、教学结构的严谨、论证的实据充足、感情的丰富充沛为特色的教学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就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教材特点和学生要求而言,犹觉不足。

目前的高中历史教材(不包括新课标)特点,以我的研究发现,大致有这三点:(1)内部结构严谨,各知识点组合成整体结构;(2)理论性强,蕴藏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3)理解性内容多,结论的由来隐含其中。

对于高中学生,通过教学中的接触观察,我认为:(1)认知能力已处于较高的以文字符号为主的阶段,思维力增强,已不满足于了解简单的历史情景;(2)人生经历大大复杂于初中阶段,对社会对人生已有自己的一定见解,不满足于接受一个现成的答案;(3)知识面大大开阔,各门学科的交叉学习,迫切想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与思考方法;(4)独立性格初步形成,不随便服从权威。

鉴于以上的认知,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学要多增理智型的,适当控制感情型的内容,采用适应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教学方法。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探索中的两种课堂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情况。

其一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教材的结构,以及 结论的推导过程。教学重点不放在只要求学生知道结论,而是要学生了解此结论是怎样得到的。

以世界现代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的教学过程为例;

在讲解这一节前,我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然后告诉学生此体系是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的,接着将问题分解为了解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性质和作用。

首先了解巴黎和会的性质,课堂上从三个层次的顺序指导学生思考推敲:①巴黎和会的召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与再争夺世界的结果,巴黎和会召开是为了满足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胜利后要求,可见巴黎和会从根本上决定了它的分赃性质。②巴黎和会的参加国尤其是操纵大国的世界地位和它们当时的企图。使学生明确战胜的帝国主义大国来参加和会的目的是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宰割世界,为自己取得最多的赃物,并竭力削弱对方,这就决定了巴黎和会不可能涉及到各国人民的利益而作出公正平等的决定,只能受大国操纵,实现大国分割世界的目的。③《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满足了什么人的利益。通过对凡尔赛和约内容的了解分析,使学生明确《凡尔赛和约》只是剥夺了帝国主义战败国的利益和权利,同时将这些利益转到帝国主义战胜国的手中,根本不顾小国弱国人民的利益。在综合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最后得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后分赃会议的性质。接着从《凡尔赛和 约》的内容去了解巴黎和会的作用:调整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利益关系。再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华盛顿会议的性质与作用。这样,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性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二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既是指导学生运用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以世界近代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教学过程为例: 这一节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将整节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先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完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革命的大致经过、结果以及历史意义,然后围绕着评价克伦威尔,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如何用逻辑思维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形式逻辑中归纳推理与演绎的基本概念与适用范围。然后运用归纳法进行评价历史人物的演示:第一步是广泛搜集与此历史人物有关的资料(同时请学生分清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不同程度的资料收集:研究过程需详尽,教学过程只需罗列教材内容即可。)接着与学生一起了解教材上有关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表现:比如指挥马斯顿荒原战役,指挥议会军打纳西比战役,共和国成立后的独裁统治。第二步是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处理,引导学生将克伦威尔的重大表现以共和国成立前后为划分界限,分为两阶段。然后通过课堂讨论进行推理:①提问:前后两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结论是共和国成立前能联系依靠人民群众,共和国成立后则 反过来镇压人民;②提问:为何有时联系依靠人民群众,有时则反过来镇压人民群众?结论是当与封建势力冲突,对其本身的威胁来自封建势力时,能与人民群众联合。当封建势力被推翻,人民群众提出自己的要求,威胁来自人民群众时,便反过来镇压人民群众。最终得出克伦威尔身上具有一种两面性的特征。第三步,将有关对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具有两面性和局限性的概念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将克伦威尔的两面性与之相连,并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盟并取得领导权,最后得到结论: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同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对以后学到的拿破仑等人物的评价一样适用。这样学生使掌握了用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方法,也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再进行运用演绎法的演示:先确定大前提:凡资产阶级革命者必体现其联合人民和反对人民的两面性;再通过对教材分析确定小前提:克伦威尔的身上也具备这种两面性;从而得出结论:克伦威尔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总之,要使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真正的爱好,必须使其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去学,从内在动机去驱动而产生兴趣,不能仅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也不能固步于教师自认为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但实际上学生并不为之所动的状态。应该多化时间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再确定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

第五篇:让孩子在乐中学,学中乐(2015年千课万人音乐学习汇报)

让孩子在乐中学,学中乐

——记“千课万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音乐的“乐”还有一个读音是“lè”,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呢?而最能让孩子获得快乐的是:让他们在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尽情地玩耍。

5月11日我们赶赴于水波潋滟的西子湖畔,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仁一起,坐在逸夫体育馆里聆听全国各地音乐名师及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三天下来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真正做到了整个课堂吸引着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喜欢音乐课,积极地参与音乐,对音乐课充满兴趣。此次的教学都是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为期三天的活动,展示了5个地域的精彩示范课堂,分别是台湾课堂、京津课堂、长三江课堂、珠三角课堂、西部课堂。共聆听了小学音乐课16节、讲座9节,共25节课。来自各地区的名师精准把握时代动脉,敏锐抓住多元化趋势,鼓励不同地域之间教学方法的交流,取长补短,探索有利于音乐教学的新途径。在学习中,他们让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

为达到这一目标,每一位老师都能抓住每一首音乐中具有特点的音乐要素,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循序渐进的教学,继而达到完成音乐审美的目标。

例如来自四川伍娜老师的《大象和小象》,她充分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从乐曲的节拍入手,用律动、模仿、听觉对比来感知和了解大象和小象的音乐形象,既轻松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又如珠海解翔老师的《母鸡叫咯咯》,她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上竖笛,她把竖笛当成魔法棒,用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语言和方法,从“变魔法”(演奏姿势)到学习“咒语旋律”(演奏乐句),无不时刻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让教学过程轻松自然、水到渠成。

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为此,音乐课程对包含音乐聆听、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这三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领域,提出了相对明确而具体的课程内容,并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此次听的课以浙江地区的音乐课为主,他们一直走在全国音乐教研的前列,他们很早就接受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学新体系的学习,在他们的课堂里我看到了非常丰富的“玩”的方式。

例如杭州的杜鹃老师在组织教学环节运用《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行进式走位,并带领学生在每个乐句的头音处作双手打开的舞姿,乐段变换的时候就近找同伴牵手前进,并且能绕过周边要碰到的同学,准确的恒拍表现与良好的走位秩序感显现了她们团队长期训练的成果。又如杭州的林琼老师在感知与表现《幽默曲》时,运用跳点步,形象地表现了《幽默曲》的连续八分附点节奏,在表现《土风舞》的切分节奏强拍时,运用踏步-腾起的舞步,既准确表现了节奏特点,又营造热烈欢腾的情绪。台湾的林思言老师对《胡桃夹子》之《进行曲》的教学定位是“随着对乐曲及曲式的逐渐熟悉与了解,加上学生的创意,让学生创作出肢体动作,并由学生实际的操作与练习,引起兴趣与增加自信,再将各组所创造的动作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完整而有趣的音乐演出”。乐段聆听中,用各种动作表现,在音乐结束时,要求学生准确地在拍点上摆出停顿的舞姿造型。当学生能够整齐在尾音中摆出各不相同的造型时,说明他们已经熟悉了音乐音响的表现了。

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学音乐不仅是为了拥有好的乐感,还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的音响材料、创作过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音乐聆听、表擅和创作教学,必然会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2001年版的音乐课标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度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犹豫模糊,所以导致不识谱的学生大有人在。自从2011年版的音乐课标在此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学也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不仅要学知识技能,还要让孩子们在不觉得枯燥的方式下学习和学会。

此次的听课中在这方面学习了很多教学方法,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淡化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尽量做到把音乐教学的过程设计成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将体验与感受融入其中,加上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融入音乐了,才能对音乐真正的欣赏和理解。只有老师好的引导才能让孩子们喜欢音乐、体味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的美。

例如杭州的林琼老师用踏步-腾起的舞步教会了切分音符,解翔老师用器乐学习解决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浙江的刘志华老师唱着歌分发音乐课本、在绕圈游戏中学习着歌曲,搭配的手部动作,加深了对音高、乐谱和歌词的理解等新式教学手法吸引了场内教师的目光。

四、讲座视野广,引发深反思

此次的9节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杜亚雄教授的《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和实践》以及杜宏斌老师的《歌曲教学的多视角思考》。

杜教授的报告给了我精神上的一个洗礼,他让我们了解了柯达依教学法的起源,由于它扎实、有效、严谨的教学体系,使匈牙利民族音乐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从而保住了匈牙利这一伟大的民族。他让我们从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片面性进行反思,重视我们祖国自己的音乐教学,重视民族的语言、民族的民歌、民族的艺术,重视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他唤醒了中国音乐教师的责任感和民族意识。

如果说杜教授的讲座是为了告诉我们“要干什么”,那么杜宏斌老师的讲座就是从一个方面告诉了我们“要怎么做”。他结合近年来不同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影响下的多元化歌曲教学课型,总结出以下一些视角:1.以学唱歌曲,培养有理解、有表现力的准确歌唱能力为视角的教学。2.以发展学生对歌曲中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和理解力为视角。3.以歌曲为载体,感受多元音乐文化为视角的教学。4.以对歌曲进行改编再创作或综合表现为视角的教学。杜老师说以上这些角度并不是孤立的,有的时候可以以某一种视角为主,有的时候可以综合运用,但不管怎样个,都要突出音乐的审美、情感体验以及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这次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内容很全面,他们在音乐表演、技巧与情感、音乐教师现状分析与建议、以及如何做智慧型教师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使我更好的学习了不同知识内容教学的新思想。通过听课,我对自己所教课本的教材要求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听课,使我对自己教学的不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以后教学改进的方向,自身受益颇多。

下载让孩子保持一份对学习历史的热情城关中学罗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孩子保持一份对学习历史的热情城关中学罗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