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中国人,为什么台湾人受欢迎?

时间:2019-05-13 04:0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为中国人,为什么台湾人受欢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为中国人,为什么台湾人受欢迎?》。

第一篇:同为中国人,为什么台湾人受欢迎?

shirley的博客

新牧博报 由你开始

博客 相册 左邻右舍 留言板

[NAV_RSS]

同为中国人,为什么台湾人受欢迎?

发表于 2011-03-0

1海外各国的民众,对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人,都偏向喜欢台湾人,究其原因,答案是台湾人没有党文化,人情味浓;和大陆人比,一般来讲都比较善,比较有传统观念。

或许这令大陆人非常尴尬或者惊讶。普遍来说,大陆是中国是有悠久传统文明的地方,开化远早于台湾。但如今事实是,台湾才是中华文化的承传之地。

这跟政府的推动有很大关系。比如 1966 年大陆实行文化大革命时,所谓“破四旧立四新”,将中共的传统文明几乎毁坏殆尽;而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则相反地积极推动恢复固有的中华传统文化。那时候学校的教材读的很多是文言文,要考《古文观止》、《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的。读着这些文章,学生们知道了如何为人、为学,知道了什么是士,什么是君子;中国人的道德修养、教学、伦理、礼乐文化等内容,一步步的进入心中,形成灵魂。这样的奠定,即使经过几十年多年,人们大叹人心不古的当今,台湾人的生活思考模式中,普遍都还存有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什么是好坏善恶,如何分是非曲直,都有基本依准。

到过台湾的大陆人,可以深感到这一点。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几个大城市的路名、街名,甚至连地方乡镇名,都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标记。中国人的道德观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和生活的连系是如此的紧密,全台最热闹的台北市的东区,就在 “ 忠孝 ” 东路上。

台湾与汉文化的连结,早在宋朝明朝的时候就随先民开垦,渡海赴台。“ 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 发起人李吉昆花了毕生的精力,典藏汉民族历史文物万余件,他谈到,台湾是世界上保存汉文物相当重要的地方。因为中国大陆经过满清 3 百多年的统治,加上文化大革命,目前仅剩帝王陵寝的出土文物,一般汉民族的庶民文物几乎消失殆尽。幸好,这支坚韧的汉族文化,早在宋明之际,就渡海来到福尔摩沙这块土地上,在台湾存留下来。馆藏中“墨黑描金针线盒”就是代表中国古代妇女“四德”(四种必备的修养)中 “ 妇功 ” 这个文化的具体文物。古代女子裁缝、刺绣是本分,能做好一件裁缝也是心性的体现。又比如“客家家法”是 18 世纪文物,此文化可溯及到两千年前,传达祖先对子孙的爱与训示。两把各五十支有弧度的弯弯竹条,以藤编捆在一起,一把向外弯,一把向内弯,象征无论对内对外都要团结。中华传统的智慧,令人敬佩。世纪全球化的浪潮,地方生活智慧竞逐全球。越有文化的识别,越能在国际中闪光。泰国以特产的布袋莲和以东方佛教观的美学设计让世界惊叹赞美;韩国以儒家文化出发,在历史中挖掘宝藏,像《大长今》电视剧重塑韩国的形象,再创旅游热潮。台湾汉文物是先民们生活的一部份,富有敬天信神、忠孝仁爱、秀雅细致的中华文化内涵。这个部份在大陆已经

流失,因为党文化的破坏,传统思想没了,做的东西只有表壳没有内涵和韵味。

而生活在台湾的人们,对于汉民族的文化是习以为常的。从大陆人的口中及文物收藏家的典藏中回头再看,这几十年来台湾扮演建设中华文化“复兴基地”的角色,才相对的显现出来。擦亮传统中华文化的宝藏,正是历史赋予台湾的使命。

台湾海峡,平均不过两百公里宽,却如鸿沟般,需要 60 年的时间去跨越。两岸开放间接互通也已 10 多年了;但是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和直航确是最近开始的。真可说是绵绵乡愁,静没海底;重重敌意,暂随潮去。大陆人士赴台观光,据报道说去到台湾,风景名胜吸引人,但风景名胜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生活方式更是令人着迷。导游说,明朝郑成功带着儒家文化跨海来台,而 1949 年后,正统中华文化在台湾延续了命脉,民主台湾成为华人社会的民主典范。历史足迹洗炼出台湾民主,传统文化薰陶着台湾生活模式,思想信仰结晶出台湾的人文建筑,对大陆人民来说是一场新奇之旅。

敬天重德,是台湾最美的风景;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精品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物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当大陆人观赏内圆外方、祭天礼器的 “ 琮 ”,连结过去历史的天地思想,建构敬天的信仰。台湾故宫文物是一座桥,带着大陆游客突破时空来到正统文化传统敬天敬神,天人合一的价值中。

当大陆人来到民主纪念馆,仰望着自由广场上面的那一片蓝天,云朵洁白自由。解说员说,许多人认为他是强人的象征,因为他原名 “ 中正纪念堂 ”。可是在 1980 年代渴望改革的大学生进驻中正纪念堂,在广场上竖起象征纯洁理想的白色野百合,要求宪政革新。1990 年代台湾先后完成了修宪、总统直接选举、政党轮替、公投入宪等民主化工程。后来中正纪念堂更名为民主纪念馆.在华人世界中,台湾的天空,既民主又自由。

在日月潭上行船仿佛划进地理课本中,湖水美丽如画。老船长指着远山的慈恩塔悠悠的说,塔是蒋介石先生为感念母亲而建,以期国人克尽孝道。登上玄光寺码头,玄光寺、玄奘寺就在眼前,台湾人至今仍感念玄奘前往印度取经,将佛法普及东土。走到文武庙,庙内供奉的是孔子、关公;庙里人说,这提醒人注重修德、成仁与取义的精神。

在文武庙前演出酬神的布袋戏、歌仔戏,这些台湾民间戏剧的题材,大多取自中华传统文化中仁义理智信的故事。台湾庙宇建筑常有各种善恶有报、二十四孝的壁画和雕塑,这些也传递着中华文化的道德观点,可以说这些观念稳定了台湾的社会。人们从中看到深植在台湾民心的儒释道信仰是到处都是。传统文化弥漫在台湾的景物中。

台湾还有一个观光的特色就是夜市;夜市缤纷的万花筒是观光客体验台湾人民生活与价值观的窗口,就连 2010 年 11 月底的县市选举的候选人都搬上夜市了。无论是在山区还是海边的乡镇,台湾到处都有夜市。下班、课后,一家老小或呼朋引伴逛夜市,有的人精心打扮赴约,也有人汗衫拖鞋就出门,人们在讨价还价、东挑西选的购物形式中享受休闲时刻。坐在臭豆腐的摊位消费,也可以顺便叫一盘隔壁摊的炒面或对面商家的珍珠奶茶,大方摆上桌,谁也不会在意。这种气氛让外国观光客放松心情,神态自若的逛夜市,这就是台湾,友善的台湾。在台湾,包容与热闹已成为台湾的夜市风情,外来美食在台湾落地生根成为在地文化,如油条杏仁汤、东山鸭头、山东馒头、新疆羊肉串、中东沙威玛、日本寿司、泰式酸辣料理等。台湾夜市的美食充分展现出台湾的文化包容性。

坐上高山火车就爬上传说中的阿里山,穿越热带、副热带、温带的林木,看日出、云海和神木,山林的灵秀景色和谐融合。据调查,大陆旅客赴台最喜爱的景点是南投的日月潭及嘉义的阿里山。但事实上,台湾的民主政治可能更是他们心中那个“不能说的最爱”。

台湾的民主空气,令人着迷。当台湾之旅结束赋归,飞机离地时,俯视窗外,眼底下的台湾越来越小,心中的感触却是越来越大。一样肤色的人群,一样的蓝天白云,大陆的民主自由实在是令人期待的。知名的台湾人权律师邱晃泉这么说,“未来两岸要走向人权、自由的三通。”两岸直航、甚至两岸三通的可贵之处,是让陆客能看见民主社会的真实风貌,并把人权、自由等普世价值带回中国大陆,等待来日开花结果的一天。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明居正回忆说:早在十年前,当大陆的朋友来台湾访问时,就每天早上总是起不了床,“原来他们都窝在饭店里看政论节目看到深夜两、三点。”当首发团参观台湾总统府时,负责解说的导览人员不断强调“人民是头家(老板)、总统是伙计”的民主理念,还提到“在台湾,只要年满四十岁,都可以选总统,人人有机会,但个个没把握。”现场的大陆人听了开怀大笑。他们私下透露,相当渴望像台湾这样的民主政治。

台湾民主发展短短数十年,虽然称不上全面成熟,但言论百花齐放、人人自由平等的法律制度与社会实践,跟大陆口头宣称的假民主全然不同。所以见习民主,无疑的是两岸直航,台湾送给大陆人最珍贵的纪念品。台湾的民主、自由与人权,更启发他们深度反思过去数十年的党文化教育与种种的不自由。

台湾不仅是中华文化承传之地,而且是大陆人心中的自由圣地。

台湾作家龙应台,是华人世界的独立评论家。早在 1985 年,龙应台《野火集》在台湾出版,21 天内再版了 24 次,盛况空前,尤其对学运世代前后的人有深刻影响,据说后来成了人手一本的学运指南或社运手册了。20 年后,因缘际会,龙应台有机会以《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一文,在中国大陆点起另一把野火。她接受大陆《中国青年报》的邀稿,在 2005 年连宋首访大陆时,写了《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观连宋访大陆有感》,在《中国青年报》的招牌版面《冰点》刊出,同时在台湾《中国时报》转载。

龙应台这篇文章在大陆的刊出,同一场造反的“文字起义 ”。可惜这把野火很快就遭到全面扑杀,只要和龙应台文章相关的任何正面议论都被封杀。《冰点》周刊也终于在 2006 年 1 月 24 日遭到停刊。20 年后,因缘际会,龙应台有机会以《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一文,在中国大陆点起另一把野火。可惜这把野火很快就遭到当局气急败坏地全面扑杀,只要和龙应台文章相关的任何正面议论都被封杀。两天后,龙应台沮丧悲忿地写下了另一篇文章《请用文明说服我》,在数个华人城市中同时刊出。《请用文明说服我》还在华文网络世界里,像一把野火一样快速的蔓延。20 天之后,《冰点》复刊,但主事者已被调职。

在《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这篇文章里,龙应台说民主在台湾,已经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价值观的认同。她这么描述:台湾人已经习惯生活在一个民主体制里。民主体制落实在茶米油盐的生活中,她说,台湾的政府大楼,是开放的,门口没有卫兵检查他的证件。进出政府大楼,犹如进出一个购物商场。办好了事情,还可以在政府大楼里逛一下书店,喝一杯咖啡。坐在中庭喝咖啡时,可能刚好看见市长走过,可以奔过去,当场要一个签名。

龙应台说,如果这个台湾人在市政府办事等得太久,或者公务员态度不好,4 年后,他可能会把选票投给另一个市长候选人。她说:他要出国游玩或进修,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不需要经过政府或机关单位的层层批准,他要出版一本书,没有人要做事先的审查,写作完成后直接进印刷厂,一个月就可以上市。他要找某些资讯,网络和书店,图书馆和各级档案室,随他去找。图书馆里的书籍和资料,不需要经过任何特殊关系,都可以借用。政府的每一个单位的年度预算,公开在网上,让他查询。预算中,大至百亿元的工程,小至电脑的台数,都一览无遗。如果他坚持,他可以找到民意代表,请民意代表调查某一个机关某一笔钱每一毛钱的流动去向。如果发现钱的使用和预算所列不符合,官员会被处分。

在龙应台的描述里,台湾人习惯看到官员在离职后 3 个月内搬离官邸或宿舍,撤去所有的秘书和汽车,取消所有的福利和特支;台湾人习惯看到官员为政策错误而被弹劾或鞠躬下台;台湾人习惯读到报纸言论版对政府的抨击、对领导人的诘问,对违法事件的揭露和追踪;台湾人习惯表达对政治人物的取笑和鄙视。龙应台进一步指出,台湾人不怕警察,“ 因为有法律保障了他的权利。他敢买房子,因为私有财产受宪法规范。他需要病床,可以不经过贿赂。他发言批评,可以不担心被整肃。他的儿女参加考试,落榜了他不怨天尤人,因为他不必怀疑考试的舞弊或不公。捐血或捐钱,他可以捐或不捐,没有人给他配额规定。„„

台湾的民主体制已落实在人民生活中,是大陆民众向往已久的期盼。

2005 年以《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一文,在中国大陆点起一把民主人权的野火。3 年后两岸直航,大陆民众陆续赴台体验民主社会生活,将心中点燃的那把民主自由的圣火带回神州,照亮中国大陆。这种趋势无法抑制。而这,也才是中国人真正的福祉。

两岸互通文化影响的深层意义,值得深思。

对很多西方人来说,他们经常从海峡两岸的冲突来认识台湾。事实上,台湾保持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不仅仅是在中国大陆里看到的、部份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破坏而重建的宫殿等建筑,而是一种中华民族原汁原味、没有遭受到马列腐蚀的文化。

因此,两岸三通表面上带来的是经济上的影响,但实质上更深层次的是在文化方面的影响。赴台湾的大陆游客的收获不只是观光,照一张好照片。

隐藏在他们的脑海中对台湾的印象,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篇:为最美中国人喝彩——《最美中国人》读后感

为最美中国人喝彩

——《最美中国人》读后感

作者:江炳 林茵来源:2012年8月2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读《最美中国人》一书,书中人物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该书收录了“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战士”高铁成、最美“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人和群体的事迹,以及与这些人物事迹相关的评论文章。书中的人物在危急时刻和生死关头,用高尚义举铸就了道德的丰碑;他们在平凡的岁月里,用奉献谱写了人间壮美诗篇。

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我看来,书中的平民英雄就像天使一样,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轻,把大义看得很重。他们的义举,让人感受到普通群众身上的道德光芒,激励着人们跻身于“最美中国人”行列。书中的人物把个人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勇于为人民而献身。比如,“最美战士”高铁成,北京卫戍区一名士兵,当他休假归队途经哈尔滨、在一家餐馆用餐时,餐馆厨房突然发生煤气泄漏爆燃,他不顾生命危险,三次冲进火场排险。面对瞬间的生死抉择,他显示出一名革命军人对职责使命的自觉担当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书中的人物秉持“助人、奉献”的人生观,弘扬利他精神,以“春天般的温暖”,为社会和谐而竭尽心力。“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青年女教师,当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她一把推开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压在下面。张丽莉爱身边人,更爱学生。当她得知学生张旭的父亲去世,张旭与患肾病综合征的母亲靠低保金生活后,便每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00元钱,给张旭贴补家用,三年来从未间断。“最美司机”吴斌,浙江省杭州市长运客运二公司司机,他恪尽职守,勤恳敬业。今年5月29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时,一块铁片突然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中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他三根肋骨被撞断、肝脏被击碎。在76秒的时间里,吴斌强忍剧痛,镇定地完成换挡、刹车等安全操作,将车缓缓地靠到路边停好——24名乘客得救了,他却因伤势过重献出了生命。张丽莉和吴斌用善行诠释爱心、用义举书写责任,在平凡中显现出崇高。

还有,“雷锋传人”郭明义,20年间55次无偿献血,挽救了数十人的生命;“最美洗脚妹”刘丽,10年间资助百余名贫困学生;“最美板凳妈妈”许月华,以残缺之躯,给130多个孤儿完整母爱;“最美护士”何遥,在被病人打伤之后,仍奋力相救跳楼的病人„„他们用平凡的善举抒写奉献之歌,让爱与付出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旋律。虽然如今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但爱心与责任仍是这个时代人性最绚丽的底色,是人们心底最坚实的认同。“最美”成为网上“热”词,一个个“最美”汇聚在一起,成为这个时代最亮丽的风景线,彰

显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书中的人物都是平凡人。他们被冠以“最美”,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他们用自己的义举树起精神文明新标杆,托举起社会向善的力量,丰富和更新了道德的内涵。他们的话语朴实感人,他们的人生平凡而崇高;他们用行动驱除冷漠和麻木,传递人间真爱真情;他们是彰显人性之美的楷模。他们向那些曾因好心而受到冷漠、误解的人证明,我们所处的世界仍然充满爱、充满光明和美好。我们脚下的土地曾孕育过无数英雄,我们的时代英模辈出。“人人皆可为尧舜”。无论你身在何方、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你能坚守一份责任和善良,即便没有“一刹那”绚丽绽放,你也是人们眼中最美的风景。正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所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一颗爱心,甘做“一滴水”、“一线阳光”,都可以成为这个时代“最美中国人”。

该书通过感人肺腑的故事、充满激情的评论,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示了当今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最美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最美的故事仍在延续。正是有无数“最美中国人”树起一盏盏道德灯塔,展现中华民族的向善和真诚,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和谐安宁,我们的国家才前途光明。

链接:

作品:《最美中国人》

作者:本书编写组 编写出版:中国方正出版社

(责任编辑:于洁秋)

第三篇:《故乡》读后感:鲁迅为中国人创造的"故乡"

鲁迅为中国人创造的“故乡”

——《故乡》读后感

漫谈《故乡》的“变”与“不变”——概括篇

“橫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许多中国人心中的鲁迅。然而,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鲁迅绝不是短短一句诗就能概括的了的。

小时候,我对这些“所谓大作家”是很不感兴趣的。记得最“害怕”的两位作家,一是朱自清,再就是鲁迅,写了那么多好长的课文还要背全篇,何况这些课文一点也不“好玩”,简直是受罪!一直到初中,鲁迅留给我的印象,便仅仅是那一篇删改过的《故乡》——《少年闰土》。

随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接连给了我数次重新认识鲁迅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渐渐扩大,我也渐渐明白了他为什么能拥有“民族魂”这般伟大的称呼。然而,人们口中那个“战士”鲁迅、“批判家”鲁迅却迟迟未出现,出现的更多的是讲师生情、亲情、友情的鲁迅。

直到《故乡》出现了。

这篇足有八十八段,篇幅相当于四五篇短课文的小说,将曾经我们对《少年闰土》的一种情怀提出来了。12段到30段没有什么变化,然而,文章在后半部却笔锋一转,“画风突变”,尖酸刻薄的杨二嫂出场,然后引出具有翻天覆地变化的闰土,这就不仅是一篇小说了,更像是在感慨!

首先,作者写了“变”.闰土和杨二嫂在以前是美好的人物,而在物是人非的现在,过往如一场醒来的美梦,或者说现在是一场噩梦。

接着,作者写了“变”的原因---这是文章的核心。长大的闰土有了阶层意识,与作者有了隔阂。这是一种毒害,是封建思想对现实主义者、对千万人民的毒害!这,不恰恰是作者反抗的么?不恰恰是作者批判的么?这才是鲁迅的文章----要唤醒麻木的人们。喊口号的文章是没有用的,像鲁迅这样的小说、散文,加上时代的背景,造就了一条独一无二的救国路,也成就了这样伟大的作家。

最后,作者留下了“希望”,孩子是最天真的,文章中“我”的孩子与闰土的孩子丝毫没有隔阂,没有阶层的隔膜,就像曾经的“我”与少年闰土一样,而作者最希望的是孩子长大之后不要重演他和闰土的悲剧。只有时代“变”,才能改变这一切。对啊。路就在前方。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小学课本里只有《少年闰土》了。对啊,孩子的一切都是美的。只有长大了,才会懂更多的事物的本质。我相信,即便鲁迅在世,他也会这样选择吧。这就是《故乡》,美好而黑暗的复杂社会,一群变化着的人们……

《故乡》中的“国民劣根性”之闰土篇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这段对闰土的描写可谓家喻户晓。这是鲁迅在其文章《故乡》中描绘的美好画面。夜空、圆月、大海、沙地、瓜田,还有那勇敢的捕猹少年,人景交融,景美人美。但这段话出名的原因,并不在于它的手法与意境,而是它在《故乡》中的作用。

可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幻想。这童话一般的场景正因为仅在我的记忆中,才会愈发像童话虚无缥缈又梦幻美好,而它的作用,正是通过和下文的闰土作对比,体现闰土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进一步表现社会对普通人民的残害。这种写法与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有异曲同工之妙。雨果正是通过幻想与现实“一美一毁”的对比,谴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为。对鲁迅来说,作为一个有批判精神的作家,这种写作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

那么,鲁迅批判的是怎样的社会呢?他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反映---这正是小说最常用的。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长大后的闰土,“麻木”最合适不过了。面对艰苦到难以为继的生活,他已经失掉了一切反抗与抱怨的意识,甘愿做一个生活的木偶人,封建意识与天灾人祸的线拉的他跌跌撞撞地前行。终于,在不堪重负后散架、消失……

这就是麻木,这就是闰土身上的“国民劣根性”.鲁迅这样写,矛头对准的只有一个---残害人们思想与灵魂的社会。

《故乡》中的“国民劣根性”之杨二嫂篇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与闰土相同,《故乡》中对杨二嫂的描写也可谓精彩绝伦。其中,“圆规”这个比喻构思奇巧,寓意丰富,是这段中的一大亮点。那么这个比喻妙在哪里呢?

首先,从外貌上来看。大家都知道圆规是很瘦长的,奇形怪状的,用来形容枯瘦难看的杨二嫂的样子恰到好处。无疑,这有些夸张的意味,但显然如此一来,杨二嫂这一角色刚一出场,便印在读者脑海中了。

其次,再来分析人物性格。杨二嫂的性格特点是尖酸刻薄、圆滑世故、贪得无厌,也与圆规有千丝万缕联系。圆规的脚是很尖的,恰恰象征也的“尖刻”,而尖脚的圆规又能画出圆,又象征她的“圆滑”.这样来看,“圆规”形容的可绝不仅是杨二嫂的外貌啊。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从社会层面来看——鲁迅的文章必然要如此——杨二嫂与闰土一样,都是身上具有“国民劣根性”的代表。不同的是,如果闰土是“麻木”,那她就是“贪婪”的象征。相比闰土的尚让人可惜、可怜,杨二嫂无疑更让人生厌、让人憎恨。但我们真的能怪她一个人吗?别忘了,她曾经也是一位年轻漂亮、热情精明的豆腐摊主呢。她与闰土一样接受着社会的摧残,才落得这般下场!贪得无厌、唯利是图,这样的人还对国家对民族有什么用?如果所有人都如此,我们还是一个民族吗?所以,这是也是“国民劣根性”——贪婪。而圆规是知识分子的工具,这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知识分子们,你们有了知识,难道还看来出来社会的本质吗?还不该奋起反抗吗?……

如此说来,真的没有什么比“圆规”更适合形容杨二嫂了!

《故乡》中“故乡”的崩塌——总评篇

回归《故乡》本身。无论是闰土还是杨二嫂,在“我”幻想的故乡中都是美好的;当然,曾经整个故乡都是美好的。几十年远离故乡,“我”在心里以接近自我安慰的形式幻想着它,但“我”的回归让“我”那曾经的幻想“故乡”彻底崩塌……

美好事物的毁灭总是令人痛惜,在读者们对那美好故乡消失的失落之外,透过表面看本质,它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会毁灭?这一切依旧可以归咎于那些影子般甩不掉的国民劣根性。如何去走接下来的路?路根本没有,或者说,有人走了才会有。对啊,在我们口口声声谈及的“国民劣根性”的另一面,又何尝没有一种“国民优根性”呢?当社会所谓黑暗时,当时的人们就不再会觉得他们生活的黑暗的时代;当社会“不再黑暗”,人们便批评这前某某朝代是“黑暗的时代”,而自称现世生活是所谓的盛世。因此,“黑暗的时代”只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只是“国民劣根性”暂时压过了“国民优根性”而已。而“国民优根性”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抗争”.如果没有抗争,怎么会有中国历史上一次次的反侵略战争,又怎么会有那震惊华夏大地的“五四运动”?

所以“优根性”与“劣根性”的对立,就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黑暗与否:当奴性大于抗争,就是“麻木黑暗”的社会;当抗争大于奴性,就是天翻地覆、改朝换代的“新时代”,历史就是在这样的交替中前进的。

很庆幸,我们生活的时代似乎是一个抗争大于奴性的时代。但其实似乎也没有可庆幸的,说不定何时它就会像美好的“故乡”一样轰然破碎,或者说它早晚会像“故乡”一样崩塌……

看,在当今社会,人们仍旧有“劣根性”的表现么?高铁霸座、围观打架、造假碰瓷、文物刻字……这些事情的本质,与所谓的旧社会“围观鬼子杀同胞”又有何区别?悲观来说,我们根本无法摆脱黑暗……

但生活需要乐观,也有处处可见的“优根性”支持我们的乐观。作为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分子,我们不能左右历史的走向,也不能阻止它前进,更不能扭转它客观存在的趋势。我们能做的,只有发挥我们的“优根性”与“劣根性”对抗,才能让我们心中的“故乡”永不崩塌。也许,后人会踩着我们走出的路上,去往社会、历史、天地中那片永不陷落的“故乡”.撰稿:山大附中千佛山2016级4班菅毅

第四篇:张维为演讲:中国人,你要自信!

张维为演讲:中国人,你要自信

有人唱衰,有人赞美!

兼听则明?

不一定,但可以给我们多一些参考的角度。真正的结论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来思考。

————————————————

张维为演讲:中国人,你要自信!

2015-02-05 12:55

以下是张维为教授演讲的部分文字实录:

大家好,过去三十多年啊,对中国的预测,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的。但很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年过去,我们回头一看,乐观的几乎都是对了,悲观的几乎都错了。

十八大召开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邀请我去他们演播室。这个主持人很有意思,他见到我坐下来,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张教授啊,你觉得中共还会有十九大吗?当时十八大还没有召开,即将召开。我笑了,我说过去这么多年,你们对中国的政治预测,那一次是对的?我说我都记不起来,我说我一个人的预测都比你们预测得准。有相当一部分的西方媒体人、西方学者,他的思想里还是一种西方中心论和历史终结论。只要你和我西方做的不一样,你就不对,你就要走衰,你最后要崩溃。

大家知道《历史终结论》的作者是福山先生,美籍日裔的学者,来跟我有过一场辩论。2011年时在上海,我说以我对美国的了解,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我说你的这个设计啊,政治制度设计是前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政治改革的迫切性绝对不亚于中国,实际上我觉得比中国还要迫切。现在我们这个辩论已经将近四年过去了,我的观点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更加细化更加深化。但福山先生,最新的一期外交事务杂志,是美国的一个顶尖杂志,他发表了一篇长文,这个长文的标题就是“American in Decay”,“衰败中的美国”。我自己看了这篇文章,英文,还有中文的翻译,我说有百分之九十五不用任何修改,登在《人民日报》上没有问题。

我之所以谈问题比较自信,恐怕跟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有关系。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我在中国最底层工作过,我在上海当过三年工人。我非常荣幸,在八十年代中期时,有机会直接为当时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邓小平,我做了很多次的翻译。我接触过中国的最底层,也接触过中国的最高层。我第一次出国去的是泰国曼谷,我都不可思议,当时到的时候,觉得怎么这么发达,领先上海至少二十年。第一次看到超市,第一次看到高速公路,第一次看到九点钟商店还都开着。当然今天,去过曼谷的都知道,落后上海至少二十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在西方长期生活过,所以西方很多忽悠我是不会上当的。我在那儿用过律师,用过会计师,交过税,打过官司,买过地,建过房子等等。我总的感觉是,西方的长处和短处都是客观存在。

纽约肯尼迪机场,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虽历经修葺,也已是“老态龙钟”

但现在,它体制中的短处,开始慢慢压倒它的长处。我走了一百多国家之后,我有很深的感觉,中国已经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我自己发觉我们相当大的一个人群,特别是我们知识界、媒体界,这些人不自信。总觉得还有一个非常理想的彼岸世界,就西方,特别是美国。我说一次啊在上海一个大学里讲课,讲中国崛起。一个青年教师提了一个颇为尖锐的问题,他说张老师啊,听完你的讲座,给人感觉好像中国人生活得都很幸福,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移民呢?你能不能劝他们不要移民,待在中国?我也笑了,我说你这个问题问对人了,我说我不做这样的傻事情,我鼓励他移民。因为我做过个小小的研究,就是至少百分之七十的人,出国之后会变得更加爱国,不管他加不加入那个国家的国籍,一出国就爱国,这个效果比党的教育还要好。而且我仔细查了有关移民的数据,我们现在移民还非常之少,就过去三年平均的这个移民,是十九万一年。十九万一年是什么概念?小小的波兰,还是所谓的民主国家,人口四千多万,去年移民五十万。我们这个民主的台湾省,人口比上海还少,二千三百万,现在在中国大陆生活工作学习的台湾同胞多少人?一百五十万。这是最保守的估计。

纽约市中心地铁站,与国内广泛运用的屏蔽门相比只有简陋的护栏

我说是围城现象啊。如果你想移民美国的话,我说我给你支个招,我对纽约还算熟悉,恐怕不亚于上海,我说这样吧,你可以从上海的浦东机场,到纽约任何一个机场,纽约有三个机场,现在跟上海联系比较多的是纽瓦克机场,我说你先感受一下,什么叫做从第一世界的机场,到第三世界的机场,美国基础设施都是六十年代的,怎么跟中国比?我说如果你有胆量的话,如果你是八尺男子的话,试一试,敢不敢在纽瓦克这个镇,就像我们虹桥一样是个镇,住一夜,我住过,体验一下你晚上敢不敢出去。我一个朋友在纽瓦克一个医院,做过博士后,我问他了你这个医学院怎么样?他说不错的。我说你哪个专业是最好的?他说枪伤科,天天有火并,那枪伤科就发达了。美国,你只要稍微有点起码的对这个国家的知识、常识你就知道,这个国家三个世界组成:第三世界、第二世界、第一世界。如果你不幸地坠入美国的第三世界,对不起,我估计你的寿命和非洲人差不多,五十来岁。如果你像我们很多的留学生那样,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美国所谓的第二世界,变成一个中产阶级,你真的问问这些人,过去二十年,你的实际收入有没有增长?你买了房子的话,你的房子有没有增值?你对以后在美国的退休生活你有没有信心?我不是说美国什么都不好,美国有很多地方不错的,但是我说我们应该平视美国,平视西方,既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这样可以防止被西方被美国忽悠。

中国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还要被西方被美国这么浅薄的话语忽悠的话,我们的后代将会诅咒我们。一手好牌,当时的好牌,怎么当时打成那个样子?我自己觉得中国的进步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见到过的。我们脱贫的人数,占世界脱贫人数的百分之八十,我们的成就恐怕超过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总和。现在我们如果看经济总量,我讲超越美国,我讲总量最保守的估计,我看到的,十年之内,根据就是官方汇率计算的GDP,应该超过美国了。如果根据购买力平价,这是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就是你的货币实际能够买到多少东西,这样来计算的话,中国经济规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报告,今年2014年已经超过了美国。就是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是有的人还是不自信,说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啊,即使你超过美国,你的人口比美国多四倍,对不对?你的人均GDP还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我说你换一个指标系统,可能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美国人高企的负债率和中国人超高的房产自有率,此消彼长,真正的“藏富于民”在哪里?

我自己用两个不同的指标来看世界各国,一个就是家庭净资产,也就是说你老百姓家底到底有多厚。你的房产,你的股票,你的债券,你的储蓄等等加在一起,去掉你所有的债务,你有多少净资产?我现在看到的美联储它每年都出报告的,2010年,美国的家庭净资产中位水平,百分之五十比这个高,百分之五十比这个低,是七万七千三百美金。有人说美国怎么就这么一点呢?实际上美国这个国家是个债务型的国家经济,个人老百姓消费也是债务型的消费,你把债务都去掉以后,资产还确实不是特别高,这个水平和中国今天的家庭净资产,差别已经不是很大了。而在中国的发达板块,我说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和美国人口一样多的三亿多人的发达板块,坦率讲四十七万人民币(7.73万美元)的资产,属于弱势群体了,恐怕需要政府提供帮助的人群。第二个重要的指标系统就是人均预期寿命,可以活多久,中国现在是七十五岁,美国是七十八岁,就比中国多三岁,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而我们整个发达板块,北京上海都是八十二岁,纽约才七十九岁,而且七十九岁还是最近的,前两年还没有到这个水平。

为什么名义GDP、人均GDP美国比中国高相当多,但实际上家庭净资产和这个人均寿命这个差距不是很大,一种解释,我觉得邓小平当时讲过一句很好的话,就是我自己亲耳听他讲过,他说因为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们人民得到的实惠可能会比较多。

第二种就是,最富的一百个中国人不可能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而最富的二三十个美国人可以左右白宫。就这么简单。因为现在美国连这个竞选,公司竞选的献金就不封顶了,个人捐款也不封顶了。那就不是Democracy,是Monetocracy,不是民主是钱主,是钱主的话你就没有办法,老板姓怎么改善?

但是我们国内一些人还是不自信,西方还是天天在骂我们,他骂我们用的最多的是什么:我们是民主国家,你是专制国家。叫民主与专制,西方一个主要的话语。所以我们讲超越美国,超越西方,不仅是经济总量,不仅是百姓财富,而且也是话语的超越。我们要有自己的话语。今年三月,我们有一个小组去德国首都柏林开会,BBC正好在播一个电视节目,叫“Freedom2014”(自由2014),这里面一个退役的宇航员,拿着一张他冷战时期拍的照片,跟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冷战时期我从外太空拍的柏林的夜景。柏林,东柏林,你们看是黯淡无光的,西柏林非常明亮。这说明了什么,他说,一边是一个落后的专制国家,另外一边是一个繁荣的民主国家。但我们这些从上海到柏林的同事,一到柏林就觉得,这个机场怎么这么小啊,确实,中国已经找不到这么简陋的机场了。这个街道里的商店空空荡荡没有人气,这个夜景比上海差太多了,一个天一个地,所以如果一定还是要套用这个宇航员的话语的话,那么也可以说,今天中国是一个繁荣的民主国家,德国是一个落后的专制国家。

德国柏林夜景航拍

上海夜景航拍

实际上我想关键不是一个国家,德国中国民主还是专制,而是这个话语,民主与专制这个话语,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已经远远不能解决我们这个非常复杂有非常精彩的世界了。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新的话语来代替这个范式的话,我想就是,英文叫作GOOD GOVERNANCE,良政还是劣政,劣政叫BAD GOVERNANCE。就是国家治理的好坏,良政可以是西方的制度,西方制度下有一些国家治理的还可以,有些治理的非常糟糕。

良政也可以是非西方的模式,非西方的制度。我把中国也放在这一类,虽然我们很多问题,但是可以经得起国际比较。关键是劣政BAD GOVERN ANCE,也可以是西方的模式,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可以举出一百个例子,从最烂的阿富汗,伊拉克,海底,利比里亚到所谓的发达国家,已经破产的希腊,我倒希腊我就说了,我说我们可以从上海派个团队来帮你治理,因为治理水准太低了。冰岛也破产了,也所谓发达国家,我也去过,没有治理好。

我们讲超越,实际上还是一个政治制度的超越,政治制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产生国家的领导人?十八大的时候,纽约时报的编辑给我来了一个邮件,说张教授,能不能写篇评论,我的这个文章的标题是,选贤任能挑战西方民主。我就和他说一个简单的故事,我说你看一下,中国十八大产生的最高执政团队,政治局常委,他们的履历,基本的要求:两任省委书记。也就是说,至少治理过一亿人口,而且要有政绩。我说你看一下习近平,他治理过三个省,当第一把手,福建、浙江、上海,这三个省的人口加在一起,大约是一亿两千万。这三个省的经济规模加在一起,接近印度的经济规模,我说治理过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经济板块之后才进入了政治局常委。然后又给他五年的时间熟悉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方方面面,最后再出任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我说这个制度是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我说你怎么能比,我是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说中国现在的这个选贤任能制度虽然还可以完善,但我已经可以保证,绝对不会产生像美国小布什这么低能的领导人。

图中标题依次为《崩溃来临:中俄独裁者将面对的结局》《共产党还能在中国存在多久?》《北京的法老王》《共产主义中国已在崩溃边缘》《中国体制会崩溃吗?》„„

西方媒体很有意思,我对西方政治制度批评得比较尖锐,但是正因为你批评得比较到位,它有时候还不得不引用你。所以这个今年三月,自由主义的旗舰杂志,Economist经济学人发表一篇封面长文,标题就是《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它里边引用了我的一个观点,引用了我的一句话,说是复旦大学的张维为教授说,美国政治制度有太多的问题,老是选出二流的领导人,我是讲过这个意思的话,但它引用的不准确,我讲的是老是选出三流的领导人。

尽管中国明显地在赶超的路上做得相当不错,尽管有不少问题,但是西方和相信西方这些政治理论的人还是觉得,他们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我们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复旦大学和牛津大学举行了一场中国模式的研讨会,我还是介绍我理解的中国模式,他们得一些学者,英国的还是质疑,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等等都质疑。我说我们可以竞争,你坚持你的模式,我坚持我的模式,我的模式不管怎么样,它的逐步的演进,它的与时俱进,它不断地进行改革,它自我调整,我说你们一定要了解一个基本的事实,今天的中国,每三年创造一个英国。说我们一点都不害怕竞争。一点都不害怕制度竞争,一点都不害怕模式竞争,特别不害怕政治制度竞争。

最后就是我的结论,很简单,七个字,中国人,你要自信。我们要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给我的们的对手,谢谢大家。

张维为(专栏),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思考中国三部曲”作者,《观察者网》特邀评论员,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春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

第五篇: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而骄傲发言稿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能够利用到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怎么写发言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而骄傲发言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只雄鸡。这只雄鸡就是——中国。我就是中国人,我为祖国而骄傲。

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而骄傲。因为中国人拥有着多少俊美的山河。那巍峨高耸的珠穆朗玛屹立在中国;滔滔不绝的.长江黄河奔流在中国;辽阔无垠的内蒙草原镶嵌在中国;朴实无华的黄土高原扎根在中国;气吞山河的长城如巨龙腾飞在中国……我们有着秀丽的桂林山水,让我们泛舟游览;有着广阔的内蒙草原,让我们尽情驰骋;有着晶莹的雪月的北国,让我们欣赏银装的大地;有着河道纵横的江南水乡,让我们感受水的温情。

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而骄傲。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举世无双的中华魂。这次5.12地震牵动着13亿中华儿女的心,同时,也涌现出了多少中华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向世界诉说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中华魂。重新书写了中华之魂的篇章。13亿中华儿女用心中坚强的意志战胜了地震这个恶魔。

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而骄傲,为中华之魂而骄傲。

【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而骄傲发言稿】相关文章:

1.我为祖国而骄傲作文

2.我为祖国骄傲1200字

3.我为祖国骄傲作文1000字

4.祖国,我为你骄傲作文

5.祖国我为你骄傲作文

6.作文:祖国,我为你骄傲

7.祖国我为你骄傲

8.我为祖国骄傲作文600字

9.我为祖国骄傲作文900字

下载同为中国人,为什么台湾人受欢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为中国人,为什么台湾人受欢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