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中,为了继续贯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一、组织课堂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在全班形成开放的、快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二、组织课堂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1.合理组建学习合作小组,创设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
2.挖掘教材,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就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
3.合作、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该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4.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之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
三、组织课堂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
1.必须能够科学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2.应该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为大家合作达标。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且做出指导
课堂讨论、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
4.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及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紧要使用,更要结合我们及我们的学生实际选择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标》(全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这里想谈的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的座位摆放以合围而坐,实质上是学生间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组员共同学习,以全组每个人都学好为目标。教师可根据小组总体表现进行对小组奖励。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同学间互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使个别差异在集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懂得如何与人合作,为自己创造多一些成功的机会。
而我在一些观摩课或公开课上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把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通常是听到老师一声“合作学习”令下,前排的转过去,四人的小嘴巴都张开,唧唧杂杂,各自都在说,谁也没有听谁的。听到老师“停”,马上安静下来。回答问题汇报结果仍然是一个人的观点,而不是小组的意见。我认为这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就此我想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课标》理念,构建合理合作学习小组。
《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目的和合作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所以小组成员的搭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首先确定人数,以4-6人为适宜,平常教学中为了方便把前后桌4人编为一个学习小组比较好,在小学生中人数太多或太少都起不到合作的效果。其二,要根据平时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能力的不同,个性的不同以及性别的不同进行合理搭配,让每个小组都有强、中、弱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样的组建可以提高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也可以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的到锻炼,后进生的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在新学期开始一周左右我根据对学生的初步观察,就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编排,根据班级的总人数每个小组以4人为标准,个别组5人或3人,每组中男女各一半,每组尽量要有一个组织能力、或学习能力、或理解能力较强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和细致观察,组与组之间的成员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让组与组之间的综合学习能力均衡。其三,小组成员的责任分配也要明确,确定合理机制、调整合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内要设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及一般组员等角色。合作前就要分好工,合作中各进其责,又要灵活互补。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简单统计”时,教材要求学生把混合在一起的许多水果图片剪下后,按水果名称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贴在或画在条形格子上,制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一年级学生的年龄非常小,如果教师不讲清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会合作得一团糟。我先讲清楚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后,就说“我们每个小组怎样分工才能让我们这个小组最快制好统计图呢?”“先请一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分工?”组长1“会用剪刀的小华和丽丽先剪下图片,小明眼睛快分类,我来往条形格子上粘贴,如果谁要慢我们就帮他。”听了这个小组的分工计划,其他小组也纷纷效仿,或更独具匠心。合作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都制成了非常漂亮的不同名称的水果条形统计图。这样的合作使他们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同时也懂得互相帮助的重要,逐渐体会到在群体合作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其四,为了弥补学生的差异,要经常调整小组内角色的转换。比如:平时教学中,为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我提出“本周谁课堂表现积极,作业完成认真,谁就做合作学习的小组长。谁的字书写进步了谁就做记录员。” 这样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代表集体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精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精心的经常的去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策略的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搜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例如:第九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后有一个教学内容“节约能源”。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完成两个教学目标:目标一是:调查我们生活环境的淡水资源“铁岗水库”的水质历史;目标二:我们班级每个同学家每天或每月用水情况。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如果单纯给了两个学习目标,不给学生任何指导,我想学生肯定无从下手。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怎样收集资料?是否所有的每一项资料,都得每个人亲自去收集?那可得好长时间,我们可不可以资源共享?”“了解‘铁岗水库’水质历史,从哪入手?针对目前现状,怎样作治理规划?”“每个家庭现在用水情况怎样?打算怎样改善?”这样针对性很强的问题一抛出。学生:“我们先到铁岗水库去勘察一下现状,再到水库附近了解居民(年龄大的)调查水库的过去。或到区政府查阅记载铁岗水库的资料。”师“好办法。问题是我们学校离水库很远,怎么去?到区政府查阅资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的?”生1:“我负责联系大客车,解决同学们去水库的交通问题。”生2:“我爸爸在区政府上班,我看能否通过爸爸的关系查阅到资料?”生3:“我负责带照相机。”生4:“我们每个同学把自己家每天用水量进行分类记录和总记录,以一周为单位,然后小组或全班进行资料汇总,达到资源共享。”生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明确了本次活动的目的,而且也找到了收集资料的可行、有效、快捷的办法,真正理解了资源共享的意义,让我们大家在共同的合作中各自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吧。活动时间两周。”活动期间同学们组织得有条有理,什么时间单独行动,什么时间合作探讨,什么时候小组统一活动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到活动时间结束后,每个同学都制作了一份非常漂亮的调查报告,并且还附带一张改进措施。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必要的合作提高了做事效率。
2、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不随意打断或插嘴。但听也不是随意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会意,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如:我在教学概念较多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把自己捕捉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交流时每个人说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一点,一个人说时,其他的同学仔细倾听,不要说别人说过的,某同学说错的,其他组员要给予纠正,说得好的大家要给予掌声,说遗漏的要有人及时补充上。这样的合作不仅使每个同学都听清了教师的提问和要求,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听清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能听得了表扬之词、也听得了批评之言的良好品质。
3、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如:在我平时小组合作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性格开朗、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喜欢表现,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一些同学,性格内项,自尊心强、不善言辞,发言的机会少。所以我经常要深入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他们敢说的勇气,常把一些简单的易懂的让
他们去说,并给予肯定和适当的表扬。这样就使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和建议,使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表达、善于表达和惯于表达,这样就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4、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善辩
在交流合作中,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必要的辩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教育专家也认为,辩论对于小学生十分必要,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倒”时,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操作,把圆形通过剪割组拼成其它平面图形(已知计算面积方法的图形),通过已知图形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圆面积=圆周率×半径²。有的小组同学把圆形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长×宽或底×高)来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有的小组同学把圆形剪拼成三角形,通过三角形面积=底×高÷2推出圆的面积公式,还有的组剪拼成梯形。师:“到底那一种方法能推倒出圆的面积公式呢?请每个小组汇。”每个小组的代表纷纷说出了自己组的推倒过程,每组都说自己的方法好过其他组,会报时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这是一个很好的辩论的机会,老师决不能错过,最后我肯定了这些方法都正确。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呢?”每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又一次展开了辩论,最后我建议性的给了同学们一个方法,就是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比较简便。通过这样的辩论不仅使同学们思维、判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使同学们明白了迢迢大陆通罗马的道理,拓宽了他们解决问题思路。
然而,辩论和平常说话不同,论证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另一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有时语气、语言不当,会引起同学间的矛盾。所以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必要时我们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及时干预,教育学生使用积极的文明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辩论,教育学生树立以理服人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会辩论掌握辩论技巧。在数学中要想让自己说法站得住脚,要培养学生学会用举例、验算、实验、引证、说算理、分析思路、归纳总结等方法。教育学生学会心平气和的参与辩论,认真聆听他人意见,吸纳他人意见时还应重述自己的选择,以获得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在争论中,求同存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思考
思维是伴随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会思考”是指讨论交流后的反思,“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学习是智能发展的高层次表现。例如:巩固练习中的“思考题”,由于这样的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同学有能力独立解决。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试着独立解决,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见解、解题思路在小组中交流。交流之后通过学生阐述、教师点播,确定正确答案,肯定哪些同学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之后要求每个同学“反思”,就是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和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促进理解,提高原有认知水平。对于没有独立解决“思考题”的同学,要求他们反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这样思考吗?他们的想法都正确吗?结果可信吗?推理是否正确?方法能否改进?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还能提出更好的见解和值得探索的问题?”这样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的体会多种方法和策略,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要大胆质疑。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
6、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懂得欣赏和宽容自己的伙伴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当别人阐述一个好观点、一种好想法,要真诚的说一声“你的见解真棒!”“这种算法真简单,你真了不起!”。宽容与欣赏同样重要,当同组的合作伙伴,思维慢一些,或说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要善意的附和一句“别灰心,再试试看。”“没关系,下道题相信你能行!”这些看似简短的话语,他能促使和谐、民主的气氛形成,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到轻松愉悦,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使每个学生在全部学习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进取自信的态度,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从而实现高效的合作效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宽容”和“欣赏”这种做人的美德。
(三)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有一句俗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一个人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都应及时的安排小组合作。例如:小学数学第九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因为在这一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多边形只是多种不同图形的组合,但是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分割、割补、挖空、填补„„),计算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在解题方法上给每个同学一个补充,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又如:十一册第二单元“比的应用”中有一道例题“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农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调动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各自独立解答。两分钟后多数同学采用整数除法的知识,先求每份数,再求玉米的2份数和大豆的3份数。“100÷(2+3)=20(公顷)玉米:20×2=40(公顷)大豆:20×3=60(公顷)。”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把整数除法的知识,拓展到学生能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或分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所以这又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师:“请同学们在合作小组中讨论讨论,能用本册书学习的分数除法的知识,或者借助比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这道应用题吗?”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的讨论、争辩后,方法一:“2+3=5 求玉米:100×2/5=40(公顷)求大豆:100×3/5=60(公顷)”方法二:“把大豆看作单位‘1’,玉米是大豆的2/3,求大豆:100÷(1+2/3)= 60(公顷)求玉米:60×2/3=40(公顷)”方法三:“把玉米看作单位‘1”,大豆是玉米的3/2,求玉米:100÷(1+3/2)=40(公顷)求大豆:40×3/2=60(公顷)”方法四:„„。把一道能用整数除法解决的应用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互补,拓展到能用分数除法与比相结合的知识解答,而且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能说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吗?更应该说是小组同学集体智慧的结晶!再如:上面例举过的“调查铁岗水库水质历史和每个家庭每天用水量情况”的教学,单纯靠一个学生个体很难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必须依靠小组合作甚至班集体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要有判断什么时候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必须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敏感,抓住有利时机,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重视教者自身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教学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2、周密实施课堂合作学习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班级授课
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全面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要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有效的小组合作靠的是我们教师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以及对学生精心、耐心的长期培养。从学生一年级刚入学开始,我们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习惯,让他们在小学的学习中就学会合作的本领,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_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标》(全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这里想谈的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的座位摆放以合围而坐,实质上是学生间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组员共同学习,以全组每个人都学好为目标。教师可根据小组总体表现进行对小组奖励。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同学间互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使个别差异在集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懂得如何与人合作,为自己创造多一些成功的机会。
而我在一些观摩课或公开课上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把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通常是听到老师一声“合作学习”令下,前排的转过去,四人的小嘴巴都张开,唧唧杂杂,各自都在说,谁也没有听谁的。听到老师“停”,马上安静下来。回答问题汇报结果仍然是一个人的观点,而不是小组的意见。我认为这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就此我想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课标》理念,构建合理合作学习小组。
《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目的和合作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所以小组成员的搭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首先确定人数,以4-6人为适宜,平常教学中为了方便把前后桌4人编为一个学习小组比较好,在小学生中人数太多或太少都起不到合作的效果。其二,要根据平时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能力的不同,个性的不同以及性别的不同进行合理搭配,让每个小组都有强、中、弱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样的组建可以提高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也可以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的到锻炼,后进生的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在新学期开始一周左右我根据对学生的初步观察,就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编排,根据班级的总人数每个小组以4人为标准,个别组5人或3人,每组中男女各一半,每组尽量要有一个组织能力、或学习能力、或理解能力较强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和细致观察,组与组之间的成员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让组与组之间的综合学习能力均衡。其三,小组成员的责任分配也要明确,确定合理机制、调整合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内要设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及一般组员等角色。合作前就要分好工,合作中各进其责,又要灵活互补。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简单统计”时,教材要求学生把混合在一起的许多水果图片剪下后,按水果名称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贴在或画在条形格子上,制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一年级学生的年龄非常小,如果教师不讲清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会合作得一团糟。我先讲清楚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后,就说“我们每个小组怎样分工才能让我们这个小组最快制好统计图呢?”“先请一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分工?”组长1“会用剪刀的小华和丽丽先剪下图片,小明眼睛快分类,我来往条形格子上粘贴,如果谁要慢我们就帮他。”听了这个小组的分工计划,其他小组也纷纷效仿,或更独具匠心。合作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都制成了非常漂亮的不同名称的水果条形统计图。这样的合作使他们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同时也懂得互相帮助的重要,逐渐体会到在群体合作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其四,为了弥补学生的差异,要经常调整小组内角色的转换。比如:平时教学中,为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我提出“本周谁课堂表现积极,作业完成认真,谁就做合作学习的小组长。谁的字书写进步了谁就做记录员。” 这样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代表集体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精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精心的经常的去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策略的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搜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例如:第九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后有一个教学内容“节约能源”。教学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完成两个教学目标:目标一是:调查我们生活环境的淡水资源“铁岗水库”的水质历史;目标二:我们班级每个同学家每天或每月用水情况。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如果单纯给了两个学习目标,不给学生任何指导,我想学生肯定无从下手。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怎样收集资料?是否所有的每一项资料,都得每个人亲自去收集?那可得好长时间,我们可不可以资源共享?”“了解‘铁岗水库’水质历史,从哪入手?针对目前现状,怎样作治理规划?”“每个家庭现在用水情况怎样?打算怎样改善?”这样针对性很强的问题一抛出。学生:“我们先到铁岗水库去勘察一下现状,再到水库附近了解居民(年龄大的)调查水库的过去。或到区政府查阅记载铁岗水库的资料。”师“好办法。问题是我们学校离水库很远,怎么去?到区政府查阅资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的?”生1:“我负责联系大客车,解决同学们去水库的交通问题。”生2:“我爸爸在区政府上班,我看能否通过爸爸的关系查阅到资料?”生3:“我负责带照相机。”生4:“我们每个同学把自己家每天用水量进行分类记录和总记录,以一周为单位,然后小组或全班进行资料汇总,达到资源共享。”生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明确了本次活动的目的,而且也找到了收集资料的可行、有效、快捷的办法,真正理解了资源共享的意义,让我们大家在共同的合作中各自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吧。活动时间两周。”活动期间同学们组织得有条有理,什么时间单独行动,什么时间合作探讨,什么时候小组统一活动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到活动时间结束后,每个同学都制作了一份非常漂亮的调查报告,并且还附带一张改进措施。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必要的合作提高了做事效率。
2、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不随意打断或插嘴。但听也不是随意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会意,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如:我在教学概念较多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把自己捕捉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交流时每个人说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一点,一个人说时,其他的同学仔细倾听,不要说别人说过的,某同学说错的,其他组员要给予纠正,说得好的大家要给予掌声,说遗漏的要有人及时补充上。这样的合作不仅使每个同学都听清了教师的提问和要求,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听清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能听得了表扬之词、也听得了批评之言的良好品质。
3、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
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如:在我平时小组合作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性格开朗、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喜欢表现,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一些同学,性格内项,自尊心强、不善言辞,发言的机会少。所以我经常要深入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他们敢说的勇气,常把一些简单的易懂的让他们去说,并给予肯定和适当的表扬。这样就使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和建议,使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表达、善于表达和惯于表达,这样就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4、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善辩
在交流合作中,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必要的辩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教育专家也认为,辩论对于小学生十分必要,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倒”时,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操作,把圆形通过剪割组拼成其它平面图形(已知计算面积方法的图形),通过已知图形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圆面积=圆周率×半径²。有的小组同学把圆形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长×宽或底×高)来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有的小组同学把圆形剪拼成三角形,通过三角形面积=底×高÷2推出圆的面积公式,还有的组剪拼成梯形。师:“到底那一种方法能推倒出圆的面积公式呢?请每个小组汇。”每个小组的代表纷纷说出了自己组的推倒过程,每组都说自己的方法好过其他组,会报时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这是一个很好的辩论的机会,老师决不能错过,最后我肯定了这些方法都正确。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呢?”每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又一次展开了辩论,最后我建议性的给了同学们一个方法,就是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比较简便。通过这样的辩论不仅使同学们思维、判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使同学们明白了迢迢大陆通罗马的道理,拓宽了他们解决问题思路。
然而,辩论和平常说话不同,论证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另一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有时语气、语言不当,会引起同学间的矛盾。所以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必要时我们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及时干预,教育学生使用积极的文明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辩论,教育学生树立以理服人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会辩论掌握辩论技巧。在数学中要想让自己说法站得住脚,要培养学生学会用举例、验算、实验、引证、说算理、分析思路、归纳总结等方法。教育学生学会心平气和的参与辩论,认真聆听他人意见,吸纳他人意见时还应重述自己的选择,以获得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在争论中,求同存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思考
思维是伴随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会思考”是指讨论交流后的反思,“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学习是智能发展的高层次表现。例如:巩固练习中的“思考题”,由于这样的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同学有能力独立解决。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试着独立解决,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见解、解题思路在小组中交流。交流之后通过学生阐述、教师点播,确定正确答案,肯定哪些同学的解题方法是正确的。之后要求每个同学“反思”,就是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和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促进理解,提高原有认知水平。对于没有独立解决“思考题”的同学,要求他们反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这样思考吗?他们的想法都正确吗?结果可信吗?推理是否正确?方法能否改进?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还能提出更好的见解和值得探索的问题?”这样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的体会多种方法和策略,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进行数学活动的能力。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要大胆质疑。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
6、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懂得欣赏和宽容自己的伙伴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当别人阐述一个好观点、一种好想法,要真诚的说一声“你的见解真棒!”“这种算法真简单,你真了不起!”。宽容与欣赏同样重要,当同组的合作伙伴,思维慢一些,或说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要善意的附和一句“别灰心,再试试看。”“没关系,下道题相信你能行!”这些看似简短的话语,他能促使和谐、民主的气氛形成,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到轻松愉悦,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使每个学生在全部学习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进取自信的态度,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从而实现高效的合作效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宽容”和“欣赏”这种做人的美德。
(三)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有一句俗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一个人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都应及时的安排小组合作。例如:小学数学第九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因为在这一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多边形只是多种不同图形的组合,但是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分割、割补、挖空、填补„„),计算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在解题方法上给每个同学一个补充,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又如:十一册第二单元“比的应用”中有一道例题“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农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调动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各自独立解答。两分钟后多数同学采用整数除法的知识,先求每份数,再求玉米的2份数和大豆的3份数。“100÷(2+3)=20(公顷)玉米:20×2=40(公顷)大豆:20×3=60(公顷)。”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把整数除法的知识,拓展到学生能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或分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所以这又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师:“请同学们在合作小组中讨论讨论,能用本册书学习的分数除法的知识,或者借助比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这道应用题吗?”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的讨论、争辩后,方法一:“2+3=5 求玉米:100×2/5=40(公顷)求大豆:100×3/5=60(公顷)”方法二:“把大豆看作单位‘1’,玉米是大豆的2/3,求大豆:100÷(1+2/3)= 60(公顷)求玉米:60×2/3=40(公顷)”方法三:“把玉米看作单位‘1”,大豆是玉米的3/2,求玉米:100÷(1+3/2)=40(公顷)求大豆:40×3/2=60(公顷)”方法四:„„。把一道能用整数除法解决的应用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互补,拓展到能用分数除法与比相结合的知识解答,而且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能说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吗?更应该说是小组同学集体智慧的结晶!再如:上面例举过的“调查铁岗水库水质历史和每个家庭每天用水量情况”的教学,单纯靠一个学生个体很难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必须依靠小组合作甚至班集体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要有判断什么时候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必须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敏感,抓住有利时机,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重视教者自身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教学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2、周密实施课堂合作学习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全面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要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有效的小组合作靠的是我们教师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以及对学生精心、耐心的长期培养。从学生一年级刚入学开始,我们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习惯,让他们在小学的学习中就学会合作的本领,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及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习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在不经意中,老师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们的一名合作伙伴,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
“交往的对象”包含学习上的交往对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对象。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互助互爱、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一种对峙的交往,而是一种和谐的交往,教师已经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对学生来说,研究之初,他们需要得到指导。研究之中,他们需要得到帮助,遇到阻碍或困难时,他们需要倾诉和鼓励,获得成功时,他们需要肯定和欣赏。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沟通,已不限于认知领域,早已扩展到情感、态度、技能的范围。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加分、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徐华英
第五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
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因此,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从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