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45条规定

时间:2019-05-13 04:3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同法第45条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同法第45条规定》。

第一篇:合同法第45条规定

合同法第4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该条规定的是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即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以一定的条件的成就或不成就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该条规定的是约定解除权的合同,即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之前,由当事人一方在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并可以通过行使解除权,使合同关系消灭。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合同中对合同的解除均约定了条件;最终均导致合同终止不再继续履行后果。但立法者将前者放在合同的效力一章,而将后者放在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一章,可见二者的作用和价值并不相同。举一例说明:甲将自家耕牛租给乙使用,同时约定一旦耕牛生病,乙就将耕牛还给甲。该合同为附解除条件的合同。但如果双方约定,一旦耕牛生病,乙方有权决定是否将耕牛还给甲,还是继续租用,则属于约定解除权的合同,前者的条件成就,合同自然失效。而对于后者条件成就,乙则取得了是否解除合同的选择权。如果乙决定解除合同,则乙必须主动在解除权行使期间内通知甲,并自通知到达甲时方可导致合同解除。如果乙因春耕无法租到其他的牛,不想解除合同,则可放弃解除权,租赁合同继续有效。因此明确两者的区别在实践中确定合同的效力,法律的适用不无意义。l、两者的立法目的不同;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是为了限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满足当事人特定的需要,它本质上是民事法律行为人所附加在法律行为之上的约款,而93条2款实际上的含义是所附条件为当事人的解除权形成的原因,这种解除权以约定的形式取得,是94条法定解除权的补充。2、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当条件成就时合同当然且自动地消灭,无须当事人再做出意思表示;在约定解除权的合同的情况下仅仅具有解除的条件还不能使合同消灭,必须有解除行为才能使合同实际解除。3、附解除条件的合同一旦条件成就,则该合同一般是向将来失去效力,而约定解除权的合同既向将来发生效力,又溯及到合同成立时②直接适用合同法第97条关于合同解除后法律后果的有关规定。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解聘规定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定实体、程序上的限定条件,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内容、形式、程序不违反法律禁止性、强制性规定即可。若是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动议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概要:即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时,用人单位享有单方解除权,无须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主要包括过错性辞退、非过错性辞退、经济性裁员三种情形。

一、过错性辞退

1、概要,即在劳动者有过错性情形时,用人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错性解除劳动合同在程序上没有严格限制。用人单位无须支付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若规定了符合法律规定的违约金条款的,劳动者须支付违约金。

2、适用情形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

5)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6)因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

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7)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非过错性辞退

1、概要:即劳动者本人无过错,但由于主客观原因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后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非过错性解除劳动合同在程序上具有严格的限制,具体是指: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其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1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3、适用类型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三篇:合同法效力性规定[模版]

合同法》司法解释

(二)之“效力性强制性规范”解析

一、效力性规范与管理性规范的概念

《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为无效合同。司法实践中,对于合同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否必然导致合同无效,经历了从一概认定无效到仅认定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中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这一转变。

效力性规范: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规范;或者是法律及行政法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这些禁止性规范后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但是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范后如果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法律明文规定违反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合同继续履行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管理性规范或取缔性规范: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范将导致合同无效或者不成立,而且违反此类规范后如果使合同继续有效也并不损害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的规范。[法律未明文规定违反导致合同无效,但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

二、效力性规范与管理性规范的区分标准:

第一,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该规定属于效力性规范。

第二,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但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认为该规范属于效力性规范。

第三,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在此情况下该规范就不应属于效力规范,而是管理性规范。因此认为有必要将强制性规范进一步区分为效力性规范和取缔性规范。

第四,如果规范所禁止的是合同行为本身,即只要这些合同行为对应的交易发生,就会绝对地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如拐卖妇女、儿童、买卖毒品、雇凶伤人等交易,该类型的禁止性规范属于效力性规范。

第五,如果规范并非要禁止某种类型的合同行为,而是与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资格有关,或者禁止的是合同履行中的某种履行途径或方式,则该规范属于管理性规范。

第六,分析法律规范的内容,如规范中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该规范属于效力性规范。

第七,分析规范所禁止的对象,如规范所禁止的对象是行为效果,则是效力性规范。如规范所禁止的对象不是行为效果,只是行为手段或行为方式,或者禁止的是行为的外部条件如经营资格、经营时间、经营地点等,而允许有资格者经营或允许依其他手段、方式或者时间、地点作出行为的,因此时规范的本意不在于禁止行为效果的发生,而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这类规范是管理性规范。

第八,分析规范所禁止的目的和违反规范的后果。如规范的禁止目的是保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且违反该规范必然导致直接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后果的,则该规范属于效力性规范。如规范虽也有保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但违反该规范只会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而不当然损害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则该规范属于管理性规范。

三、《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讲话:管理性规范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范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此类规范旨在管理和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但并不否认该行为在民商法上的效力。例如《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即属于管理性的强制规范。管理性规范不涉及民商事行为的效力,仅产生行政责任。仅产生行政处罚上的强制性。

效力性规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该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或者虽未明确规定违反之后将导致合同无效,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此类规范不仅旨在处罚违反之行为,而且意在否定其在民商法上的效力。因此,只有违反了效力性的强制规范的,才应当认定合同无效。而效力性规范在处罚违反行为之外,意在否定其在民商法上之效力。将“规范之手”伸向民商事行为领域。

四、浅显理解效力性强制性规范和管理性强制性规范

1、只对资质、手段、程序等进行规范的,那就是管理性的规定;

2、不论资质、手段、程序等如何都不可以做,那就是效力性的规定。

第四篇:《合同法》第52条所规定无效合同之情形

《合同法》第52条所规定无效合同之情形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具体而言:

(一)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之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是行为人在他方有意的欺诈下陷于某种错误认识而为的民事行为。构成欺诈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必须有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能使受欺诈人陷于某种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的行为。主要表现情形有三种,即捏造虚伪的事实、隐匿真实的事实、变更真实的事实。二是必须有欺诈人的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由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而使他人陷于错误,并基于此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故意。三是必须有受欺诈人因欺诈人的欺诈行为而陷入的错误。这里所说的“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传统民法认为,构成欺诈必须由受欺诈人陷入错误这一事实,受欺诈人未陷入错误,虽欺诈人有欺诈故意及行为,在民法上不发生欺诈的法律后果。四是必须有受欺诈人因错误而为的意思表示。所谓受欺诈人因错误而为的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错误的认识必须是进行意思表示的直接动因,才能构成欺诈。五是欺诈是违反了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的规定,所谓胁迫,是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相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也是影响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胁迫构成应当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必须是胁迫人的胁迫行为。所谓胁迫行为是胁迫人对受胁迫人表示施加危害的行为。胁迫行为在《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已规定清楚。二是必须有胁迫人的胁迫故意。所谓胁迫故意,是指胁迫人有使表意人(受胁迫人)发生恐怖,且因恐怖而为一定意思表示的意思。即包含两层含义:须有使受胁迫人陷于恐怖的意思和须有受胁迫人因恐怖而为一定意思表示的意思。三是胁迫系属不法。所谓不法,情形有三种:有目的为不法,手段也为不法者;目的为合法,手段为不法者;手段为合法,而目的为不法者。四是须有受胁迫人因胁迫而发生恐怖,即受胁迫人意识到自己或亲友的某种利益将蒙受较大危害而产生恐怖、恐惧的心理。若受胁迫人并未因胁迫而发生恐怖,虽发生恐怖但其恐怖并非因胁迫而发生,都不构成胁迫。五是须有受胁迫人因恐怖而为意思表示,即恐怖和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系,这种因果关系构成,只需要受胁迫人在主观上是基于恐怖而为意思表示即可。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五个要件,方可构成胁迫。

依《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损国家利益时,该合同才为无效。/

3(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所谓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订方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司法实践中并不少见,诸如,债务人为规避强制执行,而与相对方订立虚伪的买卖合同、虚伪抵押合同或虚伪赠与合同等;代理人与第三人勾结而订立合同,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行为,亦为典型的恶意串通行为。该类合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因而也具有违法性,对社会危害也大、是故,《合同法》将《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4)项所规定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纳入到无效合同之中,以维护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维护正常的合同交易。

恶意串通而订立的合同,其构成要件是:一是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恶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为会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损害,而故意为之。二是当事人之间具有串通性。串通是指相互串连、勾通,使当事人之间在行为的动机、目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上达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实现。在实现非法目的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后,当事人约定互相配合或者共同实施该种合同行为。三是双方当事人串通实施的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恶意串通的结果,应当是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法律并不禁止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获得利益。但是,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谋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而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的时候,法律就要进行干预。

恶意串通所订立的合同,是绝对无效的合同,不能按照《合同法》第58条规定的一般的绝对无效合同的原则处理,而是按照《合同法》第59条的规定,将双方当事人因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或者返还集体或者个人。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也称为隐匿行为,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真实的非法目的,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

当事人实施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当事人在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并不是违反法律的。但是这个形式并不是当事人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当事人的真实意图,而是通过这样的合法形式,来掩盖和达到其真实的非法目的。因此,对于这种隐匿行为,应当区分其外在形式与真实意图,准确认定当事人所实施的合同行为的效力。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订立的合同,应当具备下列要件:一是当事人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或者其手段必须是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所禁止的;二是合同的当事人具有规避法律的故意;三是当事人为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采用了合法的形式对非法目的进行了掩盖。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在法律、行政法规无明确规定,但合同又明显地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时,可以适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条款确认合同无效。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约目的、订约内容都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合同法解释》第4条明确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的合同,当事人在主观上是故意所为,还是过失所致,均则非所问。只要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则就确认该合同无效。笔者认为根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精神,对无效合同的确认原则可概括为:法律、行政法规明文规定合同为无效的,则该合同无效;反之,则了合同有效。

第五篇:第7章合同法(分则)

第7章合同法(分则)

一、填空题

张三于05.3.14.表示将赠与李四一辆汽车,05.3.19.交付轿车,05.3.20.李四试驾时将其撞成重伤/撞死。则张三可在之前撤销该赠与。

答案06.3.20./ 05.9.20.二、判断题

甲将10吨大米委托乙商行以乙对名义对外销售,约定每公斤售价2元,乙的报酬为价款的5%。如乙以2.5元/公斤将大米售出,双方对多出价款的分配无法达成协议,则应平均分配。()

答案×

三、单选题

1、甲向乙购进一批玉米,双方约定,合同履行地在乙所在的城市S市。5月1日乙为甲代办托运往M县。在运输过程中,5月3日甲将该批玉米转让给丙,在M县火车站交货。5月4日由于山洪爆发,火车在运输中出轨,玉米损失。该损失应该由()承担。

A.甲 B.乙 C.丙 D.甲与丙承担

[分析] 见上述第二项规定。有争议答案:A(交货地点算不算另有约定?个人观点:交

货地点的约定与标的物的毁损风险和运费并无必然联系)答案C2、甲答应赠与乙500元资助乙上学,甲在给乙300元后,就不再给了,乙认为甲已经答应赠与就应全部赠与。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应再给乙200元,否则即违约

B.甲不应再给,因乙未成年,赠与合同无效

C.甲可向乙要求返还300元

D.赠与300元的合同有效,另200元的赠与不成立答案D3、乙将一枚祖传宝珠装在一个精美木匣中,前往甲家相赠。甲同意留下木匣,但请乙将宝珠带回。甲后来有些后悔,又向乙表示愿意接受宝珠。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已经取得宝珠的所有权,有权请求乙返还宝珠

B.甲尚未取得宝珠的所有权,但有权请求乙转移宝珠的所有权

C.该赠与合同成立,但乙有权撤销该合同并拒绝交付

D.甲无权请求乙转移宝珠的所有权答案D4、老张因身体不便将自己的一辆自行车赠与邻居小李上学使用,但要求小李今后回家途中给其捎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小李同意。第二天小李上学路上因自行车刹车不灵造成摔伤,()。

A.对此老张不负责任 B.老张应负全部责任

C.老张应负部分责任D.此事造成赠与合同无效答案C5、吴某委托赵某财买一台VCD机。赵某到商场购买VCD机时得到了一张奖券。赵某将VCD机交给吴某,未告之得到奖券的事。后来该奖券中了头等奖,可得电冰箱一台。此电冰箱应当归谁所有?()

A.吴某所有

B.赵某所有

C.吴某所有,但应给赵某适当补偿

D.吴某和赵某共有

注:若赵某为行纪人,则奖品归赵某所有答案A

四、多选题1、09.5.12.甲借用乙的一头牛耕地三天。5.14.甲、乙又以2500元价格达成购买该牛的合同,双方约定甲应在5月31日前付清价款。5.14.晚当地爆发泥石流,导致牛死亡。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在5.12.取得耕牛所有权

B.甲在5.14.取得耕牛所有权

C.耕牛灭失的损失由甲承担

D.耕牛灭失的损失由乙承担

[分析]B 标的物耕牛在订立合同之前已为买方占有,属于观念交付中的简易交付,所以,所有权自合同成立时转移。答案BC2、甲公司欲购乙公司生产的塔吊,因缺乏资金,遂由丙公司提供融资租赁。由于塔吊存在质量问题,吊装的物品坠落并砸伤行人丁,甲公司被迫停产修理。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有()。

A.甲无权请求丙赔偿修理塔吊的费用

B.甲不得以塔吊存在质量问题并发生事故为由,延付或拒付租金

C.丙应当对甲承担违约责任

D.丁可以请求丙赔偿损失

E.如果甲被立案破产,丙可要求收回该塔吊答案ABE3、甲春节期间回家探亲,同事乙委托甲买10斤茶叶,并付款1 000元。春节期间因无茶叶出卖,甲将情况告乙,乙让甲转托一人在3月再买。于是甲便委托丙代买,并将1 000元钱交给丙。但丙的这1 000元被人抢劫,案件未侦破。乙得知此事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对乙的哪些请求不予支持?(ABCD)

A.请求甲赔偿损失1 000元

B.请求丙赔偿损失1 000元

C.请求甲、丙各赔偿损失500元

D.请求甲、丙对1 000元损失负连带责任

[分析]ACD甲转委托丙爪得了乙的同意,所以甲不对丙的行为负责。B 丙对被抢劫

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

五、分析题

1、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挖掘机5台,共计200万元,合同约定,合同签订之日起5日内甲向乙付款100万元,乙收到后3日内交付挖掘机,余款自挖掘机交付之后10个月付清,货款付清之前,乙保留挖掘机的所有权。甲依约支付了100万元货款,乙按时交付了挖掘机。甲收到挖掘机后发生了以下事实:(1)一台挖掘机有重大质量问题,无法使用;(2)一台挖掘机因被突发洪水浸泡受损,送丙修理厂修理,因未支付修理费而被丙扣留;(3)甲将一台挖掘机出租给丁公司。

要求分析下列问题:

(1)甲可否解除5台挖掘机的买卖合同?

(2)挖掘机因洪水所受损失应当由谁承担?

(3)丙修理厂能否对挖掘机行使留置权?

(4)甲与丁之间的租赁合同是否有效?

[分析](1)仅有一台挖掘机存在质量问题,不可以解除整个合同。

(2)损失发生在交付之后,应该由甲承担。(对所有权转移的约定不属于标的物

毁损风险承担中的“另有约定”)

(3)甲没有所有权,不影响丙行使留置权和甲行使出租权。

2、甲于04.4.1.将自己的房屋租赁给乙,租期为9个月。04.7.1.经甲同意,乙将该房屋转租给丙,期限为6个月。04.10.1.甲在未通知乙的情况下以20万元的价格将该房屋卖给丁(甲的弟弟),04.10.8.丁要求丙在24小时内搬离该房屋,遭到丙的拒绝。04.10.10.乙向甲提出自己希望以20万元的价格购买该房屋,遭甲拒绝。分析:

(1)乙将房屋转租给丙后,甲、乙之间的租赁合同是否终止?

(2)丁要求丙在24小时内搬离该房屋的主张是否成立?

(3)乙购买房屋的请求是否合法?

[分析]

(1)乙转租房屋事先征得了甲的同意,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2)甲出售房屋不影响原租赁合同效力,因此丁的主张不成立。

(3)甲出售房屋时,应事先通知乙,乙享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权,因此乙的要 求合法。

3、A公司委托B信托行出售5台复印机,每台价格8000元,报酬4000元。B为此花费广告费600元,售出了2台,另3台经A同意后退还。信托行要求A公司支付广告费600元,并支付报酬,被A拒绝。对纠纷应如何处理?

[分析] 广告费应由B承担。A应支付报酬4000*2/5=16004、2005.3.甲委托在广州开货运信息部的乙找车将一车铝合金从广州运回高安。乙找到不认识的司机丙,并以甲的名义与丙签订了一份货物运输协议,协议中写明托运方为甲,承运方为丙,中介方为乙,乙代替甲在协议上签上名,丙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留给了乙,乙将甲传真过去的提货手续交给丙,丙在厂家提货后便不知去向。经查,丙留下的身份证是假的。

问题:

(1)该合同是居间合同还是委托合同?

(2)甲要求乙赔偿损失,法院应否支持?

[分析](1)该合同是乙以甲的名义代甲与丙签订的,而居间人不得代委托人订约,所以

乙不是居间人而是受托人,该合同是委托合同。

(2)乙不认识丙而让其处理委托事务,给甲造成损失,属于重大过失,所以无论

该委托合同是否有偿乙都应赔偿甲的损失。

下载合同法第45条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同法第45条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合同法试用期规定(精选5篇)

    篇一:劳动合同法试用期规定(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

    天津市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若干规定

    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关于印发天津市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 (津人社局发〔2013〕24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委、局(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新劳动合同法更新规定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新劳动合同法更新规定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公司失去了用工的自主权 企业将会把......

    《合同法》关于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规定

    《合同法》关于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规定 第一百六十七条 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有关合同法违约责任的规定五篇

    有关合同法违约责任的规定 违反合同,并不一定会引起民事责任的承担。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违约当事人才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法律的规定,构成违约责任应具备的要件有: 1.有不履行或......

    合同法释义-总则 第一章 一般规定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合同法释义-总则 第一章 一般规定 本章共八条,对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以及合同......

    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

    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1.、买卖合同 是指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2、供用电;热;气合同 是指供电人向用电人供电,用电人支付电费; 3、赠与合同 是......

    我国合同法第116,121条规定,自考真题及答案

    篇一:我国《合同法》第116条的考卷知识分布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