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吉林省国内旅游业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2019-05-13 04:4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吉林省国内旅游业运行情况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吉林省国内旅游业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篇:2013年吉林省国内旅游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吉林省国内旅游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在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继续进入了平稳健康发展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吉林省旅游产业振奋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创新发展模式,改善发展环境,加强旅游主体活动的运作,进一步扩大了旅游业的规模,促进了吉林省旅游业的较快发展。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

2013年全省国内旅游再创新高,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0241.9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41.64亿元,同比增长25.7%。国内旅游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中、短途旅游持续升温

2013年吉林省本地居民外出旅游的愿望十分高涨。尤其在旅游旺季,相当多居民都外出度假与休闲旅游。与此同时,省内各地旅游部门积极组织举办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有力地活跃了旅游市场,促进了短途旅游继续升温。全年吉林省接待国内旅游者首次突破1亿人次,其中在全省接待的国内旅游者中,仅接待一日游游客就达4186.29万人次,占接待旅游总人数的40.9%,比上年增加游客262.08万人次。

(二)自助、自驾游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013年采取自助、自驾游方式出游的旅游态势仍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自助、自驾游的比重高达28.9%,同比提高了0.9个百分点;个人旅行比重达19.9%,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2013年私家车数量不断大量的增加,由于自驾车出游比较方便、快捷,使得越来越多的居民在近距离旅游中选择了自助、自驾游。除本地居民外,周边省份如辽宁省、黑龙江省、北京市、山东省和河北省来吉林省旅游的自助、自驾游游客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1349.89万人次、717.96万人次、483.42万人次、483.42人次和348.23万人次,占全部游客的比重为13.2%、7.0%、4.7%、4.7%和3.4%。

(三)公务旅游消费比重大幅下降,居民个人休闲度假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2013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省主要景点接待的公款消

费和会议游客明显减少。从国内游客按目地分析的比重看,接待会议比重为

8.2%,同比降低了0.8个百分点;接待商务比重为12.8%,同比降低了0.2个百分点;接待文化科技交流比重为3.0%,同比降低了8.0个百分点。在公务旅游减少的情况下,散客个人休闲度假旅游却呈现出迅速上升的态势,旅游人数大量增加,来吉林省休闲度假游的比重达17.7%,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观光旅游比重达32.5%,同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特别是“休闲、度假、疗养、健身”的特色旅游对众多的外省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如:白山市的抚松县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避暑度假的游客特别多。南方省份如广东省、上海市来的游客较多,分别达到377.93万人次和245.81万人次,占全部游客的比重分别为3.7%和2.4%。多数景区宾馆出现爆满,入住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

(四)特色旅游仍是主体产品

随着吉林省特色旅游产品市场的建设与逐步完善,全省各地都已形成了具有自己品牌的特色旅游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冬季冰雪旅游项目倍受欢迎并异常火爆。全省各地举办的有特色、有影响、有规模的冰雪节庆活动多达十余项。春节“ 黄金周”期间冰雪旅游吸引了大批外省(市)长线旅游团队的游客。长春市、吉林市、白山市和长白山各大滑雪场天天游客暴满,滑雪用具供不应求,看雪、滑雪和玩雪等各项冰雪特色活动给游客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令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五)乡村游规模迅速扩大

2013年,全省各地继续加大了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尤其是乡村游“农家乐”的规模迅速扩大,全年乡村旅游“农家乐”接待游客已达到1326.94万人次,占接待旅游总人数的13.0%,同比增长46.9%;实现旅游收入46.16亿元,同比增长38.1%。全省各地城镇居民在节假日和双休日也都纷纷走出喧嚣的城市,来到城市周边风景优美的水库钓鱼或到田间采摘新鲜的果蔬、品尝农家绿色生态美食、享受农家生活乐趣。

(六)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有明显的提高

受益于省内旅游市场的丰富多彩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吉林省对部分景点、酒店提价现象进行了规范管理,从而优化了旅游经济结构,也带来了旅游综合经济

效益明显提高。2013年,全省仅星级饭店、宾馆旅游收入就达159.72亿元;非星级旅馆、招待所旅游收入达958.19亿元。住宿设施的星级宾馆和非星级宾馆出租率分别达62.3%和60.1%。

二、未来走势,国内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会越来越旺盛,节假日外出旅游也呈必然趋势,这将会使我国旅游行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吉林省国内旅游业来说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一)从运行走势上看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作为吉林省经济的一支新型行业,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旅游产业运行相对景气。近几年,吉林省旅游业发展一年比一年好,连续5年接待国内旅游者和实现旅游收入年增长率都在15%和20%以上,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愈来愈明显。目前,在内需启动、消费升级以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吉林省进一步加快了对旅游产业的开发投资建设,给旅游产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正在步入黄金发展期。

(二)从自然资源上看

吉林省旅游资源开发的潜能巨大。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吉林省具有极其丰富和得天独后的旅游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有传统的绿色生态、冰雪娱乐、温泉度假、历史遗迹、边境风光、民俗风情、工业、农业旅游、电影文化、关东美食和节庆会展等十大旅游产品,对旅游者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具有较大潜能的是:

1.冰雪旅游。吉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冬季冰雪旅游优势。随着冬季的到来,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冰雪特色旅游魅力十足,有着长白山脉天然的优质滑雪资源,为长白山国际旅游滑雪场、长白山万达滑雪度假中心,迎来了众多的高端滑雪爱好者,成为滑雪度假旅游圣地。丰富的冬季旅游冰雪项目,对众多旅游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冰雪旅游项目能招徕大批的外地游客。

2.温泉旅游。泡温泉是集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活动,正在成为休闲度

假旅游的一大热点。近几年,吉林省涌现出一批温泉度假村、温泉城等休闲娱乐场所已成为吉林省旅游的拳头产品。长白山周边及各地的温泉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在吉林省已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的最大热点。吉林市新建成的圣德泉、神农温泉更是出现十分火爆的景象。但是,目前吉林省温泉旅游规模仍然较小,而吉林省的温泉资源十分丰富,需加快投资、开发建设的步伐。

3.生态休闲度假游。休闲度假以理性化的休养、放松为主要目的,且停留时间较长,消费能力较强,对环境基础设施和食宿娱乐要求较高,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有忠诚度。伴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近年来,旅游者旅游模式和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大众旅游消费更趋向多样化,热点正在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与度假旅游并重转变。国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消费增长势头强劲,并越来越红火,已成为节假日高端出游的选择。吉林省生态游特色的优势明显。闻名遐迩的长白山属于国际自然生态保护圈,是吉林省自然生态的龙头,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神秘的原始森林,生物品种丰富,自然景观雄奇壮丽,受人为破坏较少。目前这些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和趋势,而东北夏日的凉爽资源更受到南方游客的青睐,成为夏天度假、休闲的首选之地。同时,近几年由于短期假日的增多,本地居民短线度假休闲的需求也在增强,短线游客大量增加,特别是亲友团、家庭团自助散客到郊外、山区旅游人数越来越多。丰富的旅游生态资源决定了吉林省生态休闲度假游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从政策上看

2013年国家出台了“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政策措施,促进了旅游业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推动了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在价格上做到信息更透明,使旅游者真正明明白白消费,安全快乐旅游,更积极参加旅游消费。2014年初,省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培育形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新的四大支柱产业”的宏伟目标,给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对策与建议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正面临着十分有利的形势,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

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真抓实干,立足于吉林省丰富资源优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努力在扩大旅游市场规模上有新的突破,把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切实转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真正实现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吉林省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吉林省旅游业平稳、健康的运行

各级有关部门要尽快地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出台相应配套措施,引导当地的旅游经营单位规范经营,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吉林省各地的旅游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大开发生态、休闲旅游市场

当前,全世界“生态主义”思潮日盛,国内旅游业总体风格也逐渐转向“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根据社会发展实际以及旅游市场变化情况,依托吉林省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优势,要适时调整转变旅游业经营理念和策略,应积极开发与之相关的生态旅游产品,确保吉林省旅游业保持一定规模和增速。

(三)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在吉林省扩大旅游市场规模的同时,应继续保持吉林省旅游资源的运用与环境保护的持续性,并努力改善旅游业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重点旅游景区(点)的道路、水电、通讯、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吉林省旅游业的后劲。

(四)尽快完善政策和规划,推进“乡村游”发展

各地要继续努力完善“乡村游”的政策和规划,旅游、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应加大对“乡村游”的扶持力度,加快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相应配套措施,有效地推进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而扩大吉林省旅游业的规模。

(五)加大开发旅游商品,使之上档次、上质量

吉林省独有的高质量、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大米、小米,各种豆类和土特产

品如山菜、人参、鹿茸、蛤蟆油、木耳等野山珍营养补品都是游客选购的热点。要重点培育出有吉林各地特色的、科技含量高的本土品牌产品、档次高且有艺术性和收藏性的旅游纪念商品,来满足游客购物的不同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篇:2010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全省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吉林省旅游局

省政府:

现将全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情况和2010年工作总结、“十二五”规划思路和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和201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主要成效。一是旅游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据省统计局抽样调查预计:“十一五”期末,全省接待境内外旅游者6491.94万人次,是“十五”末期的2.25倍,年均递增17.59%;实现旅游总收入725.93亿元,是“十五”末期的3.17倍,年均递增25.93%,相当于全省GDP的8.8%,比“十五”末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2009年达580.69亿元,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500亿元目标,实现“三年翻一番”);旅游外汇收入2.94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57倍;国内旅游收入705.13亿元,是“十五”末期的3.22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居民出游率达到2.36人次。旅游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23.16%,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二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开发建设,全省已建成旅游景区324处,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4处,旅游经济开发区7个,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9处,滑雪场近30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座。目前,全省旅游企业达9415家,比“十五”末期增长了8倍。其中,A级景区115家,比“十五”增加71.6%;旅行社550家,比“十五”增加74.6%;星级饭店288家,比“十五”增加50%;导游员达一万余人,是“十五”末期的2倍多;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9万人,比“十五”末期增加1.5倍,间接就业70余万人。三是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我省以大交通为标志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长白山机场建成通航,长珲高速公路、长白山(北坡至西坡)环山公路竣工通车,通化机场开工建设,长吉城际高铁、营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即将开通,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0公里,连接公路干线与各重点景区公路基本建成。“十一五”以来,全省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旅游大项目352个,总投资58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330亿元。双阳御龙温泉、东福神农庄园、吉林乌喇风情园等一批旅游大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30亿元的抚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于2009年正式开工,这是我国迄今最大旅游投资项目,也是我省旅游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的引领性项目。这些大项目成为我省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四是旅游整体形象更加鲜明。按照“四季有节庆、月月有亮点”的思路,各地策划精彩纷呈的各类大型节庆活动达36个,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成为国际品牌,长白山国际旅游节、长春消夏节、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等节庆形成规模和品牌。在延吉举办的2008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盛况空前,时任省政府主要领导对省旅游局给予表扬。创新营销手段,开展“吉林八景”评选,大规模宣传推介旅游资源和产品,省内以及国内外迅速聚焦吉林旅游,我省旅游宣传推广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五是对外开放迈出更大步伐。积极参与东亚区域旅游论坛(EATOF)和大图们江动议旅游委员会(GTI)国际事务,并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组织参与“中韩交流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等活动,与朝鲜、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开展高层互访会晤,务实推进了国际旅游交流合作,我省主要客源市场已遍布全国各地和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二)2010年工作完成情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行业克服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旅游业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冲击,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恢复和重振旅游,全省旅游业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科学谋划提升规划新定位。今年是组织编制旅游规划最多的一年。精心编制《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发展战略、产业布局,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及保障措施,确保全省旅游业能够在一个较高起点上发展。以实施长吉图国家战略为契机,加快编制《长吉图特色旅游发展规划》,突出打造长吉图特色旅游产业带。完成了《吉林省数字旅游建设指南》和《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为加强我省旅游产业建设数字化管理和优化全省冰雪旅游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启动了《华北及东北区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聘请一流资质单位,高标准编制《向海景区规划》,体现了全新的理念和创意,得到了国务院专家的一致好评。指导北大湖、雪山湖、望天鹅等旅游景区及各地旅游规划编制。这些规划极大地提升我省旅游业发展层次,为科学指导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商奠定了基础。

第二,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以来,全省新、续建项目206个,其中,亿元以上103个,5—10亿元以上44个,100亿元以上2项,总投资616亿元,呈现出大项目多、投资规模大、建设速度快的特点。长白山自然博物馆、图们江文化公园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南区)、长白山雪山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加快推进;长白山卡森国际综合旅游度假区(总投资124亿元)已开工建设。今年6月,省旅游局召开全省旅游大项目建设现场会,组织各地观摩和交流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成功运作经验,开阔和启发了思路。集中研究部署项目建设和旅游投资,各地纷纷谋划好项目、运作大项目、推进落地项目,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的热潮。抓住东博会有利契机,吸引旅游项目投资270亿元,占博览会整体签约额的1/8左右。其中,卡森国际控股公司、新和成控股公司和香港恒丰集团投资210亿元。积极推进旅游商品开发,组织参加“2010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我省荣获优秀组织奖,有2件获铜奖、13件获优秀作品奖。

第三,旅游宣传推广实现新突破。今年的市场促销规模之大、层次之高、手段之新、成效之实,是历年之最。赴重要客源地促销。集中整合优势冰雪资源,精心创意,集中推介,陈伟根副省长亲自带队,在北京开展“吉林省旅游周”系列推广活动,突出“冬季到吉林去滑雪”、“到吉林过大年”主题,着力推广我冬季旅游七大特色品牌以及冰雪过大年游、原始重现游、冰点活力四射游等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冬季旅游线路,免费派送两万张吉林省景区门票,产生了爆炸性的轰动效应,使吉林冬季旅游在京刮起了“白色旋风”,极大提升了冰雪旅游品牌形象。瞄准周边市场,组织各市州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赴辽宁开展秋冬旅游推介,推动两地市场互动,以秋冬旅游产品带动区域旅游的市场活跃。12月份还将赴沪、深等地宣传推广吉林旅游。今年7月,随省政府经贸交流团赴台,举办“缤纷四季、精彩吉林”旅游交流联谊会,省政府与台湾旅游业界高层进行合作洽谈,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项目对接和市场宣传推广专题培训。省旅游局及各地与台湾旅游业界签署9项旅游交流合作协议,双方2年内将互送客源10万人次。利用世博会平台,举办吉林旅游摄影展,组织“吉林—上海世博互动游”启动仪式,朝鲜族歌舞表演引起关注和轰动,开启了国内外游人全面了解吉林的窗口。东博会期间,采取张贴168幅吉林旅游宣传画、悬挂137个旅游风光灯箱、设臵20个旅游咨询台、循环播放旅游宣传片等,展示吉林旅游形象。组建大学生旅游志愿者队伍,在省内高校选拔200名大学生旅游志愿者参与东博会宣传营销,让吉林旅游与参展商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加大主流媒体宣传力度。以“吉林,22℃的夏天”为主题,整合夏季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从7月初开始,在央视一套、新闻频道等收视率较高栏目投放广告宣传片,展示吉林原生态山水间的清新凉爽及消夏避暑胜地的目的地形象。在北京机场T3航站楼、上海浦东机场,向国内乃至国际游客展示吉林旅游。多措并举重振灾后旅游市场,省旅游局及时召开市州旅游局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灾后重建的措施,组织各大媒体、网站及时报道吉林旅游恢复情况,调动省内200家旅行社联系国内各省1000家旅行社开展市场对接。省局领导班子率有关市州赴京、晋、冀、苏、川、藏等省市宣传推介,全省旅游市场迅速恢复。

第四,成功组织接待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今年7月底,国家旅游局第一次把组织接待全国旅游局长会议交给吉林省旅游局承办。省旅游局把筹办这次会议当作一次展示形象、锻炼队伍的好机会,动员全体干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昂的工作热情投入组织工作;华天大酒店积极配合,实行全程管家式接待;长春文化旅行社克服困难,提供高水准专业化服务,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会后,国家旅游局首次给我局发来感谢信,对会议组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会议期间,伟根副省长与邵琪伟等国家旅游局领导进行了工作会商,提出了希望支持的九项建议。邵琪伟局长明确表示:将帮助吉林旅游规划定位,研究吉林旅游和周边国家以及对港澳台的合作,重点打造吉林旅游品牌,推进吉林与其他区域旅游合作,帮助策划大型节庆活动。此后,国家旅游局专门给省旅游局发来了《关于对吉林省发展旅游业有关事项的复函》,进一步明确了支持的内容和重点,并正式派出专家调研组帮助我省研究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目前正在形成研究报告。

第五,旅游交流与合作务实推进。局省旅游合作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年初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会商事项,重点在提升编制旅游规划、推进北大湖全国冬季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建设、加强国家东北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共同推进。旅游区域合作取得成果。加强京吉两地区域合作,9月底,省政府与北京市政府签署《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省旅游局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签署《旅游教育合作协议》,实施与北京旅游院校合作,支持吉林省编制旅游规划,帮助推介我省10条精品线路,双方培训1000名旅游从业人员。10月底,吉京两地旅游企业及网络公司签署六项旅游合作协议,依托省政府驻京办,组建吉林省旅游(北京)推广中心,进一步扩大吉林旅游在北京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空间。航线开通取得实效。积极争取国家民航总局的支持,与南航吉林分公司和机场集团密切协作,扎实推进航线工作。长白山航线已增至3条,长春龙嘉机场与国内省会城市通航25条,国际航线16条,达到历史最高峰。长春—台北航线实现常态化,长春—台中航线实现旅游包机首航,为深度开发台湾旅游市场拓宽了渠道。

第六,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省旅游局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吉林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在土地、税收、价格、金融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配合省人大对《吉林省旅游条例》进行修订,新条例在“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强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发展边境旅游、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实现突破创新,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省旅游局会同省综治委开展“平安景区”创建活动,联合工商部门开展“旅游质量提升年”检查,对全省23家星级饭店和40家A级景区进行复核,取消15家星级饭店,8家星级饭店限期整改,3家A级以上景区予以警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资源有效整合不足。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不够,特别是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和整合,系列化、综合性、高品位的旅游产品不多,知名度相对较低。二是发展方式粗放。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市场主体不壮大,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基础设施滞后。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不完善、不配套,一些重点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不强。四是服务水平不高。缺少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时期全省旅游业规划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将使旅游市场发展动力强劲。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大众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吉林省旅游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旅游业壮大计划,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全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功能显著增强,在现代服务业中地位日益突出;全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旅游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旅游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措施进一步强化,为我省旅游业“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以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龙头,带动工业、农业、文化等各类产业快速发展,加强东北及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以集约经营和质量效益型增长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优秀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3亿人次,是“十一五”的1.7倍;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22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实现六年(以2009年为基数)翻两番的发展目标。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0%以上。全省星级饭店达500家,培养旅游各类人才1000名,旅游业新增就业40万人,占全省就业总数的4%。

“十二五”期间,将构建“三区五地一核三带五圈”的旅游空间格局:三大旅游区域。以延吉、通化、松江河为主要旅游服务基地东部森林生态与民俗文化、边境旅游区,以长春、吉林为主要旅游服务基地中部城市生态与冰雪旅游区,以和白城、松原主要旅游服务基地的为西部草原湿地生态旅游区。五大旅游地系统。以长春为主要旅游服务基地的长吉城市人文与冰雪旅游地系统,以松江河、二道白河、长白镇为主要旅游服务基地的长白山旅游地系统,以通化、白山为主要旅游服务基地的通集白人文与森林生态旅游地系统,以延吉、珲春为主要旅游服务基地的延边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地系统,和以白城、松原为主要旅游服务基地的西部草原、湿地旅游地系统。重点建设长白山旅游核心地。积极发展长吉图东北亚风情旅游带、长白山—松花江—嫩江“龙形”水域风情旅游带和鸭绿江—长白山—图们江边境风情旅游带三大特色旅游带。形成中部都市旅游圈(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长白山山地生态旅游圈、西部湿地生态与草原风光旅游圈(白城—松原)、延吉—珲春以及通白集等五大旅游圈。

“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将重点抓好七项基本任务:一是推进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二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以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开发为主导,继续发挥观光旅游产品优势,加快专项旅游产品开发,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拓展旅游要素体系,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打造具有国内与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体系。三是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建设三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10个旅游经济区,建设和完善旅游目的地体系与旅游精品线路。四是拓展旅游市场。大力开拓省外、国外客源市场,全面促进省内、国内旅游市场,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市场。五是加快发展旅游消费。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城镇体系,加快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六是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丰富旅游科技文化内涵,推进节能环保,发展低碳旅游经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七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旅游就业、提高国民素质、扩大国际国内交往。

三、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旅游工作要以实施旅游业壮大计划为统领,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管理,以创新的思维、市场化的方式和融合的理念,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新的支柱产业。2011年发展目标,全省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596.38万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总收入907.07亿元,同比增长25%,力争有更大的突破。

完成上述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旅游业壮大计划。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结合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全面部署和实施旅游业壮大计划,推动全省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双千目标”:省、市、县三级建设1000个旅游大项目,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着力推进营销创新工程,实施“五百工程”:组建“百人营销团队伍”、开展“百次营销活动”、举办“百个节庆活动”、打造“百条精品线路”、开展“百家媒体采风”活动。着力推进服务提升工程,通过加快人才培训、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打造企业品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等10大举措,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成立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建立旅游发展局地会商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难题,在财政鼓励、税费优惠、旅游用地、金融扶持、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形成全省上下共促发展的合力。

(二)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规划。积极推进修编《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区域旅游发展,进一步挖掘整合资源,突出冰雪、生态、民俗、边境、乡村等特色旅游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布局、产业集聚、新业态发展、产品开发、目的地体系建设等内容,并与长吉图特色旅游规划相互衔接和协调。围绕重点旅游产品构建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以旅游休闲度假区为核心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推动我省旅游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编制《松花江国家精品旅游带规划》,依托松花江流经长春、吉林、白山、松原、长白山等地,沿途形成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等丰富资源优势,进行科学整合,优化布局,为开发建设国家精品旅游线提供依据。加强重点景区特别是4A级以上景区的规划指导,以规划引领景区逐步向精品建设发展。

(三)加大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以大项目为引领,科学谋划,强势推进,切实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积极推动在建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长白山卡森国际综合旅游度假区、二道莲花山休闲农业度假区、长白山安图旅游度假区等大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及时调度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加快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进程,力争早日投入使用。创新方法,做好服务,尽快启动安图法国滑雪小镇、北大湖休闲度假区、抚松仙人桥温泉度假区等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在完成项目可研、规划和选址基础上依托市场,广泛招商。面向境内外经济发达地区,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旅游专题招商;推出我省一流的重点旅游大项目,依靠网络长期广泛链接开展网络招商;利用各种旅游推介活动,开展展会招商,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强与京、沪、深三地办事处合作,依托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客源地招商。启动旅游度假区建设。抓住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先期启动建设3—5个旅游度假区。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吉林省暨长春市旅游服务综合体项目为重点,推动延吉、通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推进旅游星级厕所评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景区综合配套设施。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利用12301旅游热线平台,为游客和企业提供酒店、票务等终端服务能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旅游商品开发。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旅游商品开发的产业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组织制定实施《吉林省旅游商品发展振兴计划》,举办吉林省优秀旅游商品展示暨旅游商品设计评选大赛。

(四)继续深化旅游宣传推广和对外开放。搞好客源地推广。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地区以及港澳台等重点客源市场,树立“无时无刻、无孔不入”市场推广理念,利用京、沪、深三大办事处,设立旅游营销推广中心,全面推介我省特色优势产品和线路,塑造吉林旅游目的地形象。建立营销合作平台。省旅游局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公司,新浪、搜狐、易龙、携程等综合网络和专业网签署合作协议,把吉林旅游网建设成为国内行业一流网站,共同打造旅游营销合作平台。加大媒体合作宣传力度。强化省内主流媒体战略合作,细化《吉林日报〃吉林旅游专刊》,深度报道吉林旅游。强化《吉林新闻联播》、《新一天》等栏目的旅游新闻报道。加强与中直媒体及国内著名网站战略合作,加大吉林旅游宣传推广力度。继续巩固我省重要客源地主流媒体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宣传基地、发布旅游信息、组织旺季采风等活动,进一步宣传我省旅游产品,深化吉林旅游品牌。扩大区域旅游合作。落实京吉两地《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合作事项,扩大我省旅游在北京市场的影响力,大力促进旅游企业合作对接,进一步扩大区域旅游合作成果。共同打造大东北精品旅游线路,与辽宁省联合打造沿鸭绿江风光旅游带,与黑辽蒙共同打造跨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推进跨国旅游发展。将中俄朝环形跨国游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推向市场。规范边境旅游市场秩序,协调公安部门加强异地办证管理,保证边境旅游健康发展,争取边境旅游人数较大幅度增长。加快推进航线开通。协调长春机场、南航吉林分公司等部门,加密重点城市航班,丰富和增开国内航线。制定出台《吉林省航线开通专项补贴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继续推进全省航线开发工作。

(五)全面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监管力度。实施全省旅游市场治理整顿计划,重点查处超范围经营、不签订旅游合同和不签订旅游者接待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开展出境旅游、赴台旅游市场整顿。建立旅游应急管理系统,完善旅游安全管理机制,确保行业监督管理到位。严格规范执法。以贯彻实施《吉林省旅游条例》为契机,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月活动,对新《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行政执法水平。与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加强合作,开展综合执法,集中力量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制作贩卖景区门票等非法活动,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规范执法行为,建立良好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标准化建设。会同省质监局做好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导长白山景区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做好全国首批标准化试点工作。强化服务质量。以《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旅游旅游景区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为依据,全面加强星级饭店和景区质量管理,深入开展低碳景区和绿色饭店创建,以及星级饭店和景区质量等级评定,规范服务,提升质量,全面提高旅游企业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重点扶持和培育省旅游投资集团、吉林森工旅游集团等大型旅游集团,全国“百强”旅行社,5A级景区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骨干企业。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充分利用国家旅游局在我省开展人才资源调查统计试点搭建网络平台,高质量编制完成《吉林省旅游业“十二五”人才规划》;进一步落实京吉旅游合作教育培训项目,培养我省旅游各类人才200名,为北京市提供200名朝鲜语导游;建设全省旅游专业师资人才库,选拔企业高管进课堂、名导进课堂、官员进课堂;建立旅游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行业管理等行业专家人才库,加强人才储备。

第三篇: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目标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目标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一.我国整体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旅游人数稳步增长。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旅游方式上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二.目标市场分析

(一)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可行性

1.大学生人数多,基数大。

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来,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到2003年年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己经达到1108.6万人。根据“十五”教育规划,高等教育到2005年进入大众化阶段,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达到15%,到2010年已经达到20%。大学生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2.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

大学生群体年龄段一般都在18-24岁。作为年轻人,追求新鲜、追求刺激、探索精神强,不甘于墨守成规,易接受新事物,而旅游作为新的生活方式更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当问及是否愿意出去旅游时,有51.6%的被访者回答愿意,45.2%的被访者回答正在考虑中,只有3.2%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山此可见: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出游愿望强烈。旅游已是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3.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

我国大学生除了有法定的节假日外,还有传统的寒暑假;此外,教育部门还为大学生提供许多社会实践和自我学习时间。因此,大学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旅游,并且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

4.大学生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

以往,由于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旅游企业可获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受重视。现今,由于家庭的经济支持增加、参加勤工俭学、各种奖学金支持等原因,大学生经济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学生已经初具出游的经济条件。据新华网报道,旅游消费已是大学生消费的热点。

5.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基本能满足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中青年旅馆、大学生旅游网等与大学生旅游市场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市场的肯定。这都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可见,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是完全可行的。只要根据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采取合理的开发策略,必将会形成“井喷式”的大学生旅游热潮,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必定被激发,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的一个特殊细分市场,它具有较明显的消费群体特征雷同的特点,这使企业在开发的过程中易于降低开发成本。但同时它还有着区别于其他旅游细分市场的特征:

1.讲究经济,相对更加重视旅游经历

大学生目前大多仍为消费者,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属于非强势消费群体,因而对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究经济实惠,特别是吃、住方面只要得到基本满足即可。此外,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中的各种经历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因而他们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2.旅游目的以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

由于在校大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他们的出游多以短期到邻近地区为主。《中国旅游报》对北京高校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出游天数多以2~4天为主,比例总和占74.7%。因大学生生活经历少,对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事物新奇,他们旅游时多选择与日常生活反差较大的自然风景类的旅游目的地。

3.出游方式多以自组群体为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外出旅游多不愿受限于现行的旅行社线路和组团安排。因而一到假期,高校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寻“伴”旅游启事。武汉大学旅行社曾对4所高校进行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出游的意愿在95%以上,近90%的大学生有出游经历。然而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自组旅游,参团出游的大学生却是寥寥无几。有关调查也证实,大学生出行外地喜欢结伴而行,在人数组合上以2—7人居多,达到74%,其性别构成上是两性搭配占绝大多数。

4.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迅速

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

5.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产品、新消费和新的生活方式

他们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尚不稳定,消费需求具有较大弹性和可诱导性;他们感性消费、个性消费、群体消费、社交娱乐倾向明显,因此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相关的产品推销。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旅游市场因其蕴含的巨大潜力已成为业内商家关注的亮点,但在经历了几年的研究与开发之后,大学生旅游市场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反而似乎已变为让旅游企业望市兴叹的“鸡肋”。这主要由于固有观念的束缚,旅行社和大学生双方沟通不足,旅行社不能从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中为汲取客观的经济利益。再加上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原因,使得大学生不能享受到很好的旅游产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旅行社的推广方式不被大学生接受,缺少主动性。

许多中小旅行社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和相应的营销网络。绝大多数的旅行社

都是一个工作人员负责多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为大学生设计旅游路线。旅行社向大学生推出的旅游路线没有体现出大学生的特色。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旅游仍处于停滞阶段。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市场研究、分析等工作。前期投入大,增加了旅行社的风险。加之难以设计出有吸引力的线路,利润又太薄,认为是出力不讨好,因此对这一领域的开拓热情不高。

2.大学生不愿跟旅行社的团队走。

大学生不愿跟旅行社的团队走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两个,那就价格高和线路不符合其要求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不满足于一般的旅游景点,更喜欢去一些带有探险性质的“超常规”景点,旅行社普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同时,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也成了制约的因素。所以相对于他们认为不自由、花钱多的随团旅行来说,似乎更喜欢自己组织旅游。他们理想的旅游方式是:旅游的地方有相识的同学在,或是同学的家在那里,这样一来可以解决吃住及安全问题,若是同学在那里读书也行,学生宿舍里挤一挤,食堂里“蹭一蹭”,还有免费导游。

3.小旅行社在校园存在非法操作,造成负面影响。

小旅行社存在非法操作。与正规旅行社忽视大学生市场相反,一些小旅行社瞄准了不被看好的这块“蛋糕”,开始攻占学生旅游市场。但是黄金周期间校园里张贴的旅游信息中有不少虚假广告,吸引学生上当的同时,严重扰乱了市场。据了解,这些小旅行社推出的超低报价吸引了不少学生,有的是交通和食宿上极为精简,确实能省出一部分钱来,但有很多是旅游过程中一些费用要学生再次支付,总的算下来并不便宜。这些不规范的操作使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利益都得不到保障。这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旅行社的信任度下降。

4.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原因。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表现为认识上出现误区,对大学生旅游市场重视不够,宣传促销不足。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是一个低消费群体,相关职能部门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大学生旅游市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出于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考虑,政府部门对学生旅游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不主张学生出游,这一方面压抑了学生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使旅游企业不能放手大胆地去做学生旅游市场。学生旅游市场没有得到重视和鼓励,缺乏一个宽松的发育环境,使学生旅游市场陷入发展的不良循环。另外,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对大学生出游缺少必要的引导。学生出游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第四篇:1-2月国内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DOC

今年前两个月,国内钢铁行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钢材价格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下高位运行,钢材出口环比出现了下降趋势,铁矿石大幅度涨价加大了整个产业链的压力。

一、当前钢铁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从国内生产情况看,1~2月,钢、铁、材产量分别为5009万、4632万、518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34%、28.78%和25.37%。从钢材产品结构看,板材产量为2015万吨,同比增长27.10%,高于钢材平均增幅7.7个百分点;钢筋、盘条等建筑钢材产量为1790万吨,同比增长10.29%,低于钢材平均增长幅度9.11个百分点。从钢材产品价格走势看,年初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综合指数为125.21点,2月末达到132.08点,同比上涨了19.35个百分点,与年初相比上涨了6.87个百分点。其中,Φ6.5mm普通线材价格指数104.82点,同比下降13.45点,比年初上涨4.21点,平均价格3609元/吨;Φ12mm钢筋价格指104.39点,同比下降13.35点,比年初上涨3.35点,平均价格3717元/吨;6mm中厚板价格指145.19点,同比上涨14.36点,同比上涨19.52点,比年初上涨6.46点,平均价格5172元/吨;0.5mm冷轧薄板价格指数141.54点,同比上涨24.13点,比年初上涨9.38点,平均价格7435元/吨。

从进出口情况看,1~2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298万吨,同比增长205.3%;出口钢坯140万吨,同比增长7倍多。但是与上年11、12两个出口高速增长的月份比较,钢材出口减少110万吨,同比下降27%;钢坯出口减少114万吨,同比下降45%。1~2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351万吨,同比下降46.9%;进口钢坯26万吨,同比下降74.6%。钢材、钢坯进口基本维持去年后几个月的水平。1~2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3902万吨,同比增长23.7%。

二、今年钢铁行业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

今年钢铁行业运行中出现的最大变数就是进口铁矿石涨价幅度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日本新日铁与巴西CVRD铁矿石供应商率先就2005铁矿石涨价达成一致,其涨幅为71.5%;而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相继与铁矿石供应商达成一致,中国的钢铁企业也不得不接受这一结果。对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在50%以上的中国钢铁企业将产生巨大的成本压力,钢铁企业化解成本上升的压力惟有消化成本和转移成本。

首先,钢厂自行消化上涨成本,今年仅进口矿石涨价一项将影响钢材成本10%以上。从消化涨价能力上看,目前钢材市场板材的利润空间大于长材,而生产板材的企业一般又为大型钢铁企业,有的还自有矿山,因此消化、承受涨价能力大于长材生产企业,不过这部分企业盈利水平会因成本上升而下降;而众多长材生产企业则会因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而因成本上涨幅度大于钢材价格的上涨而陷于因境。

其次,钢厂将上涨的成本向下游行业转移。目前,一些钢厂已经上调钢材出厂价格借以释放成本的压力,并将会带动钢材价格的普遍上调,因此今年钢材价格将维持在高价位。这样对于如机械、汽车、轻工、家电、船舶、集装箱、房地产等对钢材需求较大的行业将造成一定的成本压力,削弱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如这些行业不能将成本消化转移出去,使行业陷于困境支撑不下去,反过来造成需求的萎缩,钢铁行业同样会受到不利影响

第五篇: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过去的2014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厂商攻城拔寨,占据了国内手机市场份额的大部。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它们的产品、市场、营销等策略也发生着变化,并对今年下半年的市场格局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国产品牌崛起新品牌抢眼

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6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2014年上半年全国手机市场累计销售2.2亿台,其中2G手机为2604.6万台,3G手机为1.54亿台,4G手机为4039.4万台,在全部销售的手机当中,国产品牌达到1.68亿台,占手机市场份额的76.4%,可以说国内手机市场的大半江山已被国产手机占据。

在中国手机市场发展中,诞生了一批知名的国产手机厂商,它们既包括传统上的“中华酷联”,还有伴随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小米、Vivo等手机厂商。具体而言,2014年上半年,小米共销售手机2611万台,同比增长高达271%,相比而言,2013年全年小米共销售手机1870万台;华为共销售智能手机3427万台,同比增长62%,如果再计算非智能机,估计销量会突破4000万台;中兴共销售智能手机2800万台,其中4G智能手机为1500万台。需要说明的是,中兴手机的市场主要在海外,尤其是同欧美等当地运营商合作推出的定制机。联想上半年销量为2600万台,酷派在3000万台左右,VIVO在1500万台左右,魅族在600万台左右,OPPO在500万台左右。

上面所列举的企业,共销售手机1.7亿台左右,由于各厂商所公布的数据均为全球销量的数据,因此上述厂商在中国市场上的手机销量,估计占总销量的40%~50%之间,国内的手机市场尚未达到垄断格局,尤其是在生产外包的背景下,各手机产品质量相差不大,只要有独特的营销手段做支撑,一些不知名厂商的手机,能够依靠单款获得较高的销量,如2014年上半年,一款Q米的手机,销量冲到500万台的规模。

策略和渠道变化从追量到求精

除了上述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增加明显之外,2014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市场还呈现出四大特点。

首先是机海战术遭摒弃,以精品策略取而代之。以往国内手机厂商习惯采用机海战术,即针对高中低端市场均提供适配机型,此外,同一款手机,针对三大运营商均提供不同的机型。但机海战术使得产品管理极为复杂,生产的规模效应无法实现。同时,有限的营销资源

也不得不分配在多个机型上。而近年来,苹果、小米、魅族等依靠少量竞品机型打天下的成功案例,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手机厂商认识到精品战略的重要性。例如华为表示当前阶段的重点是依靠P6、P7进行市场攻占,酷派表示2014年新上市的机型将比2013年减少20%,中兴则称未来4G市场中将提供单一机型,同时兼容三大运营商的4G网络。

其次是运营商渠道开始沦为鸡肋,社会渠道地位凸显。曾经在运营商终端补贴的刺激下,用户偏好在运营商处购买手机,而手机厂商也千方百计将自己的手机纳入定制终端的范畴。但运营商为了拓展销量,要求更多低端机型,并对集采的价格越压越低。与此同时,根据国资委要求运营商削减营销成本的要求,未来终端补贴力度将进一步降低。如此情况下,在各手机厂商主打精品战略的指引下,手机厂商更愿意通过社会渠道销售手机,以加强对渠道的掌控力度,例如华为就表示,未来将把占手机销售总量50%的运营商渠道,逐步降低到20%。再次是4G手机批量上市,3G新机逐步减少。2014年上半年,通过工信部入网检测的手机共1305款,其中2G手机228款,3G手机694款,4G手机367款,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4G的发展,新上市的4G手机逐月增多,而3G手机则逐月减少,2014年1月通过检测的3G手机152款,4G手机19款,而到了2014年6月通过检测的3G手机下降到53款,4G手机则上升到了119款。

最后是爆款手机层出不穷。除了那些已经走红的手机,如小米Note,魅族MX4等机型之外,2014年上半年市场中还出现了不少爆款手机,如Q米,么么哒等。它们共同的特点首先是硬件配置高,哪怕只凸显某方面的硬件;其次是价格足够便宜,千元甚至500元以下是必然的选择;三是互联网营销做的足够好,足够吸引用户的关注。

未来持续增长动力在4G

众所周知,国内市场人手一台手机甚至多台手机的趋势正在显现,未来中国厂商要想拓展,一是依靠换机用户;二是依靠海外市场。对于换机用户而言,换机不再是因为手机硬件生命周期到了,而是因为能够支撑相关应用的周期到了,或者是能够体现时尚的生命周期到了,不可否认,后二者的周期在缩短,同时主流手机的价位继续下降,而用户收入在上升,这也是促进手机更换的原因。对于海外市场,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在增长,另一方面发达地区手机更换频率也在缩短。正是这些原因,将继续让中国手机厂商保持一定的增长。

在具体的策略层面,打造精品,充分构建可控渠道包括自有渠道或直接合作的社会渠道,而非运营商渠道,把握趋势发展,将重心转移到4G市场,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将精

品转换为巨大销量,将是各手机厂商所必须采用的策略,这也是2014年上半年市场特点的延续。

下载2013年吉林省国内旅游业运行情况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吉林省国内旅游业运行情况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一)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临沂市是山东省行政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而且是一个商贸城,有交易额居全国第三位的批发市场,城区日流动人口量达37万人。目前......

    国内旅游业初级调研(精选五篇)

    时下,旅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难看到,各大搜索引擎的搜索关键词排行榜上,尤其在节假日期间,旅游已经占据了相当前列的位置。随着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

    旅游业发展比较分析

    旅游业发展比较分析 (发布日期:2002-11-11)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和区位商方法分析了全国各省区的旅游业状况,揭示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差异及优劣势。一、区位商设d1表示某个区域内......

    旅游业竞争者分析

    大学生旅游业总体状况:对于大学生的旅游业总体状况上的调查有一下几点:1大学生旅游的需求强,大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精力十分充沛, 引领先进文化, 他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十分......

    武胜县旅游业分析2015

    2015年武胜县旅游业发展分析 2015年,武胜县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部署,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好“古塞、江水、乡村”三篇文章,做靓“江湾休闲”城市名片,着力建设......

    旅游业SWOT分析

    (4)识别并分析企业的核心业务及流程,并进行SWOT分析。 百色旅游责任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为百色市各个景区门票的销售,门票销售的方式有两种,景区现场售票和网上售票。景区现场售票......

    旅游业分析报告

    旅游业分析报告 管理学院姓名***、行业起源发展和现状: 一、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投人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

    浅谈国内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浅谈国内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 (×××学校×××学院,410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处在一个稳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影响其发展的问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