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问题与思考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问题与思考
----
何法君
摘要:根据目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如施工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履约率低、市场缺乏信用保证体系和行政监管等等,分析形成问题的根源,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粗浅看法:重视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合同管理整体水平;加强工程施工合同全寿命周期的行政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或
侧面消除影响施工合同管理的不利因素;推行工程履约担保制度;建立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度。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问题思考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拟建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合同,是对整个工程的实施起到总控制、总保障的纲领性法律文件。能否签订好、管理好它将直接影响合同双方的利益关系和工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近年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促使建设各方主体能够学法、懂法,依法签订和履行合同,这对建设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从当前施工合同管理的现状来看,还是存在着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合同管理水平低、合同履约率低、行政监管不到位、市场缺乏信用保证体系等问题。本文主要针
对当前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如何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及监管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同主体及有关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签订合同时使用文字不够严谨,合同条款不完整或有缺陷,导致合同一签订就难以履行或在履行过程中容易产生工程纠纷。常见的往往是漏掉或忽视变更工程的造价确定、竣工结算期限和违约责任等内容,一旦工程发生变更和违约时,在合同中没有如何处理违约和工程变更的条款,虽然合同示范文本有通用条款,但是没有详细的计算方法,操作起来还是很困难的。法律意识淡薄还反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管理人员不注重双方往来书函的签收。如工程洽商、变更纪要各方主体没有及时会签,工程师指令、变更联系单等不及时签证,当工程发生纠纷时,却无法提供书面证据,给
以后的工程索赔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目前大家不愿意索赔的主要原因。
2、建设市场业务竞争相当激烈,“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了合同主体地位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在招标阶段,招标人可在招标文件的随意增加苛刻条件或违规要求潜在投标人作出标前承诺,甚至有的在中标后
要求中标人让利或签订实质性内容都与招投标文件相违背的阴阳合同,严重扰乱了建设市场。
3、合同履约率低,缺乏信用保证体系,尤其是发包人工程款支付担保,没有在实际工程中真正施行,致使发包人不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后拖延结算审核,甚至结算审核完成后不按时支付最终的结算价款,从而导致出现拖欠分包工程款、材料款、建筑工人工资等一系列连带问题。当然,有些承包人遇到材料上涨时就擅自停工,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工程项目,也有以停工为手段来到达一些不合理目标,这
些都是不诚信的表现,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4、合同主管部门对合同的签订、履约监管不到位,没有建立履约过程跟踪监督检查制度和工程结算备案制度。在合同实施阶段,有些合同的主要条款被任意修改,有些工程根本不按合同约定来结算,使合同管理规范化流于形式,规范的合同只是作为备案、办证的资料而已。同时,目前我省通用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显得有许多不足,如合同价款类型不适宜、风险控制条款缺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施工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企的不断深化,许多企业也深刻认识到合同管理在经营中的重要性,但由于众多内在和外部因素,使得企业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有些力不从心,在一个不是十分完善的建设市场中,合同主管部门应该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为合同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在施工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及时加以引导和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
二、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及监管的措施
1、合同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应当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有关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培训班或合同管理的学术研讨会,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法律意识强的合同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合同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合同管理,而且公司领导应该更加重视,只有单位领导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合同管理工作人员才会全力以赴去管好合同。作为一个好的合同管理工作人员,不但业务要精,还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法制意识和语文水平。首先,合同管理工作人员要熟悉和理解合同示范文本中的内容。合同通用条款部分要逐条学习,理解后有的还要在专用条款中细化、补充。其次,在签订合同时文字使用要严谨,对于协议书、专用条款部分要反复推敲,咬文嚼字,避免一个条款有多种理解或意思表达不清,需要别的条款来推理的。有时一字之差,意思相差很远。如“固定总价”与“固定单价”,前者是在没有设计变更的情况下,合同价格是包干的,结算不作调整;而后者工程数量是可以按实调整,单价不变。还有些条款多一字或少一字也相差千里,如“工程保修金在保修期满两年返还”与“工程保修金在保修期满后两年返还”,按照这两种说法
分别去操作,对于保修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费用来说应该是相差很大的。
2、重视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关,加强合同备案管理,严格维护招投标成果。有人会问:招投标阶段合同还未签订如何进行合同管理?业内人士应该知道,需招标的工程,合同主要条款是招标人拟定的,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标后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必须与招标文件一致。这样一个施工合同的签订过程显然缺乏《合同法》规定的“公平、公正”原则。所以这里所说的合同管理实际上是指招投标管理部门对于合同条款的“公平、公正、合法”性的监督。因此,在招标文件备案时,招投标管理部门应对其中的合同主要条款严格审查,对条款中不合法、不合理、带有不正当竞争或损害他人利益的内容,应立即提出修改意见,若等中标后订立合同了就很难监管。合同备案管理主要是审核合同价是否与中标价吻合,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有没有附加一些不合理的补充条款,严格控制在备案阶段就产生“阴阳合同”,维护招投标成果,切实保证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最近,我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发文要求“各级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合同备案管理机构要强化对拟签订合同主要条款中关于人工、材料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的审查工作,应督促双方签订人工、材料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这也充分说明了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在招投标阶段、合同备案环节对施工合同的监督管理。
3、推行与完善建设工程履约担保机制,维护公平原则,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进一步规范建设市
场。当前,工程量清单招标一般为合理低价中标,工程利润相当微薄,而且有些建设单位还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拖欠工程进度款,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因此推行与完善建设工程履约担保机制已是迫在眉睫,制约合同双方不正常、不应该的违约行为。目前工程建设中常发生的担保类型有投标担保、履约担保和工程款支付担保,由于合同双方地位的不对等,致使前两种担保已在实际工程广泛使用,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惟独工程款支付担保不能真正实施。此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调查研究问题所在,制订一系列措施完善现有制度,建议在局部领域强制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如在一些经营性项目上,可以规定“招标人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担保的,招标人必须向中标人提交工程款支付担保”,对于工程全额担保有困难的,可以根据工程进度分段担保,这样既可以实现担保目的,又可以缓解双方资金压力。对于担保的额度,双方无论采用何种担保形式,应该是对等的,充分体现合同签订的公正
性、公平性原则。
4、结合现行计价体系,完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范施工合同条款的约定。有一个好的施工合同标准文本是建设各方主体管好工程,明确界定有关各方责任、义务、权益的重要保证。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签订施工合同一般为固定单价合同,而作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中的三种合同价款类型均不是很适合,应该及时补充一种固定单价合同类型以及一些附属条款,以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风险范围和工程结算原则等,不要使有些人认为综合单价就是包括一切风险、综合单价是绝对固定单价的错误观念。目前,已有一些省市,如广东、江苏等地,已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当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有效保证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稳步推行。同时在重要合同条款的约定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与规范,对于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一般应约定为固定单价合同,结算时单价相对固定,工程数量按实计算,当然对固定单价所包括的风险范围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也应在合同中明确。
对于有些工程在满足以下条件时,也可以采用固定总价合同:
(1)工程项目规模较小、工期较短的工程。
(2)该工程在招标时施工图设计深度完全能满足施工要求的。
(3)招标人要求投标人自算工程量而报价的或招标人留给中标人足够时间要求对工程量进行复核的。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的,也应该在合同中明确固定总价所包括的风险范围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和发生设计变更时工程价款调整的方法。对于不满足条件的工程项目,合同主管部门应限制其采用固
定总价的合同价款方式,或采取其他特殊措施来平衡固定总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5、建立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度,实行必要的跟踪检查和管理。合同签订只是履行的基础,而合同目标的最终实现,还需要合同双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做保障。因此,对于有些工程,合同主管部门可以进行必要的跟踪检查,加强合同执行阶段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环节还是竣工结算备案管理。竣工结算文件是全过程合同管理情况的最终体现,可以直接反映出结算行为是否规范、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执行。结算备案管理机构根据有关要求对备案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审查结算文件的编审方法及期限是否按施工合同约定来执行,编审人员及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等。实行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度,关键要注意把握备案管理的深度,考虑到结算备案工作的可操作性,备案管理应该是符合性审查,而决不是将工程结算再重新审核。
结束语随着工程造价计价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合同管理经验,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施工合同管
理水平,切实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二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范文模版]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李坤明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多年来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工作经验,列举了众多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弊端,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对策,强调承发包双方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认识,加强工程施工合同的价格管理,提高合同的履约率。进一步阐述了施工合同管理在建设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施工合同合同管理对策造价改革清单计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建设工程承发包合同变得复杂,管理难度增大。建设工程项目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实施阶段约束承发包双方行为的法规性文件,也是承发包双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最高的行为准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及在法律上的严肃性已在业内人士中形成共识。长期来,大家都能认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建立和维持良好建筑市场中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同时它也在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程工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相关法规还不太完善,加之一些思想观念及管理体制存在的深层问题,使得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执行过程步履艰难。根据本人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体会,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供业内同仁分享。
一、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合同管理与投标管理脱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标投标管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是有效控制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投入的法律性文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编制投标文件中“商务标”、“技术标”的部门一般与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是由不同职能部门实施。一旦投标中标,与甲方签订施工合同后,此“合同”只是以文件形式转发给项目经理部具体实施,施工合同和相关的技术交底往往只流于形式,对施工合同不进行有效跟踪,长期将施工合同锁进抽屉,打入“冷宫”,最终使得合同管理与招标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严
重脱节。
2、很多中小项目没有按合同示范文本签订施工合同。
为了培育和发展规范化建筑市场,自1991年,建设部和国家工商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1999年又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目的是规范合同当事人双方的行为,维护建筑行业内正常的经济秩序。但是,一些建设单位不能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施工合同,个别企业自制不规范的施工合同文本,与施工企业签订施工合同,也有的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未按规定的建设程序报建及招标投标,由建设单位自己指定施工单位,用自己制定的施工合同文本与承包商签订施工合同。
3、施工合同背离招标文件和投标书内容。
在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中,招标文件是建设单位向施工企业发出订立施工合同的邀请要约,投标文件是施工企业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自身条件向建设单位发出的要约,中标通知书是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要约中全部条款的承诺,是建设单位向施工企业做出按要约签订施工合同意思的表示。由此看来,招标投标文件是签订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之一。
但有一些业主存在着买方市场优势地位,往往在与施工企业签订施工合同时要求附加一些霸王条款,或者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将工期提前,不计赶工措施费;提高工程质量等级,不计工程质量奖;工程价款一次包死,不计风险包干费等,使最终签订的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及投标书出现较大的背离,从而为施工合同的履行带来很大困难。
近几年来,建筑市场内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尤其是《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及《合同法》的发布实施,各级政府对一定数额以上的建筑项目明确要求按建设程序办事。然而,仍有一些建设单位依仗天高皇帝远,对个别项目不报建、不招标;或先招标,后报建;或明招、暗定;较普遍存在不按期支付工程款的现象,最终使得施工合同管理及执行得不到保障。
4、施工合同中语句用词错误、矛盾及两义性问题,迁就业主,导致合同履约率低。由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条款多、涉及的相关文件广,其中错误、矛盾及两义性问题常常难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一般解释原则,承包商应对施工合同的理解负责,业主应主动为合同文件起草,应对合同文件的正确性负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施工单位根据业主的意思,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草拟合同协议条款,经业主认可后签署,往往几经确认,最终与招标投标文件中相应的合同条款已相距甚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施工单位不重视,认为合同只是一种表面形式,重要的是与甲方代表及上面领导的“沟通”,造成在合同文字表述上错误,矛盾用词和两义性语句大量出现,甚至一些施工单位被迫有意使合同用词错误、矛盾,或设置两义性问题,待事后通过“沟通”解决;
另一方面,承包商常常在合同签署上过分迁就业主,主要表现在“质量等级”要求提高;“工程进度”要求缩短;“工程造价”要求让利,最终使工程建设违反自然的建设规律,或低于工程成本,使得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合同执行必然受阻,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率低。
5、“口头协议”、“私下合同”屡禁不止,放松施工管理。
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包商经常为迎合业主代表或工程监理要求,存在并执行着
“口头协议”、“私下合同”。所谓“口头协议”、“私下合同”,是相对于“正规合同”而言的,在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中,往往正规合同与私下协议并存。正式合同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双方当事人并不履行,只是用作对外检查(以应付各级管理部门的检查)。实际执行是以合同补充条款形式或干脆用君子协定(口头协议),此类条款常常是私下合同,秘而不宣,它起到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微妙作用,这样把通过招标投标产生的部分或全部合同条款推翻,换成违法或违反国家及政府管理规定的内容。这种违法协议通常表现在工程进度不合理压缩,工程设计的局部变更,工程材料及设备的替换等方面。
有一些施工企业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后放松施工管理,不能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人力、材料、机械资源从不同项目工地互相拆借,或资金投入不足,或部分资金转移挪用,拆了东墙补西墙,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工期拖延,管理费用严重超支。
二、解决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实现工程造价改革,推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
顺应市场,由市场定价是工程造价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理顺招标投标管理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关系的前提。分析众多施工企业现行的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标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尽管施工合同中的合同条件就是招标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但是投标文件中的“商务标”部分工程造价是依据社会的平均生产力及社会“人工、材料、机械”的市场平均价格综合编制而成(即“预算定额”),这种静态的工程造价体系往往是多年不变,已远远不能适应一般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要求,与企业的施工定额及市场“人工、材料、机械”价格相背离。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企业不得不根据自身的特点修改施工组织设计,根据企业定额重新编制施工预算。
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后,招标投标时的工程量清单,将由投资商或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依据设计图纸和计价规范直接计算给出,可减少图纸理解错误,并大大减少工程量计算的重复劳动。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定额及采购能力等报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价格,在以后的施工中得以严格贯彻执行。发包人(投资商或业主)对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负责,承包人(施工企业)对自己报出的价格负责,这样就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招标投标管理与施工合同管理的内在联系,并保证了管理与实施的一致性,从而理顺了两者依存的内在关系。
2、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招标投标示范文本的应用,规范合同表述形式。
FIDIC合同条款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一方面是由于FIDIC合同条款本身的严密和完善,同时它能给工程管理带来便利,可以减少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争议。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不断完善,广大业主及施工企业将能提高对合同示范文本的认识,大力推广和应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的表述形式,它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合同管理的现状,减少合同中语句矛盾、错误和两义性问
题的存在,提高合同履约率,进而提高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3、加强承发包双方对合同的法律认识。
通过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力度,通过不断的宣传、学习培训,使合同的承发包双方切实认识到法律是保障施工合同顺利实施,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必备工具,是走向市场经济中科学管理的坦途和桥梁。
依法运用施工合同监督、评审等管理手段在施工进程中可以减少或避免施工进度、质量、造价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从根本上避免可能引起的合同矛盾纠纷,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把工程施工合同履约这一管理意识作为约束建筑市场经济行为的普遍准则,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建筑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合同履约的行政监督及法律处罚力度,充分体现法律的威摄能力,从而可以把招标投标管理与合同管理落实到实处。
4、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价格管理。
随着建设工程造价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清单计价,理顺市场,规范市场价格,建立和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机制,招标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的管理必将成为施工管理的有效工具,以工程量清单中的单项报价及招标投标文件中工期、质量、进度条款作为施工合同执行的监控依据。同时,由于在建设工程中引进监理工程师及造价工程师等中介管理机构,他们受业主委托进驻施工现场,参与工程管理,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外行管理内行、合同管理依据不足等现象。根据监理工程师随工程进度提出的质量、进度报告,造价工程师依据清单报价进行合同进度经济指标的控制与审核,由业主确认后,施工单位获得工程进度款。因此保证了施工合同中工期、质量、进度、投资的动态控制,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了建设工程从招标投标管理到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与监控,通过施工合同的价格管理过程从源头上控制了工程实体形成过程的投资。
5、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合同的动态控制管理,提高履约率。
工程项目是单件性与多样性组成的集合体,有着“单件性、体积大、生产周期长、价值高、交易在先、生产在后”的特点,给管理系统化、程序化带来困难。但是,由于高新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计算、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变得非常简单,再加上Internet技术的成熟和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它将彻底改变时空概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某一项目中各行专家可同时实施专业监控,相互密切配合,使管理成本降至最低,并使各专业分包、专业技术技能达到最高,实现进度、质量、投资达到最优配置。那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必将成为工程管理的有效手段,劳务专业分包管理的重要工具,他将带动建筑行业管理出现质的飞跃。
第三篇: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有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有关问题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4号)都没有就什么是合同实质性内容作出规定,使得参与建设工程施工活动的各方主体,在界定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等问题上产生了很大分歧,不仅难以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正常履行,而且,如处理不当,势必侵犯其他未中标人的合法利益乃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甄别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变更与合同正常变更,是摆在工程管理人员特别是合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背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变更产生的原因
所谓背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变更,是指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人与承包人依据招投标文件订立中标合同后,在不具备法定变更事由的前提下,采取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协议、签证单、工程联系单、会议纪要)等形式,对中标合同已明确约定的合同价款等实质性内容加以修改,以规避政府行政监管,损害国家、集体、合同当事人、未中标人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工程施工发包人与承包人为了共同获取不当利益,对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进行修改,达到虚假招标的目的。这种情况一般表现为直接调增合同价,改变合同计价模式,延长合同工期,降低工程质量目标。这类现象比较集中地发生在政府投资工程当中,发包人与承包人通过签订背离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达到侵吞政府资金的目的。
二是工程施工发包人利用自身优势,违背承包人意愿,对承包人提出种种苛刻要求,在中标合同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目标,缩短工期或者增加工作量,借订立其他协议,规避政府监管。
三是个别工程施工承包人千方百计中标后,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利用发包人对工程管理业务不熟悉,或者采取消极怠工,诱骗、迫使发包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这种情况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一般表现为无正当理由延长工期、材料设备价格按实结算等,承包人从中渔利。
二、如何正确理解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
要界定后面签订的补充协议是否在本质上背离了依据招投标文件订立的施工合同,必须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
(一)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是指工程价款、工程质量和工程期限
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是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确定双方当事人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条款。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九条:“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之规定,工程施工承包人的主要义务是保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并享有按合同约定得到工程款项的权利;工程施工发包人的主要义务是按时足额支付工程价款,并享有按合同约定期限接受符合合同约定质量目标的工程产品。由此可见,工程价款、工程质量和工程期限对施工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影响最大,决定了双方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在上述三个方面以外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都不会涉及利益的重大调整,不对合同的性质产生影响。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实质性内容可以概括为工程价款、工程质量和工程期限。
(二)工程价款的具体范畴
工程价款、工程质量和工程期限三方面之中,工程价款内涵最为丰富。理论上讲,工程价款应包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发承包双方在竣工结算时确定工程总价款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具体来说: 1.工程承包范围; 2.承包方式;
3.合同价款即合同价绝对值;
4.合同价款的确定方式(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还是可调价格合同); 5.工程计价方法或标准; 6.工程变更价款计算方法;
7.承担风险的范围与幅度以及超出约定范围和幅度合同价款的调整方法; 8.工期提前或延后的奖惩办法; 9.工程质量目标考核办法; 10.材料设备供应方式;
11.工程价款支付方式(主要指数额、期限); 12.索赔方式等。
例如,中标合同价为500万元,补充协议变更为600万元;中标合同约定为固定价格合同,补充协议变更为可调价格合同;中标合同约定工程变更价款按中标价同口径综合费率8%计算,补充协议对工程变更价款综合费率调整为12%;中标合同约定为包工包料承包方式,补充协议调整为劳务承包方式等等,都应属于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的情形。
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有效变更的条件
《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目的在于杜绝合同双方签订阴阳合同或黑白合同,体现了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也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其他未中标人的合法权益。但并不是说通过招投标方式成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绝对不能变更。只要符合法定事由,合同双方仍然可以依法签订补充协议,对合同约定的价款、工期或质量等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通过招投标方式订立的工程施工合同,其实质性内容有效变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存在变更的法定事由
如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招标投标所依据的客观情形相比已发生了本质变化,如物价暴涨、国家政策性调整,即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存在法定变更事由,此时如果禁止当事人对合同实质性内容作出调整,不符合《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的有关精神。
(二)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
《合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建设工程只有具备了法定变更事由的条件,经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在既不侵犯第三人的利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未中标人合法权益),又能保证合同主体之间不因权利义务失衡而显失公平的前提下,才可以对合同的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
(三)履行变更备案手续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时明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中标合同的变更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合同变更的内容,应当及时到有关部门备案,如果未到有关部门备案,就不能成为结算的依据。” 合同当事人签订了一份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其他协议,合同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先备案的中标合同已不再适用。因此,工程施工合同当事人及时到有关部门办理合同实质性内容变更备案手续,既是国家行政监管的需要,更是保护当事人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利益免受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界定是否背离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变更应把握的两个问题
(一)不得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只适用于招标工程
通过招标投标方式成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同时受到《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的双重调整,因此,只要是建设工程施工实行招标发包,不管招标的方式是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发承包双方都不得订立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对直接发包成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而言,只受到《合同法》的约束,合同变更适用一般变更的原则,在订立合同之后,只要是合同双方协商一致且不违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即使涉及合同实质性内容变更,也应视为有效变更,而且无须备案。
(二)判断是否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变更,须把握变更的量化程度
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人、承包人通过招投标方式订立合同后,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享有依法通过协商变更合同内容的权利。即使涉及诸如工程价款、工程期限或工程质量等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变更,也要根据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客观情况并结合工程施工合同的具体条款加以判断。如只是对工程设计变更价款的计价方法稍微有所调整,不宜一律认定为背离了合同实质性内容。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情形,应当区别于一般的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必须是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程度达到一定的界限,以致合同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失衡,才能按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论处,实际上要把握一个程度问题。
五、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合同实质性内容的法律解释
目前,由于有关部门尚未对合同实质性内容作出具体规定或解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当事人在实际操作时无据可依,难以辨别合同变更是否背离了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一旦招标工程涉及施工合同内容变更,若动辄办理合同变更备案手续,不仅耗费有限公共资源,也不利于合同的顺利履行,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实质性内容的法律解释。在制订合同实质性内容解释条文时,既要考虑维护原合同的严肃性,不得随意更改合同实质性内容,也要兼顾保护合同当事人变更合同的合法权益,不能利用这一条款,禁止合同的合法变更。
第四篇:浅议有关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议有关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实施阶段约束承、发包双方行为的法规性文件,也是承、发包双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最高的行为准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及在法律上的严肃性已在行业内相关人士中形成共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家都能认同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建立和维持良好建筑市场中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同时它也在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程工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相关法规还很不完善,加之一些思想观念及管理体制存在的深层问题,使得建设施工合同执行过程步履艰难。本文根据个人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体会,拟就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供业内同仁分享。
一、施工合同管理中常见问题
1.建筑企业施工合同管理与投标管理脱节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它是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资金投入的法律性文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招投标中„经济标‟、„技术标‟编制及管理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管理分属公司内不同职能部门及工程项目组。一旦投标中标,施工合同与甲方签订后,此„合同‟只是以文件形式转给项目经理部,技术交底往往流于形式,最终使得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严重脱节。
2.很多中小项目没有按合同示范文本签订施工合同
为了培育和发展规范化建筑市场,自1991年,建设部和国家工商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1999年又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目的是规范合同当事人双方的行为,维护建筑行业内正常的经济秩序。但是,一些建设单位不能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施工合同,个别企业自制不规范的施工合同文本,与施工企业签订施工合同,也有的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未按规定的程序报建及招、投标,由建设单位自己指定施工单位,用自己制定的施工合同文本与承包商签订施工合同。
3.施工合同背离招标文件和投标书内容。
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招标文件是建设单位向施工企业发出的订立施工合同的要约,投标文件是施工企业回复建设单位要约中全部条款的承诺,是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做出按要约签订施工合同意思的表示。由此看来,招投标文件是签订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有一些业主存在着买方市场优势地位,或者要求附加条款,或者强调施工企业一次包死,不计风险包干费,使最终签订的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及投标书出现较大的背离,从而为施工合同的执行带来很大困难。近几年来,建筑市场内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由其是《建筑法》、《招投标法》及《合同法》的发布实施,各级政府对一定数额以上的建筑项目明确要求应按建筑程序办事。然而,仍有一些单位依仗天高皇帝远,对个别项目不报建、不招标;或先招标,后报建;或明招、暗定;较普遍的存在强行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随意压减工期;压
减造价;提高质量要求等等。最终都是施工合同的管理及执行得不到保障。
4.施工合同中用词错误、矛盾及二义性问题,导致合同履约率低。
由于工程承包合同条款多、相关文件多,其中错误、矛盾及二义性问题常常难免。按照建筑施工合同的一般解释原则,承包商应对施工合同的理解负责,业主应主动为合同文件起草,应对合同文件的正确性负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施工单位根据业主的意思,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草拟合同协议条款,经业主认可后签署,往往几经确认,最后招、投标文件中相应的合同条款已相差很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施工单位不重视,认为合同只是一种表面形式,重要的是与甲方代表及上面领导的„沟通‟,造成在合同文字表述错误和矛盾用词大量出现,甚至一些施工单位被迫有意使合同用词错误、矛盾,或设置二义性问题,流待事后通过„沟通‟解决;另一方面,承包商常常在合同签署上过分迁就业主,主要表现在„质量等级‟要求提高;„工程进度‟要求缩短;„工程造价‟要求让利,最终或违反自然的建设规律,或低于工程成本,使得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合同执行必然受阻。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低。另外,确有一些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后放松管理,不能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或材料、机械资源从不同项目工地互相拆借,或资金投入不足,或部分资金转移,拆了东墙补西墙,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工期拖延。
5.“口头协议”、“私下合同”屡禁不止。
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包商经常为迎合业主代表或工程监理
要求,存在并执行着“口头协议”、“私下合同”。所谓“口头协议”、“私下合同”,是相对于„正规合同‟而言的,在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中,往往合同与私下协议并存,正式合同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双方当事人并不履行,只是用作对外检查(以应付各级管理部门的检查)。实际执行是以合同补充条款形式或干脆用君子协定(口头协议),此类条款常常是私下合同,秘而不宣,它起到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微妙作用,这样把招投标产生的中标合同部分或全部推翻,换成违法或违反国家及政府管理规定的内容。这种违法协议通常表现在工程进度不合理压缩,工程设计的局部变更,工程材料及设备的替换等方面。
二、改善和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的几点意见。
1.实现工程造价改革,量价分离、市场定价是理顺招、投标管理与施工合同管理关系的前提。
分析众多施工企业现行的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尽管施工合同中的合同条件就是招、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但是„经济标‟部分工程造价是依据社会的平均生产能力及社会人、材、机的市场平均价格综合编制而成,这种静态的工程造价体系往往是多年不变,已远远不能适应一般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要求,与企业的施工定额及市场„工、料、机‟价格相背离。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企业不得不放弃招、投标中的造价相关条款,重新编制施工预算,修改施工组织设计。然而,工程造价实现量价分离后,工程量清单将由投资商或业主委托设计单位依据设计图纸直接计算给出,可减少图纸理解错误,并大大减少工程量计算的重复劳动,施工单位在投标中
只负责审核,并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及采购能力等报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工程单项报价,在以后的施工中得以严格贯彻执行,这样就真正实现了招、投标管理与施工合同管理的内在联系,并保证了管理实施的一致性,从而理顺了两者依存的内在关系。
2.大力推行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招、投标示范文本,规范合同表述形式。
FIDIC合同条款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一方面是由于FIDIC合同条款本身的严密和完善,同时它能给工程管理带来便利,以可减少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争议。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不断完善,广大业主及施工企业将能提高对合同文本的认识,大力推广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的表述形式,它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合同管理的现状,减少合同中的矛盾与错误,提高合同履约率,进而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3.加强承、发包商双方对合同的法律认识。
通过深入贯彻《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的力度,通过不断的宣传、学习培训,使合同的承发包双方切实认识到法律是保障施工顺利实施,保护双方合法权利的必备工具,是走向市场经济中科学管理的坦途和桥梁。依法运用施工合同监督、评审等管理手段在施工进程中可以减少或避免施工进度、质量、造价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从根本上避免可能引起的合同矛盾纠纷,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把工程施工合同履约这一管理意识作为约束建筑市场经济行为的普遍准则,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建筑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法
规体系,加大合同履约的行政监督及法律处罚力度,充分体现法律的威摄能力,从而可以把招投标管理与合同管理落实到实处。
4.加强中标承包合同的价格管理。随着工程造价改革的不断深入,量价分离、市场定价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的管理必将成为施工管理的有效工具,以工程量清单中的单项报价及招投标文件中质量、进度条款作为施工合同执行的监控依据。同时,由于在建设工程中引进监理工程师及造价工程师等中介管理机构,他们受业主委托进驻施工现场,参与工程管理,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外行管理内行、合同管理依据不足等现象。根据监理工程师随工程进度提出的质量、进度报告,造价工程师依据单项清单报价进行合同进度经济指标的控制与审核,由业主确认后,施工单位获得工程进度款。因此保证了施工合同中质量、进度、投资的动态控制,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了建设工程从工程招投标管理到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与监控,从源头上控制了工程实体形成过程投资的合同过程管理。
5.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合同的动态控制管理,提高履约率。
在建筑行业内多少年来一直强调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和„期货性‟的特征,给管理系统化、程序化带来困难。但是,由于高新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计算、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变得非常简单,再加上Internet技术的成熟和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它将彻底改变时空概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某一项目中各行专家可同时实施专业监控,相互密切配合,使管理成本降至最低,并使各专业分包、专业技术、技能达到最高,实现进度、质量、投资达到最优配置。那时,施工合同必将成为工程管理的有效手段,劳务专业分包管理的重要工具,他将带动建筑行业管理出现质的飞跃。
第五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要点(原创)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要点
为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突出合同起草、审核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合同管理工作思路,根据国内现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及集团已完和在建项目建安工程施工合同经验,特总结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要点,以供参考。
第一部分
协议书
一、承包范围
明确工程地点、具体的工程内容或施工所形成的成果,表述应简洁清晰,且不得遗漏,注意与招投标文件、发包图纸、工程量清单内容一致。
二、合同工期
明确“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工期总日历天数”。注意合同工期应与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所确定的工期相同,工期日历天数要计算准确。若“开工日期”在施工合同签订时还难以确定,可以注明“暂定”,并约定以何种书面文件作为确定开工日期的依据。
三、工程质量
明确应达到的工程质量标准。采用的质量标准或规范的名称要详细、准确。
四、合同价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合同计价方式/承包方式:固定价格合同(固定总价)、可调价格合同(包括固定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在此基础上填写合同价款或暂定合同价款,并详细说明合同价款或暂定合同价款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应尽量考虑全面(包括责任、风险等)。(详见合同条件中相应条款说明)
五、组成合同的文件
合同文件的组成及解释顺序在合同中要予以明确,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解释顺序。同时还应注明:文件内容发生冲突时,顺序在前的优先于顺序在后的文件,在同一顺位的合同文件中,时间在后的优先于时间在前的文件。
第二部分
合同条件
一、词语定义
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通用条款中,虽然对有关概念给出了定义,但是不可能涵盖施工合同所有方面,有必要在专用条款中对比较重要的和可能产生歧义的概念进行补充,如开工时间、竣工时间的界定等。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1、发包人的责任和义务
发包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合同条款中必须做出十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发出开工通知;
(2)安排监理人及时进场实施监理工作;
(3)提供施工用地:注意对所需提供施工用地的场地条件进行具体的描述;(4)提供的工作:包括提供图纸、勘测资料、测量基准点、水、电等,办理用地审批、规划许可证等行政审批手续等工作,对各项工作的时间与要求进行具体的描述,力求准确详细,避免承包人借此提出顺延工期的要求,双方因此产生纠纷。(5)办理发包人应该办理的各类保险;(6)审批设计变更、工程签证;(7)组织竣工验收;(8)支付合同价款;等等。
特别注意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如承包人施工过程中造成地下管道事故由谁承担的问题,如果发包人已经提供了地下管网资料,则由承包人承担赔偿责任,反之,则由发包人承担。
2、承包人的责任和义务
承包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合同条款中必须做出十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及时进场施工;
(2)按时完成各项承包工作,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3)提交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措施、施工计划和部分施工图纸;(4)办理承包人应该办理的各类行政审批手续;(5)办理承包人应该办理的各类保险;(6)安全文明施工,保护环境;(7)对已完工程进行维护和保修;
(8)对承包人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保证工程施工和人员的安全;(9)为他人提供方便,现场施工配合与协调;(10)完工清场与撤离;等等。
特别注意对于涉及到费用的条款,要对相关费用的负责人做出明确的约定,如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因未做好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工作造成的各类损害赔偿应有承包人负责。
三、工程进度
1、开工和完工:明确“开工日期”、“竣工日期”,若“开工日期”在施工合同签订时还难以确定,可以注明“暂定”,并约定以何种书面文件作为确定开工日期的依据,如加上“以发包人书面开工通知为准”的条款,以避免双方因延期开工问题产生纠纷。另外,还需特别注意合同中有关“发包人向承包人提供开工的必要条件”这一条款的具体约定,因发包人未按合同要求提供开工的必要条件,承包人有权提出顺延工期的要求。对于承包人原因延误开工的责任也要做出明确约定。
2、施工进度计划:对乙方提交施工进度计划的具体要求以及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要求(包括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分项)进度计划、计划、月度计划等)。
3、暂停施工:甲方、乙方暂停施工的责任和处理。
4、工期延误:分“承包人原因的工期延误”和“发包人原因的工期延误”两种情况。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应当顺延工期的具体情况、不予顺延工期的具体情况,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以控制延误工期的风险。为规避发包人面临的工期延误风险,可在合同中约定“本合同工期已充分考虑当地台风、大雨、暴雨、高温等因素,工程竣工移交时间锁定为XX年X月X日。在施工中不论何种原因使前段工期拖后,承包人必须在后续施工中采取积极赶工措施将拖后的工期赶上”。
5、具体的违约赔偿责任:因承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时,承包人应得的处罚(需约定日拖期赔偿额和最高赔偿限额);因发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时,发包人所承担的责任(给予承包人工期补偿、窝工补偿等,应尽量减轻发包人的责任)。
6、工期提前:分“承包人提前工期”和“发包人要求提前工期”两种情况。承包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工程提前竣工是否应得到奖励,发包人要看提前竣工的工程或区段是否能让其得到提前使用的收益来决定,在合同中不应明确具体数额。发包人要求提前工期时,双方可约定另行签订协议来约定赶工时间及赶工措施费等问题。
四、质量与检验
1、发包人、承包人、监理对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的权力和责任。
2、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检查和检验:检查不合格的处理;检查合格的处理。
3、隐蔽工程:检验和中间验收的程序,隐蔽工程重新检验合格和不合格的处理。
4、质量缺陷的处理办法及责任方须承担的责任。
5、质量保修:明确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期限及责任,一般以签订《质量保证书》来约定,质量保证书内容应该明确,避免责任不清,特别是保修责任、保修范围、保修期限、保修金返还方式和期限等要约定明确。
6、产生质量争议的解决办法。
五、合同价款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合同计价方式/承包方式:(1)固定价格合同(固定总价);
(2)可调价格合同(包括固定单价合同);
(3)成本加酬金合同。
2、详细说明合同价款或暂定合同价款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应尽量考虑全面(包括责任、风险等),以避免承包人后期因合同未明确而提出额外增加费用或索赔。
3、固定价格合同:采用固定价格合同方式对发包人有利,易于结算。但采用固定价格必须把风险范围约定清楚,应当把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约定清楚。可约定一个百分比系数,也可采用绝对值法。对于风险范围以外的风险费用,应约定调整方法。还应注意:固定总价合同的固定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一定要充分说明这些条件,超出条件后,考虑调整的方法,如工期长,技术难度大的项目,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对双方的风险均较大,不仅要在总价中考虑风险系数和包干系数,还要考虑变更价款调整的幅度值。另外,除约定合同总价外,在合同后应附上双方确认的工程量清单。
4、可调价格合同:采用可调价合同的,必须明确合同价的可调因素和调整控制幅度及其调整方法,包括材料、设备价格的涨落,设计变更,降雨、台风等自然因素。就价差调整而言,应明确可调差材料名称、规格、基期和调整期价格选用标准、调价风险额度、调价材料工程量的计量方式、价差是否计取税金等内容。
5、成本加酬金合同: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如费率招标)的工程,必须明确酬金(费用)计算标准(或比例)的描述及成本计算规则、价格取定标准等所有涉及合同价的确定因素。
六、计量与支付
1、约定预付款的比例、金额、支付条件、支付时间以及扣回方式。从发包人角度而言,预付款的比例越低、金额越少、越早扣回越有利,重点是预付款的扣回方式。
2、明确工程计量的方法和程序,特别是要明确承包人提出计量的前提条件和应提交的资料。如以形象进度作为计量依据,在签订合同时对于形象进度尽量做出具体描述,尽量不使用“按形象进度施工至30%、60%时”类语句表述。
3、约定进度款的支付比例、支付条件、支付时间。注意进度支付前应扣各种保证金、预付款、代付材料款、罚款等。
4、约定质保金的扣留比例、扣留方式、返还条件、返还时间。注意约定质保金为“无息”返还。
七、安全文明施工
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健康、环保要求和应达到的标准,考核办法和扣留金。一般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包含在合同价款内,发包人不再另行支付。
八、材料设备供应
1、发包人供应材料设备
在甲供材的情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法律意识不强,操作极不规范,签订的合同较简单,缺乏严谨性,合同履行行为也较为随意,没有发包人供应材料设备一览表或约定不明确,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承包人与发包人经常发生因为发包人是否按时、按量、按质供应材料发生争议。管理要点有:
(1)对发包人供应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质量等级、提供时间和地点进行明确约定,作为合同的附件,特别是时间地点务必明确,它将涉及工期延期和诉讼管辖问题;
(2)发包人供应材料要及时通知承包人,承包人接到通知后应派人及时参加材料清点,清点后由发包人签字确认,材料设备的清点应办理交接手续,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质量状况。承包人应将甲供材纳入材料管理范围。
2、承包人负责采购材料设备 承包人采购材料设备的情形,主要纠纷如下:承包人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影响工程质量;承包人采购的材料、设备均合格,但未按照发包人要求的型号、品种采购。管理要点有:
(1)双方对承包人采购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质量等级、提供时间和地点进行明确约定,作为合同的附件,特别是时间、地点务必明确,它将涉及工期延期和诉讼管辖问题;
(2)承包人采购材料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采购,严禁使用伪劣产品,采购材料时务必向供应商索取本批次货物的合格证书;
(3)材料进场前应书面通知工程师清点确认;
(4)承包人应按发包人的要求对材料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或不符合约定规格、型号的不得使用。
九、工程变更
1、变更的范围和内容:
工程变更包括工程设计变更和其他变更,其他变更包括工程质量标准、其他实质性变更。工程设计变更属于单方变更,发包人可单方面决定工程设计变更,无须承包人协商同意。
工程其他变更不得违反《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既不得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的实质性(质量、价格和工期)内容不一致。双方在签订合同时一般对工程其他变更不做约定,发生争议时无适用条款加以解决。因此,应对工程其他变更情况做出原则性、程序性约定。
2、变更程序:
明确约定变更的提出、决定、指示等程序及具体的时间要求。发包人提出的变更乙方应无条件执行,承包人提出变更时须通过甲方的批准。
3、变更的处理原则:
(1)变更费用的调整原则:明确约定合同价款调整的比例或者范围。注意并非所有的工程变更都导致工程价款变更,承包人未在确定变更后14日内向工程师提出变更价款的报告以及承包人自身原因导致工程变更,承包人无权要求追加合同价款。
(2)工程变更的计价原则:合同中已有适用的单价按已有单价执行;合同中有类似的单价,以此单价作为基础确定调整单价;合同中无适用或类似单价的,详细具体约定单价的计算方法。
十、工程转包和分包 为避免出现承包人将工程转包和分包带来的风险,应在合同中约定:
1、不允许转包;
2、分包须得到发包人批准,或约定由发包人指定分包人。
十一、竣工验收与结算
1、竣工验收:明确约定参加竣工验收的单位、人员,验收程序,须签署的文件等。
2、结算:明确提出竣工结算的条件、结算所需提交的资料、结算程序、监理和发包人的审核审批时间。
十二、工程保险
合同文本通用条款的规定对于发包人和承包人各自应承担的保险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为了更进一步便于分清各方责任,承包人与发包人应当在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各自应投保的险种,双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在施工现场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险内容、保险金额、保险办理和费用承担。
十三、违约和索赔
1、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进行充分的预测,在合同中将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及相应的违约责任约定明确,切忌采用模糊语言。主要有:
(1)对于履约保证金(或保函)的具体内涵加以明确:何种情况下扣除、保函生效失效时间、保证金退还的时间及利息约定;
(2)对于工期拖延的罚则:扣保证金、违约金及抵扣工程款、总价款的违约金。
(3)对于逾期支付工程款的罚则:发包人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款的,自逾期之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承担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
违约金:可与延期同比例的约定。(4)对于优先受偿权的约定;
(5)对于工程及资料交付的约定:发包人与承包人工程结算发生的任何异议,应当通过仲裁或者诉讼解决,但是无论是否发生或者争议责任如何,都不能成为承包人行使工程移交、工程验收、配合工程备案以及移交工程资料的抗辩理由。上述争议被确认属于发包人过错的,发包人承担相应责任。(留置权)
(6)对于质量争议的约定:质量问题认定的中间机构设置和认定。证明责任的承担和程序。可约定第三方:区所在地的质量部门。
(7)对于质保金的约定:质保期的长短,质保金返还的方式和利息支付问题。
(8)对于安全文明施工过程中的责任承担和处罚方式的约定。
(9)关于工程违法转分包、挂靠的约定:主要是罚则。工程不允许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发包人发现承包人违反本条规定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有权立即解除合同。承包人除比照本协议质量、工期相应处罚条款承担全部责任外,应当承担工程总标价10%的违约金。造成发包人损失的,承包人还应承担由于解除合同迫使发包人重新招标引起的房屋销售信誉受损带来的直接、间接经济、名誉赔偿责任。但本协议约定发包人分包的除外。
(10)对于工程保修责任的认定:承包方不保修情况下的处理和费用承担。
2、审查不同合同文件中违约责任条款、同一合同文件的不同违约责任条款是否协调,是否存在矛盾,一旦出现矛盾,要及时修订;
3、对难以预测的情况,签订合同时应约定解决问题的途径;
4、对承包人提出索赔的期限和索赔提交的资料做出详细约定,超出索赔期限不予受理。
十四、不可抗力
由于不可抗力涉及民事责任的免除问题,对于不可抗力的具体定义很重要。合同通用条款对于不可抗力作了一些界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哪些情况可以归属于不可抗力往往难以确定,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情况和工程的要求,对造成工期延误和工程破坏的不可抗力做出明确规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如在合同中可约定以下情况属于不可抗力:
1、当地裂度多少度为地震;
2、多少级以上持续多少天的大风;
3、多少毫米以上持续多少天的大雨;
4、日气温超过多少度,持续多少天;
5、日气温低于多少度,持续多少天。等等。
十五、争议
由于建设工程工期较长,难免发生各种争议,在合同中约定争议仲裁机构或诉讼管辖法院时,可以约定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应尽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争议解决方式,一般选择仲裁对企业的影响较小,注意仲裁机构名称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