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大陆对达赖事件的处理不存在“软着陆”或“硬着陆”的问题
中国大陆对**事件的处理不存在“软着陆”或“硬
着陆”的问题
-------兼评台湾《联合报》社论《北京对**事件以软着陆为宜》
作者:肖永国
2009年9月3日台湾《联合报》对马英九许可**窜访台湾的事件发表题为《北京对**事件以软着陆为宜》的评论。该评论的主旨就是提出中国大陆“对**事件的反弹,宜点到为止,适可而止,最好能到此为止”,而不应从“报复马政府”或“惩罚民进党”为出发点。该社论认为,中国大陆的任何过激、过分的手段将使台湾主流民意产生质疑与反弹。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点,该社论列举了以下几点理由:
1、马英九准许**窜访台湾是为了争取“民粹空间”,是天经地义的民主政治的体现;
2、如果马英九不允**窜访台湾,台湾主流民意不会认识到民进党罔顾大局的恶意挑衅;
3、通过**窜访台湾事件的发展证实了台湾主流社会对两岸和解关系的珍惜;
为更好的说明和论证其主旨,该社论还对中国大陆提出如下质疑:
1、中国大陆一切的对台工作都必须满足台湾“尊严”和“利益”两方面的期待,中国大陆应通过处理**窜访台湾的事件更好的体现对满足台湾“尊严”和“利益”两方面的期待;
2、通过**窜访台湾的过程,既暴露了民进党的政治鲁莽,有充分展现的了台湾民意。这是台湾民主政治又一次展现了动人的奇迹;
3、如果中国大陆处理**事件不能做到“点到为止,适可而止”,而是以“惩罚”和“报复”的手段对待台湾政治,将引起台湾民意对“骗”、“养”、“套”、“杀”的政治疑虑;
4、**事件自轰然爆发至平缓熄火,都体现了台湾民主的主导力量,是台湾的民主元素又有一次精彩的展示;
之所以如此全面的对台湾《联合报》的这篇社论做详细的整理,仅仅是希望不误解该社论的核心想法。但是,该社论仍然充分展现了对马英九以各种借口准许**窜访台湾的政治辩解及对中国大陆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的基本事实。
据说国台办负责人王毅有一段时间很欣赏台湾《联合报》的社论。我们无法推测王毅看到这篇社论是何感想,是被该社论的威胁、恐吓所吓倒,还是被该社论混淆是非、两面三刀所迷惑。这不得而知。但是,该社论低估了中国大陆的政治领导体制及主要责任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判断。别的不说,就以王毅本人而言,其经历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国内外的政治历练是台当局无法知晓的。
中国大陆有始终对台湾政治和社会保持政治善意的信念,有对中国台湾这片土地上的民众无尽的民族和国家情感,但是更有对两岸关系发展及台湾内外形势的完整、准确的认识和应对。对于马英九准许**窜访台湾政治事件的处理,中国大陆除了会独立思考之外,更会准确拿捏台当局与台湾民众、台湾社会与台湾政治、和平发展与冲突对峙、“强势”马英九与“弱势”马英九的政治利弊等诸多的政治议题的分寸与尺度。
实事求是地说,两岸关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果,从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看,是中国国民党失去中国在台湾的政权后,面对台湾民进党的“弱势”执政地位及中国国民党的政治危机,以连战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人毅然放弃两岸长期以来的冲突对峙的政治路线,两岸共同开创和平发展的政治愿景的结果。
试想:如果没有中国国民党八年特殊的在野政治磨砺,国共两党即便在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及维护国家统一上有政治共同点,但是也很难走在一起,也不会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形成“九二共识”,更不会本着“化异聚同”的思路在两岸关系持续、稳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愿景。
事实上,自从以连战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人取得两岸关系的政治突破后,在台湾冲突与对立的政治和社会中,基于对中国大陆的政治仇视和政治对立的观念,在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上,始终存在着和平发展与冲突对峙的路线之争。马英九始终是以获取台湾最高政治权力为根本目标的政治思维,对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路线之争是心知肚明,始终采取“和稀泥”和“首鼠两端”的方式坐收渔利,对两岸关系大搞“政治收割”,却以各种政治借口不做“政治播种”、“政治维护”与“政治发展”。
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治和社会的现状洞若观火,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为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的“实习执政”展现了政治善意,为马英九执政预留了充分的时间。面对中国大陆的政治热情,在台湾政治和社会的对立冲突中,马英九只能一件一件的褪去所有的政治外衣,在满足台湾民众的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露出“独台”的政治獠牙和呈现出“弱势”的政治领导能力。
之所以会出现马英九准许**窜访台湾的政治问题,与台湾民意无关,与台湾民进党的政治角力也没有关系,既不是一次偶发事件,也不是由某某人建议后就形成的临时政治决策。本质上,在台湾对立、冲突的政治和社会的环境下,马英九执政当局的任何政策或行为,如果能赢得中国大陆的政治认同,马英九得到的是来自大陆的“实际利益”,但承受的必然是台湾对立政治势力的不满;如果遭到中国大陆的政治唾弃,马英九得到的是来自台湾及国际社会的“政治利益”,基于中国大陆的“政治善意”,反而不会失去来自大陆的“实际利益”。任何一个有背信弃义或见利忘义特质的人,都会形成以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取悦台湾内外政治势力的政治习惯,马英九当然也不会例外。
对于马英九而言,台湾民意对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已经形成了主流民意,并通过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及各种专项的民意调查表现了出来。但是,马英九关心的并不是台湾民意,而是继续获得台湾最高政治权力的“保位大计”。为了降低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及民意对两岸关系的期许,制造两岸政治冲突和对立是最快、最好的一种方式。
所以,马英九是否准许**窜访台湾根本不是什么重点。即便没有**问题,也会有国际空间问题、美台军事问题、两岸交流问题、大陆人权问题及“两岸周边”等问题出现。**窜访台湾仅仅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秋叶”,马英九之所以要控制台湾对大陆的所有政治管道,无非是为“政治换季”做准备而已。
因此,**窜访台湾并不是一次偶发性事件,马英九也没有台湾《联合报》社论吹嘘的那么“天纵英明”或“精彩绝伦”。正如一些两岸网友所说:“马英九在鼻子上插根葱就自称自己是大象,那也要有人相信才行”。至于台湾新闻媒体如何的吹捧或造神,中国大陆管不着,也无法管,但是台湾新闻媒体迫使中国大陆相信“马英九是头象”,那就太过分了。
事实上,对于马英九,中国大陆始终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实践是唯一检验马英九的政治标准”的方式客观而理性的认知和处理马英九执政当局的各种问题。任何对马英九的支持和鼓励之前,中国大陆都始终强调三点:
1、维护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
2、“维持现状”、“各自治理”、“团结互助”,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造福台湾人民,维持台湾的健康、繁荣与稳定;
这三者是依次递进的:
一、如果马英九执政当局做不到“维护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
如果马英九执政当局做不到“维护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两岸关系就不得不演变为不可调和的政治冲突,其余的两条都将成为不可能。假如是这样,那么,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都要拿起武器做最后的斗争。中国的政权本质上就是靠28年打下来的,并不是哪一位救世主赠予的,而是中国人民赋予的。至于台当局说会“战到最后一个人”,中国大陆也绝对会“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既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最后的政治底线,更是中国大陆反复强调和维护的两岸内外一致的“一个中国原则”。所以,对于两岸而言,这是心照不宣的,多说无益。
二、如果马英九在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前提下,做不到“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如果马英九在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前提下,做不到“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那么必然会对“台湾的健康、繁荣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其中,中国大陆考虑最多和最重要是“如何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问题。这是中国大陆在处理两岸关系的60年的历史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对于台当局的政治“病患”,台湾人民不该为台当局“吃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弱化马英九,使马英九成为“弱势”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甚至做好“另起炉灶”的政治准备,就是中国大陆唯一的政治选择。
三、如果马英九在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前提下,能做到“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但无法做到造福台湾人民,也无法做到维持台湾的健康、繁荣与稳定;
如果马英九在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前提下,能做到“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岸通过“维持一个中国的两岸内外的现状”、“各自治理政治和社会”、“在和平发展中团结互助”等方式,马英九执政当局无法做到造福台湾人民,也无法做到维持台湾的健康、繁荣与稳定,中国大陆必然会全力以赴帮助台湾优化政治和社会环境,共同创造台湾必然发展的未来。
所以,对于马英九执政当局而言,可以有政治意志,但不能制造两岸之间的主权和领土的无法调节的民族矛盾;可以有政治私利,但不能没有民族利益的基本观念;可以有政治抱负,但不能无视两岸基本的政治关系。如果马英九执政当局始终一意孤行、没事找事,承担一切苦难的未必是台湾民众,而只可能是马英九执政当局自己而已。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在处理马英九准许**窜访台湾的问题上,不存在“软着陆”或“硬着陆”的问题。中国大陆无论面对怎样的台湾执政当局,60年来都是始终抱着造福台湾人民的信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实践是唯一检验马英九的政治标准”,客观而理性的认知和处理马英九执政当局的各种问题。这不仅是中国大陆唯一的政治选择,也是台湾人民期待的政治抉择,更是两岸人民共同拥护的政治决策。
至于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无能”到“无耻”的地步,那是台湾民主或台湾媒体“造神”的政治结果。中国大陆无能为力,只希望台湾2300万台湾民众安康、幸福。对马英九执政当局的“自作孽”的政治行为,其“活”与“不活”都不是中国大陆可以控制的,也不是台湾人民关注的核心问题,更不是两岸人民可以决定的。
随他去吧。
++++++++++++++++++++++++++++++++++++++++++++++++++++++++++++++++++++++++++++++++++++++++++++++++++++++++++++++++++++++++++++++++++++++++++++
北京对**事件以软着陆为宜
【联合报╱社论】
2009.09.03 03:39 am
北京对**事件的反弹,宜点到为止,适可而止,最好能到此为止。
因为,自上月二十六日**来访的消息传出后,至明晨**即将离台,台湾主流民意对
此一事件的评价是明确而有力的,那就是:不认为应当用邀访**来破坏两岸和解关系,更不希望因**来访而果然破坏了两岸和解关系。
北京对此事的回应,不应从「报复马政府」或「惩罚民进党」为出发点;而应面对台湾主流民意,北京任何过激过分的手段,将使台湾主流社会产生质疑与反弹。
我们屡次提醒北京:台湾是一个民主体制。这正是此次**事件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但这也是此一事件能够迅速缓和澄清的原因。
一、台湾是政党政治,民进党以**为攻击马总统的武器,而马总统在回应时必须考虑争取民粹斗争的空间,这些皆是民主政治的天经地义。
二、朝野斗争的终极裁判是民意,而台湾主流民意大体视此次**来访为民进党罔顾大局的恶意挑衅;此一结论,当然较倘若不允**来台所可能发生的结局更佳。这也是民主体制中政党斗争的最高裁判。
三、在此一事件中的民意民情,显示台湾主流社会对一年多来所形成的两岸和解关系相当珍惜,亦即对其中的是非利害有十分清明的认知,足证和解政策已深入人心,非民进党所能挑拨。综上所论,可知此次**事件是因政党政治的必然而发生,又因民主政治的当然而化解。
北京在第一时间未直接攻击马政府,而将矛头指向「民进党部分势力」;此一战略迫使民进党必须直接面对台湾的民意,而民意也作出了明确而有力的截断,民进党遂坠入自设的陷阱之中。北京应当自问:现在正在进行及未来可能发展的两岸关系,是否能够满足台湾人民在「尊严/利益」两方面的期待?倘若答案是肯定的,则如**事件这样的**,与其诉诸「报复/惩罚」,不如回应台湾的主流民意。
经过十天来的****,可以发现,其间解决的问题,其实比制造的问题多得多,也大得多。诸如:民进党鲁莽邀访**使其两岸政策更受质疑,台湾人民对台湾与西藏的关系有了更实际、更平衡的体会与理解,马总统则回避了若不允**来台而可能爆发的蓝绿肉搏战,北京也看见了台湾主流民意对两岸和解政策的评价„„。这一切虽可能皆是后见之明,却不啻是台湾民主政治又一次展现了动人的奇迹。
所以,北京对**事件的反弹,宜点到为止,适可而止,最好能到此为止。因为,台湾主流民意对两岸交流的最大疑惧,就是「骗/养/套/杀」;亦即最怕北京滥施「报复/惩罚」的手段,任意断开实质交流而可能使台湾窒息。北京当局应当不会愚至用**这个题目,向台湾民众展示一场「骗/养/套/杀」的大演习吧?**只是茶壶里的风暴,但倘若因此引爆台湾人民对北京的猜疑,却可能难以修补。
**事件自轰然爆发至平缓熄火,对马政府是歪打正着,对民进党是一场恶梦,对**则是走了一趟冤枉路,对北京则更加认清两岸关系在操作上的精致与微妙。经历此事,两岸的信任关系其实已较事前更为坚实稳固。这一切虽或并非初始所能预见,但皆不是偶然发生,其中的主导因素,只有两个字:民主。台湾人民经二十余年来的内外政经激荡,已经知道什么是:是、非、利、害、真、伪、虚、实。
蒋经国解严并开放两岸交流,就是要使台湾的民主体制成为两岸关系的节制因素。在此次**事件中,台湾的民主元素又有一次精彩的展示。北京若有所领悟,就知**事件以软着陆为宜。
【2009/09/03 联合报】@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