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盛律师团合同债权纠纷法律服务网站
合同债权法律服务
合同债权纠纷的处理及诉讼代理
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合同债权法律服务团队简介 合同债权法律业务团队是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专业化团队之一,由多名长期专业处理合同债权及相关人身损害赔偿相关保险法律事务的律师组成。
合同债权法律业务团队的律师精通合同债权,金融证券法律事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提供了保障。合同债权法律业务团队的律师通过多年的执业,已成功为委托人追索或减免经济损失累计数千万元。在多年的业务实践中,律师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能够恰当合理地处理各类疑难、复杂的合同债权法律事务,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常盛律师团队合同债权法律咨询创建于2002年,地处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广东省东莞市,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已拥有成熟的技术及高素质的生产管理队伍,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适合不同客户的需求.本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互惠互利,开拓创新的宗旨,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本着高起点,高质量,低价格,完善的售后服务方针赢得了客户的广泛支持与信赖,愿常盛律师团队合同债权法律咨询能和您携手并进共创辉煌.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队在合同债权纠纷法律服务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多年来参与处理了多起合同债权纠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队在具有多年合同债权纠纷领域的良好声誉的基础上,成立常盛律师团合同债权律师团,体现了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队精益求精的专业分工和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已逐渐成为行业中最为专业的交通法律服务团队之一。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队合同债权纠纷业务团队了解合同债权各方当事人关注的问题及特别要求,根据中国法律和法规的立法原则和运用以及司法实践,向客户提供建设解决方案。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队聚集着一批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律师,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队在合同债权方面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和良好的阅历背景,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队合同债权纠纷方面拥有专业而精干的律师,他们精通合同债权纠纷方面的法律法规,具备值得信赖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
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合同债权纠纷团队简介
本所的核心团队建设在东莞各大律所排名前5,大规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证了能为客户提供最快捷最优质的服务。主要团队人员简历如下:
常盛律师团队,在合同法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办理各类重大,疑难经济,民事案件在处理经济纠纷、合同纠纷、货款纠纷、商务谈
判、赔偿纠纷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案件实战处理经验,所办理的案件均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本律师事务所处理涉及经济纠纷的主要情形有:合同违约金、定金及赔偿损失纠纷单方面解除合同引发的纠纷缔约过失责任引发的纠纷
4合同未成立、未生效或被撤销、宣告无效、无权代理未被追认而引起的纠纷
5表见代理、善意取得引发的纠纷
6重大误解与显失公平合同 引发的纠纷
7法定代表人变动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8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合同标的质量、价款、履行地点及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
9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债权人代位权及撤销权行使引发的纠纷
二、涉及的主要合同类型有:
1买卖合同2租赁合同3房地产合同4赠与合同5借款合同6加工承揽合同 7运输合同8居间合同9抵押担保10委托合同 11 技术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合同价款、报酬和使用费的支付;技术成果相关权利的归属;技术成果归属和分享;12建设工程合同(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违约责任、工期与工程款、非法转包、总分包再分包、垫资、工程质量责任、工程款的优先受偿权与一般抵押权的对抗
三、服务模式
1合同经济纠纷律师债权债务纠纷律师 调解、仲裁与诉讼
2不良资产催收服务。利用法律手段快速为你解决烦恼。专业商务调查取证,高效清收各种商账
3预期账款催收
4资信调查设计应收账款处置方案 设计企业资产风险防范方案5不良资产的重组、受让、打包转让、司法诉讼
不论企业或个人都处于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难免发生各种经济纠纷。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律师合同债权纠纷团队专业代理经济纠纷案件和债务纠纷案件。灵活运用诉讼、仲裁、非诉讼沟通调解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客户权益。部分案件可以实行风险代理、后期收费等模式,尽量减少客户的诉讼风险。
在办好案件的同时,帮助客户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尽可能让纠纷防患于未然。
主要法律服务包括:
1代理经济纠纷诉讼、仲裁案件
2通过非诉讼方式处理应收帐款纠纷
3帮助企业构建经济纠纷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4审查、修改、草拟经济合同等法律文件
5参与重要商业(商务)协商谈判
6知识产权调查、打假维权、各种侵权取证
7财产调查:房产、车辆、证券、存款等信息调查
8民事调查:个人身份资料调查、个人资产评估调查
9商务调查:投资环境、工商信息、企业信用、财务报表、税务信息调查
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律师自从事律师工作以来,代理了大量合同债权案件,代理的案件除东莞地区外,还包括广州、惠州、珠海、中山、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的合同债权案件。对合同债权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有丰富的经验。办理的每个案件都得到了当事人很高的评价,广东泰旭律师事务所常盛律师团律师能够妥善地帮您办理因合同债权发生的一切法律问题,能最大限度的维护您的合法权益。常盛律师团律师收费优惠,提供的服务专业。
第二篇: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常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常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
来源:百度作者:佚名日期:10-04-22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常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
土地使用权出让属于土地的一级市场,这一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这一过程也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理论上的不成熟、观念上的争论、立法上的滞后、管理上的混乱、实务操作的不规范、市场机制的不健全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土地一级市场的混乱和无序,并产生了大量的纠纷和诉讼。不过在司法实务的层面,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纠纷而起诉到法院的案件较之土地二、三级市场发生的诉讼案件要少得多。这是由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带有极强的行政管理色彩,甚至出让合同本身也具有行政合同的属性。因此许多纠纷是通过行政管理程序而非司法程序解决的。但无论是行政程序还是司法程序,对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发生的纠纷,处理难度更大、情况更复杂,其纠纷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常见的纠纷有如下:
1、因土地出让合同的效力引发的纠纷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本身是有效还是无效的问题,不仅是常常引发争议,为此形成纠纷和诉讼,而且合同效力的争议往往也是引发出让合同履行方面纠纷的诱因。一个程序规范、内容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不仅可以得到法律上的承认,而且其履行也能得到法律的保障,从而有效地避免合同当事人的毁约和违约行为,使合同得到顺利地履行。一些效力存在争议的出让合同,往往是出让程序和合同内容存在瑕疵,由此导致合同履行的困难。比如因未履行土地出让的前置审批手续,而使后续的规划、建设手续无法办理,导致工程无法开发建设。同时,程序和内容上的瑕疵,也给了当事人违约的理由和机会,当一方因自身的原因或无力履约时,往往通过找出合同程序和内容上的违法之外,请求确认出让合同无效,从而摆脱自己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此时,出让合同的效力就成为纠纷的焦点。
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常见的无效合同或部分无效合同的情形主要有两种:(1)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让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而无效。按照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出让方主体只能是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如果在2005年8月1日以后仍以各类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名义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就应当被认定为无效,而此前以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名义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在,如果在起诉前没有得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追认,也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2)经市、县人民政府同意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低于订立合同时当地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确定的最低价的,则该价格条款可被认定无效。需要指出的是《司法解释》所列的两种无效情形仅此两种别无其他。如果有证据表明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签订或其内容有《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五种情形之一,即“(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此时,仍可以确认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另外,合同标的本身不合法也可以导致合同无效。比如在实践中经常发生的将未办妥土地征用或农转用手续的集体土
地非法无效。比如在实践中经常发生的将未办妥土地征用或农转用手续的集体土地非法出让,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就会因为出让标的不符合法律规定而被认定无效。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按照有关法律和以往的司法审判实践,以前因未办理出让批准手续而多被认定为无效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按现在《司法解释》的规定,则不被认定为无效合同,而是在因未办理批准手续而不能交付土地时,赋予受让方合同解除权。
2、因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选择引发的纠纷 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的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主要有:协议、招标、拍卖和挂牌四种。具体采用何种出让方式,其决定权一直掌握在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手中。特别是2002年7月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规定》(11号令)之前,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更是利用对一级土地市场土地供应的绝对垄断特权,对于土地出让方式的选择随心所欲。不管就某幅土地潜在用地意向者有多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最热衷、最惯用的出让方式就是一对一的协议出让。那时由于对政府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还没有禁止性规定,因此本来有机会获得平等竞价机会的用地意向者也没有机会和理由对此提异议。现在11号令已明确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其他用途的土地“供应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也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按照这些规定,如果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但其仍然采用协议方式,并因此而剥夺了其他潜在用地意向者平等参与竞买的权利,则任何潜在用地者均可提出异议。事实上,无论是11号令出台前还是出台后,因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暗箱操作,而失去机会的用地意向者提出异议引发争议的不在少数,只不过为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还不多,大多是通过行政程序寻求解决办法。
关于潜在用地者是否享有诉权的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在争论,笔者持肯定的意见。因为这种出让方式剥夺了潜在用地者的公平竞买权,其出让结果也必然损害了其期得利益。这种出让行为与潜在用地者也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只不过这种纠纷引发的多为行政诉讼。
3、因不公平竞买(卖)行为引发的纠纷
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的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也并不一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市场化也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在我们实行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化的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公开的竞买方式也有漏洞。从2002年开始由国家强力推行的出让国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招拍挂方式在实践中也屡出问题。比如在招标拍卖过程中常见的“串通投票”、“陪标”、“陪拍”等等行为,投标人或竞买人为了既达到法定投标和竞买人数,又能保证自己低价成交,拉上几个公司假投标、假报价。这种陪标和陪拍方式已非个别现象,在一些地方已成了业内行规:“这次你陪我,下次我陪你。”还有招标时,招标人和投标人恶意串通,采用“黑白合同”等方式“高价中标,低标成效”,从而既在表面上符合了法定形式,又能在排挤掉其他投标人后,使开标前内定的中标人低价中标。再有为抬高出让价格,而恶意加价,哄抬报价的行为,采用人为抬高竞买资格门槛,限制潜在竞争对手,以保证特定的竞买人中标和成交的手段也是很常见的。以上不公平的竞买行为,不仅使参与竞买的其他竞买者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丧失了有希望获得的经济利益,而且管种虚假的招、拍、挂还
会给他们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按照法律规定,这种以排挤其他竞争对手为目的的虚假的、不公平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行为就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和“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有关当事人不仅有权要求确认竞买行为无效,而且可以要求有过错的当事人赔偿损失。
4、随意废标、撤拍、撤牌,不按规定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引发的纠纷
作为投标人或竞买人,一般在投标或竞买之前都要交纳一笔数额不低的投标或竞买保证金,如果在中标后或竞买成交后不按规定的时间签订正式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则所交保证金就会被出让方没收。因此,发生投标人废标或成交后不签订正式合同的情形很少。相反,经常以种种理由废标或中途撤拍、撤牌或拒绝签订正式合同的往往是作为出让方的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实践中,出让方中途停拍、撤牌或不按规定签约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最后的中标人或成交人不是他们所期望的。此时他们经常可以找到废标、撤拍、撤牌和拒绝签约的借口,除了未获有批准权的政府批准外,更多的借口是通过找出受让人主体资质、申报文件以及程序上的瑕疵达到目的。土地的闲置除了炒卖的原因外,市场的因素更大些,当房地产市场处于低潮时会发生闲置(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第一次房地产市场的低潮期,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的一些开放城市,就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土地和烂尾工程),但在房地产市场处于高潮时,也容易发生土地的闲置,这种闲置主要是一些为追逐超额利润的开发商囤积居奇,取得土地后圈而不建,哄抬房价,坐等土地升值造成的。
土地闲置纠纷多,处理难度也大。经常发生的争议就是:第一,何为土地闲置?何为未动工开发?法律对此均无明确的定义和解释。那么对土地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建起了围墙或打好了地基就停工算不算闲置?有些地方规定,开工后又停工超过一定期限的也认为是闲置土地。但毕竟只是地方性规定,其效力级别太低,法院审理案件时一般不作为依据。第二,土地闲置的原因是什么?是政府责任还是开发商责任?当政府欲追究开发商的闲置责任时,开发商最常见的抗辩理由就是:未动工开发是因政府交付的土地不符合条件(比如未完成“三通一平”等)或者有关审批手续不完善等。因此,土地闲置纠纷在实际审理时也存在较大难度。
7、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使用条件引发的纠纷
我国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用途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准擅自变更。对此不仅法律有严格的规定,而且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也将这样的规定直接载入其中。除了明确规定土地用途外,有关土地使用条件,比如建设规模、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规划内容列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之中。但是,为追逐高额利润,实现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土地受让方常常改变或变相改变土地或变相改变土地用途和利用条件。比如将工业用地改为住宅用地;将住宅用地改为商业网点用地;或者通过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增加建筑面积等。因变更土地用途及使用条件而产生的纠纷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也较为常见,在处理纠纷时,也有许多问题经常产生争议,比如什么叫用途改变?我国有关法律关于土地用途的划分仍然是粗线条的。例如规定的用途是住宅用地,但是在建设时开发商却将其建为既可以当住宅也可以当办公用房的商住两用写字楼,是不是改变了用途?同为商业用地,建宾馆和建商场均为商用,如果出让合同中明确规定是建宾馆,土地使用者却改为建商厦,是不是对土地用途的改变?此外,土地用途变更,土地出让金如何调整?等,也经常产生争议。现在《司法解释》已明
确赋予出让方在受让方擅自变更土地用途时的合同解除权,但对于土地用途变更到何种程度就可行使此项权利也会有争议。稍一变更出让方就可解除合同吗?
8、因收回土地使用权引发的纠纷
出让方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法定情形主要有如下五种:一是未按照出让合同的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二是未经出让方和规划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三是不按出让合同约定的期限动工开发,土地闲置超过两年的;四是土地使用权出让期限届满的;五是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实践中,因后两种原因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情形目前还不多见。经常发生的因土地使用权收回而产生的纠纷主要是前三种原因引发的。要求收回土地使用权,就意味着要求解除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而土地使用权一旦被收回,则给土地受让方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围绕土地使用权收回的条件是否成就,违约原因、过错责任等展开的争议也非常大。
9、因出让方不按出让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条件供地,不按约定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引发的纠纷
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出让方,其主要的合同义务就是按照约定向受让方提供土地,并在受让方付清土地出让金后及时颁发土地使用证书。但是,作为出让方,不按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履行供地和发证义务的情形也是常见的。有时这种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由于在履约过程中双方发生争议或受让方有过错,但很多时候是因为政府履约过程中的强权心态,以及合同意识淡薄,履约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另外,在土地的一级市场,出让方所供应的土地一般均应是经初步整理的“熟地”,及所供应土地的“三通一平”或“五通一平”、“七通一平”等公共配套建设均由政府负责。但在土地供应过程中,出让方提供的土地往往达不到供地标准。所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有关供地标准的条款往往不够明确具体,日后在土地供应标准、验收,以及土地整理费用的承担上,也经常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