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叶子
市优质课比赛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叶子
象山城南幼儿园郑艳丹
活动目标:
1.感受叶子的多样性,指导叶子都是由叶片、叶柄、叶脉组成的,学习按叶子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自然界中几种神奇的叶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树叶,盛放在塑料筐中,每组一筐;分类表;胶水、水彩笔一盒。
2.实物投影仪、“有趣的植物”视频。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发现叶子的特征与不同。
1.观察、比较叶子的特征。
(1)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自己手中的叶子,你会有什么发现?
(2)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手中的叶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由叶柄、叶片、叶脉组成,摸上去比较光滑、颜色较深的一面是正面,摸上去比较粗糙、颜色较浅的一面是背面。
2.比较不同。
请你和旁边小朋友手中的叶子比一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从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厚薄、光滑粗糙等方面进行比较)
二、学习按特征分类。
1.幼儿按叶子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将叶子分类粘贴在自己的分类表上。(允许能力强的幼儿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多次分类,粘贴在多张记录表上)
2.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分享分类的方法。(教师将幼儿分类表展示在黑板上,并把同类方法放在一起。)
3.看黑板上的分类结果,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分类的方法,并用符号记录。
三、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知大自然的神秘有趣。
1.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除了刚才看到的这些普通的叶子,你见过哪些神奇的叶子吗?
2.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猪笼草和毛毡苔扑食的过程。
3.小结:自然界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叶子,有的会吃虫子,有的怕羞、有的还会怕痒痒呢,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查查资料,你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第二篇:大班主题 有趣的叶子
大班主题 有趣的叶子
设计意图:
上个星期三,幼儿园组织去秋游,在吃桔子的时候,小朋友偶然发现一个桔子上带了几片叶子,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这几片叶子吸引住了,还不断地从地上拾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玩得不亦乐乎,在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叶子的时候,我不禁想到,这不正与我的网络主题“我爱大自然”相符吗。在正常的思维下,如果讲到大自然,我们通常会先讲自然中的植物,从植物出发,再到树木,最后讲到树木的根茎叶,经过这次孩子们秋游,拾落叶的举动,何不换种方式,从最小的知识开始,再到大的环节。对此,我生成了这次的综合活动:有趣的叶子。想通过观察探索这个身边随处可见的小景物,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幼儿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活动目地:
一、幼儿热爱自然,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二、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大小、形态和颜色。丰富幼儿对树叶的知识:叶柄、叶脉、树叶的正反面。
三、能大胆进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户外有落叶木场地;彩色颜料、毛笔、浆糊等绘画用具;示范画一份。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拾落叶。
带幼儿到户外场地,谈话导入,让幼儿自由捡拾地上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幼儿自由探讨,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1、形态各异(大小、长短、圆扁以及带锯齿“")
2、颜色不同(包括枫叶、绿叶、落叶)
3、树叶的组成(叶柄、叶脉、叶子的正反面)
3、叶子的用处(茶叶、菜叶如果幼儿感兴趣,还可简单提一下光合作用)
三、将自己收集到的叶子进行拓印画。
1、出示范例,讲解示范。
将拾来的落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印到纸张上轻压一下,注意印的时候不要拖动树叶,还可以将不同的树叶拼印出不同的物体。
2、幼儿动手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树叶印画、并发挥想象用树叶拼印出不同物体,如葵花等,提醒幼儿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3、展示幼儿作品,对保持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
4、收拾,回活动室,将幼儿作品放置于活动区内。
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反思
一、主题由来
近来幼儿在上大班后常规较差,部分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做事情鲁莽,很少幼儿能去主动的关心、体谅他人,在家里也事事以自己为先,对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莫不关己。于是进行“不一样的我”这一主题探究活动。
二、案例分析(一)
案例实录:
在“长大的我”的一次照片收集和交流0岁的我、现在的我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自己最大的变化在身高,活动中引导孩子用不同方式进行比较,在用尺进行身高的比较中,孩子有困难了,有的说自己身高是110米,有的说是110,没有单位的,有的还拿出妈妈量衣服的尺,用尺对比着试图说出自己的身高,最后出现了“大人国”,身高110尺。孩子的争论引起了全班孩子的好奇,于是,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关于数量单位的学习,孩子通过学习知道了1米有多高,知道身高尺上的CM是厘米,再次请他们自己去测量身高是,他们终于能正确说出身高是110厘米。幼儿园的学习活动是 暂告一个段落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会新本领的兴奋是无法抑制的,他们有的回到家中拿出尺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量身高,同时也又一次复习了数量单位。从中也体验到自己长大了,现在学会的本领又多了,甚至有中小大人的感觉。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内容的选择是适合我们大班幼儿现有水平的,活动内容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体验了
自己长大的喜悦,他们学会了自己去超市购物,他们开始关心自
己身边的人,他们学会了主动帮助自己身边的朋友。开展的活动
内容是依据《纲要》,围绕学期目标而进行的。但活动中,如:我
认识的钱币中,孩子分、角、元分不清,老师大可让孩 在这次的活动中,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孩子们争论时我没有马上参与,而只是作为一个旁听者,因为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在活动中孩子学会多少知识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一种方法,一种用事实说服他人的一种方法。在孩子争论到最后,终于达成共识,身体包括躯干,手臂、手、腿、脚等,在孩子不再有异议时,再次找找身体哪些地方会动,第二次寻找的时候必第一次的正确率要高很多。这次我改变了常用的教学方法,总结后让孩子再去找,而是只把他们的疑惑点解释一下,大家达成共识,再次再原有基础上继续开展活动,此时,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找,或是相互交流,或是镜面示范等方法补充自己的不足。再这次尝试中,我觉得这种互相学习的方法比老师一次次指导的效果要好得多,孩子完全处于一种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状态。
案例分析
(三)案例实录:
主题活动:小小食品检验员
活动要求:
1、形成食品保质概念,在饮食方面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寻找和发现外包装上的保质期,学习推算食品保质期。
活动准备:
1、布置超市情景,整理箱若干
2、矿泉水、可乐、鲜牛奶、酸奶、薯片等
活动过程:
环节一:情景表演
快过节了,超市很忙,经理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进的货放到货架上好吗?
1、幼儿搬运货品并分类,根据货架指示牌摆放货品
2、我们一起来检查货架上的的食品能不能卖,每份食品都印有它的保质期,把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挑出来。
经理(老师)验收,和幼儿共同寻找食品的保质期:
1、为什么把这些东西挑出来?从哪 找到保质期的?
2、保质期一般会印在外包装的什么地方?
师将包装盒上的保质期展示给幼儿看。
师总结:保质期印在外包装的上端中缝湖底部,有的印的是凸出的字。
环节二:认识保质期
1、怎么知道它是过期食品?它的保质期是怎么写的?
2、怎样来看保质期?怎样知道食品是不是在保质期里?
3、拿几样食品让幼儿比较,哪样更新鲜?哪样不新鲜?
小结食品的保质期的几种标注方式
环节三:再次复验保质期
幼儿按饮料、奶制品、糕点、糖果部门氛围四组检查保质期,直到完成任务。
环节四:保质期内食品的保存
1、出示一盒在保质期内变质的牛奶让幼儿闻和看
这罐牛奶可以喝吗?为什 么
活动主题:超市购物
活动目标:
1、将积累的钱币经验运用到实际中去。
2、理解货物价格的表示方法。
活动准备:
1、事先选择好购物地点。与营业员联系,取得配合。
2、告诉幼儿一些超市购物的规则。
活动过程:
一、参观超市:
1、幼儿随意参观,与同伴交流自己看到的货物
2、参观超市货物的分类
二、交代任务
用手中的3元钱在超市买1”2样东西
三、记录自己用钱的情况
四、小鬼购物
教师及时提醒幼儿别把钱丢了,将碰下的货物放回原处
引导幼儿观察货物价格的表示方法。
第三篇:大班 有趣的叶子 教案
大班
有趣的叶子
设计思路:
通过对叶子的观察,让幼儿去发现叶子千姿百态的外型,并以表演的方式体验叶子随风飞舞的动感,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大胆表现的能力。活动准备:
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
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
(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
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教师也可参与此游戏,并与全体幼儿一起检查游戏的结果,找到相同叶子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水族馆》,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文档仅供参考
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听音乐《水族馆》进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教师评价。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组织幼儿分组开展拆装各种圆珠笔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拆得快、装得快,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
第四篇:大班科学活动 有趣的复制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复制》
说课稿
教师:陈衍任 班级:大二班 大班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逐渐发达、探索、动手的欲望也越来越强了,所以在选择大班活动内容时,应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入手,满足探索操作的欲望,使之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复制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何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复制现象,并感受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呢?我预设了这个科学探索活动,旨在让孩子在与多种材料的互动中,了解和关注身边的复制现象,激发探索的欲望和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中我制定了两个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体验复制的乐趣。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为活动重点。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开始,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情境,把许多相同的水果模型凌乱的放在地上,请小朋友帮售货员阿姨收拾还没来得及整理的货物。这样的开头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大家纷纷要求帮忙整理。更在他们自己的动手整理中发现了秘密:一模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更以这些一模一样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提问引出了下面的操作环节。
第二环节:根据纲要,本着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目的,我以超市货物不够为由,激发幼儿动脑为超市制作货物。为活动的操作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剪刀、拷贝纸、橡皮泥、印章、印泥水彩笔等。制作结束后帮助幼儿分析没有制作出一摸一样货物的原因,更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知道,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知道什么是模具,了解模具是复制的工具。
第三环节:为了让幼儿更生动更形象的了解到生活中运用到的复制,我特地找了一些录像片段和图片,利用这种多媒介体手段,让幼儿最直接的去感知平时很看不到的多东西,增加幼儿对复制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为幼儿设置了疑问,通过设疑“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声音可以复制吗?”把活动自然的带出了教室,把科学过渡并延伸到生活中去。这样更能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让幼儿时刻关注科学,乐意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复制》
活动设计
教师:陈衍任
班级:大二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体验复制的乐趣。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活动难点:
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活动准备:
1、各种相同物品。
2、操作材料:拷贝纸、图画、剪刀、笔、图形、橡皮泥、印章、印泥等。
3、各种复制过程的图片(录像,)。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分一分
1、幼儿观察物品进行分类练习。
超市里新进了一批水果模型,售货员阿姨还没来得及整理呢,想请小朋友帮帮忙,大家愿意吗?
2、你是怎样整理的?(一模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3、那这些一模一样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二、初探复制的方法
1、帮助超市售货员阿姨制作缺的货品。
师:超市好多东西都卖完了,可是货品紧缺,进不到货,我们来帮帮超市售货员阿姨好吗?
2、教师介绍超市缺的货物。
逐一向幼儿介绍所缺的货物,并让幼儿观察是用什么做的,怎样做。
3、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复制,根据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橡皮泥、模具、拷贝纸铅笔、纸、剪刀、印章、印泥等)制作出超市所缺的货物。
4、个别幼儿讲述制作的过程。
5、帮助幼儿分析没有制作出一摸一样货物的原因,小结:把物品制作成和它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知道什么是模具,了解模具是复制的工具。
三、了解复制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1、平日里,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这种复制?(书、笔、橡皮擦、碗、桌子、衣服等)
2、观察图片,感知复制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3、为什么要使用复制?引导幼儿说说运用复制的好处。用复制的方法不仅制作的速度快而且一模一样。
四、延伸活动
我们刚才复制的东西都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那么还有那些我们见不到的东西可以复制。
继续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复制的。
第五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
【设计意图】
五彩缤纷的世界里,随处都可以看见我们的影子。生活中影子时时刻刻都伴随着小朋友,同时也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和乐趣,小朋友们对它非常熟悉,但又缺乏典体、科学的了解。为此从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意在帮助小朋友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影子的形状与原物是一样或相似的,懂得影子在光源的反方向。
2.初步了解影子的特性:影子会变大变小,影子的大小与光离物体的远近有关系。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其探索的精神;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活动准备】
1.各种色彩的玩具、手电筒、水彩蜡笔、不同形状的盘子、一间光线较暗的房间。2.课前活动准备:寻找各种影子。
3.两种颜色的个人记录纸、集体记录纸。
活动一 影子有颜色吗
【活动过程】
1.幼儿绘画物体的影子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影子吗?为什么会有影子?请试着把你见过的影子画出来。2.幼儿讲述自己绘画的影子 3.探究影子的色彩
(1)师:看看小朋友画的这些影子有什么不同。
有的小朋友面的影子是白色的,有的小朋友画的影子是彩色的;有的则是黑色的„„
师:小朋友画的影子的颜色不同,影子是有颜色的吗?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影子会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影子会是五彩颜色的呢? 4.探究操作活动:影子是有颜色的吗?
师:这里有很多有颜色的玩具,小朋友拿这些玩具进行实验,看看它们的影子是什么颜色的,注意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5.幼儿操作、记录实验结果,讨论,验证结论。
活动二:影子是怎样的
【活动过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展示幼儿上次的实验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师:在上次的实验中,小朋友发现影子是黒色的,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上面的影子,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为什么? 师:影子到底是什么形状?(幼儿猜想,讨论。)
2.幼儿进行探究性操作,教师鼓励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实验的结果。
师:老师这里有各种形状的盘子,请小朋友实验,看看它们的影子是怎样的,在哪里,并记录下来。
圆形盘子的影子也是圆形的,心形盘子的影子也是心形的,手的影子跟手一样„„
3.观察研究:影子在哪里? 结合实验引导幼儿讨论:影子在哪里? 教师小结:光从物体的一边照过来,影子就出现在物体的另一边,所以影子在光源的相反方向。
小朋友们在互相交流、演示中感到疑惑:同样的物体照出来的影子形状一样,但大小却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小朋友们为此争论起来,同时也生成了新的问题——影子会变大小吗? 4,提出新问题:影子会变大和变小。
活动三 会变的影子
【活动过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展示幼儿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观察影子在哪里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他们发现影子是会变的,它能变大和变小。
2.启发幼儿猜想:影子会变吗?并用红圈和绿圈分别表示会与不会。3.幼儿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结果。
幼儿根据需要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在旁观察小朋友们的操作,并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小结:影子是会变的。【活动延伸】 “手影游戏”“踩影子”等。
【设计评析】
在关于影子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探究,一点一点地逐步感受和了解影子的特性,实验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带给他们深刻的印象。从活动设计中可以看到,老师并没有给孩子太多的知识性的语言,而是在孩子大胆感受、实际操作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相互学习,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去思考、去寻求新的发现,使他们对事物的了解更加条理化、清晰化。
整个活动组织的过程中老师一直都是倾听者、支持者和观察者。老师不仅需要更多地去观察、理解、分析孩子的各种行为,而且更应当关注、关心孩子的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深圳市南山区北师大蔚蓝海岸幼儿园 侯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