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当我死时》引入:高秉涵事迹(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4:0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余光中《当我死时》引入:高秉涵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余光中《当我死时》引入:高秉涵事迹》。

第一篇:余光中《当我死时》引入:高秉涵事迹

2012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事迹

【获奖名片】

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

【颁奖词】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阎肃:这海峡好浅好浅,深不过我的遗憾。抱回的岂止百十个骨灰罐,抱回来的人心啊,成千上万上万。坚信着亲情骨血相连,谁也隔不断隔不断。

张会军:75岁的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牵动所有游子的梦回家乡的愿望。我们敬佩他的无私和亲情。

【事迹】

《高秉涵:见证海峡沧桑的台湾老兵》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但是没能成功,被判处死刑。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又经北京、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第二篇:《当我死时》教案范文

《当我死时》教案

语文组:彭忠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余光中及写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品析诗歌,体会诗人所寄寓的情感;

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并善于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诗人余光中及写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品析诗歌,体会诗人所寄寓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并善于表达。

三、学情分析

诗歌是高度浓缩简洁的文学,再加之很多学生难以体会诗人情怀,故不能够正确理解诗歌。同时,也加深了教者教授的难度。本诗侧重于通过朗读来促进文本情感的把握和体味。

三、学法指导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多媒体播放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朗读,借助背景音乐,营造一种悲伤哀愁沉重的氛围。)

播放诗歌朗读,让学生回答朗读内容(即《乡愁》),随后让学生简要品析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并由此进入诗人余光中的介绍。

二、课前检测

1、诗人余光中简介(借助学法)

余光中,1928年生,当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著有诗集:《钟乳石》《五行无阻》等;散文集:《听听那冷雨》、《日不落家》等。擅长写思国怀乡的作品,是海外游子的代言人。因所作《乡愁》家喻户晓,故而有“乡愁诗人”之称。

2、初读诗歌,识记文中生字词。

头颅

坦然

安魂曲

滔滔

瞭望

未餍

饕餮

鹧鸪

三、朗读诗歌(自由读)

1、再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流利、有节奏朗读。

2、听读诗歌

要求:注意节奏与停顿;体会情感与思想。

3、再读诗歌

要求:正确、有节奏、有感情。

四、品析诗歌

1、找出文中有过渡作用的两行诗句,并具体分析其作用。明确: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2、划分层次,体会情感。

明确:第一部分(当我死时—满足地想):安眠之乐

第二部分(从前………—代替回乡):思念之苦 ①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苦”,文中如何体现? 明确:“望透黑夜”体现诗人思念之切; “十七年未餍”体现诗人思念时间之长; “饕餮地图”体现诗人对祖国思念之深。②如何理解文中“饕餮”、“冰冻”等词语? 明确:“饕餮”原指贪食,在这里形容专注贪婪地看,运用了通感修辞手法,贬词褒用,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简要解释通感修辞,并举例说明。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冰冻”在这里既指北美环境的冰冻寒冷,同时又表明了此时诗人因无法回归祖国而内心伤痛凄寒,更反衬出诗人炽热的中国心、民族情。③诗人既然生前无法拭去“思念之苦、思国之痛”,那他又是如何弥补自己内心的忧伤?

明确:死后葬回故土,用身体亲近祖**亲,永享安眠之乐。(表现:落叶归根,葬在祖国;拥有母亲河,享受滔滔乐章)

五、小结——主旨探究

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表达了痛切的思念之苦,具有极强的政治意味。借怀乡,表达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的热望(思国怀乡)。

六、创作与表达

母亲是伟大的,无论是祖**亲,还是我们的小母亲,都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挚爱。很多时候,来不及有所行动以慰藉日渐苍老的母亲,来不及对自己的母亲说上一声感谢。今天,借助这个平台,给你一个机会,说出你内心最想对母亲表达的话语(写一写、说一说)。

参考:妈妈,我想变成一朵七彩的云。当你不堪炎炎夏日的时候,我会飘到你所在的上空,要为你遮挡烈日,给你清爽凉快。当你苦闷难过的时候,我会飘忽起来,让你注意到我的多彩,发现生活中的绚丽多姿。当你焦渴、需要雨露的时候,我会汇集我的兄弟姐妹,突然聚集起来,降下滋润万物的甘霖,让生灵自由生长,对生命孜孜以求。

六、作业

背诵《当我死时》

第三篇: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颁奖词和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颁奖词和事迹

颁奖词: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悲莫悲兮生别离

人物事迹: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但是没能成功,被判处死刑。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又经北京、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第四篇:2013感动中国-高秉涵

2013感动中国之高秉涵

【颁奖词】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事迹】人物介绍: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初登央视演播厅,74岁的高秉涵颤颤巍巍。他说,腿脚还挺利落,只是实在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从后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弯曲的布景桥,高秉涵却把这看作黄河、长江,是任何一切能勾连起他对故乡强烈思念的图景。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他出生在菏泽,在那儿度过了年少时光,菏泽才是他的家乡。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对他这样一个大半生住在海岛上的“外省人”来说,通往家乡的路意味着什么。

高秉涵不愿去回忆离开母亲、离开老家村庄的清晨,可那个清晨总会从记忆中清晰地跳出来。1948年,山东菏泽处于国共两党“拉锯区”,高秉涵的父亲高金锡被枪毙,母亲宋书玉告诉他,“因为你父亲是国民党”。

当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及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陆续向长江以南撤退时,宋书玉将曾经参加过“三青团”的儿子送到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的“流亡学校”。在儿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辈子都在小学教书的母亲几乎没经历过团圆:两个女儿在抗战初期外出求学没了音信,而后丈夫死了,又决定让儿子离开。少年高秉涵用了6个月,穿越6个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挤上了由厦门开往金门的班船。数十年后,他在图书馆翻查史料,发现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厦门驶往台湾的最后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个月前,在遥远的北京,新中国宣布成立。

对所有从各个港口逃至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是最迫切的梦想,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金门逃兵”是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

那个“金门逃兵”的家就在对岸厦门,他本是渔民,与偏瘫的母亲相依为命,在一次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强拉入伍到了台湾。碰上天气晴朗时,隔着并不宽阔的海峡,一眼就能看到家乡,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渔夫本领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个汽车轮胎,趁人不注意时坐轮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他到岸了。海水冲涩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举手大喊:“我是从小金门逃来的,没带武器!”可没想到,他游了一整夜,最终却游回了金门海岸。一星期后,这个因“回家”获罪的“金门逃兵”被处以极刑。高秉涵哭得难以自已,他对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高秉涵曾想过各种办法联系母亲。1979年,大陆与台湾尚无法通信,他委托美国的同学帮忙寄出第一封家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否仍在,就写了“山东菏泽市西北35里地处高庄”,收信人是母亲“宋书玉”。不长的信中,他写道:“我之所以要艰苦奋斗地活下去,就是为有朝一日能再见到我娘一面,绝不会像两个姐姐一样,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就生死不明„„娘,我会活着回来!”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头,杳无音信的两个姐姐实际上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干部,在他踏上逃难路那年才第一次回家。年迈的母亲找回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等待终于耗尽了她的全部生命,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宋书玉逝世于吉林辽源„„

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艰辛。200多个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来台时年龄最小,在同乡会里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长。他视每一个同乡为亲人,虽已无法再见母亲,他却尽力帮每一个同乡与亲人团聚。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乡一起返乡。

“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

第五篇:高秉涵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我们都是爱乡人”

在视频的最后,高秉涵老人双手颤抖,捧着“岳大哥”的遗骨说:“岳大哥,我已经为你完成任务了。你是一个爱乡的人,我们都是爱乡人,希望你安息吧!”

这一幕,让我对这位老人的人生道路深思不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性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又成为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名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但没能成功,被判处死刑。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又经北京、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位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

高秉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生道路?他一生坚守“我们都是爱乡人”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这根源就在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所特有的“善良”!

善良使他不忘亲娘,不忘本土,不负母望,顽强地活了下来,最后执着归乡;因为他善良,他坚信:“我们都是爱乡人”最真、最善、最美,所以“金门逃兵”的案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恶贯满盈的刽子手,相反却使他变成了一位竭尽全力传播善良的使者;因为善良,他情系所有“爱乡人”,七十多岁,还在忘我地为台湾的乡亲们安葬亡灵;因为善良,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崇尚人性、专门利人、品格高尚、精神伟大的人。因为善良,他的人生至真至诚,已经脱离了物质至上的低级趣味,到达了精神至上的崇高境界;因为善良,他亲自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特殊历史。因为善良,他用自己瘦弱的身材,唤醒了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最为美好的良知;因为善良,他点燃了全中国的热情,使大家学会:感动自己,奉献爱心。因为善良,他用自己的行动向西方证明: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的民族”;因为善良,他让每个医专人懂得了如何幸福生活、快乐工作;因为善良,他使每个医专儿女深深意识到孝老爱亲和修身养德是人生不能等待的大事;因为善良,他从心灵深处大声呼唤:医专梦的实现需要医专人的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下载余光中《当我死时》引入:高秉涵事迹(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余光中《当我死时》引入:高秉涵事迹(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感动中国有感-高秉涵

    观央视201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有感之高秉涵---历经两岸沧桑的台湾老兵孙继力颁奖辞: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

    观感动中国有感-高秉涵

    观央视201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有感 之高秉涵---历经两岸沧桑的台湾老兵 孙继力 颁奖辞: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

    感动中国 高秉涵(五篇范例)

    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诗歌三首----当我死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1

    《当我死时》教材分析 从题目上看,"当我死时"是一种时态的交代,也是想象的起点,抒情的前奏。 一至六行承题,描述"我"死时安葬的庄严隆重的场景,想象夸张而浪漫,将游子对祖国魂牵梦......

    当我在写着一篇思想汇报时 我的心情十分的高兴和激动

    当我在写着一篇思想汇报时 我的心情十分的高兴和激动。因为我由一名团员成为了一名积极分子。我也为能参加学校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而感到荣幸。并且也十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