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
时间:2007-10-15 16:40来源: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浙江省台州市农经总站 李文训 点击: 次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以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它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台州市于2000年8月建立了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至2006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559家,入社社员3.2万多户,带动农户23.5万多户。2006年全市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返还社员盈余1.49亿元,社员通过参加合作社户均增收2918元。全市合作社年经营收上千万元的达到40家,其中有5家年收入超亿元。台州市从2005年开始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并将合作社财务管理作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到目前全市有495家合作社已按浙江省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财务管理,合作社财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意义
财务管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加强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有利于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合作社社员的合法权益。
(一)合作社财务管理是法律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规定了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内容。合作社必须严格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编制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合作社财务依法规范运行。
(二)合作社财务管理是合作社经营管理的要求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合作社的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都与财务管理有关,合作社生产、服务、销售、分配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合作社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合作社内部管理的中枢,财务管理是合作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合作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合作社的最终经营成果,都通过财务得到反映。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能有效地筹集、运用资金,有效地控制经营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获得合作社对外经营利润,确保合作社持续发展。
(三)合作社财务管理是维护社员利益的要求
社员是合作社的所有者,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社员服务。开展合作社财务管理,保证合作社持续发展,使社员在合作社的发展中不断增加收入,实现社员利益的最大化。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保证合作社财务依法运行,防止合作社在发展中被少数人控制,利益为小数人占有,维护广大社员的利益。合作社必须依法规范使用各级政府的财政扶持资金,将扶持资金记入社员账户,保证这部分资金专款专用,不被私分或移作它用。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任务、目标及特点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合作社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合作社的一切经济活动之中。
(一)合作社财务管理的任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利用各项资产,合理组织各项财务活动,正确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加强对合作社内部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努力提高经济效益。533
合作社的财务活动包括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和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合作社通过财务活动获得必须经营的资金,在经营过程中产生收益,并将收益分配给社员,使合作社正常运行。
(二)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目标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合作社价值的最大化。这是由合作社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合作社是劳动者的联合体,合作社对外追求利润,但它不以自身营利为目的,它追求的是社员利益最大化,合作社在经营中所获得的利润,大部分通过收益分配将返还给社员,不断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合作社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使自身的经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并对周边农民产生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产,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三)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特点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有着以下特点:
1、股份相对均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所有者和使用者的统一体,社员和社员之间的体现的是劳动平等的关系,合作社在制度设计上就对单个社员的持有股金设有限制,防止一股独大,保证社员这间的平等关系,合作社不因资本的多少而被少数人所控制,如《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和《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试行)》都规定“单个社员或者社员联合认购的股金最多不得超过股金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2、运作民主透明。一人一票制是合作社办社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合作社管理的民主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七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决权”。“出资额或者与本社交易量(额)较大的成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本社的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百分之二十”;第二十二条规定成员大会“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批准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作出决议”等职权,这些都是对合作社财务民主管理的具体规定。
合作社社员既是合作社产品生产者,又是合作社的股东,因此每个社员都享有对合作社财务运行的知情权。社员的知情权通过财务公开来实现,对内透明运作,定期公开财务运行情况,年终召开大会公开一年的收益情况,保证了每个社员的知情权。《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二条规定“合作社每年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不少于一次,社员有权查询合作社财务状况”。
3、结构层次分明。合作社是建立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它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合作社存在着两个经营层次,一是社员单家独户经营,另是合作社统一经营。在财务管理上合作社同样也存在着这两个层次。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一般只反映合作社统一经营的经济活动,社员的生产经营活动由社员自己管理,合作社很少对社员具体经济活动进行实质性管理。社员和合作社是两个独立核算主体。社员生产产品的成本一般不在合作社账上反映,合作社的账上反映社员惠顾合作社的情况及合作社为社员服务的情况。
4、积累量化到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每年提取的公积金按照章程规定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
三、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规,税费政策,金融环境,政府态度,合作社社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有利因素分析
1、法律依据充分。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
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了合作社的经济法人地位,并对合作社财务管理作了法律规定,为合作社加强财务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2、税费环境改善。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表示,从2007年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律免收登记费。
3、各级政府重视。2005年7月省财政厅制定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试行)》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工作,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有495家合作社按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我市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市政府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并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
4、金融支持加强。2006年11月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印发《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浙信联发〔2006〕32号),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台州监管分局印发了《关于分类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水平,分四类对合作社进行支持,统一实行基准利率。2006年12月温岭市农林局与温岭市农村合作银行联合举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授信仪式,授信44家合作社、授信总额5837万元,家数之多、规模之大,开创了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对合作社信贷授信数额之大的先河。
(二)不利因素分析
1、国税减免难。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已在《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税费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函[2006](466号)文件中明确了暂不征收及免征合作社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但对于增值税等国税的征收国家税务总局还没有明确的减免文件规定,合作社还要承担增值税。农产品进超市需要规范的增值税发票。国税部门对深加工农产品征收13-17%不等的增值税,但要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要求年产品销售额必须达到180万元以上;对鲜活或初加工农产品则征收4-6%不等的增值税。这些限制无疑对合作社销售农产品设置了“壁垒”,许多合作社“望门兴叹”。某县生产三黄鸡合作社系当地闻名的扶贫型合作组织,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的种养殖、初级加工和销售,合作社有一批三黄鸡(熟鸡,并经过简单包装)发往宁波一家超市,县国税局认定该三黄鸡为深加工产品,以该批货价值仅10万元左右,年销售额达不到180万元的起征标准为由,拒绝开具增值税发票,造成合作社三黄鸡被扣在宁波无法销售。
2、没有全国性的会计制度。虽然浙江省已在2005年7月出台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但省级出台的会计制度缺乏权威,国税部门不承认合作社按省会计制度核算的报表,合作社在向国税部门报送报表时感到无所适从。同时,浙江省的会计制度还存在着与合作社具体经济业务不相适应的地方,有待完善。
3、有关扶持政策不到位。政府制订的一些扶持政策在一些部门执行不下去,如用电的问题。电力部门将合作社用电参照工业用标准,费用过高。农用电每度为0.38元,工业用电每度0.88元,相差过半。当前农用电政策仅限于农业排灌和粮食脱粒两方面,扶持范围十分狭窄。合作社作为农业经济法人,应该享受却没有享受到农用水电政策优惠。临海市洞林果蔬合作社由于建有冷库,用电量很大,电力部门以大工业用电标准收取,每月费用高达14500多元,合作社不堪重负。
4、金融机构在农村萎缩。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逐步退出农村,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窄,邮政储蓄在农村只存不贷,农村信贷只剩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这一渠道。同时,合作社资本金偏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合作社贷款持谨慎态度。
5、社员合作意识不强。许多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联结不紧密,把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关系当成是购销关系。许多合作社普通社员缺乏基本的合作知识,把合作社看作是理事长个人的合作社,他们对自身的权利义务不很清楚,不关心合作社的整个经营情况,不会要求合作社进行财务公开。有些合作社管理层也存在着家长制作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民主,财务不公开,不主动接受社员的监督。
6、专业财会人员不多。我市大多合作社会计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对合作社的性质不很了解,没有读懂《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从企业会计角度理解合作社会计。有些合作社理事长不懂财务管理,向会计提供的资料不齐整,会计人员就事论事,没有向合作社提出财务建议。
四、我市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营运资金筹集难
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渠道有社员股金、金融机构贷款、合作社向社员(主要是理事会成员)及民间借款。
1、注册资金规模小。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都以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组成,原始资本积累非常有限,以他们为主体组织起来的合作社经济实力先天不强。全市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0.75亿元,平均每家合作社注册资金13.39万元,有限的资本难以置办所需的经营服务设施和取得技术资源。
2、金融机构融资难。合作社从金融机构融资的主要渠道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临海市某果蔬专业合作社在西兰花生产季节需周围资金400万元,而合作社只能在当地信用社贷到70万元,资金缺口很大。
3、民间借款利率高。台州民资丰厚,民间借贷比较活跃,目前借款利率在12%左右,远远超过金融部门的借款利率,合作社民间借贷财务成本较高。
(二)资金使用随意性
1、非生产性开支有没有标准。有些合作社的非生产性开支由理事长说了算,理事长想用多少就用多少,非生产性开支大,社员意见多。某一杨梅合作社2006年各类招待费用高达5万元多,而该合作社经营利润51.2万元,招待费用占经营利润的10%。某海产品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因在非生产性开支上大手大脚被社员大会罢免。
2、货币资金管理不规范。有些合作社没有建立正常的审批制度,原始凭证没有经手人、审批人。有些合作社使用存折户管理货币资金,没有实行支票结算。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
合作社普遍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的现象。
1、筹集资金未入账。有些合作社在筹集股本金时没有向社员开收据,会计账面不能反映出社员在合作社中所占的股份比例。有些合作社理事长另办有公司,合作社在向其公司借款时不开发票,没能在会计账中核算,合作社债务资金得不到真实反映。
2、原始凭证不规范。许多合作社在购买生产资料时未取得对方单位出具的正式发票;合作社存在着大量的自制原始凭证,有家合作社在基建工程完工后自制一张原始凭证,没有购买材料的发票及清单,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不强。有些原始凭证没有经手人签字,有些原始凭证没有财务审批人审批。
3、账簿设置不完整。有些合作社只设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如有家合作社的股金账户只有总账没有明细账,从会计账中看不出有多少社员,每个社员交纳多少股金。有些合作社没有将销售非社员产品业务单独进行核算,会计账不能反映合作社销售的真实情况。
4、科目使用不准确。有些合作社会计在核算中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如有些会计不会使用“内部往来”科目,把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经济往来记入应收款、应付款账户中。有些会计核算简单化,把合作社的费用都记入经营支出。
5、记账手段待提高。我市大部分合作社还用手工记账,记账工作量大、效率低,不能适应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的需要。
(四)财务管理欠民主
民主管理、财务公开是合作社财务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省财务制度的要求。但我市有些合作社财务收支情况长期不公开,有些合作社年终不召开社员大会公布一年来的经营情况,社员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不了解。有些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没有经过社员(代表)大会批准,分与不会全由理事长一人说了算。有些合作社有较好的经营收益却不向社员分配收益,有些合作社只是象征性地拿出小部分收益按交易额向社员分配。
五、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拓宽合作社融资渠道
1、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融资能力。一是扩大社员数,增加合作社股金。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产业,努力提高合作社为社员的服务功能,吸收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从而增加合作社自身资本金。二是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增强资产实力。合作社要适当增加自身的积累,建立生产建设基金,建造办公楼、生产、加工厂房等,形成一批固定资产,降低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三是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树立良好形象。合作社要主动和金融部门沟通,向金融部门介绍生产经营情况,邀请金融部门人员到合作社指导财务管理,增强金融部门对合作社的信任度,为合作社及社员获得贷款创造条件。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一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各级政府应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合作社农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财政支农周转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择优扶强,对一些重点合作社重点扶持。三是给予合作社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财政部门向贷款担保机构注入资本金,为合作社向金融部门贷款提供担保;对合作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使用银行贷款所发生的全部或部分利息支出由财政支付。
3、创新融资手段。一是建立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由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提供,依附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存在,实行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承担风险经营。互助金借款在合作社及社员内部进行,严禁对非社员借贷。二是兴办村镇银行。三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公司,为合作社提供融资服务。四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机构,担保资金由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组成。五是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为合作社提供农业保险,提高合作社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
4、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金融组织并存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要在乡镇建立营业网点,对合作社发展提供中长期贷款。邮政储蓄要改变只吸储不贷款的现状,可以以县市为单位,由县市邮政局与农业银行或信用社商谈,以全县(市)统一的转存款利率就地转存农行或信用社,也可以直接在农村开办贷款业务,确保农村资金“体内循环”。改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手段,开展金融产品创新,试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商标权利质押,尝试银行账户质押,扩大抵押品范围,试办仓单、地上作物的收获权、存栏牲畜等进行抵押。
5、吸引工商资本。鼓励工商资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合作社法许可的范围加入合作社,为合作社注入生产经营资金,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以股金分红的形式进行合作社收益分配。
(二)加强合作社智力扶持
1、加强社员教育。将合作社社员培训列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合作社社员开展财务管理知识培训,一是培训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使合作社理事会成员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二是培训合作社监事会成员,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民主理财知识。三是培训普通社员,告诉社员的权利和义务,提高社员的理财水平,使社员能看懂合作社财务公开的资料,激发社员参与合作社管理热情,关心合作社财务运行情况。
2、加强对合作社财会人员的业务指导。一是建立合作社财务辅导员制度。充分利用农经队伍的业务优势,从乡镇农经员中挑选事业心强、会钻研业务的人员组成合作社财务辅导员,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的业务指导,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合作社开展社务公开。二是建立合作社会计核算中心。在合作社比较集中的乡镇建立合作社会计核算中心,组织专业会计对合作社账户进行代理记账,减少合作社单独聘请专职会计的成本。三是建立合作社会计上岗培训制度,担任合作社会计必须经过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3、培养高素质合作社管理人才。在各大、中专院校开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学科,培养合作社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对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合作社予以创业资金支持。
(三)完善合作社管理机制
1、完善合作社管理机构。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合作社重大事项必须经过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理事长要在社员(代表)大会的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监事会要切实履行职责,对理事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合作社财务运行进行监管。
2、依法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合作社会计制度。合作社会计制度时可在浙江省的实践基础上进行设计,要对合作社具体经济业务进行研究,在会计科目设计上要考虑不同合作社的经济业务,增强可操作性。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合作社要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借款、采购与付款、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销售与收款等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确保这些制度的有效运行。加强会计核算,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
3、加强合作社财务民主管理。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坚持同民主理财与社员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经营项目的选择,财务收支计划的制定,都应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及时向社员公开;对财务收支的执行结果,应定期公布,接受社员质询。
4、完善收益分配制度。严格按照《合作社法》规定对社员进行收益分配,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必须经过社员(代表)大会批准,按交易量(额)返还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完善积累制度。建立风险保障机制,设立风险基金,逐步建立合作社内部互保制度,帮助社员规避生产经营和市场风险。建立合作社发展基金制度,允许发展基金在税前列支,鼓励合作社从收益中提取发展基金,用于合作社扩大再生产投入,增强合作社发展后劲。
(四)强化合作社监督管理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督管理,帮助合作社制订财务管理制度,监管合作社财务运行,确保合作社法律法规的落实。
1、加强行政监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合作法赋予的职责,加强对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对合作社的股份设置、收益分配、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方面进行重点监管,建立报表制度,合作社要定期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收益分配情况、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情况。积极开发合作社会计电算化软件,指导合作社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2、加强审计监督。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合作社的审计监督,合作社审计费用纳入政府预算,对合作社的委托审计做到无偿审计。必须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国家的财政补助都要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保证国家补助不被少数人控制利用,不被有关部门截流,让全体社员共受益。加强对合作社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组织合作社内部审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不断提高合作社内部审计水平。
3、加强税务监督。税务部门要加强对合作社的销售监管,规范合作社的销售发票,销售发票必须要统一使用税务部门提供的发票。要重点加强对合作社销售非社员产品的监管,防止国家税收偷漏。
第二篇: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要求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要求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要求。对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章专门对合作社财务管理明确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更好地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2007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财会[2007]15号),自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范围内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按此制度明确的37个会计科目,设立专门账户进行会计核算。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账核算工作非常不理想,有的合作社负责人错误的认为合作社是他自己的,无需建账。有的合作社怕建账后,担心成员知道合作社盈利要参与分配,不愿建账。另外,农村财会人员缺乏,合作社找不到、请不起合适的财会人员代记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各级财政和农经部门应针对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建账核算工作。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工作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会计核算对象。原则上领取营业执照并有经营收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应该建账核算,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享受各级财政扶持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建账。
2、会计核算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自身规模和业务繁简需要,可以选择是否设置单独的会计机构;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可在专业合作社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负责本社的会计工作;对于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也可以本着民主、自愿的原则,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核算;有条件的可实行会计核算电算化。
3、会计核算监管。《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规定,财政部门依照《会计法》规定职责,对合作社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规政策,对合作社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各级财政和农经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按照《制度》的规定指导合作社按期逐级报送相关会计报表,全面掌握合作社财务状况和发展水平。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交易、与利用其提供的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应当分别核算
合作社与成员和非成员的交易分别核算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也是合作社会计核算的一个特殊要求。
1、将合作社与成员和非成员的交易分别核算,是由合作社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属性所决定的。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是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根本特征。将合作社与成员的交易同与非成员的交易分开核算,就可以使成员及有关部门清晰地了解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服务的情况。只有确保合作社履行主要为成员服务的宗旨,才能体现合作社的基本准则,并充分发挥其互助性 2 经济组织的作用。
2、将合作社与成员和非成员的交易分别核算,也是为了向成员返还盈余的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应当按照成员与本计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只有将合作社与成员和非成员的交易分别核算,才能将按交易量(额)向成员返还盈余提供依据。
3、将合作社与成员和非成员的交易分别核算,也是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优惠服务的需要。由于合作社是成员之间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因此作为合作社的实际拥有者,成员与合作社交易时的价格、交易方式往往与非成员不同,将两类交易分别核算也是合作社正常经营的需要。如一些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合作社,成员购买生产资料时的价格要低于非成员,只有这两类交易分开核算,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合作社的经营活动。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 成员账户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用来记录成员与合作社交易情况以及其在合作社财产中所拥有份额的会计账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之所以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规定成员账户这种核算方式,主要体现和发挥好四个方面作用。(1)通过成员账户,可以分别核算成员的出资额和公积金变化情况,为成员承担责任提供依据。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条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在合作社因各种原因解散而清算时,成员如 3 何分担合作社的债务,都需要根据其成员账户的记载情况来确定。(2)通过成员账户,可以分别核算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为成员参与盈余分配提供依据。(3)通过成员账户,可以为附加表决权的确定提供依据。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出资额或者与本社交易量(额)较大的成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只有对每个成员的交易量和出资额进行分别核算,才能确定各成员在总交易额中的份额或者在出资总额中的份额,进而确定附加表决权的分配办法。(4)通过成员账户,可以为处理成员退社时的财务问题提供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成员资格终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的方式和期限,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对成员资格终止前的可分配盈余,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向其返还。只有为成员设立单独的账户,才能在其退社时确定其应当获得的公积金份额和盈余返还份额。
成员账户的核算内容。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成员账户主要用于记载三项内容:(1)记录成员出资情况;(2)记录成员与合作社交易情况;(3)记录成员的公积金变化情况。这些单独记录的会计资料是确定成员参与合作社盈余分配、财产分配的重要依据。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应当主要按照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一般的企业法人不同,其盈余的形成既有成员出资的贡献,也有成员与合作社之间交易的贡献,因此,4 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关键是要合理确定按交易量(额)返还与按照出资额分配的界限。为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合作社盈余分配规定了特殊的盈余分配制度。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合作社的当年盈余首先用于弥补亏损。其次,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提取公积金。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盈余,即为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规定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一是按成员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二是按前项规定返还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
目前,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对合作社的盈余只搞了股金分红,没有按成员的交易量(额)比例进行二次返还分配。究其原因主要是合作社的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以及建立在其产权关系上的合作社成员的共有盈利没有明确。因此,要规范合作社盈余分配,首先要严格区分和明确界定成员入社资产和成员家庭经营资产的关系,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比如,由专业大户发起人成立的合作社,专业大户将自己相关的服务实体加入合作社,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形式将这些服务实体作为单位成员入社,服务实体只为成员提供相关服务,这种形式就要明确这些服务实体的产权及其相应的服务收入仍属于专业大户个人,而不属于合作社;还有一种形式也可以将这些服务实体作为专业大户对合作社的出资入社,这种形式就要明确这些服务实体产权及其相应的服务收入就直接归属于合作社,就要对这些服务实体进行清产核资、5 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确认其出资的份额,参与相应的盈利分配。规范合作社盈利分配,其次要划清合作社的盈利归属。从资产营运的角度来看,合作社的盈利是合作社自身资产营运的结果,凡是利用合作社自身资产带来的盈利都应属合作社的盈利,都应按法律规定进行盈利分配。但是有的合作社产权关系比较复杂,有的成员将自己的服务实体入社,如果这些服务实体以成员出资的方式入社,则这些服务实体的盈利就应属合作社的盈利,如果这些服务实体以单位成员的方式入社,则这些服务实体的盈利仍然属其产权所有者,就不是合作社的盈利,不能参加合作社的盈利分配。从盈利的最终来源来看,合作社的盈利是其与成员进行买卖交易的结果,原则上讲,凡是由成员与合作社交易带来的盈利都应属合作社的盈利。因此,不管合作社实际营运的资产属于谁的,合作社必须要明确一块共有资产,以及由其资产带来的盈利作为合作社的盈利进行分配。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提取的公积金应当按照章程规定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合作社每年提取的公积金,应按照章程规定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这是合作社在财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公积金的产生,来源于成员对合作社的利用,本质上是属于合作社成员所有的,为了明确合作社与成员的财产关系,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公积金必须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
为了鼓励成员更多的利用合作社,在一般情况下,公积金的量化标准主要依据当年该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来确定。6 当然,合作社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根据其他标准进行公积金的量化。一种是以成员出资为标准进行量化,另一种是把成员出资和交易量(额)结合起来考虑,两者各占一定的比例来进行量化,还可以单纯以成员平均的办法量化。财会人员要根据本社确定的具体量化方法进行财务核算。此外,由于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出资比例每年都会发生变化,每年的盈余分配比例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合作社每年都应对公积金的量化情况记载在成员账户中。
(六)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设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负责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成员大会报告。成员大会也可以委托审计机构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审计。
(七)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进行财务公开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组织编制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于成员大会召开的十五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
第三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帮助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但随着发展其财务管理的问题愈发突出,成为阻碍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X县为例,根据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对其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融资管理及盈余分配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建立合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纽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主体力量。据统计,全国目前有15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说明其发展又迈向了一个新台阶,但在质量发展上还是差强人意,尤其是财务管理层面,始终是薄弱环节,研究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问题,对丰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理论及促进合作社健康长远发展,乃至推进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1农民专业合作社概述
1.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与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起来的,起源较早,《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个人或团体生产、经营、销售同类农产品或提供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依据自愿建立及自主管理的原则,形成的一种互助型市场经济组织称之为合作社。”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主导力量以农户为主;第二,具有互助性;第三,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农户服务;第四,资合与劳合相结合。1.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在企业中,财务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经济活动,是在秉承企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投资、融资、经营、分配等一系列过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根据自愿建立、自主管理的原则,进行各种生产活动,这其中必然会涉及经济财务活动,因此必然也需要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虽然与其他企业稍有不同,但宗旨都是为了利益,因此财务管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2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X县地处山东省中部,由泰安市所管辖,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6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35家,社员总共9.5万户,带动农户23.8万户,增加社员收入2.7亿元。近年来,X县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的提升,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优一接二连三”。2.2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分析。2.2.1基础财务工作方面。虽然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重视,但每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对于发展的速度也是有所限制,比如X县虽然政策落实的不错,设有专门的财务机构,也配上了财务人员,但大多水平不高,而且存在兼职情况。另外,由于县里下面个别发展较为落后的乡镇经济不发达,财务人员疏于对财务管理先进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开展;其次,了解到X县仅有国家级和几家省级的合作社有进行内部控制的部门,大多数的合作社并没有对内部控制引起重视,甚至有几家代表性合作社也只是建立了一些简单的管理制度,并且没有随着变化而调整,如今国家对农业的重视,要求必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加符合农业发展与管理的要求。2.2.2投资环境管理方面。X县在投资方面盲目性较为突出,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较差,特别是在中小型合作社中,狭隘的认为自身发展规模小,所以不需要设置复杂的投资部门,这种错误的思想更加削弱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投资失败的案例时常出现,长此以往便会使得投资渠道变窄,弱化盈利能力,资金供应不足等问题也会相继出现,所以不仅是大型的合作社还是中小型合作社都应该重视对投资环境的完善,否则会影响自身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2.2.3内外部融资管理方面。(1)内部融资管理。首先,X县关于股金缴纳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绝大多数合作社制定了标准,但没有制定认股上限条款,少数合作社只制定了认股上限条款,没有制定股金缴纳的标准,这就容易造成不同成员间缴纳股金数量的差异。从目前的情况看,社员缴纳的股金并没有很多,而且大多还是固定资产,只适合于合作社刚刚成立时,若想保持长足发展,则必然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其次,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代表性的合作社盈余成绩可观,大多合作社盈利都不过百万元,说明合作社通过经营利润来积累盈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2)外部融资管理。首先,面对数量庞大的合作社,能给予贷款的金融机构有限,银行出于保障资金安全的考虑,对于发展刚起步的合作社被认为偿还能力不足,便不会考虑放贷,另外申请手续的繁杂也会劝退一些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的合作社;其次,虽然国家为了扶贫加大了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但是各项财政仍是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求;最后,合作社目前融通资金主要依靠资金互助社,但推广并不普及,制度规定也不够健全,所以还需进一步的发展。2.2.4盈余分配方面。首先,不是每家合作社都能按照成员与合作社交易量比例返还,因此应该设置合理的返还比例才能鼓励社员与合作社进行交易,若合作社对这个返还比例进行限制,不仅会损害社员的利益,而且会降低他们交易的积极性;其次,盈余分配决策不明确,因为合作社人员主要是农民组成,大多数都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通常不允许参与重大决策,在盈余分配上仅由合作社的管理层来决定,但管理层大多从利益角度出发,通常有不同的分配意见,往往会使农民利益受损。
3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3.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升财务人员专业度。首先,做好对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内外监督,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合作社的行为,审计部门要加强内外部机制的建设,就内部审计而言,应及时对合作社经济活动中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核,针对暴露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解决。另外,对于财政拨款可以设立专款审计形式,对款项的使用情况能够进行及时的监督与追踪,避免一些不遵守职业操守的财务人员挪用财款行为的出现。就外部审计而言,县里的相关部门比如税务、财政、审计等部门应该加大对财务的审查与指导,确保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并做好专款的监督工作。其次,结合合作社自身的发展情况合理规范会计核算体系,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按照标准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制度等,确保资金不出问题。最后,合作社的大多数农民还是缺少专业素养和管理知识,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要求的提高,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因此相关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必须要跟上发展步调,必要时可以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考核奖励的方式督促他们进步,并且也要定期帮助他们了解熟悉国家的惠农政策,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的财务工作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向社员宣传合作社知识及国家对合作社的帮扶政策,有利于加强社员对合作社的认同感,增强凝聚力。3.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首先,要努力积极拓宽农村的金融渠道,尽量让农村合作社的信贷服务普遍化,打造以政策性银行为主,其他为辅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简化手续过程,优化信用评级机制,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正常融资;其次,政府可以适时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比如可以扩大支持范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吸引更多资金的投入。同时,合作社内部也要将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做好对合作社资产的定期清算盘点的工作,对于重大资产项目要谨慎考虑,确保将合作社的资金最优化利用。3.3制定合理的产权制度,完善盈余分配机制。首先,要根据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产权制度,从而规范利益分配问题,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来规范合作社的持股现象,避免大部分股权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尽量鼓励社员都能参股,将门槛放低,鼓励社员投入,优化产权结构,增加普通社员的活泛性,同时允许社员适当参与决策制定时的意见发表,从而有助于合作社的民主治理;其次,公共积累的提取要在盈余分配之前实现,为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提高这个提取比例更有利于积累合作社的财富,这就更加保障了社员的利益;最后,虽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模式还是相对合理的,即以营业额为基础,按惠顾额返还盈余,对社员的积极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为了保障合作社健康持续的良性发展,还是应当积极的更加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确保资本要素取得合理收益,壮大股东群体,鼓励更多人员的参与。
4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越来越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力量,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基础财务工作、投资环境、内外部融资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本文结合X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一是要完善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做好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工作,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确保农村财务人员具有现代化的专业素养。二是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拓展农村的融资渠道,让农村合作社的信贷服务普遍化,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三是制定合理的产权制度,提高公共积累比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材料
“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简介
澄城县“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7月30日。是由渭北兴农果业协会发展壮大起来的,该协会组建于2002年冬,在省、市、县有关职能部门关怀支持下,2004年4月1日,经陕西省澄城县民政局注册批准正式成立,几年来为成员提供了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得到了广大成员的一致赞扬和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农业部优农中心李连海主任、农村经济研究室赵泽琨主任等各级领导先后给予了亲切关怀,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曾进行了宣传报道。目前,合作社下设5个部(农资供应部、技术服务部、网络信息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6个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园和4000亩生产基地。协会会员遍布陕西省澄城县、大荔县、合阳县的12个乡镇,会员586人。
自成立以来,合作社以生产销售绿色无公害果品为已任,以澄城区域唯一的陕西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推广站为推动,坚持高新技术、科学管理;名牌理念、质量为本;精品农资、滚动经营;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注册了“帝比”牌系列绿色无公害水果商标,积极为会员及周边群众提供信息、技术、农资、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逐步形成了苹果、梨、葡萄、柿子、樱桃系列绿色无公害水果的产前指导、产中监督、产后精装的生产销售模式,为市场提供了精品水果。2005年,澄城县农牧局、工商局联合授予协会“红盾护农投诉点”,澄城县工商局“支农科技示范单位”。2006年,有18名会员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协会被澄城县农牧局授予“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协会的“帝比”牌系列水果,被全国工商联合会评为2007-2008年绿色超市推荐精品水果。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着规模过小,分配制度欠公,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必须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踊跃参与,发挥其巨大的带动作用;通过制定有效的分配办法,控制龙头企业或大户的份额;积极培养各种乡土人才,引进有技术、懂法律的优秀人才,进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1、各县市区分布:宜都市41家,夷陵区18家,当阳市16家,长阳自治县和远安县各15家,枝江市11家,秭归县10家,兴山县8家,五峰自治县7家,点军区5家,西陵区、伍家区和猇亭区各1家。
2、行业和产业分布:柑橘类(包括蜜橘、椪柑、脐橙、桃叶橙、甜柚等)合作社共58家,蔬菜类23家,茶叶类20家,畜禽养殖类15家,水产养殖类9家,蚕桑类6家,食用菌类4家,粮棉油类和园林苗木类各2家,药材、魔芋、冬枣、朝鲜蓟和蜂业类各1家,农机专业服务类1家,生态能源类1家,其他3家。
1、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情况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弱势群体的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使起步阶段的合作社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目前,许多合作社社员数不到100个,注册资金低于10万元,合作社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强。
二是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制约合作社的良性发展。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各地政府努力引导合作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但仍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盈余分配等方面不太规范,有的合作社财务没有及时向社员公开。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看似合作社,却与成员之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是以种养业为主,深加工不足。我市现有的合作社90%以上都是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处于初级农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没有。大多数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合作层面上,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较为少见。
四是以提供服务为主,利益共享不足。现有的合作社,绝大部分只是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经营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在经济利益上形成真正的共同体。
2、从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做大做强比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年终盈余的大头要返还给社员,客观上造成积累不足、后劲不强。一些合作社呼声较高的是税费减免和经营用地优惠政策,这已经成为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
二是资金短缺,融资比较困难。合作社兴办生产经营项目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旺季,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资产难以评估抵押,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的合作社只得依靠民间借贷周转,无疑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
三是人才缺乏。尤其是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由于合作社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强,制约了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