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我们首先欢迎市农林局各位领导来我县指导工作,现就我县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随后国务院又颁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财政部颁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同时也保证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材料。我县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及时以*政办[2007]56号文件《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展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通过二年的发展,总体上看,我县农民对专业合作社有了初步认识,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三农”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已逐渐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新切入点。截止5月底,我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57家,其中种植业72家,畜牧业60家,农机服务25家,参与农户3000余户。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农民还不知道什么是合作社,对合作社带来的好处认识不到,习惯于一家一户的方式,缺乏组织起来共同发展的热情和信心。我县的合作社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参与农户少。
2、自身建设不规范,发展活力不强
组织紧密,制度健全,运作正常,发展作用明显的很少,很多是有其名无其实,好多是顺应形势而注册合作社,内部管理比较松散,服务内容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上,没有深层次的资金运作。现有的社员也缺乏应有的信心,没有做出一番成绩的闯劲。没有成绩,就不能吸引更多的社员参加,产品就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在市场竞争就缺乏应有的地位。
3、人才、技术、信息缺乏
大多合作社缺乏有实践经验、有合作理念、有市场知识的牵头人,也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为其服务。大部分发起人信息来源渠道比较窄,不能获得更多有用的市场信息。
4、资金瓶颈明显
大部分合作社想发展缺乏资金,只靠自身积累,很难有大的起色,规模很难扩大。另外在软件建设、日常运作上资金也很缺乏,不能使合作社正常运转。
5、缺乏应有的管理措施
农业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缺乏应的管理措施对合作社的发展、运作情况很难了解,很难制定出很好的服务措施,实际上对合作社处于不管的状态。
三、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宣传引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和统一对合作社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来抓,作为扶持农业、支持农民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来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工作汇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各部门要从农民利益出发,齐心协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自觉加入对口的合作社,要鼓励经营大户,龙头企业、农技部门放下思想包袱,创办领办合作社,主动挑起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担子。
通过动员,邀请有关专家作报告,去外地参观等形式加强对合作社的认识,制作专题片,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合作社的好处,使干部通过群众真正认识到合作社,对于创办的合作社验收合格后财政上可以给予5000元的启动资金,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大力掀起创办合作社的高潮。
2、典型示范,全面整体推进
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业务指导,选出5个典型示范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给予2万元的启动资金,规范运转运作,发挥出应有的活力,起到典型示范带动的作用,另外每乡(镇)也要建立至少一个的示范合作社。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以此来全面整体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化进程。
3、加强培训,组织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实地指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
由于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农民接受过程中需要辅导,组织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可以加快发展的进程,每个乡镇选取至少1名懂业务的人员成为辅导员,县农经管理部门可利用有利条件邀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对辅导员进行辅导,重点讲授合作知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使其在辅导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辅导员与合作社的定点联系制度,确保合作社良性健康发展。
4、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财政支持。按照示范社建设的要求,通过考核评审,有选择地扶持那些办得好、有发展前途的示范性合作社,对其进行物资、精神奖励,不断壮大其实力,合作社可以利用奖励资金进行软件建设,市场调研等,不断开拓市场占有率。二是信贷支持。金融部门要从农村和农民需要出发,把扶持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适当放宽小额贷款额度,支持合作社发展。三是税收优惠,制订可行的办法,从税收上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四是人员培训,制订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提高合作社带头人和参与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
5、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在示范村整治村大力发展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动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整治村都有驻村工作队,要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这方面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6、争取项目支持
要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承担国家、市、区有关重点工程和项目,县委县政府要统筹安排把农业各部门的项目资金用到发展较好的示范合作社,使其发展壮大,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7、规范化运作
每建立一个合作社,都要进行民主选举,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完善办事机构,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县农经管理部门可以统一印制章程及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使其规范化,成立后要经农经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统一授牌,这样可以建立一个规范一个,使其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第二篇:2012农民专业合作社汇报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辖*镇*社区*个行政村,人口*万。*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优势,典型带动,大力发展苹果、粮食、畜牧、蔬菜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实施“粮食稳产增量、果业提质增效、畜牧规模扩张、蔬菜增效增收、劳动力转移培训”五大工程,狠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和“一村一品”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我县始终把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引导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截止目前,全县已注册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个,涉及粮、畜、果、菜、农机五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人数达到*多人,辐射带动农户*多户,注册资金*万元,固定资产*万元,年,为农户增加收入3071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为全县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宣传培训,全面提高认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我们采取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开辟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组织送法下乡、开辟电视专题讲座栏目等有效措施,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陕西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增强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据统计,自*以来,先后举办电视专题讲座*期,下发法律单行本2*册,宣传资料*万多份,出动宣传车辆*多辆/次,赶科技普法集30次,先后组织参加了省3期、市5期、县4期的农村经纪人和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县有53人取得了农村经纪人资格证书,*人获得了农民高级技师职称。通过大力宣传和适时培训,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基本达到了家喻户晓,提高了全县各级干部及广大农民思想认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主导产业,鼓励发展
我们根据农村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及农民自愿程度,鼓励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不断扩大合作规模和范围,提高市场所占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围绕畜牧业主导产业,发展百万头生猪养殖;围绕果业产业,发展规范化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围绕蔬菜产业,发展万亩标准化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抓典型引路,促辐射带动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我们就把抓典型示范作为主要抓手,选定了**、**等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示范典型,从筹备成立到章程制订,从各项制度健全到起步运作,进行了全程服务指导。2007年6月,在我县*镇召开了全县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为*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授牌,推动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四、抓服务指导,促达效增收
为了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好、发展好,使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真正发挥作用,我们从一开始,就重视和加强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正确引导和规范建制,不断完善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一是不断完善了章程管理机制。我们组织农经人员深入合作社,指导和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促其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章程,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依法成立、依法登记的基础上,按照章程规定的范围和约定的责、权、利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二是不断完善了组织内部利益互补机制和利润返还机制,使农户不仅在生产经营中得到农产品原料上的收益,而且还能在加工和销售环节中通过返还得到部分利润,从而巩固了与合作社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不断完善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了组织内部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
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
五、抓扶持政策落实,促逐步繁荣壮大
近年来,我县共从省上为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扶持资金125万元,帮助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规范管理运行。同时,加大国家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注册登记、信贷资金、土地使用、项目申请等方面创建绿色通道、各种规费降低或减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县级财政每年还安排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扶持典型,推动发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更需要加强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帮生、帮长、帮规范”,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通力合作,今后我们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各种方式和场合宣传新形势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吸引更多的部门、更多的人士支持和帮助合作社发展,同时,结合农民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素质高、会管理、善经营的合作社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后劲。
二是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协调有关部门,把党和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落到实处,同时加强扶持资金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指导合作社建立有效地民主管理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民主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以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四是完善、规范运行机制,尝试多种经营模式,拓展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以保障合作社健康发展,提高经营效益。
五是开辟多样化发展格局。实施同类专业合作社横向联合,整合市场资源,扩大竞争优势。运用土地入股的办法,把土地以契约的形式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民参与管理,实施规模扩张,提高土地效益。
六是创建多方位服务渠道。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加大服务指导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及措施,降低或减免相关费用。
尽管我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限于资金缺乏、自然条件差等条件制约,与兄弟县市相比,在合作社的规模、资金投入、投资收益上等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充分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再接再厉,把我县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第三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汇报材料
农民专业合作社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牛、果、菜等重点产业,通过抓宣传培训,示范社和规范化,综合服务,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加快,登记数量增多,带动辐射作用不断加强,规范化程度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市上先后制定出台了5个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文件。2013年3月,认定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0个,制定了《平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管理办法(试行)》,下发各县(区)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创建工作,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目前,全市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95家,其中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79家,会员总数10.7万户,辐射带动农户17.93万户,会员和辐射带动农户数占全市总农户的66.6%。110个合作社可通过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站网上交易农产品,6个合作社获得农产品无公害基地认证,21个合作社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152个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党员1711名。涌现出了静宁格瑞、庄浪强庄、灵台兴农、泾川裕民4个全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24家,全省示范社24家,市级示范社119家,县级示范社80家。其中:静
宁县格瑞苹果专业合作社、庄浪县强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受到了农业部的表彰奖励,静宁县格瑞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景永学受到原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亲切接见。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扶余市农村经济管理局 于国凤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主体,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类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亟需引导扶持,以此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较快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脆弱,认识和发展的内动力不足,利益机制不完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扶持力度不强,以及当前的政策导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化经营的进程:
(一)组建目的不够纯正。
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之初,就错误的认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了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优价购买生产资料等。不给钱就不做事,给了钱又乱开支,做表面文章;有的合作社单纯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政策优惠成立的,目的是降低费用;更有打着合作社牌子的个体户等等。不太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部分主体形同虚设,难以真正有效地规范运作起来,产生合作效益,难以体现办社、办场成效。
(二)主体法律意识淡薄,身份不明确。
有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意识淡薄,在工商登记注册时,履行相应手续,套用别人的章程,成员至少5人,出资人也不少,其实质并非一个联合经营体,只是由1人出资注册,但帐务处理中成员帐户名下会有相应的股金与量化份额,如果产生纠纷,注册人必须按章程约定来履行相应的责任,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管理不规范,内控形同虚设。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构不健全,制定章程流于形式,都是照搬照套形成的,可操作性不强,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管理的随意性与经营的混乱局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执行力偏弱。有组织却无作为,使得合作社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不能更好地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就会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的现象,制约了合作社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量大质轻,管理难度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力量,也是创新农业的必由之路,所以,农村涌现出一大批人跟风建社,各地普遍存在合作社数量庞大,但实际运营的却不多。即使运营,也是家庭农场或大户的模式,并且有些人即注册了家庭农场,又注册了合作社,出现了一个主体,双重身份,这样就造成了“空壳社”较多,管理难度大,一旦有政策又蜂涌而上。
(五)合作形式松散单一。
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来看,大多合作社是简单松散的几个成员间的合作,他们以理事长占绝大部分股份,其他成员以少量资金或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按其出资额对合作社承担义务,同时也享受相应的权利,但是,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成员极少,他们更希望土地以转包方式流转给合作社,这样可以有保底收入,风险性小。但是,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这样可以防止农民利益被挤出,受到损害,也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才能调动成员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合作社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六)缺乏整合人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有一大批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人才,人才缺乏将已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目前,合作社的管理者大多是农民身份,其文化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大多数管理人员仅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其中的某一方面有专长,而具备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管管理、市场营销等复合型才能的人极少,难以适应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求,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急需要有思想、有能力的管理者来开拓这片天地。
(七)部门之间配合松散,工作中有脱节现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农业、发展、财政、水利、林业、地税、工商、供销、银监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协调沟通,共同探讨、制定、规范合作社管理,但是各部门工作各行其事,沟通少,不能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八)示范带动、引导作用力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规范发展起来的少,只是依靠普通农民盲目的发展,创造收益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特色,引导、培育和扶持一批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示范社,由他们带动农户与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方特色农业。
(九)农资价格上涨,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资金紧张。农资的上涨,每公顷种植成本会增加500-10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种植面积越大,成本增加越多。融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需要较长时间,在春耕前如果资金不能到位,将会极大影响主体生产的进行,一味扩大规模,种植风险会很大。
(十)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将影响规模化经营的进程。2018年,从前土地转出方,还会继续流转,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使得转出方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承包费的增加,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无疑会影响到他们承包的积极性与风险性。
(十一)品牌效益低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红树梅、黑糯米、四粒红花生、各类无公害棚菜、“网户达”大米等多种特色品种,但是,农民目前只懂得种植,营销与管理还远远不够,品牌效益特别低。
(十二)政策宣传不到位
目前惠农政策很多,但是合作社有的完全没有听说过,即使有,也是道听途说,等到了解了,却已经超过项目申报时限。
(十三)政策倾斜力度小
政府加大了对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了合作社的融资渠道,满足了他们对资金的需求,但是,担保费与贷款贴息补贴力度却越来越小,二、下一步建议
(一)加强登记注册与备案管理
工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规政策规定,严把注册第一关口。农业部门,要加强备案管理工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开展指导服务。对已经完成注册的主体,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对注册一年并未开展生产运营的,不予备案登记。强化主体报告制度,对未报告的合作社,不予以政策扶持,尽快削减“空壳社”,杜绝量大质轻的现象。
(二)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工作,建立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通力配合,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兼顾,积极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保障,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将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与农业、农村工作同安排,共检查。
(三)整合资源,培训人才。
希望相关部门切实解决合作社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困难,解决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充分利用上级拨付的培训经费,急合作社之所急,针对合作社管理者的特点,把理论教条式的培训转向有方向性的学习,适当组织就近的实地典型学习,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创新的管理者。通过培训教育,使他们熟悉理论、政策和实践,提高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水平,使合作社带头人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四)抓好典型带动,规范管理。明确市级示范社监测标准,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方式、示范带动、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每年选取一批内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规模化生产运营的典型示范社。认真抓好示范主体创建工作,提高合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为有规模、有效益、有实力、有品牌、有影响、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产权关系清、分配机制好的典型,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目标主体。
(五)强化主体培育,做好品牌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村委会、村干部、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及农技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领办创办合作社,通过他们的加入,使主体变得稳固、规范、有活力。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营销渠道,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建设,把特色品种推广出去,取得品牌效益。
(六)加强宣传培训,营造发展氛围。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到基层悬挂宣传条幅与深入座谈等方式,大力宣传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得基层群众增加认知,增强意识。同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整合所有部门的惠农信息,印发宣传到农户,为合作社的规模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信息。
(七)尽快发挥土地流转平台的作用。要尽快发挥土流转服务平台的作用,以利于农户土地的转包、入股、托管,代耕等方式的流转,即能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也能使得流转入合作社的土地手续齐全,便于办理贷款,农村补贴等政策。
(八)把政策落到实处。
引导农民合作社由数量、速度增长向质量和规范转变,将扶持政策向运行规范、带富能力强的合作社倾斜。严格按要求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按规定应减免的印花税、征地占用税及土地使用税,一定要减免,更好的解决合作社在生产运营中的困难,充分发挥其作用。政策鼓励合作社培养和引进财务、管理等专业人员,使其逐步建立管理制度,破解生产运营中的难题。
(九)形成规模氛围,经营一定要“适度”。通过近几年来的调研,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因盲目发展壮大,致使其破产。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味的追求规模,而不考虑自身的生产环境与生产能力。建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扩大生产规模时一定综合自身能力,“适度”发展规模经营,稳步扩大规模。所以,在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发展的同时,要适量适度。政府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本地的自然情况与生产能力,适量适度培育适合当地生产特色的主体,对有活力的主体进行规范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要全员关注,部门间要密切配合,全面清查,扎实组建,稳步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选择有活力,有凝聚力、敢于创新的主体,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五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邹进泰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局限性:由于受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限制,农民闯市场难;由于受传统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限制,科学种田难;由于受农民自身积累能力的限制,农业投入难;由于受农业生产规模限制,农产品增值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构建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四大难题。
一是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资金需求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农户资金缺乏、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培育多种市场主体、动员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联姻找到投资渠道,解决农业投资资金需求问题。
二是有利于改变农业弱势地位问题。传统上,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其比较效益低。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种植(良种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产业链拉长(加工增值、储运降耗等)、品牌化销售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全过程利润。
三是有利于解决分配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过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连接方式,尽管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产生利益对抗。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企业的联姻,将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保证农民和村集体利益。
四是有利于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传统分户经营模式下,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下,政府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直接到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则通过统一经营、统一服务或农业示范等方式直接将农技服务送到户头、田头。
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助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增产增值提高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运用良种、良法提高农业单产水平;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增产,如孝感春晖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耕地面积10%。
二是优质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提供优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优质农产品需求,可以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
三是降耗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防虫治病等,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通过配方施肥、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值目地。
四是加工转化、流通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农产品加工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规模化生产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辐射能力达到增值目地。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应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融资环境、教育培训、技术扶持、经营项目等方面给予合作社有力的支持。
二是应建立健全培训辅导体系。
应建立由政府领导和农业专业组成的培训辅导队伍,健全分层次、多形式合作社培训辅导体系,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合作经济原则到相关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对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培训。
三是积极培育典型,加大示范力度。应着力培育一批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服务作用好的合作社典型,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合作社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