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的异同
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的异同 摘要: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简称“合作企业”。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外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合作者(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和经营的契约式企业。双方可以采取投资方式或提供合作条件(现金、实物、工业产权等)的方式进行合作。按照1988年4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规定,合作企业可以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也可以只建立联合管理机构。
根据2006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所称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而其形式由原来的一种改为现在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是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形式。有限合伙企业是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形式。
关键词:中外合作经营合伙特点相同之处不同之处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各自的特点
1.1合作企业属于契约式的合资企业。
中外合作方的投资一般不是以货币单位进行计算,也不以此作为基础折算成股本,并按股份比例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他们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是由他们自愿协商,用书面合同约定的。合作企业可以取得法人资格,也可以不选择企业法人组织形式,而采用一种联营式组织形式,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合作方都承担有限责任。合作企业对于外方的投资没有数量限制,比较灵活。可以是货币可以是机器设备也可以是技术,总之没有严格的要求,作为吸引外国资金与技术一种措施的确不能要求太过严格。合作企业允许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中方“让利”和采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让外国合作者从折旧费中收回投资,当合作企业合作期满时,企业的全部财产或全部固定资产无偿地归中国合作者所有。在管理上合作企业可以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也可以采用联合管理制,还可以采用委托管理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这种经营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在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采用了上述种种优惠措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被我们的企业引进,大量的企业由此而受益,可以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功不可没。
1.2合伙企业形式灵活是我国经济部门的重要补充。
在我国经济还不是特别发达的现实条件下,合伙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普通合伙企业在资金上没有具体的要求,而且无需经过严格的验资程序,无论是资金、技术或场地、劳力只要合伙人同意都可以作为入伙的条件。如此宽松的经营条件是合伙企业前大生命力的基础。合伙人分配盈利承担亏损都不需严格按照出资来确定。在合伙企业的管理上也完全由合伙人自己决定。但是在对外承担法律责任上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企业是2006年修改后新增添的合伙形式。它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在《合伙企业法》第三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这就是说上述经营部门可以成为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在有限合伙企业的管理上,有限合伙人不得成为有限合伙企业的管理人。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可以与有限合伙企业进行交易,可以从事与有限合伙企业相同的业务等等。总之,有限合伙企业这种形式拓展了合伙企业的资金及技术渠道,同时也为企业法人选择更好的投资方式提供了便利。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的相同之处
2.1从企业经营的形式来看,二者都是比较松散的契约式经营.在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设立时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签订一个详细的合作经营协议,所签订的合作经营协议是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前提,也是中外合作双方据以经营管理合作企业、分配利润承担损失的依据。协议中如上所述,详细的约定了如何出资、如何分成、如何承担损失以及外方如何收回投资、采用什么样的责任形式等等。同样合伙企业在《合伙企业法》第十四条中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二)有书面协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八条 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四)合伙协议。这就是说由全体合伙人签字的合伙协议是一个合伙企业成立的必须的前提条件。即使是在有限合伙企业中合伙协议也是必备的。综上所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的最大相同之处就是经营方式的契约化。
2.2从投资的形式来看,二者都具备多样性。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八条:中外合作者的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可以是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其他财产权利。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规定的在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比较,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在出资比例上没有任何限制。这一点与《合伙企业法》中对合伙人的出资要求相同。《合伙企业法》 第十六条 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综上所述,无论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还是《合伙企业法》都规定了灵活多样的出资形式,毫无疑问这种出资形式对这两种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3从管理的模式来看,二者都具有灵活性。
由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合伙企业都是契约式经营所以与这种灵活的经营方式相适应,其管理模式也同样要求灵活。《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十二条:合作企业应当设立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机构,依照合作企业合同或者章程的规定,决定合作企业的重大问题。中外合作者的一方担任董事会的董事长、联合管理机构的主任的,由他方担任副董事长、副主任。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机构可以决定任命或者聘请总经理负责合作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总经理对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机构负责。从中可以看出,合作双方是一种比较松散又互相制约的管理模式。在本条第二款中规定经双方同意甚至可以将企业委托别人管理。《合伙企业法》第二十六条: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这就是说在对合伙企业进行管理时,各个合伙人都是平等的,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可以由其中的一个人或几个人执行合伙企业的管理,也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参与合伙企业的管理。同样作为对权力的制约,在委托一个或几个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不参与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有监督权和知情权等。同时合伙企业法规定了必须由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才能生效的事项。
2.4从责任形式来看二者具有一致性。
根据法律的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就要求该组织体具有独立的财产权和独立承担的能力。普通合伙企业由于不具备独立于出资人的财产,无法独立承担责任,所以不能取得法人资格。所以《合伙企业法》第三十九条: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合伙
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根据《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条第二款:合作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从这一条可以看出,合作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是常态,具有法人资格是例外。
3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的不同之处
3.1二者的设立条件不同。
按照《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设立时,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是必经程序。而根据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合伙企业设立采用注册登记制,其设立条件相比较来说要宽松的多。
3.2在出资条件上。
合作企业必须由注册会计师或有关机构进行验资,这一点有别于合伙企业。在合伙企业出资上法律没有强制要求必须验资,而合作企业在这一点上没有余地。
3.3是否可以取得法人资格上合作企业与合伙企业不同。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条第二款:合作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这就是说合作企业是有可能取得法人资格的,而合伙企业一般不能取得法人资格。
3.4为了吸引外资和技术。
合作企业法规定允许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中方“让利”和采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让外国合作者从折旧费中收回投资,但当合作企业合作期满时,企业的全部财产或全部固定资产无偿地归中国合作者所有。这一点在合伙企业法中没有规定,也没有规定的必要。
3.5责任承担方式不同。
如上所述,合伙企业无论是普通合伙还是有限合伙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当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作企业由于可以获得法人资格所以出资人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在《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对没有取得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只是规定了清算办法而没有规定责任如何承担。
中外合作企业作为国家改革初期吸引外资和技术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我们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这种合作形式已经显现出滞后性。尽管国家已经对其相关法律进行了修改,但这种滞后性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而合伙企业经过进一步修改后,由于灵活的合伙形式,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合伙企业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登记条例》
第二篇:09经济法试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的异同
论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的异同 ..
内容提要: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简称“合作企业”。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外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合作者(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和经营的契约式企业。所称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简单叙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各自的特点、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引言: ...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简称“合作企业”,属于契约式的合营企业。中外合作者的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不折算成股份,即各方的投资不作价、不计股,中外合作者按何种比例进行收益或者产品的分配、风险和亏损的分担,由合作企业合同约定。换言之,合作企业合同是企业成立的基本依据,合营各方的权利义务不是取决于投资比例与股份,而是取决于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这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这种股权式的合营企业是有明显区别的。所以,合作企业称为契约式合营,而合资企业称为股权式合营。
根据2006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所称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而其形式由原来的一种改为现在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是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形式。有限合伙企业是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
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形式。
关键词:中外合作经营合伙特点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正文:
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各自的特点
(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即中外合作者可以共同举办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也可以共同兴办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换言之,合作企业既可以是法人企业,也可以是非法人企业,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都具有法人资格。
合作企业对于外方的投资没有数量限制,比较灵活。可以是货币可以是机器设备也可以是技术,总之没有严格的要求,作为吸引外国资金与技术一种措施的确不能要求太过严格。合作企业允许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中方“让利”和采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让外国合作者从折旧费中收回投资,当合作企业合作期满时,企业的全部财产或全部固定资产无偿地归中国合作者所有。在管理上合作企业可以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也可以采用联合管理制,还可以采用委托管理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这种经营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在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采用了上述种种优惠措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被我们的企业引进,大量的企业由此而受益,可以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功不可没。
(二)合伙企业形式灵活是我国经济部门的重要补充。
在我国经济还不是特别发达的现实条件下,合伙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普通合伙企业在资金上没有具体的要求,而且无需经过严格的验资程序,无论是资金、技术或场地、劳力只要合伙人同意都可以作为入伙的条件。如此宽松的经营条件是合伙企业前大生命力的基础。合伙人分配盈利承担亏损都不需严格按照出资来确定。在合伙企业的管理上也完全由合伙人自己决定。但是在对外承担法律责任上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企业是2006年修改后新增添的合伙形式。它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在《合伙企业法》第三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这就是说上述经营部门可以成为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在有限合伙企业的管理上,有限合伙人不得成为有限合伙企业的管理人。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可以与有限合伙企业进行交易,可以从事与有限合伙企业相
同的业务等等。总之,有限合伙企业这种形式拓展了合伙企业的资金及技术渠道,同时也为企业法人选择更好的投资方式提供了便利。
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的相同之处
(一)从企业经营的形式来看,二者都是比较松散的契约式经营。
首先在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设立时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签订一个详细的合作经营协议,所签订的合作经营协议是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前提,也是中外合作双方据以经营管理合作企业、分配利润承担损失的依据。协议中如上所述,详细的约定了如何出资、如何分成、如何承担损失以及外方如何收回投资、采用什么样的责任形式等等。同样合伙企业在《合伙企业法》第十四条中规定: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其次有书面协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第八条 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最后合伙协议。这就是说由全体合伙人签字的合伙协议是一个合伙企业成立的必须的前提条件。即使是在有限合伙企业中合伙协议也是必备的。综上所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的最大相同之处就是经营方式的契约化。
(二)从投资的形式来看,二者都具备多样性。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八条:中外合作者的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可以是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其他财产权利。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规定的在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比较,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在出资比例上没有任何限制。这一点与《合伙企业法》中对合伙人的出资要求相同。《合伙企业法》 第十六条 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综上所述,无论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还是《合伙企业法》都规定了灵活多样的出资形式,毫无疑问这种出资形式对这两种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从管理的模式来看,二者都具有灵活性。
由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合伙企业都是契约式经营所以与这种灵活的经营方式相适应,其管理模式也同样要求灵活。《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十二条:合作企业应当设立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机构,依照合作企业合同或者章程的规定,决定合作企业的重大问题。中外合作者的一方担任董事会的董事长、联合管理机构的主任的,由他方担任副董事长、副主任。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机构可以决定任命或者聘请总经理负责合作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总经理对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机构负责。从中可以看出,合作双方是一种比较松散又互相制约的管理模式。在本条第二款中规定经双方同意甚至可以将企业委托别人管理。《合伙企业法》第二十六条: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这就是说在对合伙企业进行管理时,各个合伙人都是平等的,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可以由其中的一个人或几个人执行合伙企业的管理,也可以由全体
合伙人共同参与合伙企业的管理。同样作为对权力的制约,在委托一个或几个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不参与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有监督权和知情权等。同时合伙企业法规定了必须由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才能生效的事项。
(四)从责任形式来看二者具有一致性。
根据法律的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就要求该组织体具有独立的财产权和独立承担的能力。普通合伙企业由于不具备独立于出资人的财产,无法独立承担责任,所以不能取得法人资格。所以《合伙企业法》第三十九条: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根据《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条第二款:合作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从这一条可以看出,合作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是常态,具有法人资格是例外。
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合伙企业的不同之处
(一)二者的设立条件不同。
按照《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设立时,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是必经程序。而根据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合伙企业设立采用注册登记制,其设立条件相比较来说要宽松的多。
(二)在出资条件上,合作企业必须由注册会计师或有关机构进行验资,这一点有别于合伙企业。
在合伙企业出资上法律没有强制要求必须验资,而合作企业在这一点上没有余地。
(三)是否可以取得法人资格上合作企业与合伙企业不同。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条第二款:合作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这就是说合作企业是有可能取得法人资格的,而合伙企业一般不能取得法人资格。
(四)为了吸引外资和技术,合作企业法规定允许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
中方“让利”和采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让外国合作者从折旧费中收回投资,但当合作企业合作期满时,企业的全部财产或全部固定资产无偿地归中国合作者所有。这一点在合伙企业法中没有规定,也没有规定的必要。
(五)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如上所述,合伙企业无论是普通合伙还是有限合伙都不具备法人资格。
当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作企业由于可以获得法人资格所以出资人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在《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对没有取得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只是规定了清算办法而没有规定责任如何承担。
结语:中外合作企业作为国家改革初期吸引外资和技术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我们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这种合作形式已经显现出滞后性。尽管国家已经对其相关法律进行了修改,但这种滞后性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而合伙企业经过进一步修改后,由于灵活的合伙形式,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合伙企业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登记条例》
第三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异同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异同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简称合营企业)是指中国合营者与外国合营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并按照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的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简称合作企业)是指中国合作者与外国合作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按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益或产品、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以下两点:
1、这两种类型的企业,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都是依照中国的法律程序而设立的企业;其法律地位都可以是中国企业法人,成立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开办企业的资金中都可有外国资金。
2、这两种类型的企业都是外国企业、外国经济组织、外国个人与中国企业、中国经济组织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分配、共同举办的企业。
两者的不同之处:
1、投资分配和风险责任承当不同。
合作企业是契约式中外合营企业,合作企业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在签订的合同中确定,包括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利润、产品的分配、风险和亏损的分担、经营管理的方式和合作企业解散时财产的归属等事项,都在合作各方签订的合同中确定。合营企业中外合营者对企业都有投资,并 以同一货币计算投资,按投资比例分配利润、分担风险和进行清算,合营企业的投资者在合营期间不得提取折旧费还本付息,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一般情况下,外方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合营企业注册资本的25%。
2、企业形式和法律地位不同
合作企业的法人资格有可选择性。合作企业可以是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企业,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而合营企业必须是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以其拥有的全部资产承担有限责任。
3、资本回收方式不同
合营企业一般只有在依法解散时,外国合营者才能收回自己的资本,在合营企业的存续期间,外国合营者收回自己资本受限,只能通过转让的方式收回资本。合作企业中的外国合作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先行回收投资,合作期满后,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一般归中国合作者所有。
4、经营管理机构不同
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是董事会及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管理机构,董事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合作企业的管理机构具有多样性,合作企业可以适用董事会制,也可以适用联合管理委员会制,还可以适用委托管理制。
5、股权比例确定依据不同
合营企业各方投资应以货币计算股权比例,并按股权比 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和亏损;而合作企业各方以货币以外的方式出资时,无须以货币作价。
第四篇: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异同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异同? 相同:
1.立法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相同:均是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
2.对中外双方的法律主体的要求相同:外方的主体可以是外国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中方的主体是中国的企业和经济组织。
3.法律适用相同:二者均须适用中国的法律,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4.设立时均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查批准:申请设立时,均须将中外双方签订的协议、合同、章程等文件报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商务部)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商务厅)和地方政府审查批准。同时,二者在审查批准时报送的文件也基本相同。
5.中外双方的投资方式相同:中外双方的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均可以是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其他财产权利。6.验资要求相同:对中外双方的出资或提供的合作条件均要求由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或有关机构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
7.对投保的要求相同:合资、合作企业的各项保险均应当向中国境内的保险机构投保。
8.对建立工会的要求相同:合资、合作企业均应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9.董事会领导人员分配规则相同: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的的人选由中外双方协商确定或由董事会选举产生,由中外双方中的一方担任董事长的,他方担任副董事长。
10.对转让股份或投资的的规定相同:中外双方中有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投资的,须经他方同意,并报审批机构批准,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一方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投资时,他方有优先购买权。
11.对有关会计制度、外汇管理、税务管理的规定相同:二者均要求合资、合作企业建立符合中国法律的会计管理制度,遵守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依法纳税,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12.合资、合作合同的订立及延期相同:二者均要求依法订立合同,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合同到期后,中外双方需要延长合同期限的,应在距合营、合作期满一百八十天前向审查批准机关提出申请。审查批准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天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13.申请登记的期限相同:合资、合营企业获得批准后,应在接到批准证书之日起三十天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企业的成立日期。
14.对增加、减少注册资本的规定相同:合资、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减少,应当由董事会会议一致通过,并报审批机构批准,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15.外方最低的投资比例相同:在合资、合作企业中外方的最低投资比例均是25%。16.解决争议的方式相同:中外双方在履行合资、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应当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中外双方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的,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照合资、合作企业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中外合资、合作者没有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中国法院起诉。
不同:
1.设立的法律依据不同:合资企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来设立的;而合作企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来设立的。
2.法定组织形式不相同:合资企业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组织形式,属中国法人;而合作企业既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国法人组织形式,又可以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3.申请设立的审批期限不同:合资企业的审批期限是三个月,而合作企业的审批期限则是45天。
4.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合资企业只能采取董事会制,以董事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总经理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而合作企业的管理方式一般可区分为下列三种:(1)组成法人,采取董事会制,下设总经理;(2)不组成法人而采取联合管理制,一般设联合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3)委托管理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成立后,一方即委托另一方管理或双方共同委托第三方进行管理。
5.申请设立时报送文件的主体不同:合资企业申请设立时向审批机关报送文件的的主体是中外双方;而设立合作企业向审查批准机关报送文件的是中国合作者单方。6.审批机关审批时不予批准的情形不同:
合资企业审批时不予批准的情形为:(1)有损中国主权的;(2)违反中国法律的;(3)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4)造成环境污染的;(5)签订的协议、合同、章程显属不公平,损害合营一方权益的。
合作企业审批时不予批准的情形为:(1)损害国家主权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2)危害国家安全的;(3)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4)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产业政策的其他情形的。
7.利润分享和分担风险的比例依据不同:在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是按照注册资本出资比例来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的。而在合作企业中利润分享和分担风险的比例是通过合同约定的。
8.董事的任期不同:合资企业的董事任期是4年,而合作企业的董事任期则是不超过3年。
9.需要董事会一致通过才能做出决议的事项不同:
合资企业中需要董事会一致通过的事项有:
(1)合资企业章程的修改;
(2)合资企业的中止、解散;
(3)合资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减少;
(4)合资企业的合并、分立。
合作企业中需要董事会一致通过的事项有:
(1)合作企业章程的修改;
(2)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或者减少;
(3)合作企业的解散;
(4)合作企业合并、分立和变更组织形式;
(5)合作企业的资产抵押;
(6)合作企业需要委托第三人经营的。10.资金回收方式不同:对合资企业而言,它投资本金的回收,必须是在合资期限届满,或者合资解散时.它的期限一般在10年到30年不等。而合作企业则允许外商在合作的期限内,可先行收回投资的本金以减轻投资风险。
第五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共同:
1、立法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相同:均是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
2、对中外双方的法律主体的要求相同:外方的主体可以是外国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中方的主体是中国的企业和经济组织。
3、法律适用相同:二者均须适用中国的法律,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4、设立时均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查批准:申请设立时,均须将中外双方签订的协议、合同、章程等文件报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商务部)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商务厅)和地方政府审查批准。同时,二者在审查批准时报送的文件也基本相同。
5、中外双方的投资方式相同:中外双方的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均可以是现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其他财产权利。
6、验资要求相同:对中外双方的出资或提供的合作条件均要求由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或有关机构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
7、对投保的要求相同:合资、合作企业的各项保险均应当向中国境内的保险机构投保。
8、对建立工会的要求相同:合资、合作企业均应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9、董事会领导人员分配规则相同: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的的人选由中外双方协商确定或由董事会选举产生,由中外双方中的一方担任董事长的,他方担任副董事长。、对转让股份或投资的的规定相同:中外双方中有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投资的,须经他方同意,并报审批机构批准,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一方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投资时,他方有优先购买权。
11、对有关会计制度、外汇管理、税务管理的规定相同:二者均要求合资、合作企业建立符合中国法律的会计管理制度,遵守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依法纳税,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12、合资、合作合同的订立及延期相同:二者均要求依法订立合同,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合同到期后,中外双方需要延长合同期限的,应在距合营、合作期满一百八十天前向审查批准机关提出申请。审查批准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天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
13、申请登记的期限相同:合资、合营企业获得批准后,应在接到批准证书之日起三十天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企业的成立日期。
14、对增加、减少注册资本的规定相同:合资、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减少,应当由董事会会议一致通过,并报审批机构批准,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15、外方最低的投资比例相同:在合资、合作企业中外方的最低投资比例均是25%。
16、解决争议的方式相同:中外双方在履行合资、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应当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中外双方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的,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照合资、合作企业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中外合资、合作者没有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中国法院起诉。
区别:
1、设立的法律依据不同:合资企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来设立的;而合作企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来设立的。
2、法定组织形式不相同:合资企业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组织形式,属中国法人;而合作企业既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国法人组织形式,又可以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3、申请设立的审批期限不同:合资企业的审批期限是3个月,而合作企业的审批期限则是45天。
4、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合资企业只能采取董事会制,以董事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总经理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而合作企业的管理方式一般可区分为下列三种:
(1)组成法人,采取董事会制,下设总经理;
(2)不组成法人而采取联合管理制,一般设联合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
(3)委托管理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成立后,一方即委托另一方管理或双方共同委托第三方进行管理。
5、申请设立时报送文件的主体不同:合资企业申请设立时向审批机关报送文件的的主体是中外双方;而设立合作企业向审查批准机关报送文件的是中国合作者单方。
6、审批机关审批时不予批准的情形不同:
合资企业审批时不予批准的情形为:
(1)有损中国主权的;
(2)违反中国法律的;
(3)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
(4)造成环境污染的;
(5)签订的协议、合同、章程显属不公平,损害合营一方权益的。合作企业审批时不予批准的情形为:
(1)损害国家主权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2)危害国家安全的;
(3)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
(4)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产业政策的其他情形的。
7、利润分享和分担风险的比例依据不同:在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是按照注册资本出资比例来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的。而在合作企业中利润分享和分担风险的比例是通过合同约定的。
8、董事的任期不同:合资企业的董事任期是4年,而合作企业的董事任期则是不超过3年。
9、需要董事会一致通过才能做出决议的事项不同:
合资企业中需要董事会一致通过的事项有:
(1)合资企业章程的修改;
(2)合资企业的中止、解散;
(3)合资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减少;
(4)合资企业的合并、分立。
合作企业中需要董事会一致通过的事项有:
(1)合作企业章程的修改;
(2)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或者减少;
(3)合作企业的解散;
(4)合作企业合并、分立和变更组织形式;
(5)合作企业的资产抵押;
(6)合作企业需要委托第三人经营的。
11、资金回收方式不同:对合资企业而言,它投资本金的回收,必须是在合资期限届满,或者合资解散时,它的期限一般在10年到30年不等。而合作企业则允许外商在合作的期限内,可先行收回投资的本金以减轻投资风险。
12、股权比例确定依据不同。合资企业各方投资应以货币计算股权比例,并按股权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和亏损;而合作企业各方以货币以外的方式出资时,无须以货币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