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
**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年初,******开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现已发展*家,主要从事水稻、玉米种植、黄牛养殖及农机合作经营等。入社资金**万元,连接农户**户,入社成员近**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崛起,使***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成为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逐步形成了“建一个社团、兴一项产业、活一村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
一、主要特点
(一)运作模式比较规范。各合作社普遍实行股份公司运作模式下的经理负责制,股东都是5人,设立了理事会,设有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副经理、会计、出纳、司机等。通过合理的分工协作,使合作社有条不紊的运行。
(二)辐射面比较广泛。各合作社立足本镇或本村,尽可能地扩大向外合作范围。辐射面最大的是香磨村农机合作社,辐射整个***,即使是最小的合作社也辐射两个至三个村。**村粮食种植合作社辐射全镇*个行政村,辐射面积:水稻*万亩,玉米*万亩,大豆*万亩,杂粮*万亩。
(三)互助性比较明显。各合作社是以成员自我服务为目的而成立的,参加合作社的成员,在产、供、销方面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事,合作社会在第一时间帮助社员解决,以提高农户的规模效益。农户也会在供应方面遵守规定,按时按需交付农产品,以达到合作社与社员“双赢”效果。如黄牛养户单一放养费时、费工、费力,1
销售时要进行初、深加工,也不好出手。**村黄牛合作社针对此种情况,把社员的黄牛集中在一起在山上放养,集中下山,到了秋季,提前联系买家,集中销售,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提高农户的效率与效益。
(四)管理方式比较灵活。农民志愿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各位成员在组织内部地位平等,并实行民主管理,运行中体现了“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精神。如**村水稻合作社按照农民需求成立,所有社员都是志愿加入,并且实行民主管理,全社受益。
(五)专业性经营比较突出。合作社以同类农产品的生产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纽带,来实现成员共同的经济目的,其经营服务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村玉米合作社提供玉米种植、销售,组织采购、供应社员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开展与玉米种植相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业务。
二、发挥作用
(一)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合作社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变自己养殖为有计划、按合同或订单养殖、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弱势个体为强势群体,提高了农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维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村黄牛合作社采取统一引牛、统一放养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社员养牛从品种引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得到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高,农民得到了实惠,如今已远近闻名。现
有黄牛*余头,年收益*余万元。
(二)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各合作社学习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知识性、科技性农民,提升了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他们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优秀社员外出参观考察,以成功事例,现身说法,激发了农民学科学、用科技的积极性。香磨村农机合作社通过购臵农机具以及专家技术指导,对社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在去年秋整地期间,合作社水稻收割机收割水稻*亩,水田翻地*亩,旱田深松地*亩,大型推土机平整地*亩。
(三)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由于长期受小农思想的影响,农民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加之缺乏信息、技术和经营意识,很难找到致富的方向和门路。合作社凭借市场信息灵敏的优势,充当“产业方向指导员”、“种植示范员”、“科技推广员”、“市场营销信息员”的角色,使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村水稻合作社积极引导社员,将一部分旱田改造成了水田,种植了效益好的绿色水稻,去年社员水稻大丰收,亩产达到**余斤,每亩增收**余元。
(四)增加了农民收入。各合作社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创收、农民得利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通过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强了农产品的规模效应。通过统一销售,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农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年,***农民人均收入**余元,参加合作社的社员在这基础上增加收入**至**元。
三、存在问题
虽然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既有合作社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其外部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合作社成立时间较晚,集中在2009年与2010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受资金约束,合作社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的方法主要靠自身积累与自筹资金,入股资金在*万元以上的有*家,*万元的有*家,*万元的有*家。合作社人才匮乏,外来管理人员和学管理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管理方面有的要靠合作社驻村干部来协管。
(二)农户入社意愿不强、社员缺乏积极性。有的农户对合作社缺乏深入了解,认为合作社不过是一个幌子,可信度不高;有的农户不想了解,认为入不入社都一样,担心入社还不如不入社来得实惠,对合作社的认识和了解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有的农户是获得经济效益就入社,效益不好就退社,这种恶性累积循环影响合作社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部分合作社的《章程》制订不规范,流于形式,所属的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形同虚设。内部制度不完善,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日常运作由少数人说了算,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部分合作社与内部成员之间利益关系不紧密,容易出现好则合,不好则散的局面,社员享受不到盈余返还。部分合作社虽然按照合作社的相关法规设臵了账簿、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专门的财会人员,但内部管理不规范,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专业
性不强。
(四)产品效益不高。合作社产品都属于“原”字号,初加工、深加工很少。**村水稻合作社虽然生产绿色水稻,由于没有进行深加工、逐一过滤筛选,没有统一包装,没有形成自己的主打绿色品牌,产品的附加值自然不高,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较为薄弱,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
四、对策建议
(一)扩大合作社规模,强化服务职能。各合作社应积极吸纳更多农户,在发展本村农民入社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周边村屯的农民入社。做大做强合作社规模,向外拓展经营服务项目。如**村水稻合作社,可以实行稻田养鸭、养泥鳅,实现绿色养殖,以增加社员的额外收入,帮助农户解决单一家庭收入的现状。
(二)加大合作社的宣传力度,激发农户的入社热情。各合作社应通过不同渠道,采用不同的方式向广大农民传播合作社知识,如村内广播、食杂店小黑板等公共设施、场所等进行宣传,并让其有代表性的致富大户进行走访、宣传,入社前后的收入比对,使其从内心深处接受合作社是一个有利于农民的经济组织,是帮助其提高收入的一种组织形式。如**村玉米合作社发起人是该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可以以己为实例,现身说法,激发农民的入社热情。
(三)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各合作社的权力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应依程序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坚决杜绝独断专行。要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完善监事会和社员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合作社应提上重要日程。“村村大学生”的培养与“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招收就是很好的途径,前者定向培养定向分配,本村培养回本村;后者两年时间,提高其经济待遇,提供后期补偿措施,以期扎根农村,为全村乃至全镇尽心竭力。
(四)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效益。各合作社应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开拓市场。在保证现有销售渠道的前提下,进一步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同时申请绿色无公害品牌。如**村水稻合作社生产的水稻本来是绿色无公害的,应该申请商标注册,打造自己的品牌,统一进行包装,提高该产品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可信度,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篇: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
XX镇农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为深入研究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找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对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专人,于3月18日至3月21日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全区10多个合作社,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方法,对合作社发展情况、运行机制、面临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合作社发展状况。截至今年三月底我镇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共有15家,主要涉及优质稻、杨梅、中药材、蔬菜、畜禽等骨干产业。有社员 286人,带动农户1375多户。其中农民社员268人,占社员总数的93.7%,非农民社员18人。合作社平均社员19人,xxxx专业合作社有社员83人,是全镇社员最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合作社规章建设。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均结合实际制定了章程和制度,如财务管理与监督、资金管理、盈余分配、社员产品销售、开支审批、财产物资管理、学习培训等。章程制度规范全面的合作社占90%,章程内容完善,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的合作社占60%,重视章程和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并认真执行的合作社占40%.(三)合作社资金规模。全镇15家合作社共有注册资金588.4万元,其中现金20.15万元,实物折款568.25万元,注册资金最多的XX景源谷专业合作社146.4万元,最少的为3万元,平均39万元。大多数合作社的社员是以资产作价入股,现金资产量小,难以开展经营活动。
(四)合作社类型。全镇有15个专业合作社,其中种植业8个,(XX市XXX利民水稻专业合作社,XX市XXX镇黄村杨梅专业合作社,XX市太平岗沙糖桔专业合作社,XX市西巷种植专业合作社,XX市东魁杨梅专业合作社,XX市日成辉种植专业合作社,XX市卿罡水果专业合作社,XX市XXX文明种植业合作社)占总数的53%,养殖业4个(XX市XXX镇新塘养鸭农民专业合作社,XX市景源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XX市XXX镇新塘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XX市XXX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6%,农机有偿服务业3个(XX市XXX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XX市XXX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XX市XXX镇石梯农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1%。
(五)财务管理情况。15个合作社制定有财务管理制度,也有兼职财会人员,但合作社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有的只做了现金流水账,有的做帐不及时,报表质量低。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近年来合作社发展较快,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9年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15家,影响和带动周边 1375农户。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的新生事物。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户之间的联合,集中整合了分散农户的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源和要素,有力的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和商品意识,解决了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商品质量不高、经营效益低的问题,提高了市场占有地位,降低了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XX市东魁杨梅专业合作社,统一商标,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科学管理、精心
指导、集中防虫治病,生产无公害产品。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有扶持政策,可以让参加农民合作社的社员得到更大的实惠,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走向富裕又增添了一条新途径。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加速了产业化经营进程,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产供销链条般的密切,是带领农户闯市场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 “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仅降低了众多分散农户直接交易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农户得到了各部门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低价购进生产资料、农产品出售有保障、出售价格高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合作社成了政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有效载体,解决了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直接与千家万户小生产者有效衔接出现的各种困难。如XX市XXX利民水稻专业合作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生产、经营、销售经验不丰富,多数合作社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收入不明显。如我镇的XX市日成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还是黄栀子苗木培育和定植阶段,还要两年才能获得收益。
(二)部分农户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一是部分农户有盈的起,亏不起的心态,怕承担风险。二是合作社发起人威信不高,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了解不多,理解不深,有的农户仍然担心领头人打着合作社的牌子,个人盈利,损害他人利益,还有历史原因,农户怕上当,有观望心态。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有限,发展后劲不足。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成本较低,但仍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才能从事具体业务,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积累机制还不健全,自身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其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一是合作社成立之初,有的农户不够富裕,有的对合作社信任度不高,大部分以资产作价入股,现金出资不多,导致开展经营活动困难。二是合作社是个新组织,生资企业往往只认区域代理商,合作社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只能按市场价购进,在降低成本形成利润方面空间比较小。
(四)合作社的领办人才贫乏,专业合作社缺乏活力。在农村,大部分年轻人流向城市,有一腔热血、无私奉献、甘愿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品德好和具有经济法规、熟悉市场规律、善经营管理素质高的带头人少。有的有品德但缺乏能力,有的有才干但缺乏品德,致使多数合作组织缺乏活力。
(五)合作社不具发展规模,带动作用有限。一是入股社员大多数自发形成,整体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服务功能有待增强。二是山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机械化程度较低,而农业生产用电,水利设施,田间机耕道基础设施投资过大,合作社无力解决,影响合作社的规模发展。
(六)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低、效益不高。由于农民种养殖水平低,加之农技网络不健全,科技普及不到位,新品种更新慢,品质较差,没有品牌效应,合作社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互相之间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诚信度不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现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都是以能人带动性设立的,说白了就是为了争取政策的个体户,没有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和有关制度去运作和规范。
四、促进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宣传《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提高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认识,增强入社积极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应以强烈的改革精神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极大热情,将此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议事日程。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国家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纳入专项预算,支持合作社扩大规模和运用科技成果。二是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解决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三是加大规范性合作社奖励力度,对发展好的合作社在物质上给予更大的激励。
(三)注重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好产品、好品牌,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品牌,实施品牌策略,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建立销售信息网络。在这次调研中,对规模较大、市场认同程度较高的产品,一要大力发展,二要进行注册商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四)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一是选拔一批年轻合作社骨干进行培训,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合作社理事长、农村基层干部、重点农户的培训,着重强化合作知识、市场经济、内部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队伍,使他们尽快掌握合作原则、利益分配等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强势推动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三是农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产品的科技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四是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运作,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实现利润最大化。
(五)外出考察,学习示范型合作社的先进经验。通过典型引路,振兴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批农民,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乡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
**县**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
**县**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于
2016年5月注册成立,是一个由贫困户和专业带头人自发成立的、以养猪为主的种养项目组织。合作社场地面积2亩,建有500多平方米猪舍、沼气池、消毒设备、供电、供水、保暖等基础设施,总投资24万元。现有母猪存栏21头,公猪存栏1头,肉猪存栏140多头。截至2017年12月,合作社累计出栏生猪200多头,产值36多万元。每年为周边60多户群众提供相关技术咨询、饲养管理、销售等服务,带动周边群众出栏生猪300多头,为群众增加收入45万多元。同时,合作社积极探索利用猪舍粪便排污残留养殖田螺的生态养殖技术,养殖田螺15亩,目前亩产已达300多斤,年增加收入5万多元。
下一步,合作社计划扩大发展规模,充分挖掘周边资源,建设集林下鸡、田边鸭和生态猪为一体的多样化养殖合作社。合作社的宗旨是:通过合作社把小规模养殖户和农村散养户、贫困户联合起来,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增加市场的竞争力,带动贫困户和普通农户增收,走出一条以“合作社+农户+服务+市场”为模式的发展路子。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材料
“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简介
澄城县“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7月30日。是由渭北兴农果业协会发展壮大起来的,该协会组建于2002年冬,在省、市、县有关职能部门关怀支持下,2004年4月1日,经陕西省澄城县民政局注册批准正式成立,几年来为成员提供了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得到了广大成员的一致赞扬和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农业部优农中心李连海主任、农村经济研究室赵泽琨主任等各级领导先后给予了亲切关怀,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曾进行了宣传报道。目前,合作社下设5个部(农资供应部、技术服务部、网络信息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6个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园和4000亩生产基地。协会会员遍布陕西省澄城县、大荔县、合阳县的12个乡镇,会员586人。
自成立以来,合作社以生产销售绿色无公害果品为已任,以澄城区域唯一的陕西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推广站为推动,坚持高新技术、科学管理;名牌理念、质量为本;精品农资、滚动经营;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注册了“帝比”牌系列绿色无公害水果商标,积极为会员及周边群众提供信息、技术、农资、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逐步形成了苹果、梨、葡萄、柿子、樱桃系列绿色无公害水果的产前指导、产中监督、产后精装的生产销售模式,为市场提供了精品水果。2005年,澄城县农牧局、工商局联合授予协会“红盾护农投诉点”,澄城县工商局“支农科技示范单位”。2006年,有18名会员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协会被澄城县农牧局授予“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协会的“帝比”牌系列水果,被全国工商联合会评为2007-2008年绿色超市推荐精品水果。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着规模过小,分配制度欠公,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必须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踊跃参与,发挥其巨大的带动作用;通过制定有效的分配办法,控制龙头企业或大户的份额;积极培养各种乡土人才,引进有技术、懂法律的优秀人才,进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1、各县市区分布:宜都市41家,夷陵区18家,当阳市16家,长阳自治县和远安县各15家,枝江市11家,秭归县10家,兴山县8家,五峰自治县7家,点军区5家,西陵区、伍家区和猇亭区各1家。
2、行业和产业分布:柑橘类(包括蜜橘、椪柑、脐橙、桃叶橙、甜柚等)合作社共58家,蔬菜类23家,茶叶类20家,畜禽养殖类15家,水产养殖类9家,蚕桑类6家,食用菌类4家,粮棉油类和园林苗木类各2家,药材、魔芋、冬枣、朝鲜蓟和蜂业类各1家,农机专业服务类1家,生态能源类1家,其他3家。
1、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情况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弱势群体的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使起步阶段的合作社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目前,许多合作社社员数不到100个,注册资金低于10万元,合作社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强。
二是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制约合作社的良性发展。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各地政府努力引导合作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但仍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盈余分配等方面不太规范,有的合作社财务没有及时向社员公开。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看似合作社,却与成员之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是以种养业为主,深加工不足。我市现有的合作社90%以上都是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处于初级农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没有。大多数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合作层面上,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较为少见。
四是以提供服务为主,利益共享不足。现有的合作社,绝大部分只是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经营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在经济利益上形成真正的共同体。
2、从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做大做强比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年终盈余的大头要返还给社员,客观上造成积累不足、后劲不强。一些合作社呼声较高的是税费减免和经营用地优惠政策,这已经成为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
二是资金短缺,融资比较困难。合作社兴办生产经营项目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旺季,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资产难以评估抵押,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的合作社只得依靠民间借贷周转,无疑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
三是人才缺乏。尤其是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由于合作社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强,制约了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