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再次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再次集中学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进行培训。今天的会议有幸请来了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市农经局局长***等领导参加,在此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光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今天参加会议的还有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协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分管领导,各乡镇农经站长,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财务人员。参会同志每位都是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的关键力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细心领会,回去后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下面我重点讲四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办这次培训班
(一)是法律规范的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度重视,是保护“三农”的有力措施,是保护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合法权益的有力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伟大创新,也是国家直接扶持农民的全新载体,同时也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大改革,更是现阶段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到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也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由于时间短、标准高、要求严,如何全面准确地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法律法规的规定,即是我们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崭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又是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操作规范。大家知道,法律虽然颁布了,但是贯彻落实的措施还不够有力,尚未引起广大农民兄弟的高度重视,对法律还认识不够深入,理解还不够透彻,基本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所以急需培养一批懂法律、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去推进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是现实发展的需要。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分散的农户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如何把农村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单打独斗组织起来,如何把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统起来,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增加在市场竞争中讨价还价的“砝码”,这既是一个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所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体制创新,它能够把农民有效的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三)是农民增收的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的核心就是增加农民收入,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共同致富的组织。通过合作社这一平台,可以把农民组织起来,让农民“抱团”闯市场,以降低市场风险,把农民群众生产经营从生产资料购进、产品加工流通、储运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利润收益都留给农民群众,以变相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增收创造多渠道的途径。
二、如何办好培训班
第一,在时间安排上,这次培训班安排紧凑,时间短、任务重。第二,在内容选择上,主要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分别是:*** 讲********
虽然这次没有聘请重量级的专 家 教授,但这些同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丰富的经验,对合作社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入研究,他们主要讲授的都很是针对性,可操作性很强,相信大家都会学有所获。第三,在形式选择上,采取台上台下互动,共同探讨的形式,即台上讲、台下可以随时提问,你们弄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有问有答。
三、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要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突出我县的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和当地主导产品,特色产品发展合作社,引导和吸收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提高优势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在这一点***的***合作社和***合作社就充分体现了优势产业。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县每个优势产业都有一个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有一个自主品牌,从事优势产业生产的农户基本都能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收购的农产品所占的份额有较大提高,在我县农村真正实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
(二)要健全机制,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合作社的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按照农民的意愿独立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民主管理合作社事务。必须建立健全
合作社“三会”管理机构,即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社员(代表)大会表决决定,积极实行社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统筹盈余分配。不断完善合作社的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核算等管理制度。
(三)要强化服务,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合作社要有序扩大服务范围,改
善服务方式,提高度服务质量。合作社要想社员提供统一组织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提供品牌、包装和销售服务,统一申报和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名牌产品等,不断创名牌、树品牌。在这一点相对来说,***的***合作社做得较好。同时要加强社员的合作意识、合作理念的培养,树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诚信经营的经营理念。
四、几点要求
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培训,造就一批懂法律、熟业务、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队伍,是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规范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围绕这一目的,我对大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珍惜学习机会,专心听讲。平时大家都很忙,工作较多,能够集中起来学习真的机会难得,我们举办这个班也不容易。希望大家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和学习时间,做到坐得下、跟得上、记得清。二是要勤于研究问题,善于思考,老实讲的东西,听不懂的要做记号,积极提问,你们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不能自圆其说的,可以 于 老师交流,今天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如果老师暂时回答不上来的,等查证后,可以书面形式与你们沟通。三是要尊重老师,遵守纪律。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家要确保到课率100%,要安心学习,不能占用上课时间会客,不得随意外出,影响学习。
同志们,我县举办的此次培训班规模大,领导重视,效果好。通过培训,各合作社的理事长不仅了解了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熟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对发展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了办好合作社的信心,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发展合作经济,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我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会更大作用。
第二篇: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昆丰、仁发、红古、鹤鸣鹤翔4个合作社讲的都很好,他们都是在实践中发展成长起来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要结合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组织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学习,特别是我们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都要向省农委王忠林主任学习,熟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熟知农业、熟知农民,更好地指导合作社发展。
我们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就是在推进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一体发展,如果不统筹思考、一体推进,就难以发展区域经济。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省里提出了“八化”要求,要做的工作很多,我市着重抓了“四化”,即水利化、科技化、组织化、规模化,并且出现了不少典型和经验。去年我们克服了春旱、低温等诸多自然灾害,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68.9亿斤,增长25%,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3%。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结构调整,我们增加玉米、水稻面积,减少大豆面积,玉米和水稻比上年增产345.7万吨,结构调整因素占粮食增产的30%。得益于加强水利建设,去年全市水利基础设施投入达到20亿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达到550万亩,新增水田46万亩、达到386万亩,为粮食增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得益于科技引领,坚持良种良法,狠抓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应用,粮食单产比上年提高24.7%。科技化因素占粮食增产的20%。如我们抢积温的措施,用现代化设施进行大棚育秧,确实抢了很多农时,使粮食可以越区种植,为粮食增产提供了保障。得益于规模经营,以农机合作社为主的规模经营也起了很大作用,规模化因素占粮食增产的30%。为使全市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我们必须抓住关键,发挥好优势和潜力。
第一,要坚定不移抓好结构调整。核心是增加水稻、玉米。要加快旱改水步伐,通过旱改水彻底解决西部干旱问题,沿江两岸、打井浅的地方、积温好的地方、地域比较平整的地方,能旱改水的都要旱改水,特别是龙甘泰、富裕和梅里斯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大面积旱改水,增加水田面积。种植玉米的比较效益账大家都很清楚,积极性都很高,要进一步引导好。同时,城市周边地区如梅里斯、昂昂溪、铁锋等地,要围绕城市抓好“菜篮子”工程,大力发
展蔬菜经济,搞好棚室生产。
第二,要坚定不移抓好水利建设。水是农业的命脉,是我们保增收的最主要手段。要用好嫩江水,用好地下水,用好天上水,用好中小河流的水。水利部门要做好规划,抢抓国家和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支持。同时,要加快发展水利合作社。
第三,要坚定不移抓好科技支撑。科技化是我们抢积温、抢产量的重要基础。要积极培育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大棚温室育苗,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加快农业科技化进程。围绕全市“2513”高产创建工程,提前落实创建区地块、品种、技术和农户,落实承担任务主体,打造高标准典型,扩大高产示范效应。总之,凡是能促进增产增收的各项科技措施我们都要不断地强化和应用。
我们经常强调“打基础、上台阶”,刚才说的调结构和发展水利化、科技化都是基础,那么基础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合作社!为什么要发展合作社?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农民快速进入市场。农民不是市场经营的主体,进入合作社农民就进入了市场。二是转变发展方式。三是农民可以释放出来进城。有了合作社这些工作都好做,没有合作社这些工作都难做。所以,利用这次机会我和大家讲一讲合作社的问题。
在前段时间的走访和调查中,我发现合作社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还有部分县乡村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基层干部带头走合作社之路的积极性不高。第二,部分农民对入社有顾虑,认为入社不如把地包出去省心。第三,缺乏带头人和管理、财会等专业人才,象刚才发言的刘洪彦、李凤玉、刘成圣、李彦利这样的带头人在全市范围内确实太少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政府主导,依靠组织力量和市场力量去解决。下面,就农民到底该不该入社的问题,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
第一,入社到底好不好?能不能多赚钱?
到底好不好:入社可以引导农民打捆进入市场,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单纯指望通过农业发展去消除城乡差距很难,必须要减少农村的相对人口,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这样才能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如果我们大多数农民入社了,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社与市场直接对
接,真正走向市场;另一方面,土地交给合作社去经营,就实现了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只有少数人种地,大多数人从土地中、从农村中走出来,农民才能富裕。能不能多赚钱:入社可以多挣八块利润。我们农民自己种地仅有一个单纯生产环节的种地利润,跟合作社比至少缺了八块利润。第一,合作社增产的利润。合作社通过提高机械化、规模化、水利化、科技化水平,产出率就能高出20%左右。第二,卖的利润。合作社对市场敏感,能更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可以搞订单农业,“抱团”发展,卖上高价。农民自己不会卖或卖不上好价,因为我们农民个体毕竟太单薄,各种信息渠道也不畅通,把握不清复杂形势。第三,买的利润。个人进入市场买生产资料没有话语权,而合作社通过打包进入市场就能讲下价,可以搞批发。第四,货币使用的利润,就是贷款的利润。农民一家一户贷款门槛很高,通过联保的形式也很难,信用低还贷不下来,实在没钱就得高息抬款,而对合作社银行机构就愿意贷。第五,政策支持的利润。国家“三农”政策导向已经明确,以后上级政策支持的就是合作社这类新型经营主体,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对合作社发展出台了很多非常实惠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加大了力度,而不再支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这样的个体了。第六,农民从土地中释放出来后自己额外挣一块的利润。不入社,捆在土地上就没法腾出身子去打工、去搞其他产业,这块利润就得不到。第七,品牌的利润。个人搞的产品不可能形成品牌,因为标准化要求达不到,也形不成规模。红古合作社就是坚持市场化,走了品牌之路,创造了较高利润。不入社自己做,产品再好也不是品牌,就卖不出高价。第八,合作社拉长链条扩张发展后的利润。仁发、昆丰这些发展好的合作社都在扩张,都在拉长产业链条,不入社,合作社发展扩张后产生的利润就分享不到。所以,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看清这8个方面的利润,自己干只有一个种地的利润,结果种的水平还低,合作社带来的好处和你没关系。因此,入社好不好,就非常清楚了。
第二,土地入社以后我们干什么?
土地入社了,农民就会快速走向市场,走进城市,除了拥有城里的待遇外,比城里人多了一个保险,就是土地的收益。干什么有多种途径,大家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去自主选择。一方面是入社后成为社里的员工。可以参与经营、参与生产,继续在土地上耕种,还能得到一
份社里的用工收入。另一方面,如果不愿意种地了,可以吃干股,坐享入社带来的收益。还可以从土地中彻底走出去,就近就远寻找创业致富的机会。就近可以在村里搞其它副业,比如搞养殖、搞流通或其它服务业等都可以。近年来,我市围绕畜牧业发展引进了很多龙头企业,全市畜牧业发展势头很好,不种地了我们可以离土不离乡发展养殖业。如果束缚在种植上了,搞养殖就没有精力。目前省里对养殖业发展有很多政策支持,如实施的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战略工程,我们黑龙江的猪肉、牛肉质量在全国也是较好的,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就远可以到外地打工,也可以到市或县安家落户自己创业当老板。离开农村走出去选择性就大了,可以学到种地以外的技术,更能开阔眼界,到广阔天地闯荡了,不再受土地的束缚。总之,只要土地入社了,我们的路子就多了,既可以当合作社的股东,也可在合作社当农民工;既可以还种地,也可以在农村搞副业;既可以外出给人打工,也可以自己当老板;既可以在农村当新型农民,也可以进城当市民。自己种自己家的那几亩地收入毕竟是有限的,入社后原来的收入能保证,出去后至少还能多挣两倍的钱,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不再种地了在哪生活好呢?
生产方式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从农村出来不再受土地束缚了,我们的居住和生活就可以自己选择。现在,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就是在顺应广大农民朋友进城生活的愿望。我市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正在规划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四级城镇体系,目的就是让农民不再种地后有选择的空间,为大家进城准备条件。同时,在政策上也给大家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国家也会在很多方面支持农民进城。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县城要扩张一倍,乡镇要规划好,适合人们居住、位置好、人气旺的大村屯也要放大,同时按照规划控制好随意建设问题。为此,每个县都要抓好撤乡并镇,每个乡镇都要抓好撤屯并村,搞好示范引导。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土地置换、地产开发、土地整理等多项措施,推动县城、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之所以这么强调,就是要不断引导广大农民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人生规划选择到市或是到县、乡和农村的大社区居住。那么,我们接着探讨几个问题。第一,是进城好呢还是在农村好呢?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我想大家都知道。城市生活还是一种最高的生活方式,如果城市不好的话,为什么全世界都发展城市
而不是发展农村,为什么人们都往城市奔而不是往农村奔?因为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城市文明,这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城里生活环境确实比农村好多了,交通、购物、上学、就医都便利,健身娱乐有公园、有活动中心,打麻将、唱歌、跳舞有文化广场,上下水、取暖等基础设施更是健全。总之,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更便利、更优越。第二,是早进城好还是晚进城好呢?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搞货币战争,都想使自己的货币在国际上有优势,竞争的结果就是导致货币逐渐贬值,钱越来越毛。我历来主张大家别攒钱,越没钱越攒钱,越攒钱越没钱。那么如何使其增值,让钱再生钱呢?我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把钱变成实物,城里房子增值的空间是很大的。前几天我看了一个消息,两个人同时在深圳打工,一个十年前买了房子,如今价值120万,另一个租房子则依然是别人的。农村房子市场是萎缩的,农村的房子越来越不值钱,现在有的农民有点钱就搞大的房宅建设,结果用不了多久村里人都走了,你自己在那住吧?现在我们35岁以下的人没有几个愿意在农村生活的,50多岁以上的人觉得在农村已经住习惯了,可能再住二三十年,以后很多村自然消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着手城镇化建设,而不能再盲目地发展村的原因。因此,大家有条件就在城里买个房子,不要在村子里盖房子了,那只能是贬值,房子不升值,地不升值,生活的环境不升值。第三,进城后人生地不熟怎么办?受欺负怎么办?其实熟不熟都是相对的,进城后大家有的是整村转移,过去的邻里关系依然保持,有的是一批人一起进城这种关系继续进入城里,即使不是这样,我想过一年半载大家都会习惯城市生活,大家外出打工的时候不也一样吗?进到城里不也都挺好吗?所以,我觉得这些顾虑都是没有必要的。可能还有的会担心到城里受欺负或遭人歧视,这更是大可不必的,现在城市的秩序和法治越来越好,不存在谁欺负谁和谁看不起谁的问题。还有的觉得没户口孩子上学难,到北京去可能上学难,到县里去上学不是什么大问题。龙江和富裕较早把教育相对集中办到了县城,使孩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家长又得到了释放,能够到城里或外出打工。怎么能让广大农民走出来,使孩子一出生就直接落户到城里,从根上让孩子从小就在城里生活,公安部门要认真研究,如果大家愿意到城里生活,愿意买个房子,我们就给落户。第四,城市生活成本是不是比农村高?在城市是要多花一些物业费、取暖费、上下水等费用,生活成本是要相应增加一些,但这些投入的结果是直接提
高了生活质量,你不单享受物质生活还享受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农村生活质量是永远高不过城市的,另外没有其他收入,在城里可以打工或做小买卖,用这些增加的收入再去消费,结果是得到了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这个大家一定要算好账。
通过学习国家政策,分析农村发展实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在正是我们发展合作社、推进城镇化的大好机会,各级组织要认识到发展的紧迫性,做好各项工作;广大农民朋友要认清发展趋势,争取早入社、早进城。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市里把合作社作为当前和今后两年农村一项重点工作去抓,关键是给县乡村压任务。我们大家是给农民服务的,就要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保障,大家要把工作重心向这方面转移和倾斜,集中精力把合作社抓好。乡干部要包合作社,村干部要带头发展合作社,规范合作社。要在抓合作社中锻炼干部,考察干部,使用干部。要深入调研,了解农民的愿望,帮助大家打消思想顾虑;要做好合作社发展规划,制定好方案,一村一个方案,周密实施;要强化督导,成立蹲点工作组,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推动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二要加强典型宣传。要把各类典型的做法和经验宣传好、学习好、推广好,把新典型树立好,让农民学有样板。发展不规范、经营效益不好的合作社要向先进学习经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发展质量,让更多农民受益。三要选好带头人。要鼓励支持农村致富带头人、村干部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创办合作社。四要加大服务扶持力度。要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对合作社的政策支持,把上级给合作社的政策都落实到位,对于自己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能打捆的都尽量打捆,往合作社上摆。
第三篇:王守臣副省长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议上的讲话
王守臣副省长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11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部署工作,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新型组织基础。
刚才,梨树县等几个先进典型介绍了经验,很有说服力,各地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房俐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阐述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合作社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各项要求,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形势
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主要标志有以下五个转变。
一是经历了由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的转变。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慢到快的渐进过程,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农民兴办的热情和政府推动的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雨后春笋般的强劲发展态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之初的2007年,全省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只有96家,2008年就猛增到1976家,到今年三季度末又翻了一番多,达到4629家,首次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由前几年的几万户增加到现在38万户和46万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16%和12.29%;入社成员人均增收也由前几年的百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千元以上。
二是经历了由起伏发展到稳步发展的转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之前,发展的规模小、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各地虽然办了一些但也黄了不少,起伏不定,断断续续,生命力不强。而这几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地位的明确和重要作用的不断增强,发展的稳定性以及数量、规模和层次日益提高,基本上是办一家、成一家、稳定一家、壮大一家,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经历了由松散发展到规范发展的转变。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之初,成员间合作比较松散,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合作环节比较单一,章程制度也不健全,仅仅是大伙简单凑到一块卖些农副产品,基本上是处于自发无序状态。而现在,各地所办的合作社已经形成了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相连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相结合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经营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逐步走上了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是经历了由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农民在发展合作社这个问题上,经历了由不认识到认识、不自觉到自觉、不情愿到自愿的渐进过程。前些年办合作社很多农民想拉都拉不进来,现在是主动要求加入,一些曾经退社的农户又纷纷回到了社里,农民的内在要求之高涨、愿望之强烈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呈现出一呼百应、跨地区寻求合作发展的好势头。
五是经历了由放松发展到重视发展的转变。前些年,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抓得不实,所创造的环境和提供的条件也不够宽松有利。这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越来越重视,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和社会有关阶层也纷纷加入进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四年来,全省各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100多万元,各类金融机构投放贷款近4亿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之大,在我省历史上是空前的。
上述五个转变,充分说明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也显示了旺盛的发展活力和勃勃生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肯定,继续巩固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好形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也面临许多这样和那样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在一些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层面片面认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抓得再好,也没有税收,很难见效出政绩。因此,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推动力不强。在一些农民思想认识上也有某些模糊和疑虑,甚至存有怕合、拒合的想法,担心走过去农业合作化的“回头路”,认为不如自己单干消停。一些入社的农民合作观念和风险意识不强,只想“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
二是发展环境还不够好。各地在信贷、税收、科技、人才等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落实起来很难。由于合作社缺少有效抵押物、实力弱,从银行贷款难、自身积累难、引进资金难。合作社的带头人难寻,技术骨干难找,专业人员难引。各级财政虽然给了合作社一些扶持,但投入少、扶持面窄、效果有限。
三是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在内部管理上,一些合作社的章程缺乏实质性内容,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差,约束力不强。有的一年不开一次社员大会,重大事项不经社员讨论决定,理事议事和监事参事职能基本上是形同虚设。有的合作社产权不明晰,财务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不透明。在生产经营上,大多数合作社只在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合作,真正从事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很少,服务功能弱,带动能力有限,致使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不强。
四是整体发展还不够平衡。首先是地区发展差距拉大。全省平均2.39个村才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发达省份比差距很大。分布也不平衡,中部明显好于东部和西部。梨树县的合作社已发展到400多家,占四平全市的一半以上,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而有些市、县发展相当缓慢,还存在一些空白乡、空白村。其次是产业发展差距拉大。围绕种养业等传统农业生产建立的合作社比重大,约占合作社总数的80%;从事产品加工、仓储、运销、资金互助等方面的合作社比例很小。第三是建设规模差距拉大。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多的达到上百户,而且跨区域联合;少的只有几户,甚至生命力不强。第四是获利能力差距拉大。效益好的合作社资产要以百万、千万甚至上亿计,户均增收上万元;而少的基本上没有什么资产,户均增收只有一二百元,甚至有的还没见回头利。
虽然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还面临上述一些困难和实际问题,但总体形势是好的,过去发展有基础,目前形势令人振奋,未来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越来越多。一是农民群众有强烈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愿望,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和重视,三是政策措施实惠有力,四是法律保障日益健全和完善。五是经过三十年的农村改革发展,农业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大幅度提高,决定了与之相关联的生产关系必须不断适应和完善,愈来愈强烈要求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户之间逐步实现新的联合与合作。否则,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生产经营活动,土地的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等等,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制约。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专项法律支持,赋予合作社明确的社会地位和法律保障。省委、省政府刚刚制定和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包括9个方面,40条政策措施,对合作社的扶持和发展是历史上涵盖内容最全、扶持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政策性文件。这些法律支撑和政策支持,必将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因势利导,乘势快上,大力推动,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坚强、更有力的体制机制和组织保障。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房俐秘书长重要讲话中确定的“突出一条主线,强化两个支撑,实施三个拉动,实现四个促进”的总体思路,努力做到“四个强化”和“四个到位”,即:强化组织领导,工作推动到位;强化政策落实,各项措施到位;强化社会合力,帮扶支持到位;强化制度建设,主体作用到位,努力做到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数量上要有较快发展,在质量上要有较大幅度提升,在辐射带动能力上要有明显增强,在市场竞争力上要有显著提高。
具体任务目标是:到明年底,也就是“十一五”期末,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达到5500个左右,加入农户和带动农户分别为50万户和60万户;15%以上的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20%以上的生产资料和农产品通过合作社购销;农民收入的15%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合作社。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00个以上,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个,加入农户和带动农户分别为100万户和110万户左右;40%以上的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50%以上的生产资料和农产品通过合作社购销;农民收入的3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合作社。
实现上述任务目标,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践中要把握和坚持好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家庭承包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要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是搞过去的合作化,不能改变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而是要在稳定完善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合作经营和家庭经营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二是坚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坚持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自主选择,采取农民欢迎的方式方法,决不能靠行政手段搞拉郎配,坚决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乱刮风、瞎折腾,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产业类型、农民素质、市场环境不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多形式并存,决不搞统一模式,一律化,一刀切,坚决防止搞形式、走过场、劳民伤财。
四是坚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生事物,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发明和创造,只有把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好了,合作社才有旺盛的、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实践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创办热情,切实做到农民办、农民管、农民受益。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是积极引导、政策扶持和工作支持,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决不搞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也要防止急躁冒进和简单化倾向。
三、落实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
最近,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吉办发[2009]38号文件,即《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这个文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决心,可以说是我省有史以来党委和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实在、最具体、最有力度、最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性文件。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高度重视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要结合各地实际,抓紧拿出具体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着力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上实现突破,切实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放权、让利、开绿灯。重点要强化五项工作。
一是强化项目扶持。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畜牧园艺特产等涉农项目时,要把合作社作为支持重点,优先安排。各级财政要在预算内设立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合作社储备项目、开发产品、创立品牌,并建立逐年递增机制。要把合作社的发展与各类博览会、洽谈会、推介会等招商引资活动结合起来,与牧业小区、产业园区以及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结合起来,扩大合作社的项目来源和发展空间。有一定规模出口创汇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
二是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各有关金融机构要把合作社全部纳入信用评定范围,给予授信授贷资格。鼓励进一步探索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创新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的农副产品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以及农用生产设备、机械、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财产抵(质)押贷款品种。对合作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税费,能减的减、能免的免、能缓的缓。
三是切实解决用地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养殖场、农机示范推广等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可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协调解决。兴办加工企业等所需要的非农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农业相关规划的前提下,要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及时办理用地手续。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组建农村土地和林地信用合作社等方式,积极探索和推动农村土地跨村、跨乡流转,有效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土地瓶颈问题。
四是大力培养造就实用人才。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合作社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重点培养带头人。下大力气抓好合作社成员的技术技能培训,农技、阳光、春风、巾帼等培训项目都要突出培训合作社成员这个重点。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专职或兼职兼业兼薪等多种方式,多方面引进合作社发展短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五是创新组织发展方式。各地各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牵头组织农民创办合作社。认真总结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八家子村经验,探索推广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联建的模式,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式创新。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材料
“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简介
澄城县“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7月30日。是由渭北兴农果业协会发展壮大起来的,该协会组建于2002年冬,在省、市、县有关职能部门关怀支持下,2004年4月1日,经陕西省澄城县民政局注册批准正式成立,几年来为成员提供了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得到了广大成员的一致赞扬和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农业部优农中心李连海主任、农村经济研究室赵泽琨主任等各级领导先后给予了亲切关怀,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曾进行了宣传报道。目前,合作社下设5个部(农资供应部、技术服务部、网络信息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6个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园和4000亩生产基地。协会会员遍布陕西省澄城县、大荔县、合阳县的12个乡镇,会员586人。
自成立以来,合作社以生产销售绿色无公害果品为已任,以澄城区域唯一的陕西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推广站为推动,坚持高新技术、科学管理;名牌理念、质量为本;精品农资、滚动经营;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注册了“帝比”牌系列绿色无公害水果商标,积极为会员及周边群众提供信息、技术、农资、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逐步形成了苹果、梨、葡萄、柿子、樱桃系列绿色无公害水果的产前指导、产中监督、产后精装的生产销售模式,为市场提供了精品水果。2005年,澄城县农牧局、工商局联合授予协会“红盾护农投诉点”,澄城县工商局“支农科技示范单位”。2006年,有18名会员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协会被澄城县农牧局授予“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协会的“帝比”牌系列水果,被全国工商联合会评为2007-2008年绿色超市推荐精品水果。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着规模过小,分配制度欠公,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必须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踊跃参与,发挥其巨大的带动作用;通过制定有效的分配办法,控制龙头企业或大户的份额;积极培养各种乡土人才,引进有技术、懂法律的优秀人才,进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1、各县市区分布:宜都市41家,夷陵区18家,当阳市16家,长阳自治县和远安县各15家,枝江市11家,秭归县10家,兴山县8家,五峰自治县7家,点军区5家,西陵区、伍家区和猇亭区各1家。
2、行业和产业分布:柑橘类(包括蜜橘、椪柑、脐橙、桃叶橙、甜柚等)合作社共58家,蔬菜类23家,茶叶类20家,畜禽养殖类15家,水产养殖类9家,蚕桑类6家,食用菌类4家,粮棉油类和园林苗木类各2家,药材、魔芋、冬枣、朝鲜蓟和蜂业类各1家,农机专业服务类1家,生态能源类1家,其他3家。
1、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情况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弱势群体的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使起步阶段的合作社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目前,许多合作社社员数不到100个,注册资金低于10万元,合作社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强。
二是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制约合作社的良性发展。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各地政府努力引导合作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但仍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盈余分配等方面不太规范,有的合作社财务没有及时向社员公开。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看似合作社,却与成员之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是以种养业为主,深加工不足。我市现有的合作社90%以上都是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处于初级农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没有。大多数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合作层面上,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较为少见。
四是以提供服务为主,利益共享不足。现有的合作社,绝大部分只是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经营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在经济利益上形成真正的共同体。
2、从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做大做强比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年终盈余的大头要返还给社员,客观上造成积累不足、后劲不强。一些合作社呼声较高的是税费减免和经营用地优惠政策,这已经成为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
二是资金短缺,融资比较困难。合作社兴办生产经营项目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旺季,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资产难以评估抵押,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的合作社只得依靠民间借贷周转,无疑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
三是人才缺乏。尤其是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由于合作社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强,制约了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