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完善
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完善热
[ 作者:任秀琴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211 | 更新时间:2009-9-1 | 文章录入:imste2009年 第 6 期 ]
(包钢建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 要: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 问题,并就施工企业如何提高施工合同管理,加强合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施工合同;施工企业;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6—0039—02施工合同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 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能否有效把好合同关, 是现代企业经营 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进一步改革开放,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将逐渐与国际接轨。外国建筑施工企业逐步进入我国市场, 现在我国建设投资已呈多元化,各种项目均按国际惯 例进行管理,例如采用FIDC(合同条件)合同 ,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并且目前我国已实行监 理制度,按国际惯例,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就是进行严格的合同管理,这对施工企业是一股强大 的压力。同时,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 没有高水平的合同管 理 也是不行的。目前, 我国建设工程界虽然对此已有了充分的认识, 但总的来说, 有关各方的 合同意识淡薄, 合同管理水平低仍是我国建筑市场上的普遍现象。并且目前的建筑市场过于 向买方倾斜,竞争更加激烈,工程合同价格中包括的利润逐渐减少,合同风险增大,条件苛刻。因此,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应重视合同管理, 加强以《合同法》、《建筑法》为重点的法制 学习和教育, 提高全体员工的合同意识, 把合同管理融入经营管理中, 依法经营管理, 加快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市场不规范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至今, 由于与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相适应的法律目前尚不够健全和完善, 可 操作性差, 常会造成市场交易主体行为不规范, 在合同签订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问题。主要表现为:
2.1.1 业主凭借优势地位使承包商接受苛刻的合同条件, 不能严格履行合同。日益激烈的 市场竞争使建筑市场向买方倾斜,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 承包商被迫接受业主提出的苛刻的 合同条件。如业主盲目压价、制定不平等的合同条款,或要求承包商垫资承包等;在合同实 施中业主不履行合同条款,业主违约,拖欠工程款。由于业主的资信存在问题,建设资金缺 乏或违规工程的存在,使后续资金不能到位。许多承包商经常不敢要求业主严格履行合同义 务, 甚至不敢向业主提出合理的索赔要求。
2.1.2 承包商对业主采取违法手段承包工程, 产生不合格工程。有些承包商不采取投标方 式, 而是采取行贿方式获得承包工程。在投标报价过程中, 有意哄抬承包价格。有的承包商 不合理履约, 偷工减料, 造成工期拖延, 工程质量不合格。还有些承包商任意肢解工程, 擅 自分包工程或假借分包的名义, 倒手转包工程,从中牟利。这些都给业主带来损失, 给工程 造成隐患。
2.2 建设工程合同体系不完备
由于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合同文本不能满足各种工程类型的需要。同时, 合同的定价方式主 要为总价合同, 不适应建设工程的多样性。施工合同所依照的是否为有效的法律法规,合同 主体是否合格;当事人意思表述是否真实;合同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等问题,通常会影响合 同的效力,或未能针对性地拟订解决建设工程价款的结算、工程的保险、工程款的拨付、合 同解除等具体情况的条款,或光是列入《招标投标法》、《建筑法》等原则性条规,到时候 合同当事人发生争议,陷入于法无据的尴尬和风险。
2.3 建筑企业法制观念淡薄, 合同法律意识不强
许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不熟悉《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 规的一般规定, 基本上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经营管理之中, 造成企业在经济往来中产生合同 纠纷, 将企业陷入泥潭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主要表现在:
2.3.1 合同意识普遍缺乏, 不重视合同管理。企业在签订合同后, 就将其束高阁, 不去认 真研究合同条款和内容, 直到发生争执和索赔, 才将合同找出来。如在《施工合同文本》的 推行中, 许多建筑企业并未按照合同示范文本签订施工合同, 阴阳合同现象屡禁不止。对于 同一个工程项目, 有两份合同, 即“私下合同”和“正规合同”。“正规合同”按照《施工 合同文本》起草, 形式正规, 内容合法, 但双方当事人并不真正去履行, 它仅用于应付管理 部门的审查。而“私下合同”则是双方主要负责人出自私利而另行订立的。它在形式上很不 完备, 实际上属于违法的不平等合同, 给依法履约埋下先天隐患。
2.3.2 合同管理不规范。一方面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 工作程序, 合理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 合同文档管理混乱;另一方面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合同 管理未达到专业化管理的程度。
2.3.3 索赔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受建筑市场各种主体本身和客观条件的阻碍,导致了索赔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 施工企业不懂索赔、不敢索赔、不会索赔;建设单位不准 索赔。
2.3.4 对合同管理人员要求不严,培训力度不够, 造成合同管理人员法律观念不强, 合同管 理知识缺乏。企业的印鉴、介绍信和空白合同等时常被人借用、盗用。
2.3.5 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与关系单位或个人发生经济往来时, 只是将签订合同 当作一种形式。比如,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 往往先实施, 在需要付款时后补合同, 在项目 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 就很难将双方的责、权、利划分清楚,给项目的实施带来隐患。
2.4 合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低
目前, 部分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仍以手工操作为主。没有利用好或没有充分利用好计算机和 网络资源, 既增加了成本, 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3 完善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建设领域的立法和执法
3.1.1 完善建设领域的立法,建立和完善各种配套法规。国家应对建设项目合同的管理通过严格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 明确立法、执法与行政管理之 间的关系, 抑制建筑市场中的无序竞争。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合同法》、《建筑法》、《 保险法》、《担保法》、《仲裁法》等法律, 由于我国的法律比较原则, 不便于实施, 建议 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
3.1.2 加强执法。由于我国法律基础薄弱, 执法机制不健全,法治意识和合同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 不 适当的行政干预也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 给我国建筑合同制度的实施带来很大困难, 不 利于我国合同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严格执行是以完善有效的法律法规 为前提的, 而工程建设中的参与者众多,各种关系比较复杂, 只有建立起规范健全的法律体 系才能保证工程项目按合同顺利实施。
3.2 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体系就是施工企业必须从上向下建立健全起一支专业队伍,实行系统管理。在公司 建立合同管理的专职机构,设立合同管理员,并具体明确合同管理员的地位、职能。分公司设 合同管理专职或兼职部门,项目部应设立合同管理岗。
3.2.1 大中型施工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分公司或项目部应设立合同管理岗位,应由专人专责管理。
3.2.2 合同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熟悉合 同签订和变更、索赔程序,同时还要具备工程管理、造价管理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3.2.3 应采用统一的合同文本。最好直接套用建设部和国家工商局推荐的施工合同示范文 本。其特点是规范、全面、严谨、准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采用这个文本,将有利于避免 因管理人员水平不高或疏忽而产生的漏洞,有利于明确合同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有利 于合同争议的解决。但在市场中处于强势地位的那些业主和发包方往往不愿采用该文本,常 常 喜欢自己拟订合同。这时施工方要引起高度重视,对拟订的每个条款,特别是合同中的免责 条款,加以仔细斟酌,以免无效合同和错漏、歧义的产生,尽量限制业主风险的转嫁,尽力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合同中的任一条款都有可能给当事人带来较大风险和重大的损失。
3.3 建立现代的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3.3.1 建立严格的印章使用制度,企业的合同专用章是代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外行使权 利、承担义务、签订合同的凭证。因此,企业要实行合同专用章审批和使用分离的规定。
3.3.2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强化法律意识, 提高风险防范 意识, 加强合同管理, 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合同由企业的法律顾问部门统一 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企业法律顾问部门作为企业合同统一管理 部门,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管理中, 对合同实行分 级、划块管理, 各业务部门和各单位作为合同二级管理单位, 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合同签 订和履行, 并向法律顾问部门定期汇报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
3.4 强化履行监控和结算管理, 及时处理违约纠纷
签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 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通过监督和跟踪管理可 以了解合同的履行情况, 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 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 排除阻碍, 防 止违约的发生。另外, 合同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合同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部 门密切配合, 把好合同的结算关, 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 也是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的监 督和管理。一旦有违约情况发生, 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 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 , 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对合同管理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科学 的管理。
3.5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实现合同管理科学化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已在企业中普及, 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可引入计算机和网络, 实行合同 信息网络化管理。实现合同的无纸化管理, 减轻手工操作的难度, 使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科学 化、规范化。
3.6 加强相关人员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从现有的市场环境来看,施工企业承担太多不应承担的市场风险,但市场的有序、完善和规 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施工企业应从领导开始到有关部门及人员学透与建设工程密切相关 的《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基本法律,还需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像《施 工合同的司法解释》、《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等作为法院判决和法官直 接引用的具体法律根据,并具体落实到企业的施工合同管理中,练好保护自身权益的内功。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经济中合同和法律诉讼的风险,万一被诉讼,也能用法律保 护自己。这就要靠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有效用好《施工合同的司法解释》等类似适用法律 的相关规定。所以企业必须对合同管理人员从严要求, 定期培训, 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法律 基本知识和签约技巧, 增强责任感, 这是加强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根本。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重视合同在经济活动中 重要作用。施工企业如果没有有力的合同管理,很难获得盈利,稍有不慎即会造成亏损。市场 竞争越激烈,越要重视合同和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树立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贤林.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风险的防范[J].安装,2007,(7).
[2] 宋家琦.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合同管理[J].山西科技,2005,(4).
[3] 申淑华.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河北煤炭,2005,(6).
[4] 胡季英,关柯.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建设监理,2 004,(4).
第二篇: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的探讨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的探讨
三期项目经理部常 莉
„摘 要‟本文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常见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
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常见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合同管理;问题;原因分析;意见和建议
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与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效,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本文就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结合本人在合同全过程管理实践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进行浅在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目的是在今后的合同管理中使其逐步完善,加强管理,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1、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
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
2、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
3、违反法律法规签订的合同是无效合同。《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二)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作为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更重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
及时。
2、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时往往由于工期紧、施工工作面大;再加上施工人员的经营意识淡薄、对此并不重视。签证办理就会不及时,也就会造成漏签、不签。比如在BOP永久变更及维修工程中就有这方面的问题,签证办理滞后,就给我们预结算工作带来困难。
二、针对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合同管理中出现以上问题,本人从对合同和合同管理的认识上分析认为: 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施工任务到手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甚至忘记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而仅仅把它看成是生产过程。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或者对发包人的迁就。
(一)针对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具体表现为:
1、有些分包商为了获得某个项目的分包合同,总包单位
在进行分包单位资格评审时,虽然其具有符合合同当事人所要求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但在合同签订后分包商又将项目转包给其他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的分包商,这种情况将对本企业的信誉和效益造成损失。
2、本人认为出现合同文字不严谨的原因是合同文本没有
采用标准的合同示范文本,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即使采用了示范文本,但每个具体的合同总会有大量的文字修改,如果没有经过细致的审查和确认,同样会出现文字不严谨的现象,在合同结算时承包商往往会处于被动状态,给企业造成损失。
3、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
是:(1)合同管理人员不熟悉法律、法规条文,或者法律意识淡薄;(2)在合同签订时,合同用词不够准确,有模棱两可或含义不清处,合同条款就会出现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现象。
(二)针对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具体表现为:
1、应该办理合同变更或索赔的项目没有办理,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有:施工技术人员只管技术,不关心合同和经营,也没有与合同管理人员相互交流、沟通;而商
52务合同人员不深入现场,不了解现场实际情况。这样 “只奉献无收益”的现象就时常发生。
2、签证但没有办理签证确认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经营意识淡薄,办理签证不及时;施工记录不完整、不全面,工程量确认不及时,以至于造成漏签、不签。
三、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组织管理人员包括技术、合同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定期培训。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与合同有关的法律法规、合同条款、合同示范文本如FIDIC条款等。合同管理需要信息沟通和处理,所以培训可以采用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方式进行,加强内外部的信息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管理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方法。
2、建立岗位责任制。对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企业领域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
(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和制度
1、组织健全:合同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分,为此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每个部门,落实到个人。
2、制度健全: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制度或大纲,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同时企业各层次都应根据上面的制度编制各部门可操作的合同管理程序,例如编制现场施工记录程序、索赔程序、签证程序等。
3、定期检查:企业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合同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对不适应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即对合同管理体系进行动态控制,及时调整,不断完善。
(三)大力推行建设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履约率与合同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好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履约。大力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将有利于堵塞由于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水平和语文水平而产生的漏洞,有利
53于明确合同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合同争议的解决。对于有些发包方没有使用示范文本而自行草拟的文本,我们应当在审查时注意对照示范文本,防止错漏或产生歧义。
(四)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上述三项治理对策,都是企业内部战略措施,积极参加“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则是一项外部措施,目的是借助外部措施,推动内部的合同管理。
企业应主动、积极参与“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营造“重合同、守信用”的氛围。
四、结束语
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只有这样,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
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只有定期和不定期地总结合同履行的全面情况,提炼成功的经验,汲取教训,提出改进合同管理工作的建议,对提高企业合同管理,增进企业效益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制订制度固然重要,执行制度更为重要。无章可循不行,有章不循也不行。而且,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上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原有的合同管理制度。
第三篇:建筑施工企业分公司合同
协议
甲方:xxxxxxxxxxxxxxxxxxxxx
营业执照:
乙方:身份证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建筑施工的有关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本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甲方决定在设立分公司,由乙方担任负责人,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本协议。
一、分公司经营区域及项目范围
分公司可以在辖区范围内经营和运作xxxxxxxxxxxxxxxxxxxxx有效资质内的所有建筑安装工程。由乙方提供办公场所,并保障经营办公场所:(不小于150m2)。
二、承包经营条件
1、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周内,分公司向总公司支付贰拾万元履约保证金,待合同
终止日止一周内不计利息如数返还。
2、分公司一切办公、管理、差旅及与上级主管部门招待费、总公司办理一切与
分公司有关事务的费用等由乙方负责。
3、乙方向甲方即总公司上缴工程总造价的1% 的一定比例作为管理费。
4、乙方项目所用的技术人员(含证件挂靠人员)的社保由乙方自行负责缴纳,工资按总公司统一标准由分公司承担,如乙方项目可返劳保基金,则甲方按其返还可用额有限支付。
三、合作期限
自协议签订之日起年,即从年月日至年月日。协议期满后,甲方可根据乙方在协议期内情况,认为合格的可以进行续签协议。
四、缴款方式
甲方向乙方收取的项目管理费用由甲方在乙方的每单笔工程款中按已约定比例扣除。
五、合作方式
1、乙方在分支机构的辖区范围内和在合作期限内享有以公司分支机构独家经营
权,分支机构与公司资源共享。
2、分支机构在合作期限内只承担债权债务和一切法律责任由乙方承担;分公司自负盈亏,债务由乙方承担,债权由乙方享有;
3、分支机构负责人由乙方担任,负责经营分公司。乙方必须时刻以总公司的名
誉为重,争取为总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甲方应当给分公司在业务开展、工程投标、项目承接上予以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4、乙方负责分支机构中标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的管理。甲
方随时对分公司和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乙方应服从甲方制度管理的要求和指导,对甲方提出的存在不规范之处及时整改并报请总公司复检后再进行下部工作。
六、财务管理
1、由乙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按章纳税;
2、由乙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按章建立账务制度;
3、甲方在乙方辖区内开设一个共管银行账户,财务专用章由甲方掌管,私人印
鉴、会计、出纳印鉴双方各执一枚。乙方账务随时接受甲方检查且保证不违规;
4、分支机构承接的业务资金如需入甲方基本账户,甲方应在收到该款后次日结
清转入分公司账户;
5、分支机构的一切经济合同、信贷必须经甲方审批同意后方可签署;
6、甲方委派一名财务人员驻分支机构执行公司财务制度,并管理好分公司的行
政印章,乙方必须密切配合,以便于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分析和指导。甲方派驻人员工资由乙方负责承担(工资除食宿费用外暂定每月元)。甲方向乙方收取该部分工资后由甲方负责发放。
7、乙方对外、涉外重大事宜,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规定,实施向甲方提交书面备案制度。
七、质安管理
1、分支机构应做好协调建设单位的关系,履行与建设方签订合同中的各项条款。
2、建设方在办理报建手续及申办施工许可证时涉及施工单位的有关费用,在施工过程发生与之相关的其它费用均由乙方负责,所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3、工程项目承包人在承包期内,要切实加强领导,坚守岗位,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如质如量完成本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不得转包和违法分包,否则甲方有权勒令乙方停止施工。
4、保证信誉,坚持以优取胜的原则,严格按施工图和操作规程施工,严禁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的建筑材料(钢筋、水泥、红砖、预制构件、铝合金等主要材料均要有合格证件,以备公司检查)。主要材料必须做到先检后用,不合格材料坚决不用,钢材、水泥送检试验报告由乙方资料员将情况呈报给甲方主管质量负责人方可施工。乙方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工程质量,并与项目责任人签订保证工程质量责任书,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施工,否则出现质量事故责任全部由乙方负责,同时乙方应向甲方支付工程总价款1%的违约金。
5、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确保全体施工技术人员人身安全。乙方要与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签订安全施工合同,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部要配置安全生产责任人从事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宣传、教育、检查、督促。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造成安全事故损失,责任全部由乙方负责承担,同时追究乙方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损失。
6、乙方应依法为民工购买保险,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7、乙方在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与他人要以诚相待,杜绝欺诈行为,如果发生经济或其他纠纷均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8、乙方必须及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不得拖欠。否则甲方有权从工程款内提留用来发放民工工资。
9、乙方就本项目用途所有印鉴均由公司统一制作,乙方签署《领用印章承诺书》方可领用,否则均为无效用章。未经公司许可备案,乙方的擅自以公司名义私刻印章,所产生的债务纠纷由乙方承担全部清偿责任。
10、因乙方在其管辖地区内所承接项目出现的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而引发的返修、赔偿、罚款等均由乙方承担;因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引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必须由乙方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声誉上的影响,每一次不良行为记录,乙方应予补偿50000元。
八、其他约定
1、乙方应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并将分公司组织机构及其通讯方式
书面报请给甲方备案。
2、分支机构的人员证照、人力资源由乙方自行解决,并为施工项目劳务人员办
理工伤保险,否则,乙方应承担其经济损失与民事责任。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乙方承担因事故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3、分支机构每一个项目的施工要严格按照建设部、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公
司的规章制度施工,随时接受总公司检查。
4、甲方可不定期对分公司经营进行检查,乙方要积极配合,分支机构一旦有项
目中标,开工前需报甲方审批方可开工,开工后接受甲方的检查,如有不规范之处,乙方必须按甲方要求整改。
九、本合约终止
1、因乙方不按本协议要求接受甲方监督管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经甲方三次
书面催促整改且拒不改正,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乙方无条件退出分支机构的经营权,并承担责任;
2、甲方拒绝向分支机构提供承接工程、投标所需文件的,乙方有权单方面解除
本协议,甲方所收取乙方的相关费用应予以退还给乙方,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十、其他约定条款
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十一、争议解决方式
1、本协议发生纠纷时应向合同签订地岳麓区人民法院诉讼;
2、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至分支机构
承包期满失效。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年月日年月日
第四篇:建筑施工企业合同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风险
所谓风险,就其字面而言,是指“遭遇危险,受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或机会”。对工程项目来说,风险是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发生。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所承担的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实施中的除规定为业主的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其中,在不同阶段所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可以将这些风险主要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
在合同的签订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在合同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协商确定合同条款,但是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双方必须遵守。在建筑法律关系中,由于涉及到公共利益,建筑关系各方都要受到国家许多强制性法律的约束,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的立项、参与工程建设的主体、工程质量安全标准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建筑关系各方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签订合同。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对国家法律缺乏了解,就可能导致违反法律规定受到法律的制裁,承受合同无效带来的后果,承担本不应由自己承担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2、合同订立把关不严。工程施工合同是建筑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天不足,势必造成项目实施中的被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大都与签订合同时条款把关不严有关。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对合同相对方的资信审查是必要的,发包方资信的瑕疵可能会导致我们不能及时得到应得的工程款,劳务方资信的瑕疵可能会使我们不能完全有效地管理劳务队伍,使工程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其他的合同条款约定不明,尤其针对本工程特殊情况的约定不明,如工程款的结算方法、工程款支付的条件、验收的标准、结算的程序、期限等,容易导致对工程难以顺利进行,引发争议;有些条款甚至容易产生歧义,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类,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合同履行阶段更是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法律风险,如包括工程款支付不及时对工程工期的影响,施工变更、现场洽商等是否及时进行签证确认,工期延误的处理,合同一方要求解除合同,工程停工、窝工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及损失计算,合同外工程量的计价原则及付款时间、方式,业主、建设单位造成工程延期的责任,工程款结算的程序,工程保修款的支付期限,双方往来函件、会议纪要、变更洽商记录等关系工程决算的资料是否收集齐全并妥善保管等等。
施工企业的风险是必须面对的,我们虽然不能左右各种风险带给我们的潜在危险,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避免和化解风险,运用法律手段,减少纠纷,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一,施工企业要加强法制观念,用法律来武装自己,用法律的武器来避免风险。一个法治社会,一切市场行为都要由法律来进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离不开法制的轨道。施工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法律,依法经营,要做好法律宣传工作,举办经常性的法律学习活动,领导、决策层要带头学,经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要重点学,全体员工要普遍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企业的整体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要重视法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大家施工能力和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你也许就赢在法律知识上。
第二,要根据企业不同情况,配备专职法律服务人员,条件具备的,还应当成立企业内部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
建筑施工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之多,如果没有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是很难顺利解决的。现在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聘请了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但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和施工企业法律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如果将所有企业法律事务一揽子交给外部律师,一则费用过高,二则由于顾问律师的时间、精力和专业的问题,法律事务的处理质量不一定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并非任何法律事务都适于由聘请律师来完成。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应该建立法律事务处理机构,配备专业法律服务人员,专门负责企业的日常法律事务工作,比如合同审核、公司法律事务、知识产权初步保护措施等。
企业内部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首先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企业领导人让企业的组织和行为遵守法律的规定,实现依法经营管理,它也是企业领导人在法律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其途径有二:一是通过本部门直接的管理活动,如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行为的管理,对合同的管理,对商标、专利和商业秘密的管理等等,约束和规范企业的行为;二是通过间接的管理手段,如参加、参与、建议、咨询等方式,促使企业领导人和企业有关部门依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施各项管理活动,进而实现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的目标。
公司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应该建立公司总法律顾问制度,建立系统化的法律事务管理体系,由总法律顾问领导企业的法律服务工作。总法律顾问应相当于企业副总裁级别,以便于有效地调动资源实施管理,使公司的法律事务管理完全融入企业管理流程之中。
第三,建立一套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从合同的洽谈,到合同的审批,合同的签订、履行,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合同管理制度应包括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包括专职机构和兼职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从合同管理工作的发展看,企业法律事务机构作为合同的归终管理部门,更有利于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制度网络,是指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统一起来管理。同时还要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第四,成立高效的合同谈判班子,施工企业必须抽调工程技术、法律、造价、财务等各方面的人才,组成高效的谈判班子,才能在合同谈判中处于一种智力均衡、信息对称的状态,以增加谈判的力量,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第五,将合同的洽谈、审核、审批权利分开,分别把关,降低合同风险。对各级被授权谈判签约人员,授权权限一定要明确,不允许超越权限。从合同洽谈开始,就要进行风险管理。经营人员或谈判班子经过合同谈判,合同内容基本确定后,在合同签订前,应将合同文本送至企业相关部门,主要是法律事务部门,进行条款的审核,以防止存在合同陷井,避免风险;经过审核通过的合同,再送至决策人,进行审批;经过审批之后,方可签订合同。在合同签订后,双方对合同条款进行协商变更所签订的补充协议等,应该同样按照原来的程序进行审核审批手续进行。
第六,合同履行过程中,要依法积极维权。合同签订以后,参与合同谈判的人员应向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将合同洽谈中发现的对施工企业有利和不利的条款统统向施工管理人员交代清楚,使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注意,对我们有利的要积极索赔,争取高收益,对己不利的要尽力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及期限履行合同。
工程项目部最好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合同管理人员。这些合同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以后上岗,要配合项目部负责人,根据合同约定对工程索赔等有关事项及时整理资料要求签证;负责收集整理与业主单位的签证,在业主等单位无理拒签有关材料时要及时固定证据;根据合同的约定对相对方的来函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回复;负责各方之间往来函件的签收和送达;在业主单位等违约时及时发函督促其履约并同时固定证据等。
第七,要及时维权。施工企业权利受侵害后,应当及时维权,不能听信某些业主的花言巧语,丧失最佳索赔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业主有严重违约行为,导致施工企业无法施工的,施工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停工,在业主单位纠正违约行为后再行施工;
有些工程项目经过竣工验收后,业主方应付的工程款如果未付足,我们完全可以要求业主方将拖欠的工程款支付之后,再向其交付工程;根据《合同法》规定,在工程竣工交付之后的六个月内,施工企业享有工程价款的优先受偿权,这一权利甚至优先于银行的抵押权,作为施工企业,一定要用好用足这一权利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建筑企业发展的现阶段,对建设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并完成,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未来。只有从源头防范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过程中控制施工风险,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第五篇:企业如何完善合同的管理
企业如何完善合同的管理
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而达成一致的协议。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合同,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所以通过签订合同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不可避免的行为,因此,合同管理对企业的成败非常重要,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合同纠纷是企业在经营过程存在法律风险的重要表现,法律风险是指企业所承担的发生潜在经济损失或其它损害的风险,防止出现合同纠纷,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就要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
一、企业的合同管理机构
合同应由企业的专门机构来执行,即由企业法律顾问部门管理。既然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订立合同的行为就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由此可见,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大量的法律专
业问题,所以合同应由企业法律顾问部门管理,企业法律顾问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一方面,企业法律顾问注意学习法律,同时关注市场法律环境的变化,研究法律适用对本企业产生的影响,在学习中培养并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认真总结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手段的经验和不依法办事造成损失的教训,学习其他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好的做法,具有适用法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设立专门的法律机构来管理合同是企业合同管理的基本条件。
二、企业的合同管理模式
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同,企业选择合同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大中型以上的企业,合同管理的模式应采取企业法律顾问部门统一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因为其部门分工不同,业务不同。法律顾问部门作为企业合同的统一管理部门,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操作上,对合同实行分级、划块管理,各业务部门(主要有供应、销售、研发、投资等)和所属各单位(主要有分公司、驻外机构等)作为合同二级管理单位,由他们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合同签订和履行,向企业法律顾问部门备案,并定期汇报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法律顾问部门随时检查和监督。这样,企业和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对合同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同时,应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学习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建立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这不但增强了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合同法律意识。
三、合同管理制度的内容
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制度,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保存,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档案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情况登记,合同纠纷处理机制,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办法,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合同管理奖惩与绩效考核等。企业通过建立一整套规范、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同时,落实各项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四、合同管理的具体方法
合同关系自始至终是一种法律关系,所以企业的合同管理也应当是自始至终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根据合同的订立、履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应对三个阶段,并且是以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应对处理为辅的合同管理方式。
(一)合同管理的事前防范
做好企业合同管理的事前防范工作,首先,应当从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开始,即了解客户的商业信用、经营情况、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等,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调查是事前预防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查客户的资信状况主要是通过查阅其财务资料、参观其经营场所和访谈其管理人员,核实和验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对客户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间接了解客户信息,如: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查客户的注册登记和年检情况,了解客户的企业性质、股东构成、经营范围和经营期限等;向税务管理部门了解客户的纳税情况;向房地产管理部门调查作为客户经营场所的房地产的权属状况;向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与客户有经济交往的其它企业等调查客户的行业地位和商业信誉;等等。另外客户的资信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也不能将客户以往的资信状况视为当前的资信状况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要及时更新资料,或重新调查后才能对客户当前的资信状况做出准确(下转第63页)(上接第57页)的评价。将客户的各种资料,认真地归档保存,建立客户档案管理。其次,对合同文本的审查,在对当事人资信调查后进行合同谈判,然后起草合同文本,都由企业设立法律顾问办事机构或通过聘请律师担任企业的法律顾问参与,建立合同签订前的审核制度,因为律师和
企业聘请的法律顾问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法律专业业务能力,在合同签订之前由他们对合同进行审核,企业法律顾问从了解客户的商业信用、经营情况、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等基础上,对合同条款、法律风险等方面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决定选择适用何种方式,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就是对合同履行过程监督和管理,合同签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所以;企业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监督可以知道企业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是既要保证自己严格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促使对方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记录,跟踪合同履行过程,把好合同的结算关。如,在合同履行过程还会出现合同变更的情况,对此,应对合同变更的协商过程和协商结果进行评估和记录,在协商不成或没有就变更结果达成一致意见时,应继续按原合同履行,以免出现违约的情况。因此,事中的管理工作非常关键,为了保护合同得以切实履行,需要法律顾问部门同财务部门、供应、销售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得以实现。当合同履行过程出现异常,可能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出现履行与合同的约定不符时,业务部门应当及时把情况反馈到法律顾问部门,法律顾问部门根据情况进行分析处理或提出法律建议等,如,要求对方提供合同担保或行使抗辩权等。
(三)合同管理的事后应对处理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合同事后补救主要是合同履行出现问题,也就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出现违约行为后的应对措施,一旦发生违约情形,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如要求对方继续履行或承担违约金以及解除合同,以及采取合同保全、诉讼保全等措施。事后应对处理是在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没有奏效的情况下,为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得已的措施之一,但也是合同管理的最后保障。
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总之,事前采取周密的防范,事中采取有效的管理,事后进行妥善的补救是做好合同管理,避免产生损失,实现企业效益的指导原则,在当前信用体系有待健全、法院民事执行力度疲弱的社会环境之下,企业更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运用现有的法律规则来管理合同,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