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史记中的成语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释义 “师出无名”也称“兵出无名”。意思是指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也泛指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第二篇: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記》的成語
暗度陳倉 :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史記·高祖本紀》
安堵如常 : 諸吏人皆安堵如故,民爭獻牛灑。《史記·高祖本紀》 案堵如故 : 諸吏人皆安堵如故,民爭獻牛灑。《史記·高祖本紀》 安堵如故 : 諸吏人皆安堵如故,民爭獻牛灑。《史記·高祖本紀》 案甲休兵 : 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趙撫其孤。
《史記·淮陰侯列傳》
按轡徐行 :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安土息民 : 安土息民,以待其敝。
《史記·秦始皇本紀》 安於故俗,溺於舊聞 : 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史記·商君列傳》
安枕而臥 : 使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史記·黥英列傳》 百步穿楊 : 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
《史記·周本紀》
補敝起廢 : 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
《史記·太史公自序》
不避湯火 : 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將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難者,為重賞使也。
《史記·貨殖列傳》
彬彬有禮 : 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
《史記·太史公自序》
北鄙之音 : 紂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國亡……夫朝歌者不時也,北者敗也,《史記·樂書》
兵挫地削 :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卑諂足恭 : 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史記·五宗世家》
必操勝券 : 常執左券,以責於秦韓。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敬仲世家》
不成三瓦 : 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為屋,不成三瓦而陳之。
《史記·龜策列傳》
不得要領 : 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史記·大宛列傳》
百二河山 : 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懸隔千裏,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史記·高祖本紀》
百二山河 : 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裏,持戟百萬,秦得百二馬。
《史記·高祖本紀》
變風易俗 : 向使秦緩其刑罰,薄賦倒斂……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不甘後人 : 而廣不甘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悲歌擊築 : 高漸離擊築,荊軻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登車不顧而去。《史記·刺客列傳》
悲歌慷慨 : 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史記·項羽本紀》
變古亂常 : 晁錯為家令時,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論》
兵貴先聲 : 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變故易常 : 好變故易常者亡,昔陽氏之君,自伐而好變,事無故業。《史記·逸周書》
杯羹之讓 : 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史記·項羽本紀》 不寒而慄 : 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慄,滑民佐吏為治。
《史記·酷吏列傳》
白虹貫日 : 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變化有時 : 去就有序,變化有時。
《史記·秦始皇本紀》 拔劍論功 : 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不絕如帶 : 方呂後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敗軍之將 : 臣聞……敗軍之將,不敢語勇。
《史記·淮陰侯列傳》
百金之士 : 百金之士十萬。
《史記·馮唐列傳》 不經之談 : 無傳無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其語閎大不經。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不可奈何 : 上哭甚悲,謂袁盎曰:'吾不聽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願陛下自寬。’《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不可勝計 : 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不可勝言 : 騫曰:'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今亡,唯王使人導送我。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史記·大宛列傳》
北面稱臣 : 君主宜郊迎,北面稱臣。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鞭墓戮屍 : 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史記·伍子胥列傳》
白馬素車 : 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史記·秦始皇本紀》
本末相順 : 本末相順,終始相應。
《史記·禮書》 不名一錢 : 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史記·佞幸列傳》 變名易姓 : 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
《史記·貨殖列傳》 避面尹邢 : 漢武帝同時寵倖尹夫人與邢夫人,詔二人不得相見。尹夫人向武帝請求見邢夫人。相見後,尹夫人“乃低頭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見《史記·外戚世家》。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 卑論儕俗 : 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
《史記·遊俠列傳》
補漏訂訛 : 王板《史記》之外,並博考他書所引,為之補漏訂訛,手鈔成帖。
清·葉廷琯《吹網錄·鈔輯史記正義》
卑禮厚幣 : 惠王數敗於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
《史記·魏世家》
蓽路藍蔞 : 蓽路藍蔞,以處草莽。
西漢·司馬遷《史記·楚世家》 撥亂誅暴 : 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楚之際月表》
搏牛之虻 :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
《史記·項羽本紀》 暴戾恣睢 : 暴戾恣雎,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
《史記·伯夷列傳》
霸陵醉尉 : 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醉尉,呵止廣。……
《史記·李將軍列傳》
不能贊一辭 :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史記·孔子世家》
杯盤狼藉 : 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狠藉。
《史記·滑稽列傳》
拔旗易幟 : 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候列傳》
倍日並行 : 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避讓賢路 : 願歸丞相侯印,乞骸骨歸,避賢者路。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不勝杯杓 : 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史記·項羽本紀》
不識大體 :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
《史記·平原虞卿列傳》臣愚淺,不識大體。
晉·袁宏《後漢記》卷一○ 壁上觀 : 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拔山扛鼎 : 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史記·項羽本紀》又:“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不少概見 : 餘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史記·伯夷列傳》
拔山蓋世 : 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史記·項羽本紀》
避世金馬 :(東方朔)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沈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
《史記·滑稽列傳》
不勝桮杓 : 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
《史記·項羽本紀》
背水為陣 : 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背水一戰 : 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史記·淮陰侯列傳》
不賞之功 : 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不食周粟 :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史記·伯夷列傳》
白頭如新 : 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
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 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
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抱痛西河 : 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典出《史記·仲尼弟子傳·蔔商傳》
博物君子 : 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
《史記·吳太伯世家》
博聞強記 : 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博聞強識 : 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百無失一 : 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史記·淮陰侯列傳》
抱薪救火 : 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史記·魏世家》
兵相駘藉 : 兵相駘藉,不可勝數。
《史記·天官書》 白魚赤烏 : 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複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雲。
《史記·周本紀》
不約而同 : 應對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布衣黔首 : 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
《史記·李斯列傳》 白魚入舟 : 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諸侯皆曰:'紂可伐矣。’
《史記·周本紀》
便宜施行 : [蕭何]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史記·蕭相國世家》
便宜行事 : 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史記·蕭相國世家》
不遺餘力 : 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
《戰國策·趙策三》秦不遺餘力矣,必且欲破趙軍。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不足掛齒 : 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史記·劉敬叔孫叔通傳》
北走胡,南走越 : 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不治生產 : 高祖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不知所為 : 桓子不知所為。
《左傳·宣公十二年》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後恐,不知所為。
《史記·留侯世家》
不贊一辭 :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不贊一詞 :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史記·孔子世家》
不值一錢 : 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
《史記·魏其安侯列傳》 不直一錢 : 夫無所發怒,乃罵臨汝侯曰:'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兒咕囁耳語。
語出《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不左右袒 : 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
《史記·呂後本紀》 拔幟易幟 : 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史記·淮陰候列傳》
變徵之聲 : 高漸離擊築,荊柯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史記·刺客列傳》
變征之聲 : 高漸離擊築,荊柯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史記·刺客列傳》
鮑子知我 : 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史記·管晏列傳》 抱柱之信 : 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唐·李白《長幹行》詩
拔趙幟易漢幟 : 信(韓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史記·淮陰侯列傳》
尺布鬥粟 : 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從壁上觀 : 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史記·項羽本紀》 吹篪乞食 : 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吳市。
西漢·司馬遷《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吹箎乞食 : 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箎,乞食於吳市。
《史記·範雎列傳》
陳陳相因 : 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史記·平准書》
尺寸之柄 : 魏豹、彭越雖故賤,然已席捲千裏……得攝尺寸之柄。
《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贊》
尺寸之地 : 而齊尺寸之地無得焉,豈不欲得地哉?形勢不能有也。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嘗膽臥薪 : 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沖風之末 : 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櫓縞。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史記·韓安國列傳》
藏弓烹狗 :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沖冠眥裂 :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
刺虎持鷸 : 《戰國策·秦策二》及《史記·張儀列傳》載:刺虎,戰國時,陳畛說秦惠王,引卞莊子刺虎為喻,先待齊楚交戰,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持鷸,用“鷸蚌相持”之典。
慘礉少恩 : 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辭金蹈海 : 秦軍退後,趙平原君以千金謝之,魯仲連卻不受,以為為人排難解紛而取酬,是商賈之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醇酒婦人 : 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
《史記·魏公子列傳》
長嬌美人 : 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嬌美人。
《史記·蘇秦傳》 醇酒美人 : 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
長頸鳥喙 : 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乘堅驅良 : 至於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驅良逐狡兔,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唇焦舌幹 : 日夜焦唇幹舌,欲與吳王接踵而死。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尺籍伍符 : 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司馬貞索隱:“尺籍者,謂書其斬首之功於一尺之板。伍符者,命軍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詐。”
瞋目案劍 : 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複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側目而視 : 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史記·汲鄭列傳》 瞋目切齒 : 是故天下之遊談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
瞋目張膽 : 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餘列傳》
持梁齒肥 : 吾持梁剌齒肥,躍馬疾驅,懷黃金之印……四十三年足矣。
《史記·祭澤列傳》
崇論宏議 : 必將崇論閎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傳》
崇論閎議 : 必將崇論閎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長念卻慮 : 人小乘非位,莫不恍忽失守,偷安日日,獨能長念卻慮,父子作權,近取於戶牖之間,況誅猾臣,為君討賊。《史記·秦始皇本記》
春秋筆法 : 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
《史記·孔子世家》
才氣過人 : 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出奇無窮 : 兵以正合,以奇勝。善之者,出奇無窮。
《史記·田單列傳論》
才氣無雙 : 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史記·李將軍列傳》
稠人廣眾 : 稠人廣眾,薦寵下輩。
《史記·很其武安侯列傳》 稠人廣座 : 稠人廣眾,薦寵下輩。
《史記·很其武安侯列傳》 出入無常 : 以處熒惑
西漢·司馬遷《史記·天官書》司馬貞索隱引晉灼雲:“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無道,出入無常。” 采善貶惡 : 《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 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史記·項羽本紀》
輟食吐哺 : 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
《史記·留侯世家》
啜食吐哺 : 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
《史記·留侯世家》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 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
《史記·太史公自序》 參天貳地 : 拘文牽俗,循誦習傳,當世取說雲爾哉!必將崇論閎議,創業垂統,為萬世規。故馳騖乎相容並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蟬脫濁穢 : 蟬脫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傳檄而定 : 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史記·淮陰侯列傳》
吹簫乞食 : 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吳市。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赤縣神州 : 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長揖不拜 : 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酈生長揖不拜。
《史記·高祖本紀》
蒼蠅附驥 : 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史記·伯夷列傳》司馬貞索隱:“蒼蠅附驥尾而致千裏。”
恥與噲伍 : 漢初,韓信由楚王降封為淮陰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順便去看望樊噲,樊噲跪拜送迎。出來後,韓信笑著說:'生乃與噲等為伍。’
《史記淮陰侯列傳》
諂諛取容 : 自是之後,有腹誹之法,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
《史記·平准書八》
創痍未瘳 : 秦以事於胡,陳勝等起,於今創痍未瘳。
《史記·季布列傳》
齒牙為禍 : 初,獻公將伐驪戎,蔔曰:'齒牙為禍。’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西漢·司馬遷《史記·晉世家》
長夜之飲 : 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
《史記·滑稽列傳》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 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史記·汲鄭列傳》
沉舟破釜 : 焚舟破釜,若驅羊而往。
《史記·項羽本紀》 掉臂不顧 : 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
《史記·孟嘗君列傳》
對簿公堂 : 大將軍使長史負責廣之幕府對簿。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頓兵堅城 : 頓之燕堅城之下。
《史記·淮陰侯列傳》 敵不可假 : 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
西漢·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
刀筆吏 : 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
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
大敗塗地 : 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
《史記·高祖本紀》
東壁餘光 : 臣聞貧人女與富人女會績,貧人女曰:'我無以買燭,而子之燭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無損子明,而得一斯便焉。’《史記·樗裏子甘茂列傳》
刀筆之吏 : 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複對刀筆之吏。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鼎成龍去 : 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史記·封禪書》
當斷不斷 :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史記·齊悼惠王世空》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乃是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道大莫容 :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史記·孔子世家》
獨當一面 : 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史記·留侯世家》
多多益善 : 臣多多益善耳。
《史記·淮陰侯列傳》
斷而敢行 : 顧汪而忘大,後必有善;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後有成功。
《史記·李斯列傳》
墮珥遺簪 : 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鬥而醉二參。
《史記·滑稽列傳》
地廣民稀 : 楚越之地,地廣人希。
《史記·貨殖列傳》習俗頗殊,地廣民稀。
《漢書·地理志下》
地廣人希 : 總之,楚越之地,地廣人希。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地廣人稀 : 楚越之地,地廣人希。
《史記·貨殖列傳》 敵國同舟 :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 道高易安,勢高益危。居赫赫之勢,失身且有日矣。
《史記·日者列傳》
東郭之跡 : 東郭先生久待詔公車,貧困饑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道中人笑之。
《史記·滑稽列傳》 低回不已 : 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帶河厲山 :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戴雞佩豚 :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
《史記·仲弟子列傳》
鬥雞走狗 : 盎病免居家,與閶裏淝枕,相隨行鬥雞走狗。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洞見癥結 : 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刀鋸之餘 : 宦者曰:'臣刀鋸之餘,不敢以二心事君背主,故得罪於君。’
《史記·晉世家》
東門黃犬 : 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史記·李斯列傳》
大名難居 : 句踐以霸,而範蠡稱上將軍。還反國,範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東門種瓜 : 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
《史記·蕭相國世家》
大逆不道 : 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
《史記·高祖本紀》為妖惡言,大逆不道,請逮捕治。
《漢書·楊惲傳》
帶礪河山 :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妒能害賢 : 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史記·高祖本紀》妒賢嫉能,禦下蔽之。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砥厲名號 :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利汙義;砥厲名號者,不以欲行。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帶礪山河 :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大逆無道 : 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
《史記·高祖本紀》
東來紫氣 : 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旦日日夕 : 臣意復診之曰:'當旦日日夕死。’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蕩然肆志 : 然餘多其在布衣之位,蕩然肆志,不屈於諸侯。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鬥粟尺布 : 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掉三寸舌 : 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東市朝衣 : 《史記·吳王濞列傳》、《漢書·晁錯傳》載:漢景帝時,禦史大夫晁錯被讒,“衣朝衣斬東市。”
當世得失 : 觀其所以得尊寵及所以廢辱,亦當世得失之林也,何必舊聞。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
大失人望 : 秦人大失望。
《史記·高祖本記》
盜嫂受金 : 《史記·陳丞相世家》載,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於是漢王疑之。
大失所望 : 秦人大失望。
《史記·高祖本記》
頓首再拜 : 勾踐頓首再拜曰:'孤嘗不料力,乃與吳戰,......’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鼎食鐘鳴 : 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裏擊鐘。
《史記·貨殖列傳》
登壇拜將 : 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沒壇場,具禮乃耳。’王許之。
《史記·淮陰侯列傳》
彈丸之地 : 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年複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大行不顧細謹 :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史記·項羽本紀》
大喜過望 : 出就舍,張禦食飲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
《史記·黥布傳》
洞心駭耳 : 金鼓迭起,鏗鏘鐺鼞,洞心駭耳。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短小精悍 : 解為人短小精悍。
《史記·遊俠列傳》
妒賢嫉能 : 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史記·高祖本紀》妒賢嫉能,禦下蔽之。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砥行立名 : 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史記·伯夷列傳》
倒行逆施 : 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史記·伍子胥列傳》
毒藥苦口 : 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恫疑虛喝 : 是故洞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
《史記·蘇秦列傳》 恫疑虛猲 : 是故洞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
《史記·蘇秦列傳》《戰國策齊策一》作“恫疑虛猲”。
得意揚揚 :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
得意洋洋 :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史記·管晏列傳》 定於一尊 : 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
《史記·秦始皇本紀》
啖以重利 : 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
《史記·高祖紀》
杜郵之戮 : 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裏,至杜郵……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
西漢·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鬥智鬥力 : 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鼎足而居 : 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史記·淮陰侯列傳》
鼎足而三 : 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史記·淮陰侯列傳》
鼎足三分 : 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史記·淮陰侯列傳》
啖之以利 : 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
《史記·高祖紀》
鼎足之勢 : 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史記·淮陰侯列傳》 諤諤以昌 : 竿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
《史記·商君列傳》
扼吭拊背 : 夫與人鬥,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娥皇女英 : 於是堯妻之二女。“二女,娥皇、女英也。”
《史記·五帝本紀》
餓虎之蹊 : 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
《史記·刺客列傳》 耳食不化 : 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史記·六國年表序》 耳食目論 : 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豪毛而不見其睫也。今王知晉之失計,而不自知越之過,是目論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耳食之論 : 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史記·六國年表序》 耳食之徒 : 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史記·六國年表序》 耳食之談 : 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史記·六國年表序》
耳食之言 : 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西漢·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
阿諛苟合 : 怪遇阿諛苟合之徒,……不可勝數也。
《史記·封禪書》
奮臂大呼 : 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
《史記·秦始皇本紀》
拊背扼喉 : 夫與人鬥,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拊背扼吭 : 夫與人鬥,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拊背搤吭 : 夫與人鬥,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福不徒來 : 諫者福也,諛者賊也。人生聽諛,是愚惑也。雖然,禍不妄至,福不徒來。
《史記·龜策列傳》
分寸之功 : 蘇秦見燕王曰:'臣,東周之鄙人也,無有分寸之功。’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
風度翩翩 :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
腹誹心謗 : 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傑壯士與論議,腹非而心謗。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負貴好權 : 武安負貴而好權。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伐功矜能 : 奉法循禮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
負郭窮巷 : 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
《史記·陳丞相世家》 奉公如法 : 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奉公守法 : 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馮驩彈鋏 : 齊人馮諼為孟嘗君門客,不受重視。馮三彈其鋏而歌,一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史記·孟嘗君列傳》
鳳皇於蜚 : 齊懿仲欲妻完,蔔之,占曰:'是謂鳳凰於蜚,和鳴鏘鏘。’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反經合權 : 諸呂為從,謀弱京師,而勃反經合於權。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
飛將奇數 : 李廣老,數奇。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販賤賣貴 : 呂不韋者,陽崔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
《史記·呂不韋列傳》
附驥名彰 : 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史記·伯夷列傳》
負荊請罪 :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飛將數奇 : 李廣老,數奇。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伏節死義 : 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
《史記·汲鄭列傳》 反經行權 : 權者何?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
《公羊傳·桓公十一年》諸呂為從,謀弱京師,而勃反經合於權。
《史記·太史公自序》
防民之口,甚於防水 :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
氾濫博文 : 氾濫博文,則多而久之。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蜚鳥盡,良弓藏 : 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負弩前驅 : 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前驅,蜀人以為寵。
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負駑前驅 : 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駑矢先驅。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富埒天子 : 故吳,諸侯也,以即山鑄錢,富埒天子,其後卒以叛逆。
《史記·平准書》
富埒王侯 : 故吳諸侯也,以郡山鑄錢,富埒天子。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淮書》
扶老攜弱 : 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複歸古公於歧下。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
反其道而行之 : 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
《史記·淮陰侯列傳》 風起雲蒸 : 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
《史記·太史公自序》
婦人醇酒 : 秦數使反閒……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史記·魏公子列傳》
方枘圜鑿 : 梁惠王謀欲攻趙,孟軻稱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內圜鑿,其能入乎?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方枘圓鑿 : 持方枘欲內圜鑿,其能入乎?
西漢·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婦人之仁 :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史記·淮陰侯列傳》
發上沖冠 :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廢書長歎 : 太史公曰:餘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歎也。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富商大賈 : 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傑諸侯於京師。
《史記·貨殖列傳》
廢書而歎 : 太史公曰:餘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歎也。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俛拾仰取 : 然家自父兄子孫約,俛有拾,仰有取,貰貸行賈徧郡國。
語出《史記·貨殖列傳》
俯拾仰取 : 然家自父兄子孫約,俯有拾,仰有取。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分庭抗禮 :(子貢)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史記·貨殖列傳》
反聽內視 :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分我杯羹 :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非我莫屬 : 以為非我莫屬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非熊非羆 : 西伯將出獵,蔔之,曰:'所獲非龍非彨,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史記·齊太公世家》將大獲,非熊非羆,天遺汝師以佐昌。
《宋書·符瑞志上》
負薪救火 : 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
《韓非子·有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史記·魏世家》
飛熊入夢 : 西伯將出獵,蔔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史記·齊太公世家》
負薪之病 : 臣弘行能不足以稱,素有負薪之病,恐先狗馬填溝壑。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負薪之言 :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史記·李斯列傳》司馬貞索隱:“《文子》曰:'聖人不讓負薪之言,以廣其名。’” 分一杯羹 :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富於春秋 : 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
《史記·曹相國世家》
蜂擁而來 : 陳涉首難,豪傑蜂起。
《史記·項羽本紀》 蜂擁而起 : 陳涉首難,豪傑蜂起。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贊》 蜚語惡言 : 乃有蜚語為惡言聞上。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諷一勸百 : 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蜚英騰茂 : 俾萬世得激清流,揚微波,蜚英聲,騰茂實。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方正賢良 : 當是之時,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史記·平准書》
發指眥裂 : 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史記·項羽本紀》
發綜指示 : 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史記·蕭相國世家》
發蹤指示 : 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
非戰之罪 :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史記·項羽本紀》
管鮑分金 :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
《史記·管晏列傳》
貴不可言 : 老父曰:'向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高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
《史記·高祖本紀》 高材疾足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記·淮陰侯列傳》
高材捷足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記·淮陰侯列傳》
各從其志 : 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史記·伯夷列傳》
高車駟馬 : 範睢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禦之,入秦相府。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公車上書 : 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
《史記·東方朔傳》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在召敞。敞……即裝隨使者詣公車上書。
《漢書·張敞傳》
宮車晏駕 : 宮車一日晏駕,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扛鼎拔山 : 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史記·項羽本紀》又:“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割地求和 : 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史記·平原君列傳》
鼓刀屠者 : 君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
《史記·信陵君列傳》
肝膽相照 : 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
《史記·淮陰侯列傳》同心相親,照心照膽壽千春。
宋·趙令畸《侯鯖錄》 肝膽照人 : 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
《史記·淮陰侯列傳》
灌夫罵坐 :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載:灌夫,西漢人,初以勇武聞名,為人剛直不阿,任俠,好飲酒罵人。與丞相田蚡不和,後因在蚡處使酒罵座,戲侮田蚡,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誅。
灌夫罵座 : 武安遂怒,劾灌夫罵座不敬,系居室。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狗吠之驚 : 今中國無狗吠之驚,而外累於遠方之備。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功狗功人 : 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縱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走得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史記·蕭相國世家》
冠蓋相屬 : 遣使冠蓋相屬於道,護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准書》
骨鯁之臣 : 方今吳外困於楚,而內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
《史記·刺客列傳》
改過自新 : 妾傷夫死者不可複生,刑者不可複屬,雖複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史記·孝文本紀》
功高震主 : 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篝火狐鳴 :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史記·陳涉世家》
冠雞佩猳 :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骃豚。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南朝·裴骃集解:“冠以雄雞,佩以猳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帶之。”
攻苦食啖 : 呂後與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攻苦食淡 : 呂後與陛下攻苦食啖(淡)。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高門大戶 : 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高門大屋 : 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西漢·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改名換姓 : 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
《史記·貨殖列傳》 高樓大廈 : 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冠履倒置 : 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史記·轅固生列傳》冠履倒易,陵穀代處。
《後漢書·楊賜傳》
高壘深塹 : 郎中鄭忠乃說止漢王,使高壘深塹,勿與戰。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肝腦塗地 : 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塗地,父子暴骨中野。
《史記·劉敬書孫通列傳》
龜冷搘床 : 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餘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
西漢·司馬遷《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
龜冷支床 : 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餘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
《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
剛戾自用 :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
《史記·秦始皇本紀》
各如其意 : 每詔令議義,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故人之意 : 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
西漢·司馬遷《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貴少賤老 : 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
《史記·匈奴列傳》
冠上履下 : 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史記·儒林列傳》
國士無雙 :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史記·淮陰侯列傳》
高世之行 : 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毀名。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過市招搖 : 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
《史記·孔子世家》
孤特獨立 : 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
《史記·項羽本紀》
孤特自立 : 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
《史記·項羽本紀》
觀望不前 : 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
《史記·信陵君列傳》 高屋建瓴 : 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史記·高祖本紀》 貫朽粟腐 : 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史記·平准書》
貫朽粟紅 : 漢興七十餘年之間……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史記·平准書》
掛席為門 : 《史記·陳丞相世家》載:漢初丞相陳平,好讀書,在未發跡時,家裏很窮,掛著破席子當門。甘心為伍 : 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史記·淮陰侯傳》
貫頤奮戟 : 虎賁之士跣跔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
《史記·張儀列傳》
高陽酒徒 : 走!複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各有所長 : 而獲親近,非獨色愛,能亦各有所長。
《史記·太史公自序》
各有所短 : ……及孫王離為項羽所虜,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膏腴之壤 : 東據城皋之險,割膏腴之壤。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功者難成而易敗 : 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
《史記·淮陰侯列傳》
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 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
《史記·五帝本紀》男女異路,市無二價,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漢·五充《論衡·是應篇》
各自為戰 : 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穀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史記·項羽本紀》 禍不妄至 : 寡人聞之,諫者福也,諛者賊也。人主聽諛,是愚惑也。雖然,禍不妄至,福不徒來。
《史記·龜策傳》
化馳如神 : 令雖未出,化馳如神,心有所懷,感動萬裏。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汗出沾背 : 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 閎大不經 : [騶衍]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荒誕不經 : 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虎而冠 : 其爪牙吏,虎而冠。
《史記·酷吏列傳》
虎而冠者 : 齊王母家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合而為一 : 臣為王慮,莫若善楚。秦楚合而為一以臨韓,韓必斂手。
《史記·春申君列傳》
火耕水耨 : 江南火耕水耨,令饑民得流就食江淮間,欲留,留處。
《史記·平准書》 火耕水種 : 江南火耕水耨,令饑民得流就食江淮間。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淮書》
悔過自新 : 於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新唐書·馮元常傳》:“元常喻以恩信,約悔過自新,賊相率脫甲而縛。
《史記·吳王濞列傳》
忽忽不樂 : 三十五年冬,複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勿勿不樂。
《史記·梁孝王世家》
河海不擇細流 : 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史記·李斯列傳》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 :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鴻鵠高翔 :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
《史記·留侯世家》 輷輷殷殷 : 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絕,輷輷殷殷,若有三軍之眾。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
何見之晚 : 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見之晚?
《史記·李斯列傳》
黃口孺子 : 古之伐國,不殺黃口。
《淮南子·氾論訓》父去裏所,複返,曰:'孺子可教矣。’
《史記·留侯世家》
鴻門宴 :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狐鳴魚出 :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夜篝火,狐鳴曰:'大楚興,陳勝王。’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狐鳴魚書 :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史記·陳涉世家》
豪厘不伐,將用斧柯 : 《周書》曰:'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厘不伐,將用斧柯,前慮不定,將有大患,將奈之何?’
《史記·蘇秦列傳》
閎覽博物 : 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
《史記·吳太伯世家》
汗流浹背 : 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史記·陳丞相世家》
後來居上 : 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史記·汲鄭列傳》
洪爐燎發 : 夫以鴻毛燎於爐炭之上,必無事矣。
《史記·刺客列傳》
洪爐燎毛 : 夫以鴻毛燎於爐炭之上,必無事矣。
《史記·刺客列傳》
虎狼之國 : 秦,虎狼之國,不可信。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後來者居上 : 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史記·汲鄭列傳》
恢奇多聞 : 弘為人恢奇多聞,常稱以為人主病不廣大,人臣病不儉節。
《史記·平津侯列傳》
狐裘蒙茸 : 狐裘蒙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史記·晉世家》 恨入骨髓 : 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
《史記·秦本紀》 畫若鴻溝 : 漢王複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史記·項羽本紀》
厚施薄望 : 及解年長,更折節為儉,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
《史記·郭解列傳》
好色不淫 :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好施樂善 : 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史記·樂書》
衡石量書 : 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記·秦始皇本紀》
好善樂施 : 聞徽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二》
諱樹數馬 : 建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萬石君少子慶為太僕,禦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慶於諸子中最為簡易矣,然猶如此。”
海市蜃樓 : 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
《史記·天官書》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
《隋唐遺事》
後實先聲 : 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
《史記·淮陰侯列傳》
黃屋左纛 : 乃乘黃屋左纛,稱制。
《史記·南越列傳》
好學不倦 : 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寵於獻公,好學不倦。《史記·楚世家》
韓信登壇 : 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
《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將兵 : 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含血吮瘡 : 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好學深思 : 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史記·五帝本紀》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 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史記·五帝本紀》 汗血鹽車 : “汗血馬”,在我國又稱天馬、大宛馬,“鹽車”,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史記·大宛列傳》
恨相知晚 : 兩人相引為重,其遊如父子然。相得甚歡,無厭,恨相知晚也。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褐衣不完 : 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穀,餘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好言甘辭 : 數使使於漢,好言甘辭求請和親。
《史記·匈奴傳》 褐衣蔬食 : 故季次、原憲終年空室蓬戶,褐衣蔬食。
《史記·遊俠列傳》
胡越之禍 : 是胡越起於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恨之入骨 : 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
《史記·秦本紀》 堅壁不戰 : 項羽聞漢王在宛,果引兵南,漢堅壁不與戰。
《史記·高祖本紀》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 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史記·淮陰侯列傳》
季布一諾 :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舉錯必當 : 舉錯必當,莫不如畫;皇帝之明,臨察四方。
《史記·秦始皇本紀》
舉措必當 : 舉措必當,莫不如畫。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金城千裏 : 夫關中左肴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裏,天府之國也。
《史記·留侯世家》雖複舳艫沸海,旌旗觸天,鐵山四面,金城千裏,亦不能為敵人計矣。
唐·王勃《上劉右相書》 酒池肉林 : 以酒為池,懸肉為林。
《史記·殷本紀》行賞賜,酒池肉林。
《漢書·張騫傳》
計出無聊 : 上複責問吳使者,使者對曰:'……今王始詐病,及覺,見責急,愈益閉,恐上誅之,計乃無聊。唯上棄之,而與更始。’
西漢·司馬遷《史記·吳王濞列傳》 九鼎大呂 :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史記·平原君列傳》
江東父老 : 項王笑曰:'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和何面目見之?’
《史記·項羽本紀》 舉鼎絕臏 : 王與孟說舉鼎,絕臏。
《史記·秦本紀》 積德累善 : 韓信、盧綰非素積德累善之世,徼一時權變,以詐力成功。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論》婁敬曰:'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周之先自後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有餘世。
又《劉敬叔孫通列傳》
饑而忘食 : 今吾憂之,夜而忘寢,饑而忘食。
《史記·趙世家》 救過不給 : 群臣百姓救過不給,何變之敢圖?
《史記·李斯列傳》
救過不贍 : 九卿碌碌奉其官,救過不贍,何暇論繩墨之外乎!
《史記·酷吏列傳》
救過不暇 : 九卿碌碌奉其官,救過不贍,何暇論繩墨之外乎!
《史記·酷吏列傳》
九垓八埏 : 上暢九垓,下坼八埏。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金匱石室 : 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史記·太史公自序》
津關險塞 : 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曰:'秦並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繕津關,據險塞,修甲兵而守之。
《史記·秦始皇本紀》 久孤於世 : 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
《史記·遊俠列傳》
戛羹之嫂 : 《史記·楚元王世家》載:漢劉邦和他的客人們到其嫂家吃飯。本來鍋中還有羹,其嫂卻故意用勺刮鍋,發出響聲,表示羹盡。劉邦為此十分怨恨其嫂。
久懷慕藺 : 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積毀銷骨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史記·張儀列傳》 救火揚沸 : 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
《史記·酷吏列傳》
九合一匡 : 桓公九合諸侯。
《論語·憲問》又:“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昔得管仲相齊桓,霸諸侯,有九合一匡之功。
《史記·主父偃列傳》
嫁禍於人 : 韓氏所以不入於秦者,欲嫁禍於趙也。
《史記·趙世家》
糾合之眾 : 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計將安出 : 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借交報仇 :(解)以軀借交報仇。
《史記·郭解列傳》
節儉躬行 : 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史記·管晏列傳》
亟疾苛察 : 且秦以任刀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節儉力行 : 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史記·管晏列傳》
寄豭之豬 : 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
《史記·秦始皇本紀》司馬貞索隱:“豭:牡豬也,言夫淫他室,若寄豭之豬也。” 掘墓鞭屍 :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
抉目東門 : 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吳太伯世家》
雞鳴狗盜 :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穀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抉目懸門 : 抉吾眼縣吳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史記·伍子胥列傳》
堅明約束 :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能堅明約束者也。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季禮掛劍 : 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塚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史記·吳太伯世家》
酒令如軍令 : 高後令劉章為酒吏,請以軍法行酒。諸呂有一人醉亡酒,章追仗劍斬之。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劍履上殿 : 乃令蕭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史記·蕭相國世家》
羈旅之臣 : 羈旅之臣,幸若獲宥。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羈旅之臣,幸得免負擔。
《史記·陳杞世家》
膠漆相投 : 感於心,合於行,親於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眾口哉。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相容並包 : 故馳騖乎相容並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就日望雲 : 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史記·五帝本紀》臣曆刺三州,連總三府,外任逾紀,入覲無階,就日望雲,魂飛心往,臣某中謝。
唐·杜周士《代崔中丞請朝覲表》
急人之困 : 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
急人之難 :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詩經·小雅·常棣》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史記·魏公子列傳》
就日瞻雲 : 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史記·五帝本紀》 堅忍質直 : 禦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後、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
《史記·張丞相列傳》
敬授民時 : 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史記·五帝本紀》《藝文類聚》伏惟陛下,敬授民時,造幄籍圃。
卷三五引南朝·梁元帝《慶東耕啟》
結駟連騎 : 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決勝千裏 : 運籌帷帳中,決勝千裏外,子房功也。
《史記·留侯世家》
敬授人時 :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書·堯典》。蔡沉集傳:“人時,謂耕獲之候”。《史記·五帝本紀》引作“敬授民時”。
節食縮衣 : 能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
《史記·貸殖列傳》 節食省衣 : 能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
《史記·貸殖列傳》 家徒壁立 :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疾痛慘怛 :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地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家徒四壁 :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居徒四壁 :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計無複之 : 夫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者,非能勇也,其計畫無複之耳。
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論》
計無付之 : 夫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者,非能勇也,其計畫無複之耳。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經緯天下 : 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史記·秦始皇本紀》
將相本無種 : 且壯士不死即已,殆即舉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史記·陳涉世家》
嫉閑妒能 : 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史記·高祖本紀》妒賢嫉能,禦下蔽之。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決一雌雄 : 天下匈奴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史記·項羽本紀》
金玉貨賂 : 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
《史記·高祖本紀》 家殷人足 : 臨淄之塗,車轂擊,人摩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史記·蘇秦列傳》
決一勝負 : 天下匈奴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史記·項羽本紀》
節衣縮食 : 能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
《史記·貸殖列傳》 解衣推食 :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史記·淮陰侯列傳》
錦衣行晝 :(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解衣衣人 :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史記·淮陰侯列傳》 盡忠拂過 : 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異違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為戮沒矣。
《史記·秦始皇本紀》
借箸代籌 : 請借前箸以籌之。
《史記·留侯世家》
膠柱鼓瑟 : 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毅列傳》
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史記·樂毅列傳》
價值連城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原以十五城請易璧。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疾足先得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記·淮陰侯列傳》
捷足先得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記·淮陰侯列傳》
捷足先登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記·淮陰侯列傳》
減灶之計 : 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可操左券 : 公常執左券以責於秦韓。
西漢·司馬遷《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扛鼎抃牛 : 籍(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
《史記·項羽本紀》秦悼武、烏獲、任鄙,扛鼎抃牛,非絕力也?
漢·楊雄《法言·淵騫》
慷慨悲歌 : 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
《史記·項羽本紀》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
晉·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侃侃諤諤 :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論語·鄉黨》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史記·商君傳》
苦口逆耳 : 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叩馬而諫 : 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弑君,可謂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義人者。’扶而去之。
《史記·伯夷列傳》 控名責實 : 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史記·太史公自序》
匡亂反正 : 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於正。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
曠日長久 : 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塊然獨處 : 今世之處士,時雖不用,崛然獨立,塊然獨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
苦身焦思 :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空室蓬戶 : 故季飲、原憲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不厭。死而已四百餘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史記·遊俠列傳》
可同患,難處安 : 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刳胎殺夭 : 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
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科頭跣足 : 虎賁之士跿跔科頭。
《史記·張儀列傳》彥章為人驍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新五代史·王彥章傳》
魁梧奇偉 : 餘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
《史記·留侯世家》
苦心焦思 :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胯下之辱 :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快意當前 : 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史記·李斯列傳》 空言虛語 : 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苦言藥,甘言疾 : 語有之矣,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史記·商君列傳》
空中樓閣 : 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
《史記·天官書》空中結樓殿,意表出雲霞。
唐·宋之問《遊法華寺》詩 民變蜂起 : 陳涉首難,豪傑蜂起。
《史記·項羽本紀》
目不交睫 : 陛下居代時,太后嘗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民不聊生 : 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名不虛傳 : 然其私意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言,士不虛附。
《史記·遊俠列傳》
名不虛立 : 名不虛立,士不虛附。
西漢·司馬遷《史記·遊俠列傳》
門不夜關 : 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
《史記·循吏列傳》
名垂後世 : 範蠡三遷皆有榮名,名垂後世。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澠池之功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漫誕不稽 : 其為漫誕不稽,無足疑者。
宋·洪邁《容齋隨筆·史記世次》
每飯不忘 : 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袪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於钜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钜鹿也’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名高天下 : 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莫敢仰視 : 於是已破破秦軍,項羽召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而冠 :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冠冕 :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史記·項羽本紀》 沐猴衣冠 :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史記·項羽本紀》 木強敦厚 : 勃為人木強敦厚,高帝以為可屬大事。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賣漿屠狗 : 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
《史記·信陵君列傳》以屠狗為事。
《史記·樊噲列傳》
門可羅雀 : 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六外可設雀羅。
《史記·汲鄭列傳》
麋蒙虎皮,攻之者眾 : 臣請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人猶攻之也。若使澤中麋蒙虎之皮,人之攻必萬於虎矣。
《史記·楚世家》 面目黎黑 : 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默默無聲 : 於是景帝默默無聲。
西漢·司馬遷《史記·梁孝王世家》
靡靡之樂 : 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先此聲者,其國必削。
《韓非子·十過》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裏之舞,靡靡之
第三篇: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记》的成语
暗度陈仓 :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史记·高祖本纪》
安堵如常 : 诸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史记·高祖本纪》 案堵如故 : 诸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史记·高祖本纪》 安堵如故 : 诸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史记·高祖本纪》
案甲休兵 : 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辔徐行 :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安土息民 : 安土息民,以待其敝。
《史记·秦始皇本纪》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史记·商君列传》
安枕而卧 : 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史记·黥英列传》
百步穿杨 :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史记·周本纪》
补敝起废 : 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不避汤火 : 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史记·货殖列传》
彬彬有礼 : 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史记·太史公自序》 北鄙之音 : 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史记·乐书》
兵挫地削 :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卑谄足恭 : 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史记·五宗世家》 必操胜券 : 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世家》
不成三瓦 : 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史记·龟策列传》
不得要领 :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史记·大宛列传》 百二河山 : 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史记·高祖本纪》 百二山河 : 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史记·高祖本纪》
变风易俗 : 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不甘后人 : 而广不甘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悲歌击筑 : 高渐离击筑,荆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史记·刺客列传》
悲歌慷慨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史记·项羽本纪》
变古乱常 : 晁错为家令时,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
兵贵先声 : 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变故易常 : 好变故易常者亡,昔阳氏之君,自伐而好变,事无故业。《史记·逸周书》 杯羹之让 : 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史记·项羽本纪》 不寒而栗 : 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史记·酷吏列传》
白虹贯日 :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变化有时 : 去就有序,变化有时。
《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剑论功 :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不绝如带 : 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败军之将 : 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
《史记·淮阴侯列传》 百金之士 : 百金之士十万。
《史记·冯唐列传》
不经之谈 : 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其语闳大不经。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不可奈何 : 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不可胜计 : 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可胜言 :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史记·大宛列传》
北面称臣 : 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鞭墓戮尸 : 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史记·伍子胥列传》
白马素车 : 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史记·秦始皇本纪》
本末相顺 : 本末相顺,终始相应。
《史记·礼书》
不名一钱 : 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史记·佞幸列传》 变名易姓 :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史记·货殖列传》
避面尹邢 : 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诏二人不得相见。尹夫人向武帝请求见邢夫人。相见后,尹夫人“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卑论侪俗 :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史记·游侠列传》 补漏订讹 : 王板《史记》之外,并博考他书所引,为之补漏订讹,手钞成帖。
清·叶廷琯《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
卑礼厚币 : 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
《史记·魏世家》 荜路蓝蒌 : 荜路蓝蒌,以处草莽。
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 拨乱诛暴 :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搏牛之虻 :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史记·项羽本纪》 暴戾恣睢 : 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史记·伯夷列传》 霸陵醉尉 :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醉尉,呵止广。„„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能赞一辞 :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
杯盘狼藉 :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狠藉。
《史记·滑稽列传》
拔旗易帜 :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
倍日并行 :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避让贤路 : 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不胜杯杓 :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史记·项羽本纪》 不识大体 :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
《史记·平原虞卿列传》臣愚浅,不识大体。
晋·袁宏《后汉记》卷一○
壁上观 :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拔山扛鼎 :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史记·项羽本纪》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不少概见 :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史记·伯夷列传》
拔山盖世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史记·项羽本纪》
避世金马 :(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史记·滑稽列传》 不胜桮杓 :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史记·项羽本纪》 背水为阵 :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背水一战 :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赏之功 : 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食周粟 :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史记·伯夷列传》
白头如新 : 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
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 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
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抱痛西河 : 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典出《史记·仲尼弟子传·卜商传》
博物君子 : 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史记·吴太伯世家》
博闻强记 : 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博闻强识 : 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百无失一 : 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
抱薪救火 : 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史记·魏世家》 兵相骀藉 : 兵相骀藉,不可胜数。
《史记·天官书》
白鱼赤乌 :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史记·周本纪》
不约而同 : 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布衣黔首 :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
《史记·李斯列传》
白鱼入舟 :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诸侯皆曰:'纣可伐矣。’
《史记·周本纪》
便宜施行 : [萧何]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史记·萧相国世家》
便宜行事 : 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史记·萧相国世家》 不遗余力 : 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战国策·赵策三》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不足挂齿 : 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史记·刘敬叔孙叔通传》 北走胡,南走越 : 今上始得天下
,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不治生产 : 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不知所为 : 桓子不知所为。
《左传·宣公十二年》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
《史记·留侯世家》 不赞一辞 :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不赞一词 :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
不值一钱 : 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
《史记·魏其安侯列传》 不直一钱 : 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不左右袒 : 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史记·吕后本纪》 拔帜易帜 :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史记·淮阴候列传》
变徵之声 : 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史记·刺客列传》
变征之声 : 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史记·刺客列传》
鲍子知我 : 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史记·管晏列传》
抱柱之信 :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唐·李白《长干行》诗 拔赵帜易汉帜 : 信(韩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史记·淮阴侯列传》
尺布斗粟 :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从壁上观 :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史记·项羽本纪》
吹篪乞食 : 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吹箎乞食 :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箎,乞食于吴市。
《史记·范雎列传》
陈陈相因 :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尺寸之柄 : 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得摄尺寸之柄。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赞》
尺寸之地 : 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尝胆卧薪 : 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冲风之末 :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橹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史记·韩安国列传》
藏弓烹狗 :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冲冠眦裂 :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刺虎持鹬 : 《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惨礉少恩 :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辞金蹈海 : 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醇酒妇人 : 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史记·魏公子列传》
长娇美人 : 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娇美人。
《史记·苏秦传》
醇酒美人 : 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长颈鸟喙 :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乘坚驱良 : 至于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唇焦舌干 : 日夜焦唇干舌,欲与吴王接踵而死。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尺籍伍符 :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
瞋目案剑 : 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侧目而视 : 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史记·汲郑列传》 瞋目切齿 : 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瞋目张胆 : 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余列传》
持梁齿肥 : 吾持梁剌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四十三年足矣。
《史记·祭泽列传》
崇论宏议 : 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传》
崇论闳议 : 必将
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长念却虑 : 人小乘非位,莫不恍忽失守,偷安日日,独能长念却虑,父子作权,近取于户牖之间,况诛猾臣,为君讨贼。《史记·秦始皇本记》 春秋笔法 :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史记·孔子世家》
才气过人 :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出奇无穷 : 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
《史记·田单列传论》 才气无双 :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史记·李将军列传》
稠人广众 : 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史记·很其武安侯列传》 稠人广座 : 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史记·很其武安侯列传》
出入无常 : 以处荧惑
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司马贞索隐引晋灼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出入无常。”
采善贬恶 : 《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史记·项羽本纪》
辍食吐哺 : 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史记·留侯世家》
啜食吐哺 : 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史记·留侯世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参天贰地 : 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蝉脱浊秽 : 蝉脱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传檄而定 :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吹箫乞食 :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赤县神州 :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长揖不拜 : 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长揖不拜。
《史记·高祖本纪》 苍蝇附骥 : 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史记·伯夷列传》司马贞索隐:“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耻与哙伍 : 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樊哙,樊哙跪拜送迎。出
来后,韩信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
《史记淮阴侯列传》
谄谀取容 : 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史记·平准书八》
创痍未瘳 : 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
《史记·季布列传》 齿牙为祸 : 初,献公将伐骊戎,卜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
长夜之饮 :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史记·滑稽列传》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 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史记·汲郑列传》 沉舟破釜 : 焚舟破釜,若驱羊而往。
《史记·项羽本纪》
掉臂不顾 : 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史记·孟尝君列传》
对簿公堂 : 大将军使长史负责广之幕府对簿。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顿兵坚城 : 顿之燕坚城之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
敌不可假 : 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
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 刀笔吏 : 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
大败涂地 : 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史记·高祖本纪》
东壁余光 : 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刀笔之吏 :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鼎成龙去 :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史记·封禅书》 当断不断 :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齐悼惠王世空》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道大莫容 :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史记·孔子世家》 独当一面 :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史记·留侯世家》 多多益善 : 臣多多益善耳。
《史记·淮阴侯列传》
断而敢行 : 顾汪而忘大,后必有善;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史记·李斯列传》
堕珥遗簪 : 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史记·滑稽列传》
地广民稀 :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
《史记·货殖列传》习俗颇殊,地广民
稀。
《汉书·地理志下》
地广人希 : 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地广人稀 :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
《史记·货殖列传》
敌国同舟 :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 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史记·日者列传》
东郭之迹 : 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
《史记·滑稽列传》
低回不已 : 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带河厉山 :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戴鸡佩豚 :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史记·仲弟子列传》
斗鸡走狗 : 盎病免居家,与阊里淝枕,相随行斗鸡走狗。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洞见症结 :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刀锯之余 : 宦者曰:'臣刀锯之余,不敢以二心事君背主,故得罪于君。’
《史记·晋世家》
东门黄犬 :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史记·李斯列传》
大名难居 : 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东门种瓜 : 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
《史记·萧相国世家》
大逆不道 : 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
《史记·高祖本纪》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汉书·杨恽传》 带砺河山 :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妒能害贤 :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史记·高祖本纪》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砥厉名号 :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行。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带砺山河 :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大逆无道 : 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史记·高祖本纪》
东来紫气 :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旦日日夕 : 臣意复
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荡然肆志 : 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屈于诸侯。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斗粟尺布 :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掉三寸舌 : 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东市朝衣 : 《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
当世得失 : 观其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
《史记·高祖功臣年表》
大失人望 : 秦人大失望。
《史记·高祖本记》
盗嫂受金 :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于是汉王疑之。大失所望 : 秦人大失望。
《史记·高祖本记》
顿首再拜 : 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鼎食钟鸣 : 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史记·货殖列传》
登坛拜将 :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没坛场,具礼乃耳。’王许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弹丸之地 : 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大行不顾细谨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
大喜过望 : 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史记·黥布传》 洞心骇耳 : 金鼓迭起,铿锵铛鼞,洞心骇耳。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短小精悍 : 解为人短小精悍。
《史记·游侠列传》
妒贤嫉能 :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史记·高祖本纪》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砥行立名 : 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史记·伯夷列传》
倒行逆施 : 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史记·伍子胥列传》 毒药苦口 :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恫疑虚喝 : 是故洞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
《史记·苏秦列传》 恫疑虚猲 : 是故洞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
《史记·苏秦列传》《战国策齐策一》作“恫疑虚猲”。
得意扬扬 :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
列传》
得意洋洋 :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史记·管晏列传》
定于一尊 :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史记·秦始皇本纪》
啖以重利 :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史记·高祖纪》
杜邮之戮 : 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斗智斗力 :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鼎足而居 :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史记·淮阴侯列传》 鼎足而三 :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史记·淮阴侯列传》 鼎足三分 :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史记·淮阴侯列传》 啖之以利 :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史记·高祖纪》
鼎足之势 :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史记·淮阴侯列传》 谔谔以昌 : 竿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史记·商君列传》
扼吭拊背 : 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娥皇女英 : 于是尧妻之二女。“二女,娥皇、女英也。”
《史记·五帝本纪》 饿虎之蹊 :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史记·刺客列传》
耳食不化 : 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史记·六国年表序》
耳食目论 : 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耳食之论 : 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史记·六国年表序》
耳食之徒 : 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史记·六国年表序》
耳食之谈 : 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
以耳食无异。
《史记·六国年表序》
耳食之言 : 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
阿谀苟合 : 怪遇阿谀苟合之徒,„„不可胜数也。
《史记·封禅书》 奋臂大呼 : 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
《史记·秦始皇本纪》
拊背扼喉 : 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拊背扼吭 : 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拊背搤吭 : 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福不徒来 : 谏者福也,谀者贼也。人生听谀,是愚惑也。虽然,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史记·龟策列传》
分寸之功 : 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风度翩翩 :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 腹诽心谤 : 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非而心谤。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负贵好权 : 武安负贵而好权。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伐功矜能 : 奉法循礼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负郭穷巷 : 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
《史记·陈丞相世家》
奉公如法 :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奉公守法 :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冯驩弹铗 : 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史记·孟尝君列传》
凤皇于蜚 : 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反经合权 : 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飞将奇数 : 李广老,数奇。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贩贱卖贵 : 吕不韦者,阳崔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史记·吕不韦列传》 附骥名彰 :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史记·伯夷列传》
负荆请罪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飞将数奇 : 李广老
,数奇。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伏节死义 : 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史记·汲郑列传》
反经行权 : 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
《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史记·太史公自序》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泛滥博文 : 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蜚鸟尽,良弓藏 :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负弩前驱 : 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负驽前驱 : 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驽矢先驱。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富埒天子 : 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史记·平准书》
富埒王侯 : 故吴诸侯也,以郡山铸钱,富埒天子。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淮书》
扶老携弱 : 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歧下。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反其道而行之 :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史记·淮阴侯列传》 风起云蒸 : 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史记·太史公自序》
妇人醇酒 : 秦数使反閒„„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史记·魏公子列传》
方枘圜凿 : 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方枘圆凿 : 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妇人之仁 :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发上冲冠 :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废书长叹 :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富商大贾 :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于京师。
《史记·货殖列传》 废书而叹 :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俛拾仰取 : 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语出《史记·货殖列传》
俯拾仰取 : 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分庭抗礼 :(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史记·货殖列传》
反听内视 :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分我杯羹 :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非我莫属 : 以为非我莫属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非熊非罴 :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史记·齐太公世家》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
《宋书·符瑞志上》 负薪救火 : 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韩非子·有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史记·魏世家》
飞熊入梦 :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史记·齐太公世家》
负薪之病 : 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负薪之言 :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史记·李斯列传》司马贞索隐:“《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分一杯羹 :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富于春秋 : 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史记·曹相国世家》
蜂拥而来 :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史记·项羽本纪》
蜂拥而起 :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赞》 蜚语恶言 : 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讽一劝百 : 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蜚英腾茂 : 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方正贤良 : 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史记·平准书》
发指眦裂 :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史记·项羽本纪》
发综指示 :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发踪指示 :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 非战之罪 : 然
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史记·项羽本纪》
管鲍分金 :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史记·管晏列传》
贵不可言 : 老父曰:'向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史记·高祖本纪》
高材疾足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记·淮阴侯列传》
高材捷足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记·淮阴侯列传》
各从其志 :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史记·伯夷列传》
高车驷马 : 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公车上书 :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史记·东方朔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汉书·张敞传》
宫车晏驾 : 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扛鼎拔山 :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史记·项羽本纪》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割地求和 : 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史记·平原君列传》 鼓刀屠者 : 君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史记·信陵君列传》
肝胆相照 :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宋·赵令畸《侯鲭录》
肝胆照人 :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灌夫骂坐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灌夫,西汉人,初以勇武闻名,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饮酒骂人。与丞相田蚡不和,后因在蚡处使酒骂座,戏侮田蚡,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诛。
灌夫骂座 : 武安遂怒,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居室。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狗吠之惊 : 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功狗功人 :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冠盖相属 : 遣使冠盖相属于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骨鲠之臣 : 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史记·刺客列传》
改过自新 : 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
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史记·孝文本纪》
功高震主 : 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篝火狐鸣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
冠鸡佩猳 :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骃豚。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南朝·裴骃集解:“冠以雄鸡,佩以猳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带之。” 攻苦食啖 : 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攻苦食淡 : 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高门大户 : 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高门大屋 : 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改名换姓 :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史记·货殖列传》
高楼大厦 : 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冠履倒置 : 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史记·辕固生列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后汉书·杨赐传》 高垒深堑 : 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肝脑涂地 : 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
《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
龟冷搘床 : 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西汉·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 龟冷支床 : 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
刚戾自用 :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史记·秦始皇本纪》
各如其意 : 每诏令议义,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故人之意 :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贵少贱老 : 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
《史记·匈奴列传》 冠上履下 : 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史记·儒林列传》
国士无双 :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史记·淮阴侯列传》
高世之行 : 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过市
招摇 : 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史记·孔子世家》 孤特独立 : 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
《史记·项羽本纪》 孤特自立 : 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
《史记·项羽本纪》
观望不前 : 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史记·信陵君列传》
高屋建瓴 :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史记·高祖本纪》
贯朽粟腐 :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贯朽粟红 :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挂席为门 :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甘心为伍 : 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史记·淮阴侯传》
贯颐奋戟 : 虎贲之士跣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
《史记·张仪列传》 高阳酒徒 : 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各有所长 : 而获亲近,非独色爱,能亦各有所长。
《史记·太史公自序》
各有所短 : „„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膏腴之壤 : 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功者难成而易败 :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淮阴侯列传》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
《史记·五帝本纪》男女异路,市无二价,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汉·五充《论衡·是应篇》
各自为战 :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史记·项羽本纪》
祸不妄至 : 寡人闻之,谏者福也,谀者贼也。人主听谀,是愚惑也。虽然,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史记·龟策传》
化驰如神 : 令虽未出,化驰如神,心有所怀,感动万里。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汗出沾背 : 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闳大不经 : [驺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
之,至于无垠。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荒诞不经 : 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虎而冠 : 其爪牙吏,虎而冠。
《史记·酷吏列传》
虎而冠者 : 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合而为一 : 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
《史记·春申君列传》
火耕水耨 : 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史记·平准书》
火耕水种 : 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淮书》
悔过自新 : 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新唐书·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
《史记·吴王濞列传》 忽忽不乐 : 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史记·梁孝王世家》
河海不择细流 :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史记·李斯列传》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鸿鹄高翔 :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史记·留侯世家》
輷輷殷殷 : 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何见之晚 : 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
《史记·李斯列传》
黄口孺子 : 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淮南子·氾论训》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史记·留侯世家》
鸿门宴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狐鸣鱼出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狐鸣鱼书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史记·陈涉世家》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 《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厘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将有大患,将奈之何?’
《史记·苏秦列传》
闳览博物 : 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史记·吴太伯世家》 汗流浃背 : 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史记·陈丞相世家》 后来居上 : 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史记·汲郑列传》 洪炉燎发 : 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史记·刺客列传》 洪炉燎毛
: 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史记·刺客列传》
虎狼之国 :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后来者居上 : 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史记·汲郑列传》 恢奇多闻 :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
《史记·平津侯列传》
狐裘蒙茸 : 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史记·晋世家》 恨入骨髓 : 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史记·秦本纪》
画若鸿沟 : 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史记·项羽本纪》
厚施薄望 : 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史记·郭解列传》
好色不淫 :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好施乐善 : 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史记·乐书》
衡石量书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好善乐施 : 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二》
讳树数马 : 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海市蜃楼 : 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史记·天官书》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隋唐遗事》
后实先声 : 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黄屋左纛 : 乃乘黄屋左纛,称制。
《史记·南越列传》
好学不倦 : 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史记·楚世家》
韩信登坛 :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将兵 :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含血吮疮 :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好学深思 :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五帝本纪》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五帝本纪》 汗血盐车 : “汗血马”,在我国又称天马、大宛马,“盐车”,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史记·大宛列传》
恨相知晚 : 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褐衣不完 : 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穀,余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好言甘辞 : 数使使于汉,好言甘辞求请和亲。
《史记·匈奴传》
褐衣蔬食 : 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史记·游侠列传》
胡越之祸 : 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恨之入骨 : 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史记·秦本纪》
坚壁不战 : 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坚壁不与战。
《史记·高祖本纪》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史记·淮阴侯列传》
季布一诺 :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举错必当 : 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举措必当 : 举措必当,莫不如画。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金城千里 : 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史记·留侯世家》虽复舳舻沸海,旌旗触天,铁山四面,金城千里,亦不能为敌人计矣。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酒池肉林 :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史记·殷本纪》行赏赐,酒池肉林。
《汉书·张骞传》
计出无聊 : 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
九鼎大吕 :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史记·平原君列传》
江东父老 : 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史记·项羽本纪》 举鼎绝膑 : 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史记·秦本纪》 积德累善 : 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论》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
又《刘敬叔孙通列传》
饥而忘食 : 今吾忧之,夜而忘寝,饥而忘食。
《史记·赵世家》 救过不给 : 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
《史记·李斯列传》
救过不赡 : 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
《史记·酷吏列传》
救过不暇 : 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
《史记·酷吏列传》
九垓八埏 : 上畅九垓,下坼八埏。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金匮石室 : 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史记·太史公自序》
津关险塞 : 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秦并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久孤于世 :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
《史记·游侠列传》
戛羹之嫂 : 《史记·楚元王世家》载:汉刘邦和他的客人们到其嫂家吃饭。本来锅中还有羹,其嫂却故意用勺刮锅,发出响声,表示羹尽。刘邦为此十分怨恨其嫂。久怀慕蔺 :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积毁销骨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救火扬沸 : 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史记·酷吏列传》 九合一匡 : 桓公九合诸侯。
《论语·宪问》又:“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昔得管仲相齐桓,霸诸侯,有九合一匡之功。
《史记·主父偃列传》 嫁祸于人 : 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祸于赵也。
《史记·赵世家》
纠合之众 : 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计将安出 : 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借交报仇 :(解)以躯借交报仇。
《史记·郭解列传》
节俭躬行 : 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史记·管晏列传》
亟疾苛察 : 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节俭力行 : 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史记·管晏列传》
寄豭之猪 : 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史记·秦始皇本纪》司马贞索隐:“豭:牡猪也,言夫淫他室,若寄豭之猪也。”
掘墓鞭尸 :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抉目东门 : 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
鸡鸣狗盗 : 《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抉目悬门 : 抉吾眼县吴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史记·伍子胥列传》 坚明约束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能坚明约束者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季礼挂剑 :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史记·吴太伯世家》
酒令如军令 : 高后令刘章为酒吏,请以军法行酒。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仗剑斩之。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剑履上殿 : 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史记·萧相国世家》 羁旅之臣 : 羁旅之臣,幸若获宥。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担。
《史记·陈杞世家》 胶漆相投 : 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兼容并包 : 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就日望云 :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史记·五帝本纪》臣历刺三州,连总三府,外任逾纪,入觐无阶,就日望云,魂飞心往,臣某中谢。
唐·杜周士《代崔中丞请朝觐表》
急人之困 :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急人之难 :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诗经·小雅·常棣》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史记·魏公子列传》 就日瞻云 :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史记·五帝本纪》 坚忍质直 : 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史记·张丞相列传》
敬授民时 :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史记·五帝本纪》《艺文类聚》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
卷三五引南朝·梁元帝《庆东耕启》
结驷连骑 : 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决胜千里 : 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史记·留侯世家》 敬授人时 :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书·尧典》。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
节食缩衣 :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史记·贷殖列传》 节食省衣 :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史记·贷殖列传》
家徒壁立 :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疾痛惨怛 :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家徒四壁 :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居徒四壁 :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计无复之 : 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
计无付之 : 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经纬天下 : 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史记·秦始皇本纪》
将相本无种 : 且壮士不死即已,殆即举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嫉闲妒能 :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史记·高祖本纪》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决一雌雄 : 天下匈奴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史记·项羽本纪》
金玉货赂 : 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
《史记·高祖本纪》
家殷人足 : 临淄之涂,车毂击,人摩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决一胜负 : 天下匈奴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史记·项羽本纪》 节衣缩食 :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史记·贷殖列传》
解衣推食 :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史记·淮阴侯列传》 锦衣行昼 :(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解衣衣人 :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史记·淮阴侯列传》
尽忠拂过 : 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异违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史记·秦始皇本纪》 借箸代筹 : 请借前箸以筹之。
《史记·留侯世家》 胶柱鼓瑟 :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史记·乐毅列传》
价值连城 :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疾足先得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记·淮阴侯列传》
捷足先得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记·淮阴侯列传》
捷足先登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记·淮阴侯列传》
减灶之计 : 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可操左券 : 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扛鼎抃牛 : 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史记·项羽本纪》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汉·杨雄《法言·渊骞》
慷慨悲歌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史记·项羽本纪》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侃侃谔谔 :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论语·乡党》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史记·商君传》 苦口逆耳 :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叩马而谏 : 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
《史记·伯夷列传》
控名责实 :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匡乱反正 : 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旷日长久 :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块然独处 :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苦身焦思 : 吴既
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空室蓬户 : 故季饮、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史记·游侠列传》
可同患,难处安 : 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刳胎杀夭 : 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科头跣足 : 虎贲之士跿跔科头。
《史记·张仪列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魁梧奇伟 : 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史记·留侯世家》
苦心焦思 :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胯下之辱 :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快意当前 :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史记·李斯列传》
空言虚语 : 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苦言药,甘言疾 : 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商君列传》
空中楼阁 : 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史记·天官书》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
民变蜂起 :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史记·项羽本纪》
目不交睫 : 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民不聊生 : 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名不虚传 : 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史记·游侠列传》
名不虚立 :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门不夜关 : 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史记·循吏列传》 名垂后世 :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渑池之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漫诞不稽 : 其为漫诞不稽,无足疑者。
宋·洪迈《容斋随笔·史记世次》
每饭不忘 :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名高天下 : 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莫敢仰视 : 于是已破破秦军,项羽召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冠冕 :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衣冠 :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史记·项羽本纪》
木强敦厚 :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卖浆屠狗 :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史记·信陵君列传》以屠狗为事。
《史记·樊哙列传》
门可罗雀 : 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六外可设雀罗。
《史记·汲郑列传》
麋蒙虎皮,攻之者众 : 臣请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人犹攻之也。若使泽中麋蒙虎之皮,人之攻必万于虎矣。
《史记·楚世家》
面目黎黑 : 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默默无声 : 于是景帝默默无声。
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
靡靡之乐 : 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
《韩非子·十过》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史记·殷本纪》 靡靡之音 : 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韩非子·十过》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史记·殷本纪》
糜鹿姑苏 : 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糜鹿游姑苏之台也。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甿隶之人 :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木强少文 :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面如冠玉 :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美如冠玉 :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史记·陈丞相世家》 面若死灰 : 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西汉·司马迁《史记·修务训》
默然无声 : 于是景帝默默无声。
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 马上得天下 :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马上得之 : 陆生时时说称《诗》、《
书》,高帝骂之曰:'乃公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名声过实 : 及为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名声籍甚 : 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史记·陆贾列传》
名山事业 : 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史记·太史公自序》 面折廷诤 : 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史记·吕太后本纪》
茂实英声 : 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昧死以闻 :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
《史记·赵世家》
没石饮羽 :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毛遂自荐 :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目挑心招 :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史记·货殖列传》
麦秀黍离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
《诗经·王风·黍离》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史记·宋微子世家》
名显天下 :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眇小丈夫 : 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
《史记·孟尝君传》
米盐凌杂 :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纵横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
《史记·天官书》
明于治乱 : 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明珠暗投 :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的璧,以暗投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目眦尽裂 :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史记·项羽本纪》
面折人过 : 汲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史记·汲郑列传》 面折廷争 : 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
两败俱伤 :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
双虎之功。
《史记·张仪列传》
略不世出 : 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六出奇计 : 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连城之璧 :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连城之价 :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国志·魏志·文帝纪》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裴松之注引《魏略》
砺带河山 :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泥而不滓 :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逆耳利行 : 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留侯世家》 逆耳良言 : 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留侯世家》
劳而少功 :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乐而忘返 :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西巡狩,乐而忘归。
《史记·秦本纪》第五卷
乐而忘归 :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西巡狩,乐而忘归。
《史记·秦本纪》 怒发冲冠 :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庄子·盗跖》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论功行封 :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史记·萧相国世家》 龙化虎变 :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易·革》《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两虎相斗 : 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战国策·秦策二》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史记·春申君列传》
两虎相争 : 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战国策·秦策二》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史记·春申君列传》
乐极悲生 :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淮南子·道应训》
屡见不鲜 : 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天久慁公为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累见不鲜 : 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天久慁公为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蹑蹻檐簦 :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裴骃集解引徐广曰:“蹻,草履也。簦,长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谓之簦。” 历阶而上 : 杜蒉入寝,历阶而升。
《礼记·檀弓下》迁遂按剑历阶而上。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鸟尽弓藏 : 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利尽交疏 : 语有之:'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甫瑕是也。
《史记·郑世家》
乐极生悲 :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淮南子·道应训》
力钧势敌 : 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下争朋党,君弗能禁,南氏以分。
《逸周书·史记》
礼禁未然 :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史记·太史公自序》
鳞集仰流 : 四面风德,二方之君鳞集仰流,愿得受号者以亿计。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乐极则悲 :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利口辩给 : 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史记·张释之列传》
利口喋喋 : 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史记·张释之列传》
劳苦功高 : 劳苦而功高如此。
《史记·项羽本纪》 利口巧辞 : 子贡利口巧辞。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讷口少言 :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史记·李将军列传》
立木南门 :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史记·商君列传》 恋恋不舍 :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间,故释公。
《史记·范睢传》(蔡)元度送之郊外,促膝剧谈,恋恋不能舍。
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六
留落不遇 : 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荦荦大端 : 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史记·天官书》
荦荦大者 : 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力能扛鼎 : 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史记·项羽本纪》
两利俱存 :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虐老兽心 : 呜呼!薰鬻氏虐老兽心,以奸巧边氓。朕命将率,徂征厥罪。
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于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汉·司马迁《史记·王世家》
囊里盛锥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碌碌无才 : 公等録録(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上书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纵谈,观得色变,此岂碌碌无能之人?
宋·吴箕《常谈》卷八
利令智昏 : 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赵胜)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累卵之危 : 居累卵之危而图泰山之安。
汉·王符《潜夫论》卷三秦王之国,危如累卵,得臣则安。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龙去鼎湖 :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典出《史记·封禅书》
连衽成帷 : 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史记·苏秦列传》
历日旷久 : 是人必封不久矣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唐·裴骃集解:“必且历日旷久,则系牦能挈石,驾马亦能致远。”
令人切齿 : 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傫如丧狗 :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
语本《史记·孔子世家》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两鼠斗穴 : 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内视反听 :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乐善好施 : 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史记·乐书二》
劳身焦思 :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
劳神苦思 :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
劳神苦形 : 若夫终日暴露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而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由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履虽新不为冠 : 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史记·儒林列传》
烈士徇名 : 贪夫徇财,烈士徇名。
《史记·伯夷列传》 礼失则昏 : 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矢志为昏,失所为愆。’
《史记·孔子世家》
履舃交错 : 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滅。
《史记·滑稽列传》 漏瓮沃焦釜 : 且救赵之务,宜若奉瓮沃焦釜也。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漏网游鱼 : 网漏于吞舟之鱼。
《史记·酷吏列传序》 漏网之鱼 : 网漏于吞舟之鱼。
《史记·酷吏列传序》 两雄不并立 : 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駣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两雄不俱立 : 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駣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履舄交错 : 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史记·滑稽列传》 劳形苦神 : 若夫终日暴露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流血漂卤 : 秦有余力而制其敌,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史记·秦始皇本纪》此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
《战国策·中山策》
利析秋毫 : 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史记·平准书》
两贤相厄 :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流言蜚语 : 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
《礼记·儒行》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龙隐弓坠 :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巧干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
《史记·封禅书》 鲁鱼亥豕 : 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吕氏春秋·察传》 六艺经传 : 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两言可决 :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可决耳。’
《史记·平
原君虞卿列传》
龙驭上宾 :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史记·封禅书》
龙御上宾 :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史记·封禅书》
栎阳雨金 : 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
《史记·秦本纪》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
留中不出 : 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史记·三王世家》 留中不发 : 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史记·三王世家》 留中不下 : 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史记·三王世家》
蹑足附耳 :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史记·淮阴侯传》
来者居上 : 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语出《史记·汲郑列传》
凌杂米盐 : 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为盐。
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蹑足其间 :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
立锥之地 : 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史记·留侯世家》 讴功颂德 : 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史记·周本纪》 偶语弃市 :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四篇:浅谈《史记》中理想人物[推荐]
盛晓涵
浅谈《史记》中理想人物
在《史记》选读中可以看到第一篇就是司马迁的其人其事,司马迁采用汉初学者常用的问答形式,以问答结构全篇,一方面使问题显豁、醒目,另一方面也使论说集中、明晰,行文生动活泼,增强了可读性。例如“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司马迁以回答壶遂问题为由,阐述了孔子为何而作《春秋》,还强调孔子作《春秋》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行为,“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司马迁对孔子作《春秋》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实际上是在暗示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是在对《史记》作自我评价,同时也在提醒世人注意《史记》的作用。而《史记》的要旨,在于忠于史实,褒贬古今。
在《屈原列传》中通过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不幸,表现了屈原的一生与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处处流露出作者郁郁不平之气。
在这篇文章中,其写作上的特点是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在很多篇文章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除了传末赞语之外,多不直接表示自己的意见,而是把自己的意见寓于叙事之中。《屈原列传》与《伯夷列传》等篇确实另一种写法,这就是夹叙夹议,这是最明显的,在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在议论部分又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即大赞《离骚》。
暂不说《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更是精心设计,独具匠心的艺术虚构和安排,但就其开头间叙了一些事实,写至“王怒而疏屈平”,立即写出大段议论来,评价《离骚》写作的缘由,《离骚》的体制及其艺术价值。就是写到“屈平既嫉之”以下数句,也是概括《离骚》大意。最后提到宋玉等人,文采可称,而人品不及,正所以证明《离骚》为千古绝唱。在仔细看看篇中历叙怀王的愚昧,大段文字,中间只以“屈平既绌”、“屈平既疏”相关照,便觉这些也可以说是表明《离骚》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所以可以看出这一篇,是屈原的传记,也可以说是《离骚》的序言,这里也渗透着司马迁的浓重的感情色彩,一个虚拟的自我。而者也正是源于他对作者与作品关系的正确理解。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怀王的昏聩无能直接进行了评价,予以强烈谴责,也间接赞颂了屈原的远见卓识。第三部分,采用寓议于叙的手法,显示屈原之死的深远影响。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写,一方面是他有强烈的感情要借题抒发,另一方面也是有关屈原本身的资料太少的缘故,或者可以说汉代以前的史料没有任何关于屈原其人其事的记载,包括楚国和秦齐各国的史料,屈原皆不见半点踪影。
文章尽管议论抒情的方式不同,但都突出了屈原性格的主要特征:爱国与正直。这也不正是司马迁本人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吗?
想必大家对负荆请罪、渑池之会都很熟悉,司马迁也对其二人作了一篇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通过描写人物去表现历史事件的典型作品,他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一文一武的历史人物。在《史记》选读中只节选了部分,作者通过选取的三件典型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廉颇的勇于改过,高度赞扬了二人的爱国精神。文章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在写蔺相如的时候,没有写他一生的事迹,只选择了他一生中的三个片段来写,写蔺相如的一生或显得累赘,选择三个充分表现他的性格特征的片段也足以看出他的为人,他的品格,他的精神。这三个片段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司马迁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负荆请罪”,写他对内的顾全大局,团结为重。三个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品质,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写廉颇,则只要从“负荆请罪”这个典型事件中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在前两个事件中给读者以暗示。
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蔺相
如这个历史人物是在秦国威胁利诱赵国,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国朝廷上与秦王面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时,是那样的谦让,似乎是在逃避,却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对待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从中我们能清楚地、全面地认识蔺相如这个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
这篇传记的另一个写作特点是: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在这篇文章中,在对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对话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蔺相如劝缪贤不要逃亡,蔺相如建议赵王答应秦王以璧易城的对话,分析厉害,提出对策,不由得人信服。蔺相如在秦国朝廷项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恭敬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怒而不可遏,以死抗争。词锋犀利,刚柔并济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权、有勇有谋,有勇有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这不由地让我想起周恩来,他与不同国家参加的会议,走路的姿势,显现出来的气魄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动作,每个眼神,每个用词都体现出一个外交家的对待某事的态度,对待某事的重视程度。为廉颇的对话在选段中只有三处,他在渑池之会前与赵王分别的一段话,表现他很有政治头脑。在“负荆请罪”事件中,他先前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正是由于廉颇的这一性格特点,到后来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就更突出了他的坦率与真诚。“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这是多么的坦诚,多么的可爱。
在《李将军列传》中也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其的热爱赞美之情。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这篇传记就是司马迁为汉朝名将李广作的传记倾注了他深厚的热爱赞美之情。文章围绕李广精于骑射、用于作战、仁爱士卒等特点,刻画了李广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也对李广坎坷的一生尤其是他悲惨的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排挤并残害李广的封建帝王和权贵们表现了极大的愤慨,对汉代的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利的批判。
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写李广戍边抗击匈奴,突出他出雁门击匈奴和任右北平太守的经历,赞扬了他治军的方略和热爱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司马迁生动地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一代名将的形象,同时又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并揭露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薄情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力作,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在人物传记方面的杰出才能。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是司马迁最擅长的方法之一,在本文中作者就是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如文中写李广智胜敌人:李广打仗不仅勇猛,而且颇有“心计”,而且常以智胜敌。他为上郡太守时,一次追击敌之射雕者,追至纵深数十里之外,三个射雕者被生擒一,杀二。但发现匈奴有数千骑,李广只有百骑。敌众我寡,如跑,必被追杀,全军覆没;如留,则可麻痹敌人,让敌人以为他们是诱敌之师,比不敢击。果然,匈奴中李广之计,不敢袭击,引兵而去。李广亦于次日平旦之时,归其大军。这充分表现了李广的智慧谋略过人。又如,文章采用典型事例和细节写李广的箭术与热爱士卒。他箭术精湛,力大无穷。一次,将石头误当成老虎,竟将箭射入石头之中,可见其力之大。他为人清廉,热爱士卒。他将赏赐及俸禄均分给士卒,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他不善言辞,常在地上画起行军的阵势与他人一同做游戏。他带兵总是吃苦在前,如行军途中喝水,士兵没有喝到水,他绝不走进水边。他对待士兵宽和,不苛刻,因此能得到士兵的拥护。他射箭,一定要在离敌人几十步内才射,百发百中。这些都突出了李广的军事才能及热爱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
全文没有雕琢的词语,也少有激昂慷慨的议论。但在那看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和作者独有的评价。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刎”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美、同情,以至悲愤和心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第五篇:《史记》中的的刘邦
诛秦灭项歌大风——《史记》中的的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史记》中最生动的历史人物,就艺术成就而言,刘邦形象比项羽形象写得还要好。
一、刘邦的出身与反秦起义前的经历
刘邦是沛县丰邑人。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刘邦兄弟三个,刘邦是行三。故称“刘季”。刘邦好大言,好与人开玩笑,好骂人,不论与谁说话都是“你爸爸”、“你老子”;刘邦为泗上亭长时送民工入咸阳见始皇出行的感慨“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有许多神奇的传说,例如刘邦斩蛇,老妇人夜哭的故事就非常生动:“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这种“造神”运动既是政治斗争的需要,也是当时民众易于接受,并乐于为之传颂的。
二、刘邦从南路西进,经由开封、洛阳,南折经南阳入武关,大破秦军于峣关、蓝田后到达咸阳(前208年后九月----前206年10月,历时十三个月)。刘邦稳定关中秩序,深得秦民拥护,唯恐刘邦不当关中王。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来到咸阳城外东南方的霸上,刚刚杀了赵高,在位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高祖本纪》说:“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首先这接待子婴投降的做法就是有礼节,得人心的。几是接待帝王投降几乎都有这样一套程序。
刘邦稳定关中秩序:刘邦接受子婴投降后,“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这段话有几层意思:1,表现了刘邦全军上下秋毫无犯的的纪律,是仁义之师;2,废除秦王朝的残暴法制,使人们有一种获得“解放”之感;3,让关中地区的原有官吏各就各位,继续维持好各地区各方面的秩序;4,让自己的部下跟着各地区的官吏到各地去进行宣传、安抚,讲清楚怀王的规定,以及今后自己施政方针。
请注意,全部《史记》中,司马迁对刘邦倾心赞美、歌颂的文字,再没有超过这一段的了。在这里司马迁尽管没有忘掉顺手写一笔刘邦好酒好色的本性。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过多地纠缠道德层面,而是要看他在历史发展上起了什么作用。刘邦入关后进行了如此扎实、如此深入有效的群众工作,与项羽没有入关前先活埋了二十万关中子弟相比,鸿门宴上项羽还能杀得了刘邦吗?所以说“鸿门宴”只是一段生动的故事而已,不能把它当成真正的历史读。
三、刘邦在楚汉战争相持阶段的主要谋略与实践。(公元前205年4月--公元203年8月,共两年零五个月。)
(一)刘邦在荥阳、成皋主战场采取死死顶住,不让项羽再向西方跨进一步。
(二)刘邦在西线死死顶住的同时,而派部将联络河南东部的彭越,在项羽的后方开展游击战、运动战,拉着项羽来回跑,这样一方面减轻西线主战场的压力,二来使项羽在两头奔跑中逐渐疲惫、逐步削弱。
(三)刘邦派韩信扫荡项羽北侧的诸侯,逐渐对项羽形成战略包围,韩信第一年灭西魏与代国,第二年灭赵国与燕国;第三年灭齐国,并将项羽本人的西楚地盘占领几尽。
(四)刘邦派陆贾往做项羽部将九江王黥布的工作,使黥布由中立到改投刘邦。随后黥布利用他在今安徽中部一带的影响,帮着刘邦开辟了南部战线,从而对项羽构成战略上的四面包围。
(五)刘邦进行了根据地建设,命萧何侍太子在栎阳建立后方统帅部,总理后方,支援前方。“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又说:“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于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之,兴关内卒乘塞。”
(六)命陈平对项羽开展政治攻势,进行间谍工作,对项羽部将进行公化瓦解,收买利诱,跟着就是刺客。就是在陈平的工作下,大将锺离眜失去项羽信任,谋博士范增被项羽气死,大司马周殷投降了刘邦。
(七)两年零五个月的相持过程中,“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双方都有胜有败,但就总体而言,则是刘邦逐渐由弱变强,项羽由强亦弱的过程。
四:楚汉相持阶段有关刘邦的一些重要故事:
当刘邦与项羽对阵于广武山的二王城时,刘邦曾当面斥责的了项羽的十条大罪:“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当项羽提出要跟刘邦单人决斗时,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刘邦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并说:“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与乃公挑战!”
当项羽埋伏的神箭手“射中汉王。汉王伤匈,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这对安定本方的军心是极其重要的。
当“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九)刘邦为麻痹项羽,提出以鸿沟为界,双方议和。项羽放回刘邦的父亲、妻子。(前203年九月)
五、刘邦破杀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乌江
刘邦接受张良建议,预先给韩信、彭越划出地盘,令其为自己利益而战,于是得以汇集各路大军,由韩信统一指挥,围困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固镇县城东五十里、灵璧县东南之沱河北岸)。
项羽大败后,突围逃到今安徽和县的长江边,地名叫乌江浦,被韩信的骑兵将领追上,经过最后的激战,项羽自杀,也许是被汉军所杀。时年三十一岁。刘邦将项羽埋葬在谷城,还为他切实的哭了一回。刘盼遂读《史记》批此曰:“此种心理,与十三妹闻年大将军死欲拔剑自杀同,老安猜透其理矣。”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2月,在今山东定陶县即皇帝位。
六、刘邦称帝后的制度建设
(一)建都。刘邦原想建都于洛阳,刘敬出面劝刘邦建都关中(长安)。刘邦的大臣们多反对,希望临近故乡;后来张良出面赞成刘敬,于是刘邦立即拍板定局
(二)制礼用儒。刘邦做了皇帝,就是开始制礼做乐。所以这个时候出来一个人物,这个人叫叔孙通,名载,薛人(今山东省滕县人),秦汉之际的儒者。出身于儒生的叔孙通堪称为西汉初年造就的一位典型“君子儒”。他运用书本知识观察社会生活,运用书中智慧解决社会矛盾,制礼作乐,因时而兴,取得了极大成功。《叔孙通传》:“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叔孙通默默无闻;等刘邦称帝后他感到时机到了,对刘邦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于是给刘邦制订了一套礼乐制度。汉朝正式的尊儒虽然是在武帝时代,但从刘邦起,就已有了这种苗头儿。
七、刘邦打击割据势力,平定北方叛乱
刘邦杀韩信、彭越、黥布。一方面是韩信等人有自取被杀之情由。鸿沟之盟后,刘邦约好与韩信、彭越共同追击、合围项羽于固陵,而韩信、彭越抗命不听,致使项羽又回戈反击,大破刘邦。一直到张良出主意,让刘邦预先给韩信彭越划出地盘,他们才出兵灭掉了项羽。这样的臣子,没有任何一个主子能够容忍,他们的被翦除,只是时间而已。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韩信、彭越、黥布的本领太大,威望太高,刘邦无法忍受他们的威胁。故而总要找借口、强加罪名杀害他们,写彭越最清楚:有人劝彭越造反,彭越不听,彭越要杀一名部下,此人逃到刘邦诬告:“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至于黥布则完全无罪,是因为吕后杀死彭越,将彭越的肉煮成粥分给众人喝,黥布感到恐怖、害怕,于是干脆造反了。当黥布造反有消息传到长安,人们分析黥造反的原因时,《黥布传》写一位令尹说:“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韩信的问题写得恍忽迷离,说韩信想造反也是不参成立的,此事讲韩信时再详说。
刘邦、吕后的手段是极黑的,本来不想杀的人,说杀就是“夷灭宗族”
接着,刘邦又平定了韩王信、陈豨、卢绾在北方的叛乱。
八、刘邦称帝后,报恩报仇的故事
(一)刘邦封其大嫂之子为“羹颉侯”。因为当年其大嫂有粥不给刘邦喝,而故意用勺子挠得锅响。故而刘邦恨她一辈子,其父刘老头儿多次相劝,才封他儿子刘信做了这么一个奇特名字的侯。当时侯的领地一个县,为了报复他的嫂子,特地将一县名改称“羹颉”
(二)萧何是刘邦的老上司,对刘邦多方有恩,刘邦每次给县里出差时,朋友们给刘邦捐助盘缠,萧何总比别人多捐助两文钱,刘邦对此深记不忘,故封功臣为侯时特地多封给萧何两千户,以报昔日之恩。
(三)刘邦当年大败于彭城时,被项羽的部将丁公所追,刘邦实在跑不了啦,刘邦向他求饶,书上写的是刘邦说:“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就把刘邦放走了。后来刘邦称帝后,丁公来找刘邦请求给个官做。结果呢?刘邦不但不报恩,反而把丁公抓起来杀掉了,而且把他的尸体拉着示众,说:“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後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这件事情很奇特,如何说丁公放走的了项羽的敌人该杀,那么项伯这个屡次出卖项羽的大内奸,该不该杀呢?估计事情的真相不会是这样。如果刘邦当时表现得太狼狈,让人过后一想起来就难堪的无地自容,那么,丁公就非死不可了。丁公万万不该来,因为他的出现就是对刘邦的莫大耻辱。
九、刘邦死后留下的两个麻烦:匈奴问题与大小老婆之间的尖锐矛盾
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的四月二十五,享年六十二岁。刘邦是在讨伐黥布“叛乱”的时候中了一箭,大概是射中了要害部位。所以在回京经过故乡沛县,在乡亲们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他在演唱他自己写作的《大风歌》,在演唱那“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时候,就让人感觉到,其中尽管也有豪气,但同时也带有思前想后的悲凉之音。在回到长安,吕后向他问起他身后的朝廷大事安置时,他告诉吕后“萧何之后曹参可,曹参之后王陵可”;但“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云云,甚他也就没的可说了。
(二)刘邦给他的后人留下的麻烦主要有二,其一是他打败韩王信时,脑瓜一热,急躁冒进地想趁势一举消灭匈奴人,结果被匈奴人包围在平城,直到逼着他订立和亲条约,从此向匈奴年年进贡才放他出来。这个问题一直苦恼着汉王朝此后的六十多年。另一个问题就是由于他宠爱戚夫人,以致于差点废掉吕后,从而种下的大小老婆之间的尖锐矛盾。这个问题严重影响朝廷政局的变化,所以在刘邦一死、尸骨未寒的时刻,一场残酷的凶杀、迫害,与一场无比剧烈的权位之争就已经展开了。
十、结束语
司马迁在对比着写刘邦与项羽的时候,其同情更多的是在项羽一方,有不少故意出刘邦洋相的地方:如写刘邦的好酒好色、流氓习气、骂骂咧咧、粗话满口,以及怯懦自私,战场屡被项羽打败,而且败得非常惨等等。但司马迁写刘邦的优长之处也是极其用力、使人过目不忘的:如刘邦入秦后所实行的一系列得民心的政策;如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所表现的许多关系全局的宏伟决策,即使是在彭城惨败之后也不失时宜地进行巩固后方与建设根据地的一连串措施;尤其是在任用贤才、驾御贤才方面所表现的特殊能力,更是令人叫绝,韩信在对敌作战上可谓百战百胜,但一到刘邦面前简直就成了“少不更事”的的孩童,一任刘邦摆布;刘邦从谏如流,在改变个人看法、收回错误指示的时候有如条件反射一样快捷,这在接受张良意见撤消封建六国后代为王的问题上、在如何处置韩信擅自称王的问题上,都表现得绝顶聪明;刘邦在坚持个人意见,造成军事上的重大失败时,对于提过反对意见者公开认错,对之表彰、封赏,与其他帝王犯有错误死不认账、文过饰非的做法,形成强烈的反照。宋代苏轼曾高度评价刘邦的这种品格,说刘邦这种公开承认错误的做法“何尝累高祖之知人?适足明圣人之无我。”项羽绝不是刘邦的对手,在历史上数以万计的杰出人物中刘邦是极为少有的既有突出的政治天才,又具有极其生动的独特性格魅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