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期工程技术实施方案》评审意见
《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期工程技术实施方案》
评 审 意 见
2006年8月6日,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领导小组专家组,会同浙江省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协调小组专家,按照建设部《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在台州市主持召开了《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期工程技术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评审会。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台州市政府委托的设计单位的方案汇报,审查了相关技术文档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如下评审意见:
1.台州市委、市政府及路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城管的建设,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前期调研,并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了总体建设方案的设计。
2.该方案描述的数字城管运行模式建设、系统建设、数据建设三大方面,基本符合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四个标准的相关规定。
3.该方案对台州市路桥区的城市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一期工程建设目标明确,总体建设框架基本可行。
4.该方案利用了台州市现有的信息化成果和资源,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引入目前比较先进的“全球眼监控”、“号码百事通”构建技术,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有效降低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5.该方案针对台州市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城市管理以市区结合、区级为主的特点。
为了保证系统顺利实施,专家组对方案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和台州市当地实际,制定和完善涉及管理模式变革的规范性文件和操作办法,以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管分离的基本原则。
2. 根据《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标准,针对新增专业数据采集、数据库建设、运行评价等问题的难点,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根据台州市市区实际,深入研究分析市区两级平台的系统配置方案,探索采用一套物理设备和平台软件,构建市区两级管理应用平台。有效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借鉴成熟的数字化城管应用平台系统经验,采用政府主导下的系统建设模式。
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建议台州市政府组织有关方面,根据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四个标准和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实施方案,并尽快报建设部备案。
专家组组长(签字):
2006年8月6日
第二篇:东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期)实施方案(修改)
东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一期)
实 施 方 案
根据建设部《关于推广北京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城〔2005〕12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09〕9号)和市政府第四十八次常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精神的要求,为切实搞好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以下简称“数字城管”)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结合我市城市管理的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建立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监督有机衔接的“数字城管”系统,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努力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城市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的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效率。
二、工作目标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适用适度”的要求进行“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构建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实用高效的“数字城管”体系,形成指挥统一、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管理、监督与服务一体化,使之成为城市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的有效平台,成为面向城市居民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三、实施范围及内容
(一)管理范围
按照整体规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一期实施范围为:市区36平方公里建城区。做到保质保量做精主城区,实行主城区与其外围区域分类管理。
(二)实施标准
严格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09〕9号)的标准实施。“数字城管”应当按照指挥─处置、监督─考评“两轴”分离原则设置管理服务平台。根据我市的城市规模和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建设监督指挥平台,实行“统一接纳、分别派遣、市级受理、部门处置”。
(三)对象范围
纳入“数字城管”对象的范围,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2005)中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有关设施)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为主,并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事部件。
(四)建设内容
包括标准规范建设、机构建设、信息采集员队伍建设、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网格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呼叫中心系统建设、“城管通”系统建设、视频监控接入显示系统建设、GPS定位平台和评价考核监督体系等,实现城市管理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空间可视化
四、机构设置及流程
(一)机构设置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构建城市管理信息监督、处置指挥、综合协调的实体机构:东阳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该中心承担城市管理综合协调和监督指挥管理工作,负责城市管理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估。
“东阳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内通过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分设两个“中心”:
——监督中心:负责收集城市管理问题(城市部件和事件的收集),根据存在问题的职责归属,分门别类地进行数据整理,然后将信息传输到协同指挥中心,完成处置信息的立案、复核、销案归档、考核评价、统计汇总、实时公布等整个流程的运转维护工作。
——指挥中心:承接监督中心转入案件的协同指挥、下达指令、任务派遣、启动应急等工作。
将“东阳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设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中心主任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领导兼任,设1名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根据岗
位设置,需要32人(不含专职和兼职领导编制)。
(二)工作流程
“数字城管”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受理、立案、派遣、处理、督察、核查和结案等七个环节。
1、受理:信息采集员、社区联系站、社会公民发现的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上报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2、立案: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在接收到上报的问题后,经审核,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立案,并批转到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3、派遣: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接收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批转的案卷,根据问题的权属,派遣至各专业部门处理,若案件紧急,则启动应急预案。
4、处理:相关专业部门按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指令,在规定处理期限内处理问题,将处理结果信息反馈到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5、督察: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进行督查,并将信息批转给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核查。
6、核查: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派信息采集员到现场核查。
7、结案:核查结果属实的案卷给予结案,对于不属实的重大问题交由协调小组,对于可以进行有效解决的案件责令专业部门重新处理,不能有效解决的案件召开听证会,并将结果予以公示。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2月)
1、调查、调研、拟定东阳市“数字城管”实施方案。
2、成立东阳市“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
3、做好系统流程分析和技术方案需求分析工作,拟定“数字城管”项目可行性报告。
4、聘请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论证、评审。
5、完成东阳市城市管理督指挥中心选址。办公场地初步意向确定在东阳市环卫处位于人民路沿街的6间业务用房一、二楼,可使用面积约为400平方米。
6、确定建设模式与概算投资。(1)、建立新的 “数字城管”系统平台。
(2)、实现与公安视频监控资源的共享(节省前期投资费用),另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先期确定再增加50路监控视频。
(3)、系统平台拟委托市电信局承建(确保与公安视频监控资源的共享在设备和技术上的无缝对接)。
(4)、房屋改造装修(办公家具、空调设备)和信息采集单位实行公开招标,统一采购。
政府一次性划拨资金建设,计划(一期)投资资金1250万元,后续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250万元。项目建设完工后由“东阳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接管使用,“数字城管”系统平台由市电信局负责日常的设备维护。
7、项目立项、评审、审批及招投标工作。项目建设必须全部按规定程序进行。
8、完成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10月)
1、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数据建库、单元网格划分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2、完成应用软件建设,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3、依托政府网(专网)和无线通信网络,建立连接所有相关部门的广域网,实现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的专线连接。
4、建立指挥调度中心系统。
5、完成监督指挥中心建设。
6、成立监督指挥中心,并完成工作人员的招考、培训工作。
7、完成信息采集单位的招标和信息采集员的培训,建议对信息采集任务进行量化外包,走市场化路子。
8、整合、共享已建设的电子政务网、城市电子地图、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库、公安视频监控、路灯监控系统、地下管网等信息,完成信息系统平台、硬件及网络环境、指挥调度中心、无线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各系统的系统集成。
(三)第三阶段:试运行阶段(2012年11月)
进行各子系统的功能测试和系统的整体联调,完善与相关职能部门系统的接口功能。对试运行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四)第四阶段:完善验收阶段(2012年年底前)
按照建设部的有关技术规范,编写提交项目文档,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
场测试和验收。验收后正式投入运行。
1、完善管理流程和运作机制。
2、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3、查漏补缺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
4、组织系统验收
东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11年11月30日
第三篇: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
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温政办„2009‟54号
数字化城市管理(以下简称“数字城管”)是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和网格技术等新技术、新手段,实施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为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工作,全面提高城市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水平,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数字城市”、网格管理等技术措施和思想理念为依托,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改造流程、提高功效,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实施市、区两级合一的“数字城管”模式,构筑覆盖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数字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对城区(包括城乡结合带)部件、街面和地面进行快速、精确、高效的现代化管理,促使城市管理从“小城管”向“大城管”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从突击向常态转变,全面提高我市城市管理总体水平。
二、建设目标
2009年,在市区城市建成区170.3平方公里范围内先行实施“数字城管”,市城管执法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园林 1
局、市温瑞塘河综治办为第一批实施单位,并逐步扩大到城建系统相关部门及通信、电力、水务等单位。
三、主要内容
(一)运行模式。实行“一个平台、二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即整合建设“数字城管”管理办公室,在同一“数字城管”平台内分设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实现监管分离和协同管理。“数字城管”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指挥、协调全市“数字城管”工作;监督中心为发现问题和综合评价系统,指挥中心为派遣任务和处理问题系统。各区设立指挥中心,不独立建设平台,由市级平台提供虚拟平台服务,利用各区政务网络进行分办。
(二)硬件建设。重点实施基础设施体系和应用系统体系两大体系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信息资源库、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应用系统体系包括呼叫中心系统、视频监控共享系统、综合业务受理系统、移动采集(城管通)与处置系统、GIS系统、车辆/人员定位系统、协同工作系统、综合评价系统、其他业务子系统(地理编码、部件管理系统、应用维护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以及城管执法、市政园林、规划等专业子系统)。
四、实施步骤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数字城管”建设主要分3个阶段实施,力争在2011年前全面完成“数字城管”工程,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管理体系。第一阶段(2009年4月至2009年6月底前),明确牵头单位、责
任单位,完成组织机构建立、方案制定、项目立项、标准制订等前期工作;第二阶段(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底),完成城管执法信息化系统建设并启用,完成鹿城片中心城区“数字城管”建设,开展城市部件信息普查、视频监控系统整合、协同办公系统和办公大厅建设;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12月底),完成“城管通”、信息资源库等项目,“数字城管”正式投入使用。
五、工作分工
市城管执法局为牵头单位,全面负责实施“数字城管”建设。市规划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温瑞塘河综治办、市信息办为责任单位,负责抽调技术人员参加“数字城管”建设,建立相应工作机构,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房管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交警支队为配合单位,协助“数字城管”实施。市发改委负责“数字城管”项目审批。市财政局负责落实“数字城管”经费,确保项目实施。市人事局负责落实“数字城管”专门机构编制。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建立温州市推进“数字城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城管”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与检查督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执法局,负责“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协调等日常工作。
(二)人力保障。在现有城管志愿者和特约监督员队伍基础上,通过聘任、外包等多种形式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
务熟练的信息采集员(监督员)队伍。加强城市管理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资金保障。政府要投入足够的建设资金和运作费用,确保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运行。可考虑“企业建设、政府租用”等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缓解政府投资压力,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
(四)制度保障。建立问题举报、问题处理、信息反馈、人员管理等一系列规范和制度,促进城市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确保系统正常运作。
各县(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本意见施行。
附件:温州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九年四月十七日
温州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叶际仁
副组长:冯鸣(市人民政府)
李世斌(市城管执法局)
成员:梁超(市发改委)
沈强(市公安局)
孙建伟(市财政局)
吴家斌(市人事局)
张建明(市国土资源局)
郑晓东(市规划局)
陈高鲁(市建设局)
蒋理江(市市政园林局)
鲍小瓯(市卫生局)
彭魏滨(市环保局)
戴吉林(市房管局)
陈伟光(市城管执法局)
王文一(市城管执法局)
毛必土(市信息办)
张俊凯(市温瑞塘河综治办)
高金纯(市工商局)
屠明申(市交警支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文一兼办公室主任。主题词:城乡建设信息管理通知
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抄: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市法
院、市检察院,驻温部队,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主 题 词:城乡建设 信息 管理 通知
发布机构: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04-20
第四篇:数字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20171017 - 副本[范文]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方式,建立“一个中心、两个统一”,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综合型“大城管”格局为手段,以信息化为核心,围绕标准化管理、精细化作业、人性化服务的城市管理要求,在全县建立监督、处置、评价“三分离”,作业、管理、执法、监督、评价有机衔接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而达到管理区域数字化、管理内容数字化、部件和事件处置标准化,推进城市管理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现代化水平。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按期完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任务,成立翼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住建局、县编办、县监察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明办、县爱卫办、县政府法制办、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民政局、及电信、自来水、供电等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重要决策和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由宋保国兼任。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各区分管领导组成。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日常工作。
三、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通过建设“翼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城管工作全方位、全区域、全时段远程监管
城市管理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城市管理水平,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次建设,将充分利用目前先进的GPS定位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智能移动终端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翼城县城市管理工作人员、作业区域全方位、全区域、全时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引入科学管理手段,提升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
2、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 结合GIS和GPS定位功能,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启用移动巡查上报系统,巡查管理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可及时上报到监督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将问题指派给相关的处置部门,结合服务端和手机端系统,按照问题上报、受理派遣、任务指派、处理反馈、结果审核、结案归档“六步闭环”的工作流程,严格发现上报,规范处置反馈,实现辖区内城市管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和城市管理事件的快速解决。
3、实现全民参与城管的新局面
按照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服务民众、接受市民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的服务型政府管理理念,通过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开通“翼城县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平台,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提升服务,创新工作和服务模式,搭建一座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四、建设内容
1、巡查人员管理
巡查人员管理主要实现对巡查人员的动态监管和实时调度,通过为巡查人员配备移动智能终端,并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APP实现巡查工作数据的采集和展示,包括考勤数据、定位信息、巡查轨迹等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考核决策依据;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及通知下发功能,合理配置巡查人员,实时调度,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功能包括:对巡查管理人员和巡查区域进行管理;对公告通知等信息能做到及时批量下发;通过GIS地图对巡查人员的实时定位信息及历史运行轨迹进行展示;通过定位数据及在线时长等数据对巡查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动态核算、评价及考核。同时手机APP端也可以提供人员定位信息、运行轨迹的展示。
2、巡查区域管理
管理人员对作业区域进行划分,录入作业区域的详细信息包括作业区域所属公司,作业分队、面积、人口、部门等。同时可以对作业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展示和查询,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区域信息。
3、环卫设施管理
环卫设施管理主要实现对各类环卫设施状态的统计监测,通过对各类环卫设施(转运站、中转站、移动公厕、水厕、垃圾桶等)建库,将环卫设施在GIS地图上进行分类查询与信息展示,对环卫设施的日常维修信息及运转状态进行登记和跟踪,实现对环卫设施分布情况及运行状态的实时快捷统计,为环卫设施的配置和预算提供数据支持。主要功能包括:对环卫设施基础信息进行统计;通过定位数据及网格化划分在GIS地图上对环卫设施位置及基础信息进行展示;对街办、社区的设施数量及种类做查询、统计。
4、设施信息管理
巡查员对各类城市管理设施的编号、名称、负责人、位置等数据采集上报,指挥中心管理人员对采集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数据录入系统,管理人员也可以对设施的数据进行修改、删除、查询。
5、作业区域管理
对全县的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及队伍进行管理区域的精细划分和分级管理,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对作业路段的动态展示和查询管理,保证全县城市管理工作的无缝管理及合理分工。
6、清扫区域管理
管理人员对作业区域进行划分,录入作业区域的详细信息包括作业区域所属公司,作业分队、面积、人口、部门等。同时可以对作业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展示和查询,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区域信息。
7、清扫道路管理
管理人员对作业道路进行划分,录入作业道路的详细信息包括道路名称、图层名称、起点、终点、道路长度、道路宽度、清扫面积、备注信息等。同时可以对作业道路分布情况进行展示和查询,以列表的形式显示道路信息。
8、环卫事件管理
为作业部门巡查管理人员配备移动智能手机终端,开发手机APP系统,搭建一套安卓移动问题上报系统,实现现场采集上报、专项任务接收及上报、通知公告等功能,方便快速收集辖区内街面上的各类问题及专项数据资料;系统结合服务端和手机端系统,实现问题的后台立案及派遣,并对巡查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对人员巡视轨迹、巡视范围、动态考勤等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五、案件处置
1、案件建立阶段
监督指挥中心的受理员对案件进行审核后,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直接转入任务派遣阶段,对不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进行作废。
2、任务派遣阶段
受理员填写案件相关处置要求,将案件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责任人处理。
3、任务处理阶段 当有案件派遣至该作业部门后,会在处理反馈中接收到中心下派的案件,接收属于本部处理的案件,部门负责人对符合本部门职责范围且容易处理的立即安排本作业人员去处理,不容易处理可以申请延期处理,不符合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可以回退到指挥中心。
4、处理反馈阶段
现场处理人员处理完成后,经巡查员核查拍照,待部门负责人查看处理情况后,将问题处理照片结果反馈到监督指挥中心。
5、核查结案阶段
指挥中心受理员,根据专业部门反馈的处理结果是否符合处理标准进行审核,符合则结案,不符合则重新派遣。
6、考核评价阶段
根据问题的处理结果,系统做出对各岗位的考核、评价。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组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重要决策和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二)资金保障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项目建设经费由县财政承担,用于建设总平台、分平台和城管部门终端的网络建设、部件采集、应用软件开发等。
(三)制度保障
1、决策协调会。在推进过程中对重要事项进行协调处理,筹建期间定期(每月)召开会议。
2、推进工作例会。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3、推进工作专题会。对推进工作进行专题研究。
4、工作简报制度。创办“翼城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工作简报”,每两周一期,及时报送县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单位。
5、考核制度。建立会议考勤、工作考核制度,对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机构设立、队伍建设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七、有关要求
(一)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要高度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把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行,有效促进和谐翼城建设。
(二)工作中必须坚持系统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统一、培训统一原则,确保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广工作将列入2016年各部门城管工作目标,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要按照工作目标要求,制定推进计划,落实工作措施和责任人,保证目标任务落实。年底对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考核。来源:龙进城管助手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机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建城〔2009〕119号)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5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城市信息资源,建立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城市的要求,依托先进技术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逐步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三、实施范围
(一)对象范围
凡涉及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城市河道、静态交通和侵占道路等城市管理要素,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运行问题均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统筹监管。
(二)地域范围
溧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程建设拟分三期。第一期为老城区,具体范围为:南至宁杭高速公路、西至241省道、东至东环路、北至239省道,计38.4平方公里;第二期为109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第三期覆盖至各镇(区)。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9月)
工作内容:编制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审核;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建立“数字城管”筹建工作组;落实启动资金和办公用房,与项目承建单位签订建设合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实施方案;“数字城管”项目立项、评审、审批、招投标;组建溧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确定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开展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开展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普查和数据建库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工作内容:制定各类操作标准、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硬件产品采购、安装;软件设计、开发、测试;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建设、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监督指挥中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管理人员、平台操作员、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组建和人员培训;系统试运行。
(三)完善验收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7月)
工作内容:完善管理流程和运作机制;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系统验收、上线运行。
四、建设和运行模式
(一)建设模式。采用BT形式确定项目建设单位。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的总体技术方案,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建设资金的筹措,项目建成并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验收合格后,市政府分六年进行回购,回购完成后项目产权全部移交市政府所有。
(二)运行模式。根据我市城市规模和城管现状,采用“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考评(处置)”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模式。工作流程分七个工作环节:信息上报(发现问题,信息来源有监督员巡查发现、市长热线、市长信箱、民生聚焦、12319城管热线和市民网上投诉等)、案卷建立(受理和立案)、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我市实施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举措,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该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成立溧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项目重大事项的决定,确定数字城管体制机制的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协调项目各相关单位的协作关系,决定项目组成员的调整,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宏观监督和指导。
2.组建溧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研究拟定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办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督考评体系,对城市管理状况及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评价;负责城市管理各类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分类、分解,确定处置的责任单位,及时指挥、派遣和协调;负责领导和管理市区城市管理监督员和坐席员队伍,负责城市管理监督员和坐席员的配置、招聘、培训、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建立城市管理工作电子台帐;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注重协调,密切配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多项技术、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要顾全大局,积极配合,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提供技术、财力、人力和政策支持;要强化资源整合,凡政府投资开发建设的信息资源在政府部门之间无偿共享,避免重复投资。
(三)严格监督,确保质量。在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工程招标和审批、建设过程中,要主动接受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对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有关部门要严肃追究责任,依法处理。来源:龙进城管助手
城市管理局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采用“城市管理综合型高效管理”的应用方式,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管理规范、运行正常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结合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综合型“大城管”格局为手段,以信息化为核心,围绕标准化管理、精细化作业、人性化服务的城市管理要求,在全县建立监督、处置、作业、管理、执法、监督、评价有机衔接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而达到管理区域数字化、管理内容数字化、执法事件处置标准化,推进城市管理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现代管理水平。
二、工作范围及目标任务
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采取“创新管理、建管并重、重点突破、整体发展、分层推进、逐步完善”的办法,力争2015年前完成。
(一)工作范围 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的范围,主要以城区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城市绿化、亮化管理、建筑垃圾管理及其他有关涉及市容市貌、户外广告、突发事件、交通秩序、建设工地、违法建设行为等六大类事件为主。
(二)目标任务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推进城市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有效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和模式的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能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实现我县城区“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三、工作内容及工作原则
1、工作内容
实现城市管理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分为标准规范建设、数字化平台建设、城市管理基础建设、网格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城管通”系统建设、视频监控接入显示系统建设、GPS定位平台和评价考核监督体系等。
2、工作原则
(1)稳步有序原则。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在起步阶段,应以强化市容和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为基础,分阶段逐步完善管理系统和管理内容。(2)执行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单元网格建设、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统一执行行业标准。
(3)资源整合原则。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4)因地制宜原则。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阶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实施方法与步骤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以路政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等各类城市管理部件和市容市貌、户外广告、交通秩序、建设工地、违法建设行为等城市管理事件,以及施工工地的围墙及围墙外侧的环境卫生。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3年6月)
(1)调查、调研、拟定上栗县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成立上栗县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和筹备小组。(3)设立“上栗县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中心”,并配备相关人员,全面启动和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的建设。(4)项目立项、评审、审批。(5)项目招投标。(6)投入使用。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7月-2014年12月)
(1)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数据建库、单元网格划分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2)操作标准、规范制定。(3)完善城市管理运行工作程序。
(4)信息系统平台、硬件及网络环境、呼叫中心、无线采集系统和系统集成等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建设。(5)信息采集员队伍组建。(6)人员培训。(7)系统试运行。
3、第三阶段:完善验收阶段(2015年1月-12月)(1)完善管理运行工作程序和运作机制。(2)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3)查漏补缺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4)组织系统验收。
五、组织机构
为按期完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任务,特成立上栗县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1、组成:郑伟
2、副组长:黎飞龙、李阳、张理、朱述辉、张华新、秦建军、邹立、朱汶祯、黄贵国
3、成员:梁国春、龙任平、王大毅、荣勇、冯任、阮力江、刘剑虹、吴高松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1)保障二个中心机构的工作人员,考虑到城管受理信息中心和城管指挥处置中心24小时运行,应配备10工作人员。
(2)组建网格信息采集和监督员队伍。组建城市管理日常信息采集队伍,可整合资源,利用现有城管队伍,配置“城管通”,城管执法队员在巡查执法过程中兼有向信息中心报送城市管理问题的职责,作为信息采集网络的力量。
2、数字化城管中心工作室
城管指挥处置中心工作室,设置大型显示屏幕和投影仪等设备。
3、保障数字化城管建设经费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项目建设经费主要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和财政部门的核拨,涉及到其他单位、辖区的建设内容的费用由相关责任单位承担。
4、完善制度保障
为实现数字化城管发现、指挥、处置、监督等各个环节高效、迅捷的运转,制度保障是前提,必须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制订和完善信息采集员工作规范、城管工作流程规范、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制、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评价考核制度以及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制度、议事规则以及人员培训、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相关配套制度。
七、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全局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2、明确任务,加强协作。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人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工作分工,积极主动,密切合作,高标准、严要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耽误工作进展。
3、创造条件,搞好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要在人、财、物调配使用上主动创造条件,特别是要给予资金保障,确保顺利完成全市的工作计划,准时通过验收。
4、落实责任制,保障实施。局办公室要及时跟踪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参与此项工作不力影响工作进度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淮安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通过评审
淮安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通过评审
昨日上午,淮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评审会召开,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郝力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宋如亚、副市长赵洪权等出席了评审会。
评审会上,淮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通过评审。与会专家还从管理体制、平台建设、技术应用、效益分析等方面对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点评,对淮安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赵洪权感谢各位专家为方案评审付出的辛勤劳动。他说,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是城管工作的必由之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尽快完善方案,加快工作进度,推动项目早日建成。
宋如亚希望我市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大城管”格局;坚持建设标准,在更高起点上打造管理平台;坚持节约集约原则,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责任机制,不断提高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