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飞院长在201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高飞院长在2010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文章分类:学院新闻 | 作者:admin | 时间:2010-07-1 11:33:53尊敬的张副校长,尊敬的各位同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不论是对于我,还是对于你们——2010届168名毕业生们来说,今天都将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一个一生中都难以忘怀的日子。今天,我们在这里共聚一堂,隆重地为我院第26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首先,我谨代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对你们走完大学四年的历程,踏上服务社会,建功国家的道路表示最热烈地祝贺!同学们,从今天起,你将带着一种五味杂陈的心情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那个你感觉很熟悉其实很陌生,你以为很简单其实很复杂,你曾经很憧憬现在却有些许恐惧的外面的世界,因为你已不再拥有学生的身份。不再拥有学生的身份,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将不好意思再伸手跟家里要钱,意味用你不再有火车半票可买,意味着你再也不用进那天天都要骂却天天都得去的大食堂;意味着再没有老师上课打你考勤,天天在你耳旁边不厌其烦地说那些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意味着你那铭心刻骨的得意与失意将很难再与睡在上铺的兄弟分享;意味着你将告别可以随意逃课、可以任意评断领导的自由和同学间心心相印的单纯。意味着的事还很多很多,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意味是,从今天开始,你将完全独立地立足于社会,完全独立地对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完全独立地用自己双手去构建自己的事业。同学们,让我们试着回首看看,你们是否感觉到:怎么忽然之间竟已在这所大学里度过了整整四年。这是怎样的一个四年呢?有秉灯苦读,有球场拼命,有挂科时的羞愧,有同学间的斗气;有树荫下的青涩爱情,有请客时的囊中羞涩;有偷偷喝酒时的紧张,有搞懂难题时的欢愉。而更多的是,理想与现实激烈冲突的失意。所有这些,点点滴滴,都将汇成你们人生最美丽一段时光的记忆,汇成对母校——云南民族大学的记忆,对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记忆,对莲花池参天古木的记忆,对吴家营雨花校区的记忆。与我一样,在这些记忆里,有些可能让你倍感温馨,有些可能让你激动愤懑,有些可能让你唏嘘不已。同学们,我衷心的希望,无论是什么,我们都能把它都当作人生课堂里的颗粒收获,试着用一颗温情的心来保留它,或是用充满阳光的心态来拣选它,让它成为我们进步的动力,而不是推卸责任的借口。同学们,作为院长,我是多么希望每一位离开这里的同学都能怀揣着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仍有25位同学未能很好的完成学业。面对这样的现实,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错误可以被原谅,你也一定会改正,但是,错误的后果却往往难以被挽回,我深为哪些付出了高额代价才明白这个道理的同学扼腕叹息。希望我们都能记取这样的教训,更加负责任地去工作和生活。各位同学,明天你们就要离开学校了,此时此刻,我真心感谢你们在过去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对学院各项工作的支持、理解。特别地,请代为转达我对你们的父母和家人的敬意,是他们给了你们最温暖的支持,给了学校最充分的信任,这是你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和学院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我衷心地感谢他们。同学们,我们身处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既见证着国家和学校前所未有的进步,也历经着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痛楚。在未来的道路上,你们还将迎接许许多多的竞争、挑战和机遇,除了“崇善科学、脚踏实地、诚信为人”的告诫,我可已无法再给予你们多少有价值的帮助,但请相信,你在这所大学里的每一分付出,都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收获回报;在你前行的每一步里,都会注满着母校和老师们关注的目光。同学们,就要说再见了,再次请你们谨记:你们的一切将永远被母校所记取,而母校也期待着被你们所荣耀。谢谢。高飞院长在201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文章分类:学院新闻 | 作者:admin | 时间:2011-07-4 12:10:00
尊敬的校党委陈副书记,各位同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2007年9月6号,也是在这个熟悉的地方,学院为你们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那是我就任院长后所经历的第一次重要的集会。当时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而四年的时光却已匆匆而过。在这四年的时光中,我与各位同事,各位同学共同经历和见证了云南民族大学以及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蓬勃发展的每一步坚实的脚印,每一个让我们为之骄傲的成就。在这四年间,我们实现了学院更名,获得了省内第三个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一次有了推荐免试入学研究生资格,新增了网络工程和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科研项目与教学项目的数量质量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总签约就业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然而,最令我骄傲的是,见证了同学们由高中毕业的懞懂少年成为今天头戴学士帽,意气风发,就要去实现经国济世远大理想的有为青年的成长历程。身为学院的院长和一名28年教龄的老教师,我为此感到由衷的兴奋与自豪。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和全院教职员工,向即将走出校门,以己所学服务社会、建功国家、报效父母、成就自我的各位同学以及养育你们成长的各位家长,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一直支持我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停步回望,低头沉思,过去的四年在我们人生之树的年轮上镌刻下了什么呢?有课堂上、实验室中忘我学习的身影,有学籍卡上让你骄傲或难过的考试成绩;有球场上、竞赛中你争我夺的青春激情,有跑到校外偷偷喝酒时的忐忑与开心;有同学、师长间的丝丝温情,有恋人花前月下的幸福憧憬;更有今天,一场此生不会重来的毕业典礼。这点点滴滴的共同记忆,有欢愉,有迷惘,有痛苦,有纠结,构成了各位同学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瞬间,也构成了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让我们一起来保存她,珍惜她,让她成为我们克服各种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来源,这就是源自母校的记忆,源自母校的力量!
我清楚地记得,四年前是245名身穿军训服,斗志昂扬的大学新生坐在这个礼堂,可今天,我却只能看到235张熟悉的面孔,而其中,还有20多名同学暂时未能获得毕业证或学位证。今日此时,在满心喜悦的同时,夹杂着难以释怀地伤感。但是,我也坚信,培养质量是电信学院生存发展的基石,高质量的毕业生是社会声誉的基本保障,教师尊严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同学们,成长是需要代价的,而代价的内容却有不同。我期待着大家能更多地理解“责任”二字的含义,真正学会担承。期待着未获毕业证书的同学明年回校参加补考,尽快补上最后一课。
同学们,明天,你将带着一种五味杂陈的心情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那个你感觉很熟悉其实很陌生,你以为很简单其实很复杂,你曾经很憧憬现在却有些恐惧社会大舞台。理想与现实激烈冲突会更加激烈,虽然没有了作业、没有了考试,但压力与紧张会丝毫不减。挺起胸膛,坚定信念,用智慧、用汗水、用真情去夯实事业的基础,开创属于自己的天空,成就人生的辉煌。I BELIEVE YOU CAN!
201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共同的家园——云南民族大学走过了60个春秋,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也历经了30个寒暑。30年来,“格物致理,知行相济”一直是我们的不变的追求,“崇尚科学,脚踏实地”从来都是我们的风格。不管你今后走到哪里,去向何方,从事何种职业,我都希望,你们——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第27届全体毕业生,都能用勤奋、踏实、阳光的工作态度去践行我们电信人的追求,去展现我们电信人的风格,以杰出的工作成就,为自己的人生书写华美的篇章,为我们的母校增光添彩,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永远为你们而骄傲!
再见了,各位亲爱的同学。谨请记住,在你离去的背影中,注满着母校祝福的目光。谢谢。
第二篇:届毕业典礼上讲话
在 在 0 2020 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好!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们只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 2020 届毕业生举行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 4901 名本科生、1170名研究生和 64 名留学生表示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你们的亲人、朋友表示感谢!
同学们,夏天是沈师最美丽的季节。今夏的校园,依旧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但却明显缺少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到格外寂寞与冷清。百鸟虽鸣叫,声音却有些嘶哑,因为你们不在,它们无以争鸣;百花虽盛开,颜色却有些暗淡,因为你们不在,它们无以争艳。美丽的大学校园,你们才是最美的风景。半年多来,你们克服种种不适应、不习惯、不方便,自觉居家隔离、主动配合体温检测与出行管控、积极投入线上学习,使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此,我向你们表示真诚谢意、表达诚挚问候!
同学们,在抗击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特大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使中国成为最果断迅速、最富有成效控制疫情的国家,并成为全球抗疫的引领者、指导者、支撑者。这场抗疫大战,不仅再一次刷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度与中国温度,而且充分展示了中国能力、中国实力与中
国魅力,特别是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牺牲奉献、遵规守纪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再一次得到全新阐释、鲜活展示与完美升华。这些伟大精神是你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希望你们带着伟大的抗疫精神迈出校门、走向社会。
同学们,疫情终究会被战胜。特别是在中国,疫情也必然会被战胜。不论是大洪水、大雪灾、大地震,中国从来没被压垮过、从来没被打败过。所以,非常时期必将过去,我们的生活必将进入“新常态”。即使需要我们同病毒做长期斗争,那也只能是改变一些我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却不能成为我们的精神负累、不能成为我们的心理负担,更不能成为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阻碍,更不能成为我们成就辉煌事业的阻力。今天,我们远隔千山万水相聚云端,我当然要提示你们继续严格、严谨、严肃地对待疫情,但我更想与你们共叙师生情谊、畅想美丽人生。迈出校门,意味着开启崭新的人生旅程,需要你们认真思考人生意味问题。人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显然没有标准答案,事实上也不存在模板化人生,但这不等于人生没有基本坐标、没有基本路标。如果要对人生的基本坐标、基本路标进行筛选与排序的话,我认为有 5 个要素堪称第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即梦想是人生第一要诀、学习是人生第一要务、本领是人生第一要件、奋斗是人生第一要领、担当是人生第一要义。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对这 5 个人生关键要素的理解。
一、梦想是第一要诀
成功源于梦想,没有梦想的人没有未来。未来不是将来,每个人都有将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未来。从古至今,未来只属于有梦想的人。首先,梦想使人拥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人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奋发图强,力争上游。如哲学家艾默生所言:“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其次,梦想使人拥有强劲的动力和坚强的意志,使人不畏艰难、不惧险阻,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如古人所言:“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显然,梦想决定人生的态度与状态,有志者生龙活虎、朝气蓬勃,无志者老气横秋、萎靡不振;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有志者乐享人生、珍爱生活,无志者慨叹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意思。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做追梦人、做挑战者。
二、学习是第一要务
学习不仅是学生的本分,更是人生的基本方式。不论多好的学校、多高的学历都不能让人拥有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30 多年工作经历,使我得出这样两点体会:一是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远不够用,而且也不可能够用。学校教给人最有用的东西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与态度。二是工作不仅是做工,更是学习。从古至今,任何一项工作都是通过学习
来进行的,都是通过学习来完成的。而且,时代越是向前,工作的技术含量越高,越需要持续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在我看来,学好一个专业、精通一门技术就可以一劳永逸做好一份工作的时代,从来不曾存在过,未来更不可想象。请大家记住,不断升级与变局,是当今时代最主要特点。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自如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希望同学们坚持学习、持续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人生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三、本领是第一要件
成功缘于梦想,但不决定于梦想,而决定于本领。没有过硬的本领,任何梦想都是空想、幻想。____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显然,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你们还要看到,你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竞争将成为你们生活的常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激烈的竞争中,没有过硬的本领,就没有竞争资本,一争就败,甚至不争自败。请大家记住,你所遭遇的一切挫败皆源于你不够优秀,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使自己出类拔萃。希望同学们勤学苦练,练就过硬本领、练就过硬功夫。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过人之处,而不是干啥都不
行;不论供职于什么单位,都要当领头雁、做先锋,而不是跟班者、跑龙套。
四、奋斗是第一要领
奋斗是人生的底色。人生如同长征,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无不需要奋斗。关于奋斗,____总书记提出一系列著名论断,如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特别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一句至理名言: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这些深刻论述,充分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的一切进步都需要拼搏,哪怕是一小步;人生的一切成功都需要奋斗,哪怕是一点点。希望同学们弘扬奋斗精神、坚定奋斗意志、激发奋斗激情,克难攻坚不畏惧、爬坡过坎不止步。
五、担当是第一要义
担当是一个人立世之道。没有担当,即便是天才、奇才,也难有用武之地,难有用才之机。担当的关键在于忠诚、奉献。首先,忠诚是担当的前提,没有忠诚就谈不上担当。古人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正是因为忠诚,才有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蔺相如以命相搏完璧归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刺秦王等悲壮故事。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们更需要锤炼忠诚品质,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事业、忠于家庭,不能成为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其次,奉献是担当的要义,没有奉献就做不到担当。现在有些年轻人讲名利、讲功利、讲势力,就是不讲奉献。他们精致利己,只扫门前雪,没有一丝奉献精神。____总书记强调,年轻人如果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投机取巧、见风使舵,或者搞自我包装、花里胡哨、花拳绣腿,那是没有前途的!希望同学们养成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克己奉公的精神品质,使牺牲奉献不计较、履职尽责不懈怠、困难矛盾不回避成为人生常态。
以上是我和同学们交流的几点粗浅认识与看法,供你们参考。同学们,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纵有难解之缘、纵有难舍之情,但漫漫人生路,我们也只能送到这里。此去一别,山高路远,日久年深,母校期待着你们载誉归来的那一刻。再见了,同学们,祝你们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第三篇:校长在x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亲友、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六月的厦门,阳光灿烂,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六月的厦大,歌声朗朗,笑声不断,当然,不时也能看到因离别而不舍的泪水挂在脸颊上。六月是火红的季节,六月是毕业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厦门大学x届毕业典礼,今年6月,共有8399位同学毕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毕业、即将踏上崭新人生旅程的x届毕业生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向所有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劳、默默奉献的师长、亲人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x是一个我们会永远记住的年轮。在这一年里,我们刚刚欢庆了我们母校的九十华诞,又将迎来我们伟大的党建党九十周年的光辉日子;这一年是我们“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座的各位亲爱的同学顺利毕业、奔赴社会、报效祖国的起始之年。这是吉祥的一年,胜利的一年,我想在座的同学们跟我一样,都会永远记住这一年。
我知道,在座一些同学再过几个小时,多数同学再过一天、两天或几天就要离开这美丽的校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人生,新的辉煌。在这道别的时刻,在这每一分钟都无限宝贵的时刻,我要跟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想我要跟同学们说些什么?我思绪再三,我决定我要把我们母校九十华诞庆典的主题词——“感恩、责任、奉献”这六个大字送给各位。在筹备母校九十华诞庆典时,在征集了师生员工上上下下多方的意见与建议之后,学校把“感恩、责任、奉献”这六个字确定为九十大庆的主题词,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这六个字是对厦大过去九十年艰苦而又辉煌的办学历程的最好概括,又是对母校下一个九十年,或下下、再下一个九十年的最高期许。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厦大人都在默默地践行着这六个大字,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民族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力量与生命。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出生于1874年。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年代,真是令人不堪回首。1874年,台湾被日本占领,71年后才回到祖国。陈嘉庚出生时,他的父亲已赴南洋谋生,他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历经艰辛抚养长大的。1891年,他年仅十七岁,同样为了谋生,他奉父亲之命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到新加坡去打拼。可以这么说,陈嘉庚的童年、少年是在国破家贫、亲人离散之中渡过的,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充满了困苦和艰辛。但既使这样,陈嘉庚从没有抱怨过自己的祖国,他自始至终都无比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南洋艰苦奋斗数十年后,事业有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报效自己的祖国,如何让自己的祖国摆脱贫困、繁荣强大。他认为中国落后挨打遭列强欺压的根本原因在于国人愚钝没有教育,因此他倾自己的所有力量大力兴学办教育,他独资创办厦门大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人!陈嘉庚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他懂得感恩,他知道生他养他的是中国人,教他育他的是中国人,不管中国有多穷,这永远是自己的祖国。所以,他一旦有了能力,他便要倾其所有来报答自己的祖国。陈嘉庚的感恩之心感动了无数的厦大学子,在陈嘉庚的感召下,厦门大学始终是一所懂于感恩的学校,不论在哪一个年代,厦门大学都牢牢记着自己的祖国,记着自己的民族,记着所有帮助、支持过自己的人。
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厦大在八年抗战最为困难时期的校长是萨本栋。萨本栋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由清华选送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伍斯特工学院,在美期间他的科研获得诸多成果,任职于著名的西屋公司。1928年,萨本栋年仅26岁被清华聘为物理学教授回国任教。1937年7月1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陈嘉庚先生将厦大献给国家,厦大从此由私立改为国立。7月6日,萨本栋被任命为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在物理学与电机工程学上造诣高深,成就卓越,已在清华任教9年的萨本栋在接到任厦大校长的任命后,曾颇感犹豫,因为此一去对他来说真是道路艰辛,成败难测。但他最后有感于陈嘉庚爱国兴学的伟大精神,有感于他要把厦大建成一所一流大学的宏愿,怀着为祖国培养更多一流人才的责任,毅然作出巨大的个人牺牲,到厦大就任。萨校长接受任命的第二天,中国抗战全面爆发,此后的八年,他把自己与厦大完全连在一起。抗战八年,厦大内迁闽西山城长汀,在常人无法想像的艰难困苦之中,萨校长奠定了厦门大学南方之强的根基,但他个人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学术而且是生命。刚到厦大时,他是个著名学者也是个优秀网球运动员,而八年后离开厦大时他已是一个走路都困难的驼背老人。1949年1月离开厦大仅4年,他病逝于美国加州,年仅47岁。萨本栋为何为厦大如此沤心沥血、九死而不悔?因为,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说他一旦决定来厦大,就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来厦大就是要尽到把厦大办成一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责任。是责任驱使他把自己的生命耗尽。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知道,我们的蔡启瑞院士是一位化学家,有些同学可能还知道他是一个催化学家。但可能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蔡院士到了44岁人已中年才转变自己已研究了二十年的结构化学去专攻催化化学的。蔡院士1937年从厦大化学系毕业后即留校任教,后于1947年初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后被美国政府阻挠归国,直到1956年春才得以回到厦大任教。蔡院士从30年代开始就在研究离子晶体的单晶制备、晶体结构和极化现象,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美国近12年的学习与研究,使他的所长得到了系统的加强。1957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则消息,改变了他已从事二十年的研究方向,这则消息是报道说在我国松辽平原发现了大油田,中国急需化学工业与炼油工业的人才。石油化工的基础是催化,当时我国的催化科学十分薄弱,几乎是空白。蔡院士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决然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为了祖国的石油工业,要放弃自己从事多年的已有研究从零开始转向催化研究。这样的一个决定,哪怕在科研手段有很大进步的今天也可以说是一个几乎令人难以想像的决定,这意味着他要把已有的所有成就彻底放弃,重新开始对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探索。
但我们的蔡启瑞院士为了国家的需要,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这样的抉择。1958年秋,他与他的同事们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催化教研室,经过艰苦的努力,厦大催化学科成为中国催化事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他作为中国催化学科的奠基人,为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无比重要的贡献。蔡启瑞院士在自己的人生关头能作出如此重要的抉择,源于自己他始终怀抱的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始终认为,国家的需要,就是科学家责无旁贷的职责,无私奉献,是科学家应有的品格。
厦大的九十年,是感恩责任奉献的九十年;厦大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责任与奉献是所有的厦大学子共同铸成的。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即将离别母校踏上社会之际,我由衷地期望各位能牢记厦大的精神弘扬厦大的传统,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当然,我很希望同学们的感恩能从感谢自己的父母开始,可能有同学至今还没有给自己的父母买过一盒点心或送过一件礼物,我希望你们领到第一份工资时能给自己的父母买一个小小的礼物。我还希望,你们能把责任与奉献体现在你们今后每一天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亲爱的同学,亲爱的朋友!毕业歌已经唱响,火红的凤凰花已挂满枝头,你们马上就要出征了!在最后的一刻,我要再与各位诉说的一句话就是:朋友,请大胆而自信地投入火热的新生活,用你满腔的热忱去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请你们记住,当你们走出校门之后,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身居何职,都会有一个忠实的、可信赖的朋友站在你的身后,他默默地注视着你,当你成功时,他愿意分享你的喜悦;当你受挫时,他愿意分担你的忧愁;特别是当你需要帮助时,他真诚地愿意助你一臂之力!这个朋友就是你的母校——厦门大学!
最后,祝各位同学鹏程万里,一路平安!
谢谢大家!
第四篇:XX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校长的讲话
XX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校长的讲话
母校强,则校友兴;校友兴,则母校强!无论你们走到天涯或是海角,母校将陪伴你们一路前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落,母校随时等候你们倾诉衷肠;无论你们身处何方、身居何位,母校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请记住,珞珈山永远是校友们的精神家园!我们会在这里一直守候,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最后是期盼:期盼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建功立业!期盼大家与母校共兴共荣!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位胸怀大志、敢为人先的校友的故事。在珞珈山顶,有块石头上面刻了一个大大的“始”字,这是一位校友在1983年6月毕业前夕,专门找石匠学了一把手艺后,花了3天时间刻下的,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位校友就是我校第三届杰出校友——陈东升。大学期间,陈东升发起成立了蟾蜍社,蟾蜍就是癞蛤蟆,别人都说癞蛤蟆吃不了天鹅肉,他偏不信,就是要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毕业后,他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具有国际概念的嘉德拍卖公司;之后又创办了泰康人寿,并且在保险业界创造了多项第一!两个星期前,陈东升回母校参加艺术博物馆的捐建签字仪式时,我陪他上珞珈山去寻找旧迹,28年过去了,那块大石头还在那里,“始”字依然清晰。当然,我倒不鼓励同学们离校前都去刻石头。“造端倡始”,我希望同学们在毕业之际,追溯陈东升的创业经历,品味“始”的深义,思考未来的人生。
今天,我们还邀请了一位校友来参加毕业典礼,她的故事同样精彩、绚丽。她在大学期间创作了小说《女大学生宿舍》,后又改编为同名电影并在武大校园内拍摄,这部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后来,她创办了《领导者》杂志和共识网,在高端人群中被公认为最好的杂志和最好的思想性网站之一。而她的诗作《武大的树》,更是令众多武大人为之感叹!她就是我校第六届杰出校友——喻杉!
同学们,有优秀的校友作表率,有深情宽厚的母校作后盾,你们今后的路将会更加宽广,你们的人生将会更加灿烂!武汉大学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要成为“顶天立地”的大学,武大的学生也要成为“顶天立地”之人。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要说:“一心只想扫屋子的人,永远扫不了天下!”我期盼武大的毕业生,既能踏踏实实地“立地”“扫屋子”,更有“顶天”的远大志向,树立起“扫天下”的豪气和雄心,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武大118年的历史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革命家、科学家、理论家、艺术家、企业家„„如今,我期盼着每一位武大学子都能够闯出大事业,成就真英雄,让12年、20年、30年之后的杰出人士中有更多的武大人!
同学们,再过2年,也就是XX年,武汉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届时学校将隆重举行校庆活动,我热切期待着你们重返母校,聚首珞珈。到那时,母校的变化一定会令你们惊喜:新扩建的图书馆、盼望已久的八一路下穿通道、花园般的杨家湾、现代化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典雅的博物馆和校史馆、高大雄伟的双湖大楼和星湖大楼等等,大家的母校必将越来越美、越来越强!
最后,我用武汉大学校歌中的一句话为大家壮行:扬帆长江,奔向海洋;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
同学们,祝大家人生美满,前程似锦!
【温馨提示】本文[XX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校长的讲话]由网友共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技术及版权问题。使用本文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网站均得免责。如果有侵权行为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第五篇:届“毕业典礼”上讲话
在 在 0 2020 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 2020 届毕业生们:
大家上午好!
交大校园阳光正好,花儿正艳,三三两两毕业生们在扬华墙前、蓝花楹下定格着青春最美的记忆。在这个收获学业与播种人生的季节,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特别代表王顺洪书记,向 2020 届全体本、研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请你们和我一起,向辛苦养育你们的父母和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衷心地说一声谢谢!
刚刚过完 124 岁生日的交大,第一次通过网络典礼的形式来送别她的毕业生们。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事情,小到咱们这个毕业典礼,大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世界格局,都在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在经历这样一个时代巨变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在引发我们的思考。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我想给大家分享几点感悟。
第一个感悟:静水流深,实干兴邦。
疫情爆发以来,交大师生们都宅在家中,很多事情仿佛都停摆了。但大家可否注意到,学校网站主页上的喜讯接连不断:总投资 5.8 亿元、最高试验速度达每小时 1500 公里的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大科学装置正是开工建设,这是交大人将创造的新的世界第一;在全国创新争先奖
评选中,我校张卫华、王开云两位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奖人数位居全国第 14 位,张卫华教授作为“复兴号动车组研发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还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在 2020 “最美铁道科技工作者”评选中,我校又有 10 位校友和教师获此殊荣,占到全部当选者的三分之一。老师、校友们奋勇争先,学生们也不甘落后,经管学院袁韵同学在导师贾建民教授指导下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有关新冠疫情的论文。上个周我参加了几个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抽样答辩,同学们展示了很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作为校长,看到这些显性成果自然是非常开心,但是,我知道还有许许多多交大师生在以自己的方式在疫情之下努力作为,比如这学期进行的网课学习,又比如为了迎接毕业年级返校而做的大量准备工作,还有在世界各地开展的众多交通工程建设,就像平静的水面下奔涌的水流,他们做的很多事情并不为人所知,但正是这些努力才能让交大发展的步伐永不停歇。
同学们,你们中有的人会选择继续深造,有的人会走上工作岗位。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从事其他各种各样的工作,无论你是身处台前,还是躬耕于幕后,要始终牢记自己所应担当的使命与责任。就像此次疫情,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他们的责任最重压力也最大,可是我们还有很多在社区在乡间服务的志愿者,他们虽然不在第一线,但所做的工作
同样非常重要。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坚守自己的责任,担负自己的使命,才让我们的疫情得到了控制。“竢实扬华,自强不息”,无论何时何地,实干才是王道,每个岗位都有设置它的理由和需要,把自己的岗位职责扎扎实实履行好,你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也因为每一个人的实干,才有国家的繁荣发展。
第二个感悟:同心同向,众志成城。
就像汶川大地震中各省援助四川一样,这次新冠疫情中,全国累计共有 344 支医疗队共 42000 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我校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也派出了医疗队。随着疫情好转,从 3 月 17 日开始,援鄂医疗队开始有序撤离。那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段感人的视频,一名中年男子以磕头跪拜的方式向返程中的医疗队车队表示感谢。据报道,该男子一家 11 口人全部感染,正是在这些白衣天使的精心救治之下,才得以转危为安。由于医务人员们都穿着隔离服,他甚至都不知道他们一家人的救命恩人们姓甚名谁长什么样,所以就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感谢。
在这场疫情中,除了医护人员们,我们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我们要感谢夜以继日修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以及改建方舱医院的建设者们,我们要感谢同样冒着生命危险为医生们送盒饭的师傅们、接送上下班的司机们,我们也要感谢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生产口罩、防护服的工人们,我们还要感
谢腾讯、钉钉、zoom 和智慧树、超星、雨课堂等在线办公教学平台们,而且,我们自己也值得感谢,谁都没想到,“老老实实待在家,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同学们,社会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复杂的有机组合,它的有序运转,有赖于成千上万种职业去分担不同种类的分工。无论是哪个职业,首先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共同身份,亦是共同的价值取向。所有力量同心同向,才能汇聚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正如马云先生最近讲的:过去的时代是自我主义,让自己变得更强才能活得更好;而现在的时代变成了利他主义,只有让别人好我们才会更好。我们赞扬所有职业中积极的建设者,反对反向的破坏者;我们鼓励大家做将小我融入国家大我的奉献者,反对将小我利益凌驾于大我之上的自私者;我们提倡大家做平凡岗位上的真诚勤勉的发光者,反对做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第三个感悟:玉汝于成,苦难辉煌。
寒假里翻看校史,我被交大 124 年弦歌不辍的播迁史所震撼。抗日战争中,学校南迁湖南湘潭、贵州平越等地近十年,师生们在漫天烽火中孜孜以学,在那个最困难的时期竟然培养出“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 28 位之多,其中 1943届矿冶班一个班就产生了三个院士,和学校 1933 届土木系一个班产生四个院士之事交相辉映,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传
奇。20 世纪 60 年代,中央开展“大三线”建设以稳固后方,学校响应国家号召,数千名交大师生,携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从河北唐山搬迁到四川峨眉,开荒拓土,自力更生,在一片山林中建起了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室。那个时候,学校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清贫,师生们求学之心却愈加强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当选的两院院士几乎都曾求学于此。
同学们,这就是“苦难辉煌”,一个学校的办学史如此,咱们的国家的发展亦如此。从 98 抗洪、03 非典、08 汶川地震到今年的新冠战疫,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而且多难兴邦,每一次大难后我们的民族向心力更强,我们国家的发展也会再上台阶。历史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在这一场疫情中,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们也发扬了这样的精神,正如____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回信讲的那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同学们!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当集体遭受灾难,没有哪个个体可以独善其身,个人的力量只有在与集体之力同心同向时,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如果不能将自己化作时代洪流中的一滴水珠,又如何能在浪奔浪涌中挺立潮头?
同 学 们,古 希 腊 哲 学 家 赫 拉 克 利 特 说 :
thereisnothingpermanentexceptchange.(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疫情之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一幕幕上演,智能化引领的创新驱动正日益加速变化的趋势。身处其中的我们,有人“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世事变幻中,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坦然应对各种变化。“不要问客户需要什么,因为创造未来不是客户的职责,应当是我的工作。”这是史蒂夫.乔布斯的经典哲学之一。正是不断地创新创造成就了乔布斯的苹果帝国。在变化中定住心神、砥砺奋进,人生的难反就变成你人生之帆,驱动着你一往无前。
同学们!有着 124 年光荣历史的西南交大,因路而生、因路而兴,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正在向着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奋进。今日之中国,犹如一艘驶向深蓝的巨舰,我们就像这艘巨轮上的船员,虽然前面有浪奔浪涌的未知与挑战,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努力做好自己,中华巨舰必将劈风斩浪,实现伟大复兴。
后浪奔涌,未来可期。最后,祝福我们每一位毕业生生活幸福、事业通达,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