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离莫相忘 且行且珍惜——张欣欣校长在2014年夏季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相离莫相忘 且行且珍惜——张欣欣校长在2014年夏季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远道而来的家长们,即将远行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14届毕业典礼。这一天,注定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值得珍藏的一个日子。在这绽放荣光、成就梦想的时刻,请允许我以家长和校长的身份,向即将远行的儿女同学们道别。首先,我要向你们祝贺,祝贺你们完成了学业,即将开启新的征程!同时,我提议,让我们一起以最诚挚的敬意和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为你们的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的老师们、家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大屏幕播放的短片,把我们带回到了过去。四年的大学时光,有甜蜜与欢笑,有不羁与张扬,也有辛酸与泪水成行。你们的一张张笑脸,一声声呐喊,以及这声像背后的故事,集成了我们的“北科印象”。
这几年,我们还共同见证了“辽宁舰”的远航、蛟龙号的深潜、天宫神十的太空遨游、天河二号的登顶,让我们为国家的发展而骄傲和自豪。但是,马航失联的诡谲、南海变幻的风云,也让我们深深感到,一个大国走向崛起,其道路是何等的坎坷和艰难。
这几年,我们也共同见证着学校前进的步伐。2012年,学校迎来了甲子生日,向全社会展现了一幅学校6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无到有的天工大厦,已经成为学院路地区的著名地标。蔡美峰院士的奋力一击,实现了10多年来教师当选院士的“零”的突破。都不好意思和同学们说空调,你们还没来得及享受那爽心的凉意,就要离开学校,真应该早点给你们装上!
同学们,我们的工作重心,我们所有工作的意义所在,就是当好你们成长的支持者和见证人。从图书馆、逸夫楼里的聚精会神、凝思苦想,到金工实习、毕业实习时的专注实验、精心演算,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从倾听中国材料名师讲坛、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科海琳音,到你们摘取的科技创新浪潮中的金色皇冠;从活跃于主题党团日、学生社团活动的身影,到铭刻在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的坚实脚印,你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镌刻上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红。
我可以骄傲自豪地说,经过几年来的砥砺奋进,你们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磨练了从事科学研究社会活动的能力,树立起了信心的精神脊梁,你们用青春和才华妆扮了北科大的绚丽天空,我及学校的全体教职工为你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而感到骄傲!
同学们,今天你们要毕业了,我还是要说,我们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好,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便,引发了无奈,留下了不满,我要代表学校向大家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请同学们原谅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我们力争为你们的学弟学妹们做的更好!
我不是一位能言善辩的管理者,也不是爱唠唠叨叨的教授,但是我今天还是要和大家一起共勉“三个珍惜”:
一、要珍惜内心年轻的力量。年轻是一种资本。年轻的心浩瀚如大海,不断接纳着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化为正能量,激励我们“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内心年轻的力量,气贯长虹。当前,国家已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这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梦想和担当的智者时代,也是一个应该并能够大有所为的年代。同学
们都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时刻敢为人先、永不言退、积极进取,无愧无悔于自己的人生!
内心年轻的力量,润物无声。年轻之魅力,质朴、纯净、透澈,天生蕴含着积极、乐观的力量。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时代,无论做什么工作,有什么事业,最终都是做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学打不死的小强,看看倔强的杜拉拉,健康、阳光、开朗的心态,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可使我们的心灵田园永不荒芜!
二、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善意。学会爱人,坚持爱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善意,其实不易。也许,曾因为郭美美,我们开始质疑捐款,把善举视为愚蠢;也许因为彭宇,我们对颤巍巍的老人退避三舍,甚至研究出不无戏虐的《扶老手册》。但是大学支教时,有过的感动和心酸,离校时有过的同窗之情、依依不舍,与家人告别时有过的深情相拥,抗震救灾时,有过的民族大爱,一定曾深深温暖和震撼过我们的心灵。
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都需要爱和传递爱。善意的每一次传递,都是人生最美丽的瞬间。珍惜身边每一份善意,让播撒在你胸中的爱意流淌,与大家分享你伤心或快乐的时刻。人生前行中,与善同行,时刻点赞每一份爱心,时刻转发每一份善意,这就是我对你们最大期望。
三、珍惜未来每一次挫折。人生曲折是一种美丽,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尝试。巴尔扎克曾说过:“挫折,对于弱者来说,是一道万丈深渊;对与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我们要敢于正视挫折,珍视挫折的经验,使每一次挫折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我的经验,把问题放在眼前比视而不见要高明。困难和挫折,我们就当它是上帝在我们的屁股上踢了一脚,我们不能只记着揉屁股,更要珍惜这一脚的力量,踉跄着往前迈进一步。
同学们,“有一种相见,叫入学;有一种离别,叫毕业;有一种沉淀,叫母校;有一种美称,叫校友”。从明天开始,你们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完成“同学”到“校友”的转变。希望同学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北科大,爱护北科大,支持贝壳,赞美贝壳。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谢谢大家!
第二篇:张杰校长在201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坚持真理,追求科学
——在2013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张 杰
2013年3月23日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值得你们铭记一生的日子,因为你们即将完成一段神圣的旅程。这段旅程可能并不好走,也许有些同学经过屡次的打击、挫折,甚至近乎于放弃,又在不断地自我激励中选择了努力与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成长与未来。为此我代表所有的导师提议,让我们所有的人将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的努力与付出,送给你们的成长与未来!
今天这样的盛会使我想起了九十五年前的另一次盛会。1918年4月的柏林,在庆祝普朗克六十岁寿辰的讲台上,爱因斯坦发表了一段著名演讲《探索的动机》。爱因斯坦将追求科学的人分为三类:一类人将追求科学作为人生新起点的职业“敲门砖”,仅仅为功利目的而投身科学;第二类人把追求科学作为一种“兴趣”,纯粹是为了智力的满足;另一类人则把追求科学作为人生追求的“梦想”,他们献身于科学源自内心的信念,源自执着,源自激情、源自热爱。今天在你们走出校园去接受更大的考验的时候,我希望你们是有正确探索动机的人,会凭借在交大时光里铸就的对科学的激情,对真理的热爱,对科学精神的坚持成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栋梁。
大文豪萧伯纳曾说:“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这也许是对追求科学的最好解读。因为追求科学,我们用纸张书写历史,用指南针指引航向,描绘出整个民族长达数千年的文明蓝图;因为追求科学,“求实学、务实业”的交通大学应运而生,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因为追求科学,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等一代代交大人,经过几十年的执着努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不凡的业绩。我希望,科学精神的接力棒,从古至今,由远及近,能够经过你们这些青年学子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易发期。你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机遇混合着风险的社会,有时候甚至陷阱遍布,诱惑难挡,不再像你们眷恋的校园般单纯、清澈。可是,不要因为暂时的乌云,就忘记太阳永恒的光芒。你们大多是快乐,积极而阳光的80后,90后,你们应该而且有能力主动了解这个社会,从而改变这个有缺陷的社会。梁任公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你们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坚持真理,追求科学。
第一,坚持真理。当你们怀揣着改造的热诚与奋斗的勇气一头扎入社会,与现实刀光剑影,拼搏厮杀的时候,你们也许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之深,会失意于个体的渺小,甚至渐渐忘记了你们最初出发的目的,这是我,作为你们的老师,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我要告诉你们,唯有坚持真理,暗夜里才有明灯。对真理的追求,会引领你找到真正热爱,为之献身的事业。想要不被诱惑俘虏,唯一能够支撑你坚持下去的方法就是从事你真正热爱的工作。我知道在择业之初,很少有人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对真理的追求会赋予你自信,会让你在许多看似主流的价值取向面前保持冷静。这种自信和冷静让你在众多眼花缭乱的选择面前拥有远见和理智的决断力。而远见和理智的决断力正是领袖素质的核心。
坚持真理也是你们的责任。交大人的社会责任是引领时代的正义,勇当良知的代表;所谓正义,良知,皆以真理为准绳。更重要的,坚持真理才能拥有独立的精神和人格。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要求人们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和力量,所以,人云亦云很容易,拥有独立的判断力很难。对真理的追求是形成独立判断能力的唯一途径。第二,追求科学。因为追求科学,人类的文明有了大踏步的发展。中国自明清以来的积弱,也是因为科学的落后。交大是一所传统的理工科强校,科学思想遍布每个角落,也深深地植入每个交大人的灵魂。在你们离开交大之际,我希望你们永远坚持科学精神,播撒科学的种子。当然,我这里说的科学,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你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是相辅相成的。钱学森学长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灵魂是创新,是实事求是。这种精神也是交大文化的一部分。100多年前民族危亡之际,因痛感国人教育中科学技术之落后贫乏,始有交大之诞生。追求科学,发展科学是交大的立校之本,也是每一个交大人的使命。10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依然落后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缺乏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阻碍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你们是中国未来三十年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国家对科学发展的投入每年都在大幅增加,我相信你们能把握这一历史性的机遇,远离浮躁,守护科学的神圣和纯洁,扎扎实实作好学问。我期待着看到世界级的科学大师从你们中诞生。同学们,明天走出这座校门你们将成为交大的校友,奔赴五湖四海,世界各地。无论你们将来身在何处,我都衷心地希望你们能够始终把“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铭记于心,挺起“交大人”的傲骨,传播“交大人”的文化,完成“交大人”的使命。我坚信,你们必将不负交大人的称号!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鹏程万里,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第三篇:张荣校长在山东大学2014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张荣校长在山东大学2014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年的六月注定是最深情、最浓烈的季节。我们又一批学子即将告别这片曾经挥洒青春的热土,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在离愁别绪的包围中,也许你会伤感地哭,也许你会放声地笑;面对未来的路,也许你踌躇满志,也许你有些迷茫。但不管怎样,所有的真情流露,都遮掩不住你们的美丽可爱和山大人特有的魅力。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用最温暖的方式为你们送行,为你们祝福。同时,也让我们静下心来共同梳理一下,在这美好的大学时光里,你都记住了什么?在你即将离开的时候,你又将带着什么与你同行?
也许网上的这段话可以代表所有毕业生的心声:是坐在大成广场的喷水池旁感受时光静止,是在夕阳下和伙伴们漫步小树林的石子路,是秋日里中心花园灿烂的枫叶,是雪天里千佛山洁白的身影,是洪楼教堂一年四季袅袅的钟声,是早起在图书馆排起的占座长龙,是无数深夜独自一人从自习室走过的路„„这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无疑是山大生活的生动写照,我相信这将成为你们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并装点你未来丰富多彩的生活。
我同意同学们的说法,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全部或者最本质的。我还有补充答案。但在给出我的答案之前,请允许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大学和大学文化的看法。
我有一个观点,一所大学的存在表现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理的,或者说物质层面的大学,它以校园景观、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花草树木等客观实在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且有边界清晰的校园,它看得见摸得着,你用自己的眼睛就可以知道这是怎样的一所大学;第二个层次是学术层面的大学,包括学府里“做学问”的“人”与他们从事的“业”,例如课程的传授、知识的创造、技术的转移等活动,学术层面的大学要抽象一些,需要我们去参与才能了解。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层面的大学,体现为大学的理念、风格、传统、价值观等等,是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的大学,需要用心感受才能体会。对于一所大学,此三种层次缺一不可,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文化层面的大学却能长久彰显一个学校独特的魅力。我一向认为,大学之道不仅在于传承文明、熔铸新知,更在于塑造灵魂、开启梦想。那么它靠什么来塑造灵魂、开启梦想呢?靠的就是大学优秀的文化传统或者说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经过长期积淀和凝炼而形成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大学的独特灵魂和内在气质,它赋予大学以生命力、活力并积淀了大学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这不仅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一定程度上说,学子们进入大学除了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外,更主要的是接受大学文化的熏陶,这种熏陶往往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它是熔炉,在你身上永远留下鲜明的烙印;它是酵池,让你身上永远散发着独特的味道;它是基因,永远镌刻在你的身心中。
每一所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气质和文化。没有大学精神的学校,永远成不了一流的大学。世界上众多的一流大学无不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文化传统,是令人敬仰的思想灯塔。
山东大学根植齐鲁大地,拥有丰饶的文化资源和道德资源,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一方面,齐鲁文化集中华民族文化之大成,齐风鲁韵的浸润,使山大文化富于道德情怀;一方面,山东大学南望泰山,东临黄海,山魂海韵的涤荡,使山大文化拥有了博大胸怀。在这样的维度下,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造就了山东大学独特的文化品格。
山东大学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大家一定有兴趣知道“谁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教育史学家把这项桂冠送给了1864年创办于山东蓬莱的登州文会馆。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登州文会馆是山东大学的源头,由它所开创的齐鲁大学的历史和传统后来被山东大学所吸收和继承,用事实奠定了山东大学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的历史地位。从登州文会馆到今天的山东大学,绵延跌宕150年,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各个时期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璀璨华章。登州文会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最好的大学,它所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其中有一批被京师大学堂等高校聘为西学教习,对全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齐鲁大学曾经享誉海内外,与当时的燕京大学共同享有“南齐北燕”之盛名;山东大学历史上创造过两次辉煌,留下了“文史见长”、“生物学科中国最好”、“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的美誉,并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无数个第一,早在1904年,山大教授便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这是中国科学界走向世界的开端; “童鱼”、“夏道行函数与夏不等式”、“彭一般原理”等国际上为数不多用中国人命名的重大成果也皆源于山大;山大教授参与阿尔法磁谱仪、ATLAS强子对撞机等国际合作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我们今天回顾历史的荣耀,不是为了满足一种无谓的虚荣,而是从中汲取信心和动力,传承追求卓越的精神,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迈进。
山东大学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在学校门口的校规石上,“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这两句话,也许大家早已熟视无睹,但是每当我看到这十二个大字,内心依然感到震撼。我们都知道它出自113年前的《山东大学堂章程》,而且也对那段完整的表述耳熟能详,但今天我仍然愿意再为大家重复一遍:“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这就是一个多世纪前山大先贤的价值追求,他们把学校的命运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价值融入了社会进程。与今天的功利和世俗相比,我们的先贤境界如此高远,实在是崇高而可贵。胸怀天下、勇担重任,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无论哈佛耶鲁,还是北大清华,或是中外其他著名大学,在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大学校长们讲述最多的是责任。为什么要对同学们如此强调责任?因为大学是思想的灯塔,是道德的高地,具有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这个使命如果不是由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担当,那么应该由谁来担当?山东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40余万国家栋梁和社会中坚,其中有革命先驱、抗日名将、共和国元帅,近百位两院院士,十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百余位部长、省长,大批艺术名家、驻外大使、世界冠军以及商界领袖先后从这里出发,一代又一代山大人正是沿着这样的精神脉络,接续永恒。
山东大学有着宽厚、稳重、朴实、内敛的品格。这是山大人最典型的特质,也是社会对山大人最为中肯的评价。这种品格决定了山大人学风扎实,做事踏实,为人忠实。老舍先生曾说过:“山东”二字满可以用作朴俭静肃的象征,山大是最带“山东”精神的,这个精神使我们朴素,使我们能吃苦,使我们静默,是一种强毅的精神。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品格,所以山大人备受社会青睐,他们以其坚毅执着的精神扮演着社会中坚、中流砥柱的角色。山大一代一代校友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种精神。我们的杰出校友项怀诚曾说过,山大对自己的培养不仅是专业上的,而且是人格和素质上的,如果说自己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做事认真。他说:“我的老师中有许多大师级人物,他们那种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无形之中感染着我、塑造着我,在我身上打下了‘山大人’的烙印,使我受益终生。”被媒体誉为中国“当代保尔”的马俊欣校友很好地诠释了山大人的刚毅厚重。他身残志坚,用铁打的脊梁支撑病躯走过了近30年的坎坷征程,在普通检察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崇高,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感动了中国社会。这就是真实山大人的写照。
敢为天下先,不断追求卓越;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图富强;宽厚、稳重、朴实、内敛,这就是山大优秀文化传统的鲜明特质,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和精神品格构成了山大人的生态,就好比阳光、空气和水分,时刻滋养我们的心灵,引领我们的方向。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基因,山东大学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绵延至今依然保持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是否认识或者接受它,它都已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里,成为我们勇往直前、奋发开拓的不竭动力。
山大的文化传统是一代代山大人铸造、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做山大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是所有山大人共同的责任。在我看来,物质层面的大学,是外在的、基础的,主要由行政系统来主导管理;学术层面的大学,是本质的、发展的,主要由教授来主导,就是我们所说的教授治学;而文化层面的大学,是内生的、灵魂的,其塑造者和传承者包括在校的老师、学生和已经离校的校友,而校友更是传承和传播大学文化传统的生力军。因为社会对一所大学的评价,通常不会囿于没有生命力的办学指标,而更多地会从对其所培养的毕业生的感性认知出发,所以,你的一举一动就代表了社会对山大的印象,你就是山大的名片,你就是山大的形象代言人。在这个意义上说,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
亲爱的同学们,在大学时代你已经参与了传承和建设山大文化,今后,不管你是步入社会,或者继续深造,将母校的优秀文化播扬出去,以此为任,自我砥砺,并以实际行动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你依然责无旁贷。
山大文化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需求是相统一的,它是值得世人尊重的优秀传统。只要你们用心体悟山大精神、山大品格,把这种珍贵的文化基因发挥出来、传播出去,就会令人尊敬、获得信赖,就会赢得更多的机会,你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所以,我要给你们的答案就是:带着山大精神,带着由内而外散发的山大文化品格和魅力,永远追求卓越,永远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去开创自己美好的未来。
永远地祝福你们,亲爱的同学们!谢谢大家!
第四篇:张兴朝校长在2011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张兴朝校长在2011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2011年6月4日,将成为徐高师办学史上又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2011届的千余名毕业生将在这里度过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也将从这里踏上生命中又一段新的征程。在此,我代表全校教师,向你们的毕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的成长付出了辛苦劳动的父母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徐师走过了105年,她的校史中又将增添1073位毕业生的记录。2011届将书写学校百年办学历史上毕业生人数之最,也将记录学校心理专业、日韩语专业的开端,记录沛县校区学生两地分段学习的历程。
你们是踏着百年校庆的鼓点进入这所学校的,你们是徐师新的百年接力的第一棒。你们大多是“90后”,这个年轻的群体曾被社会上一些人诟病为“冷漠、迷茫、没有责任感”。但是,我们欣慰地看到,这种偏见正在被你们和你们的同龄人所改变。
汶川地震消息传来,是06级的同学第一时间发起捐款救助,郝缓缓同学不幸罹患绝症,是你们主动伸出援手,捐款箱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你们秉持“虚心实力”的校训,继续刷新全省“5+2”考试的记录,全省文科第一,理科第二、小文班58名同学100%录取,实现满堂红。
你们当中22名同学实现了自己的政治追求,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名同学已第一批获得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通行证。你们在外语、计算机、书法、普通话、奥数教练员等各类等级考试中也有着上佳的表现。40余名同学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改写了学校记录。你们当中有的同学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七年的学习任务。提前通过了本科自考的13门考试。也有的同学通过实训就在岗位谋得职位,有的通过教师招聘提前取得入编资格。好儿女志在四方,12位同学参加西部计划,把青春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春华秋实,我和你们一起品尝收获的快乐。
五年冬去春来,五年执着求索。校园里的梧桐叶黄了又绿了,美丽的紫藤花败了又开了。五年的徐师岁月已经铭刻在你们的记忆深处。
你们刚刚踏入徐师时,可曾遥想,五年漫漫岁月,何时到头?可昨夜无眠,难舍难分,暮然回首,五年时光,竟如此短暂。
你们会记得国庆六十华诞校园升旗仪式的庄严,更不会忘记母亲节炫出自我,带给母亲的微笑;你们会记得寒冬黎明前击碎好梦的起床号声,也不会忘记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启动仪式上音响突然中断,你们只凭着老师的口令,用完美的广播操表演带给所有来宾的震撼;你们会记得老师检查仪表服装时犀利的目光,也不会忘记因睡懒觉被宿管阿姨扣留宿舍,等待班主任认领时的尴尬;你们会记得元旦迎新晚会一票难求的盛况,也不会忘记因浴室的拥挤或高层宿舍水源不
足,而发出的抱怨;喜怒哀乐,苦辣酸甜。今天,再提及这些,我们会泯然一笑。
诗人普西金说过,过去的经历,会成为亲切的怀念。这些故事一定会成为你们十年、二十年后,重返母校聚会时絮絮叨叨甜蜜的话题。
母校意味着什么?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一语惊四座。“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我还要说,什么是母校?就是上学时,左看右看不顺眼,但是毕业了以后还要时常回来看的地方。
同甘共苦都是缘,一言一行总关情。古道长亭,终有一别。临行前,作为你们的师长,应该送上几句话。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是最好的赠言,他勉励全国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五年师范,你们都已羽翼丰满,整装待发。未来的天很高,天道酬勤;未来的路很宽,路在脚下。未来的世界是美好的,未来的生活也是未知的。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把握机会,不断学习,就一定会拥有美好的前途。我还要告诉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信心比机会更重要,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自强,不要怨恨。在取得成就的时候,要感恩,不要自大。
为了你们的成长进步,老师的两鬓增多了白发,额头添加了皱纹,但是他们依然年轻,依然快慰,因为老师的青春在你们身上延伸,他们的梦想因你们的成功而得以成真。在此,我愿和你们一起,向给予
你们最多关心的班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为你们付出的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
年轻的朋友们,作为徐州高师的毕业生,你们承载着母校厚重的期望。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你们秉承“虚心实力”的百年校训,自强不息,明天,你们会有更多让母校骄傲的故事广为传诵,有更多让母校荣耀的光环被一一点亮。
亲爱的2011届毕业生们,无论你们在哪里,母校衷心的祝福你们,祝你们前程似锦,事业如歌。祝一路顺风,一生平安。
谢谢。
第五篇:张杰校长在201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感恩、责任、激情、梦想
—— 在201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张 杰 2011年3月26日
亲爱的同学们:
一年之际始于春,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开始人生的另外一段旅程。作为交通大学的第39任校长,我非常高兴和你们一起分享这收获的喜悦,更要为你们即将开启的征程而深深祝福。在大家临行之前,我想给同学们分享几个让我感动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永远心怀感恩”
一所著名大学的优秀研究生来到一家著名的大公司应聘管理工作。他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接下来人力资源部安排了公司的总经理进行最后一关的面试。总经理在翻看研究生的资料后,发现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各门成绩都不错。
总经理问:“你的爸爸承担你的学费吗?”研究生答:“不是,我爸爸在我一岁的时候就过世了,是我妈妈一直靠给别人洗衣服挣钱供我上学。”总经理让研究生伸出双手,年轻人的手细嫩、洁白。总经理继续问:“你之前有没有帮助你妈妈洗过衣服?”年轻人如实回答:“没有,妈妈总是说,让我别耽误时间,别分心,好好学习,另外,妈妈说他洗衣服比我快。”总经理思考片刻,“我有个小要求,你今天回到家后,请帮妈妈洗洗手,明天上午再来见我。”
虽然感到总经理的要求有点奇怪,但他认为被录用的机会还是很
大的,他一回到家里,就要给母亲洗手。母亲听说儿子胜算很大,高兴地伸出双手。年轻人端详母亲的手,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这是他第一次仔细观察母亲的手,如此的粗糙,手上都是老茧,还有许多裂口。年轻人的心里狠狠地抽搐了一下……
正是这双粗糙的手,换来他十几年的学费,这是他研究生毕业、成绩优秀以及美好未来的等价交换物。帮母亲洗完手后,年轻人悄悄把母亲没有洗完的衣服洗了。晚上,母子聊了很长时间,年轻人第一次体会到母亲十几年的辛酸,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居然从未真正关心过辛劳的妈妈!此时此刻,他虽能洗去母亲手上的灰尘,却永远洗不掉手上的裂痕,洗不去他心中的愧疚和遗憾。第二天,他来到公司,对总经理讲述了自己的深深愧疚,道出了体会最深的两个字:“感恩”。
同学们,今天也有许多爸爸、妈妈来到了现场,现在请你们全体起立,看着他们的眼睛,为他们鼓掌,向他们表示感谢!
第二个故事:“永远坚守责任”
我要讲的第二故事发生在我们的邻国。
北京时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部分核燃料已开始融化并释放出辐射物。如果核燃料全部融化,释放的辐射粉尘及其它灾难性后果,将不堪设想。
地震前,福岛第一核电站共有800人工作。发生紧急状况后,维持核电站运作的最少人数是50人。于是,一支50人的抢险救援队组成了,其中20人是志愿者,他们的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他们本可
以拿上高额退休金,平平安安地回家养老。
由于地震和海啸破坏,核电站内部已经漆黑一片。在黑暗中,他们头戴呼吸器或者身背氧气筒,拿着手电筒穿过迷宫一般的设备,耳畔不断响起氢气与空气接触后爆炸的声音,每隔10-15分钟,用最原始的办法为反应堆注入海水去冷却过热的反应炉,同时监控状况、清理爆炸物等,在最危机的时刻,是责任使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保护福岛核电站的最后一道屏障。
“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同学们,人生于世,每个人都承担着一份责任,不论对家庭,还是对国家、对社会。牢记责任,能让我们在困难时选择执着,在成功时保持冷静,在绝望时绝不放弃。
同学们,你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物质生活极端丰富、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希望大家永葆激情和梦想。坚持梦想,还意味着艰难和寂寞,意味着风险和担当,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的梦想永远是空想。
如果时间允许,我还想给大家讲关于“激情”和“梦想”的故事。但是,我更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们能站在这里给你们的学弟学妹们讲述自己人生旅途上精彩的“激情”和“梦想”的故事。
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上的最后一堂课:感恩、责任、激情、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