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蚕的一生(推荐)
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五十多天的时间。蚕出生时:
小蚕刚出生的时候因为长得很小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蜕三次皮以前都叫小蚕.小蚕期间你需要用剪刀把桑叶剪碎再喂,一般比蚕宝宝身体大一倍左右,刚出来的时候要更碎一些,不过不要弄得烂烂的啊,没水分就不吃了!等到蜕了三次皮以后就可以喂嫩一点的大叶子了,叶子背面朝下,这样它们才能啃到。蚕蜕皮时:
蚕抬著头,不吃也不动,称为眠。蚕脱皮从头开始慢慢向后落,乍看之下,彷佛两条蚕接在一起。
蚕先用嘴把鼻子上的壳咬开,这样它看上去就像戴着防毒面具,接着,它一伸一缩,再一伸一缩,不断用足去蹬开在身上的黄黄的外皮,像在一根管子里爬来爬去。最后,就剩下一点点皮还包在蚕尾部,像新娘拖在地上的婚纱一样。可就在这时,蚕钻进了桑叶堆里。不一会儿,它出来了,它的“防毒面具”不见了,它又用力一甩,整张皮都蜕了下来。蜕皮结束了,它像定格似的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好像正在休息。这时发现它的身子变白了。
蚕吐丝时:
吐丝过程,即结茧过程,通常由丝腺分泌的丝织成。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
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
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
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
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第二篇:蚕的一生教案
“新跨越”系列小学科学(自然)包文本素材
观察蚕的一生
活动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观察蚕宝宝的一生,描述蚕不同时期的变化,会记蚕的成长日记。2.经历饲养小动物的大致过程,感受动物由小变大的变化。
3.能够对“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4.能够对“剪开茧子后的蛹是否还能活”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二、知识与技能
1.学会饲养小动物。
2.知道蚕在不同时期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为“昆虫”一生会发生变化和“昆虫”的身体结构等概念的建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珍爱并善待蚕宝宝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继续照料好它的信心。2.培养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的意趣。活动建议
1.此活动最好是在春季天气温度较稳定时进行,上课前2~3天,用毛笔给蚕卵洒上少量的水,放置在较温暖的地方。
2.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学生完成饲养蚕宝宝所需要的蚕卵。3.学校或者学校附近有供学生饲养蚕宝宝所需要的桑树。
第1页
“新跨越”系列小学科学(自然)包文本素材
4.把学生回家饲养和在学校饲养相结合,定期交流饲养的经验,为饲养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活动准备
蚕卵、放大镜、毛笔、纸盒
活动过程
一、蚕宝宝出生
1.分发蚕卵(这时已有小部分蚁蚕出壳或正在出壳)。
2.观察蚕卵(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描述其特征。(蚁蚕不能用手去捏,只能用干毛笔轻轻的去刷。)
3.探究:怎样饲养蚕宝宝?你准备喂它吃什么? 4.实验探究: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1)预测实验结果,做好记录。(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贴好标签。(在盒子的侧面分别标注吃莴笋叶或吃桑叶的蚕)5.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蚕宝宝细微的变化,保留蚕宝宝蜕下来的皮。)
二、蚕宝宝的成长(两周后进行)
1.交流饲养蚕宝宝的经验,展示自己的蚕宝宝。2.描述蚕宝宝的不断成长过程中看到的现象。3.观察蚕宝宝是怎样蜕皮的
(1)交流蚕宝宝蜕皮的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2)探究: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蚕宝宝没有手,怎样蜕皮的?蜕一次皮有几块?它是从哪里开始蜕皮的?蜕皮后的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3)展示蚕宝宝蜕下来的皮。
第2页
“新跨越”系列小学科学(自然)包文本素材
4.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三、蚕宝宝吐丝(再过两周)
1.交流饲养蚕宝宝的经验,展示自己的蚕宝宝。2.描述蚕宝宝的不断成长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3.观察并描述蚕吐丝时的情景。(完成“吃莴笋叶和吃桑叶的蚕哪个能够吐丝”的探究活动,做好记录)
4.观察蚕茧。(1)蚕茧是什么样的?(2)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3)量一量茧的长度和宽度。
(4)摇一摇,对着光亮照一照,看看蚕在茧里是什么样的。
(5)每个小组剪开一个茧子观察一下,再用手轻轻碰一碰,看看蛹有什么反应。5.探究:剪开茧子后的蛹是否还能活
(1)预测:茧子里蛹会发生什么变化?剪开茧子后的蛹是否还能活?(2)设计实验。(3)学生实验探究。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四、蚕蛹出壳变蚕蛾(从开始20天后)
1.交流蚕蛾从茧里出来的情景。(完成“剪开茧子后的蛹是否还能活”的探究活动,做好记录)
2.描述蚕蛾的样子。(1)蚕蛾的身体结构怎样?(2)蚕蛾肚子的大小一样吗?
(3)预测:蚕蛾肚子的大小与蚕蛾的雌雄有什么关系?(4)它们的触角像什么?
第3页
“新跨越”系列小学科学(自然)包文本素材
3.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五、蚕蛾交配产卵(雌雄成虫在化蛾当日交尾产卵)
1.描述蚕蛾交配时的发现。2.描述雌蛾产卵时的发现。3.描述蚕卵的形状和颜色。4.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六、完善蚕宝宝成长的日记,交流饲养蚕宝宝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活动
吐丝营茧约需3天,再经1~2天化蛹,蛹期经过10~15天,然后由蛹化蛾,也就是成虫,雌雄成虫在化蛾当日交尾产卵,如果产下的是非滞育卵,那么再经10天左右即可孵化出下一代的蚁蚕。
第4页
第三篇:蚕的一生科技小论文
蚕的一生
飞水小学五年级:张雅楠
辅导老师:陈 晓 艳
科学课上,彭老师让我们观察养蚕的过程,并给每位同学发了刚刚孵化的蚕宝宝。怀着兴奋的心情,我把它带回了家,并到山坡上采了桑叶,为它准备了充足的粮食。我找了一个装鞋的纸盒,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卫生纸,算是给蚕宝宝安顿了一个简易的家。蚕的生长过程: 1.成长
刚开始的蚕宝宝身上颜色有点暗。其中的两条颜色较重,而且身上有褐色的斑点,一眼望去,就像一只只小蚂蚁在那里爬动。它们吃桑叶的样子有点着急,一口接着一口,到大龄蚕的时候,还能听到沙沙的声音。随着身体的变大,它们的食量也越来越大,家里的桑叶有点供不应求了。
2.蜕皮
蚕的一生要经过四次蜕皮,而我只观察到了一次蜕皮,也许它们在晚上的时候也蜕皮吧!蜕皮后,它们的颜色也由刚出生时的褐色逐渐变为白色了,吃的也多了,身体也越来越胖了。摸上去冰凉凉的,很舒服。其中的两只颜色依然呈现为灰褐色。3.结茧
长大的蚕就不再吃桑叶了,这时它们的身体变得透明,他会爬到纸盒的角落,找到一个舒适的地方,从嘴里吐出细丝来。先在外边织一个稀疏的大网,用来固定,再在里边织一个密密的小网,把自己严严的包裹起来。看起来像一个白色的小球,椭圆形的,好可爱!而褐色的蚕吐出的丝竟然是金色的!多么神奇啊!
4.成蛾
经过三四天,从蚕茧里爬出来的不是蚕蛹,而是长了翅膀的蚕蛾。其中肚子大的是雌蛾,肚子小的是雄蛾,静静地呆上一天左右,就开始寻找交配了。
5.产卵
雌蛾与雄蛾尾部对在一起,完成交配。交配后,雌蛾尾部一点一点的产下小黑点,而且摆放很有规律。过一天,就发现一只雌蛾能产百颗左右的卵。这些卵的颜色也由黑色变为了灰色。雌蛾与雄蛾之后也都死去了。这些小卵在合适的温度下变成了蚕宝宝。
在这四十多天的时间里,我自己观察了蚕的一生,感受到大自然里昆虫生命的神奇。它的外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一生多么短暂,但它却用短暂的一生给人们创造了财富,这是多么让人感到惊奇啊!
第四篇:师讯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蚕的一生
师讯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蚕的一生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变化特征。
2、感知丝制品的特征,了解丝绸是中国的发明。活动准备:
1、在班级自然角饲养蚕,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2、《蚕生长发育》课件及视频。
3、一起收集丝绸、棉麻制品。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景
一团团丝绵遇见一团团棉花,高兴地大声招呼起来:“兄弟姐妹们,你们好!我们大家一定总算见面了,哈哈。”棉花说:“我们和你们可不是一家子啊!”丝绵说:“这怎么可能呢?”
1、比较棉花和丝绵外形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它们是一家子吗?丝绵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棉花是生长在泥土里的,喝的是水,吃的是肥料,长出根、茎、叶后才会结出棉花。丝绵是由蚕吐出的丝组成的。
二、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特征
1、边看课件边讨论:蚕是怎么一天一天长大的?我们饲养的蚕宝宝到哪里去了?(蚕宝宝变成白粉蝶飞了。)
2、观看蚕的生长变化视频。
小结:原来蚕爸爸妈妈生下的卵长大变成蛹,再长大变化蚕,然后吐丝结茧,最后破茧而出变成蝶,蚕宝宝的一生变了5次模样。
三、听故事《丝绸》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是用棉花纺纱织布走衣服。有一次,一个喜欢养蚕的中国皇后,一不小心把蚕茧掉进开心里,结果她发现这个蚕茧可以抽出很长的丝来。她就请人将蚕丝织布,纺丝成的布又轻有滑,就给它起个名字叫丝绸。丝绸是我们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的中国人真聪明。
四、丝绸制品展览会
1、寻找丝制品,找找哪些是丝做的?
2、比较棉布与丝绸的区别。
3、归纳:丝绸特别轻、特别滑,颜色图案特别好看,所以穿在身上就特别舒服、漂亮。活动延伸:
欣赏各种丝线绣的画、学学刺绣。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记录。
2、教学挂图:《蚕的一生》。
活动过程:
1、出示蚕宝宝产的卵,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移动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
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吐丝一共生长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教师: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培养后,你为它做了什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你是怎么样做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蚕宝宝蚕卵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看哪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请幼儿先商量,在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教学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
在以后课程审议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节性活动的时间安排。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蚕的一生》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08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