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辽宁省凌源市杨杖子镇为例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引言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此次寒假本人对辽宁省凌源市杨杖子镇进行了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1.杨杖子镇概况
1.1地理位置
辽宁省凌源市辖镇。1981年析刀尔登公社建百牛群镇,1984年更名杨杖子镇。杨杖子镇位于凌源西南部,距市府63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0.7万。辖杨杖子、百牛群、三道梁子、柴杖子、候杖子5个村委会。是辽冀两省四县的交汇处,南与河北宽城县接壤,杨杖子镇下辖两个行政村,总面积33平方公里,总人口5230人,是全国1887个重点镇和辽宁省100个中心镇之一。乡镇企业有水泥厂、修配厂、制砖厂。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
1.2历史情况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杨杖子始于公元前160年时3户人家的小山村,相传至大清康熙年间,皇帝巡视路经此地,看到山上牧牛百头,欣然之中,御赐宝地为百牛群。
1.3区位优势
区位交通得天独厚。杨杖子镇距凌源城67公里。距“京四”高速公路出入口最近处仅有20公里,县级公路“四百”线和省级公路“老宽”线交汇于此,“锦沈”铁路穿境而过,全境依傍青龙河上游的两条支流小青龙河、小阳河,具有“承东启西,出关入内”,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杨杖子镇经济状况
2.1宏观经济状况
2007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35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311元。发展潜力巨大。杨杖子镇历来是凌源首屈一指的工业重镇,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辽宁向东化工厂就位于镇区内.向东化工厂于60年代末从黑龙江搬至杨杖子,40多年来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该厂在近几年连续亏损的情况下向上级部门提出破产申请,辽宁省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7月28日宣布该厂破产进入法律程序.该厂职工将于年底12月前按国家有关政策被安置到辽阳,营口鲅鱼圈两地.2006年9月,国务院决定对原向东化工厂实行政策性破产,企业整体搬迁,近2万人的职工异地安置,杨杖子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原向东化工厂闲置的近1.2万亩国有土地,12万余平方米的厂房及大量的设施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方位的作好产业接续。杨杖子镇有投资过亿元的企业——凌源市世明玻璃有限公司,它的前身是向东四七五浮法玻璃厂。2006年向东破产后,广东富睿集团通过合法竞拍取得企业全部资产。2006年10月1日开始分别对两条生产线投入1.5亿元进行维修改造和技术升级,分别在2007年6月13日、8月10日点火生产。现在生产正常,每天生产玻璃1.3万重量箱,日销售收入100万元,全部达产可实现年产490万重量箱玻璃,产值4亿元,利税5000万元,安排人员就业650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上世纪1970年向东化工场来建厂,形成了辽西地区较大的备战工业基地之一,兵器总公司下属的向东化工厂和大型浮法玻璃厂成为本镇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杨杖子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1984杨杖子镇步入省
政府的100个省级重点小城镇之一。2004年又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列入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
2.2微观经济状况
1970年以前该地村民以务农为生,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1970年向东化工厂来建厂,搬迁过来大批的城镇居民,由于由于搬迁居民的生活需要,当地农民开始将自家多余的蔬菜瓜果出售,之后十几年有的农民开始规模种植,有的出资修建了蔬菜大棚,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在建厂完成后有许多农村年轻劳动力从田地里走出,走进了工厂,更大的改变了当地的生活结构。农业人口不再是绝大多数,工厂的建成也解决了当地大批的农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收入。由此杨杖子镇由一个普通的农业村镇变成了一个接近城乡结合的村镇。不过,2006年向东化工厂破产搬迁,近万人被异地安置这对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此时当地镇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招商引资,3.建议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推广农业机械化
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积极发展当地有优势的经济作物枣 苹果苹果梨 旅游业
第二篇:北京市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以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为例2
北京市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以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为例
自国家确定农村土地承包权期限和使用权流转的政策,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就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次调查以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为背景,在对该区域内较为典型的八个村的农户土地流转情况深入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这一区域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