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时间:2019-05-13 06:2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会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会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第一篇:工会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工会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同济大学杨荣棠

摘要:本文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为主线,结合同济大学工会工作的实际,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政治基础;突出维护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利益关系;实施保障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群众基础;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工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搞好工会工作的政治责任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科学概念。《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应该深刻领会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理念,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架桥铺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下面结合我校工会的工作实际,就工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谈四点认识和体会。

一、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政治基础

我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通过不断加强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调动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关心政治,参与社会事务和学校事务管理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对此,工会组织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要充分发挥教代会、校务公开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在坚持学校教代会制度的前提下,我校比较重视征集和处理教代会代表提案工作。2003年12月,我校召开了七届三次教代会,教代会期间共征集到代表提案88份。这次教代会提案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许多代表提案经过充分的酝酿和深入调研,既提出问题,又分析原因,还提出合理的建议。代表提案中涉及学校改革与发展,校园规划、教学、科研、师资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内容的提案比例,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充分反映了代表们民主管理学校事务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到2004年4月,在校提案处理工作小组主持下,经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工作,88份提案已全部处理完毕,并认真听取了代表们对提案处理的反馈意见。代表们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93.2%。正确处理教代会代表提案,既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构造了校园政治民主、管理民主的和谐氛围。

一年来,我们把积极推进校务公开,看作构建民主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为了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学校行政根据教代会通过的《同济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的实施意见》,颁发了专门文件,并成立了同济大学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了使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召开了几次行政工作会议,并制定发表了《同济大学行政规则》和《同济大学行政工作流程》。学校行政与校工会共同建立了信息发布、民主管理恳谈会等制度,定期向广大师生公布学校党政工作的主要信息,并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此外,学校还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内电视新闻、校园电子屏幕等形式,积极推进校务公开。

二、突出维护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利益关系

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社会经济体制发生深

刻变化,人们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重新调整的时候,工会要切实履行好维护的基本职能,妥善地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才能真正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的权益和利益,为确保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近年来,我校校办企业正在全面实施改制工作。许多企 1

业的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职工群众的利益要重新分配和调整,这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对于改制企业的工会,我们认真加以工作指导。要求他们积极参与改制工作,在维护改革大局的前提下,充分反映职工群众的合理要求,加强决策管理部门与职工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妥善处理离岗职工的利益保护和生活安排,使我校企业的改制工作,得以比较平稳的实行。去年,并入我校的上海航空机械公司在全面改制工作中,碰到了较大的阻力和矛盾。部分职工集体上访,情绪激动,影响了企业和学校的稳定。在校党委领导下,我和原航校的工会干部多次赶到公司,与职工代表面对面进行座谈沟通,我们一面积极宣传企业改制的大局和前景,一面耐心听取他们对改制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解除他们疑虑和困惑。经过多次交流,部分职工的抵触情绪有了很大转变。同时,我们又将群众的合理要求及时反映给有关业务部门写进了改制方案。目前,该公司改制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分流的职工基本上已经重新上岗。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三、实施保障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群众的基础

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积极地保障和维护群众的利益,满足他们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才能充分调动他们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我校工会把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的物质、精神生活需求,作为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解决职工群众利益中的热点和难点,作为保障工作的重点,努力为广大教职工排忧解难。

去年,我们除了继续搞好帮困送温暖,教工休息休养,多层次医保等一系列常规的保障工作之外。突出抓好了两项工作:一是教工子女的入学工作。二是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工作。

为了解除广大教职工的后顾之忧,校工会尽力解决教职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在学校党政领导和杨浦、普陀、静安等区教育局支持下,我校工会先后与同济一附中、二附中、铁岭中学、七一中学、同济小学等学校建立协作关系,为全校教职工子女的入学提供服务。今年,全校有600多位教职工前来工会联系登记,希望工会帮助解决其子女的入学问题。据统计,经工会的多方联系和协商,全校共有326位教工子女,进入比较理想的学校和班级。

去年以来,我校工会依托学校的司法资源和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相继筹备建立了同济大学教职工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和教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每周一次,免费为广大教工提供法律和心理咨询服务。一年来,已经接待和咨询了数百多位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帮助他们解除了法律上、心理上的困惑,深受大家的欢迎。

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近几年,我校工会会同学校其他有关部门,以举办一年一次的全校艺术节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三个相结合”(即师生相结合、专业文艺与群众文艺相结合、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相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今年,我校又成功举办了“2004年同济大学艺术节”,校工会会同宣传部、团委、艺术中心等部门,积极筹备经费,策划和组织各类演出和文化艺术活动共计40余场次。其中有上海交响乐团举办的“同济之夜”交响音乐会,有以“聚人心、抓机遇、谋发展”为主题的同济师生歌咏比赛,有近400师生参加的“2004年同济十大歌手比赛”,有同济师生昆曲周活动等等。许多社会上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前来校园演出,提高了艺术节的品位和档次。艺术节还举行了陶艺展、摄影展、书画展,开设了许多艺术讲座,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参加艺术节各项活动的师生员工达5万人次。

校工会还切实加强教工文艺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文艺社团作用,推进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一年来,教工合唱团、朗诵队、京剧队、书画社等组织,积极开展活动,认真参加各类演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第二篇:财政部门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财政部门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财政作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真实反映,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既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又是重要的政策手段。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这一全新认识,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财政工作中去。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生财、聚财和用财的关系,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壮大财政实力。认真落实中央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字方针,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同时遵循调整结构、有保有压的原则,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的职能,依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减少对竞争领域的直接投入。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补贴等多种调控手段,加强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

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改组改制中遇到的困难。发挥财政在风险担保和风险投资中的积极作用,培育包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为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要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提高财税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在财政收入中得到及时反映,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为民理财的公共保障能力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支出“用之于民”,财政收支的安排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规范财政供给范围。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全面运用财政投入、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措施,完善就业和再就业的财政支撑体系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巩固民生之本。进一步完善以“低保”为基础,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制度。

三、强化统筹兼顾,着力提高城乡协调发展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步伐,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更好地方便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要加大农业投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扶植现代农业,促进龙头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要加快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依法保证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植力度,加强村镇的基层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稳步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四)深化管理改革,着力提高科学理财的能力

要以科学安排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为核心目标,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完善财政预算决策机制。整合财力资源,增强事前核算意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要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快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步伐,完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要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发挥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管作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对采购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政府采购效率。要扎实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整合基础数据、资料,夯实财政基础工作,做到政策清、情况明、数字准。积极开展财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要认真执行《预算法》、《广东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理财。积极主动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推进政府理财的法制化和程序化。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完善事前审核、事中监控检查、事后评价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财政监督管理体系。认真落实《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坚决依法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财政部门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财政既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又是重要的政策手段。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这一全新认识,从以下几方面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财政工作中去。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生财、聚财和用财的关系,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壮大财政实力。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的职能,依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减少对竞争领域的直接投入。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补贴等多种调控手段,加强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

要发挥财政在风险担保和风险投资中的积极作用,培育包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为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要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提高财税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在财政收入中得到及时反映,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为民理财的公共保障能力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财政支出“用之于民”,财政收支的安排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规范财政供给范围。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全面运用财政投入、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措施,完善就业和再就业的财政支撑体系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巩固民生之本。要进一步完善以“低保”为基础,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制度。

三、强化统筹兼顾,着力提高城乡协调发展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步伐,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更好地方便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要加大农业投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扶植现代农业,促进龙头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要加快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依法保证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植力度,加强村镇的基层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稳步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四、深化管理改革,着力提高科学理财的能力

要以科学安排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为核心目标,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完善财政预算决策机制。整合财力资源,增强事前核算意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要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快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步伐,完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要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发挥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管作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对采购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政府采购效率。要扎实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整合基础数据、资料,夯实财政基础工作,做到政策清、情况明、数字准。积极开展财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要认真执行《预算法》、《广东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理财。积极主动接受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推进政府理财的法制化和程序化。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完善事前审核、事中监控检查、事后评价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财政监督管理体系。认真落实《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坚决依法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四篇:会计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文章标题:会计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根据科学发展观创新理论提出的符合我们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人民群众非常向往的美好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积极努力。而作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的会计行业,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同样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如

何发挥好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服务职能,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会计行业应着重探讨的课题。

一、会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更带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转变。会计工作要适应这一根本转变的需要,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会计理念,完善和深化工作思路。要不断探索会计工作的内在规律,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会计工作的科学性,关键在于以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理念,按照客观规律去开展会计工作,使其具备科学而规范的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家有关宏观政策措施和目标要求,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在会计管理和决策上具备科学的预见性和一定的超前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会计工作的客观情况,找准会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提高会计工作的科学化。使其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能够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的积极性,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应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二、会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必须强化会计核算职能,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服务水平。正确的经济决策,离不开对各种经济数据的分析、判断,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就无法保证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从而也无法保证经济建设的有序、和谐进行。因此,会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必须强化会计核算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要把握会计核算的新变化。我们必须学习和把握好这些新变化与新要求,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地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此外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任何信息的使用价值不仅要求真实可靠,而且还必须保证其时效性,及时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瞬息万变,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收集、加工、传递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发挥最大的功效。

三、会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必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营造健康、有序、和谐的经济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为了促进有序竞争和资源有效配置,必须实行强有力的会计监督,规范会计工作,打击违法行为,为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政府宏观调控部门服务,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服务。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权利和职责,但是,部分会计人员重核算,轻监督,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作为会计人员,应严格执行会计监督制度,在履行监督职责时,严格按制度办事,不走过场,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按有关规定进行有效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四、会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水准要求越高。为了使广大会计人员都能崇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意识,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当实行自我修养与外部督促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检查惩戒相结合,以德引导与依法规范相结合。通过劝导和感召来影响、教化、说服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在发挥职业道德自身应有功能的同时,辅之以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发挥行业组织、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广泛监督作用,共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做为会计行业,必须切实提高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切实强化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

《会计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会计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第五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分子学院讲稿用)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决议。“和谐社会”一词,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演进和升华。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新时期下的我们青年大学生理所担当的历史责任。稳定是和谐的前提,稳定提压倒一切。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更要努力做到创造安定有序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我们党之所以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和我们已经具备的各方面条件紧密相联。《决定》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本质上是相适应相协调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改革进行自我调节;决定了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绝大多数利益矛盾可以通过民主、协商、调解等方法,在法制的范围内获得解决,这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奠定了最重要的制度基础。

其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日益巩固,我们已经具备了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条件。

第四,党领导社会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先进的执政理念。各级

1党委和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决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这是一个符合我国当前的重要判断,也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我们说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可以通过和平的法治的办法加以解决。不能否认,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发生矛盾不可避免。但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第二,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衷心拥护和充分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和谐。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致力于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和深切关怀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措施中,体现到实现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并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和实际生活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行动和作风。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使我国社会充满活力。我们党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得到空前发挥。我们党始终高举改革的旗帜,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

《决定》全面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提出了“两个前所未有”的科学论断,这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和平、合作、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对我国产品的技术壁垒、生态壁垒、安全合作壁垒等呈上升之势,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更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

从国内来看,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人民生

活水平明显提高;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势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稳定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公民民主参与意识、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得到巩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党的威信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给我国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的空前社会变革,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长期性根本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一些新的阶段性矛盾集中凸现,此外,还会遭遇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对我们党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四、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决定》指出,目前,我国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这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

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构成了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解决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和谐”不等于没有矛盾,“和谐”本身就包含着差异、多样性和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法则,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人类存在和社会发展出发,强调社会和谐状态是通过发展和矛盾运动而实现的,这就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的方法论指导。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也要注意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今天我们同时要面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分配不公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成果的普惠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改革初期,我们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实现经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今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这个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成为更加紧迫的任务。改革初期,我们比较侧重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的资源基础配置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今天我们还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认真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坚持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伟大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断完善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设和谐社会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能够不断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体制机制,在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中保持社会的基本和谐和快速发展。

五、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决定》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不能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以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团结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共产党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切实履行。要在全社会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局面。

要使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首先,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其次,要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文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领域,使财政税收政策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要坚持执政为民,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把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第四,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同学们,中国要真正强大,走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身为青年,我们要面对新的挑战,创建和谐社会,这不仅仅是青年的一种责任,更是青年一种肩负的使命,而且任重道远,是青年必须不懈追求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出和谐共存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下载工会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会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在第三部分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中......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和......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选]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关于社会和谐的理论成果,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界已经从目标与手段、目的性......

    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内涵论文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奋目标。在新世纪、新......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尽管说马克思主义中有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