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07.23 张国祚邓小平评价毛泽东的大局观及现实意义
张国祚邓小平评价毛泽东的大局观及现实意义
2014-07-23 11:37 来源: 红旗文稿 张国祚
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给予毛泽东崇高而精辟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毫无疑问,这一评价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最大的共识。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党内外在对毛泽东的评价上却存在着巨大分歧。因为发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给党和国家带来了长达十年的全局性政治动荡和文化浩劫。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一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开启新长征的大讨论开始了。中国将向何处去?最关键问题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举国深思、举世关注。在国际上,毛泽东是令第三世界敬仰的伟人和导师,也是令西方敬畏的巨人和对手,因此对毛泽东身后的中国,世界上自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期待。前者希望中国继承毛泽东的“遗志”、继续高举“世界革命”的旗帜,后者则希望中国背离毛泽东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改旗易帜。在国内,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绝大多数干部,对毛泽东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发自内心地崇敬和热爱毛泽东,淡化或认识不到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甚至主张按所谓毛泽东“既定方针”办。另一方面,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或冲击人的则情绪化地对待毛泽东,他们心怀怨恨,忘记、忽略或无视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夸大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错误,甚至把这些错误完全归咎于所谓毛泽东个人的“品质”。显然,如何评价毛泽东,已经不仅仅是给毛泽东以历史定位的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何处去的根本性战略选择问题。邓小平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在这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以宽广的大局观和深邃的战略视野,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邓小平评价毛泽东的大局观,集中体现在他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问题的决议》)前后一系列重要谈话所阐述的观点。
一、立足于党内外国内外的大局进行评价
1980年3月19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心的意思应该是三条: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第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应当说,这三条对于全党统一思想、拨乱反正、团结一致向前看都非常重要,但邓小平非常清楚,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他反复强调:“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 “ 决议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都需要我们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证,加以阐述,加以概括。”因为 “对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党内党外和国内国外都很关心,不但全党同志,而且各方面的朋友都在注意我们怎么说”。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再一次强调评价毛泽东要有大局观。他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1981年3月26日,邓小平在同《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负责同志谈话时,还特别强调毛泽东的哲学贡献:“ 历史决议中关于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要写得更丰富,更充实。结束语中也要加上提倡学习的意思。”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敌对势力为了“和平演变”、“西化分化”中国,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论者要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都不遗余力地把污蔑、丑化毛泽东作为突破口,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彻底否定了毛泽东,就可以从根本上动摇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这就从反面印证了邓小平立足大局维护毛泽东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是何等的重要。
二、着眼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大局进行评价
邓小平对《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初稿是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就是初稿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写得不充分、不恰当。他说:“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原来讲要实事求是,以后加一个要恰如其分。”邓小平所说“恰如其分”就是明确重点、顾全大局。他说:“重点放在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正确的东西是什么这方面。错误的东西要批评,但是要很恰当。”他特别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丢不得的旗帜。他说:“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总的来说,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包括建国以后的三十年中,犯过一些大错误,甚至犯过搞’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错误,但是我们党终究把革命搞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 “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1981年3月26日,邓小平在同《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负责同志谈话时再一次强调:“总之,不把毛泽东思想,即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应该作为我们今后工作指南的东西,写到决议里去,我们过去和今后进行的革命、建设的分量,它的历史意义,都要削弱。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他还从党的领导和毛泽东的领导不可分割的角度,强调了毛泽东的历史贡献,他说:“我们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都是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分不开的。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许多青年缺乏了解。”近些年来思想理论界的混乱,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许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的扭曲,都同当年“许多青年缺乏了解”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贡献存在某种关联。
三、超越问责个人而运用多维思考的大局进行评价
一是总体定性。1981年5月19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白无误地从总体上评价了毛泽东。指出:“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 这一公正客观的科学评价,既源于邓小平的宽广胸怀,也源于他是伟大的“实事求是派”。他在评价毛泽东功过时堪称实事求是的典范。
二是细分是非。虽然认为毛泽东1957年反右斗争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但邓小平还是明确具体地肯定《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两次郑州会议、庐山会议前期、1961年书记处主持制定的《工业七十条》、《农业十二条》、《人民公社六十条》都是好的、对的。
三是秉持公正。邓小平毫不含糊地指出,不能把所有错误都归结于毛泽东一人身上。他说:“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
四是明确责任。对于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错误,邓小平也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他说:“有些是林彪、‘四人帮’已经造成既成事实,有些是背着他(指毛泽东)干的。不管怎样,一大批干部被打倒,不能不说是毛泽东同志晚年的一个最大悲剧。”
五是维护领袖。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不是孤立的个人,他直到去世,一直是我们党的领袖。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六是问责制度。更为可贵的是,邓小平没有停留在指出毛泽东错误的表层原因上,而是看到了背后制度的根源,也为日后纠正毛泽东的错误找准了改革的方向。他说:“单单讲毛泽东同志本人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毛泽东同志说了许多好话,但因为过去一些制度不好,把他推向了反面。”“过去有些问题的责任要由集体承担一些,当然,毛泽东同志要负主要责任。我们说,制度是决定因素,那个时候的制度就是那样。”
七是重在发展。邓小平指出,我们评价毛泽东,目的是走好未来的路,“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所说的“继续发展”就是后来的改革开放,包括进行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等政治体制改革。
今天,重温30多年前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联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命运转折时思想领域的复杂局面,不能不赞佩邓小平的胸怀、眼界,特别是他深刻的大局观。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总书记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论述。他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使我们能够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地看待伟人毛泽东。
(作者: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第二篇:张国栋《毛泽东传》有感
毛泽东的教诲-----《毛泽东传》读后感
现在的我们经常会感到无聊,无奈,其实人生就像是比赛,而在比赛来临之前我们却一直在等待。与此同时我们不如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充实一下自己,为自己充充电。知识是最好的武器,而书就是我们最好的工具。
每当感到无聊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看书,每次拿起《毛泽东传》总会感觉自己的红细胞充满了活力,很兴奋,那些所谓的烦恼也随之抛到九霄云外了。当翻开这本书时,心神就会不由自主的沉浸于其中,思绪总会越过时间的长河,徜徉于伟人纵横捭阖的那个时代,激情满腔,汪洋恣意。我犹如一条小鱼总是迫不及待的希望在这条充满坎坷,充满挑战历史长河中,陪毛爷爷一起走过!现在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激情澎湃,思绪飞扬,整个心灵彷佛经历了一场洗涤,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思......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一个农民的儿子,风云际会,他使四万万中国人民恢复自信,摆脱压迫,让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重获生机,斗志昂扬。天安门城楼上他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响彻寰宇,惊天动地。他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一位能气吞山河的诗人,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还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当然了抛开这些响亮的头衔,其实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也烦恼过,伤心过,他也一样会在关键时刻艰难抉择着,一样需要家人的支持。一样要靠自己的双手好智慧去奋斗。
《毛泽东传》这本书是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其他领域并穿插个人生活的写法,再现了毛泽东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做出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使本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在这本书中,我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他所记录的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贴切,让我们感觉毛爷爷好像就在我们的身边一样。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他从一个农家子弟最终成为泱泱大国的领导者,这中间的故事是一段不朽的传奇。他为我国的近代史又增添了另一道光辉,我相信任何想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都不可能不先去了解一下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留下了一批理论著作和评注文章,这为他们的发展和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光如此他还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杰出的诗词。他的诗词是那么的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每当读到他的诗句我总是感到自己犹如身在高峰鸟瞰芸芸众生,也许是因为毛爷爷他本人就是那么豪气的原因吧!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足以体现他的雄雄壮志,心怀天下,!在他的一生中他制定了自己的使命,势必把统治中国人民许多世纪的腐败,衰落,无能的帝制引入现代化。于是毛泽东便为了这一目标,开始了上下而求索的慢慢探索路。
毛泽东在历经三十年奋战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后,又执掌权力近三十年,并力图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一生。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似乎从他小时候反抗父亲就已经开始了。他小时候是个“叛逆”的孩子,总是反抗他的父亲,虽然在那个社会他是一个调皮叛逆的孩子,但是也体现了毛泽东独立性和对未来的一种远见。作为家中长子的毛泽东,他早年的生活并不轻松。在作者迪克 威尔逊看来毛泽东一生一心一意追求的个人启蒙和政治权利,有许多缘于早年的生活经历。后来,当他踏上革命的路线,毛泽东并不能为自己的三个妻子提供任何正常的物质保障,事实上,也似乎未能承担感情上的责任。后来在战争中,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的堂弟和他的第一个妻子都被杀害了。紧接着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英勇牺牲,第二任妻子贺子珍和次子却得了精神病。但是,在毛泽
东经历事业上常人难以抵达的高峰,但同时也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离死别后,他并没有因为现实的可怕,而放弃自己最原始的使命。最后依然主宰沉浮。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历史的伟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的身上集中了一个民族的精华。毛泽东虽不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对知识的渴求促使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同时毛泽东的个人生活极其俭朴,后来虽然贵为中央最高领导人,他仍然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毛泽东的一生酷爱学习,在他生命的尽头仍然坚持学习,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毛泽东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后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如:他的书法,行云流水,遒劲有力、他的诗词更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传奇。他的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影响着全世界的哲学思想。当然,这一切取决于毛泽东长年累月的不断努力,因为他也是一个凡人。这都是他后天学习的结果。
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因此我们都知道,伟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伟人的,世界上这么多人,伟人就那么几个,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自己,最后才一步步成为伟人的。他们成长的过程,经历的风雨,远远多过普通人。这本书便告诉了我们伟人是怎样炼成的。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能从伟人的经历中学到点什么呢?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在十七岁走出韶关的时候,心中是抱着何其坚定的决心啊。从那一刻起,他立下了第一个志向那便是“学”。后来随着他眼界的开阔和思想的进步,最后形成了自己人生的志向,就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做主而努力。而我们呢?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却有些颓废,有些茫然?那个时候的毛泽东好像还没有我们现在的年纪大,他立志于学后便一直努力着,而我们呢?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很多苦学的故事,孙敬头悬梁 苏秦锥刺股等刻苦学习的例子,我们也曾努力的去学习,可是现在呢?到大学了,还有几个人能有高中时候的那股冲劲呢?还有几个能舍得自己温暖的被窝,还有几个能脱离这个舒适生活的魔爪?是的,现在的我们每天依然是“废寝忘食”可是我们都是在游戏中奔波,在电影中忙碌,仔细想想,那样浪费的是我们自己的青春,自己在残害自己!为什么我们不能静下心来,想想自己该做点什么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二十岁的年纪,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这样虚度了,我们真的不会后悔么?我们真的是在享受生活还是在为我们的将来掘出一座更大的坟墓?当十年二十年过去后,我们是否会想,我们年轻过?但那是我相信那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此时的我们不是年轻而是幼稚!醒醒吧,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好自己!
人生真正的开始,就是认识自己,所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源于自己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没有谁的思想观念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谁是天生有远见的。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需要时间跟学识的积累的,在接触到新的东西的时候学会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正确的观念。
当然在成长这一个漫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很多道理我们也都基本懂了,无论做什么事,须知知易行难。伟人跟普通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始终如一的去努力。紧接着就是实践,实践远比空想来的实在,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了好的想法,不去做,结果等于零,空想最终只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而只会做不会想,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不动脑筋只会傻乎乎出笨力气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有了好的想法,我们就要去行动!加油。
《毛泽东传》读完了,而意韵犹存。我思考着,记录着,写下了自己的感想。也许有些想法过于片面或者偏激,可是我想说,这是我对中国当代青年学生的思考,也是对自己的呼唤。一本好书,不是好在它本身,而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希望当别人高呼“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高声回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都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做一个坚强的人。
-------张国栋
2013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