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远的巴山红叶
永远的巴山红叶——王瑛
“你是一片红叶,漂浮在寂静的远山„„”,当片尾曲娓娓响起,也就是宣告着这部电视剧的结束,但是,剧中王瑛同志所拥有的红叶精神却最终缠绕在我心头之上,烙印在我脑海之中„„
王瑛,作为四川省江南县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她是一个清正廉洁,克以奉公,关爱群众,扶弱助贫的优秀共产党员!
她,是纪委同事眼中的王同志。剧中,她力排万难,最终将贪污腐败的县水利局副局长岳映久绳之于法。这一段事迹对我有很大的警示教育。作为一名高官——岳映久,不好好为人民服务,却渎职弄权,聚敛百姓心血钱,对无论是百姓还是党都造成极大破坏!但王瑛同志的事迹却告诉了我,作为一名党员,高举着共产党伟大旗帜,一切行动应该以共产党的行动指标为基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远拒绝受贿受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警惕金钱的腐蚀,做到警钟长鸣,真正地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我深深地被她折服,同时坚定我今后的理念。想想当今社会上多少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官员腐败事件,鼠目寸光,自私自利,我为他们这种自甘堕落的行为表示深深地叹息,如果,社会上多出几个如王瑛同志一般,廉洁清明的好党员,中国官员内部阶层必定焕然一新。我们的内政又何愁不清明?我们的社会又何愁不和谐安康?我们的百姓又何愁不快乐幸福?
她,是普通百姓口中的王书记。王瑛同志对老百姓一向充满着真挚的爱。为老百姓修“连心桥”,为面临失学的大学生交学费,为“背二哥”们修建休息旅馆和“感恩餐厅”,为老百姓们爬山涉水,四处咨询建议和访问情况。只要是老百姓所需的所求的,王瑛同志都尽心尽力一一为老百姓服务!于是,王瑛同志的事迹又告诉了我,一名党员,就是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对老百姓忠诚就会受到老百姓的尊敬,为老百姓着想就会得到老百姓的爱戴。我又再次陷入沉思,社会上能够看到党员为老百姓前赴后继的事例少之又少,老百姓对党员的概念依旧是模糊不清,究竟怎么一个党员才是老百姓心中的好党员?现在,我从王瑛同志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百姓为先,事无大小,亲力亲为,深入人心!只有真正把事情落实到老百姓的手上和心里,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才不会辜负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名讳!
她,是家人心中的好媳妇,好妈妈,好姐姐。爱民如子的王瑛同志对待家人却是严格不
二。岳映久为弟弟安排工作,王瑛同志坚决反对;家人接受其他官员礼物,王瑛同志坚决退还;家属一切的不明财物,王瑛同志都坚决理清并抵制。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如此苛刻的要求自己的家人,我对王瑛同志除了一份佩服还怀有一份觉悟。于是,王瑛同志的事迹再一次告诉了我,要让同事心服,要对自己严格,要让百姓信服,就要对家人严格。自己和家人尚且不能做好的事,自己何德何能要求他人去做好?不少社会上的腐败官员都是从目标官员的家人下手,形成亲属家人共同腐败恶性事件。如果每一位党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与家人共同抵抗各种大大小小的贿赂,那党员家庭又会呈现出新的一片景象;如果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理解和支持家中拥有党员身份的他,自觉拒绝他人一切图谋不轨的金钱权益收买,那党员家庭就不会因该类事件而变得尴尬难为!
一位好同志,一名好书记,一个家中妇女。王瑛同志的无数事迹,展现着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深深地教育和感染着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的我,愿手持这一片红叶,向王瑛同志学习,对党和国家忠诚不二,对百姓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履行好我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的职责!
听,“你是一片红叶/漂浮在寂静的远山„„留芳凝香的情怀/梳妆故乡美丽的容颜/迎霜化雪的傲骨/守护百姓永久的平安„„”
第二篇:《永不凋零的巴山红叶》观后感
巴山红叶醉金秋 —— 《永不凋零的巴山红叶》观后感 看完《永不凋零的巴山红叶》,通过电影逐渐走进王瑛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站在了我的面前。她真实感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令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我心中豁然开朗,王瑛,她就是我入党学习的好榜样,她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王瑛同志生前是正义的化身。她在纪检工作中从不弄虚作假,不怕邪,不怕压力大,不怕工作量大,对每个案子都要一查到底,还好人一个清白,还事实一个真相。在她肺癌晚期还查办了原经商委主任受贿案。有个别人威胁她说:“你在生病,还查什么案子呢”?王瑛却坚定地回答:“我的党性原则不能作交易,该怎么处理还怎么处理,我是得罪过很多人,但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她病弱的身躯承受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她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的职业操守。王瑛把满腔热血投入到党交给的事业中,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五个零”的工作方法 —— 建立投诉中心为人民服务,零距离;召开专题听证会,干群关系零隔阂;开展“三最佳”创评,监督检查零空档;评选诚信先进,再塑形象零起点;实行投诉查结制,案件查处零搁置。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完成招商引资 9.8 亿元。这是王瑛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第三篇:学习王瑛事迹心得体会:永不凋零的巴山红叶
从来没有这样的报告会如此叩人心弦,从来没有这样报告会如此撼人肺腑。一袭红衣,笑靥灿然。王瑛,“永不凋零的巴山红叶”,定格在3月19日的河北大会堂一侧的大屏幕上,颈上的红围巾红叶般鲜艳。
当又一个春天来临了,你走了,听不到诺水河畔的浪涛声声了,看不光雾山的枫树随风摇曳了。然而,你又来了,脚步是如此的轻轻、轻轻。你那阳光的笑
脸,象春风,在神州大地温熨成永恒。
你听,石奎,你的老部下。今天,他终于敞开心扉,直抒对你的钦佩与敬重:你一身正气,敢于碰硬,大要案件亲自查,重要证据亲自取,关键时刻亲自上。王瑛,你可知道,每次路过你的办公室,纪委的干部都有一种错觉,好像你还在坚持工作,都会把脚步放轻放轻……
你听,曹曦文,你的同事小妹。今天,几次哽咽,理解你难以割舍的亲情:大姐,你去世后,在给你整理遗物时,发现一个崭新的日记本,在第一页上,有十行被泪水浸透的字,写着同一句话:“写给儿子的话”、“写给儿子的话”…翻遍日记本,我们却再也找不到半句下文。透过这页纸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慈爱的泪水和心声,妈妈对儿子千头万绪的牵挂,不知从哪里说起;对儿子千言万语的嘱托,已没有时间诉说。这是一种怎样的不舍与眷恋,这是一种怎样的揪心与牵挂!
你听,刘力,你走后采访你的记者。今天,她声泪俱下,述说着你与百姓的鱼水情深:住上民工旅店的廖庆和忘不了,在露宿街头的深夜,是你为他拽被角;村民王伦贵忘不了,是你病危期间百般牵挂,使他们一家搬出震后危房,因此专门在你走后的年夜饭饭桌上为她摆上一套碗筷;曾经被你处理过的柳昆忘不了,是你深夜到家里安抚他们母子,是你的“大姐祝贺你!真的勇士是跌倒后爬起来继续前行的人”的短信,让他如今奋勇前行!你可知道,那个你一直资助每月500元的黄霞至今忘不了,你那铿锵的声音“小黄!我一定想办法助你跨入大学校门!”;你可知道,走上致富路的养牛专业户岳听到你离开的消息,心里就像孩子突然失去父母,空落落的……
你听,李哲民,你的外甥。今天,代表你的亲人,含泪讲述了亲戚们由于没有得到你的“关照”,从误解到慢慢理解的心路历程。还有,你远在国外求学的儿子“妈妈”声声呼唤:“母亲,我们不仅有血缘上的联系,人格程度上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会成为我前行的动力。正如您所说过的,‘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正在埋头苦干。谢谢您,母亲。因为悲哀逝去的地方,就是希望的东方。”
台上,报告团成员声情并茂地讲述;台下,听众屏息聆听。
掌声,是对你生如夏花之灿烂的喝彩;泪水,是对你去如秋叶之静美礼赞的诗行!同为女性,同为纪检监察干部,被你柔媚似水却又坚强如钢感动着,震撼着。我终于明白,巴山枫树为何如此跟你缠绵,南江河水为何如此对你多情,你以女人的柔美展现了大爱无言的内涵,你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书写了短暂而壮丽的人生。
那一抹枫叶红不停地在眼前燃烧、跳跃、升腾……
第四篇:永远的巴山红叶记四川省南江县原纪委书记王瑛
永远的巴山红叶——记四川省南江县原纪委书记王瑛
新华网北京2月8日电 题:永远的巴山红叶——记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
人民日报记者李章军 新华社记者张严平杨迪
见到她,已是一尊定格的美丽:黑黑的眸子,弯弯的眉毛,温婉的目光,粲然的笑容,碎花布衣之上的脖颈处系着一条红色的丝巾。
这是一个一生都痴爱枫叶红的女子。
有人说她柔媚似水;有人说她大气如山。有人喊她‚瑛儿‛;有人称她‚王哥‛。她多情善感,眼里常含热泪,每一个父老乡亲的疾苦都让她心痛;她亦有拍案而起的侠气,哪怕面对权高位重者,只要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绝不退让。
她对自己共产党人的信仰无限忠诚,就像当年用鲜血和生命浇灌了她脚下这片巴山热土的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男女将士们,她是他们无愧的后来者。在她生前自己设计的一方小小名片上,我们看到了烂漫如霞的巴山红叶,一行娟秀的小字透着生命的气质跳跃在红叶之间——中共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
蓦然低头,有泪落下。
她有红叶的风骨,不惧霜打,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防线上傲然挺立
王瑛只有1米54,瘦瘦小小的,但在纪委书记这个钢铁般的职位上,她让人见识了小女子的骨头有多硬。
2003年3月24日,南江发生一件震动全县的大事,一名在扫黄中被拘留询查的年轻女子在县公安局某派出所留臵室上吊自杀。案子经有关部门迅速了结。一个月后,一封举报信转到县纪委,举报派出所某民警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却逍遥法外。
任县纪委书记刚满一年的王瑛,被推上风口浪尖。
‚马上调查。‛她毫不犹豫。
事情很快现出端倪,这竟是一起涉及多个部门、背景复杂、且连带县公安局个别领导有制造伪证、隐瞒真相嫌疑的重大案件。
纪委内部有人建议,应付一下算了。
王瑛出语否定:‚有后台有背景的更要查!既然老百姓有反映,我们就要查个水落石出。‛
‚敢查这个案子,你几爷子不想活了!‛一时间,县纪委八面临风,指责、谩骂乃至威胁接踵而来。
王瑛毫无畏惧:‚邪不压正。我们是正义的,不怕!‛
那些日子,王瑛和她的战友们一道,如同百米冲刺,日夜奋战,曾连续5天5夜没有睡觉,吃住在办公室,与主要涉案人员反复谈话,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她的压力是人们难以想像的。在一次向县委常委汇报案情的会议上,一位领导黑着脸当面指责她不该查这件案子。她无法沉默,挥手朝桌子重重击去……
回到办公室,她哭了,哭得很伤心,像受了委屈的孩子。哭完,抹干眼泪冲出一句话:‚人生就是要荡气回肠一回!‛
王瑛不是孤军作战,她的身后有各级纪委组织的坚强支持。最困难时,巴中市纪委专门派出力量对所有办案人员暗中保护。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案发当天,拘查年轻女子的一名民警因接受他人吃请,违反规定将被拘人一人留在留臵室,导致这名女子上吊自杀。案发后,县公安局个别领导为不影响争创全国优秀公安局,隐瞒了当事民警擅离职守的事实,指示下属做了出警的假证。
最终,十多名涉案人员全部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党纪政纪处分。
纪委书记的职责,就像一方砺剑石,将王瑛的锋芒越磨越锐。她对身边的同志坦言:‚纪委是干什么的?纪委就是为纯洁党的队伍、永葆党的战斗力而冲锋在前的尖刀兵。作为一个纪委书记,不办案就是失职;作为一个纪检干部,不办案就不配在岗!‛
几年来,王瑛直接牵头办理疑难案件、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她先后被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表彰为‚办案先进个人‛,被中央纪委、监察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
王瑛不止一次说过:‚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谁叫我是纪委书记。我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是:我从没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号!‛
她有红叶的眼界,天高地阔,以超前的工作为党凝聚起万千力量
王瑛去世后,有一个曾被她断了大好前程的人为她守了整整一夜的灵。他叫柳昆。
10年前,柳昆作为一名公安民警,曾因为打黑英勇荣获南江县十大杰出青年。10年后,在2003年 ‚3〃24‛案件中,他作为当时县公安局副局长负有连带责任,受到行政撤职处分,33岁,跌入人生低谷。
王瑛对身边的人说:‚惩处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育和挽救干部才是我们的天职。柳昆本质不坏,是一时糊涂走错了方向,我们有责任教育挽救他。‛
那是柳昆受处分后第一个春节前的晚上,王瑛来到他家,柳母冷若冰霜,柳昆垂头漠视。王瑛朝向老人说:‚我们都是做母亲的人,如果你是那个死去女孩的妈妈,你怎么想?‛她又朝向柳昆说:‚错误只属于过去,你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努力!‛母子俩哭了。
不久,柳昆响应县委号召,主动申请下放到条件艰苦、经济落后的观音寺村做驻村干部。4个寒暑秋冬,他带领这个村修公路,建学校,安电话,养黄羊,种板栗,干出了当地老百姓梦想多年的事。
4年里,王瑛每年都要到观音寺村检查、暗访柳昆的工作,每年年终都要组织县纪委、监察局全体干部听取柳昆的工作汇报。有一年8月,一场大雨过后,柳昆正在村民的房顶上架电话线,忽然看到一辆载客的‚摩的‛歪歪扭扭进了村,后座上下来一个人,一身泥一身水,抬起头来竟是王瑛。原来她下乡检查工作,特意绕道这里看看柳昆的情况。此时她已经重病在身,脸色憔悴。‚王书记……‛柳昆一语未落,泪如雨下。王瑛笑笑:‚我莫事,你好好干!‛
柳昆连续3年被县委表彰为优秀驻村干部,2006年7月1日,又受到巴中市委的表彰。当天下午,他收到王瑛发来的短信:‚大姐祝贺你,真的勇士是跌倒后爬起来继续前行的人!‛
几年来,王瑛教育帮助的受过处分的党员干部有50多人,其中5名成绩突出者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
作为党的一级纪委,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机制,将错误的东西遏止在萌芽之中,是王瑛更为努力的。
2002年,南江县发生两起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案件,致使3名客商撤资。王瑛经过调查,创造性地提出了纪委工作服务社会发展的‚五个零‛工作方法: ——建立投诉中心,为民服务零距离;
——召开专题听证会,干群关系零隔阂;
——开展‚三最佳‛(最佳执法单位,最佳执法领导,最佳执法人员)创评,监督监察零空当;
——评选诚信先进,再塑形象零起点;
——实行投诉查结制,案件查处零搁臵。
‚五个零‛的工作方法实行3年间,南江县招商引资9.8亿元,56家外地客商相继安家落户。
2006年,王瑛发现群众反映村社干部的信访举报占到全县信访量70%,为此她提出在全县各行政村设立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的设想。这一制度实行后,村级信访案件占全县案件的比例下降到32%。
王瑛就像一位拓荒者,在纪委工作的领域,以忠诚与智慧奋力开辟出一片片理想的绿洲。
她有红叶的深情,俯首朝下,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是她不舍的牵挂
在南江,有一群‚背二哥‛,他们曾是王瑛最放不下的人。‚背二哥‛是大巴山特有的苦力人,终年靠给人背运货物为生。‚背二哥真辛苦,长年在外难落屋,吃的‘筒筒饭’,走的‘阎王路’,动步唱路歌,停脚打杵杵,背压弯,汗流枯,日头背进又背出‛。好唱山歌的他们,早年的歌里唱出了字字辛酸。
然而,落脚到南江的‚背二哥‛做梦也没想到,在这里,生存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他们有了自己的宾馆,自己的餐厅,还常有人来讲课,讲的都是让他们心里亮堂的实在话。
这一切,都与王瑛有关。
55岁、做了十多年‚背二哥‛的廖庆和,一直忘不了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累了一天的他,像往常一样把头钻进竹篓,蜷缩着身子,下身盖了一条破棉絮,睡在了县城红星桥旁的马路边上。蒙眬中,他感觉有人把棉絮轻轻地往上拉了拉,睁眼望去,是一个戴眼镜的女子。他想是个好心人吧,没说什么,又闭眼睡去。没有想到,一年以后,廖庆和参加县工会组织的农民工培训,竟意外地看到了那个女子,她微笑着走过来给他倒了一杯水。他问旁边的人,这女子是工会的服务员?人家告诉他,那是县纪委的王书记,也是县工会的主席。他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之后的事情,是他一点一滴体会到的。
王瑛的心里把‚背二哥‛看得重,到处为他们说话,跑前跑后为他们解难,最终在县委的支持下,办起了 ‚背二哥‛公寓,他们这群一年四季睡街头的流浪汉晚上终于能在屋子里睡觉了,一人一晚只收5角钱,缺口的费用由政府补贴。不久,又办起了一家专供‚背二哥‛吃饭的餐厅,一顿饭只要2元钱,有荤有素,憨厚的‚背二哥‛为餐厅起了一个直抒胸臆的名字——‚感恩餐厅‛。
王瑛经常晚上去给‚背二哥‛们上课,给他们讲‚要进得来,留得住‛,要‚先富脑袋,后富口袋‛,要‚自尊自强,堂堂正正做人‛。
在街头,我们意外地听到廖庆和唱起在‚背二哥‛中流传的新曲,苍凉高亢的音调透着重生的喜悦:‚进城干活十多年,没想到党的政策这样宽,建了‘背二哥’好宾馆,只花半元钱,又有水来又有电,开水丢在枕头边,服务周到真齐全……‛
王瑛出生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对人民群众有质朴的爱;巴中这片浸透了红军鲜血的热土,更为她的爱融入了一种信仰的力量。她说:‚尽心尽意为群众做事,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天职。‛ 她曾为一个全家5口挤在30平方米房子里的抗美援朝老兵,上下奔波,四处‚化缘‛,购臵了一套90平方米的新房。
她曾为一名无钱读大学的农村女孩黄霞一次掏出了3000元的学杂费。之后每一个月,黄霞都会收到王瑛寄来的500元生活费。直到她去世,这笔生活费依旧按月寄到。原来,她把自己荣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得到的2万元奖金,专门在银行为黄霞开了一个账户,去世前她把存折郑重委托给了县纪委的同志。在南江工作11年,王瑛先后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
她曾为住房与耕地被一条大河隔在东西两岸、只能赤脚过河到对岸种田的洋滩村村民圆了几代人的梦,20多天建成了一座横跨东西两岸的铁索桥。当地农民在桥头一块大石头上雕刻了三个深情的大字——‚连心桥‛。
……
在人民群众的心里,王瑛就像一缕阳光,一阵春风,她来了,就会留下温暖。
她有红叶的操守,风尘不染,认定自己只是一个人民权力的保管员
王瑛做官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
她有个亲弟弟王勇,一直在阿坝州一个条件艰苦的基层林业站工作,弟媳妇下岗在家,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王瑛任南江县纪委书记后,王勇似乎看到了希望,给姐姐打来电话:‚姐,你把我调到巴中去工作吧,在阿坝实在太苦了!‛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你要安心工作,调动的事有机会再说吧!‛
这个机会却一直没有出现。
最难忘那年,父亲去世,临终前握着王瑛的手:‚我最放心不下的是你弟弟,你要好好照顾他啊!‛ 王瑛含泪点头。
然而,她依旧食言了。
王瑛的内心不苦吗?苦。哪个姐姐不疼弟弟,哪个女儿不愿成全老人遗愿?但是,当要圆满这种亲情便要动用手中的权力时,王瑛退缩了。
她曾对在巴中市机关工作的丈夫张勇说:‚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公共权力,是人民群众让我们保管的,我们只是一个保管员。如果用权力谋私利,就是对人民的背叛!‛
她的弟弟始终没调来巴中。同时,丈夫的弟媳王雪梅也下岗多年。丈夫的弟弟找到嫂子,希望走后门给雪梅找个工作。王瑛摇摇头:‚不是嫂子无能耐,也不是嫂子不帮忙,只因我是一名纪委书记。比起许多更苦的群众,你们还没有到那种揭不开锅的地步,如果给你们走了后门,面对那些群众,我心里不安啊!又如何去监督其他干部呢?‛
王瑛把对家人的愧疚压在心底。每逢过年过节、学校开学,她总是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挤出一点钱或买下一些生活用品,送给两个弟弟、弟妹和他们的孩子。
王瑛去世后,王勇从阿坝赶来为姐姐送行。当看到姐姐灵前鲜花如海、挽幛如云,他从心底懂得了姐姐。他跪在姐姐的遗体前痛哭:‚姐姐,过去我让你为难了,你原谅我吧!姐,你是对的!‛
在南江,王瑛常去位于城中心一个叫‚红四门‛的地方站一站,它是当年红四军73师血战后胜利入城的地方。青色条石交错砌成的拱形石门上,至今可见红军錾刻下的标语口号。她对一位朋友说:‚‘红四门’是一种洗礼与鞭策,在这片土地上做纪委书记,一步脚印也不能歪!‛
每一个细节的东西,在她都是一种无声的表达。
她在南江本可以租一处条件好的房子,可她坚持住在职工旧宿舍楼里,脱落的墙皮用白灰刷刷,破了洞的窗户用报纸糊上,一张钢丝床用到她去世。
她的装备总是很‚寒酸‛,当别人都在用高档手机时,她用的还是一部旧话机;当其他部门轿车换了一辆又一辆时,县纪委的一部老桑塔纳仍在使用;当别人用高档笔记本电脑时,她用的还是联想第二代产品。2008年,有职工提出更换电脑、买一辆新车,王瑛专门召开干部职工会,她说:‚纪委是执法的,如果我们去跟‘风’,其他单位更会跟‘风’,只有我们带好头,不良风气才会被遏制!‛
她生病住院,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来探望,说什么也要留下5000元钱,以感念她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排忧解难。王瑛说:‚你们来看我,是我最大的慰藉,送钱反而是加重我心灵的病痛。你们还忍心给我钱吗?‛ 企业的负责人只好收回钱含泪而去。
拒绝一切用权力谋取私利的王瑛,宁愿自己承受生活的重担。
几年中,她的丈夫、母亲先后得病,儿子又考上大学,加之她平日里帮助人也多,日子常捉襟见肘。2006年,成绩优秀的儿子被学校送往国外一所大学交流学习,生活费用提高不少。为了节省开支,她为儿子托运了全部的旧衣服,以及一把菜刀和一把理发的剪刀,让他平日里做饭理发自己动手。但这依然不能填补费用的空缺。无奈之下,王瑛背着所有的人,悄悄到一家信用社贷款了8万元钱。半年后,信用社捎来话,问她是否还点本金,不然一年的利息太高。她问:‚利息有多少?‛回答:‚6000元。‛她沉默半天,说:‚实在没钱,我先还利息吧。‛去世前夕,她把这件事记在了本子上,以期家人将来把钱还上。
小小红叶,生之高洁,所以璀璨,一如王瑛。
她有红叶的不朽,虽死犹生, 以生命最后的燃烧诠释了一个红色的灵魂能走多远
还有什么比选择死亡的方式更能表达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
王瑛的选择是——‚就是倒下了,也要倒在岗位上。‛
2006年7月,南江遭遇特大旱灾,王瑛冒着酷暑在抗旱一线连续奋战十多天,几次昏倒,随行的同志强行把她送进医院。检查结果震惊了所有的人:肺癌晚期。医生断言,她的生命最多还有半年。
两天两夜,王瑛沉默不语。
两天后,她终于痛哭了,面对丈夫与挚友。
哭完,她说了一句话:‚我要创造奇迹!‛
从此以后,人们再也没有看到她流泪。
一次次化疗,一次次抽胸水。血管萎缩,手背溃烂,恶心呕吐,头发脱落……她一声不吭全挺下来了。
刚刚结束三个疗程的治疗,王瑛坚持出院。临走医生叮嘱她回家好好休息,干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她点点头,回到了纪委书记的岗位。
巴中市委得知情况,准备给王瑛安排一个轻松点的工作,既可减轻她的劳累,又可以解决她的正县级待遇。王瑛谢绝。她对市委书记李仲彬说:‚我知道我没有多长时间了,干一天算一天。我热爱纪委工作,我要在这个岗位上坚持到最后。至于是否正县级,我不在乎。‛
当死亡逼近,王瑛以百倍赤诚的心去拥抱她钟爱的工作。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发,到重庆新桥医院接受化疗还不到一个星期的王瑛,不顾医生劝阻,提前出院,第二天一路颠簸500多公里赶回南江,立刻带领县纪委的干部奔赴救灾一线。
南江县有4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44万多人,是全国地震重灾县之一,监管好抗震救灾物资是王瑛最牵挂的事。她对身边的人说:‚这些钱和物资都是用来救命的,出了问题,我们就是犯罪!‛ 她连续召开会议,组织讨论制定了《关于严明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监督的纪律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7名义务监督员,县纪委、监察局落实专人24小时接访,并在重灾乡镇集中设立现场投诉点,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八庙乡有群众举报,乡干部在救灾款上做‚手脚‛,王瑛立刻派人查处,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长、副乡长等4人全部被撤职。
这一时期,王瑛直接批示处理有关抗震救灾信访举报36起,解决群众具体问题14起,确保了国家发放给南江县的上亿元资金、成千吨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县监察局副局长何勇至今忘不了王瑛送他们抗震救灾物资检查组下乡的情景。那时的王瑛由于连日高强度工作,病情加重,车子一路走她一路咳嗽。实在坚持不了,就停下车,咳嗽稍缓一些,再接着走。就这样,近3个小时的路停了四次。每到一个村,她都千叮咛万嘱咐,到达最后一站燕山乡时,王瑛交代完了,临上车又回身抓住何勇说:‚每人每天10元钱1斤粮,一定要发放到群众手里啊!‛
站在生命的轨道,已经听得见死亡脚步声的王瑛,此时几乎是在与死亡赛跑,她渴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党和人民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在大坝水库危在旦夕的抗洪现场有王瑛……
在冰天雪地的查灾一线有王瑛……
在群众倒塌的房屋前拉着老伯老婆婆的手,一次又一次掏出钱塞到他们手上的还是王瑛……
在她病情确诊后的两年零四个月的日子里,除去十多次的化疗时间,她都在工作第一线,有194天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和案件查处现场。
最后的王瑛,依然给人们传递着阳光的暖色。
她随身的包里除了笔记本和笔,总是带着3样东西:止痛药、口香糖、化妆盒。工作中每当疼痛难忍,她就悄悄服上几粒止痛药;每当要剧烈咳嗽,她就反复咀嚼口香糖以压住呼吸;每当脸色蜡黄,她就躲在角落迅速涂一点胭脂,抹一点口红。她对朋友说,她不想把担忧和伤感带给别人。
这是2008年11月里最后一个周末,王瑛回到了巴中的家。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她的大脑和颈部,极度的疼痛吞噬着她的寸寸骨髓,人虚弱得已经连走路都很困难。她终于答应请假,到重庆接受治疗。望着眼前这个几十年聚少离多的家,王瑛无限伤痛。5年前,丈夫右手患骨瘤做了假骨移植手术;2年前,70岁的老母亲患乳腺癌,一直靠化疗吃药生存。她多想为他们多做一些,可还没来得及,自己竟也被病魔袭倒。
时间突然变得如此珍贵!她只有抓住每一个回家的日子,默默不停地做着,为母亲拆洗了四季的被褥,一一写了字条放好;为丈夫整理了四季的衣服,按季节颜色一套套搭配得当。
短暂的相聚,似乎只为了那最后的诀别。
这一次,她多想再多做一些。但是,她已经什么也做不动了。
2008年11月27日,王瑛一家起得很早,她让丈夫搀扶着来到厨房,久久地凝望着正在为她做早饭的母亲,痴痴的目光如诉如泣。她费力地抬起手,为母亲捋了捋花白的头发,喃喃细语:‚妈,您为我太辛苦了,今后要多注意身体啊!今天我真不想到重庆去,真不想走……‛
这是万般不舍的离别。
她让丈夫帮她带上那条她最喜爱的红围巾,那种红恰如枫叶经霜后的爆发,如火如霞,她的衣服中最多的就是这种颜色,她一生都迷醉枫叶红。
丈夫弯下身子要背她下楼。‚不,会压坏你的手臂。‛高大的男人突然满眼泪水,猛地抱起她直奔楼下。
县纪委的同志已在等候。她若有所思:‚我还有什么事没交代吗?我让机关的同志代我到挂联的乡镇走访慰问,了解贫困群众安全过冬的情况,他们千万别忘记啊……‛
车子开动了。
一路静静的,副驾驶的位子让她有开阔的视野,宽大的挡风玻璃宛如一幅幅迎面涌来的画面,那是她熟悉的山川、河流、村庄……
没有人知道她什么时候停止了呼吸。她就这样走了,走在了路上,像一片红透的枫叶飘落在巴山的土地……
明天,将是她47岁的生日。
她的身后,65万南江父老乡亲洒泪壮行;她的身后,巴山枫叶一夜尽染。还有什么比生命享受如此的挚爱与燃烧更幸福的了?!
这是红叶的选择。
这是一生痴爱枫叶红的女纪委书记王瑛的选择。
王瑛,最后的日子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 题:王瑛,最后的日子
人民日报记者李章军 新华社记者张严平杨迪
2008年11月22日,是个星期六,王瑛离开南江县纪委办公室,回到了巴中的家。
她又看到了年迈的母亲,看到了不到50岁却已满头白发的丈夫,那是他得知她患绝症后一夜之间的霜染啊!还有什么比那一刻更让人绝望,医生断言,她最多只能活半年。
如今,她的生命已经超过4个半年了,这4个半年,她都是在自己无比热爱的纪委书记的岗位上度过的,她创造了奇迹。
然而,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她太累了。肺部的癌细胞已经侵蚀到她的大脑、颈部,每一阵不经意间的低头,都会感觉心脏与脑部的骤然缺血,像要昏睡过去一样,万虫噬骨般的疼痛,更像一条毒蛇在她的身体里永无休止地肆虐,她的力气越来越少了,走路已是步履维艰。
住院吧……所有的人都这样劝慰。
她终于同意过了这个周末,请假去重庆接受治疗。
治疗――这是给人一种多少希望的字眼啊,她无法抗拒地想象着,如果病好了,回到家中的她,该带回多少阳光与欢乐。
是的,这个家太需要阳光与欢乐了。
她难以忘记,7年前,她患严重的子宫肌瘤,做了子宫切除手术,母亲与丈夫为她分担了太多的伤楚。她难以忘记,5年前,丈夫右手患骨瘤做了假骨移植手术,还没等他手术后醒来,她已匆匆赶回南江,心里留下多少愧疚。她更难忘记,2年前,年过七十的老母亲患乳腺癌,因为发现太晚,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机会,只能靠化疗和吃药延存生命,她抱着母亲痛哭:‚我不是个好女儿!‛
多少次,她在心里默默想着,这一生一定要为母亲和丈夫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然而,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她自己竟又一次遭遇病魔,而且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记得那一天她哭了,狠狠地哭了,内心的哀伤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那疼她爱她、她疼她爱的亲人。她说过她要创造奇迹,但她知道奇迹不等于幻想。生命有涯,来日几多,从此,每一个回家的日子,分分秒秒,她都像小时候吃棒棒糖一样,一寸一寸地舔舐着,回味着,舍不得让它消融得太快……
她已把母亲从春到冬的被褥拆洗得干干净净,分别装在一个个口袋里,每一个口袋都附了一张字条,写明棉絮有多重,是春天的,还是冬天的,是铺在底下的,还是盖在上面的。
她已把丈夫从夏到秋的衣物摆放得井井有条,哪一件上衣与哪一条裤子搭配,哪一条围巾与哪一顶帽子协调,都一一做了标记。
冬天快到了,她想起住在同一城市的公婆,专门去商场,给他们一人买了一件厚毛衣,一件皮外套。尽管老人说,她给他们买的衣服已经多得穿不过来,可再多的衣服,又怎抵得过她对亲人未了的深情。
短暂的相聚,似乎只为了那最后的诀别。
时间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一天一天在减少,而她的留恋,一天一天在疯狂地增长,就像一个已经上路的人,眼看着亲人的身影远去,她多想转回头,多想,多想……
她的心最不可碰触的地方是儿子。
记得那年暑假,儿子从重庆的大学回来,正逢她刚化疗不久,身体虚弱,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她把自己生病的事瞒了他,不想让他尚稚嫩的心太早伤痛。她小心翼翼地,生怕儿子察觉出什么,每一次与儿子面对时,她都拿着一块手绢,佯装很热擦汗,一旦触摸到掉落的发丝,便迅速卷进手绢。她更不敢洗头理发,担心这样头发掉得太多,露出破绽。
十几个大热天,她就一直这样坚持着。
儿子终于快乐地返校了。
她请来理发师为她剃头,理发师惊呆了,头发已根本不用剃,发根早已离开头皮,因为汗水才相互黏结依附在头皮上。
一年之后的儿子,知道了妈妈的病情,内心充满忧伤。
她为儿子的忧伤而心疼,多想与儿子好好说说话,告诉他一些他这个年龄或许还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两天前,正是两天前,她终于找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提起笔来……瞬间,痛苦如潮水一般在心底漫卷,思绪仿佛是让人窒息的狂风,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她无法继续,整整一面纸上划下的是反反复复凌乱无序的同一行字――‚写给儿子的话‛。
她要写给儿子什么话?
那是用语言无法倾诉的爱啊!
记得,就在一个月前,儿子曾给她打来一个电话,询问她的病情。她一反往常的慈爱,大声地训斥他,要专心学习,没事少打电话。儿子那边委屈地把电话挂断了,她这边拿着话筒泪如雨下:‚儿子啊,我得让你慢慢习惯听不到妈妈的声音,看不见妈妈的日子啊!‛
妈妈的爱,总是有最‚妈妈‛的方式。她的‚狠心‛里盛满多少期盼!撑一片蓝天,让孩子勇敢地飞,妈妈即使离开这个世界,也要以最后的‚绝唱‛托起你的翅膀……
光雾山的枫叶红了又落,落了又红。生命似乎走到了一个交接点,王瑛有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在家短短的几天,生活过的一幕幕场景,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在她的脑海里一圈圈旋转而去。
2008年11月27日,是巴中这个山城的深秋里最普通的一天,朦胧的晨曦唤醒了熟睡的人们。王瑛一家也醒了,或许他们根本就没睡着。她让丈夫搀扶着走到厨房,久久地凝望着正在为她做早饭的母亲,如孩提般痴痴的眼神温暖又哀伤。
母亲柔肠寸断:‚瑛儿,你盯着看啥子?‛
她费力地抬起手,为母亲捋了捋花白的头发:‚妈,您为我太辛苦了,今后要多注意身体啊!我今天真不想到重庆去,真不想走啊……‛
母亲忍住泪,扯扯她的衣领:‚去吧,瑛儿。重庆有好医生,病好了,就回家。‛
她点点头,就像小时候听到妈妈的嘱咐一样。
母亲为她煮了一碗粥、两只荷包蛋,真香,可她一点也吃不进,她抱歉地躲开了母亲期盼的眼神。
她坐在沙发上,不停地扫视着屋里的角角落落,这个家就像一只燕子窝,都是她一草一木细心堆积起来的。精美的画框,别致的台灯,一个边上趴着一只小猫造型的小鱼缸,两只古朴的花瓶……每一样东西都寄寓着她内心的优雅与烂漫。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明天将是她47岁的生日,47岁,正是人生繁花似锦的年龄。事业、家庭、友谊……这该是生命最欢乐的时光。她渴望,渴望尽情地享受这一切,这生命的甘露。墙上的钟表指向8点,这是百转回肠的离别时刻。她让丈夫帮她戴上那条她最喜爱的红围巾,那种红恰如枫叶经霜后的爆发,如火如霞。她的衣服中最多的就是这种颜色,她一生都迷醉枫叶红。
她望着丈夫,小小的身躯只到他的胸前。他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呆了片刻,弯下身子便要背她下楼。‚不,会压坏你的手臂。‛她说什么也不肯。高大的男人突然满眼泪水,猛地抱起她直奔楼下。
单位的同志已在等候。‚我还有什么事没交代吗?我让机关的同志代我到挂联的乡镇走访慰问,了解贫困群众安全过冬的情况,他们千万别忘记啊……‛ 她似乎有些不安与犹疑。
回答的声音几乎是颤抖的:‚放心吧!王书记!‛
车子开动了,她朝5楼的家默默地回望,种满花草的小阳台在初升的阳光下宛如一幅油画。母亲呢,母亲在看着她吗……她恋恋不舍地转过身。
一路静静的,她再也没有说话,副驾驶的位子让她有开阔的视野,宽大的挡风玻璃像一幕幕迎面涌来的电影镜头,都是她熟悉的山,熟悉的河,熟悉的村庄…… 她微微地笑了。她记起了什么吗?
她是否记起了26年前,刚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来到巴中的那一天,她扎着两只小辫子,人生像刚刚升起的太阳,未来充满无限的梦想。
她是否记起了每年这个季节,她和丈夫、朋友一起去光雾山看红叶的情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如朝霞一般,一树树,一团团,一簇簇,无边无际,像一群群火鸟在天地间静默待发。她在这醉人的红色之间留下了多少美丽的瞬间,红叶成为她照片里最多的背景。
秋天多么令人期待,光雾山的枫叶又该红了。
眼前的世界正渐渐离她远去,她仿佛又一次走进了那无边的红色,一切都在红色中激扬,融化,她的生命终究化作了一片燃烧的红叶……
王瑛――一个一生挚爱红叶的美丽女子就这样走了,走在了路上,走进了灿烂永生的红叶中。
人民日报评论员:堂堂正正做人 干干净净干事
王瑛,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让人情不自禁惋惜。2006年,当王瑛获得‚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荣誉时,人们都希望她的重病能够奇迹般地好起来,两年的矢志不渝、坚守岗位,她终于还是别离眷念的亲人、挚爱的事业而去。
回忆王瑛生前的点点滴滴,铁骨柔情的纪委书记形象愈加清晰。贫困孩子的回忆、‚背二歌‛的歌声、几十万南江人的哀悼,铸王瑛为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王瑛,为我们树起了一面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旗臶,一面优秀基层领导干部的光辉旗臶,一面优秀纪委书记的光辉旗臶。
秉公执纪的王瑛告诉我们,纪委书记就要信仰坚定,自觉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监督要得罪人,查案更要得罪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王瑛从不以自身得失为价值取向,而是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追求。是什么让王瑛义正词严地呼喊‚有背景有后台更要查‛,是什么让王瑛拍案而起与不正之风斗争到底,是什么让王瑛这个柔弱女子也要‚荡气回肠‛,是什么让王瑛欣慰‚我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是,我从没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是对伟大事业的坚定信仰,是对人民群众的深沉爱念。
恪尽职守的王瑛告诉我们,实干与否决定成败。纪委书记担子重,纪检工作不好干。在王瑛的肩上,一头担着老百姓的期望,一头承载着党的重托。只要有利于党和人民,她从不争论只管干,从不犹豫大胆干,从不守旧超前干。
王瑛用行动告诉我们,作风好坏关系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往往是从党的作风上认识我们党,选定了跟党走的道路。王瑛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她坚守‚自己只是一个人民权力的保管员‛,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干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王瑛,是一面不曾褪色的旗臶。
遭恶势力恐吓,她没有向威胁屈服,坚定地一查到底,她是无畏的;
在不正之风面前,她没有被金钱侵蚀,始终清廉自律,她是无私的;
知自己肺癌晚期,她没有被恐惧击倒,依然热爱生活,她是坚强的;
对百姓危难,她没有一丝懈怠,深以群众利益为重,她是博爱的。王瑛已然离去,但她依然活在人们心田。在她47年如红叶般浓郁的人生中,在她与病魔抗争的坚定身影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履行使命、矢志报效国家的满腔豪情;看到了一位基层纪委书记视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的崇高情怀;看到了一位新时期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有一种感动,让人肃然起敬;有一种感动,让人潸然泪下。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女儿王瑛同志永生!
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 希望全国纪检干部向王瑛同志学习
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胡锦涛指出,王瑛同志是优秀纪检干部的代表,要宣传她的感人事迹。
网友悼王瑛:但愿同行都似你,廉政反腐国运兴 王瑛是反腐倡廉号“战舰”前方的“指向标”
“时局动荡跌伏起,唯有清者定全局。”王瑛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仿佛在纷繁复杂的纪检监察工作中找到了“向导”。她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充分体现了党的忠诚卫士良好的形象;她意志顽强、敢于斗争,真正诠释了纪检监察干部铁面无私的高尚品格;她满怀柔情、心胸坦荡,完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维护正义时的大气与风采。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历史新阶段的反腐倡廉任务异常繁重。营造反腐倡廉的声势,指引纪检监察工作前行也需要“动力”,更需要借助“东风”。王瑛同志就是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动力”和“强劲东风”。有感于王瑛同志的伟大
王瑛同志的伟大源于宗旨为大的好思想。这正如她所说:“尽心尽意为群众做事,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天职”。所以,她时时事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她对待困难群众,如阳光,似春风,尽心尽力温暖。她为大巴山特有的苦力人“背二哥”争来了公寓和餐厅,每晚5角每餐2元的廉价收费彻底改变了他们一年四季露宿街头的窘况;她为住房与耕地相隔两岸的洋滩村建起了铁索“连心桥”,圆了村民几代人的梦;她在南江工作11年,先后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而她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却不惧恶势力恐吓,恪尽职守,秉公执纪,荡气回肠地践行着自己的话:“我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是,我从没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 王瑛的“爱民情结”与天地同在
一个人,如果对什么事情特别痴迷与用情,深藏心间念念不忘,这种挥之不去的感情纠葛,就叫“情结”。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其“情结”也各有不同。如有的人有“升官情结”,有的人有“发财情结”,有的人有“美色情结”„„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从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的纪检工作战线上的优秀标兵——王瑛的事迹中,让人深深感受到的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爱民情结”。
第五篇:巴山感悟
巴山感悟
参观学习的时间总是很短暂,不知不觉三天的行程结束,又回到了平日里正常的生活。可是耳畔却依旧萦绕着那神奇的音符。“嗨”“咣”“嗨”“咣”„那一声声浑厚憨实的呐喊声和铁锤与金属的撞击声所谱写的朴实却优美的乐章。
“峰有千百险,路无百步平”,“抬头一线天,低头时深涧。天天云雾罩,半年雨绵绵”这俩句诗句是巴山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初进巴山,面对悬崖峭壁,深沟峡谷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而让我心灵更为震撼和崇敬的却是是那么一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了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长年累月生活在工区,早晨踏着露水进大山,傍晚看着远处微弱的灯光回工区,他们就是“巴山养路人”,襄渝铁路下行线处的平凡质朴的铁路工人。他们坚持着,默默的奉献着,在大巴山中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中有年过五旬的老人,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有劳燕分飞的青年,有帅气强壮的须眉,有美丽坚强的巾帼,铁路的宏伟场景正是这一群依旧普通,依旧平凡的伟人所书写,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的篇章,不浮华,不炫彩,却用最真的朴实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在纪录片《巴山灵·铁路人》中有一位山东姑娘,刘玲,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她本可以在大城市中找一份收入丰厚,条件优越的工作,但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大巴山。大巴山常年降雨量较多,以及山体地质的原因,铁路隧道侧边渗水较多,为了尽快解决隧
道侧边渗水难得问题,夜以继日的查阅专业书籍,现场试验,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以前技术的有效结合,研制出一套渗水导流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创建了《刘玲工作室》她在大巴山用青春,知识,责任守卫者襄渝铁路的安全运行。
巴山美,但巴山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景色,美得是它的“精神”。“安心山区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坚定乐观的自强精神”,这就是“巴山精神”。“巴山精神”在这些可爱的巴山养路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就是“巴山精神”让一代代巴山人坚守在巍巍大山里,用青春奉献铁路,自始至终坚持不懈,保护着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他们是巴山的脊梁,是巴山的灵魂。
这次巴山行,不仅仅是简单的参观学习,而是精神上更深层次的洗礼,巴山人的吃苦,拼搏,执着和坚持不懈这些精神催人奋进,巴山人用青春,执着,坚持,奉献抒写着铁路人的奉献与拼搏。没有从事过如此艰苦的工作,我们或许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到辛苦、压力、责任最深刻的含义,这是一次思想的洗涤,对于我们安逸思想的洗涤与触动,珍惜眼前优越的工作岗位,踏实工作,真诚待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真实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