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席慕容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7:5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迅席慕容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迅席慕容读后感》。

第一篇:鲁迅席慕容读后感

关于时光·关于爱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其实,豆是夜里孩子们偷煮的豆,戏是半夜里看剩下的戏。何以称好,且是最好?鲁迅先生一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一直很讨厌戏,在《社戏》中却给豆、戏如此高的评价,年过不惑的他是真怀念“豆”和“戏”,还是怀念那夜,怀念时光深处没有忧虑的童年和淳朴机灵的乡村玩伴? 我想肯定是后者。

在家道中落,受尽冷眼,留学他乡,亲眼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人侮辱,自己的国家遭到蹂躏,“看到世人的真面目”后,四十一岁的鲁迅怎能不怀念三十年前的那一晚!那一晚,撒娇的“迅哥儿”终于被伙伴们带上船去看社戏;那一晚,有格外皎洁的月光,飘渺如仙山阁楼的戏台和悠扬的横笛;那一晚,又慷慨的阿发和他家的豆,细心的八公公的柴盐,还有不掺一丝忧愁的快乐„„

童年的故乡,这样的美好是并不少的,圆月下刺猹小英雄就是鲁迅不能忘怀的。少年的他们哥弟相称,形影不离,无所不谈,离别时一致毫无顾忌的大哭,闰土许下迅哥儿去乡下玩儿。然而,生活逼迫人去屈服。三十年后再相见,纵使当年两人再亲密无间,他们之间都已隔了可悲的厚障壁。小学时学了《少年闰土》,心里也特别崇拜那个心里有无限稀奇的事的沙地小英雄;初中时学了《故乡》全文,之后常常读这篇,每每看到成年闰土、迅哥儿见面时都无限悲哀,甚至于后怕,怕是否有天我也要经历类似的尴尬痛苦。我不想做“辛苦辗转”的迅哥儿,单脑海里回旋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活泼的景象却总吐不出口,只能看着一切美好远去,自己四周竖起高墙;我更怕做“辛苦麻木”的闰土,在日复一日繁重机械的生活中散失了今生最宝贵的快乐活泼最宝贵的真,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苦难没有头绪,无法形容,然而这一切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他还并不自知„„

当然,松松爽爽的水生和宏儿还是给人希望的,但我仍无法释怀,怕他们如少年的迅哥儿闰土,只二十年后就无法相认。更怕这样的戏剧一幕幕地上演,轮到我们。

《彷徨》中的篇目不如《呐喊》中的熟悉,我也是多读不懂的。我在网上看到许多把《伤逝》《弟兄》解说成鲁迅与周作人关系破裂后内心的痛楚,这我终是不理解的。然而我明白《伤逝》是个爱情悲剧。是思想的蜕变还是情感的黯淡?彼时坚决激进的两名新青年是如何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忘了理想,在无形的隔膜中失了维系。他们,到底是无畏还是软弱,到底是否了解彼此。

又如《幸福的家庭》,笔下拼凑出理想中的幸福家庭,却身在相比之下庸俗琐碎的家。处处鲜明对比的两种家庭究竟哪一个更幸福;或者说两者都不是真正幸福的。炽烈的年华已过,“笑眯眯的泪眼”转成“阴凄凄的”。生活冲淡情意独留下惘然的他。

读鲁迅的文章,心情极其的沉重。要压制住心中的浮躁,要集中全部注意力努力把每一句或平淡或阴暗的话读懂。然而,大多时候反反复复地读仍是迷茫。只是觉得很惘然。夸张的吃人,悲哀的孔乙己,巨变的闰土,不准灭的长明灯,纠结的肥皂,还有一位位迫于生活的“新青年”„„那个时代啊。那个不复存在的黑暗时代渐行渐远,可是鲁迅先生描摹出的那个时代的碎片,今日再看,仍觉得四周黑暗压得喘不过气来。在一个个卓越的讽刺中,鲁迅凌厉的眼神毫不褪色,我看了他很多照片,不苟言笑。是那爱太深吧,不因时间而改变。在日趋危急的国势面前,无法笑出来;在先人离去国富民强的今天,仍让人严肃冷静。

慵懒的寒假里,还读了席慕容的诗文。这些书写青春的透明文字,较之鲁迅深奥难懂的词句,给了我一种更切近的哀伤。

“年轻的你,无论将来会碰到什么挫折,请务必要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这样,当几十年后我们再相遇,我才能很容易地从人群中把你辨认出来。” 看到这段口吻亲切的话时,我不禁一惊。脑中浮现出月下刺猹的小英雄,接着是三十年后闰土迅哥儿相见却说不出话的尴尬场面。是这样的吗?席慕容用美丽的文字轻轻地告诉我们,要记住年轻时的勇敢,不要再发生闰土似的悲剧。

“青春有时极为短暂,有时却极为冗长。我很清楚,因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轻过。”

“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年轻的你,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你将会得到这世间最幸福的一份爱。”“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互相依恃着而怒放的锦绣才是灿烂。”„„

我认为席慕容对青春的描述极为准确。她虽已63岁,我们之间却俨然没有丝毫隔阂。那些喜悦而美丽的句子,让有些兵荒马乱的青春宁静下来。种种抱怨种种惶恐被和风吹散,我仿佛有了一种静静的力量:相信未来。

我却更喜欢她的诗。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

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文采,却用了最平淡的语言绘出了岁月模糊的轮廓。对昨日的依恋仅埋在心底,不痛哭更不呐喊,仿佛一切都是预料之中,冥冥之中所以的挣扎都是徒劳的。那么,就风轻云淡吧!把留恋撒进岁月流淌的河。青春之爱与鲁迅先生的大爱截然不同,是纯粹透明的。

“你错过的昨夜/曾有过/怎样皎洁的月”

“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实现的诺言 一些/无法解释的悲伤”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拿到青春必要愚昧/爱 必得忧伤”„„

依旧是易懂的语言,却道出了掩埋心底的伤;在蓦然回首的刹那,发现无论时光前进多久,那份爱所带来的痛仍无法解释。

我喜欢这样的语言,喜欢这样的感觉。想用这样华丽的伤来掩盖青春的苍白黯淡。在苦苦求学的日子里,在枯坐在书桌前的时刻里,越发地想知道自己将来多变化的命运。是不是也要放下什么,得到什么,释怀什么,无法忘记什么。

乱世之中,鲁迅做了全中国人的精神国父,用犀利的笔给国民挑明一条通向未来的路;太平盛世,席慕容宛若年轻的母亲,款款地告诉少年要怎样走这一生的路。

这都是经得住时光的爱,这都是我们应铭刻心中的爱。

第二篇:席慕容 读后感

席慕容读后感

无题的爱(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树叶在告别树枝的时候,只来得及作短暂的告别,席慕容读后感。她在那一瞬间里快速飘落,在和绚的秋风中作了几个潇洒的自由翻转。

树叶一直把泥土看成是自己最终的归宿。她从春天寻找到夏天,最终在秋的季节里完成了自己的宿愿。

树叶把树枝看作是自己今生最爱的人。她知道,自己不是个要求完满的人。可对于爱情,她总是想方设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完满。但是,让她赖以生存、充满希望的树枝上,不仅仅只有她这一片树叶。树枝说,他的爱,属于众人,而不仅仅只是属于她。

树叶是个爱幻想的人。在这之前,她用自己并不单纯也很实际的心猜度了几百上千遍,猜度着如何才能使自己毫不介意、没有痛苦而且很幸福地生活在树枝的怀抱中。

树枝对树叶说,今生他很幸福。他习惯了在每一季拥抱与呵护不同的树叶。那种眼花缭乱、赏心悦目凝视的快感,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

树枝的生活因为树叶一季又一季地来去或灿烂或黯然。只是,那份最初的神伤也因为太多的惊异与新奇而渐渐被轻描淡写。

树枝从不否认自己的世俗,但也不承认自己的花心。他想,既然上天给他一个完满的拥有,就应该习惯这种爱过一季又一季不同树叶的生活。

树叶生活在树枝的怀抱中,感到自己是卑微的。她无法拿“永远”这两个字来要求树枝,甚至来要求自己。她知道自己孱弱的灵魂,经不起太长久的等待。在很多痛苦的轮回中,她早就弄清了事物的本质与根源。就像,她已经清楚地知道她在春天到来在秋天离开一样。没有什么能期待永久的,除了那份永远只能埋葬于心灵深处那恒古不变的爱恋以外,读后感《席慕容读后感》。

树叶知道,有些爱就如空中楼阁,经不起太长的期待,因为美丽,所以只能幻想。但这并不妨碍她把这份爱当作是一份纪念,深埋心中。以免以后,还有太多卑微的灵魂会来嘲笑她当初的信仰和执著。

树叶喜欢秋天。一切虽不能完满结束,但毕竟还是一个结束。树叶告诉自己,在深秋落下的最后一片树叶将会是自己。不再青绿,而是变成金黄色的焦灼。与树枝的告别,也不需要太多的仪式。点头、飞舞。不再拥抱,不再亲吻。算是最后一次约会。

扑向泥土的刹那,树叶还是微笑了。她开始喜欢秋风的味道,有种淡淡的成熟,夹杂着一丝苦涩的甜蜜。还有,即将拥她入怀的泥土,他的气息也是这般温馨。

幸福,在这一刻悄然而去亦或又再次降临。树叶儿渴望每一次激-情拥抱过后的甜蜜,犹如带着短暂的爱情放弃了最初的希冀与最终的遗憾。

我不是你最初的选择,却是你最终的归宿。泥土张开双臂热情迎接着树叶。树叶儿把自己一半的气息永远地留在了树枝上,然后义无反顾地扑进泥土的怀抱,与他重合,成为泥土生命里的唯一与全部。

树叶和树枝的爱情故事,永远都属于一季。风来了,也就吹拂起那么一点点余味。

岁月说,时间是一个很残忍的东西。它可以让所有来不及告别、来不及相爱的人拥有更加浓烈的回忆。它会让人带着一些残忍的记忆作深沉状遥想当初绝望过后的颓败。

树叶说,要感谢树枝,让她学会了成长;树叶还说,要好好爱着泥土,让她拥有了真爱的感觉。

树叶的这一生,爱过两个人。一个是树枝,是初恋,所以是青涩时的苦闷与成熟后的茫然。另一个是泥土,他是树叶最终的港湾,因为只有他那颗博大而包容的心能承载得起树叶无法再付出太多爱的心。

第三篇:《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放假之前就想要在寒假时看本书,虽然自己是个理科生,但那些文字总能深入到人的心里。所以一直记得封面上那句话:美好的人与诗,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人·慕容席

除开她是一个作家,还是想要写真实如向阳花的她。慕容席是她原名,她的身体里有一部分蒙古的血液。出生后一段时间被住在蒙古的外婆养育,是咿咿呀呀混沌不清的时候,那些穿着色彩鲜艳皮肤黝黑在外婆家进进出出的人,在她脑海里植下了最初的世界的模型。虽然那段时间并不长,但她长大后的睡梦时的梦话中隐隐约约还有蒙语的影子。世界再大,她心中总会存留辽阔草原的一角,那些熊熊燃烧的拱火映亮心中隐秘的愿望,促使她倾注于笔尖。

影响她成长最大的是她的姐姐慕容德,赶在她年龄的前头以优异的姿态成长,虽然有这样一个大家都认为值得效仿的榜样,但慕容席最终没去追赶姐姐的脚步也没有在姐姐的光芒下自卑。只是去寻求自己的世界,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感受万物的生长并且自得其乐。她的姐姐最后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她也实现自己的愿望—成为一个作家和画家。

其实,我们和她一样。他现在的一切只是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并不曾放弃,得到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们也不应该找到自己心之所向,努力在哪一方心灵的乐土上开掘耕作;而不是一味去寻找别人嘴里的成功最终被生活所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我相信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之后,成功也只是它的附属品—会不经意地地降临。

无论是否面朝大海,世界总能春暖花开。

诗·七里香

《七里香》这套诗集分为《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世界》《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事》七本。寒假期间看完《七里香》.其中有一首《渡

口》如下。

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年华从此停顿/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这首诗并没有写明与谁道别。离别总相同而离愁万千,以前的诗人写道: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只是以秋霜作比喻,让人联想到满山红透,而人如枫叶,身在风中,聚散不由己,并不忍心具体地写离别场景。但《渡口》只描写“握手”与“轻轻抽手”,祝福与嘱咐在凝视中传递,一切看似平和,但作者内心汹涌。一别千里,不知何日重聚。

我也记得去年入学,是第一次要离家那么久。上火车前告别,好像对每个人都有说不完但也说不出的话,只能说“我上车了”,再挥挥手,这样来了学校。车行驶时总会想自己也变成一个只身在外的人,外面风景再好,也比不上家里的草木。在车上也睡不着,到火车要进站的时候,邻座一个小男孩问妈妈;“还没到啊?”“就要到了”妈妈安慰道,小男孩忽然振奋了“我要出发去爸爸家了!”。我忽然想到离别的意义不止一种,为什么非要伤感?现在看这首诗,想到爸爸妈妈要我独自过来就是要我学着独立,虽然暂时离家,但我背的行囊将一路收获。即使步伐会渐渐沉重我也要学着坚定往前走。

下一次,我会勇敢一些。因为那不仅是离别,也是出发。

(建环03班 20125908 胡慧琳)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ext1.Visible = True

Text1.Text = “VB程序设计”

Text1.ForeColor = vbRed

Text1.FontName = “黑体”

Text1.FontSize = 24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ext1.Visible = False

End Sub

第四篇:《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1

真挚灵动,静默素雅,我提墨笔,墨迹淡淡绵延于这本《席慕容散文集》上,八字,唯有这八字,才可抗之。

我终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打动,喜欢她那真诚不失温情的文字中,喜欢她那时馨时忧的情怀,曾经读过许多名家的散文,若论素雅者,当是席慕容女生当之,听陈老师说,在她那年代的时候,席慕容的散文诗歌就已走进人们的文艺世界了,兴盛一时至今未减。

读久了那气势磅礴的文体,其实细细品来,还是要添一下温婉的气息,尝试开始慢慢接受席慕容女士的典雅之气,觉得,是花开时,愿喜;花谢处,悲叹。带给你一个女子的婉柔绰约,笔若流彩,透出生命中的爱,爱中的美,都如一张沉博绝丽的画卷般缓缓展开在眼前,方觉得这妙不可言,在触及时发现那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无言心动。

她曾说:“: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的心中,因此常常拥有一份感恩与感动,感恩之心对于我们是必不可少的,活在这个世上,世间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在享受着美好人生之时,千万不要忘了这生活种种享受,缘起何处,是谁赠与,方可学会感恩。

一种如痴如醉,又融入一种梦幻般的不真实,好比在孤寂徘徊中不免起了疑心,犹如潺潺流水般拂过心头。

窗前月下,彼岸繁花,其中有一篇散文,叫做《窗前》,本文主要讲了作者于四十年后重返台湾,窗前依旧,可台北却早已是物是人非,作者在老师家看到的那树苍翠欲滴的芭蕉,想起自己家窗前也曾有过这样的芭蕉,我对最后三段感触很深,在经历过人生的磨砺之后,重返台北却看见现在的它灯红酒绿,不复当年,人与人的眼里充满着欲望,看到这,估计相信谁都不忍看到这样,叹的是物是人非,悲的是人心不古,只有窗前布满灰尘的古琴依旧在操守着那个时代最后的声音,多么的悲哀!得何以喜,失何以忧,见那绿姿芭蕉,才知对沧海桑田的悲痛!

嘴角漾起微微弧度,淡淡的客气中仿佛是融入了丝丝暖意,于是我甘心不去想,不去说,只是静静的翻页,沉醉在她的文字中......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读她的作品,对心灵好好净化再好不过,席慕容,她是真正一个热爱人生的作家,不会以玩弄文字或者蛊惑人心为荣。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2

清雅、优美,甚至还带些许的从容,这是我从席慕容的文章里所阅读到的。不知为何,总觉得她在写作时的那份随性与巧妙,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

在是一个作家的同时,她还是一位画家,想必,她写作的那份从容与随性,大概与她多年练画的经历有关吧。在她的文风中也不乏充斥了一些富有艺术性与感染力的文字,我想这应该也是她所写文章的魅力之一,总是能口人心扉。

《独白》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在最初,我是被这个题目吸引住了,这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题目:独白,谁的独白?独白什么?

这篇文章共分为了三个小片段,在每一个片段的开头与结尾都有这样的一句话: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这三个片段既可以是独立的一段,但彼此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组合成一篇文章。在这其中,多少还带有了些许诗的韵味,却又蕴含着文的内涵。

在第一个片段中,作者诉说了自己的一生与常人一样的无奈与悲凉。第二个片段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第三个片段作者以自然景物来写出自己对未来命运的美好憧憬。

在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人性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憧憬。作者以较含蓄的文笔为我们大致描绘出了生命的宝贵与不息。

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独特性,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是一条生命,我们具有自己的意识、活动、情感。每一个人存在于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世间,基本上不可能找出一个与你一模一样的人,也正因为这样才体现出了它的宝贵,不单指我们人类,这世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以及动物和其他种类都是具有生命的,他们也许在我们看来,是不屑一顾的,是卑微的,但是在生命面前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大家都是平等的。

可能,在所有的动植物里,人类应当是最复杂的一种生物吧。在我们的社会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编织成一张大网,使得我们互相联系起来。

在我们有着各为情感的物质,它为我们带来了喜怒哀乐,给我们的人生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岁月在飞逝着,有的人在一天天地成长,有的人在一天天地衰老,还有的人在一天天地面对死亡。它是我们人生这场旅途中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我们引领死亡的引路者。

时光,它的确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可以使一个在牙牙学语的幼童,变成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再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无数的时光组成了无数人的一生。

生命的道路是充满惊喜与危险的,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能将自己的现在把握在手中,着眼于现在的一步,这一步,便是无可预知的未来。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3

读《席慕容散文集》,被她充满温情的文字所感染。上学的时候很喜欢席慕容的诗,一次路过书店看到席慕容的散文,就买了一本,没想到她的散文也那么有魅力。

来自真诚的声音。她在序中写道:“在写作的时候,我一无所求。在写作的时候,我只想把深藏在心中的感觉牵引出来,只希望把生命中极为我所珍惜的这一部分,认真地整理好,也就是这样而已。”是啊,写作就是这样,只有真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感染人。

温婉的意境,在她真挚的文字里,描摹成一幅画。而透过这层意境让你看到生命的真相。她写《成长的痕迹》写山百合那一段,当她在荒草的高山上看到盛开着的洁白的百合花时,发出了这样的慨叹!“而在那一刻,我心里开始感到一种缓慢的痛苦,好像有声音在我耳旁,很冷酷地告诉我:你只能有这一刹那而已。在这以前,你没料到你会有,在这之后,你会忘掉你曾有。百合花才是完全属于这里的,而你只不过是一个过客,必得走,必得离开。不能像百合一样,永远在这座山峦上生长、盛开。”

写爱情,写得凄美绝艳。在《海伦的婚礼》里,海伦是一个患了心脏病的女孩,她和一个瘦瘦高高的男孩子相爱了,男孩很爱海伦,即使有心脏病,也决定和女孩结婚。然后他们就准备婚礼,他们亲手布置自己的新房。一切都那么的美好,然而,在结婚的第十天的早上,海伦还是走了,安静而满足的倒在年轻丈夫的臂弯里走了。她这样写道:“是在早餐的时候,她只是要站起来为她的丈夫再倒一杯茶,她站起来,拿到了茶杯,然后就倒下去了。”没有过多的渲染,只是这样平淡,一个只做了十天的新娘!对于普通人来说再普通不过了,而对海伦却那么可贵!“十天的婚姻,十天的新娘,海伦能得到的就只有这么多了。”,最后席慕容这样来总结他们悲哀的故事。是啊,哪怕只是十天的新娘也是幸福的!看到故事的最后,给我感觉就是凄美绝艳!而在另一篇《胡凡小姐》的爱情故事里,道尽了人生的悲凉,令人唏嘘。她以诗的语言描述这段爱情:“爱的欢乐/只出现了一会儿/爱的痛苦与悲哀啊/却持续了整整一生!”

在娓娓道来里,在最平凡里,把爱与感动呈现。她写《红尘》篇里的一碗《刘家炸酱面》,写她的丈夫如何给全家人做出一碗美味的炸酱面,写得绘声绘色,她女儿会撒娇说:“爸,好想你……的炸酱面啊!”这一碗炸酱面是那么好吃,又成为一种幸福的象征。当写到这里的时候,你会觉得已经很好了吧,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写母亲在世的最后五年与我们同住,我的丈夫常常会每隔半个月左右就做一次炸酱面给大家吃。并且这样说:“不行啊!面不煮烂一点,妈妈会咽不下去的啊。”就是这样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文字却能深深的触动你的神经,闻之,为之动容!像这样体现细腻亲情的文字在《生日卡片》那段小文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作者总是在生活里把最微小的一件事里把内心深藏的情感带给你,带给你心灵的感动。虽然不着一字“爱”,不着“感动”,却处处打动你!

当你打开那本散文,收获的不仅是文字的精美、温婉,更多的是带给你的心灵的回归。

第五篇:席慕容散文读后感

读《席慕容散文集》有感

读过席慕容散文的人,往往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感染。她的文章取材广泛、充满温馨。细读进去,她的文章平易朴实:山坡上的野草,孤独的大树,匆匆的过客,顽皮的小孩,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它们内在的美好品质,然后化为文字,与读者共享。文中没有可以堆砌的词语,没有令人惊奇不已的哲理,只是娓娓道出、顺理成章。可却能在人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写给幸福》是席慕容一本抒情散文集。抒情是席慕容写作的一大特色。她的散文有诗的韵味,更有画的典美。这或许因为她是个画家之故。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那充满孩童般纯真的感情。那亲切抒缓的字句,空灵伤感的情调,行云流水般的叙述,处处洋溢着她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和热爱。

乡愁是席慕容作品的一个主题,这位长在内地的蒙古贵胄,对那块有着茫茫草原,沙漠驼铃,长河落日的土地充满着向往和爱戴。这种心情常流露在她的笔尖,所以她的作品既有悠远清丽的南国秀美,又有豪放粗犷的北国浪漫情怀。也许,她的歌是从“旷野上世代牧羊的人心里生长出来的”,而支撑着她在人生道路上艰难跋涉的,也正是“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那一份渴望了”。

席慕容的作品题材多样,但统摄在一个基调中,充满同情,充满真诚。从她笔下的天地里,你会感觉到她那种对亲人、对朋友、对人生的热爱。应该说,她的作品并不一定十分完美,有时显得单薄了些,感触乏弱了些,有些作品思维或者不够深远,对于现实来说显得太理想化了些,但她描写的那些充满至善至美的平凡琐事,总能拔动人们的心弦,让你一同去发现世界中美好的一面。相对于那些卷帙浩繁、气势磅礡的巨作,席慕容的作品就像一股涓涓细流,带给你遐想,带给你甘香。

也许,有人喜欢的是那些愤世嫉俗的谈古说今,有人喜欢悲凄哀艳的儿女情长,有人则喜欢壮烈豪迈的诤诤劲言,但在这些悲壮、深沉的世界里,注入一点席慕容般的纯真、甜美,它就像一缕轻风,吹拂着你,让你随着她小夜曲般的娓娓倾诉,去回味些许岁月里无法捉摸的幸福和生活的真善美,或者,这正是席慕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心愿所在。

所以,我愿意随着这份写给幸福的柔情,去找寻幸福,感受幸福。

下载鲁迅席慕容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迅席慕容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定稿]

    把握青春 ——读席慕容有感 所有的结局都已经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经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再也回不来的夏日„„ 不知多少个日夜,我的童年已逝,就连......

    《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放假之前就想要在寒假时看本书,虽然自己是个理科生,但那些文字总能深入到人的心里。所以一直记得封面上那句话:美好的人与诗,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人·慕......

    席慕容诗读后感(最终定稿)

    席慕容诗读后感(一)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席慕容的诗和散文,尤其是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淡淡的罗兰香,清新朦胧,如梦似幻。她的诗总是带着淡淡的苦涩,可却能很好地表现她对生命的热爱,对......

    鲁迅读后感

    中国的脊梁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句话是我初中时对鲁迅最大认知,其实不然,这只是国人所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在深读鲁迅......

    鲁迅读后感

    外国语学院05英语2班胡惠旋0507014604 《狗·猫·鼠》读后感 或许是由于从小学到高中,鲁迅的文章都是老师课堂强调考试的重点,在课堂上老师们对鲁迅的文章一再详细讲解分析。......

    鲁迅读后感

    找回鲁迅 这个喧嚣的世界,连夜也是躁动的,灯红酒绿,繁华似锦,鲁迅读后感。然而,街道上那点点人影,在黄灯的陪衬下,却少有人是不寂寞,不孤独的。这已经是个繁杂的年代,时间阻挡不了人......

    鲁迅 读后感

    第 1 页 共 1 页呐喊 ——读《呐喊》有感 那有力的一字胡,多么朝气蓬勃,这亮丽的平头,为了国家大事也不免平添了几丝白发,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如追心刺直捣人心,这飘渺潇洒的笔锋,高......

    《鲁迅经典全集》读后感

    《鲁迅经典全集》读后感 读罢才知道先生竟陪我走过这么长的路。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其文章一直穿插其中,但凡有点记忆的人都应该记得: 《藤野先生》、《雪》、《阿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