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安妮日记+希腊神话与传说+论语心得+飞鸟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7:5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后感(安妮日记+希腊神话与传说+论语心得+飞鸟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后感(安妮日记+希腊神话与传说+论语心得+飞鸟集)》。

第一篇:读后感(安妮日记+希腊神话与传说+论语心得+飞鸟集)

那个暑假,我们一起读过的书

——暑假读书有感

西方文明发源于希腊,这一点似乎已经是个公认的事实。想要了解西方文明,我们就必须从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开始说起。

大概很多人都经过《圣斗士星矢》的熏陶,知道有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冥神哈德斯,但其实在希腊神话中,他们,已是第三代神,在他们之前,还有着第一和第二代神系。

1、混沌之神 卡厄斯

希腊神话中最早的神,名字叫卡厄斯。

希腊人认为,宇宙形成之初,是一片混沌。而卡厄斯,便是这个混沌虚空的名字。卡厄斯似乎并没有性别的区分,有人称TA为宙斯的曾祖母,但也有人用“他”来形容卡厄斯。对于卡厄斯,我们可以理解它像哥斯拉一样,巨大,而且雌雄同体。在一些文艺作品中,人们认为,卡厄斯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生出了他的子嗣。

2、大地之母 盖亚

盖亚可以算是希腊神话中有意识的第一位神灵了——之前的混沌之神卡厄斯,并没有意识。虽然盖亚的意识往往是以复仇为主,例如泰坦巨人围攻奥林匹斯山这一幕,便是她的授意。而她所生的孩子,除了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和其他十二位泰坦神外,她的宝贝女儿厄喀德那(蛇尾女身)和宝贝儿子提丰(百首巨龙)两口子,则几乎成为希腊神话里所有怪物的父母。此外,她的另一些比较有名的泰坦族的孩子们,比如扛着天空的阿特拉斯,喜欢跟人角斗只要不离开地面就无限复活的安泰等。也许在艰难生存在自然界的古希腊人看来,代表大地的盖亚,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无数灾难如地震、火山爆发的源头。可以说,盖亚,几乎贯穿了希腊神话与传说的大部分时空,有太多的故事由她而起。

3、天空之神 乌拉诺斯

乌拉诺斯是由大地之母盖亚身体中轻清的物质上升形成的,是天空。

但是在希腊神话中,乌拉诺斯却有个致命的缺陷。他太过于迷恋自己的权力与强大,他不仅压服了大地之母盖亚,更为了防止他们的孩子比他更强大而把他们锁在地母盖亚的体内。为此,盖亚非常的生气,便让她最疼爱的小儿子克罗诺斯,推翻了乌拉诺斯的统治,建立起第二代的神系。

而从乌拉诺之后的希腊神话里,就再没有“有意识”的记录了,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这场推翻前代统治者的氏族社会的改朝换代战争中,上一代的统治者,被“肉体毁灭”了。而乌拉诺斯被杀时流出的精血,便生出了巨人族、白橡树仙女和复仇三女神:阿勒克托(不安)、墨盖拉(忌恨)和提西福涅(报复)。

乌拉诺斯这个名字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还被用在天文学上,那就是“天王星”。

4、地狱深渊 塔尔塔罗斯

塔尔塔罗斯,一说是由卡厄斯在产生出地母盖亚后又生出的神祗,不过从希腊神话中看,塔尔塔洛斯并没有“意识行为”的记录。唯一能勉强算的一次,是和地母盖亚生出了他们的宝贝儿子,万恶之源的魔头提丰——但我认为,塔尔塔洛斯还是理解为地狱的本体比较好,他本身是个无意识的存在,只是位于大地之下的一个黑暗恐怖的所在。

塔尔塔洛斯的居民,除了老百姓以外,还关押着被放逐的神祗、巨人以及各种妖魔鬼怪。而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和地母盖亚生下的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也在出生的时候,因为乌拉诺斯看着模样实在是不能见人而关押在那里,后来被宙斯关上门放出来,对抗自己父亲克罗诺斯的复辟。另外还有些其他希腊神话或历史上有名的人,比方说整日推石头上山的那位西西弗斯,因为泄漏了国家机密,哦不,是泄漏了宙斯的秘密,结果被罚在地狱里每日推石头上山,第二天石头又会落回山底,于是每日循环不息„„还有追求天后赫拉的伊克西翁,跟赫拉生下半人马怪物的那位,后来也被关押在塔尔塔洛斯永世受罚。

希腊神话里的地狱塔尔塔洛斯,按照《荷马史诗》的说法,是位于地底的深处,大地的最西方,有些略具善性的亡灵在那里从事着跟生前一样的工作,不受惩罚,而另一些有罪的,则要永世受罚。

此外,关于塔尔塔洛斯,还有个地方值得一提,那就是叹息之墙,希腊神话里,确实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是极乐净土和冥界的分界点,在冥界的幽魂,只能在此发出一声叹息,而无法穿越这道墙前往极乐世界。

5、黑暗之神 厄瑞玻斯

厄瑞玻斯是希腊神话里黑暗的化身,他和他的妹妹黑夜女神尼克斯生下三位神祗:太空之神埃忒耳、白昼之神赫莫拉和冥界阿凯伦河的渡神卡隆。

希腊神话里,人死去后,先要穿越厄瑞玻斯的黑暗来到冥土。厄瑞玻斯是地母盖亚与地狱深渊塔尔塔罗斯之间的神灵,也就是说,厄瑞玻斯实际上代表了地狱上方无尽的黑暗。

6、黑夜女神 尼克斯

希腊神话中,黑夜女神尼克斯是在黑暗之神厄瑞玻斯诞生后在地母盖亚之上诞生的,是黑夜的化身。她和他的孪生哥哥厄瑞玻斯生下上面提到的三位神祗外,还独自孕育了一大批神灵,她的子女中一部分成为天神,另一部分则成为了冥神。

在希腊神话里,尼克斯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身穿黑衣的女人,她所居住的地方是黑云笼罩的冥界一隅,每当晚星赫斯珀洛斯出现时,她便离开冥界,驾驶着战车飞上天空,用夜幕笼罩大地。

7、爱欲之神:厄洛斯

厄洛斯诞生在卡厄斯生出黑暗之神和黑夜女神之后。他是爱欲和生育的化身。是他促生了诸神的生育相爱,他,便是一切爱欲的化身。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战神阿瑞斯和美神阿芙罗狄蒂的私生子厄洛斯,也就罗马神话里的丘比特并不是一个神。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两个神祗已经很难区分,不过从古希腊的文献来看,厄洛斯更多的是出现在同性间的爱恋之中,而丘比特则只出现在男女间的爱情中。

好了,希腊的神祗我们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的神话故事——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唐圣僧唐三藏与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是由真实的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改编而来的,加上了作者自己的想象,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宗教色彩。

《西游记》主要刻画了孙悟空这个不畏艰险,勇敢大胆,具有反抗与斗争精神的英雄形象。他一路上斩妖降怪,保护唐僧,最终成为了斗战胜佛。尽管他也曾经大闹天宫,滥杀无辜,做出了许多看似错误的事情。但细细想来,这些错误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正是玉帝的昏庸无能,只封给他“弼马温”的职务,才激怒了悟空,酿成了大闹天宫的悲剧。如果当初天庭重用他,而不是一味的糊弄他,说不定就早已没有了以后的故事。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讽刺了当时制度的腐朽,君王的昏庸。也正是因为唐僧的肉眼难辨真相,才使得悟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打死了妖精变的姑娘,老妇和老翁。唐僧大怒,将悟空驱逐出队。然而悟空却不计前嫌,在唐僧的下一难中回来保护他,足以见他的正直的品格。

悟空这个形象的刻画,其实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精神的寄托。他斩妖诛怪,为民除害的正义行动,以及上天下地,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正符合劳动人民的愿望,也体现了人民渴望征服大自然的理想。相比之下,猪八戒的形象则差远了:他相貌丑陋,好吃懒惰,贪玩贪睡;即使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却也总忘不了高老庄的媳妇,时不时的打打退堂鼓;他还不分敌我,在金角大王那一回中公然向妖怪报信,在白骨精的那一集中,教唆唐僧将行者逐走„„尽管

他有一身的缺点,但他也老实憨厚,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然而关于唐僧的刻画则要少一些了,只是通过妖怪到来时,“魂飞魄散”“吓得跌下马来”等描写来表现其懦弱的性格。沙僧的描写就更少了,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唐僧和沙僧刻画的缺陷,不得不说是《西游记》的一大遗憾。

作者对于人物性格的安排,也是颇有意义:通过描写猪八戒的时时退缩,来突出行者的坚持到底;用唐僧的懦弱,来突出行者的大胆与斗争精神。

本书的批判效果尤为强烈。例如,描写妖精与佛、道之间的关系:黑松林的黄袍怪诗天上的“奎木狼”下界;金角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山大怪和二怪是文殊、普贤二菩萨的青狮,白象,三怪大鹏竟是如来的亲戚„„对于这样的妖怪,每当行者要将其打死的时候,它们的主人都会过来“收伏”它们,其实却是为了保护它们不受伤害。例如赛太岁原是观音的金毛犼,它下界大闹朱紫国,观音却说这是为他们消灾„„这等描写都尖利地讽刺了昏暗的封建社会中当官的与**的勾结一气,迫害人们的社会现象。面对这样的现实,吴承恩只能把愤怒与不满寄托在了描写的人物之中。用孙悟空来扮演着社会的正义之士,用猪八戒代表着小人形象,用唐僧表现一个“脓包”的官员,用沙僧刻画一个老实本分,埋头苦干的人。通过它们西天取经路上的种种遭遇,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官员的丑恶嘴脸,赞美了正义之士,辛辣的讽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混乱。美中不足的是,西游记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而是幻想能通过改革,维护封建统治,创立一个美好强盛的明朝。

不可否认的是,《西游记》的确存在一些缺憾,例如每一回的开头,都会介绍唐僧一行四人来到了一个山里或树林里,然后描写环境的阴森,写唐僧从马上吓得跌了下来,写行者安慰说不要害怕,有我们在,然后唐僧才再次上马,文章才切入主题。这不免显得十分啰嗦和重复。

然而我们应该汲取《西游记》优秀的部分,学习作者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学习悟空的斗争精神;学习唐僧的一心向善;学习猪悟能的老实憨厚,学习沙悟净的脚踏实地,向着理想的彼岸进发。

突然,心中仿佛有所触动,想到了孔夫子《论语》,想起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读完这本书,心生感叹: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小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现在,于丹老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与圣贤之间的距离。于丹老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她的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老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1、为人之道。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老师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

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2、处世之道。

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书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于丹老师说: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

3、交友之道。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老师在书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可见,通过这本书,《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4、理想之道。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

5、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从这本书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于丹老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这本书,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回味完孔子,便看见了电脑旁的《飞鸟集》,突然间就笑了,是啊,泰戈尔,不同于村上春树那阳光中带着忧伤彷徨的青春故事,也有别于张爱玲华丽中透出凄凉沧桑的老式爱情。泰戈尔的文字是一种独特的清新,仿佛无人踏足的自然荒野上的空气,在铺天盖地的明媚阳光下,为我们打开一扇面朝天堂的窗……

《飞鸟集》由105段诗歌组成。每段诗歌都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却在冥冥中,悄悄为我们点亮了什么东西。而在这些集灵感与思索为一身的精悍短诗中,泰戈尔更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多个身份——他时而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为母亲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时而是一名四海为家的探险家,向着高山大海发出感叹;时而是一位热恋中的青年,因心爱的姑娘而讴歌爱

情;时而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朽,独自在回忆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时他只是一个无名的过客,为世间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瞬间,然后微笑着安静离开。

除去泰戈尔清新自然的文笔,在《飞鸟集》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但同时更高于生活;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地隐去了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所剩的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读者。他对爱的思索,更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亲对孩子永存的母爱、人与自然间难以言喻的爱……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正如他在《飞鸟集》中所写的一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

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这就是泰戈尔,这就是《飞鸟集》。或许,对于人类的文明史来讲,《飞鸟集》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然而,我却只想说,它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清新,在如今繁忙拥挤的都市里,用它蕴涵的广阔无边的自然荒野,为我们开创另一个天堂。

泰戈尔的吟诵还在耳畔,眼前却浮现出二战时犹太小姑娘——安妮 弗兰克的身影。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报道。

战争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第二篇:希腊神话与传说爱情

古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希腊神话中也不例外。爱情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在神神,人神,人人之间播种,发芽。希腊神话为我们奉献了一出出经典,感人而又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或是缠绵的,或是唯美的,或是疯狂的,或是哀怨的。他们对爱情都有一种飞蛾扑火般的执着个追求。希腊神话,能让读者清楚地感受到那些悲剧的,纯洁的,热闹的,疯狂的爱情故事。

最悲剧的爱情

帕里斯与海伦的爱情是一场灾难性的悲剧——特洛伊战争就在他们爱情的坟墓上盛大开场。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来看,这是一份“孽缘”。帕里斯是个抢人妻子的卑鄙小人,而海伦则是 “红颜祸水”的最佳代言人。狄美亚他们爱得很浪漫很隽永,但他们的爱也很悲剧。这种悲剧就是建立在无数破碎的心,无数的血和杀戮,战火和冲突之上的。他们的爱情导致了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灾难——特洛伊战争。爱得很悲剧,也很残酷,他们是否承受得起这样令人痛彻心扉的爱情。

最纯洁的爱情

因为丘比特的一箭,阿波罗疯狂的追求达佛涅。但达佛涅并不接受,只是拼命的向前飞舞。当达佛涅变成了一株月桂树时,阿波罗还是这样表达:“啊,达佛涅!”光明之神无限悲痛地倾吐自己矢志不移的爱情:“从现在起,你就是阿波罗最喜欢的树木了。我将用你永生的树木编成桂冠,它将成为勇士们头上的冠冕,成为诗人和凯旋者光荣的象征。”这些都是阿波罗为追求达佛涅时所说的惊人话语。可以说,为了爱情,阿波罗对达佛涅说出了世间最动人的情话,只为得到佳人的肯定。阿波罗对达佛涅的爱是纯洁的,不求任何回报。即使达佛涅变成了一颗月桂树,阿波罗对她的爱也不曾改变。所以说,阿波罗的爱情是执着的,也是最原始,最自然,最纯洁的。

最热闹的爱情

传统的爱情只适合两个人,就会很和谐,如果出现了第三者,第四者,甚至第N者的话,那么这两个人的爱情世界可真是热闹非凡了。众所周知,伟大的天神宙斯是一个四处“拈花惹草”的“大众情人”。而他的妻子天后赫拉则经常扮演一位善妒、不择手段的“恶女人”。这两个人碰撞产生的火花,都足以能够充当当年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给人类的火种了。他们爱情给很多无辜的人带来了很深重的灾难。还记得变成了母牛的伊娥吗,背井离乡,受尽迫害;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与情人所生的儿子,也差点惨遭赫拉的毒手。赫拉因为宙斯的不终,燃烧着熊熊的妒火,被殃及的怨声载道,旁观的拍案叫绝。人间和天界都因他们的爱情而热闹非凡。宙斯因为心虚怕老婆,赫拉敢于反抗丈夫的权威,他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们的爱情似乎似乎永远新鲜如初,爱情的化学反应似乎从不消失。除此以外,宙斯和赫拉的爱情似乎也验证了一个很俗的道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童话故事里面王子和公主结婚后从此幸福生活下去的结局就像沙漠中的绿洲般罕见和稀奇。而两位天神的爱情就像现实爱情中的典型和夸张版。希腊神话是一部有述说众神的故事书,但是它也是一部折射现实爱情的神话。

最疯狂的爱情

常言道,爱得反面便是恨。爱得那么疯狂那么彻底的,莫过于美狄亚了。她是科奇斯岛会施法术的公主,也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后裔。她与来到岛上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见钟情。她为热爱伊阿宋而偷走金羊毛,抛弃老父和乡土,把自己的骨肉兄弟碎尸万段,投入大海,犯下滔天大罪,取得金羊毛后,美狄亚和伊阿宋一起踏上返回希腊的旅程。美狄亚的父亲听到她逃走的消息,派她的弟弟前往追回她。美狄亚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将弟弟的尸体切开抛在路口,让父亲忙于收尸,以此拖延时间和伊阿宋一行人离开。伊阿宋回国后,美狄亚用计杀死了篡夺王位的伊阿宋的叔叔,伊阿宋取回王位但也开始忌惮美狄亚的法术和残酷。后来伊阿宋移情别恋,美狄亚由爱生恨,将自己亲生的两名稚子杀害,同时也用下了毒的衣服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逃离伊阿宋的身边,伊阿宋也抑郁而亡。美狄亚敢于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可以为了爱情而背叛国家和亲人,为了爱而奋不顾身,众叛亲离,这就是爱的疯狂,爱的极端。当我在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被震撼到了。我常想如果我能站在狄美亚的跟前,我一定会代表中国佛教传统思想对她说:“施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认为这么疯狂,这么玉石俱焚般的爱情真的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社会和谐的。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与传说》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爱情故事。当然除了这些以外,希腊神话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本很有爱的书,这也是一个很有爱的世界,书中上演着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同时也在世界上的么一个角落,每一分每一秒地上演着。

第三篇:希腊神话与传说 观后感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读完《希腊神话和传说》时淋漓酣畅的快感。那个充满了神和英雄的时代,是如此地吸引少

年时的我。就像波特莱尔诗中所写的那样“我爱回忆那毫无掩饰的时代”毫无掩饰的,从肉体到心灵全部裸露着,人们想哭就哭,想笑

就笑,想杀人就杀人,想掠夺就掠夺,想作爱就作爱,天真的撒谎也坦诚的遵守诺言。这些自由自在的希腊人啊,再也没有一个民族像

他们那样受到神的眷宠,拥有完美的童年时光。当鲜血涂满赫刺克勒斯的宝剑,当阿佛洛狄特展露充满诱惑的微笑,当午夜巴克斯结束

酩酊的密仪,得尔菲的女祭司向上伸出长长的手指,在她所指的方向,我看到刻在门楣的的箴言:

“认识你自己”

关于阿喀琉斯

黑格尔曾经这样热情洋溢赞美道:“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

丰富性。’„„这个人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作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英雄,阿

喀琉斯的性格是具有冲突性的。一方面,他的性格中具有凶残好战、傲慢任性的特征。阿喀琉斯一天就血洗了十二座城池,即使不参加

战斗,他的吼声仍能吓退成千上万的敌军。在挚友帕洛克罗斯被杀以后,愤怒的阿喀琉斯冲进战场见人杀人见神弑神;当同杀死帕特洛

克罗斯的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恳求:“决战的一方死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不睬,残暴地将赫克托耳的尸体

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着自己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当阿波罗大声威胁他,要求他停止杀戮时,阿喀琉斯傲慢地漠视这警告,回答道:”为

什么你总是袒护特洛伊人,迫使我同神祗作战呢?过去你曾经从我手下抢走赫克托耳,引起我的愤怒。现在我劝你也回到神祗中去,否

则我的矛一定会射到你,哪怕你是一个神祗。”当阿波罗的神矢射中他的后脚踵,他倒在地上仍大声叫道“这在远处用冷箭射我的是谁?

啊,如果他和我面对面的作战,我将挖出他的腑脏,流尽他的可诅咒的血液,直到他灵魂遁到地府里去!但怯懦的人总是在暗中杀害勇

士!让他听着我所说的这些话,即使他是一个神祗!”在伟大的阿喀琉斯面前,一向自以为是的阿波罗成了一个被神和人都唾弃的暗杀

者。

另一方面阿喀琉斯又显示了他对于弱者对于人民所具有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流露出他温柔多情的一面。当冷酷的阿加门农决定将自己的女儿杀掉祭神时,阿喀琉斯是唯一一个站出保护这个柔弱女性的英雄;当阿波罗把瘟疫射给希腊人并危及许多人生命的时,阿喀琉斯首

先站出来召集众人商量挽救同胞的对策;当赫克托耳的父亲跪在他面前恳求赎回自己儿子的尸体时,阿喀琉斯忽然想到自己那年迈的父

亲是多么的珍爱自己,而他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归来,竟然激动得大哭起来,不仅把赫克托耳的尸体还给普里阿摩斯,而且答应休战,让

老国王从容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珍视友情,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这是阿喀琉斯性格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希腊神话生动

地描写了阿喀琉斯与帕洛克罗斯之间的友情。阿加门农践踏了他的利益,他指天发誓决不再出战,因为缺少了他,希腊人一败涂地几乎

被赶到海里去。但是当帕洛克罗斯被杀的时候,阿喀琉斯悲痛得不己,伏在尸体上大声恸哭,悔恨自己的行为使亲爱的朋友死去,并与

他痛恨的阿加门农和解,“随便你吧。”阿喀琉斯说“至于我,当我的被杀死的朋友还躺在我屋子里,我绝不饮食。我所渴望的只是屠

杀,流血和垂死的人的悲号。”死去的朋友永不能回来,那么愤怒的阿喀琉斯将以血的代价偿还。忒提斯警告他说:“我的儿子,命运

女神规定在赫克托耳死后,他的末日也近了。”阿喀琉斯愤怒地叫道“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立刻死去!他

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短小的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有什么用处呢?”“过去的事都让它过去罢!我就去为我所爱的朋友报

仇。我要杀死赫克托耳,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临到我头上罢。亲爱的母亲,请不要阻止我!”阿喀琉斯性格的多侧面性,并非种种单一性格的简单叠加,而是凝聚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是阿喀琉斯的荣誉和他的自尊把他个性中相互

冲突的残暴任性与温柔善良融为一体,并支配着阿喀琉斯为勇士的荣誉而战斗,为受伤的尊严而愤怒。神话和史诗塑造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既高贵又野蛮的阿喀琉斯。

别林斯基在《诗的种类的划分》中指出:“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主要应该以自己的个性表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荷马的阿基琉斯(阿喀琉斯)就是这样”。古希腊人把人生看成是一场美的竞技。人类形体的美,人类精神的美,并达到“天人合一”的神圣境界。这正是古希腊人追求的真谛。“这才是真正的人,一个有思想,有意志,又活泼又敏

感的身体;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在呱呱而啼的童年与静寂的坟墓之间,我们要使这个身体尽量的矫捷、强壮,健全,美丽,要在一切坚

强的行动中发展这个头脑这个意志,要用精细的感官,敏捷的才智,豪迈活跃的心灵所能创造和欣赏的一切的美,点缀这个人生。”而

阿喀琉斯就是这种美的体现。从阿喀琉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人的全部理想:阿喀琉斯式的高贵而美丽的形体;阿喀琉斯式的象大

海一样汹涌澎湃的感情;阿喀琉斯式的远远胜过神明的骁勇善战„„从阿喀琉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被阳光普照下的古希腊文明:

现世,人本身,是如此的完美和谐无以伦比。

而在这个阳光的世界之外,则是一个暗淡无光的死人居住的地方,永远弥漫着阴沉的雾气,永远充满了吸食战场俘虏鲜血的幽灵。他们

是一群绝望的缥缈的家伙,只有吸食了鲜血才能讲话。当俄底修斯对阿喀琉斯的幽灵说他是所有阿耳戈斯英雄中最负盛名的人,死后也当是最伟大的鬼魂,在地府里享受幸福,阿喀琉斯却悲哀地回答:“俄底修斯,不要对死者说这样安慰的话。与其为地府里的君王,不如作人间的奴仆。”古希腊人生活在一个有灿烂阳光的区域,而死亡则是阳光照耀不到的世界的阴影。他们没有古埃及人对死亡保有的神秘的宗教情感,他们热爱生命崇拜带来生命的太阳神,而对于死神的态度,与其说是恐惧,倒不如说是厌恶。尽管如此,对于一个战士来说,战死疆场才是他们的归宿,正像阿喀琉斯所说:“怯懦是人间无价值的赘物”。他们更坦然的面对命运的安排,阿喀琉斯明知自己将死在这个战场上,但是渴望胜利与光荣的心却不允许他留在帐篷里无所作为。对于早以注定的命运,等待或逃避、徘徊与悲泣,这决非英雄所为。阿喀琉斯说“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临到我头上罢。”对于早以注定的命运,阿喀琉斯以及所有的古希腊英雄只有两个字应对,那就是“承担”。就是基于对生与死、苦难与命运的特殊理解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荣誉与尊严,关注自己是否具有神一样高贵的品行。

再也没有第二个英雄,值得我们歌唱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愤怒了。《伊里昂纪》的开篇就这样唱道:“女神啊,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致命的愤怒吧!”古希腊人用非凡的想象力歌颂这位半神的英雄,却为这个英雄留下了一个致命的弱点,而且规定阿喀琉斯必死于这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阿喀琉斯的后脚踵。如果说这只是阿喀琉斯的“外伤”的话,那么真正使他致命的却是他的“内伤”,他的个人主义。

在阿加门农眼里阿喀琉斯就好像是一根插在喉咙里的刺。他是阵营里最伟大的战士,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阿加门农无形的压力,他是唯一一个敢当面挑战领袖阿加门农权威的人,所以阿加门农强占阿喀琉斯的锦标布里塞伊斯作为补偿,另有深意“让你(指阿喀琉斯)知道我比你伟大,也警告别人再不要像你这样来违抗我的命令。”阿加门农要以联军领袖的名义挫杀这个任性的、骄傲的、“总爱引起争端”的阿喀琉斯。面对当时希腊各城邦连年战乱以及经常出现的战利品分配问题,建立和维护等级制度和社会权威是理智的,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是常常纵容拥有权力的领袖或社会权威以“国家”、“民族”的名义滥用自己的权力,迫害那些优秀高尚的民族英雄。而阿喀琉斯这种任性反抗、任性的愤怒却是更可怕更可悲。因为他那任性愤怒而退出战斗,带给整个希腊联军不可挽回的损失。阿喀琉斯所背叛的不仅仅是阿加门农个人,他背叛的是整个希腊民族,是他所爱的朋友和爱他无比珍爱的荣誉。埃阿斯尖锐的指出“不要再想那种超于整体大军之上的荣誉。”一个人,无论他再怎样伟大,他个人的荣誉和尊严也无法和整个民族的荣誉相比。而整个希腊联军整个希腊民族的荣誉和尊严即无法保存,那么阿喀琉斯个人又怎能享有的荣誉和尊严呢!神话和史诗通过阿喀琉斯的愤怒表达了他们对个体英雄的热爱和同情,对个体尊严的极端重视;同时,也通过阿喀琉斯的愤怒表达了他们对这种个人主义的忧虑。深省的希腊人超越了他们自身,清醒的认识到本民族的弱点。但是他们却无力平衡这种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之间的关系。所以阿喀琉斯是痛苦的,他忍受着怒火的煎熬,他看着自己同胞在战场上的溃败和死亡,他的心感到剧痛。于是他突然对一切都产生的疑问,他开始认真的反思这场战争是否真的值得他去牺牲,是否真的能带给他荣誉。“难道我吝惜过我的工作与辛劳吗?„„.我曾经日夜操劳流着如雨一样的血汗为那个不义的王子争夺一个妇人。”“„„没有人会因为你永无休止地和你的敌人拼战而感激。命运对那些退后的人和对那些奋力战斗的人都一样。同一种承允把持着我们,不管是勇敢还是软弱。一个无所作为的人会悄然而死,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也一样。我什么也赢不来,现在我的心已不因未把我的生命置于战场的危险中而苦恼了。„„”阿喀琉斯成了一个有自觉意识的人,一个叛逆的英雄。然而,他是得不到什么结论的,所以当他的爱友死后,他唯有再一次地冲入战场接受他死亡的命运,以此来摆脱他的痛苦。美国学者大卫.丹比说:“西方有文字记载始于这个英雄,他既体现又质疑了这一正在成形中的文明的性质。”阿喀琉斯既代表整个古希腊文明的,也同时质疑了整个古希腊文明。

个人主义使西方文明获得了前所未有新生和自由然后开始漫无尺度的滋生,而最终也使这个文明陷入一种迷茫的疯狂之中。传说被缪斯选中的诗人都是盲目的,但是他们都有可以预言的本领。荷马就是这样的,他就是这样预言了古希腊民族以及整个西方民族的命运。这是一个只属于人类童年的英雄的悲剧故事,一个遥远而又壮丽的悲剧故事。跨越人和神,生与死,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给予我心灵的震憾。阿喀琉斯,“使我们从热烈的生存欲望中解脱出来,提示一种别样的存在和更高的快乐。”阿喀琉斯,通过他的灭亡,而不是他的胜利,体验人性的美,以及这种美带给人类的沉醉与痛苦。

阿喀琉斯--希腊民族精神的丰富性

在古希腊早期神话里,神的塑造往往比较呆板,不具有鲜明的、稳定的个性。如赫西俄德《神谱》中混沌大神、地母盖娅都不过是自然界的象征符号。稍后出现的俄林波斯新神谱,每个神往往是单一情欲或理想的象征性符号,如普罗米修斯是献身人类、反抗天神的典型,宙斯是权力的代表,赫拉的单一性格就是嫉妒,……。这种情形说明,当时的神话创造者们虽然会用朴素的系统观念观察自然界,但却不会用系统观

念考察单个的人。原始思维的单一性限制了他们对人的考察。

约在公元前八○○年左右出现的荷马史诗《伊里昂纪》(又译为《伊里亚特》)和《奥德修纪》(又译为《奥德赛》)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座高耸的界碑。这两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性格的鲜明性和丰富性。《伊里昂纪》中的主人公阿喀琉斯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典型。

据传,阿喀琉斯是人间国王佩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结婚生下的儿子,具有健美的肌体、无敌的武艺和忘我战斗的冒险性格。神谕他有两种命运:或者默默无闻而长寿,或者在战场上光荣地死亡。忒提斯爱子心切,将他乔装打扮置于女孩子群中,但智者奥德修终于识出了他。阿喀琉斯毫不犹豫地、愉快地走上了同特洛伊人作战的战场,攻城略地,建立无数功勋。他的马预言他的末日正在临近,他自己也清楚:他将葬身于特洛伊城下,但他依然挺身参战。特别是在他的挚友帕特罗克洛斯被特洛伊王子赫克托杀死以后,他痛不欲生。母亲警告他:为朋友复仇将导致他在战场上丧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临到我头上来吧!」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了嗜杀的恶魔,见了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幼便杀便砍,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在同杀死帕特洛克罗斯的赫克托决战时,赫克托曾哀告说:当决战的一方死亡时,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不睬,残暴地将赫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罗斯陪葬。

在战斗中奋不顾身乃至残暴鲁莽只是阿喀琉斯性格的一个重要侧面。他的残暴是出于对朋友的挚爱,《伊里昂纪》生动地描写了阿喀琉斯与帕特洛克罗斯之间情同手足的友谊。珍视友谊,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阿喀琉斯性格中温和善良的一面。这种温厚善良的本性还表现在当阿波罗把瘟疫射给希腊人并危及许多人生命时,阿喀琉斯首先站出来召集众人商量挽救同胞的对策。当赫克托父亲跪在他面前,泪流满面地吻着那双杀死自己儿子的手,泪流满面地哀求允许他赎回自己儿子的尸体时,阿喀琉斯忽然想到自己那年迈的父亲是多么珍爱自己,推己及人,竟激动地大哭起来,不仅赫克托的尸体交还给普里阿摩斯,而且答应休战十一天,让老王从容地为赫克托举行葬礼。

如果说忘我战斗与温厚善良构成了阿喀琉斯性格中两个对立的侧面的话,支配这两个侧面的内核则是对于个人荣誉的理解与追求。阿喀琉斯不畏死亡走上战场,是因为他把勇敢视为最高荣誉,怯弱者是「人间无价值的赘物」。他热爱着自己的民族,但如果个人的荣誉与尊严受到伤害时,维护这种荣誉和尊严就上升到第一位。当希腊主帅阿伽门农声言要从阿喀琉斯帐下抢走他心爱的女奴时,阿喀琉斯感到自己荣誉和尊严受到了重创,他怒气冲冲地说:「我不想让人看不起,留在这儿为你增加财富!」阿伽门农淡然地回答说:「我要亲自到你营帐里,把给你的奖赏、美丽的布里塞伊斯(案:阿喀琉斯心爱的女奴)带走,让你清楚地知道,我比你强多少,也使其它人小心,不要显得和我一样,当面给我顶撞。」阿喀琉斯气愤填膺,如果不是智慧女神阿西娜的制止,他将杀死自己的主帅。从此,他既不出战,也不参与议事,任凭自己的同胞成批地死于特洛伊人的刀箭之下,即使阿伽门农后来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显然,阿喀琉斯所争的主要不是财物和女奴,而是要让阿伽门农等人再也不敢侵害他个人的尊严与荣誉,承认他是最伟大的英雄。

可见,阿喀琉斯的多侧面,并非各种单一性格的简单迭加,而是凝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他既天真又固执,既残暴凶狠又温厚善良,既有年轻人的任性无礼又尊重老人,在一种情境下,他的性格的某一侧面鲜明地突现出来,在另一种情境下,性格的另一侧面又突现出来,像一块旋转的蛋白石,既绚丽多彩又浑然一体。忘我的战斗精神、温厚善良的情感和捍卫个人尊严的敏感意识作为三个顶点构成阿喀琉斯的性格三角形,其中对于荣誉的理解与追求则是这个三角形的核心。

阿喀琉斯形象的出现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漫长里程上的一个光辉的路标。黑格尔曾热情洋溢地写道:

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荷马所写的其它人物性格也是如此,例如,俄底修斯、第阿默德、阿雅斯、阿伽门农、赫克忒、安竺罗玛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第四篇: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

13岁生日那天,安妮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本日记簿。从这一天起,安妮开始写日记。日记除了开头一小部分外,都写于隐秘的密室中,是以假托写给女友凯蒂的书信形式写成的。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安妮在日记里表达了她对成年人世界的看法、她热情活泼的天性、不为人知的写作才华以及初生的爱情等。书中描绘了充满阴郁、恐怖、淘气、梦想与成长的安妮的世界,引起人们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和对密室青春的爱怜。

——简介

我的感想:安妮,一个犹太人,她从13岁渐渐成长步入青春时光。但,她的生活仅限于一间密室,身边的一些朋友,家人。她渴望上学,渴望有很多懂得她的人,她的日记,写出了的并不只是生活的枯燥,危险。更参杂着自己对世界的希望,向往。每个孩子都认为世界很美好,其实,事实的残酷证明,这个世界和她想象的并不一样。她经历了很多,我们不曾知道的世事。

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

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她对于世人依旧是以自己的真挚和诚实来对待。

父母感想:从和平的时代到战争年代,孩子从没有经历也不懂得这些事。安妮的乐观态度,让孩子有很大的感触,现在战争的残酷性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没有太多的感觉。小女孩的内心独白让我们又一次回顾了童年的天真烂漫,对于这个世界充满的希望,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增长阅历的作用。

安妮的话,让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懂得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艰难、困苦,而是让她知道了,世界上的残酷性。

第五篇: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寒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一个在二战时期犹太小女孩安妮两年的密室生活。

安妮全家为了躲避战争和法西斯的追杀,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全家搬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后屋,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他们把那里当成了他们的“密室”,安妮自从搬到了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寂寞和恐慌之中,但她常常抬头凝望天空,总感到事情会越来越好,残酷的战争终将结束,合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的。

二年以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人投入了集中营。残酷的现实摧毁一切,最终安妮死了,死于伤寒,这一切多是讨厌的战争和种族所引起的。

安妮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所以她在日记中还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的活着。”

所以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历史、战争及种族迫害,更能感受到安妮身上那种勇敢、坚强、不屈服乐观向上希望活着的那种人生态度。

希望世界上永远不要有战争,永远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2

《安妮日记》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位女孩写的。这让我更好奇了,便继续看了下去。

这本日记记叙了在种族迫害下的八个犹太人躲进了“秘密小屋”。开始了他们28个月的藏匿生活。 这28可月有数不清的意外事故,食物和生活用品的稀缺……但即使是在最痛苦恐惧的时候,安妮也仍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她在日记中写道“人性本善,混战和苦难终将结束。”就是这种乐观的心态支撑着安妮面对一切困难,让她从孤独、恐惧中慢慢走出。 安妮还热爱写作,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她总是认真地检讨每件事情,找出原因。这些品质都值得我去学习。

有一次,我正在做一道比较难的思考题。刚看完一遍题目,我完全蒙了!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有任何头绪。我有些没耐心了:下一次再不会,我就不想了!我有马马虎虎地扫了几眼题目。哼!又不会!我不写了!可刚要放下笔的我转念一想:安妮生活在艰辛困难的环境中,她还仍然不忘写作,不玩学习,不忘读书。我怎么能不好好上学呢?我拿起笔,仔仔细细地看了即便题,认认真真地思考了一会儿……哦!我知道了!原来只有像安妮那样专心致志地思考,才能成功!

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认真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学会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安妮日记读后感3

暑假里,我读了安妮·佛兰克写的《安妮日记》,让我感悟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

《安妮日记》主要讲述了一位德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写的多篇日记。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安妮一家在一间密室里熬过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1945年8月4日,待在密室里的人全部被逮捕,最终只有安妮爸爸一人逃生,爸爸为了完成安妮的梦想,出版了安妮日记。

安妮的日记,让我们了解了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遇纳粹迫害的犹太人生活情况,同时也见证了安妮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读了《安妮日记》,我深深体会到犹太人生活的痛苦,感悟了战争的残酷。

“我感觉到了千百万人在受苦受难。可是,我坚持仰望天空,冥冥之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书中的这句话,让我一直铭记在心,还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小女孩对和平的呼唤,对和平的渴望。

这本日记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褪去色彩。因为战争让很多人泯灭了生命,战争带给人们的,除了痛苦,还是痛苦,所以我们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战争是邪恶的,战争给人类的灾难时深重的,战争留给人类的疮伤是难以愈合的。战争夺去了多少人宝贵的生命,罪恶的子弹吞噬了多少娇嫩的生命。所以我们渴求和平之神永驻人间。

安妮日记读后感4

放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通过安妮写日记,我觉得安妮应该是一个善良、活泼、坚强而且漂亮的犹太少女。她把日 记当做自己的一位朋友并常常写信给日记(日记的名子叫基蒂)。

安妮很不幸,国为是犹太人而被希特勒捕杀,没有办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离开温暖的家 ,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间秘密小屋,同时小屋里又搬来了4个人,他们8个人每天都不能发出声 音,以免被别人发现。小屋里的8个人的性格不同,之间总会发生有趣的小事。

读完《安妮日记》我感到无比敬佩安妮,安妮16岁,却可以写出这样的言语,可以看出 安妮的潜质和知慧啊!可到最后,密室的8个人被别人出卖,全部被送往集中营。多么可惜啊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希特勒,如果安妮一家没有被出卖,那安妮一定是个天才!也许 她长大了还会成为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笔很好,从她的每一个字里,我看到了密室里8个人的性格,了解了他们,最重 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内心深处。

我们应该记住安妮,记住她的天真,和坚强!

安妮日记读后感5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是《安妮日记》。这本书令我很受启发。书的主人公是安妮,她1929年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市,是个犹太小姑娘。

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妮一家1933年被迫逃到荷兰避难。在1940年德国兵侵入了荷兰,要将犹太人赶尽杀绝。安妮一家不得不换一个躲难地方。设在了父亲工作的公司楼上的“秘密后屋”。在那一共有8个人,除去安妮一家人,还有父亲同事范达恩及他妻子和儿子,还有一位牙科医生。这8个人在“秘密后屋”度过了两年的时间。每天不能发出一点儿响声,生活在黑暗之中,十分难熬。

虽然生活艰辛,但是没有打破安妮的梦想,她希望自己长大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于是她发奋读书,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她坚持写日记,没有停过。安妮从一个可爱天真的小女孩到成熟的少女,一共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日记里有写开心的,伤心的……安妮通过日记来表现德国兵的残忍。最终由于有人告密,那8个人1944年8月4日被抓。只有安妮爸爸是八人中,唯一的幸存者。

读了这本书,我的启发是: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环境中,衣食无忧,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大家有想过那些还在战争中度过的孩子,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中快乐地上课。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

安妮日记读后感6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特别有趣的书,《安妮日记》。

这本书主要以书信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一个犹太少女在两年时间里亲身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有对生活情况的细致描写;有对少女萌动恋情的直白流露;也有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和躁动;有对人生日渐成熟的理解与思考,也是有对亲情的排斥,但同时也无比的依恋和依赖………

通过这本日记,我看到的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个性率直,但却有时多愁善感的女孩。太有主见,爱思考,唯一受别人的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再遇到委屈的时候,人以微笑面对生活。

因为战争的原因,少女安妮在秘密小屋度过了青春期,如果没有战争安妮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呢?还是一名特别有才华的人呢?…………可是都没有,在秘密小屋,过了25个多月后,秘密小屋的所有人都被送进了犹太人集中营。最后,秘密小屋的八个人,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

这违纪是对二战时生活的缩影,我们应记住安妮的日记,记住那字里行间的坚强,天真,甜美…………

安妮日记读后感7

也许大家都读过《安妮日记》,我也早已看过,只是因为被主人公安妮写作的热情和生活的 信心所折服,再一次捧起了这本书……

主人公安妮原本和我们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可是一场战争使她不得不随父母一起 逃命;随后,他们在父亲公司大楼的密室里安下了身。在密室度过的日子里,安妮只能靠写 日记的方式打发时间,随着时间的消逝,每天一记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任务。渐渐的她喜 欢上了写作。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经过她的笔下,就变的充满了奇趣。

不幸的是,在1944年8月,纳粹警官抓走了藏在密室的他们;几个月后,安妮和姐姐 都染上了“风寒”,这是一种可怕的病,没过多久,姐姐去世了,由于失去了身边唯一的精 神支柱,安妮在几天后,也静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可怜的安妮!如此不公的离开了这个喧闹杂乱的世界,但她留下的确是最美好的心 声。记得她曾说过一句话:“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 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还留下了我们琢磨不透哲理与未来的守望,和她对日记的恋 恋不舍……

安妮日记读后感8

《安妮日记》是全球最多人阅读的一本书之一,很多孩子都很喜欢看。一开始这本日记是安妮弗兰克13岁的生日礼物之,安妮非常喜欢这个生日礼物。从收到礼物的第一天起,安妮就开始写日记,除了开头的一部分记录安妮正常的生活,后面的都是在写安妮躲在屋里渡过孤单的每一天。

二战爆发后,安宁一家和和四个犹太人躲进了安妮爸爸公司的一间后屋密室。这间密室里非常的阴森,住在里面的人不能打开窗户,也不能说话,如果被人发现就会有生命危险,就这样安妮在这样的环境里躲藏了两年零一个月。

《安妮的日记》中,安妮记录着她躲在屋里的日常生活。在食物上,她每天只能吃一点点的面包喝一点点的牛奶,在行动上她不能做任何事情,不能玩游戏,不能大声的说笑,说话的声音都要非常的小声,因为他们害怕招来敌人,会给自己和其他人带来危险,所以写日记成了安妮的全部,但是安妮还是没有活到最后。

二战结束后,唯一的幸存者安妮的爸爸把女儿13岁那年写的日记,整理出来编程一本《安妮日记》出版。

安妮日记读后感9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

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10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在艰苦而寂寞、恐惧的藏匿期间写 成的。

日记写于1942年,安妮那时才十三岁。由于受到纳粹的迫害,她们一家被迫生活在 一个地下密室,开始了暗无天日的两年藏匿生涯。1944年,密室门被德国警察叩响,八名藏 匿者全部被捕。唯一的幸存者 ——安妮的父亲,在战争结束后,致力于传扬女儿安妮的日记 。

安妮一家被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她们都是犹太人,历史学家安妮·罗美 的丈夫看了日记后在文章里写道::“日记结结巴巴地道出了一个小孩子的心声,体现了法 西斯主义的可怕,连纽伦堡审判都不及它。”

我觉得,无论犹太人犯了多大的错误,都应该得到宽恕、得到原谅。安妮在藏匿生 活饱尝了艰苦的生活、寂寞的时光、恐惧的心情,但她的心中依然点亮着希望之火,她确信 自己能成为一个作家、能坚持到战争硝烟散去的时刻,虽然这些只是幻想,但她心中依然充 满了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很佩服安妮,因为她在在纳粹的迫害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情、 对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期盼!

安妮日记读后感11

我偶尔也会从一些书籍上了解,看到一些犹太人在曾经遭受到的苦难,但看了《安妮日记》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了犹太人那曾经铭心刻骨的痛,就如同当时可恶的日鬼子侵略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的痛,痛入骨髓。

这本书是从一位少女:安妮的角度出发的,写了一位少女对当时德国法西斯侵略犹太人的看法、悲愤和无能为力,还有自己以及自己家庭在这一事情是的遭遇。事情是这样的:安妮本来和爸爸皮姆,妈妈和姐姐玛格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还有莱丝、月波等朋友,虽然和家人、朋友有时候也是会闹矛盾的,但一般时候还是会相处的很快乐。

但是,渐渐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开始迫害犹太人,开始不可避免的种族歧视。外头的风声越来越紧,安妮一家没办法,只好放弃家中的一切和小猫莫耶,躲进了位于爸爸单位的秘密后屋,开始了逃亡生活。跟弗兰克一家一起躲进秘密后屋,跟弗兰克一家一起躲进秘密后屋的还有范达恩一家,后来又来了牙医迪塞尔。但是秘密后屋之间的人与人相处并不好,饭菜难以下咽,衣服破破烂烂,环境恶劣,让所有人的脾气都不好。但是安妮一直乐观,直到最后秘密后屋的人都被抓了去……

安妮在这么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乐观,坚持“写信”给日记本姬蒂,乐观面对生活与艰苦,而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为什么不呢?当然,当她被抓去的那一刻让所有人都心痛不已。现在,让我们祝福犹太人吧,请他们忘掉痛苦,重拾未来!

最后,再问一句,难倒,我们不应该好好感谢现在的生活呢?

安妮日记读后感12

安妮的日记陪伴她走过了少女成长的几个年头,然后戛然而止,就像她的生命一般。

故事的开始,或许不是在6月14日的那个星期天——安妮得到这本日记的时候。而是从她出生开始,作为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开始。

当你——我亲爱的安妮,开始写这本日记时,你才13岁,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年纪,你开始变得成熟,却还有着小孩的童趣。在你的生活中,一切都那么轻松,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让你格外惊喜。

但好像有些人不想让你这么轻松地长大,他们抓捕同你一般的犹太人。一时间,犹太人四处逃窜。

你现在大概有些不自在,不自在地生活在密室里。你在这必须小心翼翼,却好像被人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孩子,你开始反抗父母,或自诩自己为“神经病”。但你还是没有忘记学习,创造着内心世界的财富。“拥有勇气和真诚信念的人,永远不会在不幸中消亡!”这是少女内心的独白,却又是不幸之人死守的坚强。

我从来理解不了战争,它只会让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侵略战争的背后,是侵略者一方的贪婪,如果他真正拥有了什么的话,却失去了人性。希特勒的做法,大同小异罢了,他只不过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犹太人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15岁生命,扼杀在纳粹的手下,更何况,不止这一个安妮呢。

安妮日记读后感13

这些天我终于读完了《安妮日记》。我被安妮写的日记震惊了,我无法想象战争带来的痛苦。两年多来,由于战争的缘故,这个富裕舒适的家庭与范丹夫妇、他们的儿子彼得和杜塞尔医生一起,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他们感到恐惧和颤抖,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

他们每天还遭受着恐惧、饥饿和疾病的折磨,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你可以在家里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例如玩电脑、看电视、画画等。在学校,你也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例如阅读、跳绳、踢毽子等。周末还可以邀请朋友滑冰、看电影、打羽毛球等。

但是我们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玩,有时候做多几道题目就怨声怨气,这是多么不应该的啊。在《安妮日记》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从寒冷的家中跑到被风雨侵袭的街道,跑到没有火的潮湿教室,饿着肚子啃胡萝卜的画面。

书中,描写了孩子们向街上的人乞讨一块面包的画面,多么令人心碎的一幕。想想这些孩子,看看我们自己,真是太羞愧了。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饭做得不好吃,就是嫌爸爸炒的菜不合胃口,挑三拣四。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和幸福。

《安妮日记》让我反思自己,学会思考,它就像一盏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

安妮日记读后感14

《安妮日记》里的小主人公安妮·弗兰克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为什么呢?那就跟我来吧!《安妮日记》讲述的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和人在密室里的真实记录。安妮原来是居住德国的法兰克福,由于有外来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从这时开始她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且把它取了个名字——吉。也从这时开始,她用她的笔以一个作家的梦想记录下了在密室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写下了关于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种种问题。

他们从1942年7月6日躲进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也用日记恢复了原来的镇定。虽然她写的每一篇日记非常简短,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复自由。

我想:在密室里那么泛味、苦闷,安妮也面对着种种恐惧、不安,可是她怎样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写日记来消除这些呢?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记》里的日记很简短,但是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这本书之所以可以选为世界名著,也因为它的真实和朴素,而也是它的真实、朴素,安妮的坚强自信把我给感动了。

安妮日记读后感15

放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通过安妮写日记,我觉得安妮应该是一个善良、活泼、坚强而且漂亮的犹太少女。她把日记当做自己的一位朋友并常常写信给日记。

安妮很不幸,国为是犹太人而被捕杀,没有办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离开温暖的家,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间秘密小屋,同时小屋里又搬来了4个人,他们8个人每天都不能发出声音,以免被别人发现。小屋里的8个人的性格不同,之间总会发生有趣的小事。

读完《安妮日记》我感到无比敬佩安妮,安妮16岁,却可以写出这样的言语,可以看出安妮的潜质和知慧啊!可到最后,密室的8个人被别人出卖,全部被送往集中营。多么可惜啊!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如果安妮一家没有被出卖,那安妮一定是个天才!也许她长大了还会成为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笔很好,从她的每一个字里,我看到了密室里8个人的性格,了解了他们,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内心深处。

我们应该记住安妮,记住她的天真,和坚强!

下载读后感(安妮日记+希腊神话与传说+论语心得+飞鸟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后感(安妮日记+希腊神话与传说+论语心得+飞鸟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15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1 第一次听到安妮这个名字,是在我7岁的时候,妈妈向我介绍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妈妈说她看了这本书后很震撼。暑假里,我也阅读......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15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德国安妮。费兰克写的。这本书写的是安妮因战争被迫离开了原来的学校,到犹太学校读书,但战争越来越紧迫,同......

    《安妮日记》读后感[合集]

    《安妮日记》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犹太少女安妮跟随爸爸妈妈一起逃亡的故事。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安妮日记》读后感(一)我很是喜欢《......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15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活泼可爱、眉目清秀的犹太少女,由于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残害,她们全家人和四个犹太人邻居,带上生活用品,一起躲到她爸爸公......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15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前几天,读了安妮日记。感触很大。安妮只是一个无辜的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为什么要让她卷入这场残忍的战争?大人们为什么为......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因为读之前就知道作者安妮的命运结局,所以跟着日记上的日期一天一天往前走,就有死亡一步一步逼近的压迫感。在安妮的日记里看到了密室中生活的八个犹太人鲜......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集合15篇 安妮日记读后感1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在艰苦而寂寞、恐惧的藏匿期间写 成的。日记写于1942年,安妮那时才十三岁。由......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一本日记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少女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本日记目击报道了二战期间在德军占领下,人们的苦难生活。这就是《安妮日记》。 作......